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喜欢摇滚乐且十分叛逆的人,现在生活把你推向一个每天死气沉沉异常乏味的工作中你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会说,当然要反抗,我要做喜欢的工作。
可是真当面对现实时,大家最后的选择是做行动的矮子屈于现实无聊的工作。
但我觉得看似无聊的工作,如果你换个角度看的话,或许是收获满满的开始。
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情况。
《哀乐女子天团》
剧情很简单,三个女孩子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离家出走,出来闯荡江湖组乐队,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们长得不好看音乐也不特别出色,没有公司收留她们。
而就在她们山穷水尽时,他们遇到了哀乐老板何傲。
何傲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角色,虽然开丧葬公司,可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跳楼,还是一定会劝对方别跳的人。
每个人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可能因为他的毒舌现实的话,会导致你和他们不会走太近,但他的话仔细想想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
他们像是罗曼罗兰笔下的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后,却依然热爱它。
”大概可以看做是极端热爱生活后,对生活说的反话。
他给了三个姑娘一个机会:在他人葬礼上唱哀乐。
这对于拥有热血摇滚精神她们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对于她们音乐是热血叛逆撞南墙也不死心的梦想啊,就算现在她们没有观众,可也不能想不开去给死人唱歌啊。
但现实的种种压力向她们压来,她们只好妥协了。
她们三个唱叛逆音乐的姑娘跟公司里另外两位歌手一起登台唱流行歌,但根本合作不来,因为一开始就对对方看不上眼。
然后因为忘词而直接在台上打起来
导致老板被客户打
最后闹剧以乐队成员拿着客户家人的骨灰盒威胁才作罢
怎么样,这剧情够不够辣?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她们会继续叛逆撂挑子不干,但她们仍然坚持下去了。
虽然一开始的坚持大部分是由于迫于现实,但后面他人葬礼后的反思台词,让我觉得他们是真的在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非诚勿扰2》中,葛优扮演的秦奋就是在参加罹患重症老友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中,在一连串朋友们的悼词与睿智嬉皮的自嘲中,重新审视了与舒淇扮演的笑笑之前的感情到底该何去何从。
而通过这场人生告别会后,他领悟到底什么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才是让他们爱情开花结果真正原因。
看起来,葬礼真的是一个会让人反省的地方。
葬礼的意义还在于给认为其有意义的人去吊唁与怀缅。
在一定程度上,葬礼的主角与其说是死者,还不如说是后面的那些生者。
作为生者的我们,通过看逝者一生回顾,会反思到自己。
因为它代表着人这一生的一切。
你可以把以上电影中浮夸的葬礼当笑话看,但笑过之后又会深深为了这种戏剧性的“真实”而反思。
我们是不是太轻看人生了?
最后,想说说这部的电影名字。
电影的英译名是The Farewell Girls。
比起《哀乐女子天团》这名字,我更喜欢把它翻译成《再见,女孩们》。
因为在电影中,她们从不靠谱的小打小闹,到在跟随丧葬班主演奏一场场哀乐中懂得尊重,面对成长才变得成熟有担当的。
用葬礼来讲述成长,我想这是我想推荐给你这部电影的原因。
难得的国产小成本佳片,颇有日本励志片的味道,笑点泪点都有,细节处理得很仔细,两声“走呗”,第一句急切,第二句无奈,把主角离开哀乐队时的心情表现得很好,男主老何的演的很好,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拔高了许多,结尾处方叔的葬礼算是催泪弹,为别人办葬礼终有一日会轮到为自己人办葬礼,此时又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完所有的仪式难以想象。
但是结尾有点仓促,以主角三人组自我表白和为方叔献唱作为整部片子的谢幕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感觉片子还可以有更深的立意而不仅仅停留在三个小女生的成名之梦的实现,对于人生、生死的刻画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做得很好,所以最后的结尾使得格调有些下降,但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歌很好听,希望导演多多加油,不要被资本强暴,做出更好的作品。
很多人说制作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剧本弱了点,结局落了俗套。
但仔细看看,导演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将结局的出道迅速带入,似乎将剧情显得不连贯或者说结束的过于仓促,但正是这种手法会让人觉得其实她们的梦真的实现了吗?
最后的出道真的不是她们的一个梦吗?
我反而觉得最后部分的快节奏才是这部片的点睛之笔,是实现了还是没实现,在于看完影片后你自己的态度。
是现实击败了梦想还是梦想最终实现,这样的结局会让真正看懂的人陷入深思,希望你也能看懂。
《哀乐女子天团》: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实际上,这是一部bug 较多的电影,也是一部看了片名就不太想点开看的电影,但是我看了,竟然觉得它是当下三俗当道、狗血横飞的网大中的一股清流。
山山、宫和Leo,三个留学归来、坚持热爱音乐的女孩,每天游走在各个酒吧献唱,坚持音乐原创的她们却总是被后来追随大流者居上,她们最大梦想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舞台。
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献唱,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三个玩摇滚的姑娘开始了人生的唱丧之路,那个属于自己真正的舞台在哪里呢?
既然不是自己选择的,既然不是自己喜欢的,当然要反抗。
虽然被迫签了约,但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反抗。
所以她们说“这个我们唱不了!
”所以她们在第一个葬礼上不张嘴。
葬礼在一片打闹,女孩高举着亡者骨灰中结束。
所以她们在第二个葬礼上,和刘翠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C大调,什么叫音乐。
但是什么是音乐呢?
她们未必真正懂得。
在她们搞砸了的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一个中年男人登台,拿起吉他,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
”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
一曲《无地自容》,对友人的追思,对青春的吊念,有音乐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全在里面了。
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一样迷人一样美丽慢慢的放松慢慢的抛弃同样仍是并不在意唱毕,将吉他拨片放在灵台上。
“兄弟,一路走好,下辈子咱再接着唱。
”台上四个历经沧桑的中年男人,台下5个青春朝气的年轻女孩,互相对望,而后男人们转身离去。
不必过份多说 自已清楚你我到底想要做些什么不必在乎许多 更不必难过终究有一天你会明白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女孩觉得自己站在葬礼上唱歌是一种不得已,是被迫,不是自己真正热爱,所以可以不认真,可以当游戏去竞技歌技,老板何傲厉声呵斥她们,你们确实不适合干这行,你们不配。
“连给死人唱歌都唱不好,当哪门子偶像。
”在被赶走后,5人又不约而同回来了。
重新去理解丧乐的意义。
“其实葬礼比很多仪式都更有意义,因为它关乎一个人的一生,你们的演出,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歌颂,我们就是要为客户打造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告别盛宴!
”你看,少有人走的路上,有未曾见到的好风光。
“那就干出点名堂!
”她们相互握手言和,也与生活握手言和,懂得音乐的前提,是先懂得生活。
梦想还在哪里啊,只是到达你在的地方,我们经历了一些别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费,这些经历都是为了让我在实现梦想的时候,与之更为相配。
第三个葬礼是一个年轻男孩的,女孩们在演出前更换了曲目《朋友别哭》,她们看到另一个不被逝者家人接纳的男人听着歌声站在门外泪流满面。
在这条意外闯进来的路上,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成长。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
女孩们收到唱片公司的邀约,为了梦想,只得离开,唱片公司却想要为了维护她们偶像的形象,要求她们隐瞒她们曾经为唱丧的经历,就此暂短与那边的一切联系。
方叔去世了,她们来晚了,那一声“一路走好”未有机会说出口,因为无颜面对。
不明白死亡的意义,又如何明白该如何活着?
女孩们在演唱会上讲出自己的经历,唱出自己的祝福,还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了这一行业,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实现不了梦想,我们有好多借口。
可是,我更怕,为了实现梦想,我们给自己找更多借口,为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有人情味。
人生几何,一念成歌,无法预知的告别,唯有每一次认真对待。
音乐十分好听:《纵横千古》、《无地自容》、《朋友别哭》、《小小梦想》、《感谢有你》
三伏天在家躺尸,本想看个凉快的电影,结果却看的又热又湿。
热,是热血沸腾。
湿,是泪流满面。
《哀乐女子天团》,一部讲述5个热爱音乐的少女,如何在殡葬行业找到自我的电影。
看名字感觉是悲剧,点进去以为是喜剧,看到一半哭成狗,看到结尾又莫名高兴。
本是拿来打发时光,却一帧不落的看完了。
整部电影的制作水准明明已经是院线电影级别,却成了有龙标的网络大电影。
是的,《哀乐女子天团》就是这样一部处处充满了极致对比的电影。
尤其是故事的立意。
如花般娇嫩的姑娘们VS黑暗沉重的殡葬业,会撞出什么样的强火花?
看完电影,你就会知道。
冲突是故事的精华,是叙事的灵魂。
一部从立意开始就充满了冲突的故事,赢在了起点。
不仅如此,它的人设也充满了荒诞的极致。
3个极富才华喜爱摇滚的乐队姑娘,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坟头为逝去的人唱赞歌。
1个教会徒弟却饿死了自己的师傅,带着5个骗来的姑娘为逝去的人唱赞歌。
1个时下最流行的网红女主播,其实平时的工作是为逝去的人唱赞歌。
1个出生在别人葬礼上的姑娘,最后阴差阳错的为逝去的人唱赞歌。
5个女孩,1个男人,串起了整部电影。
他们顶着主角的光环,却都活的像配角:穷且倒霉,不是被骗就是被嫌弃,苦苦挣扎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刚刚留学归来的乐队3姐妹,她们有才华,有梦想,却穷困潦倒交不起房租,三个人每天在录音室打地铺吃泡面。
本来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结果却被骗去唱丧,签了合约的她们,10万的违约费根本赔不起。
决定了唱丧,却遇到了处处跟她们对着干的哭丧姐妹花,处处碰壁,时时心累。
和乐队三姐妹在黑社会大佬葬礼上撕X的哭丧姐妹花也好不到哪去,虽然年纪轻轻,却整天和伤痛为伍,沉闷压抑,跟着被徒弟背叛的何老板,连饭都吃不上,公司也差点被整倒闭。
可是那又怎样呢?
至少她们还活着。
也许稚嫩,也许过于理想,可是不管前路如何坎坷,初生牛犊不怕虎,热血青春永不负,她们依然活的像个英雄。
乐队三姐妹能接受为死人唱赞歌,却不能接受放弃自我迎合大众,穿上兔女郎的服装跳honey honey。
她们能接受住在简陋的录音室里追求梦想,却不能接受为了名利与自己的朋友划清界限。
哭丧姐妹花,环境再恶劣也不算什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根本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
而何老板,即使已经穷困潦倒,却依然坚守自己心中的阵地和良心。
这个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如果你想看靓男靓女的青春歌舞剧,对不起,这里没有。
如果你想看主角开挂走上人生巅峰,对不起,这里没有。
这里有的,只有没钱没背景,却依然在坚持梦想一点点努力的少女们。
有坚定认为工作并没有贵贱之分,看着她们搞砸葬礼骂人的何老板:死者为大,给死人唱歌都唱不明白,你们的路还很长!
这个社会很现实,没有那么多童话。
可是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到那时,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看着别人努力追梦,会让人热血沸腾。
可是这部电影也不乏戳人泪点之处,乐队少女们串起的那一个个葬礼,是妥妥的催泪弹,打的你措手不及,导演的处理手法前卫而对比强烈。
有去世的黑社会大哥,一世英名,最后骨灰盒却差点被一个小丫头片子摔碎的片段。
有属于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恋,却因为父母的不认同,死了都不能进灵堂看他最后一眼,只能一个人默默的站在灵堂外流眼泪。
有至亲之人去世,却因为不近人情的老板阻拦,连前去吊唁都成了奢侈的无奈。
一边是热血上进,一边是生离死别,热与湿,仿佛冰火两重天,烤的我在床上躺不下去,不得不坐起来擦鼻涕。
写到最后不得不感叹导演的厉害。
敢于在坟头蹦迪,唱千年等一回的杀马特,能拍出这样立意新颖没有堕胎的青春电影,又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
4星半,一星半给巧妙的故事立意,一星给敢于创新用心拍戏的导演,一星给豁的出去的年轻演员们,一星给敲好听的音乐。
扣掉半星,是因为她们本可以做的更好。
却让原本应该上院线感动更多人的电影,成了爱奇艺独播的网大。
《哀乐女子天团》原本不叫哀乐女子天团,叫“殡葬女子天团”,丧的气息更重一点,也更出位一点,更符合网大题目的调性一点。
“哀乐女子天团”,讲的就是一个唱哀乐的女子组合的故事。
何为哀乐,就是葬礼上唱的歌。
传言过奈何桥时有孟婆等你喝汤,让逝去的人有忘记上一世的权利。
几个姑娘在葬礼上高歌,像阳间的摆渡人,渡人渡己。
死者沿着歌声而去,生者顺着歌声告别。
在动笔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篇关于这部片子的影评,他们说这个是网大里的一股清流,他们说院线电影应该为网大出现这样质量的作品而惭愧,他们说看到了青春,他们说看到了正能量,他们说流泪了。
嗯,身为制片姐姐的酒肉朋友(对,不是说我们不真诚,而是我们出门真的只会喝酒and吃肉),我要代表我并不知道他们有多辛苦的制作团队以及宣传团队表示很欣慰,你们看到的正是我们想展示的。
它好,无需多渲染。
今天我想说点不一样的。
这个故事青春么?
至少它不是我的青春吧;这个故事正能量吗,不,我觉得它残忍极了。
何老板的“出入往生”公司,租着一个能容得下几人同时在空闲区域吃火锅的还算得上宽敞的办公室,听着不错,但实际上过得并不好。
办公室在一个老旧的家属区,陈旧的木门,老式的粉刷,就连他们的“公司用车”,也只有车后面的玻璃才贴了一行可怜的毫无设计感的“出入往生”,剩下的车门,车的侧窗,满满当当的打上了别人的小广告,像一个行走的巨型牛皮癣。
而开着“行走的牛皮癣”的公司老板,却在衣着光鲜的同行不正当拉活儿时说,“给我们这个行当留一点最后的脸面”。
最后撕破这张脸面的,却不是人人对此行为群起而攻之的反感与愤怒,只是一纸“赚死人钱”的报道。
在很多个影评里,他们说青春的姑娘让他们看哭了。
不过打动我的,是那个提着公文包穿着衬衫,连签到都不忘打电话拉客户的衬衫男扯了扯领带上台打鼓,是那个看起来很旧但是放在钱包最外面的位置的拨片,最后,吉他手把它留在了朋友的葬礼上。
原来,我们成熟以后再次正视梦想,竟然是在一起追求梦想的朋友的葬礼上。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唏嘘的么?
有。
影片极其隐晦的表现了一对同性恋的感情,据我对制片姐姐朋友圈的视奸,这个故事,应该是根据真人真事所改编。
隐晦到何种程度,我们只能从故去男孩的妈妈在捶打另一个男孩的撕心裂肺里看出来,只能从故去男孩的爸爸在跳过遗书里的几行字看出来,只能从妻子的那句“我都知道了”看出来,只能从那句男生独唱“来生我们还要一起为梦去追逐,牵着我的手,一起走过漫长路”看出来。
有人看不出来,弹幕里打,“对啊,唱的是朋友别哭”。
是啊,你我相逢一生,无论是爱人,朋友,知己,别人怎么看,世界怎么看,懂的人自然懂,最重要的是你我共知。
直到那个在葬礼外站的笔挺的男孩儿终于在歌声里哭倒,坐下,自始至终与灵堂内的人远远相隔,是不是也像极了那些在生活中也只有彼此的同性恋人们。
而这种隐晦的故事描写,是不是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叹息呢。
“朋友别哭,我能看到你心里许多苦;朋友别哭,其实你并不孤独。
”大概也是这个残忍的故事里,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丝丝安慰吧。
最后帅哭了许多人的,扯掉臂章唱歌的动作,可能是把这个理解成“去掉组合的标签,帮我的小伙伴一起完成梦想”,可是,这从来就不是别人的梦想呀。
逝去的方叔有什么梦想,影片从来没有用多一分的笔触去描写这个年长的大爷跟年纪能当他儿子的何老板是什么关系,更不要说他的梦想,或许直到方叔的烟头落地,我们都只能想,可能方叔的梦想就是健健康康的抽一辈子烟吧。
“出入往生”公司的财务,掌握往生公司的“往生大权”,最后走的时候,曾经他所经历的一切别人葬礼的豪华的排场,比如风水宝地,比如专业乐队伴奏,比如对棚,这些都没有真正属于他。
只有一个说话有点漏风的何老板,和两个不知道C调是啥,跟音乐的缘分在于“出生在葬礼上”的天团成员后备军,参加了他的葬礼。
像不像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给别人借了一辈子钱,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钱全是高利贷,连利息都还不起。
最后,FTGirls成功实现梦想,台下有人欢呼着,有人举着灯牌,有过去的同伴笑着关注。
喜闻乐见的大结局,可是,当我们再回头看一遍那个死在了追梦路上甚至还有一人死在了人生路上的摇滚乐队,那个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被家人所谅解的同性恋人,还有只有三个人参加葬礼的方叔,我们发现实现梦想的代价太大了。
摇滚乐队有梦想,没实现。
同性恋人有梦想,没实现。
方叔不知道有没有梦想,可FTGirls实现梦想的代价,就是错过曾经同甘共苦的伙伴的葬礼。
姑娘们唱过一个又一个的葬礼,唱的台下嗑瓜子的人安静了,唱的灵堂里哭泣的人平和了,她们用歌声渡人:风雨同舟我们一起扛;更用歌声渡己:其实你并不孤独。
世界或许没让你实现梦想,甚至连光明正大爱人的机会都不给你,但还好,姑娘们教会你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愿看完片子的你,即使初心就是想躺下的咸鱼,也能够做到这点。
为过去奏起哀乐,愿未来与你并肩。
山山、宫和leo,三个坚持音乐梦想的女孩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现场,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在她们搞砸的葬礼上,女孩们开始发现生死的重量、告别的意义,于是开始认真对待唱丧这件事,五个女孩也从陌生敌意相处成惺惺相惜的好姐妹。
当一切走向正轨的时候,山山她们三个却突然接到经纪公司的电话可以包装她们出道,但需要她们与殡葬行业划清界限。
一边是她们向往的真正舞台,一边是患难与共的哀乐姐妹们,她们该何去何从?
台词太少,乐队三人各自家里对她们的人生期望没有反映出来,人物形象不丰满。。。。。。
老方的经历没有通过男主角让大家了解,老方对每个人都好,没有细节。。。。。。
胡来的背叛没有铺垫,比如胡来嫌钱分的少了。。。。。。
三人归来后,应该先让男主和胡来在医院拉客冲突,然后才是世纪对棚,杀马特城乡丧唱队的笑点还能再夸张一点。。。。。。
对中国特色的丧事没有充分挖掘,比如喜丧,可以让她们唱首欢快的歌曲。。。。。。
丧子情节,朋友别哭拍的含蓄,不错。。。。。。
三人组合的出道可以用选秀的方式进行,伴随着他们的晋级,闪回东北二人组为了生活不断奔波各大丧场的镜头,形成对比。。。。。。
随着三人组合进军选秀总决赛,网上对他们是丧唱歌手的议论络绎不绝,公司不断摆平,三人的心理历程。。。。。
最后的总决赛,反对三人组合唱歌的家人,男主,东北二人组统统到场,感人肺腑的演讲,一首动人的歌曲,激动的泪水,最后镜头慢慢从舞台拉远。。。。。。
工作人员名单冉冉升起(情节虽然老套,但是场面可以很感人啊)
很多人说它题材与《入殓师》不谋而合,但却比它更青春。
有的人说它风格很像《海街日记》,但却比它更有活力。
首日播放量229W,上线3天以7.4的高分登上豆瓣首页。
在网大里,这样的成绩确实喜人。
在这么多好评里,最喜欢这句:“没有庸俗和烂俗。
有梦想,有坚持,有感恩,有原则,有责任,这是一部看了即使不会让你变得更美好,也不会让你沾染恶俗的片子。
”故事里的五个姑娘,五种截然不同的调调。
放在现实生活里,你绝对会说:“她们竟然是闺蜜???
”山山,外表狂野内心淳朴的傻大姐一个;Leo是外表萌翻天的中二少女一枚;宫芯,就是那种“画报里”走出来的酷帅攻。
所以,当她们三个遇到村里唱丧世家出身、整天穿着碎花嘴里喊着“谢谢小汉送的火箭”的春花,以及满嘴东北大碴子味儿,眼线快要画到太阳穴、涂着劣质口红的刘翠时,不管“c调是啥”,起码内心是崩溃的...那就干出点名堂!
还好,二货自有天收,五脸懵逼的她们遇到了金牌鸡汤卖家何老板!
虽然长得不算高富帅,但人家玩儿的就是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从一开场就不走寻常路的“奸商”,何老板在五个姑娘的成长路上一直在不断滴啪啪啪打着脸。
他因为缺人手而“骗”那三个姑娘加入殡葬演出,却在看到有人跳楼的时候出言相劝。
即使在办公室愁眉苦脸的问着方叔:“我是不是特失败”,但在医院看到胡莱胡来的时候依然好言相劝“为咱行业留点脸”。
关于:遇到一个好的老板是什么样的感受?
“可你没说这是网大啊!
”对于现在依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网络大电影市场来说,蹭IP、挣快钱成为了现在的套路。
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网络上《暴走的潘金莲》、《谁杀了潘金莲》等作品蜂拥而出,网大对于观众而言更像是一个泄愤点。
但《哀乐女子天团》上映后,却使“泄愤点”变成了观众们的“泄泪点”。
《哀乐女子天团》导演之一的桑木天在首映的时候曾说过,拍摄《哀乐女子天团》,是希望赋予电影治愈的能量。
通过清新细腻的风格以及能引起共鸣的故事带给观众独特的观感,给正在追梦的同龄人带来力量与慰藉。
网大市场只是不够成熟,不是生来卑贱。
“青春片”一直以伤痛文学为主要出口。
有人便戏言:“没有堕过胎、出过轨的青春是不完整的。
”但《哀乐女子天团》虽然没有任何的三角恋、长腿大胸霸气侧漏,却依然得到很多人喜欢。
也许正是因为它只专注在认真的讲故事,用心的将几个姑娘吵吵闹闹、嘻嘻笑笑的成长展现在每一帧上,真情的流露才使得影片那么好看,如此动人。
晚上八点。
我和我妈百无聊赖,点开一个又一个爱奇艺里头的电影,看了不到五分钟,又一个又一个关掉。
看到“哀乐女子天团”时我没做停留,也没抱期望。
我先入为主,仅凭着片名和海报,便将它定义成烂片。
但是我妈很兴奋,觉着这名字念来很有感觉,应该不错。
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点开了电影。
面生的演员,生涩的演技,奇怪的强调,还没展开的剧情。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尴尬,没法让人提起劲头来,我靠在罗汉床上,依旧是百无聊赖,想着,不如睡觉。
但,紧接着剧情展开,一个个人物性格逐渐鲜明,一个个支线逐渐饱满。
我坐起身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不觉入了神。
追求梦想的三人在出入平安唱哀乐,这将近一小时的戏,拍的很好。
不落俗套,感情真挚。
我时不时鼻头发酸,眼眶发红。
这时候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物个性,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
我尤其喜欢刘翠,这姑娘侠肝义胆,爱恨分明,嗯,是条好汉。
最喜欢的片段是第二场葬礼上,刘翠和山山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互不相让。
这场戏演员们表现得相当出色,我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倔强,看到了年轻的一冲动就不会考虑后果的自己。
第二场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男主唱登台,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
”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
看到这一幕,我抽了抽鼻子。
第三场葬礼,那个被死者妈妈推搡的男人,没有进礼堂,他默默地笔直地站在门口。
死者父亲在读死者的遗书时,默默跳过了一段。
我没暂停,只看到那张纸上写了:我想念你,我不后悔,祝君好。
爱乐女子天团临时改了曲子,“朋友,别哭”,随着歌声四溢,那个男人终于佝偻了腰背,泣不成声。
看着这些幕,我都抽了抽鼻子。
我很好奇那张纸上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暂停。
原来潜意识里,我已经接受并尊敬了影片中的人设,真相一定很痛,我不愿意强行揭开他们的伤疤。
我参与了他们的感情,对于事实本身,朦朦胧胧的也很好。
扣了一星,因为过于美好了的结局。
结尾的潦草了。
正能量是要有的,可这样生硬的美好,我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影片是很不错的。
或许演员们的演技并不算专业,可是我喜欢,我喜欢这份认真。
看吧,青春剧也并不是非得有爱情非得要爆点的,还有友情还有亲情还有梦想,这不就挺好。
前同事的公司出的大电影。人家都去拍电影了,我还在这写影评,妈的,这就是差距。
咋说呢,故事挺有创意的,但是整个电影还是摇曳着浓浓的劣质观感。
国产的已经很难得了
朋友说去年这个在网大里已经是中上水平网大,嗯,听说慈文要把他推上院线,真是太有信心了,上院线还是差太多,前面六分钟还行,后面太亢长,还是网大感十足 @2018-01-02 14:10:11
结局未能免俗啊……前面的剧情倒是不错的,唱无地自容,还有遇到的同性恋人……其他只能说很一般了,给三星是为了鼓励!
秦勇客串一把,但评论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他入伙黑豹的时候黑豹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其实范儿还是正的
作为电影,瑕疵不少。可作为网大,算得上瑕不掩瑜。作为国内网大,满分不为过。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些事,平凡但有意义。有些人,渺小但格外重要。”而这部网大也将渺小化作了有意义。
演技差,不接地气,情绪铺垫不到位……但是有诉求不三俗的网大,真的比圈钱的院线烂片要强。至少是枝裕和要是知道自己被这么致敬了,应该不至于骂娘。LGBT支线处理得很好,比起某些还在宣扬直男癌价值观的院线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非常单薄……,无论是剧情还是音乐,都非常单薄。3星最多了。
还是太粗糙了
原谅我不懂音乐,更不懂音乐电影
做的挺好
仨妹子还挺好看的
以一部网大的标准来看确实不错,刘翠与何老板都很有辨识度,但是三位主角却略显矫情,很多次强抒情,剧情推进上没什么新意。三人没有出息方书的葬礼,这个冲突处理的太平淡了。其实如果不考虑美女的群体效应,三人合为一个人回更突出一点。
创意不错,剧本也过得去,就是拍得太文气,太稚气,日系小清新模仿痕迹太重,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网络大电影气息,故事架构、人物气质不太符国情,这个片子要是拍得野一点,学习一下快手上面深得城乡结合部杀马特精髓的各类视频,在黄天厚土里尬舞、飙歌、撒野之类,会很棒,三星半,70分推荐。
每个摇滚女团都有一个山寨谭维维。
看和谁比了
刚开始的质感不错,后来就开始有点傻白甜了,而且一直是广告片柔光滤镜,有点儿梦幻了,不真实。起承转合也比较快,快到并未建立起足够的感情纽带就开始煽情。老板的念白表演以及翠姐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倒是主角并不出彩。
被诈骗了
怪谁呢,是我瞎了眼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