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拍的很不错,尽管每一个next我都能猜到,可我还是深陷在片子渲染的感情氛围中,哭得很动情。
看电影只看情节的人,那是观赏者的初级阶段。
有感受。
这是一部爱情生活的缩影,将爱情中不同性别的人所扮演的角色真实再现,看片子的人,或多或少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剪影。
大多数女人都会哭,而有些爱情中角色对调的男士也会非常感动,但大多数男性不会被感动。
文艺作品之所以能让人感动,是因为它用这种的表现手法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类似经历的观赏者,会被其中细小的片断触动。
很多人是被片中高医生为第二个紫晴营造的每天一个节日所感动,但我没有。
高医生爱第二个紫晴吗?
答案是不。
他所作的这些事情,只是想弥补他对于紫晴的愧疚,他想把这些亏欠紫晴的,用另一种方式还给她。
他还得了吗?
他永远也还不了。
尽管高医生做了那么多的事,第二个紫晴去世的时候,希望见到的人仍是迪威。
如果他没有从日本赶回来,这将是永远的遗憾,高医生无法替代。
片尾,高医生在近乎疯狂的切橙子,而紫晴似乎也原谅了他,在他对面帮他切下一个。
但这只是导演的假想,仿佛急于表现高医生已经偿还了他欠紫晴的,应该有了解脱。
爱情是一种享受,享受彼此的付出;爱情也是一种付出,在享受的同时付出。
任何爱情都有时效性,在某一定时间里,你必须要做什么,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就永远无法弥补。
原本就是情愿的进入这场爱情,没有哪个条款规定必须做什么,欠与不欠也完全是心理感受,弥补这个词对于爱情是多么可笑。
高医生精心设计了那么多浪漫节日,紫晴一定会感动,我也很感动,是个有浪漫细胞的女人就会感动。
但这些是紫晴最想要的吗?
其实紫晴最想要的,只是高医生能多一些时间准时下班,陪她吃一餐平常的晚饭。
我第一次落泪的时候,是紫晴笔记本内记下的一百零八次明天。
紫晴在吃早餐的时候等他,他急着上班去了;紫晴在吃晚饭前等他,他没下班;紫晴在医院楼下等他,他去见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了……高医生和紫晴在不同时间里坐在同一个位置上,高医生说,我终于明白等一个人的感受了。
没有人为另一个做了很多事情,结果只是想在自己放弃的时候等到对方的感动,这样的感动一文不值。
爱一个,就该用他的方式去爱他,在他仍然等到仍然愿意付出的时候。
不需要用尽全力,只要真心给她,她想要的。
理论上说,爱情应该是快乐的。
事实上,快不快乐是真实存在的,感不感动也一样。
可能是在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很专注吧,那么好的影像效果把很多容易忽略的细节都完整的呈现了,看来期待的pp还是应该来电影院呢。
非常感动其中许多的细节,可爱的阿sa一开口说话就让人欢喜又心酸,这样体贴又可爱的老婆谁会忍心放下呢?
看刘德华玩浪漫真的很过瘾,他和采妮傻傻地对坐在一起穿着傻傻的黄棉袄像两个主财主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在生命的尽头,谁都想等到心爱的他来到吧,等到他来又觉得不舍得离开他。
总以为时间有的是可以让她无尽的等待下去,最后才发现,时间,剩下的大把大把地时间,又用来干什么呢?
听到阿sa说:再次遇到你我的心真的很高兴,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我觉得这片子很适合给情侣们看,特别是gg,不要老是让mm失望的等待呀,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有明天…… 鼻子又酸酸的了,刚才看了一遍《再说一次我爱你》的小说,情节合理了许多,刻画了许多细腻的感触和怀念,写的很美很美,似乎看得见纯白色的窗帘在风中飘动,木麻黄和茉莉花绽放,第一百零八次等待的尽头……http://book.sina.com.cn/nzt/ent/zaishuoyiciwoaini/ 亲爱的老公 你代Derek做了这么多,该我了,就由我来代紫晴写信给你。
吃了饭没有?
累不累?
帮我问候爸爸妈妈,这次炒蛋里面没有盐了,我知道你不爱吃…… 知道吗?
我没有想过,六年后我们可以再相逢,再见你的身影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很高兴。
能遇上你两次,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我知道你不舍我离去。
不愿再放走我第二次,记得你跟我说的故事吗?
一对夫妇,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 对不起,我走快了,没有等你。
生命中太多事不由我们掌握,让我们换另一种方式再相爱吧?
我们因为爱,而“不舍”。
如今,因为爱,你答应我,学会“放下”好吗?
答应我,好好活下去,好好爱你自己,好吗?
我很珍惜这机会,能跟你再说一次:我爱你!
爱你的紫晴 上 -木麻黄回来了 让阳光聆听心跳与呼吸 让我享受当下每一瞬间 花开和花谢
(劇透) 「再說一次我愛你」就像一齣TVB肥皂劇,千萬不要對編劇有太大要求,也不要奢求創意橫溢,只要看到喜歡的演員就好只要你喜歡劉華,這齣劇是可以一看的;若你對劉華一貫的風格吃不消,就罷了,因為劉華一人分飾兩角,而且同樣「動作很劉華」。
問你死未。
故事主題是常見的「珍惜眼前人」。
劉華是工作狂醫生,冷落嬌妻阿Sa,結果阿Sa撞車死了,心臟捐了給楊采妮。
內疚的劉華醫生也不當了,去做救護員,救了撞車的楊采妮,後來得知楊采妮的心臟本是妻子的,但也時日無多了。
後來他發現楊采妮那出走的丈夫是和自己同一樣子的髮型師Derek,就和醫生合謀,裝作Derek回歸,陪她走過最後一程。
這宗醫生專業失德兼疑似騙財騙色案就因為「這是劉華」而變成了浪漫淒美善終服務。
劉華最大的遺憾是,妻子在最後的時刻,本來在她身邊,自己卻因為工作太累打了盹,從此天人永隔。
他把對妻子的感情投射在擁有她心臟的楊采妮身上,好好地待她,變魔術玩戲法,每天慶祝一個節日,使短暫的last days也豐盛起來。
這或許解釋了為甚麼貴為影帝的劉德華在一人分飾兩角的電影中,竟然不落力誇大兩角的對比,反作本色演出。
除了因為這是偶像劇,也意味著其實這角色的真實感不重要,只是作為一個回頭浪子(迷失在工作中)的象徵,也讓觀眾中有類似經歷者容易代入。
究竟楊采妮是否連自己最愛的人也辨認不到?
抑或,當她走到人生盡頭,朝思暮想,選擇相信這個回頭的就是那個浪子?
常識向訴我們,醫生幫病人,強者幫弱者。
劉華失去了摯愛,不斷自責,心靈脆弱,但他沒有躲起來自暴自棄,反而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得到了醫治。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馬太福音5章)這經文原來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處境中找到呼應。
最後Derek還是趕了回來,捉著妻子的手陪她到最後一口氣。
但阿Sa不會回到劉華的身邊,活在心中卻是一根刺妻子只發嬌嗔從沒埋怨,只是他實在原諒不了自己。
楊采妮是感恩圖報的,轉過來以阿Sa的身份寫一封信給他,請他學懂愛惜自己:以前因為愛而不捨,今日因為愛而放下,並再說一次「我愛你」啊!
我一直以為是劉華對著楊采妮,這妻子心臟的宿主,以其丈夫的身分再說一次「我愛你」,怎料是轉過來!
原來戲中這些事業有成的、樂於助人的男性才是弱者;反而兩位生命脆弱的女主角,一個包容、一個感恩,靠著分享同一顆心,最終幫助劉華學曉「愛人如己」的真相,就是也要懂得愛自己。
又或者,愛人與愛己是密不可分的辯証關係:他幫助別人夫妻和好,結果也幫助自己和妻子和好原諒自己,放下悔咎。
昨天开电脑,发现所有word文档不翼而飞,所有电脑里的文字资料化为乌有。
似乎是那种传说中的“求职信病毒”。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特别的伤心,特别的要挽回的意念,只是觉得,丟了就丟了,未尝不是一个结局。
重新开始。
今天看电影,《再说一次我爱你》,从开场第3分钟就一直哭一直哭,哭到杨采妮以阿sa的口吻给刘德华写那封信,再一次替阿sa说,我爱你的结束。
现在眼睛还很痛。
华说:“这个叫做‘明日环’,所有今天欠你的东西,明天一定还给你!
”也是关于丢失,和错过。
关乎长与短。
也许生命很长,爱情很短。
奔波很长,闲适很短。
悲伤很长,幸福很短。
所以我们总是丢失爱情,失去闲适,最终错过幸福。
当我们终于结束了长长的旅程,才发现,短短的感动,已经无法挽回。
人死了,或是心死了。
一样。
“高医生,欠我第108个明天。
(阿sa)”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明天?“我现在才知道,想见到一个人却没有可能见到,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感觉。
(华)”我们都不愿去想像那种感觉,但这只会使痛苦来临时只会雪上加霜。
我想会是这样的。
开始陷入一种恐惧当中,觉得,要把该做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去做。
正如爸爸常说的那句话:“拿到好野梗系要立刻食啦,点知听日会晤会地震噶!
”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不会矫枉过正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么被动,那么无动于衷。
也许并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那么顾全大局,那么如履薄冰,因为细水,未必能长流?
那究竟何种丢失才没有痛楚,何种错过才不会遗憾?
“原来只要和所爱的人在一起,每一天都可以是节日。
”这无非是一种生活的质量,只能说,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质地生活,直到量的耗尽,才如飞蛾扑火一般,看似壮烈地追求精彩。
明日环明日环,明日何时还?
难道总要等到第108个,没有明日的明日么?
——Written @ 2006.1.16
倘若人生还可以重来一次,我想对着你再说一次我爱你。
倘若若干年后还能再见,我想跟你说那些曾经没有勇气说出口的心事。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依然会选择..........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里看完了由刘德华、蔡卓妍、杨采妮主演的“再说一次我爱你”,这部难得的感人文艺情感片,最终还是毫无意外的赚取了我那些珍贵的眼泪。
整部片子,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起伏,像是一首缓慢温柔的抒情曲,悲伤而又凄凉,让人久久难忘。
故事讲述的是年轻有为的高医生(刘德华),因为工作繁忙而经常冷落妻子紫晴(蔡卓妍),而在一次难得的空闲里,高医生与紫晴相约共进晚餐,紫晴拿着刚刚拿到的驾照兴高采烈的驾车出门,谁知道提早出门在医院门外等候的紫晴最后被告知高医生因临时有个很重要的会议要开,需要去见一个很重要的远道而来的人,所以最终还是没能够陪她吃完饭。
紫晴知道,她的老公是个很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医生,所以她只能选择默默的守在一旁不出声。
当她用笔记下第108次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很心酸,不知道高医生是否知道他的妻子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的那种孤独无助的寂寞,在听到久违的邀约的时候,她心里有多么高兴,当听到因为工作又没有时间相伴的时候,她的心里又是多么的失望。
在记下第108次失约的记录之后,她出车祸了,再也醒不来了。
纵使那颗心没有被移植了,但这个世上再也不会有紫晴这个人了。
如果高医生知道结果会是那样悲惨,他或许不会让她开着车去医院等他。
但是人生没有早知道,每天都是现场直播,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记忆还在,人却非故。
紫晴的心脏被移植到了另一个女子(杨采妮)身上,但是因为发生排斥反应,她并没有得以幸存多久。
六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高医生在紫晴死后把自己的生活变的两点一线式的枯燥乏味,但他并未觉得不妥。
在一次偶然的车祸相遇之后,他得知紫晴的心在那女子身上,想尽一切办法去补偿他之前对紫晴欠下的那些承诺,他陪伴着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是他最最遗憾的——没能陪伴紫晴直到最后一刻。
他悔恨了六年,直到遇到了她,直到他假扮她的丈夫陪伴她日日夜夜,直至最后一刻。
那女子的一生,无疑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从小就病恹恹的身体,没有好转的希望,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的撑下去。
但是她是那么努力的活下去,为了她所爱的人,为了她的丈夫,她最终还是不忍心拖累他而不得不赶走他,她不是故意要发脾气,而是她知道她的丈夫的脾气,如果不是那样做的话,他的前途也很可能因为她而受阻。
她已经让他照顾了那么久,可能也该是时候放手。
她在日记本里写到:就算没有他,她也会好好学会照顾自己。
其实不是不爱,而是太爱,所以不忍你为了我而放弃前程。
你的人生是那么的精彩,而我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正在逐渐消逝的生命告诉我自己,我不能自私的留着你。
但是她并不知道她的丈夫,是那样的心甘情愿的。
我们都以为,很多事情可以留着、可以欠着、可以在以后的日子了补回来。
但是很少有人想过,真的有那么多以后吗?
以后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吗?
到时候要是又有其他繁琐之事牵绊着呢?
该怎么办?
我们总以为,日子还长,生命还长,时间还有。
只是,有些事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指缝太宽,时间太瘦。
记忆还在,人却非故。
明年今日,你已非你,我亦非我。
只剩惆怅,只剩惘然。
写下这一片日志的原因,是祈愿世人能多惜福,也希望自己能多知足。
今年看了三部刘德华的电影,《天下无贼》《童梦奇缘》《再说一次我爱你》。
每部我都哭了,最后这一部更是哭得稀里哗啦,心酸,心痛,统统都勾了出来。
第一次发现,刘德华的演技,原来这么棒的,他把失去爱人的痛苦,展现的那么真实,那么让人心疼,把我又带回了过去。
有人说,杨采妮故意把迪威气走,是不理性和不值得的。
呵呵,这个人一定是幸福的!
因为他还没有和所爱的人分隔在两个世界过。
很久以前,看过很多类似的情节,当主角自知所剩时日不多,便故意把爱人气走,“绝情”的和他/她分手,留自己痛苦的度过最后的日子。
每次我都会暗暗骂那个主角,太白痴,不理解他/她为什么要那样做,为什么不和心爱的人一起度过余生,那样把人家气走,不是伤害吗?
后来,当自己也成了剧本的一角,才知道,原来,主角的做法,是无私的。
如果,只是分手,带给对方的,虽然是伤害,但时间可以弥补,长也好,短也好,虽然有疤痕也好,但最终都会被新的恋情所治愈,渐渐的,愈来愈淡。
如果,是生死两隔,带给对方的,虽然不是伤害,却是恒久的绝望,心底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会短时间的遗忘,但是,偶然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就会把伤口再次撕裂,随时留血,通彻心扉。
那种想尖叫,却叫不出来的感觉,大概就是绝望的诠释。
片尾,刘德华一边切橙子,一边流泪,就那样一直切,一直切,多久以前,也有那么一个女生,一边洗衣服,一边流泪,水那么凉,那么刺骨,洗到手指流血,可还是一直洗,一直洗……
看到中间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明不白,包括我,一度理解错了,其实剧情也没有分2条线,就是华仔一号(后面还有一个)是个医生,一直没时间陪老婆蔡卓妍,一次说好的一起吃饭结果蔡卓妍开车去医院又没时间了,而在蔡卓妍自己一个人回家的时候半路遇到车祸死了,心脏捐给了另外的一个女性杨采妮。
华仔一直对此时后悔,因而辞了医院工作当了救护员中规中矩按时上下班,时常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画面。
一次出车归途遇到换了心脏的杨采妮出了车祸,因而知道了那就是前女友心脏换的人。
因为对前女友的放不下,华仔去送车祸落下的东西给杨采妮,了解到她生活其实过的并不好,这里就加进去杨采妮和他老公(华仔二号)的生活。
在杨采妮因心脏排斥生命尽头,华仔一号联系华仔二号让他从日本回来,不在讲为什么去日本前面生活讲述了。
华仔二号在杨采妮最后生命尽头两人和好如初。
最后医院病重,杨采妮等来了华仔一号见了最后一面就死了。
死后华仔一号收到一封信,是杨采妮以蔡卓妍的身份给他写的,信的内容真挚诚恳、感人肺腑,华仔一号看了信的内容泪流满面,使劲吃酸酸的橘子,此处正好与前面蔡卓妍爱记录写日记相呼应。
剧本是个好剧本,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华仔一人分饰两角?
一开始我还以为华仔一号是看了杨采妮的日记代入他们夫妻的生活,其实不是,如果按照我这样的想法估计电影就更精彩动人了。
再说一次我爱你,就是杨采妮以蔡卓妍身份给华仔一号说的话,嘱咐生活的细节,鼓励好好活下去。
第一次看《再说一次我爱你》,顺便写点什么作以记录。。
要再说一次我爱你的,对不对?
因为六年后的再度相遇。
真的很奇怪,六这样的数字。
是七这个轮回之数的最接近的。
但却因为没有走到七,而让很多事有了另一种讲述方式。
六,对我而言,亦是恰为重要的一个数字。
因为六是我生命里最重大的一次放下。
就像有人说的,只要学会第一次放手,那么以后便再也不会有那么漫长的放不下的挣扎。
故事里,刘德华饰演的丈夫,演出了在我意识里想要的那种效果。
就像沧月的故事里失去小吟的江南第一剑。
对啊,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永远。
那些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漫漫期望,就算真实。
也会化为生活的琐碎,点点滴滴。
而真正的永远,就是在这还未开始之前,就有其中一方永久的离开。
那样,才会成就真正的永远。
就如故事里,若啊Sa饰演的妻子,未曾离开,那么他是否依旧迟到,是否依旧不明白,如果有一天,她离开,他会痛苦如此。
就此,联想到,这几天,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好好的珍惜那些友情,保持它的纯净,才会久长。
如若不然,有的,也怕就是这短暂的绚灿。
余下的,要么彼此陌路不言,要么空留回忆。
生活,真是一个太矛盾的东西。
书本与长辈的说教是一种存在方式,而事实发展又往往与其相背离。
哎呀,头都大了。
好了,不想这些了。
总之,生命还是让它顺其自然吧!
无论平庸的漫长抑或短暂的绚灿,我都坦然接受,那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想起白先勇《台北人》的第一句话:妈的,刘德华总也不老。
蔡卓妍的配音很熟悉,还是《我的老婆未满十八岁》的那个声音,很怀念。
整个电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不过姑娘们肯定喜欢。
摄影,编剧,灯光,音乐,表演……这些,比起欧美以及日韩电影还是差了一大截,但是其中还是能看到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
主题曲很好。
我讨厌刘德华
怎么我们都很傻呢!放不下,继续傻
片子拍得不错,至少我完全陷入到剧情里面去了。而不是去挑剔这个影片的这个漏洞,那个漏洞。虽然从开头我就知道这肯定是模仿韩剧的煽情片,却依然陷入进去了,说明这个片子拍得真的很好。而且,也很温情,让我感觉要到了珍惜手中的爱人。片子中的音乐配的很好,片尾刘德华唱得也很感人,很喜欢。另外,对于杨采妮的哭,有朋友说滑稽多过于悲哀,我认为不对。杨采妮这样的哭,非常到位,完全表达出了真实的感情。一个女人真正到了很悲伤的时候,是这样哭的。而不是象其它片子里面那样,在半路上等着眼泪滑落下来(搞笑了)。
劇本本來可做得更好,故事亮點不多,有刻意煽情之嫌。呀SA在表演上是有天份的,表演很清新很有趣,唯一亮點。
主角怎么都不搭。。。
高一的时候,因为某个小小的因素,深深地被感动到
我..不喜欢..
为毛总觉得很装13
华哥的烂片系列,说实话这是为华哥拍的MV吧?
为sa而看。无聊又狗血,节奏还贼慢。
看完真的好心酸…
剧情有点怪异做作,但结尾那个虚化的阿SA完全打动我……在对面一下一下的晃着腿,看着刘德华……有些情绪不需严明,这样的处理真的杀很大……
等待等待。紫晴去世之前,紫晴在等待。失去紫晴之後,高醫生等待。心臟移植,紫晴得以喺婉森身體中”重生“。等待等待,高醫生終於可以彌補,而婉森終於亦可以等待到丈夫Derek的歸來。曾經紫晴所受嘅等待之苦,失去之後高醫生亦感受到,機會嘅彌補,相信高醫生亦無憾。
没什么感觉。。。
一星就给杨采妮
虽然烂,还是哭了^^
重看。多年过去了,还是会被打动。特别是杨采妮代替德华的妻子对他说的话。因为爱而不舍,因为爱而学会放下。“能遇见你两次,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我很珍惜这个机会,跟你再说一次:我爱你。
赚足眼泪啊...
如此所谓的“感人流泪片”,我怎么觉得相当平庸。毫无感人可言。很一般,刘德华演得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