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领域
Sigurno mjesto,安全地带,安全港,安全地域,Safe Place
导演:尤拉伊·勒罗蒂奇
主演:尤拉伊·勒罗蒂奇,斯涅扎娜·西诺夫契奇,戈兰·马克维奇,达米尔·克莱梅尼奇,比利亚娜·托里克,内文·阿尔金诺维奇-托特,杰思敏·梅基奇,桑卡纳·泽莱尼
类型:电影地区:克罗地亚语言:克罗地亚语年份:2022
简介:达米尔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哥哥和母亲一直想方设法阻止他,转移他的注意力。这场突发的灾难让平静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仿佛他们正在经历一场旁人看不见的战争。详细 >
2023北影节第七部,更像是一段私人珍藏录像。但是如果人没有自己选择死亡的权利,又怎能谈论自由?
Mediocre. 放大了痛苦,却不见了痛苦的来由。
Fourth wall那个scene太伤了 “I want the viewers come back to this scene same way as I want to come back to my brother “ // 以及很喜欢导演对光影、玻璃透像的interpretation
3.5
病房里兄弟对话 跳入跳出 精神疾病患者自己与家人的无助和煎熬
曼谷电影节第五部,看完情绪有些复杂。本片用克制的影像将观众目光聚焦在一个饱受家人精神病折磨的母子身上,她们面对着无解的病患力图拯救,但结果却总失效。对于病患来说,他自残行为目的是回归“安全地带”,也就是片尾那对常人来讲可怖惊吓,对他而言多彩热烈的瞬间。压抑感来源于布景将人物置于四周的格挡中间,冷红的色调营造出消沉的城市气息,迥异的观感也呼应了精神病患者的状态,有点冷。
海南。洛迦诺当代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影帝。视听非常统一,但有点电影节八股,一拍成这个样貌评委一下子就舒服了。剧本故事和人物设定并不能托住片中那些关于银僧的哲理对白,虽然只出现了几句。
抑郁症清扫出来的精神空白与被处置的躯体恰好提供了一个家庭成员与医疗机构、亲缘伦理与科学话语比拼争夺的舞台。无论手段是爱与关怀,还是理性化的诊断与药物,对罹患抑郁的Damir而言,都是一道“留在此世”的责令,却又在“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的现代性共识下无法拒绝。以死亡作结的人物命运在影片之初就已通过Bruno和Damir的病房笑谈泄露,或者在那时Damir已成功自我了断,后续的故事只是兄长、母亲、精神病学专家、心理咨询师不甘心的还魂。在主体不可自控的空心化与自毁倾向面前,人除了坦陈无能为力的羞愧以外别无它法。以静态为主的镜头语言,构图、配色与调色冷峻、压抑而沉闷。
最后的一声尖叫像面完好的镜子突然被打碎,前期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克制和隐忍,在电影的最后找到了切口。
从片头开始的压抑构图+逼仄空间+阴暗色调,直到最后一刻弟弟死后才变得宽阔明亮。没有深究弟弟的内心,但又以警局和医院指涉冷漠的社会与体制的傲慢。哪里才是真正的safe place?nowhere but death.
创伤、记忆、私人影像好像是2022年电影的普遍主题,我觉得比暇后假日要好,在集体失忆的年代里个人的记述越发珍贵,喜欢那个在门口等待女儿的母亲,最后替别人关上了门。他们穿的格子衬衫、蓝色条纹、红色的房子,狭窄银幕里的波罗的海,移动的绿色树林,共同勾勒出影片中的克罗地亚。
#siff25上海百丽宫陆家嘴。我超喜欢!导演说是亲弟弟故事改编(跳窗自杀没救回来),好难过。。导演特地从克罗地亚过来,抓住机会合了个影!
2023上影节,第三部,百丽宫。导演见面会,自述亲身经历写成的剧本。哥哥和母亲终究没能阻止弟弟自杀。有种强烈观影感,重度抑郁患者家属,应该学会如何正确陪伴。
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换来了晴朗的画面,然后小哥解脱了,家人解脱了,观众也最终解脱了。观影期间瑞士观众居然还有了两次笑场,有意思。
狭小的空间构图,基本在门框之间,哥哥妈妈和弟弟几乎不在一个空间,沟通一直无法打通。节奏太过缓慢,大段对话充斥,接受困难
不行了,对非娱乐电影完全没有兴致。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就任他去吧!
#Locarno75⁺⁺
平淡如水,结尾让人眼前一亮,拍摄很有意思,画面通过前置景的压缩,让人呼吸困难,但这部片子实在太过拖沓,几乎全程四倍速看完,颇感煎熬。
对于亲人的离去,有时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