从观影感受来说,由于看得是删节版,所以未产生不适感。
而从剧情上来看,情节尽管突破道德尺度但也算新颖。
而作为本片最主要的角色,人兽杂交产物的卓恩可谓最无辜的。
它是女主艾利莎所谓科学精神下冲动的产物,它不是自己想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更不想和普通人有所不同。
卓恩看到漂亮的头饰也想打扮,看到自己和别人,比如和芭比娃娃,和艾利莎长得不一样,会露出难受的表情。
艾利莎说,卓恩的想法是个谜。
而我觉得,其实卓恩的想法很简单,它要的只有两样,一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二则是得到爱。
艾利莎无意间看到卓恩的画,画得是金发女子,很明显,前面几张是艾利莎,但最后一张我认为应该是卓恩心目中的自己,它向往中的自己。
有一头漂亮在金发,和艾利莎的一样,甚至我觉得它也许想成为艾利莎。
而卓恩想要获得的爱,其实并非大家想的那么复杂,无关情爱,仅是单纯的,爱。
卓恩一开始是从何时开始与艾利莎疏远的?
是艾利莎不允许它出去,结果它大闹一场。
再然后艾利莎夺走卓恩的猫,卓恩非常难过。
夺走猫的时候,艾利莎说,不能再让你觉得想要什么都会得到了。
可见在此之前对于卓恩的愿望,艾利莎多半都会满足。
而艾利莎如今的的这些举动,很可能会让卓恩感觉到,艾利莎是否不再爱自己了?
而卓恩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男主产生好感的?
如果我没记错,是在屋顶上,男主对它说“我们爱你”之后,很简单。
卓恩的新方向很明确。
艾利莎把猫还给卓恩,想与它和好,但卓恩却把猫杀死了。
有人说这是在恐吓艾利莎,或者说是它讨厌艾利莎的表现。
而我的想法却有所不同,这感觉像是在艾利莎示威,我不希罕你了,我有别人了。
而说到卓恩分别与男主与女主都发生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同样源自于它渴望得到爱。
一开始剧情中有铺垫,卓恩窥视到男女主角做爱的情景。
这可能让它产生“这就是爱”的错觉。
所以,为了得到爱,它勾引了男主,与他发生了关系。
然后进化,变性,再然后找到艾利莎,与她发生关系。
艾利莎问卓恩,你到底想要什么。
卓恩说,艾利莎 你。
我认为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艾利莎 你的爱。
如果硬要说卓恩心中更爱谁,或谁最重要,那显而易见,艾利莎。
艾利莎从一开始就给予卓恩全身心的关爱,拥抱它、喂养它、为它流泪。
(当然,这种关爱的目的说不清,人类与野兽不同,爱并不纯粹)对于男主,卓恩更像是彷徨无助的孩子,在寂寞的时候找了的港湾。
对于艾利莎,则是向往的所在,无与伦比。
在人类可悲的欲望中,它诞生在野兽渴求爱的绝望中,它毁灭(请原谅偶不记得男主的名字,老外的名字实在是不过脑啊)
看这电影之前布洛迪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美利坚首席大清新——当然现在仍然如此,仅凭一部电影还不至于毁掉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但是对于电影本身我就没必要说什么好话了,导演你把一个看起来惊世骇俗充满争议的题材拍得如此平庸如此恶趣味对得起美利坚首席大清新这样自毁形象吗?!
没下狠手给这片子打一星是因为至少我还没在屏幕前睡过去——这全拜片子的恶趣味所致。
某位同志说得不错,这就是一部艹与被艹的电影,情节发展得和广大观众最猥琐龌龊的想法完全一致,头脑发热的科学家夫妇造出一只半人半兽的小怪物,小怪物小时候缺爱,长大后缺艹,于是翅膀硬了之后伊就艹了自己技术上的亲爹,假死变性之后又强了自己技术上的亲娘,然后……然后我就不说了,反正最后一炮打完之后电影也差不多完了。
谁也别跟我说这是神马伦理片,导演的心思根本就全用在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和变态的性幻想上了好吧!
其实片子开头那俩坨青紫色腐肉般的生物一出现,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片的调子肯定正不了。
果然,片子进行到一半多时两坨生物在展览上自相残杀的那一幕造就了本片的恶趣味小高潮,本来姐以为这两坨东西用尖牙互戳之后就会双双挺尸,没想到一个回合之后两坨腐肉越战越勇,于是番茄酱各种飞溅,淋巴组织四处横流,顺带还溅了前排围观群众一脸……这种场景拍得那么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真的有必要吗?!
看到这里我除了对导演的恶趣味表示五体投地之外也没啥好说的。
不过让我直接翻起白眼的是长大后的小怪物和布洛迪共舞的那一幕,父女俩伴着轻快的爵士乐翩翩起舞本来应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但是导演居心叵测地拍出了小怪物那形状怪异的双腿,于是整个场景立马变得诡异绝伦,其视觉冲击力对我而言丝毫不亚于那场人兽杂交重头戏。
至于遭千夫所指的、布洛迪倾情奉献的那场激情戏……俺就不多说了,反正能导致正常观众一定程度的性冷淡就是了。
我当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布洛迪的臀部线条居然会是这种光景啊!
姐还得感谢导演没有恶趣味到让小怪物变性之后和布洛迪重新来上一发,否则姐的三观外加一对招子真的要坏掉了。
美利坚首席大清新那飘忽不定的选片口味真让我的一颗心无比忐忑,哥哥我拜托你还是多接些像《钢琴师》或者《超脱》那样的片子,在在三分清新七分忧郁十分苦逼的迢迢大路上绝尘而去永不回头吧,阿门!
我认为电影的立意很好,人兽杂交产生了新物种,这个物种到底应该怎样去被社会面对?
人为产生新物种是正确的吗?
既然产生了,要当作孩子吗?
这些正是科学与道德伦理之间一直争斗的问题。
男女主在决定是否要养“孩子”和与“孩子生活”的过程中真实反映了“男人理性,女人感性”这句话。
我确实不能接受乱伦(既然把小怪兽收养作了孩子,那就算是乱伦了吧)这个情节,但是不能被接受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不好啊。
先和男主乱伦,变性了又和女主乱伦,最后还怀了孕,这可能就是男女主践踏道德伦理应得的报应吧。
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有很多感触。
文无第一,有的人也认为这部电影是“人兽AV”。
科幻,异形,怪物,伦理,惊悚,恐怖,混乱杂交的好莱坞式意识流影片...一向对此类怪物异形的影片甚是喜爱(好吧,大叔是有点重口味),经典的"异形"四部曲更是大爱.于是从知道有这部电影开始,就甚是期待.某日,一朋友逛碟店时打来电话,大叔心急忘形电话里便高呼"看看有没有一部叫'人兽杂交'的碟..."于是惹来路人侧目眼神无数,饱含不耻.JIONG...朋友电话里也是一嘴的BS:"你这么重口味?我才不开口,丢死人!"好吧,欲辩无语.暗暗咬牙,谁给起的中文译名,这么直白重口和异类?整个观影过程,我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又一地,不是被感动,是被恶心的.充斥整部影片,就一"杂交"的混乱史.开始的兽兽杂交,人造子宫内的人兽实验.到最后真正的"人兽杂交",此"兽"(忘了叫啥名来着)先以全果身材(好吧,完全不SEXY,不知道男主怎么就被勾引了)和男主巫山云雨,再到后来"尸变",以全果MAN(好吧,更加无感)与女主OOXX,我已经想吐了.在豆瓣大多的豆友都将此片标上了"科幻和惊悚"的标签,个人却更想划到"伦理"的类型.与其纠结此"兽"是雌是雄,喜欢男主还是女主,倒不如从伦理角度考究带给我们的思考.谁又能说,将来的数十年,是不是真有如此的"人兽杂交"充斥着我们的世界,渗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朝夕相伴?好吧,大叔又重口了...
片子本身说不上拍的好坏,不过情节极为挑战伦理道德,晚上看完后一时半会儿还睡不着了,会想起里面的画面。
一开始看就觉得这女主怎么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如此不严谨,冒失,任由感情主导行为的人做了科学家本身就是恐怖的事。
一开始执意要弄出那么个生物就是自己的私欲,后面自己任由情感泛滥不舍得杀死它,还自以为能控制得了它的想法也愚蠢至极。
发现对方不受自己控制了,杀死了猫还差点杀死自己的狂暴行为后,就将它又当成实验动物绑起来撕掉衣服,决定让事情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她所谓的,让我觉得很变态。
最后发生完这一切还能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简直是让我觉得这女人脑残到一定境界了,绝对不是个正常人。
再说说这男主吧,让这女主的私欲发展到那步田地只能说是个心灵软弱的人。
然后这个异型像两个人的孩子以后长大,即使是从动物的形态长得越来越像人了,但和男主发生关系仍然对我太具冲击性了,他不应该把它更当做是自己的小孩儿吗?
然后和小孩儿发生了关系,这算是什么?
只能说这男人太二了。
简直make me sick。
最后这异型像Ginger一样变成了雄性后,强奸了女主,我完全理解了为啥不要乱搞生物实验了,看这世界混乱成了啥了。
不过也算给这对傻男女公平待遇了。
人都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吧。
人以为自己是什么,可以随便创造一个生命?
随意决定其好坏,然后结束它?
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了。
《人兽杂交》(Splice):意淫之外的自我放纵(文:火神纪)跟我来 让我的旗帜飞起来把天空遮盖眼泪再次流下来 无数的灵魂在期待谁能再忍耐 快把我胸膛刨开 ——高旗•《重访陈胜吴广》创造出一个新的DNA序列排序……对于基因学来说,是怎样的一个天方夜谭的荒诞故事;然而,现代科技让我们多少有些觉得,就算明天报纸的头条惊人地爆出一条这样的新闻,我们也将毫不意外地加入浩浩荡荡的争辩大军一起来讨论这样的一个科学研发成果对于现实生活将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实质性的改变。
一个DNA序列意味着什么,我们都不是专家,所以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像——物种的共性、个体的区别、遗传信息、所有将赖以生存的本能、本物种与其它物种的本质区别、生活方式……诸如此类。
我记得以前看BBC一些关于爬行动物的纪录片曾经很是感叹过:为何它们一破壳而出就懂得往哪里走,怎样生存以及将来如何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繁衍后代……其实这一切都准确无误地纪录在它们的血液里,在它们每一个细胞里,物种的本能将驱使它们存活下来并且繁衍生息。
创造一个新的DNA序列排序……除了大自然这样鬼斧神工的伟大基因学大师之外,其实是不可想像的。
一个DNA序列里所包含着的信息可谓浩瀚无边并且十分严谨而准确,如何不出半点差错地完成DNA序列的构建呢,这其实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部电影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解释,所谓创造,不外乎只是将原来有的各种动物的基因进行杂交提炼:是的,阿德里安•布洛迪(Adrien Brody)和萨拉•波莉(Sarah Polley)所饰演的科学家们,他们是有着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以及以这个数据库作为研究基础的。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假科幻为羊头,真惊悚为狗肉。
很多人在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直接地想到了1986年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那部经典的科幻惊悚电影《苍蝇》(The Fly),我想也许是因为它们同样是以基因杂交混搭作为所谓的“科幻变种”——但是这两部电影其实并没有任何可比性,《苍蝇》是一个意外导致的悲剧;这部电影却更恶毒并且非常不道德,它是人为主动地去追求这个变种。
正如我们老祖宗的《尚书•太甲》里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中国人一向崇尚尊崇自然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人类所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当我们已经有力量把地球甚至是太阳系毁灭的时候,想想我们老祖宗的那句简朴的话,也许我们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对于这两部电影,我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观感——我无比同情杰夫•高布伦(Jeff Goldblum)所饰演的塞斯•布隆多(Seth Brundle);而我对克里夫(Clive)和伊勒莎(Elsa),我却不仅没有半点同情之心反而多少有些幸灾乐祸与报复的快感。
类似这样的电影并在不停地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去运用我们手中的力量,我们是否可以如此毫无节制地用我们的力量去改变所有我们能改变的一切。
大自然是必须去敬畏的,我们的确有力量去改变它,甚至有力量去摧毁它;可是更多的时候,尤其是作为科学工作者,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其实根本不会发生的悲剧。
滥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甚至是一些尚未成熟的科学技术而导致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这似乎是一个恒久不衰的科幻警示题材,类似的电影我们也已经看过了太多太多,像我之前说到的那部《苍蝇》,或者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于2004年的那部《机械公敌》(I, Robot),类似这样的电影已经不胜枚举,只是我们依旧却时不时需要一些有良知的科学人以及有想法的电影人来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如果更好地运用我们所有的力量。
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不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来说,我们似乎开始担心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控制我们所掌握在手中的力量。
当我们对自己失去了最根本的控制力,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最终只能将我们带向灭亡。
《苍蝇》里的塞斯•布隆多仅仅只是因为一次实验时的意外而不得不承担起自己那个边缘科学研究的可怕后果,但是《人兽杂交》这部电影里我所看到的是两位年轻有为的所谓“科学家”没有半点自制后的完全的自我放纵。
我所能理解的是:一个人在他的学术领域里已经取得了某个阶段性的成果后,他是如何渴望下一个阶段性的突破,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有着某种欲罢不能的强烈愿望;这其实跟把一颗无人监管的糖果并且是他最喜爱的糖果放在一个小童儿眼前一样会让这个小童刹时无力自制。
然而,他们终究不是懵懂小童而是成绩斐然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表现不该如此“童趣”而放纵。
作为基因学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必须具备更强的自律、自制与自恃,而不是如此这般的为所欲为。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比之下,同情的天平也许会倾向于德尔菲娜•尚内亚克(Delphine Chanéac)所饰演的那个怪兽德伦(Dren)。
她是如此身不由己地被创造出来,而且被当成是宠物豢养在一个破烂的仓库里,很多时候她甚至显现出人类善良并向往美好的一面——比如绘画、音乐甚至是舞蹈……可是这一切终究敌不过其本能,当她日趋成熟后她开始了渴望交配,进而在其本能驱使后做了种种残酷可怕的事。
德伦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悲剧,而两位主角克里夫和伊勒莎其所做所为其实是无法被原谅的,他们亲手制造了这个悲剧并且把这一个悲剧进一步延续下去。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它首先就让我想起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早在1993年拍的那部经典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比如从其它动物身上提取DNA进行杂交合成;电影开始后不久,克里夫和伊勒莎的那场学术演讲时两条所谓的新物种那场血腥残酷的厮杀就让我想起了近现代爬行类动物那种可以自己变性的强大本能,而在那之后,我就一直期待着电影的后面部分会有一个德伦的变性蜕变。
果不其然,德伦如同《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也如同她的父辈“生姜”那样完成了性别转换成为更加强大的雄性。
更强大,也更具有侵占性,所以当德尔菲娜•尚内亚克完成了从雌性到雄性的转变之后,他表现出作为她的时候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模样。
她与克里夫发生“交配”行为的时候,她显得如此羞涩、敏感与温柔,而当他强占伊勒莎的时候却表现得如此强悍、漠然与暴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如同他的父辈一样杀死领地里的其他雄性,进行将领地里的雌性占为己有。
电影里的德伦其实并没有在这部电影里造成多大的伤亡,几个男人死了,一个女人怀孕了;仅此而已。
可是我不免想起在这部电影之后,所可能发生的一切。
类似这种题材的电影,其让人绝望而不免伤感的是人类本身而不是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怪物;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伊勒莎最后怀孕了,并且接受了她的赞助人的所谓“赞助”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跟现代社会里一直被穷追猛打的代孕似乎并没有区别。
人类的贪婪才是一切科幻悲剧里最根本的悲凉,因为我们无法自扼那些强烈的渴望——所以我们一直不停地制造着种种不尽相同却又如此相似的悲剧。
我们渴望进化,渴望力量,渴望权柄,我们控制欲强却只对外而不对己……这跟1995年罗杰•唐纳森(Roger Donaldson)开创的那个浩大的《异种》(Species)系列里那些发狂想要把外星基因引进到地球进而改进人类军队基因的科学狂人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有良知的科学家在每一部科幻警示题材的电影里都有,而人类贪婪的本性也同样能在同样一部电影里看到。
而不可否认的是,贪婪作为本性要比必须经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所谓良知更容易占据人的思想;然后,悲剧就如此不停地被重复。
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实在多少有些引人遐想,而在意淫之外——良知被彻底地抛诸脑后,自我的放纵在一路不停前行;这才是最可悲的。
而这部电影其实多少有些让人绝望的是——我之前说“有良知的科学家在每一部科幻警示题材的电影里都有……”在这部电影里似乎也是行不通的。
伊勒莎表现得像一个顽劣贪婪的女童,克里夫却是一个百依百顺的丈夫,而他们又是在一个毫无监管体制的小实验室埋头钻研,这样的先天条件让这个实验室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悲剧的温床。
而他们的赞助方,显然为了寻找那个能带给他们无数商业利润的基因蛋白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没有任何有良知的人出现在这部电影里企图终结这个悲剧,这是这部电影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这部电影似乎多少有些复制了Frankenstein模式,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部向科幻之母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致敬的作品。
电影之后,事态将如何发展我们其实无法猜想得到。
有小道消息说,文森佐•纳塔利想拍这部电影的前传与续集,我倒多少有些翘首以待。
当然,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远不如文森佐当年的那部经典的处子作《异次元杀阵》(Cube);但纵观当前的科幻电影,这部片子还是多少能诱人思索,只是因为类似的思索已经进行过多次,所以并不足以震撼到我。
2010-8-24;庚寅虎年甲申七月丙午十五;中元节。
夜21:44。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Splice》■译名:《人兽杂交》\《颤栗异种》\《人兽变种》\《人工进化》■导演:文森佐•纳塔利(Vincenzo Natali)■编剧:文森佐•纳塔利(Vincenzo Natali)\Antoinette Terry Bryant\Doug Taylor■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Adrien Brody)\萨拉•波莉(Sarah Polley)\德尔菲娜•尚内亚克(Delphine Chanéac)■类型:惊悚\科幻■片长:104 min■产地:加拿大\法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色彩:彩色■分级:USA:R■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摄影机:Panavision Panaflex Cameras\Panavision Primo lenses■拍摄日期:2007年12月3日至2008年2月28日■摄制格式:35mm(Kodak Vision3 500T 5219)■洗印格式:35mm(spherical)■制作成本:$26,000,000\estimated■制作公司:高蒙电影公司(presents)■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首映日期:2009年10月6日(西班牙)
父母是永远不会背弃孩子的,但Dren连拥有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的权利都没有. 后来男主人公F*ck Dren的一幕只能用恶心来形容. 看的我非常不舒服(正常人应该都会不舒服吧?:()这个世界太作恶,人类太作恶,自己F*ck up自己的世界也就算了,还要带着一个小生命来到这里,然后再继续F*ck up她的世界. 不过后来变成雄性的Dren对女主人公复仇也说明,恶有恶报,最后为恶行买单的也还是我们人类.在2009年就已经对这部电影相当的期待,但是说实话,看过之后还是略有失望,原本拥有非常好题材的电影却没有将重点放在人兽与人的冲突或是科学与道德的冲突上,而是在乱伦和虐待此类恐怖电影常有的套路上来夺得观众的眼球,实在是比较可悲. 今年炒作很大的两部恐怖电影<人体蜈蚣>和<人兽杂交>都是题材非常新颖,但质量仍然不足. <人兽杂交>比<人体蜈蚣>的恶心程度偏弱,人体蜈蚣看的我只想哭,建议大家看重口味电影前务必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然后果自负.电影中值得称赞的是由Delphine Chaneac饰演的Dren非常之完美,之前的雌性阶段让人震撼,转性后更是绝对演技的挑战. 同时很肯定的说电影的音乐做的很出色,所有被该电影的预告片所吸引的孩子们,电影里面的音乐渲染很大一程度上拯救了次电影。
如果是David Cronenberg的粉丝的话,这部电影是一定要看,没有异议的. 这年头如此不错的怪物恐怖电影已经很少了(好吧,我终于也愿意承认此为怪物电影了)觉得我写的不能算是影评吧,只是我对人兽和人类自我诞生有很多想法。
硬扭的瓜不甜,这是硬道理. 人类思考的太多,自以为是的太多,自认聪明的觉得自己的一点点探索可以带领全人类走上幸福,殊不知那些让我们舍弃或忽略的道德观足以毁灭世界. 人单细胞合成的发展终究会成为一场扭曲的优胜劣汰,当选择出生的宝贝们都是完美无瑕的人类机器时,这和二战时期为战争需要残忍建造的“纳粹宝宝”有和不同?
当世界已不再存在区别之说,那生存又有何意义呢?
转过身去,看到的所有人都和你异曲同工,那样的悲哀或许和Dren眼里流出的眼泪一样是对人类的一种怨恨吧。
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其实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突破了以往的伦理道德观的基础上,例如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对人体解剖的深入了解,而这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严格禁止的,并且也和当然的社会信仰有所冲突。
但另一方面,作为当事人或者同时代的人,很多时候也确实很难接受若干科学研究的成果。
本片正是对这个一直就存在的两难问题的反映。
唯一的始终悬而未解的问题是: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以后,是否能保证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 优点- 大胆创新:影片大胆突破传统伦理界限,将人兽基因融合这一禁忌话题搬上银幕,设定新奇,挑战观众认知,激发对科技与伦理冲突的深度思考。
- 视觉冲击:在特效化妆与生物设计上投入颇大,杂交生物“卓伦”形象逼真,从外形到行为都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惊悚氛围。
- 主题深刻:表面讲惊悚故事,实则深入探讨了科学研究的伦理边界、人性以及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后果。
主角违背伦理进行实验,引发一系列危机,警示人们警惕科技失控。
- 缺点- 情节争议:后半段情节设定争议大。
“卓伦”性别转变与和男主角的亲密戏份,过于追求震撼效果,显得突兀且违背常理,削弱了故事可信度。
- 人物单薄:角色塑造不够深入,主角为推动实验无视伦理,缺乏充分动机铺垫,配角形象也多为功能性存在,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转自:http://movie.xunlei.com/comment/224570 卓仑最爱的应该是艾丽莎。
并不是象其他人说的那样先和男主角做,然后又干了女主角。
从最开始,就是艾丽莎一直保护着卓仑,卓仑很依赖艾丽莎,也有些害怕艾里克。
这个可以在农场时卓仑听到艾里克说,你让她生气了之后,卓仑立刻就对艾里克发了脾气。
艾丽莎整理卓仑的画时,画艾丽莎的画很多,而且各不一样,而不是像艾里克那样每张都是一个样子。
个人认为,卓仑会和艾里克上床,是因为她必须通过一次交配才能达到性别转换。
就像,生姜也是交配之后才性别转换的,可能这也是雄性激素的一种转换。
只能成为雄性才能拥有艾丽莎,这就是卓仑的内心世界。
正如一开始,艾丽莎说卓仑的内心是个谜。
所以卓仑才会对艾丽莎说出唯一的一句话,他要的就是艾丽莎。
还是雌性的卓仑会毫不犹豫的杀了自己的宠物,但是她却不会伤害艾丽莎,哪怕是她割掉了自己的尾巴。
却会毫不犹豫的杀死艾里克,哪怕这样艾丽莎会杀了自己,也不能容忍艾里克活在艾丽莎身边。
BRILLIANT!!!
男的还真是不挑食啊。
题材很好,可惜不耐看
不是一般的有病
CULT片儿?还是人兽?
兽人领袖萨尔诞生记~
对这种乱搞表示觉得非常刺激。
囧得死个人!从头到尾本人都在:“该不是要……果然……”的句式中看完此片!!
雙性啊。。。結局的處理還不錯
一开始是科学伦理片,后来变成了道德伦理片,最后又转回了科学伦理片,导演整体思路不明,几处情感变化的转折做得好生硬;其实说白了这一切的起源也不过是利益的趋势和自私的作怪罢了。
一部通篇都是操与被操的电影,无论是人操人,人操兽,还是兽操人……所以我他妈给五星!!!!
啊~在办公室看过此片后我觉得我升级了~练级的朋友必看
好无聊
杂交有风险,乱伦需谨慎
holy fuck
原来只是名字震慑人心~
我绝对是被这个片名所误导了。。。。囧。意外地是有点深度的片子,只是一场悲剧。
因为够恶心够变态够新奇,所以还行吧
太一般了
除了结尾相当的好莱坞式的俗套 前段和中段都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