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心很沉重。
这是一部包含了太多内容的剧。
原著主旨在于揭露医疗界的黑暗。
权力的斗争,人性的较量。
演员演的太好,被一个个人物迷住,反倒把对那些残酷的争夺忘记了。
但是看完之后,那些暗黑的东西还是会不时地拜访你,让你去想,让你眉头紧锁。。。
我明白好友为何为什么那么喜欢唐泽寿明了,有一个他的面部特写,一半光明一半阴影,实在是。。。
太能让人犯花痴了。
不过,我也爱上穿风衣的里见医生。
女人里面,我也是比较喜欢花森(黑木瞳扮演),那样的生活态度,冷静,从容,有手段,很欣赏。
她曾说,“我想看看你从高处摔下来的样子。
”看似无情,以为她能潇洒得彻底,最后却还是哭倒在情人怀里。
其他角色,我还喜欢东贞藏教授。
有时候有些纯粹的念想,但是做不到。
里见才是纯粹的人。
人人都想像他那样,活得诚实,坦荡,但是“诚实有时候会伤害到他人,这本就是个由谎言堆砌的世界”,可是,我们也知道,这是借口罢了。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并不认为财前有错,他走的每一步,如果输,便会粉身碎骨,他不甘心,所以,他要爬到塔尖。
对财前,时常感到心疼。
最后一集基本上是流着泪看完的。
我并不容易被感动,那些让人哭得死去活来的韩剧还没让我掉过眼泪。
但是这个,实在。。。
财前找到里见让他帮忙看诊。
医院已经下班,财前一个人坐在候诊室的长凳上,虚弱地咳嗽,转过头看到里见,笑着对他说的那一声“嗨”,让人有百转千回之感。
财前归还岳父赠送的打火机,他说,以后用不到了,再不能抽烟了。
财前失去意识之前,他的妻找来了他的另一个女人,那个心硬的不会流泪的女人啊,却蹲在坐轮椅的财前跟前说着“我爱你”,泣不成声。
要知道,他们从未说过那样的话。
虽然,这世间,她最懂他。
财前弥留之际,里见去看他,他从昏迷中醒来,却是意识混乱。
这一部分有刻意煽情之嫌,但是他的演技是那么完美。
当众人退去,留他们两独处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呵~原来爱情在这里。。。
财前的遗书是写给里见的,财前那冷静,刚硬的声音读着遗书条文,遗体被推进大河内教授的工作间。
他的一生,就这样走完。
昨天晚上借着一大包面巾纸看掉了「白い塔」。
虽然之前被友人告之了最后结局,但看到最后两集财前去找里见要他帮忙看病,以及最后财前弥留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泪闪闪T_T(←我真没用)好吧,这是我最近好几年都没看到过的,不论是从深度还是萌度而言,都是极品的剧了。
日剧非常喜欢用医疗题材。
古早的《振り返えば、奴がいる》(回首又见他)、《白い影》、《BLACK JACK》、《ナースの仕事》、《救命病栋24小时》以及最近的《医龙》。
有轻松喜剧,有青春爱情剧、也有发人深省的正剧。
在没有看白塔前,一直对正剧型的医疗题材并不太喜欢。
说白了,我不喜欢看电视的时候还有在被说教的感觉。
幸好白塔不是这样的剧。
就象天涯上的评论一样,《白塔》拍得最好的地方,在于他只是把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摆放在那里。
遵从自己的欲望、执著名利的财前,遵从自己的信念、淡薄名利的里见,他们之间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为两人都是忠于自己去生活的人。
《白塔》没有对此加以倾向性的诱导或评价,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回味。
关于此剧的评论实在太多,所以不多罗嗦。
只说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
1。
奥斯维辛集中营铁轨交叉口财前参加国际医疗会议,与情人分手后独自与导游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
财前的面前是一条把犹太难民送进处刑室的铁轨,铁轨在某处分成两条叉口。
导游告诉财前,犹太难民在这边被分成两组人。
老弱病残和妇女们、以及健康男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堂与地狱的交叉口。
老弱病残和妇女们被直接送进毒气室集体屠杀掉,健康男子则被强迫做劳工,到体力不支或生病时再被杀掉。
所以这两条路同时通往地狱。
而这样拿难民们做人体实验的,也是以救人性命为天职的医生。
财前被眼前苍凉而沉重的景色吸引,不由自主地漫步向前。
当他缓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站在这分叉开来的铁轨中的一条上。
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医疗?
是扩大医院规模、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手术效率,以保证能使更多人得到有效的治疗?
还是专注于每一个病人的状况,更多地给予病人关爱与相谈,但相对救治病人的数目和效率变低?
或许财前和里见选择的道路虽然面貌截然不同,但归根结底是同样走不通的死胡同。
2。
被忽略在里见家们口的小红伞里见由于参与做证被迫向浪速大学辞职,妻子三知代也在几天前带着儿子回娘家去了。
离开浪速大学的当天晚上,里见和东佐枝子一起吃晚饭。
里见说,今天不想自己一个人吃饭。
那天下着雨,佐枝子把自己的伞借给了里见。
里见回到家后发现妻子和儿子又搬了回来,一家三口拥抱在一起,不再分开。
留下佐枝子那把红色雨伞被孤零零地放在门外。
夹带着崇敬的感情、纯洁而又不可能实现的,无望的爱情。
3。
财前发病半夜找里见为他检查财前被诊断出肺癌。
手术后所有人蛮着财前不告诉他真实病情。
财前半夜从医院偷跑出来,打电话给里见,希望里见能为他做检查。
里见到医院后,看到一个人蜷缩在候诊间墙角咳嗽着的财前。
↓↓↓里见喊财前的名字,后者虚弱地回过头,用久违了的半开玩笑的语气说了句“嗨”。
而后开始检查、到里见看到财前胸腔CT时震惊的表情、到他执意要财前来自己医院就诊。
被财前以“医大的教授怎么能死在一间小医院里”为由拒绝后,他说“至少能让我抚慰你内心的恐惧。
”“我没有恐惧,”财前说,“只是、只是…………只是遗憾而已。
”两人在这里含泪注视。
经典(JQ)镜头,本人看到这里除捶地望天合掌土下座外无任何评论囧rz(任何评论也是多余啊)。
4.片尾曲AMAZING GRACE最后,伸向天空的手雕像片尾曲是浪速医大、医大周边以及大阪的夜景。
非常漂亮的深蓝色天空映衬下的高楼大厦,最后是手伸向天空的雕像。
仿佛触摸到天空但实际上却是无法企及的遥远。
Amazing Grace 歌手:Charlotte Church 专辑:Prelude: The Best Of Charlotte Church Charlotte Church - Amazing Grace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中译: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散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会 真是何等宝贵 当我感到痛苦悲伤时 你却不走留在我的身边 当我正要掉进深渊 你却把我救出 你带我给新的生命 无论如何只要我肯相信 奇迹一定会在我的眼前出现这词……呃……戴个有色眼镜真能看出不少东西来XD晚上要准备喝喜酒,来不及写了。
总之,没看过的筒子一定要去看,吐胆汁推荐此剧。
后知后觉,一部2003年拍的片子,我看的时候,已是快2013年。
很多追剧达人,都说这是一部神剧。
我看的电视剧不多,不知何为大神,也许神剧,反而是写透了人。
这剧内容不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点拖沓——好比《灌篮高手》中的最后两分钟,每天一集,能播一周。
那个教授评选投票呀,那个没完没了的官司啦——好几次我都想掐死那个潦倒执著地如丧家犬般执着的关口律师。
还有那个总是坏事,轴得厉害,线性思维的一根经二愣子:里见。
—— 我就不忍看着这么一群神神叨叨的好人,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大坏蛋:财前。
我就那么地不忍——对着轻慢病者的坏医生。
而且毫不惭愧,因为这种不忍——这剧播了十年来,绝对不止我一人。
恰巧,看剧进行时中,又在开心网上看了一个惹众怒的二货帖子,某医生发了一个帖子“手术很成功,但是病人死了。
哈哈”。
还存照自拍。
——贱人!
我不是没有是非观的。
那时,财前教授刚从波兰春风得意归来,受到官司的困扰。
可是我除了那个油光可鉴的教授大背头发型,统统原谅他。
同情分满分。
财前五郎,让我相信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五郎是个孩子。
他在手术台上,争强好胜,希望出人头地,人生拿满分。
他跟着岳父,对着前辈,总是毕恭毕敬,一副正经有礼的模样。
不开心了,一撅嘴,就会去找花森阿姨胡闹。
男人只有在床上最像孩子。
他总是赌气,只有小孩子才会赌气。
比如,他老婆就不是孩子。
阿姨也不是。
她们爱他,但从不赌气。
那骄傲自负,宁死不屈的倔强——”手术就是目前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
“死了也这么想。
最后一集时,我不伤感。
因为可以看到四周的人,都开始宠着这个坏孩子。
嫉妒他的恩师决意操刀救他,他的最好朋友认可了他的诊断没有错。
他的千金妻子为他削生梨,还为他叫来了花森阿姨。
花森阿姨脱下大衣,抱着他的头。
他那仿佛只懂金钱和名誉的秃头庸俗岳父,摸着他的头发说”这是真的“。
把他当成孩子,而不是一支股票。
那个鸟饲料教授,也没有最后为难他。
他的下属都瞒着他的病情。
他可以握着挚友的手,带着当上院长的幻觉,离开这个世界。
他的母亲夸奖了他的”很努力的一生“。
——这样有多好,我最怕的是,财前官司输掉后,身败名裂,所有人都冷冷抛弃了他。
没有。
他终于不那么孤独,一个人抽着烟坐在窗口对着天亮,一个人站在奥斯维辛的铁道路口彷徨,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医院走道。
一个人迎着风,逆着光,哼着音乐,比划着手术手势。
这小孩儿始终那么孤独,他努力读书,步步钻营,赢得了教授的坐席。
可在那个星光灿烂的晚上,居然被老婆塞到计程车里,打发他一个人回家睡大觉。
而老婆和情妇一起在外喝酒,替他庆祝。
(顺便说一句,日本女人真是不得了的贤内助,表面是低头哈腰替男人点烟送报拿外套,其实个个都是在家做得主,激励男人职场上不断进步。
我想到东教授的太太,不断闹情绪,也许这才是东教授成为东教授的动因)。
拜唐泽的绝世气质所赐,财前医生在大叔的年龄,以不必装萌的正太眼神,赢得了那么多同情分。
你换一个小生试试?
原本感觉自己哭点和感动点都已升到颇高,白色巨塔最后一话还是让我不止一次泪流满面。
可是,到底为什么会为财前五郎流泪呢。
财前五郎,浪速医大第一外科副教授,后升为教授,专攻方向为食道癌(原书中为胃癌),拥有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临危不乱的特质,在手术台上挽救过3000位初期癌症患者,目标是建成世界第一的癌症中心。
但因过露锋芒不懂收敛,被其导师东教授所反感,在升教授之路上受到百般阻挠;因被名誉利益的欲望所驱使,极尽贿赂周旋之事获得了教授之位;又因不重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被一名过世患者的家属所怨恨,并将其告上法庭。
以上是我尽量站在客观角度,为剧中前半部的财前五郎写的总结。
可是若作为剧中人物,自然不会像我这个观众一样看得那么完整。
退休前的东教授眼中的财前,是一个过于自信,缺乏医德的医生。
因为认定财前不会把实力已不如他的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拼命设法排挤他,想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信赖的接班人。
岳父财前又一眼中的财前,是一个认真上进,却不太懂得如何为自己赢得最佳利益的女婿。
所以他把自己的高档打火机递给财前,又替他四处送钱拉拢权势,告诫他要把利益放在最前。
过世患者佐佐木的妻子眼中的财前,是一个独断专行,让人感到恐惧的医生。
她认定自己的丈夫是死于财前的误诊,所以倾家荡产变卖店铺也要将他告上法庭。
情人花森眼中的财前,是一个有自己的追求,坚定不移的男人,她喜欢看他在勾心斗角的医院中一路往上爬,喜欢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泼他几杯冷水,在他失意烦恼的时候上前安慰他。
拥有自己的正义信念的里见医生眼中的财前,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任何癌症的切除手术,他都觉得财前是最让他放心的人选,可是他无法认同财前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永远都会说出事实真相的人,他作了原告方的证人,指出财前诊断上的不谨慎。
那么多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了解财前五郎的。
东教授没有想到恩师对自己的排挤给财前带来了多大的打击。
佐佐木芳江不知道这个冷酷无情的医生之后数次在幻觉中见到她过世的丈夫,并为之失神。
里见不了解,这个高傲的财前,实际上把自己当成最好的对手,以及最好的朋友。
财前五郎到底是对还是错,是正还是邪,没有人说得清,也没有谁来宣布一个答案。
电视剧只是不动声色地展现一个个事实,输了官司的财前仍坚信自己没有做错,让原本偏向他的观众都开始感到一丝他的刚愎自用,可剧情又自然而然的让财前患上肺癌末期,绝望的结局让观众不得不动容,不得不。
所有的矛盾,是非对错的评判,随着财前的死一并结束远走。
而我在财前五郎的弥留之际,感到异常心痛,并泪流满面。
其实不止在最后一话宣布财前已经无法可救时感到心痛,在之前,花森含着泪光对里见说“请救救财前,他其实在心里,一直一直都很怕你。
”的时候,甚至更之前,财前对法官大喊“我想要拯救病人的生命有什么错?
说什么对国立大学医院的要求要严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么?
”我都感到眼眶发热,为这个人一直以来,那么那么努力地奋斗。
其实财前五郎秉性十分单纯,别人对他好,他就记在心,别人对他恶,他就想挺直腰杆绝不屈服。
他想说什么就直言,他觉得没有必要开口时就绝不废话。
我觉得比起里见,财前五郎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时让人爱,有时让人恨,有时让人鄙夷,有时让人心痛。
对于里见,我一向不喜欢神一般存在的人物,里见坚守的信念让他对周围的人始终无情,并非说他不善良,而是与他价值观不同的人,他从不会去屈就,他不会因为跟财前的友谊,也不会因为妻子的哀求而不去做证人。
对患者来说,里见是他们的福音,然而若一个与里见价值观不同的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非常痛苦。
在佐佐木之死上,站在医生的立场,财前是没有错的,他选择的是最有希望根治的手术方法,如果不是癌症转移到肺,财前尽管不是一个和蔼的医生,但他出色的手术一定会让佐佐木恢复健康,但不可抗力还是发生了。
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财前是有错的,医生不能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与患者充分交流并选取患者想要的治疗方案,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白色巨塔》所要展现的主旨,就是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应该有所突破,不然医院对患者来说,永远都是冷漠,对不懂医术的患者不屑于解释,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神站在白色巨塔顶端,表示财前五郎的确不是一个完美的医生,表示善恶自有报,所以财前带着未能见证癌症中心建成的遗憾离开了。
可是难道因为不完美,就能否定他的努力吗。
他出身于单亲家庭,为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为了报答岳父的恩情,一路走到教授之位,一颗纯净的心的确被医院的各种腐败和利益争夺所污染。
但他所想的最多的,还是希望能为癌症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设施。
他坚信手术最有可能根治癌症,他在每次手术前优雅地模拟练习,在手术时镇定地面对各种紧急情况,他年纪轻轻,医术高超,却讽刺地死于自己专攻的癌症。
有人恨他,有人不原谅他,我想若我是佐佐木的妻子,也不会原谅他,因为那样的话视线受到局限,恨的,也只是一部分的财前。
医生是人,不是神。
真正的神可以看清全部,坐在高高的白色巨塔顶端,不会为任何人流泪。
我不是神,也无法评判财前五郎的正邪对错,那就让我痛痛快快地为他流一次泪。
在B站上看白色巨塔,偶开弹幕,总是很沉痛,因为剧也因为不同的观点。
其实我并不觉得人都要活成一样,持一样的态度观点,但总有要坚守的底线,这可能是我的偏执,却不打算更改。
有人说这世界早就是黑白灰,灰还更多,里见这样非黑即白的很蠢甚至不正确。
我承认这个世界确实出现了许多灰色,但是否因为有了灰,就无须分辨黑白了呢?
是否说所有人都说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才看对错,那么事情就无须区分对错呢?
我觉得很悲哀,竟有许多人这样想。
是非黑白对错,可能在平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无须太在意,但偶尔当牵扯到要分开时,还是要分开,别一锅端随便混,做人做事总要有底线。
里见人格的伟大让所有卑劣无所遁形。
有人说里见是自私,不顾家人朋友,只为自己。
这个说法很对却也很荒唐。
何谓自私,是我们选择了我们想要走的路,是我们选择了我们觉得对的事,像里见选择了正义,像财前选择了权力。
其实这些本无可厚非,自私是我们处事对人的方式,而无私是方式造就的结果。
里见的自私在于坚守内心的正义,不顾自己的前途家人的安稳,而正是这样自私的选择才是真正的无私,纯粹为了患者为了医学事业。
如果里见选择了自己的家人而妥协,这样也是种自私,因为家人在他心里超过一切,他选择了最重的。
但尽管自私也分不同,不是由是否伤害到别人区分,而是由是否有基本的底线基本的尊重与坚守区分开来。
所以财前的自私,为了教授前途为了权力还为了他所谓救更多的人,这样的自私让我恶心。
谁也不是上帝,以为轻视一条生命却可以挽救更多条生命,生命就是生命,谁也没有生杀予夺大权,一条多条都是平等的。
我是个俗人,可能很现实,做事做人永远不能很里见,但这并不影响我去景仰这样的存在。
我希望我起码可以像那个护士一样,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与勇气,不会变成个面目可憎的人。
愿可以在Amazing Grace的歌声中获得灵魂的洗涤。
前一天夜里看完,第二天醒来,依旧震惊,震惊命运对财前的吝啬,这种吝啬令人兴奋,能看到命数的来去。
听说弹幕上一边倒向财前,豆瓣评论也多唯财前是瞻,是啊,越是复杂的财前、越是面对里见心生爱怜和困惑的财前,越让人欲罢不能。
老母亲一人辛苦拉扯大农村出来拼命读书进排名第一医大入赘成功拼爹,单看财前五郎前半生,可知改变命运有多难,自己当好金刚钻不够还要找靠山,岳父说了“要是但靠能力就能解决,这世上就没什么事了”。
没有里间人格的财前,无非是个善搞裙带关系的精英男。
看看财前母亲的心量和智慧,就知道他此生逃不开里见。
比起里见和大河内教授这种埋头做研究对患者负责对医学和个人操守反复叩首自问,单面向到不食人间烟火,不失人性多面精英财前的养成,才是剧里最超现实的设定,才是众人的意淫和一厢情愿吧。
幻视其他病人为佐佐木导致手术事故,晚期肺癌,提示他重新审视他从不质疑的医疗观点和从不承认的恐惧,把他从神拉回人。
花森对里见说“他从不怕任何人,唯独怕你”,弥留之际只想和孪生自体的里见两人坦诚相见,你可以说财前懂得更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他回归了,进化了,他的真自体如死士般击败了假自体。
可我没那么好心,财前要一种极端高级的全能感啊,要赢全世界,还要占尽全部价值观,可不是非人的诉求吗?
若像鹈饲和船尾教授那样永远忠实利益,哪有这些致命的内心冲突和冲突的疾病化。
死亡常常和解了很多事,财前离医学之巅仅一步之遥,却一死尽占人心,也可谓全能了。
这种完美令人唏嘘令人高潮,却不招人喜爱,看看而已。
老母亲一颗心明镜,“你辛苦了”,这节制真惊人,如同财前自己说“我并没有觉得恐惧,只是,只是觉得遗憾”,知子莫如母,比起哭天抢地,母亲在很久以前就明白儿子走得太远。
母亲和里见,是财前回来的那根线,也提示观众财前除了天赋的才干,还有他不去看的天赋的心智潜能。
情妇花森,是可遇不可求的知己红颜,若即若离情深意切,她讥讽他像小孩子生气,他能真言她愿听。
善投资尽心帮衬的岳父,新概念正室杏子,一众肝胆涂地顶礼膜拜的随扈,俗世生活的财前这一世也够了。
而我的真爱,是简简单单的里见和大河内大人。
社会化这种东西,没有定论,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好了。
里见和大河内深知人的有限和恐惧,他们日复一日的如履薄冰谁可知?
现实只能更惨淡,倘若你是病患,既不存在手术狂人的财前,更没有温柔的里见。
故事究竟该从哪里开始谈起?
医技精湛,手段高明,前途大好的第一外科助理教授财前五郎正式任命为教授?
华沙国际医学会议公开手术后的掌声,与此同时,浪速医大ICU里绝望地放弃抢救的病人家属?
还是财前五郎最后一次站在窗前模拟手术操作,右手却因为麻痹而没能握住充当手术刀的指甲锉?
白色巨塔以反映日本医疗腐败和医院黑暗而闻名,不才在多年后才有幸一睹昔日神作的风采,此时我已在医院实习了3个月,听说过不少医疗故事,关于医疗内幕了解不多,但也不至于盲目。
因此,看白色巨塔时,反而对“医疗界的黑暗现实”这一主题没有太多的感触。
但老朽依然在完结时泪流满面。
我泪点不低,但是此剧正中泪点---好吧,又是老生常谈,又是关于正义,现实,和理想。
理想主义被人谈起的太多,被人指责的太多,也被人惋惜太多。
有太多关于理想像现实妥协的故事,每一段都令人唏嘘,但是逐渐在这个世界上沉沉浮浮跌跌撞撞的我们,也似乎很成熟地学会了淡定地扔下一句“理想那么沉重,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毫无疑问财前五郎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表征整个争论体系中的“现实派”,而“黑暗现实”自然也围绕其与恩师对立,不择手段赢得第一外科教授职位来描写。
另一方面,里见攸二,我都不想多说,典型的日剧有志大好青年男主,怀抱医者为人的高尚理想在和医大的斗争里起起落落。
所以呢,对立面明确了,我们可以坐等最后正义付出极大牺牲战胜邪恶,或者说通过某种近乎自残的方式让自己心中的正义获得声张,来突显理想的渺小与伟大了。
NO,一部神作怎么能有那么挫的设定?
说实话最后财前输了官司我并不惊讶(屁话……)。
他是这部剧的灵魂角色,但我之前对这个角色又爱又恨:爱,一个医技精湛,年少有为的青年俊才,不择手段算什么?
野心又算什么?
那不都是萌点么(笑)。
至于恨,他骄傲,专断,和我欣赏的医生相差甚远,更不用提因为他的失职让一个无辜的患者白白送掉了两年多阳寿(自然不用提家属的无奈啊悲痛啊等等各种催泪点)。
直到财前病重时,在医院顶层对惠子说“虽然我不能像里见一样坦然面对患者,但是我一直都是认真的,认真地开刀,认真的往上爬,认真地想盖一间全世界最好的医院,虽然会不择手段,但是我究竟有什么错?
”说起来,你从来都没有错。
财前和里见其实都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只是他们选择的道路不一样而已。
于里见,每一个病人的生命都无上珍贵,无论贵贱,都应该竭力为病人的生命着想;于财前,只有站在至高点,才能发挥他一身的才华,而他才华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就是能从死神手里夺回病人的性命。
在财前五郎的心里,他就是世界的救世主,真正的对手只有里见,只有他们两个才是世界癌症治疗的未来。
或许本来他们真的可以携手,续写癌症治疗的新篇,在还未竣工的癌症医疗中心大楼里,深深埋藏着财前五郎的理想,“到时候我是癌症中心的院长,一定会邀请你担任内科部长。
虽然我看不惯你的很多做法,但是在抗癌领域,少了你,就一事无成。
”看似热衷功名虚衔的财前,真正的理想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医生身上。
他渴望掌握生死,而谁能否认只有站在至高点才能有最广大的舞台上才能让他实现这样桀骜而霸道的想法?
财前五郎,始终还是坏得不彻底,始终还是爱着医学本身而非所谓的“现实”。
不然不会在弥留之际,喃喃而语“浪速癌症治疗中心已经建好了,我是院长,佐佐木先生,请您住进来吧”,对鹈饲教授说“无关的人都滚!
”。
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谄媚与阿谀都是假象,财前骨子里面的骄傲,从来没有让他屈于任何人。
看到这里,不由得觉得,财前五郎,你其实不比里见成熟多少;甚至说,比起里见攸二自始至终的坚持与笃定,他这个始终在矛盾与自责中徘徊的强者,反而显得有些单纯,单纯得就像多年前初出茅庐的少年,满怀抱负,觉得自己已经看清了整个世界的现实,而终将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到这一切所谓的现实中去改变他。
看到这里,我也禁不住想,如果财前没有死,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的患者得到福音?
不要老把野心和道德挂在嘴边,这样的财前,从来不是一个只有野心而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医生,相反,他的认真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毕竟精湛的手术技巧是他的患者最大的幸运,而至于无辜死掉的佐佐木,人,孰能无过。
财前也不过是一个凡人,更何况是那么骄傲、那么认真的对待着自己孜孜以求那么多年的理想凡人,他坚信自己从未误诊,为什么就要承认自己有错?
后来的他,每每被噩梦惊醒,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愧疚不言而喻,唯有死前一番话才证明他心里,从来没有看轻过自己的任何一名患者。
“此时此刻,我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恐惧,我只是,深深地遗憾”“我不甘心,死都不甘心”。
财前五郎的理想,依然逃不过现实:站在抗癌一线的他,未能诊断出自己的肺癌。
只是,我,再也不想那么轻易地说,“理想太渺小,终究逃不过现实的洗礼”。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得以看见。
制作人端得是独具慧眼,竟然选这首《Amazing Grace》作为片尾曲与映衬高潮的背景乐。
当这曲子第一次在片尾响起的时候还能感到些许的违和感,但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便愈发感到把它用在这里实在妙不可言。
搜索一下汉译歌词,亦是颇有启发之处。
是的,《白色巨塔》的确是一个关于犯罪与赦免,丧失与寻回的故事。
整个主线是由两个医生书写的,主外的财前与主内的里见。
同为各自领域里的希望之星,在医术上两人可谓是已臻化境,但是,他们各自对医生使命的理解,以及由此而选择的道路,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财前坚持医术至上,并且要不断争取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资源来让自己的医术获得更多发挥的机会;而里见则坚持患者至上,医生应当竭尽所能,想尽一切办法救治眼前的患者,永不放弃。
要对这两种立场作出客观的评价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只不过前者是想以最高的效率救助最多的患者,而后者只是想极尽所能救治眼前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
对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只怕上帝都不愿意分出个对错来。
只可惜,最终对人作出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他的想法,还有他的行为,以及这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在这点上,财前完败于里见。
里见是一个具有圣徒精神的人。
所谓圣徒精神,无非也就是坚持一些简单的原则(例如拒绝暴力,拒绝害人利己),爱人胜过爱己的人。
他们是真正的伟人。
所以,里见所拥有的这种光芒才可以刺痛财前内心里的黑暗,令他对里见心生畏惧,却又无比渴望与他接近。
因为,财前为达成自己目标所选择的道路,无疑是一条修罗之道。
要想最终立于白塔之顶,他需要制服所有位于自己之上的人。
为此,除了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无量的阴谋与金钱。
自古以来,无人能以赤子之心与两袖清风登上权力之巅。
权力的争夺总是与人性的黑暗相伴相随,因为权力就其黑暗本质而言无非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与平等协商的光明途径是相违背的。
而那些怀抱善念去追求权力的人难免不会被权力的黑暗面所侵蚀,不可避免地失去自我,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而医生是尤其不能被权力腐蚀的职业。
因为医生作为学者不能盲信掌控权力的权威,更不能为保持权威的地位而掩盖是非,这与科学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学者的医生只要该相信客观事实与自己内心对真理的追求,而权力对这些品质而言绝对是毒药;而作为医师的医生的使命只是救死扶伤而已,与权力有何干系。
所谓白色巨塔,实在只是医道精神的葬身之地。
在此,《白色巨塔》伟大的悲剧性得以展现:财前欲以与医道相悖的手段去实现医生的使命,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巨塔的主人,但结果却是他被巨塔所吞噬。
然而,幸好财前还有里见相伴。
财前完全了解里见所坚持的信念。
并且他也能够感受到这信念所散发出的温暖光芒。
可惜财前过于刚愎自用,乃至于他相信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正确的,任何与自己不相符的想法都是错误。
财前一面被那光芒所吸引,一面又在拼命拒绝向它靠近。
在他犯下无可赎回的错误之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试图消灭那道光芒。
但是那光却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温暖,最终是它把堕入黑暗的财前重新拉了回来。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得以看见。
我想,在这部剧集里,这首歌所赞颂的就是里见这样的人。
纵使世间邪魔当道,人人只顾自己,但只要还有里见们存在,有他们坚守自我的光辉为我们照亮方向,心存善念却又软弱胆怯的人们就可以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前进。
那是一条布满荆棘艰险无比的道路,走的人十分稀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坚守在路上的人都十分幸福。
这几天把21集日剧《白色巨塔》看了。
这部剧被不止一人推荐了十多年,却拖至现在。
前几日又听到剧中的音乐,深为感动。
正好最近几天没事,如果现在不看,今后恐怕难有时间。
全剧的第一个镜头,是财前医生于昏暗的光线中,独自一人面对空气比划手术刀,口中哼着瓦格纳《唐豪瑟》序曲,这一幕堪比罗曼·罗兰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式的开场。
最后一集中,财前发现自己的手臂麻痹,意识到可能癌细胞扩散至脑命不久矣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黑夜里拿起一把小刀,在空中比划手术,刀却坠地。
财前倒地痛苦万分,不仅因自知死期将至而痛苦,更因无法拿住手术刀而痛苦。
财前最后见的是他的好友里见,在意识不清的时刻,误以为自己在给几年前误诊的病人佐佐木治病,并承认了里见的诊断是正确的,直到此时他仍伸出手,“拿手术刀来”。
财前夫人杏子一心盼着财前飞黄腾达,自己好夫贵妻荣。
最后在被告知自然呼吸已难以为继,家属是否同意插管呼吸时,说 “请不要吧。
插管之后,就不能说话,意识也不能恢复了。
他不是个希望这样活下去的人。
”财前的情人花森的心更深邃。
每当财前面对成败的关键时刻,她都说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却在财前的每一次胜利后,不忘提醒他跌下来的可能。
教授选战开始前,说自己想看的不是他当教授,而是他当上教授的过程,却在财前成为教授后的顶峰时刻,专程飞去欧洲向他提出分手,只因为最好的已经到了,接下来的怕不再会这么好。
花森是那种在最幸福的时刻,拥有对毁灭的意识的人。
第一集中,财前的岳父送给他一个高档打火机,用作抬高社会身份的行头。
最后一集里,岳父向他隐瞒了必死的病情,看穿了这一点的财前假托康复之后要戒烟,将打火机还给了岳父。
财前追逐权力和地位,却放不下骄傲和自尊。
教授选战时,东教授暗示他不妨先拜托自己,财前却在最后一秒钟直坐起身,“拜托您,是不可能的事”,并坚持自己仅凭实力当教授是正大光明、理所应当。
当财前利用紧急手术纠正了鹈饲教授的胰腺癌误诊,岳父说这是自毁前程,财前的回答是:“只靠食道手术,升上了教授也会影响出路。
” 岳父问 “这么说,你的终极目标不是做教授了?
” 即便在教授选战紧锣密鼓之际,财前的视野仍然远得多。
这让我想起拿破仑初露锋芒时,他想当的不是布列塔尼或马赛的指挥官,而是 “土耳其远征” 这个他一辈子都未能实行的计划。
对于财前而言,这个未来计划就是白色巨塔——建造一所世上最好的医院。
财前已有十年未和乡下的母亲见面,每次电话时,镜头都会切换至乡下平静的生活场景,与财前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财前母是在儿子死后才赶到医院,只一句台词:“五郎,你尽力了,辛苦了。
” 对于财前这样的人而言,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财前的二十年同窗好友里见医生的法庭发言寄托了整部剧的道德理想,就医术而言他不在财前之下。
财前的情人花森曾对他说,“其实财前一直怕你”。
财前在当上教授后,人们纷纷道贺,淡泊名利的里见却没有。
财前却对里见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你的道贺。
癌症中心刚刚破土动工,里见却因法庭作证不利于财前而被调去小医院;财前立刻找到他,要他答应三年后做癌症中心的内科主任。
当所有人都对财前隐瞒病情,财前去了里见的医院,因为他知道只有里见不会骗自己。
最后财前在意识不清时以为癌症中心落成了,“里见,说句话祝福一下吧。
” 里见就像一面诚实的镜子,而追逐功名的财前最后在乎的,愿意坦诚面对的,也正是这面镜子。
《白色巨塔》其实很像《红与黑》: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了争权夺利的上层世界,迷失自我身陷官司,并将在几个月后死去(财前的死几乎是他误诊的佐佐木之死的反讽:肺癌引起的咳嗽也被告知为 “吸烟过多” 引起的 “并发肺炎”)。
全剧最动人的部分,也和《红与黑》一样,是主人公自知死期将至后的觉悟和勇气。
财前一次次和情人去看癌症中心,即 “白色巨塔” 的建筑进度,就像法老在世时一次次去看金字塔;最后一次(由情人推着轮椅)遥望夜色中将要完工的癌症中心时,财前说 “原以为将死之人会更了解自己,我却更不了解自己了”。
最后回到音乐。
整部剧的音乐大部分由Amazing Grace和加古隆作曲的主题曲(的诸多变奏)承担。
Amazing Grace是基督教圣歌,其意义不是医生对病人的拯救,而是对每一个挣扎在尘世中的人的拯救。
主题曲可以说是 “英雄主题”:交织的钢琴与提琴就像英雄的翅膀与大地。
财前每次独自伸出空手面对空气模拟手术时的音乐都并非这两首,而是瓦格纳的《唐豪瑟》序曲:初如朝露中的沉思,然后乐曲进行至辉煌的胜利,然而这胜利中有悲怆——财前最后一次在黑暗中模拟手术却拿不住小刀,痛苦地倒下时,悲剧主题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P.S.这篇影评将该剧视作诗来评论,未将其视作伦理事件;注重的是意象和台词,未涉及剧中的两个主要情节,即教授选战和误诊诉讼。
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财前并非正面人物;将要去看这部剧的人,看完后或许感觉会和本文写的有所不同。
关于改编,本来想整个剧都写一写的,但想到自己精力也有限、文笔有限(估计也有人写了吧),还是集中精力来写我最喜爱的里见医生算了原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专用术语一大堆(平常要我读肯定是不可能的,本着对里见医生的喜爱硬着头皮啃完了)、医疗环境很黑暗很腐败,人物方面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身为主角的财前、也不是他的对照人物里见,而是毛病多缺点多的东教授,实在很让人讨厌,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原著在刻画人物方面不如描写医疗内幕来得出色,这也使得03编剧在改编(塑造)人物身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03的人物写得(改编)真是不错起初带着先入为主的03人设去看原著,我其实是感到有点落差的,因为书里的里见跟江口演绎的里见不太一样(虽然也有原著里见迷说江口演活了书里的里见,但在我看来他们还是有些区别的),原著的里见严肃,不太平易近人,整体给人感觉比较冷,而江口的里见,则是一身稳重的暖男气质展露无遗;另一方面,虽说原著里见给人感觉偏冷,但他和财前在辩论时气势也不落下风,但江口的里见气质却很淡然、几乎不与人争吵,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是以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方式去表达,看上去似乎不擅长吵架、处于弱势位置,但其实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内心很强大以上可见,经井上由美子笔下改编、再由江口塑造出来的里见,比书里多了几分温和坚韧,气质也更加温暖厚重再谈外貌,书里关于里见外貌的描写——白皙、眼神清澈、有着一张神经质的面孔、因为没擦发油所以头发有点乱(但却没有透露他帅不帅),江口不白还挺黑,而且气质稳重的他似乎也和神经质扯不上关系,倒是符合了眼神清澈和乱发这两点关于里见和佐枝子的感情,剧看了三遍,其实还是不能确定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里见看到佐枝子的来信时,他的心理活动究竟是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人家,还是发现人家喜欢上了自己?
本来想看看书里怎么表达的,但偏偏这段情节和书里的不一样,无法验证,而且在书里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其实一直都处在被动位置,都是佐枝子主动,对里见关于这段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少(有时候甚至是留白处理),而跟书里重佐枝子轻三知代不同,剧里还是尽量地给后者加了戏,书里三知代存在感很低,对佐枝子和里见的感情更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改编之后就变成了佐枝子和三知代主动,而里见依旧被动不论是在医院里看着佐枝子的背影出神,还是后来想起佐枝子来信时的沉思,里见的思绪都是一闪而过,随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就是如此才让我看不懂他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如此看来,只能解释为里见对佐枝子的朦胧感情始于心动,但也止于心动里见觉得妻子嫁给了自己委屈了她、也因为自己不喜欢去交际场所所以觉得妻子平时交不到朋友,便拜托佐枝子希望她与三知代交朋友,希望妻子有一个聊得来的朋友(书里三知代与佐枝子是同学),还有回家后与妻子喝一杯、妻子离家出走再归家、里见与儿子洗澡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情节都是03加编的,丰满了人物的同时也给书里描述略少的里见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一丝温馨剧里的改编让里见和佐枝子的互动比书里要更加含蓄,连佐枝子失态的亲密接触都给删去了,可见03编剧站原配,没想让他们整出过多暧昧来,加上03编剧喜欢对比财前和里见,财前那边毫不掩饰的婚外情,里见这边肯定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交往,整部剧里见无论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很坦白磊落没有隐瞒,在观众视角上可以看到,里见和佐枝子一路以来的交往都是很坦诚与规矩的,二者对对方都有好感(当然佐枝子的感情更深)、而且也都对对方抱有一份尊敬,但却没有多余的暧昧,在最让人看不懂心思的那封信上,三知代觉得丈夫是隐瞒了和佐枝子的密切交往,虽然此前他也说过自己和佐枝子通过电话、没有撒谎但也没有主动交代,可能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男人觉得有些事并不需要都说出来,不问也就不说了,再加上里见是工作狂,琐事就根本不会特意去说但佐枝子给里见写信这一段并不是书里的情节,而是参考了78版的原创情节,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多余,但想想又理解了编剧的做法,这封信就是让三知代能介入里见佐枝子朦胧感情中的工具,要不然三知代得继续像书里那样蒙在鼓里,而里见听了老婆婉转的警告后、再婉转地拒绝了佐枝子,给这段似有似无朦朦胧胧的感情画上句号有人说“很可惜里见和佐枝子没发生点什么”“要不是三知代回来得早,里见肯定和佐枝子发生点什么”。
他们两个都是精神上的契合,就算是喜欢也是抱有尊重和敬重,为什么一定要搞点什么?
这么讲实在小瞧了里见和佐枝子的人格品质,俗不可耐对于里见拒绝佐枝子,我觉得03改编得很不错,【你是三知代的朋友】,这句话在原著里是佐枝子失控扑在里见怀里后他对佐枝子说的话,但编剧不但往后挪了还给改了出处,变成了三知代对里见说的话,再由里见复述来拒绝佐枝子,这样一来,在原著的框架下,融入了78版剧情与03编剧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不说03编剧站原配都不行了03版是女编剧,也是目前众多版本中唯一的女编剧,可能也因为这点,一众女性角色都被改编得各具特色、形象立体,虽然佐枝子稍微改变了一下人设,但也没有因为增加了三知代戏份就黑了大小姐;而最后在财前找里见做检查,希望知道自己真正病因的这段,原著里见选择了与其他人一起隐瞒,而在我看到的其他版本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遵从原著,只有03版是让里见对财前坦白,也因为这个改动,里见整部剧由始至终的坦荡诚实,所以这个改动我十分喜欢补: 现在想想,03的编剧应该是把里见的哥哥清一和大河内教授给合并了,书里的里见不时要去见哥哥,向他诉苦或者请求意见,而剧里为数不多的开导工作则交给了大河内教授,与书里略为火爆的大河内教授不同,03的改编可以说将他塑造得更像个世外高人了, 跟谁来往都不多(除了个性,就真的很像是里见日后的样子),一次“医疗没有绝对”的开导、一次雪中送炭的求职介绍信,都显得尤其珍贵 ,而删去里见的哥哥清一也让里见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独立 → 良心和野心哪样更重要,吐槽整理→ 简单总结03版和原著的不同之处→ 六刷,优秀的作品值得一品再品
故事的设定过于老派了,导致很多角色,开口就知道他要讲什么。全篇说教的价值观值得商榷,重点冲突是庭审,但庭审的结果非常离奇“判钱前解释的态度不够好”。实际上财前可以咬死说不是误诊,也可以把锅推给里见,说是内科也没查出来。法庭怎么会这么判呢?不太合理。因为这个点没说透彻,编剧赶紧安排了五郎绝症,emmm更大的矛盾并不能掩盖剧作的不合理。爱情戏全靠黑木瞳的迷人撑场面。
肤浅表现了点权的蝇营狗苟,女性是完全的客体
日本人这么虚伪和冠冕堂皇吗?观感很差的一部剧,说什么最伟大的日剧,没看过《北国之恋》就在这大放阙词,一部宫斗剧,和攻克癌症有很大的关系吗?
看到第十集弃了,财前的人设完全不符合逻辑,第一集是个神医,第九集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庸医,实在看不下去了。而且前九集看完并不觉得多好看,节奏拖沓,支线过重,捧为神剧真不可思议
MMP,看得我老泪纵横。自己的理想是里见,以为自己会成为财前,最后连柳原都不如。他妈的这就是人生啊。
每个人的心理细节都极其准确到位,逻辑缜密,剧情精彩,每个角色诠释的都特别好,结局感动又沉重,财前最后不仅是博得同情还获得了尊重,影片论调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直面深刻而冷静客观的剖析了人性。心中NO1神剧!当之无愧!
没啥大印象了
看了一半就弃了。和华丽一族一样始终不喜欢山崎丰子那种带着年代感并且立场有点暧昧的价值观。都是大片一样的宏伟巨制,不可复制的碉堡卡司和配乐,然后苍白和仓促的说理和原场。我不喜欢里见,明明是他发现上级的错,而后来坑了财前,而彼此的上级都不知道,真是讽刺又好笑。
全㽖为什么和重版出来这种剧放一起?浪费我时间看片头
神剧。半泽直树和白色巨塔都是日剧职业剧的巅峰,而这部只能说是完美。人物刻画到位:财前站在楼顶如指挥般的操刀手势、里见在深夜奔向医院的身影;剧情安排合理,集中营是神来之笔、剪辑出神入化;对医学伦理与私人欲求的探讨、对社会问题的揭露都堪称典范。再次致敬神剧。
其实没太触动我,非要让观众觉得是选择了不同道路的两位好医生吗?我觉得明明就是医疗事故,可是剧情还一个劲的帮男主粉饰找理由,男主过于自大和急功近利,不能算是好医生。
就硬捧臭脚
这个高评分估计跟钢炼类似。猜测年代、作者水平、女性作家,都束缚了原作的上限,编剧又是个重量级,剧拍摄的年代也算久了。很多细节甚至单元剧情,都是近年来合格日剧会避免出现的雷点。主角有魅力,黑木瞳也精彩,除此之外不值得看。前半部宫斗剧勉强能算个3星,后半部整个就是恶心人来的。
内地连续剧难以企及的片子
没有女主角,出现的医生都是男性,女性只是妻子、女儿、情妇作为工具人出现。其它的就是圣母医生vs权斗医生,一些男男互斗。
要么成为财前,为了权力与地位不择手段向上爬,要么成为里见,坚守自己的初心与理想做好自己的事,最怕的便是成为柳原,谁也成为不了,始终在二者之间挣扎与内耗。
男二真™圣父。开头确实很有意思,权利的回合制令人着迷,但是21集。。中间的来回拉扯看得很烦躁,特别是感情戏🤐。最后结尾升华了一下人性,男主坚持自己的医疗理念,让我觉得坚持自洽,本就是一件无端会产生矛盾的事。
很一般。。
全部看完才知道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评价,如果说前面20集是佳作,那么在第21集播完后,这就是当之无愧的神作。最后一集哭惨了,之前看别的也没有哭得那么夸张😂俺也不知道为啥会哭到这种程度(•́ω•̀ ٥)
看了一半弃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别扭日本人,实在不理解理想主义者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卑躬屈膝的看得我也很不爽,很多时候莫名其妙就开始煽情了,不懂日本人,反正我看着挺难受的,不难看,但是没有让我坚持看下去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