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的母亲应该是他父亲和蔡尔兹串通干掉的。
父亲说车出问题,然后借故走出去,这时候蔡尔兹说了一句:是时候了,rock。
(rock是他父亲的混号),肖恩的父亲说了一句:fuck off。
表现了他内心的纠结:他需要别人弄死他老婆以便骗的保险,同时又心存愧疚。
但那时候的rock是个走投无路的街头混混,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蔡尔兹会寄红色的邮票呢?
其实之前已经说了,蔡尔兹是个十足的混蛋,他才不可能为杀死肖恩的母亲感到痛苦,何况才判两年的徒刑,被保护的污点证人,犯不着跟你这逼孩子计较。
如果他贴黑色的,虽然表面上看是承认肖恩的父亲指使,但真正的问题是这等于也承认了他杀死肖恩的母亲,而肖恩的母亲当年是当做意外死亡处理的,他才不会那么傻逼呢。
所以肖恩在红色的邮票上涂了毒药?
我想是,同时我也认为他会在信封的封口上涂毒药以保证足够杀死蔡尔兹。
主人公的母亲肯定是蔡尔兹杀的,如果不是他杀的,他就不会贴红色的邮票,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咋回事,直接就会对信置之不理。
既然蔡尔兹是凶手,那么为什么父亲不让主人公指认?
要不就是同伙,要不就是怕报复。
但是雨夜迷路,还能碰上凶手,这真的太巧合了。
所以父亲是同伙。
所以不管贴什么红色或者黑色邮票,都会死,因为给蔡尔兹的信封上有毒,而不是邮票上有毒。
如果说他早就认清父亲是有罪的,那么根本无需再和父亲对质直接杀了不更好,让他不相信父亲的原因主要是父亲说他小时候指认的人弄错了,现在又弄错了,他相信自己小时候没指认错,而父亲居然到现在还想糊弄他,这让他觉得父亲不可相信。
如果父亲确实有参与杀害母亲的行为,那么他肯定不会选择当着儿子的面来进行。
但为何父亲就是不肯让儿子指认凶手呢?
原因是不是仅仅因为凶手在当时是他的朋友呢?
但对于儿子来说,无论父亲有没有策划谋杀母亲,但母亲的死就是由父亲间接导致的,退一万步说,他没有指认凶手让凶手逍遥法外就是该死。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考虑为何凶手会寄红色邮票,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事实,至于是不是只有红色邮票才有毒,严格来说我觉得不是,如果为了不被发现邮票有毒,当然是用红色比较有利,但我觉得少年不会这样的,为了万无一失他应该是在黑色邮票、红色邮票、信封都用了毒。
这样做被发现的几率很少,因为这不算是个公认的毒药。
否则,万一信件不是立刻被寄回来(凶手完全可以先把信封号,邮票贴好,等着人来收),那么就算你只用了红色邮票,一样会被发现。
1、少年母亲的死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少年的父亲。
2、一个杀手你会不会没有好处去杀自己好朋友的妻子?
而别人杀了自己的妻子,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你会不会冷静的原谅他,注意在警察局少年的父亲情绪相当冷静(说明是有预谋的谋杀),而从他常常去墓地看出他对少年的母亲还是有一定的感情,所以,他应该是穷困潦倒杀妻骗保。
黑人老警察也看出其中的问题,但影片不断的强调“正常程序”,突出黑人老警察的无奈,知道事情的真相去无法主持正义所以对少年很内疚,所以才让他自由出入警察局(那么多受害者为何老警察独独处处为少年说话,1、是减轻自己内疚;2、还是希望少年自己能找到证据定罪犯的罪,不然换任何一个警察会9年让一个小孩出入警察局)。
3、女警察看到照片,以她多年能力肯定立刻知道这是个“正常程序”无法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案子,而且她小孩被威胁而杀手只被关2年让她潜意识想除掉杀手,你想片中她只和少年接触过几面就直觉知道他有问题。
黑人老警察和她的醉酒对话“一个个能力很强的警探调来我们这里”,话没说完,但下一句应该是“你应该看出9年前案子的真相,对少年多多帮助”。
酒醒后,不想惹麻烦缺矢口否认。
其中深意很明显,就是,“我要退休了,我帮这个孩子也到头了,我毕竟只是个普通人只想过安稳日子,知道真相却无能为力”,但酒后吐真言!
4、当女警察明白真相后,立刻意识到少年会有更大动作,作为一个母亲会激发母爱(影片中女警察因为“正常程序”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是个非常完美的身份,为最后替少年销毁证据做出了合理解释)完成后面一系列和前面行为相悖的行为。
按少年的以前的行为潜意识知道他会有更大的动作,所以才会开车跟着少年,甚至不排除有想掩护少年完成杀掉杀手,保护自己孩子的想法,不然她和搭档通话时会说“自己一定是疯了”并流泪,流泪原因很简单,最为一个优秀的执法者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得已违法杀掉法律不能制裁的人渣,其内心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少年在公园找到了女警察和她的孩子,并想和她谈谈,而女警察见到他靠近自己的孩子非常慌张,表现出一个母亲知道一个有危险行为的人接近自己孩子的神情,女警察潜意识也知道少年能找到,杀手也能找到这来,估计少年已经知道杀手只判2年,他是想和女警察达成协议配合自己去杀掉杀手,因为老警察退休了,只有女警察能帮自己,而自己先接近女警察的孩子能促进她妥协配合自己,所以少年找她的谈话内容可想而知,所以影片中女警察和自己搭档通话时,得知杀手只判2年后立刻流泪下定决心配合少年。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当女警察在少年家中,对少年说自己父亲被杀后,一句话没说,只把凶器收起来并没揭穿,其后面两人一定完成了先前的对话达成某种协议共同完成干掉杀手,不然以女警察的能力即使少年干掉杀手,其作案手法也会被女警察识破并绳之以法。
5、至于邮票的毒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也不用纠结,即使不投毒,两人也会用其他方法干掉这个杀手,只不过这个手法能更加突出少年的谋略,起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但2个人这件事老警察一定是知道的,否者不会坐在少年的身边。
有人说是完美结局,但我想应该是最大的悲剧的开始,少年这么小就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女警察应该是警察里的佼佼者也不能避免和他配合)完成一系列杀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人长大后难免会产生法律无法制裁自己,自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神的思想,从而更大的危害社会。
其实这个少年心态已经发生了扭曲,不管什么原因一个能亲手杀死自己父亲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这不是一部侦探片,到底谁杀了他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肖恩疯了。
在满是强者对弱者施暴,而法律却无能为力的环境中,一个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人年轻人最后被逼疯了。
一直到最后,他父亲勾结杀手骗保都没有证据。
他自己童年的所见所闻真的可靠么?
那会不会是他和母亲遭到家暴后对父亲的恨意形成的幻觉?
到底谁杀了谁,他已经无力也不想搞清楚。
所有人甚至受害者都撒谎,施暴者总能逃脱制裁,这就是环境告诉肖恩的,于是为了对抗这条他深恶痛绝的规则,他决定亲手执法并且确信自己不会犯错。
他疯了。
很简单的剧情。
首先主角并没有精神疾病,几次幻觉是表现手法。
第一次是在杀人后回家的厕所,这个极可能是梦境。
第二是在派对,所谓的幻听其实是主角的记忆复苏。
他父亲我觉得有罪。
电影的前半段都塑造了一个痛改前非的好男人形象,但有两个不自然的地方。
一是他父亲全片没有提过要找出凶手神张正义或者愤慨,跟这样一个10年还坚持去亡妻坟前倾诉的深情男人不符,跟一个拳击时露出狰狞曾经被称作岩石的男人不符。
第二是他与儿子的尴尬关系,10年的单亲生活,要说是因为当年的酗酒家暴造成的不理解10年的时间也足够去修补,更不可能是什么青春期逆反。
父亲对亡妻的深情完全没有在男主的回忆中体现,这两点都可以解释为父亲的负罪感,因为负罪感所以久久不能忘怀亡妻,但却无心复仇;因为负罪感老是跟儿子关系尴尬,儿子当年知道一些细节这点一直是他的疙瘩。
这是暗线,再来看看逻辑线索。
男主从片头就开始研究化学和毒药,加上与女警在街头长椅上的对话,暗示了他早已知道凶手是谁。
他的复仇计划是从看报纸再次看到凶手时开始的,这点退休的老黑人警探有所暗示,同时这个警探也暗示了他父亲也同样知道了新闻。
他父亲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想缓解父子关系,并且向把男主的注意力从母亲的死上转移。
表面上看来是正常的,但生日这个明明是开心的日子,而且在看完比赛后父子关系很融洽的时候偏偏带儿子去案发现场,这是一个想让孩子忘记的父亲该做的?
一个有着痛苦遭遇的男人能在这时候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去面对过去的伤痛?
正常来说要去也是去墓地。
但是如果驱动力是愧疚和忏悔就不同了,父亲是想让自己去直面自己的过去,他是在忏悔。
当然男主当时并没有想到父亲忏悔的真正原因,而接纳了父亲的忏悔,才有了之后与女警的对话表明自己已经走出来准备过新的人生。
去派对和醉酒都不是计划内,而是真就打算过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了。
醉酒和一些外部刺激导致了线索串联起来,凶手和父亲认识,并叫出了外号这个关键回忆复苏(后面父亲回复的FXXK OFF也可以解释为熟人之间的对话,比如:"死开,干正事!
“之类的)。
正确的逻辑是他父亲顾老友杀人,故意开车到事发地,假装迷路,配合杀手演戏,所以独独死了母亲,父子没事。
(要说是真迷路了遇上歹徒恰好是朋友,恰好互相认出来了,恰好又放过了看见罪犯脸的父子两,父亲还不顾亡妻之恨包庇罪犯,我反正是吞不下这么多恰好!
)加上之前父亲在蛋糕店看到相片后的反常,案发后在警局父亲的暗示包庇罪犯种种线索,终于经由照片串联在了一起。
至此男主就下了自己的判决,而且在这之前男主是没有怀疑到自己父亲的,所以才会情绪失控。
到这里逻辑上并没有矛盾,所以最终看到红色邮票时男主没有情绪浮动。
红色邮票是造成观众纠结父亲有罪与否的关键问题,我觉得这个情节导演的目的不是混淆观众的视听以制造罗生门,与影片整体主旨也不符(如果是男主误杀父亲,那么整体主旨会180度大反转,由批判司法和社会逼人以极端手段来维护正义变成了批判这种违法主持正义行为,这种片尾反转太突兀生硬,抖机灵的悬疑片经常玩但是对于正经的剧情片是下下策)。
我认为导演安排这个剧情还是和他影片的整体基调一致,既是反应了社会黑暗逼人以极端手段维护正义的主旨。
父亲是杀母亲的主使是男主后来发现的,杀死父亲后,复仇也就结束了。
当然站在主角的立场上来考虑杀手也是需要复仇的对象,肯定会动手,不过导演故意安排了这个插曲来突出影片的主旨,这是导演的私货而不是主角的合理意愿。
我觉得剧情安排就是简单的字面意思,男主决定给杀手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承认他和父亲的罪行就活,隐瞒就死,毒就在红色邮票上。
所以男主收到红色邮票的感情不是后悔而是意料之中的感觉。
如果父亲真的是无辜的,那杀手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丢掉信根本不回。
就是因为有关系,所以才隐瞒,他不知男主已经杀了父亲,所以隐瞒是保护朋友也是保护自己。
这也是社会人性之黑暗面,他父亲不管如何忏悔也还是选择隐瞒,在聚会上也有个小情节,男生为了勾眼前的女生隐瞒了自己曾经喜欢别的女生的事实否认了男主还他的画,这个情节可不是无意义的。
隐瞒来自于自保心理,源自自私的原罪,也是至父亲与杀手被主角亲手“主持正义”的原因,主体思想统一。
关于女警为什么要帮男主,其实很简单,就是影片的主旨:社会逼人以极端手段来维护正义。
这个片子简单的双线并行,一条是男主的主线,另一条就是女警的副线。
女警经由司法的维护者,变为司法的牺牲品,在跟男主的接触中心境逐渐变化,集合她的经历和关键时刻接到杀手获取污点证人的电话最终经由同一个杀手与男主线并线。
如果说男主是影片主旨坚定的执行者,那女主就是一个对主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解释者。
由司法维护者-司法牺牲者-不信任司法程序正义-自己动手主持正义,这是一个完整的阐述过程。
所以她选择帮男主是两者的共识,最后丢枪的情节除了必要的情节补完外还是体现女主与司法程序正义的决裂的心境。
至于女主儿子被威胁这点,只是外因之一,社会黑暗的一个表象体现,并不是女主帮助男主的主因。
导演并没有尝试去批判男主,反而是女主的沦陷再次对男主思想的肯定,这也是全片主旨。
总体来说这个影片并不深,不难懂,主旨也很简单,并且带有导演的主观思想,而不是给观众来评判。
但是人物塑造相当立体,演员演技十分精湛,整体结构严密紧凑。
算是难得一见的精彩剧情犯罪片。
一个男孩,童年时目睹了母亲的死亡,心里留下了阴影。
而他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打骂,暴力,直到他长大,在警察局做零工。
偶然遇见女警,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利用修补轮胎而搭讪,一次又一次的作为正义使者出现,也使女警一次又一次的盘问他。
他会说我听不懂的中文,他虽然代表着被压迫的人群,但他依然告诉孩子,走开,不要看见暴力,他无法原谅他的父亲。
依然开枪杀死了他。
他写了一封信,给拉里-蔡尔兹,询问他究竟他的父亲是否有罪,也许他早已知道,他父亲没有直接的参与杀害他母亲,然而母亲的死一定间接和父亲有关。
只是让拉里忏悔,或是说杀死拉里。
一个信封,两张邮票,红色无罪,黑色有罪。
我想,肖恩一定会知道拉里会贴上红的,信封和邮票上有着不知名的毒药。
女警把枪扔进了河里,肖恩复仇。
肖恩只是代表了一种人,他们阴暗,暴力,然而这样的性格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的心里依然憧憬美好的东西。
但却被现实无情的拒绝,他们只有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从一开始,肖恩就知道自己的父亲 并没有指使拉瑞来杀掉自己的母亲。
所以,他看到拉瑞寄来的红色邮票,一点意外感都没有,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但是母亲的死,却是父亲造成的。。。
虽然父亲没有主观上杀死母亲,但在客观上却是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我认为,情况是这样的,父亲年轻的时候酗酒,家庭暴力,还有一堆狐朋狗友,幼年的经历给肖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肖恩的暴力和神经质来自父亲的影响,而对正义和美好的向往来自母亲 不过被父亲的暴力感扭曲了,所以后来肖恩才成了黑暗的审判者。
肖恩深知暴力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所以才会在地铁上用中文告诉那孩子,让他们走开,不想让他们看到暴力镜头。
但是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又看到了什么,争吵的情侣,恐吓儿子的母亲,暴力无处不在。
在母亲被杀的那个晚上,父亲先去与拉瑞说了几句,拉瑞告诉他“time is up,rock”时间到了,是什么时间到了?
拉瑞是雇佣杀手 替黑帮头目工作,很有可能是父亲欠下了一笔钱,无力偿还,所以拉瑞才会告诉他,时间到了。
而后父亲告诉他“fuck off,man”,表示父亲并没有与他勾结,指使他。
拉瑞是被黑帮头目派来的,来杀掉母亲,所以父亲才可以从母亲的生命保险中拿到钱,有钱还债。
否则为什么拉瑞单单杀掉了母亲,而把孩子和父亲都留下了呢,肖恩和父亲都看到了凶手,都是可以作为目击证人的,如果是普通的谋杀,凶手应该保证自己不被看到杀掉证人?
而母亲死后,在警察局里,肖恩一下子就认出了凶手。
但是父亲知道,如果对拉瑞进行调查的话,一定会牵扯到自己身上的。
为求自保,父亲威胁了肖恩,让他撤销了对拉瑞的指控,肖恩屈服了。
所以后来肖恩在地下室里提到自己没有在母亲经受暴力的时候站出来,原因“仅仅是怕再被父亲打” 他说:当时我是个懦夫,但我现在不是了。
同样的,肖恩在案发当晚也“仅仅是怕被父亲打”。
母亲死后,父亲利用母亲的保险偿还了债务,并且用余下的钱搬离了那里。
妻子的死,对他影响很大,他改变了,而且对妻子深表歉意,所以才会在妻子墓碑前 说那么多。。。
但是,父亲并不会因为歉意而把事情的真相公布,他会继续自己的谎言。。。
影片中,肖恩在party上把被欺负的新生所画的东西还给他,但是他却否认了。。。
因为画的东西太丢人了,所以他撒谎,把自己撇清。
之后肖恩坐下来,终于想清楚了一切,他的父亲也是基于类似的原因,撒了谎,让自己不被母亲的死所牵连,撇清了自己。
肖恩知道。。。
是父亲的原因使自己的母亲被杀的,虽然不是他所指使,但是他却是母亲死掉的根本原因。
而父亲从母亲的死中获了利,之后为求自保又一直在否认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开枪杀死了父亲。
最后,肖恩寄给拉瑞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搞清真相,而仅仅是为了带给杀死母亲的凶手以制裁,肖恩已经知道了所有真相。
我个人感觉,两张邮票中,应该只有红色邮票的反面有毒,因为肖恩知道父亲并没有勾结拉瑞。。。
而拉瑞死后即使调查他的死因,也没办法与肖恩产生联系,因为杀人工具 红色的邮票已经被寄了回来,而黑色的邮票没有毒。
肖恩的母亲肯定是被他父亲和拉里合伙干掉的,至于为什么要干掉他母亲,是因为要还钱还是缺钱花并不是很清楚,但骗保是肯定的,虽然他父亲最后很纠结,但脱不了干系。
至于邮票和信封,我认为信封上肯定是涂毒了。
至于邮票,我赞同一位豆瓣网友的说法,应该是红的上面才有,男主角心思细腻,逻辑严谨,他既然已经杀死了他的父亲,内心对母亲的死已经了然;而拉里作为一个人渣,是肯定不会在这件事上良心发现,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所以肯定会撒谎选择红色的邮票。
国外邮寄信件不用胶水,信封和邮票上都有干胶,用的时候用口水润湿就好。
毒药应该是氰化钾一类的剧毒,我查了下,说成人致死量平均为120毫克,也就是0.12克,要让舌头接触这个剂量的毒药,光靠信封上的那点估计不够,(影片中拉里仅仅用舌尖舔了信封上的胶水),邮票的才是大剂量(拉里用了三分之一舌头再添,镜头也给了特写)。
女警最后消灭罪证,她应该和肖恩达成了协议或者默契。
因为拉里的案子是女警一直在跟,但是最后拉里仅被判入狱两年,而且威胁女警要杀了她和她的孩子;如果他出狱的话,以一个杀手的本性,她和孩子肯定逃脱不了,所以他扔了枪,肖恩灭了拉里,她自己和家人也安全,一举三得,真是个大快人心的结局。
镜头感很强,阴郁的冷色调诠释了整片的主体思想第一遍看此片留下了很多空间让人遐想。
Time's up box这一句话就解释了整片的疑惑其中一个看点就是杀手是父亲。
知道真相的儿子是否能够原谅父亲,看来是不能的。
最值得深思的是...暴力深根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如果你细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有阴影,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暴力的世界,当人们失去理智,犯下的错误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挽回的。
更何况是有计划的犯错。
一般得很
黑暗审判者
镜头没有海报这么炫,主角也没有海报这么不羁,一个乖乖好男孩小时候目睹亲娘被杀,于是沉默好多年锻炼身体头脑去复仇,然后复到老爹身上,最后还纠合女警杀了凶手。基调拍得太沉闷了~,本来可以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故事呢,可惜。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93283/ 写呢绝B好呢影评。。剧透慎入!影片气质沉稳,角色塑造相当立体,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和整部电影一样让人十足的惊艳 好片子不需要大牌明星!
真的,主演和镜头都没有海报酷。而且确实沉闷。
整体还都不错。剧情、节奏、打架场面都不错。男主再美型一点就好了。结局还是很爽的。
很乱
花了好长时间看了一出闷戏
少年为了复仇不仅嗑药搞坏了脑子,连发际线都陷入危机
很好看!中国人在外名声真是臭啊
铺垫不温不火,略长。
现在看片都不会用脑了,唉
UUU
活在报复的生活中,
黑暗且一黑到底。
不怎么好看,但却是活在中国需要的复仇故事。
三星半
低配版个人主义英雄电影。无视效可言,但对主人公刻画准确,具有深度。然而剧情来说,真的不值一提,可以学习一下刻画手法,其他的就…never mind.
这男孩看着就不舒服
坐火车上看的,还可以吧,比较阴暗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