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震撼我的是结尾处的独白“......你那不到四十五公斤可怜的身体,简直就像有裂痕的陶瓷器。
到底是谁将你的身体摧残到那样的程度呢?
到底是谁?
加给我们这样的痛苦呢?
......”万恶的政客操纵政治让人愤怒,不明道理助纣为虐的大众让人怨怒。
听说都是吉永小百合演的,刚巧我正在读《细雪》,电影版还没看过,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揣测,年轻的吉永小百合如何演绎谷崎润一郎笔下的雪子。
雪子的体态、性格如何展现,她穿和服,穿现代装,应该也是这部电影中也采取了的凸显人物特色的一种处理方式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海边穿连衣裙的母亲奔向水中去救山先生,充分展现出了她的现代女性一面;对应地,在丈夫被抓进监狱后首次参加邻里集会,那个温顺地不发一言,变换坐姿跪拜天皇的女性又是多么传统。
影片一开始,母亲一直都穿着暗色的和服,对她的工作也没多做交代,直到时间往后推,她开始担当起男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要养家糊口,要像男人一样去外面挣钱,才能满足战争时期家中的各项开支。
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每日工作包括安抚好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为丈夫的出狱做各种努力,最后才是脱去传统女性的衣帽,化妆上班,成为一个现代女性的自己,实在是很美很高大的一个形象。
母亲骨子里是有主见的,不顾父亲反对嫁给一个政治犯,甚至在家境拮据的情况下,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丈夫,没有接受父亲的提议甚至无视断绝父女关系的威胁。
插句题外话,这部电影和《远山的呼唤》在女性角色塑造上果然是异曲同工,不必多说了,只是断绝父母关系这个梗能否不运用呢?
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的浸润者,日本的亲情关系相对来说非常淡漠,这点让我很难接受。
为了丈夫,在警察厅又要低三下四看别人脸色,不惜打自己的女儿,这种种行为丰满了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的形象。
作为战争中的女性,她也有无助和害怕,所以诚实地说,有奈良的奇怪舅公在比较安心;可作为母亲为了女儿也选择了赶他回老家。
作为妻子,坚定地站在丈夫这一边,先是反抗父亲,之后还有老师,当她听到丈夫昔日的老师不信任,甚至怀疑丈夫的政治犯身份时,毅然选择离开……一方面不得不向旧社会服软、低头,另一方面从容应对新挑战,这是一个母亲战时的性格。
战争使得日本女性从幕后走向了舞台中央,战争使得普通民众成为受害者,没有例外,导演试图将反战视角和女性视角结合,不知达到最佳效果没有?
年轻的吉永小百合应该很漂亮吧,从评论里才知道,此片中的她已经六十多岁了,真心没看出来,还是很美的啦!
是一部非常安详的电影,我每天看二十分钟,倍觉安心。
看完后想起一篇著名的小说《上帝创造母亲时》,摘录几句:“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她还必须具有三双眼睛。
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
’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
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还会说理,商量,妥协……”“而她的眼泪,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
The house does not rest upon the ground, but upon a woman.——Mexican Proverb 家庭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
——墨西哥谚语。
我被这部片子煽哭,哭到泪流满面,难以自制。
突然想起以前在看CM的时候出现的名言警句。
虽然不足以概况全片,然而放在此地也非常能体现我的心境。
全片是以二战中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为背景,也是我第一次看由日本人拍摄的二战期间的电影。
从她们孤苦无依的生活来看,战争的政治利益全部都建立在普通民众的痛苦之上,由手无寸铁甚至不具备战斗能力的老百姓承担。
我很好奇欧洲国家或者美洲国家有没有像二战时期的日本或者文革时期的中国一样经受过全民统一的洗脑?
那个时候,她们每天参加邻组交流会,开会之前唱歌,对天皇头像三跪九叩,管卢沟桥事变叫“圣战”,发扬抵制奢华运动,灯火管制,使我得以一见当时普通日本百姓所承受之苦。
虽然之前也非常清楚,当局利用军国主义思想奴化残害他们,战争,从来就是由底层人民的无数尸骨堆积起来的;但是看到最后还是觉得,许多的牺牲实在是太无谓了。
他们,是被国家抛弃的,其生命如蔽履一样被践踏,所有的悲痛只能由亲人承受。
日本在当时由于不是本土作战,人民所受冲击当然还是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
片子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在于片子中的丈夫是一位共产主义者,反对当局对中国宣战而被判为思想政治犯,在牢里受尽折磨而死。
在当时统一被洗脑的日本,妻子却坚信丈夫的思想无罪,其勇气非常人能够想象。
拒绝亲生父亲的提议去离婚而毅然断绝父女关系;发现借书的教授也认为丈夫是思想犯而毅然离去;可以说四方碰壁苦苦煎熬,但表示:从来不后悔嫁给他。
并从不放弃原则,与被军国主义思想浸染的人们划清界限。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吧。
我看到那个深度近视且一只耳朵失去听力的山崎拿到召书去服战,妻子握着他的手嘤嘤哭泣,心里明白他这样一个身体条件不达标的人去打仗,估计有去无回,深感无助。
我在看到他托战友带信回来的时候,以及母亲最后说不愿意在那个世界与亲人碰面,终于泪如雨下。
什么是死的觉悟。
无辜生命的逝去其本身就该让生者警醒,为什么还还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导演从始至终在拷问这一条,并让母亲成为一个自始至终都没有“死的觉悟”的人,是他对于这一问题的鞭笞和思考吧。
这样一个平平淡淡的故事,没有高潮,但却不会让你觉得太慢或冗长。
在结尾的时候,伴着丈夫的旁白,你可以看到一个坚毅的女性形象正慢慢的高大起来,如同支撑起一个民族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她使我觉得,日本这样一个国家,也许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片中母亲那样的女人的存在,咽下所有伤痛,不屈服于任何苦难,才会如此生生不息强健如斯吧。
片名為母親其實只是藉母親形象來批判日本軍國主義而且深入到反天皇國教的層次是近年看到最好的批判導演刻意將門框納入畫面全片視角與其核心人物母親保持著某種距離其實不僅只是電影美學語言而是布萊希特式的反移情手法讓觀者從一個適當的距離審視人物有空間不斷思考角色情節之外的社會因素影片最終母親的最後遺言「我不想和他在天國相見,我要活著時見到他」是最沈痛的控訴否定了抽象的虛假的宗教式救贖不帶任何幻想始終立足於人間的真實痛苦與希望
2009-12-30 11:02:00Wd__ 发布的影评 9.0能把这么沉重的题材、悲伤的故事,拍得轻松甚至有些愉快,是件很难的事情。
2个多小时并没让人觉得很长。
笑点挺多的。
影片的细节处理得很好,从而使各个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吉永小百合拍片的时候已经60多了,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哪。
穿长裙游泳那场戏亲自上阵,真厉害!
“思想犯”、“物资配给”、“提倡生活俭朴”……是世界通用的。
按着姑姑的话就是“一群心地不良的女人靠过来说着:不准擦口红!
”所幸影片中的环境还没发展到疯狂的程度。
看完后最大的感想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己尽力去寻找点滴的快乐。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个事,某位被集中营常年严刑拷打的人最终悟出了他的终极自由:别人能限制我的人身自由,折磨我的身体,但无法阻挡我的思考,无法阻碍我在脑海中畅游世界。
当时精神控制类的军用产品远没有现在发达吧。
平常人所面对的虽然有各种难题,但应该比这位集中营的同学好得多吧,所以努力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吧,哪怕那仅仅是关心你的人的默默陪伴、哪怕是一缕阳光,一阵微风。。。。
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关,母亲独自照顾着两个女儿,伴随着与亲戚、邻里、友人的各种微妙关系。
影片在小女儿的画外音中展开,没有太多欧美此类影片的冲突性极强的戏剧张力,也没有刻意去表现主人公如何坚强、如何伟大、如何感动,而是平实的讲述整个家庭的故事,从容而真挚。
此外影片涉及不同以往的政治侧重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掠过,只能算是一个背景而已,没有特别的意图。
吉永小百合在充分展现民族隽永美的同时,很好的表达出母亲平静似水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灵魂。
2008-08-18
昨天(注:这个评论是09年6月2日写在博客的)半夜一个人坐在底下看山田洋次的<母亲>。
包子来寝室玩,她们趟在床上闹腾得天翻地覆。
这是唯一一次无论如何我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电影。
开始总有淡淡的辛酸,悲怜,可是看到后面真的是很感人。
因为这部电影的立脚点,它的视角,重来没有正面接触过战争。
最开始野上家的入狱也只是思想罪,而非什么战死。
可他正是这种像我们文化大革命时间的思想统治,这种独立见地的扼杀,最后的野山先生死时,何尝不能算作思想上的战死呢。
里面的两个小演员,吉勇小百合试验的野山太太,浅野忠信饰演的山崎先生...等等一些列人物的出色出演,都让我在这个闹腾的夜晚得到了平静,仿佛跟着他们回到了那个思想压抑那个军国的年代。
而最终,真正让我抽噎到不行的,其实是山野太太死前的"感谢你们"旁白中两个女儿时不时的话外音。
此时真的是万籁俱静,感觉所有的人都睡了,而世上只有我一个人坐在下面压抑的哀伤。
因为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在文革的时候她的父亲(我祖父)因为是大地主直接在之前就枪毙了,而她的丈夫,我的爷爷,因被诬陷后来也入狱了。
她那么小,不知道有没有一米五,当时经济困难的时候生育有四个子女,自己只是个小学老师。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的。
这让我一下从<母亲>投射到了自己家。
前段时间她八十大寿,在祝寿讲话的时候她说,我永远记得当我们困难时帮助过我们家的人,那些老师那些给我们打了一把手的亲戚。
在我觉得简直是悲惨的人生中,她们度过来了,一个瘦小的女人带着一家的孩子,可是她最后始终铭记的不是自己的坚强和伟大,而是那些有意或者无意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
真的是验证了那句,患难见真情。
后来爷爷终于平反出狱了,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没有他,据说出狱不久也就病逝了。
而我爸正好是幺子,他的成长中几乎就没有父亲的出现。
看这部战争背景下的家庭亲情片的时候,不会觉得其实我就是被这个国家侵略的子民我应该把他们小日本怎么怎么样的想法,因为这个时候你会真的抛弃国界的概念,对同是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
忽然想起起初知道这部片子是在豆瓣上看一篇<南京南京>的批判文,下面有留言南方周末专刊里的评论说到了日本山野洋次拍的同时侵华战争的<母亲>,他在上海一家小影院看完的时候,全场的人都深受打动,有人鼓掌,有妇女哭的悲戚。
我不想再花心思赞美小百合的眼神,也不想夸赞浅野忠信的不一样的演技。
这些都有人说过了。
我只想沉静在这些伟大的妇女的人生中,淡淡的悲伤。
为时代,也为她们。
每个人物都不急不徐,缓缓道来。
和《再见萤火虫》很浓烈地悲伤不一样,一幅亲切的画卷,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二战前夕的日本用一个小小的横截面刻画出来。
那个大叔以青春期的少女看来虽然讨厌,却其实是最老练的,政府不可信,顶。
也许战争让他无路可去,也被家人嫌弃,最后只好横死山上,欸,可怜啊。
那些穿得光鲜的年青人,满怀热诚地去参军了,报孝国家。
就这样葬送了。
年轻花季的姑姑说:开始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才能。
让小照学的话,也许会比我更有前途。
而前面有小照在翻姑姑速写薄入迷的小细节。
而这才是战争开始,一个那么漂亮年轻的姑姑刚刚回老家广岛。
小孩子肚子饿,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一点反应都没有,不会哭,不会叫,而是一个和他们不相关的年青人抱着他们说,可怜啊,然后哭了。
袜子的破洞。
连在浅海区游个泳都会溺水的左耳听不到,眼睛深度近视的丙等身体的山崎也入伍了。
他第一次袜子上的破洞,说话时总喜欢撩头发,也许他自己不觉得,可在别人面前,这小动作真是让人捧腹。
战争,其实就是,生离死别。
那个对事世不是很了解,会让人感觉很笨拙的山崎,最后有了这样的领悟。
战争,就是让活人去死,活着的人受苦。
“撒有拉拉”,果然是生离死别才会用的道别语。
写信。
把心里想说的话,一五一十写下来,这才是写信的意义。
嗯。
里面在结尾时关于母亲的那一段描述真是动容,我可以以这样的形象作偶像,可不应该这样要求我自己的母亲。
我都忘了我上次发这样的牢骚是神马时候的事了,已经很久没有发这样的牢骚了,这次又被勾起来了:点解?
点解日本就有山田洋次这样优秀的导演我们就没有呢?
真是羡慕嫉妒恨到了极点。
日本真正的千年女优,吉永小百合 Yoshinaga Sayuri,在从艺的40多年里,出演了超过百部影片。
这里以63岁的高龄饰演40岁左右的两个孩子的母亲……那份不温不火的淡定自若,戏如人生。
结尾在山田洋次平静的叙述中,悲伤就像大河静流表面下最奔腾汹涌的洪水一样扑面而来,急速地刺穿你的感官。
军国政府和战争让母亲接连两次遭遇的和最亲近的爱人的离别,然后再把离别变成永别,让母亲的希望全部变成绝望,让母亲的感情从此死去。
背负着深深的悲痛,母亲坚强的活着,直到临死,才向女儿流露出一生的不甘心。
失去爱人和一段深厚感情是痛苦的,特别是永远的失去,再没有补偿和希望……母亲最后说,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就要活下去。
山田洋次的良知和理性更加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他对日本在二战时期的凶残和错误做了深深的反思,并大加讽刺。
这种需要耐着性子看的片子,我是怎么看下去的...
吉永小百合演谁都是一个样子,哪有什么演技可言?话说当时的日本政府也是太黑暗了,当时的日本人活得也很困苦。
一个母亲两个孩子的家和依靠在哪儿。
找不到下载嘚郁闷 听说很不错pps强大。。。找到了 哭啊。。。
山田老电影平铺直述仍有感动
也就一般吧
渐入佳境。
挺不错,又认识了山田洋次这个优秀的导演
吉永小百合为什么总演这种与实际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
没有传说的那么好,母亲的形象太刻意,伟大的母亲应该是突出“平凡”。节奏过慢,台词……破……人物刻画最真实的还是那个舅舅
其实不喜欢霓虹拍二战题材的电影,总感觉是在自说自话,只悲悯自己民族却看不见自己对其他民族的践踏。但看看这个演员表又不好意思跟两颗星。
隐忍的力量
不要来生 不要天堂 就要今生
山田洋次真的不是我的菜,2009/02/12
平淡不惊,在大的环境之下,众生都是蚂蚁,只是苟活而已。世界和平
好平淡。看看日本战争中的后方人民,也有思想犯,各种动员、征兵,老百姓节衣缩食支援战争物资。才知道女主演已经六十多岁了。看她和丈夫的年轻学生暧昧互动,怪不得觉得不舒服。临终的一幕倒是完全看不出化了老人装。无论再怎么保养和掩盖,不符合年龄的姿态还是不行啊
未来酱✓
抚子绽日下,逢魔不言目连救,无心彼岸花。
好看
这部真的不行,一点不真实,四十年代拍得像八十年代。所有角色都不是太好,就是那种典型的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