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不是王毛

我不是王毛,Wang Mao

主演:王大治,郭金杰,葛晓凤,苏丽,罗京民,徐箭,童振军,王旭东,赵中华,王蕴凡,彭纪国,美浓轮泰史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河南话年份:2014

《我不是王毛》剧照

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2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3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4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5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6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3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4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5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6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7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8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9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20

《我不是王毛》剧情介绍

我不是王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林寺学武归来的狗剩(王大治 饰)暗恋青梅竹马的杏儿(葛晓凤 饰),但穷二代 的他遭到岳丈(罗京民 饰)嫌弃。一没家产继承,二没手艺创业的狗剩只能顶替兄弟从军,以舍身卖命的方式赚取军饷,攒钱提亲。但在从军过程中不仅被同村情敌杨三(郭金杰 饰)设计陷害,还遇到许多离奇波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丽的灾难一号档案守护者团圆家族荣誉5:家门的归还八月的雾家族纽带第一季德鲁亚加之塔~乌鲁克之剑~普罗米亚棋盘斩孔雀圣使请动心你好,之华和尚进城如懿传一线声机庄稼之岛哭声透明人崔长寿金枝玉叶冰球之王奶爸当家人类清除计划第一季异能觉醒野蛮秘笈告密者荧屏在发光你好呀,我的橘子恋人卧鱼恋爱潜伏校园恶魔史上最强弟子兼一

《我不是王毛》长篇影评

 1 ) 我不想说:勿忘国耻,我想说:勿忘命债

总说读史可以明智,亦有勿忘国耻。

原来对于日本侵略死伤人数仅有数字的概念,不对....连数字的概念也是模模糊糊。

本听过南京大屠杀人数不应报出一个总的数字,而应该是:一个人,一个人,又一个人......但感触或者那种愤恨并没有在心里面刻下痕迹,仅是浮于表面罢了。

这部电影深深震撼到了我,那不是简单的死亡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脆弱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个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虽看似偏颇,但大致该是对的吧!

心疼狗剩,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庭破碎了,自己的杏儿就这样走了;又很欣慰,至少他能手刃仇人。

当他给杏儿报完仇后,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依然笑了。

有大仇得报的笑,有将去陪杏儿的笑吧!

不知不觉总会将自己带入到狗剩的位置,那个村庄使自己的家乡,村里是自己的乡亲,有淳朴的、有奸滑的、有虚荣的、也有可爱的。

家里有父母,有姐姐。

我深深爱着他们,我想我会跟狗剩一样,拼尽性命保护他们。

如果真是电影里的情况,我希望我跟敌人同归于尽,我的家庭能保全。

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想到就说了。

这部电影真的好看,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分两次看完,看后真的觉得震撼人心,至少触动了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

不要等到别人对你的土地、你的家人动手了的时候,才知道还击,那时候怕是晚了。

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吧!

再说一句,看看这部好电影吧!

 2 ) 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了三间瓦房

确实很像姜文的《鬼子来了》。

但是相较姜文的憋屈、冷漠、无力,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更加主旋律,更加鲜活生动,更active。

中国人总是爱钱的,爱幻想的。

盯着月亮看,因为月亮太美好,月亮上的嫦娥就是狗剩的杏儿,狗剩一生挚爱。

三间瓦房盖成了,杏儿也就娶到了。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所谓国仇家恨,狗剩真正懂得的那一刻,永远不是指导员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的那一刻。

是因为现实杏儿嫁给了他又被夺走的那一刻。

杏儿嫁给狗剩,是因为三间瓦房吗?

不是。

是爱情的美好,或者说,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当美好幻灭的那一刻,三间瓦房没改成,月亮上的嫦娥也没了的那一刻,各人的选择就值得品味了。

王毛说:姐,快跑。

老丈人亮了镰刀(之前杨三强抢杏儿的时候一直藏在身后),干妈调转枪口牺牲自己,连杨三,自己可悲又可气的小人,都男人了一次,握住刺向杏儿的刀。

中华民族的魂啊,是在这里的。

至于结局,和《鬼子来了》的区别无过是狗剩练过武。

要是马大三练过武,《鬼子来了》最后那抹色彩还会不会有呢?

魔幻确实魔幻,现实也确实现实。

我不是王毛,我大名叫狗剩,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化身。

(编剧用狗剩这个名字很神,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少有大名,小名狗剩的何止千千万)就是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中国人乐意自己叫个狗剩呢?

【我不乐意,我很惭愧】

 3 ) 黑色荒诞的幽默

其实故事是假的,但是故事中充满了黑色的幽默的荒诞气息,王毛就是想娶杏儿。

三间大瓦房,这就是当兵的目的,这就是广大的农民的心声,杨三儿也是想娶杏儿,前期故事比较轻松,有趣,后期就比较冷酷严肃了,故事的有点像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但是走的路线不一样,这个故事聚焦于王毛一个人身上,不得不说,还是都是戏骨看起来舒服,不管是王大治也好,还是罗京民,还是其他的演员,一看都是老演员,瞄不准咋办,不聋就是不好,

 4 ) 希望世界和平

确实是相当不错的影片。

简单的说就是王毛想娶他干大家美若天仙的女儿杏儿,为了达到未来丈人三件瓦房的目标,他几次参军挣大洋的故事。

还是最经典的五W一H的模式。

学科都是相通的呢。

片中的黑色幽默做的很棒。

让人发笑的同时还思考很多。

其中一些杂耍式的片段也很有趣,比如狗剩锯茅厕木板的那一段,配的音乐很讲究;又比如几次跑回家的状态,都是有慢动作,然后讲究的音乐配合。

喝醉了把自己挂在树上睡着了也是脑洞大开。

在酒仓的几场戏也很有意思,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也体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人心的恍惚困顿。

片头以伪军开始,心里还一惊。

后面回到新四军上也就放心了。

那个政委讲话的方式相当讲究,这种刻意的设置,教科书朗诵般的语调,说着千篇一律的抗战经典语句,很有意味,做出了新意。

最后杨三带日军闯进王家小院的一段太震撼了,甚于其他的战争、爆炸场面。

就是那么没来由的就杀人了,没有丝毫犹豫,已经麻木了。

一条命接一条命,就那么一瞬间没了。

杨三那不可思议的惊恐状态很到位,他才意识到事情不会按他期望的发展,事情闹大发了,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任何尝试都成了枉费,最终也丢了自己的性命。

跑偏的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抗战戏总是有拷问八路军在哪儿的桥段?

他们会隐身吗老也让人找不着?

为了保护八路军而牺牲老百姓是怎么个意思呢,八路军不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吗?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吧。

都是战争带来这些悲剧,所以所有的战争片最终的主旨都在于反战吧,希望世界和平。

 5 ) 谁能过上好日子

主人公狗剩是林河王家的养子,他喜欢王家的闺女杏儿。

为了挣钱盖房娶杏儿,狗剩顶替王家的傻儿子王毛当了兵,因为当兵给四块大洋。

这个兵他一当就是三回。

先是国民党的兵,跟日本人打仗,打到全军覆没,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回了王家。

又是皇协军的兵,去打新四军,他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要打中国人,找到机会溜掉,又逃回了王家。

最后,狗剩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新四军。

新四军军容整,军纪严,真心实意打日本鬼子。

指导员耐心地跟狗剩做思想工作,让他明白了抗日救国的道理,还看出他心里有事,让他回家先把事情办了,同时侦查鬼子的情况。

喜欢杏儿的人可不止狗剩,还有杨三。

杨三是治保主任,日军进驻林河之后他便狐假虎威,到王家来抢亲。

赶回来的狗剩打跑了杨三一伙,终于娶到了杏儿。

可是转天,杨三带着日军来王家抓新四军狗剩。

王家不肯说出狗剩在哪儿,日军屠杀了他们全家,也杀死了碍事的杨三。

从外面回来的狗剩看到王家以及村中的惨状,去日军军部向日本鬼子展开复仇。

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不那么常规的主旋律影片。

能看出本片对《鬼子来了》的借鉴,比如全片是黑白的,只在最后一幕换成了彩色的,再比如有意地展现了老百姓在战争时期的怯懦和算计。

不过,本片终究差了一口气,这口气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物脸谱化严重。

狗剩作为主人公,从只顾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成长为英勇杀敌的战士,这个转变是影片的需要,但是非常程式化,片中没有为此提供足够的说服力。

杏儿则全程工具人,没有流露过一点儿个人意志,她只是作为男人的意淫对象和好日子的化身而存在。

日本人方面也没有一个像《鬼子来了》里花屋小三郎那样有血有肉的角色,只是一群杀人机器。

而且,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一样,片中一定要有一个汉奸的形象,用来吸收老百姓的算计,冲抵掉他们的怯懦。

说起来,杨三这个汉奸反而是片中最立体的一个人物。

他为人精明,善于钻营,利用治保主任的身份为自己谋利,这样的人在日占时期大抵会当上汉奸的。

他也喜欢杏儿,他的做法是利用权力逼迫王老汉同意亲事。

当日军大开杀戒时,人性未泯的他受到震撼,试图阻止,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狗剩和杨三算是发小,却是两个极端,同样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一个卖力气加卖命,一个动脑子,玩心眼儿。

在战乱中,死神是盲目的,命大的狗剩活了下来,成为传奇。

换做是和平年代,谁能过上好日子倒是不难猜到。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6 ) 勿忘国耻

难得的一部好剧。

电影绝大部分是黑白色,只有最后的结局是彩色,而黑白的是现实,彩色为虚幻。

狗剩为了四块大洋连续参兵三次,目的是盖三间瓦房娶杏儿,但最后一次加入的是新四军,没有大洋。

在新四军的带领下,他逐渐懂得了民族意识。

之后他接受命令回家探明敌情,同时也解决自己的心事。

于是,狗剩为了杏儿拉响手榴弹的那一刻,杏儿终于爱上了他,幸亏手榴弹是假货,狗剩没死成。

柳三一直想把杏儿占为己有,他撺掇日本人搜寻作为新四军的狗剩,却没想到害死了狗剩一家人,杏儿也被凌辱至死,虽然最后柳三也因为救杏儿而死,但他也是罪魁祸首。

狗剩报告新四军后挑着灯笼想要回来娶媳妇,发现惨剧后,神色麻木,一个人去日本鬼子的根据地报仇,虽然最后一巴掌拍死了军官,新四军姗姗来迟收拾残局,但狗剩死了。

电影前面是喜剧,后面是悲剧,我想如果导演想要拍的更真实一些,那么狗剩去报仇甚至一个人也杀不了就被乱抢打死,那这样就太悲伤了。

彩色的结局里,狗剩牵了牵杏儿的手,跑向了新四军的队伍,虽然是虚幻,但是充满了希望。

 7 ) 王大治,非常有演技的演员

直接五星,这才是真实的抗日片,不像一些神剧,一个小孩子一天狙击四十一个鬼子,还会飞檐走壁,11111111123156556555542424542722724542424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252422525252525242525225224252522524424242424242424242424

 8 ) 你多久没有看到像样的抗日剧了

我是好久没有看到了。

北京卫视影视频道是抗日神剧专业户,一部接一部,无穷匮也,所以我也有幸见识了各色各样的神剧,雷剧,眼睛辣得睁不开。

今天,有一部电影,把我从神剧的毒害中暂时解救出来,让我对抗日题材的作品,稍稍恢复了一点信心。

就是这部王大治主演,其他的主演,不看演员表根本叫不出名字。

导演倒是得提一下:赵小溪。

之前的作品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可是他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葆华,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最著名的事迹是宁浩的《无人区》因为他的评价,拖了四年才上映,还是经过删减的版本。

影迷对这个人的情绪倒是很简单:讨厌。

他儿子做了导演,爱屋及乌的传统告诉我们,他也拍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之前的履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我不是王毛》能达到这种水平,几乎算一个小小的奇迹。

首先是人物塑造的好。

王大治演得非常好。

我们对王大治的印象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他神似一著名过气网络歌手。

二是他是董洁疑似的出轨对象。

太刺激了,这简直就是日本爱情动作片里面的标准配置啊。

可是,从士兵突击里的二哥开始,我就觉得他有演技,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对小人物的感觉拿捏精准,是个合格的演员。

在本片里,王大治饰演一名河南农民狗剩儿,一心要娶干爹家的漂亮女儿杏儿。

为此不惜屡次参军,再从战场逃跑。

因为每次参军都给四块大洋,只要攒够了二十块大洋,就够盖房娶杏儿了。

所以,他不像那些神剧里的男主角,天天高喊“打鬼子!

”自带英雄光环儿。

他参军,是为了挣钱。

第二次参军,加入的是皇协军,打新四军,他在战场上故意打偏,不是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对面新四军的指导员喊话说的“有道理”。

第三次参军,参加的是新四军,不给钱,但他不跑了,同志们的舍生忘死让他燃起了保家卫国的热情,但从战场上醒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搜死人身上的财物。

所以,这个人物很真实,虽然他也逃不出共产党的手掌心,但是他的小人物性格很典型,导演并没有去塑造一个天生仇恨鬼子,向往共产主义,还能飞檐走壁的英雄。

片中最出彩的人物是郭金杰饰演的杨三儿。

他是狗剩的发小,也爱慕杏儿,经常用些小伎俩陷害狗剩,还仗势要挟杏儿的父母。

作为当地伪军的头儿,他不出意外地做了汉奸。

可是,导演也没有完全把他放到主角的对立面上,让他坏的那么彻底。

他心心念的,还是要娶杏儿。

他的那些小伎俩,大多被狗剩一一化解。

他知道自己竞争不过狗剩,就怂恿狗剩加入新四军,因为听说新四军对待逃兵很严厉,狗剩加入了新四军就回不来了。

最后,他带着鬼子去了狗剩家,当鬼子军官大开杀戒时,他也会说“他们一家都是好人啊……”他也奋勇拦住了鬼子的屠刀,最后被杀害。

我认为,他最大的失误在于对侵略者的残酷性估计不足,他没想到日本人不是他和狗剩之间那种打打闹闹,找日本人帮忙无异于与虎谋皮。

郭金杰的表演非常精彩,承担了片中几乎所有的笑点。

反观我们的抗日神剧,那些低级错误就不说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不像人。

主角要么就是出身显贵,整天花天酒地,突然就想打鬼子了;要么就是出身贫寒,家里人全被杀光,想要报仇而杀鬼子。

不论是哪种,全都天生神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开玩笑,哪里有人天生就能杀鬼子,天生就不怕死,没有令人信服的经历,就没有令人信服的品质,抗日神剧里主角的性格,不过是编剧偷懒意淫出来的符号罢了。

其次是故事接地气。

整部电影主要表现的就是狗剩勇斗恶霸杨三儿迎娶杏儿的故事,为此他不惜在战场上装死,从伪军军营逃脱。

最后替死去的家人报仇时,本以为主角时刻到了,他应该一人血洗日军大本营,结果他只打死了三个鬼子便被鬼子军官偷袭,最后用上自己在少林寺挑水十年练就的臂力,一掌拍死军官,最后一心求死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新四军救下。

都知道如果结局是狗剩被日本人杀死就结束,会更加合理一些,这个片也就彻底牛逼了。

可是导演作为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著名委员的儿子,是不能那么拍的。

共产党是一定要出现的。

同样,《我不是潘金莲》如果没有结尾张嘉译那一大段台词,和李雪莲与前县长的相遇,影片会更好一些。

去年的神片《心迷宫》如果没有结尾处的字幕,就是一部彻底的经典。

曹保平前些年的作品《光荣的愤怒》如果沿用导演剪辑版的结尾,而不是公安干警从天而降,将坏人绳之以法,就完美了,这些“如果”如果统统成为现实,我们就将拥有一大批没有遗憾和瑕疵的经典作品。

可是为了审查,导演们不得不低头,妥协,强行加入那些连外行人都能一眼看出的画蛇添足,言不由衷。

这也成为影迷们大骂“赵葆华”们的理由,认为他们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黑手,是罪人。

可是,导演们能把拍不出好作品的责任全推到审查制度上吗?

要知道,《我不是王毛》,包括前面说到的《我不是潘金莲》《心迷宫》《光荣的愤怒》,即使有了妥协的结尾,它们依然是优秀的作品。

一点点瑕疵掩盖不了它们的光芒,而这些妥协,反而成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照不宣,成了一句大家心知肚明的“你懂的”,我们在得知了创作者的无奈以后,对他们的期待更盛。

因为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都能拍出好作品的创作者,才是真的艺术家。

反观被我们诟病已久的抗日神剧,它们的问题90%都还达不到怪罪审查制度的程度。

它们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弄错,连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最基础的故事、人物、场景都敷衍,糊弄,批量生产污染屏幕的文化垃圾,然后以一副受害者的腔调高喊“中国电影的环境不好”,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审查制度取消,实行电影分级,不为别的,主要想看看这些人,在自由的环境中到底能拍出什么样的好作品来。

最后说几句,抗日战争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沉重的回忆,也是最光荣的经历,这使它成为了艺术作品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由此诞生的影视作品,应该是佳作频出,因为对于这样的民族历史,我们的创作者应该抱有敬畏之心,生怕辜负了那些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先辈。

而历史从来都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二元对立,善恶分明,对于历史,如果不能深入其中,探究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是粗暴的选择立场,然后想当然地创造一些脸谱化的人物,再高喊几句口号,号称表现我们的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是不负责任的。

先辈们不需要我们无节制的吹捧。

在那些抗日神剧里,日本侵略者大多愚蠢的令人发指,连人类最基本的行为逻辑都不遵守,战胜这样的敌人,我们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而且,现在的抗日剧一味地渲染仇日情绪,没有就战争本身做一丁点深入的思考(《鬼子来了》倒是思考了一些,被禁了)。

忘了谁说过:一个民族最危险的就是两种思想,一是全世界我最牛逼,二是全世界我最委屈,也就是非理性的自豪感和非理性的仇恨。

很有道理。

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不就是这样的思维吗?

现在我们的抗日剧拼命给观众灌输的就是这两个思维,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抗日神剧真的不仅是文化垃圾那么简单,它们的毒性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多看些《我不是王毛》这种电影,能让我们保持独立理性的思维,而不至于在盲目的民族情绪中成为蠢货。

 9 ) 国产抗日影视剧难得佳作

院线下了没多久以后才知道的,在一众国产抗日片中算完成的相当不错了,先喜后悲,情绪渲染的很到位,不过里面关于新四军还是片面了一点,可喜的是突出了指导员的作用,排名应该是高于很多抗战电影的。

又看了一遍,国产影视剧能把日本残暴真实的一面短短几分钟表现出来,很出色了。

鬼子小队长杀人不眨眼,轻易夺走他人生命,把整部电影里最美女主踩在脚下,瞬间唤起民族记忆,恨得人牙痒痒。

如果说鬼子来了拍出了日军虚伪的一面,这部电影则彻底展现了日军的残暴,这比一万遍抗日神剧对日军的戏谑和样板式鬼子进村屠杀演绎,更加让人意难平

 10 ) 可喜欢酒味儿了

其实想给四星,但是觉得也许评分高了,看的人就多些。

这剧也许还有瑕疵,可是真的值得鼓励,先说演员,四年前看请你原谅我,暂不提爱上吴秀波,片子至今还在电脑里存着。

要说的是,大眼睛的天爸罗京民和绕着天哥跑的机关子弟王大治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想到这部剧里又见到了他两合作。

因为董洁,因为外貌,被黑的很惨的王大治,演技真的是没的说,也有可能是人物形象符合他,小眼睛小嘴,演出了人物的那股子倔劲儿。

罗京民就更不用说了,儿子被日本人打死时,听到枪响,不敢抬头,怀着侥幸和不可置信,恐慌的双眼不能再有戏。

全剧黑白,镜头摇晃,气氛压抑,前半段有一些细小的笑点,会心一笑的同时心里总是在不安,后半段直接把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美好撕裂给观众看,傻子王毛戏份不多,但他死的时候,眼泪跟着就下来了。

杏儿话不多,大部分是个有点忧伤的羞涩少女,在决定要嫁给狗剩之后,两人坐着聊天,说的话又让人觉得淳朴可爱,很真实,一点都不跳戏。

杨三也让人恨不起来,像他对狗剩说的,你和我一起长大,相信我的人品。

他蛮横又软弱,大部分时间都在憋坏水但善良也曾一闪而现。

作为悲剧的引信,他错在太无知,没有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浑浑噩噩,死到临头才醒悟。

最后有个问题,狗剩是因为借挑灯笼去送情报才延误回村,导致一家惨死吗?

《我不是王毛》短评

我!就!日!了!八一厂出了一个这么牛逼的抗战片!!!

9分钟前
  • Bowyer
  • 力荐

这片子真看不了

10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很差

黑白片

15分钟前
  • 柒°晴
  • 还行

(170617)

18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还行

电影里讲述了一个由皇协军的逃兵,转变成新四军的抗日战斗英雄的故事。感觉那个时代的人,或死于国战,或死于内战;或死于抗争,或死于愚蠢;或死于爱情,或死于仇恨。

22分钟前
  • 于永劲
  • 还行

非常意外,赵葆华究竟在家里上了几柱香。台词有意思,还有一些八一厂老片梗,黑白影像、方言诨话两杆大旗舞得猎猎响。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了三间瓦房。

25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后悔半年前没买票去看。除了卡司弱(名气弱其实大多演的并不弱),其他各方面居然一点儿都不像小制作。看完之后两个问题一直萦绕。这部戏拍成这样也能过审?过审上映了为什么没红?

30分钟前
  • 魏无忌
  • 力荐

后半段LOW爆了 LOW爆了知不知道

32分钟前
  • Rumpleteazer
  • 较差

忽略无法摆脱的主旋律调性,很惊喜。笑料设置符合人物性格,方言对白得当。一个深情到偏执愚昧却有底线的男人,在战争的三进三出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荒诞和各色人等的不同选择所透露的真实人性。应将狗剩的抗日写成错位的个体报复行为,死前变彩色,血色中映现情人。片中处理成空降的昂扬战曲了。3.5

35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还行。日本人必死!!喜欢日本文化的国男必死!!!女性角色依旧是被剥削和被奴役的,最可恶的是男的当兵女的就得等着他,简直是浪费女性的生命,这是最不公平的。还好有了新中国,女性可以离婚,可以自主拒绝结婚。

38分钟前
  • Chio
  • 还行

这是多少人给刷到了8分?根本算不上喜剧轻喜剧最多了!而且标题与故事内容严重跑偏。我还是特意看得豆瓣8分才下决心看下去的!基本上一半以后都得快进。故事也不够深刻,新四军和现代警察一样,都的是最后了才出现是吧?反正谁看谁后悔!

42分钟前
  • 豪/ty久不见
  • 很差

为了娶媳妇盖房子而上战场的狗剩。

47分钟前
  • Hall
  • 较差

无聊翻到的,其实在国产电影里拍的算不错,目的明确故事完整,只是注定小众。

51分钟前
  • 月渡重河Stray
  • 还行

作为方言电影开头很入戏,但编剧明显从商业角度考虑弄成了个半吊子

56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王大治有着那种让你不顾一切想给电影减分的颜值

1小时前
  • 苍耳
  • 还行

不能因为知道的一句话,狗剩就能突然转变吧。太硬了

1小时前
  • 农历九月廿一
  • 较差

小成本国产片,可以打个3.5星,信球货的战争故事。

1小时前
  • zeuce
  • 还行

烂片中的精品!这豆瓣的水军是谁雇佣的?

1小时前
  • Ben笨熊
  • 很差

共产解放暴力美学

1小时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什么垃圾。

1小时前
  • 白袍牧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