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道理。
但是我相信看过片子的孩子们应该都会懂,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
生命也许很复杂,我们都在经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珍惜你所拥有的吧。
这部电影前后看了三次。
第一次是1年多以前。
看了以后感觉有话要说。
却完全敲不出任何像样的文字。
第二次是几个月前,总想敲点文字发泄下。
依然无果,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作文了。
well。
直到今天,有人提起了“存在感”这词的时候。
阿泳突然发现,对!
就是这词!
于是立马再看第三遍。
终于。
能敲下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电影。
豆瓣上的似乎有一部分人给出低分是因为其原作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电影版却完全没有这意味了。
well,阿泳没有拜读过原作,只是觉得,单单作为一部电影,它依然是好看的,而且,看完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其实,这讲的就是一部纳米生物如何刷存在感的电影罢了。
而,霍顿作为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虽然片子里所有动物都非常“特立独行”),似乎在机缘巧合之下,与纳米生物获得了联系。
也就是说,他俩互相刷了存在感了。
(笑)然而,这部片子在开头和结尾,都透露出一种理念。
既然,有这么一个“尘埃上的呼呼镇”,那么,我们的世界,或许也就是别人眼中的尘埃上的世界罢了。
呼呼镇有幸,而霍顿单纯,于是乎,呼呼镇在霍顿的世界刷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well。
问题是,那么,我们呢?
这么一想,似乎许多事情,都是在刷所谓的存在感的问题?
什么离家出走,什么分手吵架,什么跳楼,什么暴动,什么露营,什么发微薄,什么发人人。。
等等等等。
似乎,都只是在“刷自己的存在感”,透露出一种我在这,我干啥,我想啥的信息罢了。
不不不,再这么想下去,似乎要开始鄙夷自己写这篇文章似乎也是在刷存在感罢了。
呵呵。
不过,电影里的呼呼镇,是为了整个呼呼镇的存亡,才卖力的大喊“we are here!
we are here!
we are here!
”,恨不得把每一个喉咙都喊破了来给“外头”的世界怒刷自己生老病死都在的渺小世界的存在感。
看到这里甚是感动。
其实,阿泳理解麦多多(镇长),得知霍顿的存在,得知自己是有多渺小的时候,内心是有多恐惧。
试想,倘若你发现,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只是“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尘埃”,就像你自己从来不会注意到空气中虽然看不见,但是到处都是的尘埃一般。
所以,才不愿意当一个渺小无知的人。
大约是小学1年级的时候,依然记得,是下午,翡翠台动画黄金档,但是看的是什么动画倒是忘了。
依稀记得里头是有人死了(大概是主角的重要的人什么的吧),然后阿泳问了旁边的大哥哥(老爸的徒弟),死了是什么意思?
大哥哥的解析已经模糊的完全还原不出来了。
不过,那种理解了死亡就是虚空,自己不再能感受和存在于死后的世界而感觉到浑身冰冷天旋地转的感觉倒是记忆犹新。
并非惧怕死亡,而是惧怕死亡以后和这个世界再无联系,仿佛自己不曾存在过一般。
所以,有一段时间,阿泳甚是厌恶星球,宇宙类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里都不把人类当一回事,把一个星球的泯灭一个宇宙的消失说的那么轻松简单,甚至压根就不提任何智慧生物,因为,正如片子里面所说,宇宙太大,大到人类根本无能为力。
或许,也就是阿泳为什么只喜欢看野生动物,以及人类的纪录片的原因罢了。
这么一想,霍顿真是个好到极点的好人。
为了那么一个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的尘埃世界,甚至与全世界为敌。
倘若放在人类社会。
霍顿就是个精神病人,要强制进院了。
当然也不会有这么浪漫的送尘上山的剧情了。
想起《超时空接触》的女主也是,耗费了自己大半生终于与外星人取得联系,却因为时空差距,在全世界人看来,她是失败了。
多么悲哀,自己拥有一段证明着某些重要东西存在的回忆,却没有任何人认同。
其实,说不定霍顿就是个傻子,不然为什么那朵只不过多了一颗尘埃的苜蓿花落到一望无际的苜蓿花丛的时候,他会绝望。
然而,他居然还下去一朵朵的找那朵只不过多了一颗尘埃的苜蓿花。
渺小的“呼呼镇”的存在,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霍顿的答案是肯定的。
私以为,存在感这种东西,是别人给予的,而不是自己获得的。
不过,霍顿竟然是那么珍惜“能给予别人存在感”这种权利,似乎,有点过于浪漫主义了呢。
想想, 大概自己做不成霍顿那样的人。
而是个普通的渴求存在感的人罢了。
大概学的知道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为了有这么一种“知道这东西的有我”“能做这事情的有我”这种的存在感罢了。
越想越觉得不对路。
“万物生而平等,无论他们多渺小。
”大概就是说,没有谁更重要的意思吧?
不过,似乎世人总在寻求证明自己很重要,当然,包括阿泳。
然而,看看霍顿,就觉得不可理喻,他压根就不在乎他自己在自己世界中的存在感,只有挚友支持,完成自己对麦多多的承诺,就满足了。
直到被众人关进笼子里面,驱逐出森林,也不在乎。
看到这里阿泳不禁摇头,霍顿真的太蠢,太傻了。
虽然,电影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就连一开始反对霍顿的袋鼠也給渺小的呼呼镇献上一把小伞。
然则,现实中,并非所有事情都会有完美结局。
其实,越长大就越会理解其中的道理。
现实中的霍顿会被关进精神病院,现实中的霍顿不可能找回那颗苜蓿花,现实中的霍顿不可能和袋鼠和好。
到底,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罢了。
现实中的阿泳总有无能为力的事情。
当然,霍顿,这样有满足自己的存在感,也能给予别人存在感的人。
一直,是阿泳的学习目标。
一颗小灰尘一朵小花一只大象当我静静的看完它,一种久违的感动洋溢满心。
好简单的小人物,很平凡安静的生活,不经意间却拯救了一个镇。
Horton单纯明亮的心触动了我。
这样简单透明的心灵是难得的。
爱很单纯,爱应该是单纯的,是一种很简单的依赖,很简单的温暖,很简单的信任。
不是索取,要求,甚至不是期望。
动画制作的很成功,刻画的很细腻,欣赏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宫岐骏的《龙猫》,他们相似之处就是都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
我觉得这片里也蕴涵着这层意思,展现着孩子充满幻想的世界,记得《龙猫》片尾曲里唱道“只有孩子才看的到龙猫”,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孩子们纯洁天真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孩子们的爱很简单。
成长后的我们不再相信很多事情,一切慢慢开始变的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但真的我们就这样失去看到“龙猫”的机会了,不是的,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都还有机会,只要我们去相信生活,让一切简单起来明亮起来,真的会不一样呢。
很多人现在已经不相信还有单纯美好的爱情,我也曾经绝望过。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
因为我发现,只要自己的爱单纯了,一切就单纯了。
其实自己简单一点,一切就真的简单很多。
就象Horton,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坚定的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被爱,但每个人都有爱别人的权利。
如何去享受这种权利而不是让它变成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这,就要看你自己了。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幻想,每个原子里面还有一个宇宙,可以无限细分下去,而我们的宇宙也只是其中的一层。
不过在关心下一层之前,让我们先从关心我们自己这一层的弱势群体开始把。
Everyone matters, 一部温暖的电影,让我更喜欢大象这种动物了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大象霍顿偶然发现了一粒普通的灰尘,这灰尘里竟然有一个无名镇,大象听到了来自无名镇镇长的声音,镇长也听到了大象的呼唤。
就这样,一个大世界与一个小世界有了沟通。
然而,无论在大世界还是小世界,霍顿和镇长都因为他们奇异的发现被认为是异类。
不论是大世界还是小世界,当真理只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时候,他必定要为捍卫真理付出代价。
所幸,结局是经典的好莱坞式的大团圆。
大象霍顿是美德的实践者。
他为了承诺可以付出一切。
当它孤寂、落寞地走在悬崖之间的独木桥上时,导演虽然忘不了诙谐一把,但那种勇气和一诺千金的品格,让人深为震撼。
由于是一个童话,我们看到的只是霍顿坚守换来的成功,而没有看到坚守崇高的背后,那种来自旷古的寂寞和忧伤。
他冒着被开除森林公民的危险,去捍卫自己发现的那个小世界。
它只需要放弃这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就可以安全生活下去,但是,它选择了坚守。
它的敌人,袋鼠和秃鹫,处处陷害他,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始终不妥协,选择斗争。
镇长也是美德的实践者。
他得知了自己的世界之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之后,试图将这个发现告诉所有无名镇的人,然而,大家都认为他疯了!
镇上的权威依然固执己见,即使镇长的妻子也不能理解他。
他陷入一种先知先觉者的无助之中。
他只能用渺小的个体行动来证明自己。
他也在坚守。
最后的结局是两个坚守者将他们坚守的东西远播到了他们各自的世界。
那些打压异端邪说的人在瞬间就屈服了,也被原谅了。
他们远没有人类那样顽固。
他们所有的错误仅仅在于他们没有看到真相,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去故意掩盖真理,制造假象。
岂知我们不是生活在一颗尘埃上?
岂知外边有没有一头大象守护着我们?
许多时候,人类绝不饶恕得知真相的人。
他们只喜欢在假象中安稳地生活,讨厌因为真实而惴惴不安。
即使他们知道地毯的下边是潮湿发霉,也不愿意掀开让它暴露在阳光的照耀下。
因此,我们的地球上,有的只是被烧死的布鲁诺。
2008年出品的这部《Horton Hears a Who》着实无趣,可见没有故事的弱智动画切不可看。
全片主旨大约是“坚持自己的真理”、“尊重别人的观点”、“强权造就的服从必会推翻”、“新一代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真理与存在的声音总会出现”……如此这般的主流价值观在生硬无趣的表达方式下不断重复的结果就是死撑着看完却觉得浪费时间。
虽然还在等wall e的dvd rip,导致无法断言这部片会是年度最佳动画,但起码与《功夫熊猫》比起来,《霍顿和无名氏》实在是高出一大截。
我小时候也经常做着类似的白日梦:20年后的自己会忽然从空中乘时间机器出现在幼儿园,或者是每天念咒语就可以在过红绿灯时瞬间移动,又抑或是像这部片里一样:自己居住的地球在星球外生物看起来不过是一粒微尘。
一个接着一个不停歇,虽然充满孩子气但也代表了少年纯真的梦。
《霍顿与无名氏》,则圆了我幼时的梦。
当然这样类似的圆梦类型动画有很多,手法却有高低,《霍顿与无名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画面就不说了,话说自史瑞克2以来我就觉得3D动画再比拼画面是一件挺没意思的事情。
整部片的过程及其轻松愉快,毫不拖泥带水,既有适合小朋友的传统迪斯尼类夸张肢体幽默,还有很多大人也会称赞的精致的word play以及暗暗对人类政治的隐喻讽刺。
当然少不了恶搞:中间忽然来了一段恶搞宠物小精灵的片段,直接让我笑到喷泪。
还有小象被猴子群追杀时喊得那句“come on, we are all mammals”也是讽刺与幽默并重。
而从头到尾遥想呼应的几个小伏笔更是体现了编剧的功力。
相比之下,《赤壁上》那只八阵图的乌龟与魔术师诸葛亮的鸽子,恐怕在下集很难再登场了,仅此一点,双方高下立判。
当然和所有的主旋律影片中正义必将属于PARTY一样,所有的家庭电影也都会有个主题,本篇的主题是“相信”:相信与保持自己的童心与想象力,并且永远不要失去它们,还要相信自己的朋友,纵使也许大家几分钟前才萍水相逢,也可以托付与生死。
在IMDB看了下发现只有7.4分,可我觉得这部片与《怪物公司》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怎么样也该有个7.8左右。
还发现原来这部片是改编自数十年前的童话,便忽然很有找来看看的冲动,我喜欢这些想象力诡谲又温馨的童话,可惜他们大多消失在几十年前。
自《哈利波特》以来,似乎所有的童话都有像《龙与地下城》发展的趋势,有着及其严谨的世界观与详细的资料设定集。
我还是喜欢我小时候看的这种,世界观不那么严谨,篇幅不算很长,可以很愉快的看完以后刷牙洗脸上床睡觉的童话。
我很小的时候,总是若有所思地发出类似天问的小小疑惑,和很多小孩子一样,我会想,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小红小刚小明或者Tom,Mary甚至蚂蚁飞鸟小花小草.我也会想宇宙无限大,"无限大"是什么概念,我总觉得宇宙以外还有某种深不可测的物质或者力量,这个世界难道就那么大么?
我一直不相信世界就那么大,我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但是我真的相信除了人类,不管在什么地方还是会有生命.我想也许我们所谓无限大的宇宙,对于那样的生命而言就是一颗浮尘,而我们世界的浮尘或者微粒里,也许还有个一个世界.想了一些年以后,浪漫主义儿童期过去,现实世界的琐事就将我的幻想能力吞噬了.我不得不面对青春年少情窦初开,还有考试,分数,未来.慢慢地我不再独自去思考这样深刻的问题,我有更多的事情要想,想完了中考想高考,想完了高考想工作,贯穿其中的还有怎样使自己变得更漂亮优雅,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怎样学会独立坚强,怎样拍拖还有该选什么样子的男人将来结婚生小孩.这是一个不归路,我知道我将来还会变得像任何一个中年妇女一样,有更多的事情要想,想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维持婚姻,怎样教育小孩,怎样在人到四十的时候渴望自己风韵犹存又顾影自怜.人生不长,原来最浪漫的时期是儿童,那种想象力,永远让自己艳羡.所以看了《Horton Hears a Who》,二十一岁的我觉得深有共鸣,这迟到了十几年的理解万岁现在喊起来也为时不晚,幻想版童年呼啦啦再次展开,琐事浸泡下的夏天里,请让我变到六岁去丛林里找到Horton,跟他来一个同志式知己般的热烈拥抱.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发出过哲学家一样的思考,都对着镜子想过那些无疾而终的唯心主义问题,都曾经觉得自己异于常人而必定是一个天才儿童.但是天才儿童们长大了,就发现天才的只是儿童了.那些幻想能力和强大的浪漫主义能量在无所顾忌的时期里,幼稚但是可爱.十几年后的我们永远望尘莫及,只能对着这部电影重温,微笑,怀念,和稍微感动.来一段短短的夏日清凉.因为,我们都用想象力创造过这个世界.
感谢寂地给我推荐的这部动画片,《霍顿与无名氏》。
讲什么呢?
讲一头大象,有一天在一朵花上发现了一颗灰尘,他听见上面有人说话,于是认定上面生活着人,甚至是很多人。
为了保护这些人,这头大象开始了艰难的跋涉,虽然他看不见。
同时,这颗灰尘上有一个叫做无名氏的小镇子,镇子上所有人都快乐无忧到极点,他们不相信未来会发生灾难,因为过去从未发生过灾难。
只有镇长相信危机在逼近,相信有人能帮助他们,虽然他看不见。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
你相信一颗沙子就是一个星球吗?
你相信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吗?
你相信我们所谓伟大的星球,其实也只不过是一颗砂砾,你相信那些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尽管只有你一个人相信?
动画片好玩得要死,(好莱坞的动画片一向如此),又感人得要死,当你看见那朵花堕入一望无际的花海,而那头笨拙的大象坐在那里,在一堆一堆的花里,寻找他的那朵花;当你看见丛林中的人正要审判那只无辜的大象,因为没有人相信他,这时,一颗沙子爆出了尖叫,其实是一个镇子的人在一起大叫:“WE ARE HERE!
WE ARE HERE!
”然后,一个小袋鼠缓缓的说:“我听见了!
”……一个童话,也是一个寓言。
告诉我们这些生活在无名氏小镇上的人,多么沾沾自喜的享受着岌岌可危的幸福。
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数次的漠视了,那些在发出“我们存在!
”呼喊的生物。
但是,最令我动容的是,这是一个成熟的圆滑的深具技巧遵循规则的美国商业片。
没有哪一部动画片像这一部能够让我如此感慨。
两年前,在第一家公司里,正是由我主要负责这部动画片的儿童立体书的制作开发与批量生产。
如今,看着屏幕上一幕幕再也熟悉不过的画面和人物,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制作书刊读物远远没有电影那么蕴含着高科技含量,可是,书中每一个机关设计都凝聚着工程师的智慧与流水线上工人的汗水啊。
而今回想起来那些细节,都觉得历历在目。
这本书是由Random House公司开发设计并出版发行的,设计师是伟大的David A. Carter先生,做pop-up设计的人应该对他不会陌生,之前他的One Red Dot & Blue Two系列都获得了国际性的大奖。
总之,和大师级的人物合作,真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幸。
06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这个项目,当时Random House给了一本设计师的白色手稿样(我们称之为 white dummy or mock-up)和简单的书本规格,报完价之后,大概觉得我们公司的价格合理,所以就开始了漫长的开发阶段。
在当中实际的开发过程中,David有太多的修改和反复,所以彩色样稿我们打了三次,白色样板更是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最后才通过,才终于可以进行正式的大货生产了。
大家一定对影片当中Horton在漫天苜蓿花海中寻找那一粒尘埃的情节所感动。
在书本中,设计师最初的想法是用粉色植绒来表现那个场景,中间有一条之字形的小路,Horton的背后安置了一个滑轮,当读者翻到这一页时,可以拖动Horton(拖动的同时,Horton自身又在旋转)来表现他寻找的艰辛。
可是,最后因为实际操作的问题,植绒厂家并不能够精确的表达出每一朵苜蓿花的形状(实在太微小啦!
),所以这个植绒的创意只好放弃。
还有那条JoJo最后登上去吹喇叭的楼梯,呵呵,我也太熟悉了,就是最简单的反折来表现立体的效果。
David对细节的要求很是严格。
有一朵花的花瓣应该向上,而工程师做成了向下;捆绑Horton的绳子太紧;当书本打开,公仔站起来背后的颜色与背景不符等等问题,他都一一不厌其烦的标注在退给我们的样书上。
其实,要理解这些问题不难,难的是怎样有效的解决。
尽管每一个设计师反映回来的细节我都全部完完整整的翻译给工程师,找他们面对面沟通强调,可是当他们满口答应没问题而第二天送上的新样板依然错误百出,那是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明明对客人答复了eveything is under control, new samples can be sent out today,可是此时此刻你不得不扯上弥天大谎来搪塞过去为什么samples just can be available by tomorrow!更有考验你承受力的是供应商,明明样板已经OK,可是到了真正生产大货的时候,他告诉你质量达不到样板的要求。
你会觉得你就是个两面受气的受气包,客人死命催你货期不能延迟,供应商不紧不慢说你们公司去年拖欠的款还没有付呢。。。
唉,我觉得自己就像小蜜蜂一样,嗡嗡的飞着找一个一个大佬,写邮件给每一层上级去解决这些不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
。。。。。。
一切总算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了,客人居然又在最后的advance copy这一关投诉我们书本有dead dog的smell!真是要崩溃了~你能想象出10万本书同时打开晾在车间里的情形吗?
总之,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这样的。。。
嘿,现在想想这些可爱的一幕幕,觉得虽然辛苦,可是毕竟体会了实实在在的从开头到结尾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情。
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真的多么美好。
Horton的故事在两年前我就知道了,而且还是那么那么的熟悉。
(我曾经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做校对并找出有一个单词不是图形是图像啊!
)如果说Horton教会了我什么,那么,毫无疑问的,一定是他坚定不移的意志。
呵呵,谢谢你,可爱的大象,在读完你精彩故事的同时,你也教会了我怎样去生产你。
:-)
小时候有做梦梦到去个微型世界。哈哈
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
好好一儿童经典读物被改成如此有辱我智商的片子...星星全冲着画面效果给的
so cute!如此可爱的大象,能当宠物养吗~
挺无聊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可能是太晚看了...实在难看 主角比反派更招人讨厌 霍顿这个角色真的不是智障?一星给jojo的高音
一个半小时还有累赘的嫌疑
超级喜欢,超级有爱!!!
忘记了有没有看完。
其实挺不错的片儿,就是没进去三分钟我就睡着了。4月8号来着,走累了。。。
23
如果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就真的不存在了吗?
卡通,只能说是不错的卡通片.可是和pixar比起来,还是显得太小儿科..不是贬低这部电影,只是pixar站得太高..也就和梦工厂较较劲吧..
好无聊···
即使是動畫,還是覺得這樣的處理——人物情感太容易被煽動不太好,大概也是為了表現愚昧一方的特徵吧。🤷🏻♀️
政治隐喻味道太浓,剧情无亮点
一只笨大象的故事。
不是很喜欢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真的听到那个声音我就觉得好美妙的感觉~
可能是我最讨厌的动画了。其实创意还不错。比起丛林世界,spec上的那些人更像人类社会,生一堆小孩 政治 医疗system。只是如果外太空真有庞然大物存在又怎么可能像horton一样试图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