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寻找罗麦

寻找罗麦,寻找麦卡尼,Seek McCartney,Looking for Rohmer

主演:韩庚,杰瑞米·埃尔卡伊姆,菅纫姿,阿丽斯·德·朗克桑,海伦·文森特,雷诺·科恩,胡瑞杰,安迪·吉雷,邓紫衣,罗阜艺,朱宏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藏语,法语年份:2018

《寻找罗麦》剧照

寻找罗麦 剧照 NO.1寻找罗麦 剧照 NO.2寻找罗麦 剧照 NO.3寻找罗麦 剧照 NO.4寻找罗麦 剧照 NO.5寻找罗麦 剧照 NO.6寻找罗麦 剧照 NO.13寻找罗麦 剧照 NO.14寻找罗麦 剧照 NO.15寻找罗麦 剧照 NO.16寻找罗麦 剧照 NO.17寻找罗麦 剧照 NO.18寻找罗麦 剧照 NO.19寻找罗麦 剧照 NO.20

《寻找罗麦》剧情介绍

《寻找罗麦》长篇影评

 1 ) 白马低头啮草,似是故人来。

好友三人行,二人暗流涌动,感情戏,细细独唱。

女人舞者却成了情感试错或是背叛的外在附庸,二人有感情的端倪,只怪无形的大剪刀给硬生生剪辑,(车戏只是一个角度)传单孩子激发了罗麦的愧疚逃避,促成韩庚西藏充满敬畏之旅,一人留下,灵魂永生,肉体只不过是短暂的栖息地,一人却说,灵魂不灭,缘分已尽。

异国他乡,油画的浪漫情调,白马低头啮草,似是故人来。

 2 ) 各界名家评电影《寻找罗麦》

转帖一篇,值得拜读!

各界名家评电影《寻找罗麦》《寻找罗麦》感觉细腻,充满诗意,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和哲学内容,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耐人咀嚼,还有一种复杂的悲剧意味。

李建军 著名文学评论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摄影、音乐、演员表演都非常不错,自然流畅,美不胜收,而尤为难得的是,影片深入探讨了人的灵魂归宿问题,如何安置我们的灵魂?

影片分别尝试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解决办法,但也只是提出问题,并未给出结论,让人思考和回味。

解玺璋 著名影评人、文学评论家通过流畅自然的转场与整个影片动静相间的节奏感体现出了导演举重若轻的调度操控力和演员不动声色细微之处见精彩的表演功力。

影片并非是在刻意展示同性恋情的奇异,而是以一段异国同性恋情为索引,探讨一种隐藏于每个人内心的超越国界,超越性别,甚至超越时空的精神之爱的可能性,同时展示一场个体寻觅灵魂安放之处的精神之旅。

高氏兄弟(高兟) 国际知名艺术家故事单纯,叙事简洁,始终把握在一个痛定思痛,淡淡的忧伤的情绪中,基调也统一。

在拍摄中,不炫技,在不经意之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和对镜头、画面的把控能力。

故事自然,却把四个世界,不同的人物,由一个叙述者赵捷、一个被叙述者罗麦连接起来了。

电影在处理这四地时,没有让外在的风光风情带动故事,从而追求画面的好看,而是用心理来带动故事的叙述,从而坚守了故事的心理完整性。

这种取舍显示了一种艺术的立场和品味。

高建平 著名美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这是一部凄美深沉的片子,时光交错,时空穿插,生和死,现实和梦境,错位换转,令人感动。

演员的表演都很真实,含蓄,虽然故事发生在中国,却具有国际性。

山飒 旅法知名作家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值得在影院的黑暗中静静凝望的电影,从巴黎、北京到西藏,两个男人在跨越一种特殊的性别之爱的寻找中,去探寻爱的意义和救赎,那种唯美、真挚而严肃的影像是在国内的影院里久违且被有意无视的。

江小鱼 著名影评人、文化批评家《寻找罗麦》由青年赵捷拎着朋友罗麦的骨灰出场,隐忍的哀伤、深挚的情感伴随着画外歌剧咏叹的回旋,奠定了影片文艺和沉思的气质。

这是寻找亡灵之途,也是寻求安慰之旅,随着电影的深入,捷和罗麦遭遇的事变展开,他们的情感与命运也打开,电影以西藏雪峰和空灵之境为背景,闪回着法国普罗旺斯的异域风光和色彩,在交错叙事中,对生命之谜的思辨贯彻始终。

夏榆 知名作家 前〈南方周末〉高级文艺记者此片的双重主题:世俗层面是个人生责任和担当的问题,信仰层面是灵魂的救赎。

两主题又交织在一起。

从法律(交通法规)上讲,少年的死罗麦与赵捷均无责任,但二人却为此事纠结和内疚不已,甚至到无法再从生活中找到快乐,无法解脱精神的程度,只好远走西藏寻求灵魂的救赎。

主题很沉重,也很有现实意义。

说实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有多少人能对自己的灵魂洁净负责?

营营苟苟,无责任心无担当的人触目皆是…… 裴光辉 知名文化学者、作家《寻找罗麦》是一部生命灵魂与爱的相遇、交错、行走的电影。

影片从死亡的唤甦开始寻找的路径,尝试再生,是超越今生来世、生存与死亡的限界,接近天空、大地,趋于永远的作品。

赵捷遵照好友的遗嘱,带着罗麦的骨灰,踏上前往普罗旺斯的旅程。

镜头拉开,前行与回溯、记忆与梦境交织,多重的爱,复线的情感,难以割舍、期盼重逢却因为死亡的阻隔而永别。

王超似乎一直在寻找救赎与生命的延续——罗麦与赵捷的罪感、负疚感弥漫在影片中。

梁艳萍 知名文艺评论

 3 ) 关于对旅行与救赎的理解:观《寻找罗麦》有感

人,所有过不去的痛苦,是不是都可以通过旅行来解决呢?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是不能的。

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很多痛苦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时间与遗忘是你追寻的所有没有办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化解痛苦的最好的解决方式。

我看了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叫《寻找罗麦》,这应该也算一部公路电影,影片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赵捷和他的法国友人罗麦共同经历了一场车祸,亲眼目睹了一个少年在自己面前死去,从此两人产生了心结,罗麦消化不了这件事,跑去了西藏旅行,遭遇了雪崩,死了。

赵捷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少年的死和罗麦的死,让他过不下去,他也跑去了西藏,沿着罗麦的轨迹行走,思考,试图找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按照罗麦的遗嘱,把他天葬和焚烧中,赵捷说:“我们这一世的缘分尽了”,突然让我很难受。

这一切都结束了,所有过不去的忘不掉的都将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活着的人始终还是要活下去的,所有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内心的困境,我们都必须让它过去,让它成为过去。

还能怎么样?

也不能怎么样,也怎么样不了,也就只能这样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跑到很多地方旅行。

其实,旅行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光鲜亮丽,你要吃很多苦,忍受许多事。

比如,舟车劳顿,忍饥挨饿,肮脏困乏,以及应对大段无聊孤独的时光。

那么,为什么还要旅行?

因为在尘世生活中累积了太多的不快乐,没有具体的事由激发我一定要这样做,只是某一天,我突然想出去透透气,我就走了。

去的地方大多贫困,荒凉,偏僻,而我总选择一个人走,不是为了要遇见谁,发生点什么故事,让自己以后无聊的生活中能有点谈资和回忆,我是妄想通过旅途的奔波与劳累来消耗掉我身上诸多的不快乐因素。

没有成功。

走的地方越多,越能直观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残酷。

我看到了很多生活不幸的人,为钱所困,在苦熬与煎熬中无用的挣扎着,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又那么坚强乐观充满希望的活着,我开始反省反思反观我自己,我觉得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我的不快乐显得太矫情与苍白,我并没有被特殊对待,成为最不幸的人。

我对这个世间的所有不良情绪似乎都在慢慢释怀了。

我也许找到了某种平衡。

当我重新回归到我的生活中,尽管依旧还是存在着太多的不如意和对人无法抑制的失望,但是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我比从前更能忍受生活的平庸,琐碎与无趣,这应该就是旅行带给我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都企图通过旅行来逃避和获得救赎与解脱,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终将会失望。

因为很多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还是在兜圈子,兜了一圈又一圈,你还是会回到原地,该面对还是要面对,存在的问题始终还是存在的。

我对旅行的理解是,它把你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空间中,让你看到了这个人世的诸多变故与无常,天大地大,生而为人,个人的遭遇都会瞬间变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你再看待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了,也不会再去执迷不悟强求什么。

旅行是救不了人的,它能改变的也只不过是人的心境而已,学会忍受与遗忘,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出路。

 4 ) 要啥没啥的一部伪同志片

1. 如果一个故事很单薄,戏剧冲突性很弱,那在电影里请用心利用好剪辑技术(能把握好故事才学人玩非线性剪辑,如果把握不好观众看故事的节奏干脆就线性剪辑),并塑造好故事中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其中还包括演员所具备的演技(表象性或隐喻性表演),或在情绪点上多给特写,增加可观性的隐喻线索。

很可惜。

这里的故事单薄且表演不合格。

非线性的前期处理的还算凑合,一到中间至结尾就是disaster,因为情绪共鸣处失败了,还让人感觉这段关系不清不楚。

这跟是否是删减版的关系不大。

一般删减的内容多数为非常显性的同志关系如kiss,hug,sex,even lover talk。

但演员和剧本本身就可以通过隐晦的方式传达,可这连signifier 可对应的signified 都无法refer to,实在是隐晦到算欺诈。

如果这是一道高考阅读题,唯一做对的就是男子澡堂与同志酒吧那setting了吧。

明明可以用表演传达,却剪拼一堆风景画,真是好棒棒哦。

2. 如果你这是一部文艺片,画面构图还算凑合,but 还真没达到形式主义的那种极致美。

至于配乐,并无法与画面引起别人的共鸣,或许是我看太多类似的片子,都比这个好多了。

临近结尾时,韩庚有一段独白,描述他在西藏备受洗涤后的领悟,为影片洗去“同志感”增加了对生与死的理解。

如果这是关于自己经历了家人、爱人、朋友等至亲至爱关系的人的离世,并对自己生活造成极大打击时,所做的一个故事主题升华,that makes sense。

但在这个故事,本就隐晦到谷底的关系,连他的死是如何impact 男主生活的冲突scene 都没深刻展示过,导演你硬把这生离死别的升华放在这有意思吗?

你可以拍这片子前参考一下人家相关日剧、日影(不一定是同志片)的做法吗?

 5 ) 准备看的人最好不要看了

今天和我的一个同学逃课来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全程尴尬得要死,风景宣传做得比人物表演还到位,故事一点铺垫都没有,大概是我阅读水平和欣赏能力都有所欠缺,交叉蒙太奇的拍摄手法让我感觉剪辑师全程掉线。

(ps:应该是广电删减了很多,应该不能怪导演和演员,一切罪魁祸首是广电)电影唯一最让我感动的是,罗麦的母亲知道罗麦死后的悲痛欲绝很真实,配角的表演水平都比主演要强。

总之,我对这部电影真的超级失望,越往后看越让我感觉这是在给西藏做旅游宣传片的广告。

失望 这部电影真的很让我失望。

告辞。

希望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不要喷我。

 6 ) 寻找罗麦的意义

寻找罗麦,在豆瓣也打出了极低的分数,其实在我看来这无关乎是不是同志的元素,也无关乎韩庚的演技能不能撑起这部片子,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能引起公众窥探欲的情节,它只是在很安静叙述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画面一个情节,很多人在唾骂四处晕染去西藏洗涤心灵的梗,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城市中的我们内心却是那么匮乏,在藏民的生活中,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非常有限的物质,但脸上却是那么真实而又灿烂的微笑,这就是寻找罗麦的意义。

 7 ) 寻找罗麦

之前听说这部电影要上映的时候还挺激动的,但一直没去看,现在才看了来评价。

豆瓣评分挺低的,自己看了虽然感觉不太好看,但也不至于那么难看。

可能是自己心情本来就处于低落时期,看到赵捷拉开盖在罗麦脸上的白布时,我还是哭了。

全片色调压抑,进度很慢,确实需要耐心去把它看完。

不管有没有删减内容,光是看到呈现出来的这部分,自己觉得还行。

能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更多东西,但又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没有完全的表达出来。

另外,主演选韩庚这个气质的演员是对的,但是韩庚的台词真的是不能忍受!

分分钟听着出戏,不粉他也不黑他,看了前任3里他的表现,对他还是有好感的,但不可否认他离专业演员还是差得太远。

 8 ) 我寻你,寻不到,以前和以后。

故事结尾的两人带着藏戏的戏服面具,好似忘我的跳舞,最后面具掉了,两人看着对方,眼中的感情是否一样。

我寻你,寻到哪里都不能在遇见,在回忆里,你留下的,只是那看似上心的很的眼神,还有送我那条围巾时,那属于我俩的开心。

与马修一起回忆着你,站在那匹与你合影的白马,我感觉离你好近。

暗喻永远都令人猜测,不能看懂,但又好似看懂。

两人的关系其实不重要了,在车上依偎在一起是真的。

那听到你要结婚时的不悦但也不奈也是真的。

 9 ) 我们寻找的不是罗麦,而是真正的同性片

今年3月,沉寂5年的《寻找罗麦》正式宣布定档,这也是号称“内地第一部过审可以公映的”同性片。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破冰之作”。

然而,成片却相当令人失望。

豆瓣评分低开低走,从4.9一直跌到了4.6,还将继续下跌。

电影片长只有83分钟,据说是被删减了9分钟,也有消息称删减了17分钟,“同性”元素被剪得一干二净。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一开头就是讲赵捷将罗麦的骨灰带回法国。

随后,赵捷开始展开回忆。

原来,在经历过一次导致少年意外死亡的车祸之后,二人逐渐产生隔阂。

事后,罗麦前往西藏,希望能借机寻找平静、忘记过去、洗清罪孽、净化内心、完成救赎,不料遭遇雪崩而遇难。

电影多线叙事,好几段不同时空的故事交织进行,使得剧情混乱不堪。

一部爱情片连故事都讲不清楚,还搞各种闪回、插叙、倒叙……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

现实线中,由于罗麦已经去世,只剩下赵捷一个人,观众很难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

即便是赵捷亲自将罗麦的骨灰送回法国,也不能说明他们此前是同性恋人,挚友、战友都可以为对方做这些事情。

而回忆线中,赵捷、罗麦没有一起接吻、睡觉,甚至没有牵过手,没有说过一句情话,完全是打擦边球的伪同性片。

即便是那些伪同性片,至少也会说情话,或者亲密接触,然而《寻找罗麦》通通没有。

仅有的镜头是他们一起在澡堂洗澡和一起去gay吧,但这能说明什么吗?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同性片,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同性片,顶多觉得是赵捷和罗麦之间的兄弟情谊。

我们再看看豆瓣的条目,类型仅仅是剧情、爱情,并没有“同性”二字。

这里的“爱情”,并非指罗麦和赵捷之间的感情,而是指罗麦和女友苏菲的爱情,以及赵捷和女友朱丽的爱情。

换言之,要么是《寻找罗麦》原本是同性片,为了过审被剪成了异性恋爱情片;要么是从一开始这就是部打擦边球的伪同性片,“同性”仅仅是宣传电影的噱头,和电影内容名不副实。

赵捷和罗麦相爱,却又各自都有女朋友,这种特殊的关系原本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这样的剧情不由得让人想起李安执导的《喜宴》。

电影中,中国人伟同,和美国人赛门是一对同性恋人。

面对父母的逼婚,伟同选择了与女性朋友威威假结婚。

可是,小谎逐渐铸成大错,伟同不得不开始思考,是继续隐瞒下去,还是对父母说实话。

《喜宴》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同时也将同性恋与异性恋、传统与边缘、爱情与生育等矛盾探讨得入木三分,从而引人深思。

《寻找罗麦》中,虽然罗麦和赵捷分别都有女朋友,但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平淡如水。

比如赵捷明明和罗麦相爱,为什么还和朱丽谈恋爱,电影没有给出解释;这一段恋情中,赵捷、罗麦、朱丽的心理活动、所思所想也没有拍出来,人物形象完全立不起来。

罗麦和苏菲之间同样如此,电影对罗麦、苏菲的塑造根本不够,你知道罗麦让苏菲怀孕了,但不知道罗麦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是不敢直视自己的身份,还是受到外界的压力,电影通通没有展现出来。

赵捷、罗麦、朱丽、苏菲之间的情感太空洞、抽象,不仅同性恋方面的描写几乎没有,异性恋方面同样处理得不好。

这不是一部合格的同性片,同样也不是一部合格的爱情片。

因此,这不是同性片,也不是爱情片,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甚至只是一部风光片。

我们抛开同性恋、异性恋的元素,以普通的剧情片来看,电影的剧本也非常劣质。

这里我想提出两个问题:1.明明不是你罗麦的责任,你为什么那么矫情?

2.想洗涤心灵,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导演真的是强行安排少年死亡,强行安排罗麦去西藏,强行安排罗麦遇难,从而强行煽情。

罗麦和赵捷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一位少年向罗麦推销房产,罗麦没有开窗理会少年。

随后绿灯亮了,少年仍然站在那里,导致被另外一辆汽车碾死。

在我看来,罗麦即便是开了车窗,少年还是可能继续站在那里,从而被碾死。

换言之,这是肇事司机和少年两人的责任,并不是罗麦的责任。

毕竟赵捷也说过,这不是他们的责任。

电影没有警方逮捕肇事司机的镜头,没有法庭的宣判结果,也没有交代肇事司机和罗麦承担怎样的罪行。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谁的责任,谁就依法判刑。

如果法庭宣判这是罗麦的责任,该坐牢就坐牢;如果法庭宣判这不是他的责任,他再考虑忘记这件事、还是自我救赎、还是去西藏洗涤心灵也不迟。

电影里发生了一宗刑事案件,警方、法庭却都没有出现,仅有的一位警察,是叫赵捷把汽车开走,剧本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漏洞。

明明都不是罗麦的责任,他还去西藏就显得很矫情了。

而且,想洗涤心灵、平复心情,为什么一定要去西藏?

你就不可以去健身、听歌、读书、写作,或者去咨询心理医生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开始宣传,去西藏可以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于是人人趋之如骛,每年无数人去西藏,搞得好像去了西藏就能羽化成仙一样。

更有甚者走火入魔,完全生活在幻想之中,比如前段时间写出《张杨导演,我爱你》的小二姐,去了一次西藏就觉得自己是三毛转世了。

前几年一位女生1000元穷游西藏的帖子火遍网络,于是人们纷纷效仿。

后来有人揭晓真相,这位女生一路上都是出卖肉体,来交换沿途司机的顺风车。

可以说,她是一路“睡”到西藏的。

因此,川藏线逐渐变得污浊不堪,一方面是每年都有不少女性效仿,一路“睡”到西藏;另一方面是不少司机特意游走于川藏线,寻找那些肉偿的女性。

尽管这是你情我愿的事,但结果导致那些真正单纯想旅行的人们成了受害者,男生在川藏线根本搭不到车,女生一搭车就可能遭到性骚扰。

当然,我并不是在酸什么,2014年我也去过西藏,西藏的确风景优美,我也的确开阔了视野,忘记了一些烦恼,仅此而已。

去过西藏不能让我脱离现实,更不能让我升华灵魂,我只能选择面对生活。

回到家后,我仍然是该上班就上班,该努力就努力。

我不会因为去过西藏就觉得自己功德圆满了,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三毛转世。

所以说,洗涤心灵、寻找平静有那么多方式,为什么偏偏要去西藏呢?

不仅坑了国人,还搞得外国人也这么想。

求求你们不要再传播这样的思想了,求求你们放过西藏吧。

《寻找罗麦》不仅同性恋、异性恋方面是打擦边球,爱情元素之外的剧情也漏洞百出,粗制滥造。

昨天,微博宣布清查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如包含“腐、基、耽美、本子”的内容。

“同志之声”宣布暂停工作。

与此同时,微博上“锤基”“盾冬”“盾铁”等热门CP超级话题,即便这些话题仅仅是粉丝调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却也遭到封杀。

我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过审并上映一部不打擦边球的真同性片?

我们寻找的不是罗麦,而是真正的同性片。

 10 ) 死亡是生命的邀请 爱你也是

影片的整体风格写实与诗意并行。

罗麦和捷在各自有女友的情况下暗生情愫,性取向的转变需要自我理解和自我接受的过程,有的人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

罗麦和捷应该都属于后者,互相试探着靠近的接触期本该让人有恋爱的甜蜜感,但遭遇车祸成为肇事者的身份可能比同志的身份更让罗麦感到不安,所以罗麦最后选择了以求死的方式来逃避。

捷去西藏取回罗麦骨灰的过程也是他对罗麦的爱意逐渐复苏的过程,当他接受自己对罗麦的爱意如此之深这件事时斯人已去,也才会有了跟女友“即使不忘,即使怀念,即使爱是永恒,我也曾背叛过你。

”的对话。

捷自我接受的过程拍的非常细腻。

我get到了韩庚的演技,另外影片的色彩和配乐都挺棒的,值得一看。

想为电影正下名,觉得没有豆瓣评论的那么糟,反而我觉得可能是有些站在制高点的人带着偏见在看这部片子,我一个lgbt里的b可没有被消费的感觉。

《寻找罗麦》短评

不懂评分那么低为什么,一定得男主之间疯狂啪啪才能叫同志片?传说中只要到圣山上转经十万次就能使爱的人起死回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你需要细品。btw,这并不是电影的锅,只能怪剪刀太大,刀刀致命吧……

6分钟前
  • Seann
  • 推荐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珠,不为修来生,只为了途中和你相遇。

8分钟前
  • Draco
  • 推荐

电影细节的硬伤太多,看完直接出戏。虽然有些镜头可圈可点,但是一个被抽离了灵魂的电影还算是电影吗?如果电影中的情感也要隐秘地下不见天日,那电影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13分钟前
  • Charles
  • 还行

除了中间叙事有点儿混乱、台词有点儿尬外,其他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在西藏那幕故事的化用,竟被感动到。寻找罗麦,其实也是在试图找寻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对罗麦的感情。释然吧(自行脑补被剪掉的那些内容)

14分钟前
  • 塔索
  • 推荐

喜欢藏戏的节段 若有来生 是否还能与你相遇

16分钟前
  • 深夏
  • 推荐

剪刀很厉害

17分钟前
  • 小土豆
  • 推荐

如果有本来的样子,请让我看到吧,这部不是电影,是碎片的集合

18分钟前
  • 未名树
  • 还行

不错,虽然逻辑有大问题,其实当时看完之后是怅然若失了挺久的

19分钟前
  • 布罗肯的北极熊
  • 推荐

作品上映的意义大于作品本身系列...剧情乱七八糟来回跳跃衔接过渡不自然,突然尬舞有些画面很辣眼睛了

20分钟前
  • 静子
  • 还行

这片是不是被剪太多了,感情戏都没什么感觉,西藏那部分还不错

25分钟前
  • telula
  • 还行

看在过审的份上给五星

28分钟前
  • 奇爱学士
  • 力荐

两年前就讲“即将上线”,现在依然……

29分钟前
  • 较差

赵捷看似是在领走罗麦的骨灰,其实是在旅途中完成了自己对生命的救赎,同时也寻找到了自己对罗麦最真实的感情。

33分钟前
  • Alt er love
  • 力荐

叙事混乱,只有韩庚的骨灰盒告诉你他在哪条时间线,但一半的镜头都是他故作深沉的趴在车窗眺望远方。最可怕的是这是一部没有同性的同性电影,没有爱情的爱情电影。

37分钟前
  • AZWayne
  • 很差

每个关于寻找的故事都让我无法抑制的感同身受。

41分钟前
  • 在路上
  • 推荐

我觉得还不错啊?就喜欢这种调调的片子⋯⋯而且挺喜欢拍摄风格,导演某些镜头很美。

46分钟前
  • 吃瓜路人
  • 推荐

共鸣,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48分钟前
  • 核弹头
  • 推荐

本来也没期待 这么平庸实在找不出亮点 法国西藏风光片及格 藏人眼里的戏比两男主好太多 PS:法国小gay也不错

52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较差

画面带着情绪,很忧郁。中法好基友,西藏配歌剧,并不违和。很多人讨论到底是不是同性题材,我认为是,但没必要纠结,就像珠玛和天葬的那两幕一样,都是通过画面去表达,没有对白,强调观众的理解。

57分钟前
  • 于非
  • 还行

全程就是EXM?脸,所以这电影讲的到底嘛玩意儿。风光片吗?

58分钟前
  • 米猪头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