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果描写了人在某种环境下,最自然的情感表现。
和我看过的很多思维方式和情感表现有断层的动漫比起来,冰果体现出了相当的逻辑性,特别是情感上的逻辑性。
1 历史悠久的古典社的再生2 名誉高涨的古典社的活动3-5 冰果篇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谷纯是不是自愿去当全校的盾牌。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当年只是非英雄的献祭行为而已。
无奈、陷入绝望的关谷纯所能做到的,就是强硬地定下社刊的名称“冰果”=ice-cream=I scream。
——无声的呐喊这是冰果所有有意思的故事中共有的魅力,我是这样认为的。
6 犯下大罪对千反田的性格刻画,奉太郎想要理解人的心的开始。
7 两姐妹篇虽然姐姐平时对妹妹不是很好,而且又有着对自己的东西做标识的习惯,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重视妹妹的。
8-11 推理剧本篇推理剧本来的解决篇是怎样的?
和 怎样的解决篇才是令人信服的?
在入须学姐的误导下,探求原解决篇的奉太郎变成了侦探剧本的写手。
奉太郎发现后,怒斥学姐“什么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那是骗人的吗?
”这其实也是对第六话犯下大罪里,自己不敢犯下傲慢之罪的回应。
12-17 学园祭篇天分和没有天分的人。
这一篇看的很是入味,之前看的蜂蜜与四叶草也有提到这个问题。
阿福作为data base对奉太郎产生了劣等感。
一直说着“期待你的表现,奉太郎。
”,“data base是得不出结论的。
”但是,他其实又不甘心于作为data base活着。
神山祭去抓十文字的现就是表现。
由此可以发现,前面当他被奉太郎说“你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成为正宗的福尔摩斯迷”,并没有从中得到鼓励,而是得知了奉太郎接受了自己的才能的事实,并被刺伤了。
所以才会说出,“真是令人羡慕啊。
”这样的话。
入须学姐讲的那个关于“胜者的运气好”的故事,逼迫奉太郎接受了自己有才能这一事实。
接受自己有能力,是好事,这是容易接受的;但是阿福呢?
他不得不承认他作为数据库为奉太郎所用,而得出结论的只能是奉太郎,故涉猎广泛这件事不能理解为他与奉太郎各有优点,只能是“无用的知识一大堆”。
所以,作为结果的是,“没有天分的人,在有天分的人面前,不得不处于劣等”,这样无可奈何的事实而已。
耻于把这劣等感以任何形式表达,所以,河内亚也子不愿承认作品的品质本身决定世间对它的评价,实质是不想接受没看多少漫画的朋友处女作就有着非凡的表现,“我看过了,你真厉害,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说不出口,所以,没有看完黄昏埋白骨。
而摩耶花刺伤了自己认为是佳作的原作家;田名边治朗不愿接受会长有着才能却放弃画漫画,为了传达“陆山宗芳失去了‘库特的序列’”才出演了十文字的闹剧,却没能传达到;福部里志最后所做到的,就是告诉千反田“奉太郎好像知道点什么”,然后提议去开庆祝party,让奉太郎小小地困扰一把。
不能让有天分的人知道自己在注视着他的背影(这个事实),不能让有天分的人知道自己在羡慕他(这份心情),忍耐、晦涩地表达、让有天分的人小小困扰,这就是曾经或一直呆在有天分人身边的,没有天分的人所能做到的事。
18 直升机篇那个老师明明不喜欢直升机(因为那意味着山难),但由于上课时作出了不合适的行为,才说出了“我很喜欢直升机”来打马虎眼。
奉太郎提出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感受这一点。
19 心里有数的人20 开门快乐21 手制巧克力事件福部里志不是一个执着的人,也不是一个奉太郎所说的热衷于兴趣的人。
因为以前执着于输赢,但是对取胜后的无聊厌倦之后,执着于“不执着”。
好不容易和以前的自己告别,定下了和以前相反的生活法则,并处之快乐。
但是,有摩耶花,和她走在一起就不得不打破自己现在的生活法则,这样就有回到以前自己的嫌疑。
这就是唯一的矛盾。
其实,仔细生活就可以发现,真正想要从执着里挣脱出来,不是要执着于什么,也不是要执着于“不执着”,而是要对执着什么的毫不在意。
就像有两面的硬币凭着厚度立起来的感觉。
我在说什么啊…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这样的阿福,和我感同身受得够呛。
用否定原先的做法来找到现在的做法;从自己的规则里挣脱出来,又被自己订下的规则所困;羡慕自己身边有才能的人,所能做到的事只是忍耐、晦涩地表达、让有天分的人小小困扰。
啊,真是够了。
22 绕远路的人偶然后看完了。
为什么明明我是男的,但是和阿福有关的故事都会特别有趣?
《冰果》标题后,关谷纯的绝望;十文字事件中,田名边治朗没能说出口的话;初中英语老师对直升机说出违心的“喜欢”。
在这些没人能够理解的象征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无声的呐喊?
冰果为题的这个动画,其实意义就在于,奉太郎用推理来逼近人心中的真实。
“看吧,折木同学,这里是我的家乡,只有水和土地,人们在渐渐衰老,失去活力。
我并不觉得这里是最美的地方,也并不觉得这里充满了可能性,但是…我想向折木同学介绍这里。
”
以上是《冰果》动画在结尾部分,在一片粉红色调之中,千反田向折木说的话。
在这部动漫的末尾,他们探讨了如何去改变这片土地,并且双方隐晦地表达了彼此的心意。
冲着恋爱番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尽管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双方是被作者和编剧安排好的一对,但是一直到结束,千反田和折木之间还是没有清楚地表达心意。
然而,这部番的意义又怎么能仅仅局限在青春的恋爱之中呢?
剧末,千反田为什么要说那段话?
既然这片土地这么普通平常,年轻人也朝着新的地方走去,向着他们更喜欢的地方走去(正如千反田所说,这里不美,也缺乏可能性),为什么还要留恋这片土地,待在这片土地又有什么必要呢?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古典文学部有四个人:千反田,摩耶花,折木以及他的好朋友里志,清新而有时候显得呆萌的画风很容易让人遗忘这部动画的背景很沉重,这部动漫中最重要的一个推理灵感大概率源于60年代的日本学生运动。
冰菓也是如此,千反田的舅舅关谷在因为文化祭而产生的师生矛盾之中成了替罪羊,无奈退学成了替罪羊。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很多在少年看来无比重要的事情,到了老年也不过一笑而已。
”然而作者本人显然更在乎当下的感受,让我们再想一下,所谓的年轻时候的事情总会遗忘,究竟是真的遗忘了呢?
还是伤口在发烂生蛆中渐渐麻木?
然而冰菓在乎的也不止如此,内涵也不止如此。
当我们以后来者的观察者角度来看那次文化祭运动,似乎到头来学生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只是关谷一人受到了伤害而已。
然而一个人的伤痛就可以理所应当地被遗忘吗?
一个人的伤痛难道和一千个人的伤痛相比,就会小很多吗?
60年代末的学生运动,仅仅起源于少数几个人的冤屈,而学生运动的失败与妥协则代表着理想主义的破灭,以及整个激情与生命活力受到严重打击的一代人。
正如剧中所说的“冰菓”即“ice cream”-“I scream”,但一个人的呐喊终究是消失在了历史的潮流之中。
所以我们得出了本剧中的第一个主题“铭记”,这种铭记并不和福星中坚定的相信完全类似,也和人与人情感之间的坚定信念不同。
它更像在历史的潮流之中,我们留意并在意了那些无辜的牺牲品,那沉默的大多数。
为什么要去铭记呢?
与此相伴的正如剧中一直在透漏的一种信念———“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铭记的必要---不,更准确地说是“正因为我相信你的不可替代和独一无二,所以我要记住你”
(依次为里志,折木,千反田,摩耶花)剧中的折木是一个“节能主义者”,信奉不做无必要之事,这让他在生活的各种各样事情上看起来又消沉又没动力。
仿佛人生丧失了一切可以追求的东西。
然而如此概括他肯定是不明智的。
人怎会无缘无故丧失对生活的的兴趣,在后面的剧情中可以看出折木对朋友的委托往往表现地比较负责并且乐于助人(况且他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理志,有多少人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呢?
)折木冷冰冰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颗火热的内核的,只不过是被层层包围住了而已。
需要有人去把这颗心勾出来,而这个人就是千反田更准确地说,是千反田和他的朋友们。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次解密,不过是少男少女们对自己的解密罢了。
正如第二个ed里面所唱:“君のミステリー 解いてみたい想要解开你身上的谜题少年のヒミツめいた背中探せ!
探寻少年神秘的背影”
(我们拒绝任何遗忘与沉沦,我们需要去发泄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将本该暴露出来的东西遗忘在历史之中)折木本人有着消沉一面,他在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漏出这一面,前期很多话题都在折木那里戛然而止,很多人戏称为“冷场王子”,然而这远远不是可以“戏说”的东西,这种漠不关心与消沉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气。
然而折木是无比幸运的,他有着一群他人求之不得的朋友,和一个十分了解他几乎能掌控他一切的姐姐。
摩耶花在察觉到了折木的冷漠之后,冷冷地对折木说了几句,这些话也让折木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
而千反田则是折木最重要的强心剂,在泳池边,折木和千反田聊到了“普通的人和特殊的人的问题”,折木说到他认为世界上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人,在千反田询问:“那你认为你是一个普通的人还是一个特殊的人的时候”,折木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吧”,千反田听后神情激动地大喊:“不,你不是普通人,你在我眼中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仅你,摩耶花,里志他们在我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
”,很明显,这番话对折木起了作用。
在千反田的帮助之下,折木发现并相信了自己的才能。
更重要的是,他战胜了心魔,而他在一次次帮助千反田的过程中,千反田那对于生活的好奇与激情也注入了折木自身,他们成为了不可分开的一体。
而里志发现自己相比折木就要困难许多了,看过这部动画的人没人会不喜欢这个阳光快乐的大男孩。
然而和折木在一起,里志感到了深深的自卑。
他和折木探讨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思维差距已经导致没法让他们在一个维度交流,正如他说的:“不,不算想超越,但是我实在没法忍受面对一个人总是仰视的感受”。
这种情绪危害极大,甚至毁灭了里志自身的信心。
福柯曾经说过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追求是一种偏执,对骑士精神的放弃也是一种偏执。
里志也一样,强烈的嫉妒本身是一种偏执,而执着于不在乎则是另一种更深的偏执罢了。
摩耶花是本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喜欢里志,无疑,里志是喜欢她的,但是里志面对这段感情却退缩了。
她给里志精心准备的巧克力被里志居然打碎撞入了袋子之中,里志甚至没法想象摩耶花向他表达心意,更没勇气拒绝或者反对。
所以他选择不让这段事情发生。
因为她害怕她相信里志却没法抓住这段感情,千反田还在害怕地寻找,然而里志,折木,摩耶花都清楚这块巧克力被谁打走了。
(吃雪糕的千反田)而摩耶花本人也是具有某种激情的,这点我们不仅可以从摩耶花对里志的感情中看出,我们也可以从摩耶花和学姐的一次辩论中看出。
“决定作品好坏的难道不是读者吗?
难道不是读者才能决定作品的好坏吗?
”“不,不是这样的,好作品从一开始就是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
”。
很明显,学姐的逻辑很成立,而摩耶花的话则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她自己大概也不知道怎么说明她这句话。
只不过是一种信念罢了,但这句话本身则体现出了摩耶花本人身上的一些东西。
甚至不仅仅是摩耶花一个人的。
这优秀而清新的画风背后不是不是纯真的少年时代,青春远不是想象中的清澈透明,也隐藏着太多太多看不清的屏障与障碍。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部剧的内涵是沉重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他们依然在战胜这一切,努力地抓住那些东西,正如第一个OP里面所唱的:“光も影もまだ遠くて それでも僕らは光与影仍遥不可及 尽管如此我们優しさの理由が知りたい也想知晓温柔的理由今は誰の名前でもない 輝きの彼方へ现在迈向不属于任何人的 辉煌的彼岸全部過去になる前に 見つけに行こう趁一切变成过去之前 把它寻出来吧”这种温柔,是这千反田对折木的感情,里志对折木,对摩耶花的感情,摩耶花对他人的感情。
生命中也远不完全是黑暗与屏障,只要我们看到了清晰的,无可置辩的美好,谁会拒绝这一切呢?
(完)
抛开之前对冰果人设的种种偏见。
让我在写之前吐一下槽。
千反田的人设=秋山澪(K ON)=谏山 黄泉 (食灵零),女主角能别都画的如此相似吗……还不是同一家公司的说。
回归主题。
说《冰果》是一部清新推理剧,有两个理由。
首先它是推理剧,这个无可厚非,对各种事件的推理。
学长在教室抽烟事件、千反田的伯父事件、对面屋子里的幽灵事件(名字都是瞎编的)……第二个理由是,推理剧啥的,或者刑侦剧,哪里有不犯罪的道理,比如杀人,死一个人,那算是作者有良心,当然也有一个人都不死的,例如约瑟芬·铁伊《法兰柴事件》,动辄死上6、7个,《占星术杀人魔法里》凶手基本把一家子的人都杀光了,岛田大叔写起来真是毫不手软。
但是作为校园清新推理剧,《冰果》把推理放进了普通学校生活里,也算是轻松了一下。
剧情方面有两个地方让人觉得赞:1、剧情的前端,没有一个特别完整的推理故事,但是用小的推理串联起来的,例如千反田同学为什么会被锁在教室里,为什么每周同一时间都会有人到图书馆借还同一本书,为什么学长不愿意帮他们找以前古典部出版的文集,让人联想到了《福尔摩斯》里福尔摩斯对华生个人经历的推理,非常细节化和生活化,但是确实让我记得最清楚的《福尔摩斯》情节。
从一个人行动的方式、穿着和佩戴推理这个人经历过什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与犯罪无关,只是思维上的乐趣罢了。
2、在为悬疑短片续写结尾的故事中,出现三个亮点。
亮点一:对于写悬疑剧的新手的评价是,拿《福尔摩斯》学习,果然是外行人。
虽然《福尔摩斯》向来是大热门的推理小说、TV改编剧、和基情片(好像跑题了),但是从谜题设置的方式和故事的叙述上来看,《福尔摩斯》怎么都只能算是入门书籍啊……评价真是一针见血。
亮点二: 折木奉太郎为短片续写的结局很出人意料,通过叙述陷阱的方式,将凶手巧妙的隐藏在画面之外。
亮点三:故意漏掉了原编剧希望用到的“绳索”。
绳索本来应该是续写结尾中的关键点,但是竟然在无意中忽略掉了,对于短片来说,结尾相当完美,但那不是编剧的本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 折木奉太郎的推理并不成立。
推理归推理,《冰果》仍然保持校园清新剧的风格,一路吐槽直到世界的尽头……虽然不至于膜拜,但是在基情、女仆和日常的大潮中,《冰果》也算是有亮点的作品了。
这篇影评和古典部一样有着一段值得夸耀的历史。
2012年5月22日。
当时冰果的评分只有7.6。
本人不满这分数,于是怀着小小的怨气写了影评。
所以行文间难免有偏激之处,果不其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持续了2个月左右恢复平静。
本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偏激并学习到了不少。
在争论中有不少关于动画的讨论,有兴趣的豆友们可以翻阅评论区。
当时本人原始的影评见于此文后部。
时移,冰果的评分不知不觉升到了8.1。
2013年1月。
本人闲暇期间写了一些关于冰果的日记。
分集欣赏了冰果这部作品。
2013年8月,共22篇完毕。
有兴趣的豆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挑选阅读。
[01]做真实的动画---http://www.douban.com/note/256328435/[02]文字类改编的还原和拓展---http://www.douban.com/note/256383018/[03]画面结构反映气氛和人物心情---http://www.douban.com/note/256408301/[04]花样的小剧场---http://www.douban.com/note/256440705/[05]5秒钟的人生---http://www.douban.com/note/256445412/[06]左右左右,内反拍角度---http://www.douban.com/note/256460375/[07]G弦上的咏叹调---http://www.douban.com/note/256487102/[08]非专业摄影的自我修养---http://www.douban.com/note/256501535/[09]不管你中没中抢,反正我中了---http://www.douban.com/note/256512263/[10]脆弱的推理---http://www.douban.com/note/256545897/[11]美丽故事,温柔的心---http://www.douban.com/note/256555311/[12]令人在意的文化祭---http://www.douban.com/note/256705984/[13]无谓的名作之争---http://www.douban.com/note/256826755/[14]人物表情及千反田的劣势---http://www.douban.com/note/256905770/[15]御宅和时代---http://www.douban.com/note/257018163/[16]谈镜头数的合理分配---http://www.douban.com/note/257279078/[17]节制的刻画胜于煽情---http://www.douban.com/note/257447013/[18]明镜止水的洞察力---http://www.douban.com/note/257760502/[19]作画的漂移---http://www.douban.com/note/260749259/[20]和服と巫女服---http://www.douban.com/note/263534571/[21]阴影和手---http://www.douban.com/note/270882765/[22]主观色彩在动画中的运用---http://www.douban.com/note/298707614/现在是2014年最后一天,现在冰果的评分是8.5。
[23]冰菓散记---http://www.douban.com/update/topic/%E5%86%B0%E8%8F%93%E6%95%A3%E8%AE%B0看到此剧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6,而豆友给差评的绝大多数理由便是--沉闷。
我想针对这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废话包括两部分。
part1:为什么会觉得沉闷?
抛开人设作画不讲,深夜动画三大吸引人处便是有哭有笑有热血。
三者只需有其一做的不错,便能成为叫好的作品。
热血者如龙珠海贼;催泪者如KEY系三作花名未闻;搞笑者如银魂。
当然近几年的动画又有了一种新方向,那便是清新治愈,诸如夏目少盟等等。
这估计是挠到豆友的痒处了,但凡是和小清新搭边的作品,其评分往往不低于8。
催泪、搞笑、热血、小清新(或者其他特殊看点),只要有其一,一部动画就不会落得“沉闷”的评价。
残念的是,到ep05为止,冰果还没有明显表现出这四者中的任一个。
冲着“四大看点”去看冰果,会产生较大的落差感。
于是,沉闷了。
part2:个人认为,冰果是一部“终点”类型的动漫。
也就是,只要你能欣赏冰果了,估计你也已经看了不少动画了。
我就深有体会,开始看动画是两年之前,初期看了一些作品里面包括了凉宫的消失。
那时候,根本就觉得消失像白开水一样又长又无趣。
然而时隔一年多,在看了几十部动画以后,回头看凉宫,顿时含泪了。
作品没变,变的是我,我的“宅度”上升了。
身边有不少同学看动画,最近,男的看zero、未来日记;女的看夏目、少年同盟。
有不少人因为名气看过消失,但评价都是--不怎么好看。
“终点”类型的片子,可以说是二次元中的文艺片。
但是二次元本来就比三次元有趣,加上一堆宅元素,所以在可看性上,这类片子还是有保证的。
“终点”类型的片子,是于波澜不惊中有暗潮涌动,在尘埃落定后还暗香残留的。
它能让你锁眉而不落泪,莞尔而不一笑,心怀激动而不拍案而起。
你再回忆一下,冰果给你的感觉,是不是如此?
剧情不激烈便不会浮躁推理不复杂便不会硬伤 内涵不深刻便不会玄虚平静的日常小感动 小诙谐 小友情 小恋情 小萌 校园恋爱日常推理剧,灰色少年的脱宅之路暗藏沉痛故事的古典部历史之协奏冰果,ice cream,I scream。
难道不值得4星“保留”期待吗?
---2012.6.27有不少豆友对我的“终点论”表示怀疑,在此我就再为自己辩解一下。
首先声明,这个“终点”是相对我来说的。
另外,我宅龄不长,没有积极涉猎过TVA以外的ACG相关事物。
我只是针对TVA而已,可以认为我是纯粹的动画党。
起初看动画,一般都是看一部惊叹一部,觉得每部都很独特很有味道,但是随后,随着观看数量的增多和观看类型的拓广,开始变得淡定。
但其中有一些作品很奇怪,初期看他们时觉得一般般甚至乏味,但在之后重新看时,渐渐变得好看。
这种逆向发展的情况,在凉宫系列和攻壳机动队等作品里都出现过。
时逢入住豆瓣,查了这些作品,都是惊人的高分,和我的评价如出一辙。
然而时间再推进,发现有些我觉得回味无穷的作品却和豆瓣的评论产生偏差。
我不敢说这其中的原因是我对动画作品有了独特且鲜有人能理解的感觉,但客观来说,我应该是有了一些脱离大众的看法。
在看过一定数量动画之后,我仍旧认为是好看且值得推敲的作品,就是我认为的终点类型。
也许你会说认为作品好坏是主观的没有定向性和规律可循的,但是以我自身的情况来说,我认为的那些作品都有共通点。
其一,他们都是随着我的成长让我觉得越来越好看的作品,其二,剧情可能很普通却与众不同,其三,一直很平淡但这种平淡不会消失以至让我再次去看,大概以上。
认为冰果是终点类型(针对我)是因为他符合了二和三。
至于一,介于是新番,所以现在没法判断。
套用那句冰果里的那句话,the niece of time评论第2页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38346/?start=100#comments
冰果本身不错还是给三颗,千反田大败笔一开始看冰果觉得千反田挺美的,挺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毕竟黑长直嘛(笑越往后看就真心觉得千反田同学变着戏法搬的恶意卖萌啊。
一会儿换发型,一会儿换各种卖萌眼神,京阿尼对于千反田形象的塑造越来越令人无语了,本来好好的推理动画,硬式做成了恶意卖萌的呵、千反田黑我天然呆属性,以天然呆为理由卖萌黑点。
天然属性也不是真的吧(笑)装的天然属性?
明明背地里什么都知道吧呵呵呵,校园聊天聊天记录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丁点事就【我很好奇】非要麻烦别人的人觉得很烦,有些事情自己想想不就可以了,何必拉别人和自己一起钻牛角尖。
当然了莫名其妙往别人身上贴也很烦,这个应该是非常明显的黑点吧。
千反田:为什幺讨厌我呢【我很好奇!
】me:我也很好奇,大概就是自顾自的说好奇,不管别人心情如何吧
个人感觉非常非常好看,无数细腻的细节,和非常舒服的画面感。
本人平时对动漫不太感冒,主要是觉得有些动漫很闷(本人非宅向),要不就热血(鬼吼鬼叫的),要不就卖肉(各种露),看第一集基本猜到结局,没有任何意思。
而这部作品正好满足我所有的愿望,能够看到这部作品是缘分也是我的运气。
没想到我会和小孩一样每周都追着动漫看。。
这是除了EVA外给我感触最深的动漫。
特别是其中有一集,叫<犯下重罪>,我有所启发。
窥视别人的内心是重罪,是无法控制自己控制欲望的一种表现,除非别人告诉你她真实的内心感受,否则每个人都是不能妄自猜测的,尽管时常能够猜中别人在想什么,但这也恰恰正是自以为是的缘来。
所有的主观臆断其实也是每个人心之壁障的由来,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种隐私,,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平时我还是比较喜欢上豆瓣,偶然间看到冰果这么低分,略有不爽,特来打气。
作品的内涵是靠受众的评论与感悟积累而成,希望爱冰果的人会因为冰果而有所成长。
我喜欢京阿尼,不光是是因为它带我入了深似海的二次元深坑。
更多的是因为他宁缺勿滥的出片原则,它精益求精对自己作品细节的把握,真实的画面背景,恰到好处契合度极高的人设。
这所有的特点,都让观众在看到京阿尼出品的动画时会觉得,恩,这个公司制作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合格品,而是实实在在讲故事的动画片。
吹着清新海风又带历史感的《Air》、春雨般细腻的《Clannad》、大胆引领潮流的《凉宫》和《幸运星》、幽默欢乐的《全金属校园篇》在这些你可以不喜欢但基本上没法诟病的作品中,京阿尼建立了自己在观众中的口碑。
但请永远记得,喜欢你的人将你推上神坛,那一定会有反对的人跳出来指着你的鼻子。
让京阿尼面临这样问题的作品正是《轻音》,09年横扫一片的几个软妹刷爆了各类动画销量榜。
一部并没有多少人气的四格改编后又这么强大的火力着实让京阿尼没有料到。
京阿尼马上拍板大将军石原立也上阵挂帅制作第二部,但两个季度的篇幅拖慢了整体故事的节奏,五软妹努力卖萌也难让观众静下心来看片,这有些问题的企划开始让京阿尼面临炮制“废萌”题材的指责。
虽然《轻音》的第二部制作一如京阿尼以往还是很用心,但稍微偏向金钱的天平,让聪明的观众感觉有些变味了。
之后紧跟的作品《日常》更是头一次让京阿尼尝到了销量失败的滋味,虽然铺天盖地的mad证明《日常》在死忠动漫迷中还是有一定人气,但这部终究缺乏核心价值的作品商业上的失败仍是无法回避的深渊。
在成功和失败之后,京阿尼迎来了名为《冰菓》的新篇章,由阿尼监督群里算是最新锐的武本康弘领衔(请忘了山本宽这个名字吧),还找来了自己的好基友《全金系列》的作者贺胖子做系列构成,声优一反常态不用新人找来了肉村和吐槽大助这对基友。
一副撩起膀子想到大干一场的姿态,而这次的作品,却是米泽惠信的出道作《冰菓》。
我们可以轻易的从片中看出京阿尼下的功夫,进化的作画质量,一如既往的细节和背景呈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冰菓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效镜头对推理的脑补和现实世界进行区别,烘托气氛之余增加片子的趣味性。
但这一切都还不足以从质上改变《冰菓》原作平淡的节奏。
这本就是浮躁的世界,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体味这部动画,四十五年前的学生运动,覆满灰尘却让人潸然泪下的藏在记忆角落里的事实已足够吸引。
但可惜更多的人喜欢血与尘土的刺激,喜欢宿命与命运的对决,喜欢山雨一样猛烈袭来的快感。
是的《冰菓》注定不会红到哪去。
是的,一定会有大批黑跳出来说这说那。
是的,我不知道京阿尼这一桶桶的真金白银砸到这样一部作品上是出于什么考虑。
但我有足够的耐心,《冰菓》会是一个开始,只要我耐心等待,一定会有另一部作品带给我《凉宫春日的消失》这样相同的惊喜。
《冰菓》真的是一部很内秀的作品。
它表面看起来平淡无奇,用心观察后就能发现京都用心之处。
一点一点挖掘这部作品中蕴含的细节对我这种细节控来说真是极大的满足话不多说,上干货!
【第一话——The Niece of Time 1】折木究竟有多奉行“节能主义”呢?
从这一段描写了他准备进入教师办公室的一系列动作中就能够看出。
折木推门时看到有一位老师准备拎着一袋重物离开,他怕被抓壮丁,便立刻躲在门后。
果不其然,老师叫了另一位男生帮她拎重物。
此处为下面案件的伏笔:折木在上楼梯的时候偶遇扛着梯子的楼栋管理大叔,这位大叔就是后面把千反田锁在社团教室的人。
这一处特写了折木的手,并且稍后动画中有掀动纸张的声音。
表示折木正在为“女郎蜘蛛会”的便条做手脚。
千反田是个家教很好的大家闺秀,但她初见折木的时候就表现得很积极,多次拉住和靠近折木。
相比之下,她对同样初见的福部就显得克制多了。
此处有些异常。
我认为千反田早就对折木的聪慧有所耳闻,可能是一起上通选课的时候发现折木“头脑明晰”,便留下了印象。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千反田对于那些有思维系统的人有着天然的好感(例如她舅舅、折木),然后就会粘着他们问问题。
所以也许她真是从很早开始就在关注折木了吧。
(但像折木这种这么低调的人怎么会让人留下印象?
也是费解……或许是千反田对人的观察力很好?
)
从遇见千反田起,折木的“节能主义”就受到了威胁。
他以前都会采取直接拒绝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能效,但他不知为何无法拒绝千反田。
无法拒绝,又不想放弃自己的“节能主义”,折木只好编故事来骗千反田了。
从他黯淡的神情来看他是很不愿意骗人的,但骗局成功后他也确确实实地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少年正在帮助千反田和保住能效之间挣扎着(美其名曰“保留”),也许他已经隐隐喜欢上了千反田而不自知吧
【第二话——The Niece of Time 2】这两张菜单写的就是折木和千反田的生活,一个节能乏味,一个充满好奇和探究,一个灰色,一个蔷薇色。
折木对留守的福部摆出的那副得意的表情,似笑非笑的嘴角加上幸灾乐祸的声线,哈哈哈太萌。
这里给了养子老师一个特写,突出她的名字,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三话——The Niece of Time 3】千反田对折木“告白”前夕,光线变成粉红色,钟摆变成心形。
那一瞬间过去后,一切回复正常。
折木其实是个很细心谨慎的人。
千反田拜托他帮她解开记忆中的谜团时,他不敢贸然答应,就是因为这个也许涉及千反田的人生观,这么重的责任他觉得自己担不起(从节能的角度来说他也不想担)。
于是折木想推卸责任,叫千反田找朋友用人海战术寻找失去的记忆。
但当千反田说“我没有向别人宣扬过去的喜好”时,他有些惊讶和惭愧,随即道歉。
出于惭愧,折木小心地答应帮忙,千反田兴奋地感谢了折木,他端起杯子,却发现咖啡早已喝完。
这就是折木内心小局促的表现,表面上淡定自若的他,其实却有些紧张局促,心猿意马地一口口喝着咖啡,甚至到最后忘记自己的咖啡早已喝完了却仍然端起杯子。
后来在找古典部文集的时候,千反田展现了对折木(也许是无意识)的操纵能力。
折木一开始便发现板报社的学长不好对付,便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千反田发现后,用“满校园去找”这句话刺激折木,让他加入说服学长的阵营中来。
随后,折木对学长展开了一场漂亮的心理进攻。
先是通过观察确定学长想隐瞒自己吸烟的事实,然后通过对话确定了文集所在位置,最后轻轻威胁学长说要把老师找来帮忙找文集。
他掌握了学长的弱点并且以此相逼,让学长自动把文集交出来,还谎称自己要去图书馆,给了学长私密的空间和保护自己秘密的机会。
先洞察一切,然后步步紧逼,最后再给台阶给别人下,让别人乖乖合作——这就是折木说服他人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后面的十文字事件中运用得更为精彩,不得不说折木的确是很懂权术。
后面还有一位深谙权术的学姐,她的方法虽与折木有所不同,但同样厉害。
【第四话——The Niece of Time 4】这集展现的是折木的推理模式:When, Where, Who, Why, How, What
还有千反田家华丽丽的厕所,自动马桶,印花地毯,随处可见的盆栽,不愧是富农家哈哈哈。
千反田的房间相当日式呢干净整洁,而且装饰不多。
可见她是一个朴素且有条理的人。
本来想随便应付应付的折木,看到如此认真调查的千反田,决定要动动脑子了。
这又是被千反田推着往前走啦
【第五话——The Niece of Time 5】折木不情愿地嘟起嘴的样子哈哈
好看的英文手写体
这一话让我折服于折木姐姐的能力。
她很了解奉太郎的性子——他头脑清楚、观察力强,但没什么追求,做事得过且过并且不听劝。
如果想要他改变的话就要让他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节能主义”。
而加入古典部,探寻过去的历史,从别人的经历中思考自己的选择,才有可能让他慢慢从自己的灰色世界中走出来。
姐姐就是了解他这种性子,所以没有立刻把过去往事告诉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思考调查。
哈哈话说这一点折木似乎有所察觉,但却没细想呢。
【第六话——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 1】千反田关于七宗罪的理解很值得品味。
折木不自觉地开始揣测千反田的想法,但却又以“不想再犯下傲慢的罪名”为由把自己抽离。
京都把这进进退退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腻。
【第七话——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 2】原本以为这里的七星瓢虫停在了叶子上,车子一启动它也跟着动了,才发现它在车窗上。
细节好评。
撩起额发的折木
斑驳的日光洒在千反田身上
【第八话——Why Didn't She Ask EBA?】第一个在聊天室和入须学姐聊天的是折木的姐姐(因为说距离较远,此时姐姐在国外),入须学姐拜托折木姐姐推荐能够完成电影剧本的人才,折木姐姐推荐了奉太郎,估计还教了她如何引奉太郎上钩。
第二个聊天的人估计是千反田了。
很明显打字不熟练,喜欢用汉字,还有些天然呆。
此时入须学姐表面上是邀请她,实际目标是折木。
入须学姐没有先说想让他们续写剧本,而是先放影片,引起折木的兴趣。
并且还用了“效率”、“允许自我满足的世界”等字眼,想要靠近折木的价值观,让他对自己消除敌意。
在折木察觉到学姐的意图其实是想要他们续写剧本时,他表现得有些反感。
入须学姐立马隐藏了自己的本意,采取一步步向折木进逼的方法。
折木还是不情愿,质问学姐为什么要找古典部。
学姐此处低头思考了两秒,然后说出借口。
《冰菓》的事情估计就是折木姐姐透露的(毕竟是她引导奉太郎解开冰菓谜团的呢)。
折木还是不愿意,学姐便以退为进,不去纠缠折木,反而去引起千反田的好奇心。
这招这可是正中折木死穴呀哈哈
【第十话——万人的死角】学姐为了说服折木,先是邀请他单独喝茶,折木应该不擅长单独应付女生吧,显得有些紧张。
随后学姐说出了自己对折木的期待,说他是“特别的”。
折木虽有动摇但还是不想惹麻烦上身,以自己运气好为由推脱。
学姐浅笑了一下,说出了准备好的那个关于“运气”的故事,最终折木被击败了哈哈
福部说自己只能在各个领域的入口观看,浅尝即止,无法成为先锋。
而折木听了他这么说,想鼓励他一把,福部听了,先是惊讶了一下,随即露出落寞的表情,背着折木说:“真是羡慕你啊。
”我猜福部是认为自己没有毅力,无法做到某个领域的专家。
又或者他是察觉到了自己才能的上限,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不值得别人的期待。
他自己后面也说,期待是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人持有的感情,不能随便说出口的。
对于折木这种有才能又被别人(学姐)期待的人,他是很羡慕的吧。
【第十一话——愚者的片尾】福部说折木是塔罗牌中的“力量”——内心强大、斗志、决心、勇气。
乍看可能不像,但仔细想想就是折木呢。
一个能够威胁学长交出《冰菓》文集的人,难道没有胆识?
发现自己推理错误后坚持不挠地找寻真相,难道没有决心?
况且,“力量”还经常被温柔的女性控制,简直说的就是折木嘛。
折木在发现自己被学姐利用后,愤怒的眼神。
【第十一点五话】折木之前被学姐说过自己是特别的,后来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为了劝说他帮忙写剧本的台词,有些愤怒和失望。
他或许觉得之前觉得自己怀有侦探才能的想法无比可笑,渐渐累积起来的信心被冲垮了。
此时,千反田以极大的温柔鼓励他,告诉他对自己来说,他就是特别的。
也许是一直活在姐姐强大能力的阴影下,折木从不觉得自己有特别的才能。
直到千反田的出现迫使他不断解密,慢慢地,折木在发现自己的能力。
而就在此时,学姐的一场戏几乎冲垮了他之前建立起来的信心,此时的折木变得消沉也是能够理解的。
正因为如此,千反田这句鼓励的话语才显得这么重要。
千反田真是把折木从平面世界拉入立体世界,并且多次拯救折木的人啊。
折木一紧张局促就爱喝水,这不,他又举起饮料瓶,却没注意到瓶子早已经空了。
附送两张撩起额发的折木
【第十二话】福部的房间,好多手巾袋哈哈哈哈哈!
难怪他每集都拿不同颜色花纹的袋子!
学生会会长陆山宗芳的名字已经出现了这里埋下伏笔了哦
【第十三话】看见部员争吵也不慌着劝架,反而在门口借势做起宣传增加客流量的漫研部部长,真是厉害哈哈
【第十七话——最后的目标】折木姐姐站在新闻社的板报前思考了一会,然后说了句“原来如此”。
想来她已经把十文字的谜解开了吧。
然后她把《黄昏现遗骸》给了奉太郎,说:“要不要用这个打发时间,就看你了。
”这句话说的不是让奉太郎看漫画,而是让他解谜。
姐姐给的是一条重要线索呀。
【第十八话——峰峦是否晴天】初中生折木!
这一段太搞笑hhh
折木看似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进行的调查,其实还是为了体察别人的感情。
这样的他却说自己不懂体谅别人。
此时的他有着跟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截然相反的成熟和温柔,真的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
在图书馆里,千反田拿起的是蔬菜、昆虫等书,折木拿起的是历史、地理的书。
这里就看出二人喜好不同了。
千反田偏理科,折木偏文科。
看着千反田骑车远去的背影,折木担心她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一个女孩或许不太安全。
虽然不是自己叫她跟来的,但还是会觉得亏欠了千反田一次吧。
折木就是这么一个暗戳戳细心的人。
要理解《冰菓》,我们就需要去分析作为一种故事题材的“日常推理”。
所谓日常推理,就是在生活中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有限的信息,找出日常中一些疑问的答案。
如《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在第一次见到华生时候,就推理出华生的身份和家庭成员的状况。
这种推理是细微的,相对而言是无关紧要的。
比起将人的死亡当作游戏处理的本格推理,和把推理当作社会切片去解读的社会派推理,日常推理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源自日常的趣味。
这种趣味并不将案件看作一个重大的事件,因为如果生活中充满了重大的事件就无法再被称为“日常”。
而“日常”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如果读者也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那么他也就可以获得这种“看破”日常的喜悦。
而获得这种喜悦,就构成了去阅读日常推理小说的动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侦探与律师这两种角色,在文艺题材中往往展现出不同的侧重。
因为在侦探的故事中,正如柯南的名台词“真相只有一个”。
而且这个真相是可获得的。
但在法庭的论辩之中,真相往往会更加模糊,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都无法断言真相是如何的。
他们不得不以卑微的姿态去直视自己“对世界很无知”这个真相。
在推理小说的世界,侦探就变成了一个独裁者。
他虽然形式上是通过推理,但实际上却是根据上帝视角的独断而论证出真相。
这当然是由于作者本身就是在上帝视角进行写作。
所以,哪怕是日常推理,在真实生活中进行复现也是很困难的。
了解了推理小说中侦探的“全能感”倾向,我们就能继续讨论作为“青春日常”的《冰菓》。
与侦探的“全能感”类似的是“青春的全能感”。
这种感受由成人来看,似乎是带有着锐气,但确实缺乏依据和考量的。
因为青春从来也不是可以蕴含无限的可能性的时段。
但是少年们却依靠自己的激情去相信这样的神话:如果你去努力,你甚至可以去改变世界。
《冰菓》的首个案件“关谷纯”事件就是这样的“青春神话”。
这个神话告诉主角折木奉太郎等人,六十年代的神山高中,“在古典部长关谷纯君英雄式的指导下,在我们果敢的实践主义的攻势面前,那些手足无措、魂飞魄散的权力主义者们失态的嘴脸,让人记忆犹新。
”这样生硬的“革命文体”无法掩盖当年学生运动的激情澎湃。
最终,因为学生们的争取,体制与学校最终退缩了。
为了纪念这样的胜利,学生们以关谷纯的名字来命名神山高中的文化祭。
动画中描述学运的一个镜头,正是著名的“东大安田讲堂”事件照片的重绘上世纪六十年代,全世界的青年都充满了反叛的意识,他们想要向这个世界呐喊,他们想要抗争和战斗,他们认为凭借青年人的锐气,可以改变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
于是学运的浪潮就在日本爆发(如果你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话,这段时期中国大陆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政治动荡,香港也发生了“六七暴动”),而神山高中的学生运动,正是构成这个激情澎湃的时代的一个碎片。
而主角折木奉太郎的“节能主义”哲学,与这种宏大叙事下的“青春神话”相比,实在太过渺小、自私,而又不堪一击了。
这种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防御性的姿态去对待世界,它并不渴望使自己增殖。
因为折木自己就能意识到“节能主义”本身并不值得自豪,而且是一种“寂寞的生活方式”。
但折木偶尔也会被这种“青春神话”所鼓动的,他实际上抱有一种羡慕的态度。
对他自己的“节能主义”立场产生动摇。
因此,他在一开始也认为关谷纯的青春是一种令人艳羡的“玫瑰色”。
直到他不断发掘出这个“青春神话”背后的阴惨事实。
在古典部社刊第二期的封面上,画着一只兔子与狼相互撕咬,以命相搏的场景。
而周围的兔子却在冷漠地围观。
这正是在影射当时关谷纯的处境。
“冰菓”社刊的名字便是预感到自己要被牺牲的关谷纯所定下的。
“冰菓”就是“ice cream”,也就是“I scream(我呐喊)”。
关谷纯对当时还小的侄女千反田说道:“‘冰菓’,就是要变得坚强。
如果很软弱的话,终有一日,会连悲鸣都无法发出。
这样的话,就会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
《冰菓》第二期封面
《冰菓》第四十六期封面,登载了折木等人发掘的古典部往事,封面由摩耶花绘制作为名义上的领头人,古典部的创始人关谷纯并非自愿成为英雄,而只是校方与学生妥协的牺牲品。
他“被牺牲”,然后黯然离开校园。
此后他又“被纪念”,成为了一种象征。
这种纪念其实是不会经过当事人同意的。
经过了后辈们神圣化而又武断的解读,作为当事人的关谷纯自己的声音却无法发出。
而古典部拒绝以关谷纯的名字称呼文化祭,拒绝承认这种“荣誉”,只不过是在作无力的抵抗。
最终,关谷纯被人忘却,文化祭的名称来由成为了谜团,而深具历史传统的古典部也后继无人,面临着废部的危机。
一切都被淹没在了历史之中。
折木的“节能主义”哲学正是因为他曾经被人利用的经历所造就的。
被利用的关谷纯与被利用的折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了互文。
作为古典部的后裔,折木、千反田等人接收到了这种跨越了时代的悲伤。
与千反田相识的折木想要投身于“青春的激流”之中,却发现那个被认为是最美好的“青春神话”却是一场令人悲伤的可耻的骗局。
而似乎正因如此,那个看起来足够消极的“节能主义”,似乎也没有那么消极了。
因为千反田爱瑠想要追回关于舅舅关谷纯的记忆,折木奉太郎被卷入其中,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发掘者,成为了古典部的后裔。
当然,有哪个男生能够去拒绝一个美丽善良温柔近乎无可挑剔的女生的请求呢?
虽然“关谷纯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节能主义”的正当性。
但因为千反田的存在,折木反而不再去主张自己的“节能主义”立场。
虽然许多时候折木是因为好奇心大小姐千反田的请求才半推半就地进行推理,并在完美的推理过后说自己只是“运气好”,但他确实是被改变了。
这种改变在《愚者的片尾》中就变成了“青春的全能感”。
“女帝”入须冬实很好地把控了折木的心理。
她暗示折木,他其实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才能,世界上有的事情只有他才可以完成,而没有才能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折木因此感到推理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而谜题就是自己可以绝对掌控的场所。
这样的经过引导而产生的自信,也为后来发现了真相后折木的愤怒作了铺垫。
“侦探的全能感”与“青春的全能感”结合起来,竟然使得折木感到飘飘然。
以至于为了获得答案而扭曲了问题。
他自以为以“侦探的全能”推断出了最准确且唯一的答案,并能因此来赢得对青春的掌控感,却没有预想到这本身就是入须所布置的“局”。
如果以入须诱导折木的理论来讲,古典部的另外三位成员是没有“推理的才能”。
他们却都很有力地指出了折木推理中的问题,这是前所未有过的。
折木最终推断出来的事件的真相,他对入须感到愤怒,也对自己感到愤怒。
因为他再次被利用了。
他如此形容曾经被利用时的情感,“我并不希望别人来感激我。
只是不希望别人觉得我是个笨蛋。
” (小说《迟来的羽翼》)而这次,本以为自己拥有“推理才能”的他,却被人耍了。
他再一次意识到了“全能感”的虚幻。
在整个《冰菓》系列中,折木有一次少有的自主的行动。
而这次行动的来源就是因为他对于自身判断的怀疑。
初中时的小木老师曾在直升机飞过窗外时,他听到老师说,“我挺喜欢直升机的”。
他因此判断小木老师喜欢直升机。
但福部等人则举出反例。
这时,折木却一反常态地主动调查和推理其背后的原因。
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折木说,“不能轻易去说‘小木很喜欢直升机啊’这种话,要不就太没神经了,那么以后自然得注意。
是我不太体谅别人的感受吧。
”(《峰峦是否天晴》)这种态度恰恰有别于“侦探的专断”。
他认为自己无法完全体会他人的感受。
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能完全认识到世界的真相。
因而他也无法认为唯一的真相就是自己推断出来的那个。
正是这种反思,使得折木无法真的陷入“青春的神话”之中,无法安然“享受青春”。
甚至他也能在某些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集中体现在《迟来的羽翼》中,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推理能力,找出了千反田的踪迹,却无法使千反田重获歌声,无法消除千反田的迷茫。
推理上的全能,并不能改变什么。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两个人被一道门隔开,他们倚靠着门,静静地坐着……在某种意义上,折木被千反田拯救。
但此时,他却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事到如今才给予我翅膀,我真的很困扰”而后,仓库便沉入了一片死寂。
……我已经说完了自己所有能说的话,做到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剩下的事情我无能为力,只是千反田自己的问题了。
雨没有变强,也没有减弱,只是淅淅沥沥、绵绵不绝地下着。
——自仓库中,我已听不见歌声。
(小说《迟来的羽翼》,轻之国度译本)在《绕远的偶人》(动画第22话,小说第4卷)中,千反田向折木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就算顺利考上大学,我也会回到这里来。
无论过程如何,我的终点都在这里。
对于回到这里,我并不觉得厌恶或者悲伤。
我希望作为千反田家的女儿完成相应的责任。
”(动画第22话《绕远的偶人》)正因为是大小姐,千反田失去了未来。
家族是富农,也是地方名门的她,如果要担负起家族的责任,相对的就需要放弃个人的自由。
这正是千反田个人的悲伤,不再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看得到头的责任和未来。
而她也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樱花飘落的时节,与千反田无法离开的故乡而在《迟来的羽翼》中,千反田因为要继承家业而向往自由,却被突然告知自己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
于是自由从向往变成了彻底的茫然。
她无法唱出“重返苍穹,自在逍遥”的语句。
就如同长期戴着镣铐,却突然失去镣铐的囚徒,不知道失去镣铐之后该如何走路。
这些都并非只要折木放弃自己的“节能主义”就能改变的。
就像有人所指出的,“梳理一下入须学姐和江坂同学的纠纷,探讨一下神山祭的命名由来,洗清一下学弟的作弊嫌疑,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作为高中生的折木奉太郎,即便竭尽全力,终究不过是处理那些发生在茶杯内的风波、象牙塔里的事件。
虽然人们常说学校是个小社会,可毕竟并非真正的社会,在茶杯外仍然有太多单凭推理无法解决的情况。
”[1]在日常系的推理之中,你可以通过完成一个个完美的推理,来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就感。
然而这种微小的成就却与改变庞大的世界这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割裂。
在社会派推理作品之中,偶尔也会存在这种张力:你知道了真相,然后呢,你能改变整个社会吗?
最后人们会意识到,青春不是“全能”的,推理也不是“全能”的,所有的“全能感”都将幻灭。
人们不得不无力地生活在日常之中。
正如有的评论家所总结的,作者米泽穗信笔下的主人公“背离了人们通常想象的青春像(积极、乐观、富于热情、探寻自我),而给出了自己他们的定义(节能、小市民)。
而他们自己的定义,在遭遇事件时又会如何动摇,是否会向本来的青春像靠近呢?
米泽的青春推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力学’而创作的。
”[2]在这个意义上,米泽笔下的“青春”就是在两个信念之间摇摆:相信自己能有所改变,或者意识到自身的无力。
[1] 巴甫洛夫的忌日,从《冰菓》说开去——与世界系抗争的米泽穗信: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6434[2] 円堂都司昭,陆秋槎译,以前小说/青春以后小说——米泽穗信论:https://www.douban.com/note/594564763/
为什么评论很多都朝着“装高深”的方向发展呢...顶多只能代表“自己”或者“自己所能观察到的人”的想法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吧,怎么就个个都代表了大家的意见一样呢(撑脸)。
看了很多片子......研究过很多作品...了解很多制作组的背景或内幕 如果这些知识是用在正确客观的评价影片,从而达到让后来进主页的【未看人决定“是否看”,已看人再回味一遍的同时找寻一下有没有一份感同身受,或者没看得很懂进来寻求答案】的效果,不是很棒吗...动漫涉及的故事类型这么宽泛,青菜萝卜什么的本来很正常...但是当我满怀期待地点进主页来看评论的时候看到一片主观黑...这就不对了嘛。
(知道我刚看完第二卷的小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跑进来结果看到这么些xx的评论心里的感受吗 ...ojz)“我不喜欢”这个理由还真是不负责任啊。
“看到睡着”虽然很说明问题,不过归根结底还不是上面那一句嘛。
差评也给点水平好不好...不然让我这种人很难过啊...也许黑得高级一点一言击中要害的话还能引起正头脑发热脑残粉模式的观众呢(比如我啊抒发自己情感也不是这么抒发的嘛。
就我个人来说...反正很和我口味!
作画和特效都让人印象深刻,悬念部分有紧迫感,描述事件时那有趣的表现手法,解密部分也会有小小的波折和出乎意料,还有“小题大做”的那份怪异感,我都很乐在其中啊。
而且意外的很感人(或者说是感慨吧)。
很有人情味的作品,事件推进的过程和人物性格都很有趣呢。
动画只是个表现手法,他的发挥空间可以很大,但并不是说他一定要做那些只有动画才做得到的事才是个好动画。
而我只是很喜欢动画这个表现手法,选择了通过看动画来看各种各样的故事。
我看片子完全都是一人乐,其他什么都不懂。
(这点我可以肯定很多普通读者都是我这样的吧)宅学问是什么?
我不懂啊...我还能说自己是个宅吗?
我能吗?
我能吗?
我能吗??
说到宅文化什么的,我虽然非常宅但是完全不懂呢。
你觉得一人光顾着闷头看片子,看完之后只找对补完对剧情理解有用的情报的人从哪里去理解宅文化?
我能说自己是个资深的宅吗?
能吗.....我的动漫启蒙是最终兵器彼女(因为设定)不过至今没看完...第一部看完的动画是水果篮子....第一部让我鸡血的片子钢炼03.....最初接触的漫画是火影和夏目(那时候火影正红夏目完全没红起来)因为年龄原因很多老片老漫画确实完全不了解...不过看在我宅了那么多年的份上承认一下我还是蛮资深的嘛....嘛总之在我身边的人眼里我绝对是个宅。
(自豪脸)嘛.....算了,看片还是要一人乐,哪来那么多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各位看官您说是不是?
过程自己觉得有趣就好了吧。
我对好片的定义就只有两点:1.让我有兴趣看下去 2.看完之后不后悔看完了它不瞒各位,四畳半神话大系和命运石之门,还有永生之酒,我都把第一集啃了两三遍才有动力看下去..(第一遍感觉不出想看的欲望,但是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又听到了有关的高度评价的话,就会再找出来去看,想着看能受到有观众如此念念不忘的片子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说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我不觉得这在追番方面有任何不适用的地方)看动画作为兴趣爱好,我不想太浮躁了。
PS:如果能让我翻遍评论资料,或者再仔细地看一遍,那就是神作了。
我夏日大作战看了四遍...在第三遍的时候看哭了...(请尽情的嘲笑我吧ojz)对我人生有意义的动漫是:猎人、钢炼09、石头门、四叠半、日常、东之伊甸、夏日大作战、80天拯救世界(国漫哟)觉得从冰菓里也可以悟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不过未完结,还有待观望。
个人观点(●´▽`●)而已以上!
pps:我承认!
喜欢也只是我的主观!
和讨厌的人那些只是主观感受一样,我只是看到那么随便的差评有点sad而已...制作组这么用心(不得不承认京阿尼的画面有目共睹啊 这部满满都是诚意有木有啊!
)我们也要尊重作品是不是
嗯…你推理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这部番完全就是站在男主人公的立场下进行的伪推理,说是推理但却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芝麻小事,而且如果每个推理剧情都能向观众表达清楚细枝末节的一些线索,那么观众人人都是侦探了,只能说这是一部纯废萌片+渣片,而且男主这性格真是厌恶透了, 好像一直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光画面好有个狗鸡巴用 难看死求 女猪还可以再装逼点 跟你妈个雏鸡样 好想戳爆那对美瞳
恶心的女主角
5集弃
节奏慢了点
女人画得漂亮,剧情鸡毛蒜皮无中生有小事化大,台词都念得文言文了,高端上流。人物的头发不是一般动画常见的透明的,可以遮住眉毛了。片尾曲的两少女细嫩白净,就像给年事已高不能行夫妻之实的老太爷准备的,只能含在嘴里轻舔细吮,捧在手里抚娑把玩的精巧玩物。
别怪我喷剧情明明没什么好看的啊老娘还特地去看了小说,看见女主一副闪亮亮的表情就想把鞋底抠下来盖她脸上,好看个毛啊
虽然快完结了但是真的看不下去啊(>Д<)ゝ
制作太牛逼了,非常精致流畅。其实男主开头到结尾的变化挺大的,从一开始的阴郁节能主义少年,变成了后面会笑会害羞会吐槽会卖萌的正常16岁少年。只是我抱着来看推理作品的心态来看的,折木的&#34;侦探走下神坛&#34;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体验,我更喜欢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古典侦探。全片三个大案子,舅舅的古典部旧事案,拍电影的案件真相案,学园祭怪盗案,中间还有一集抛的各类小案子。其实古典部旧事这篇给我的感觉有点力道不足吧,都牵扯上了60年代学运这么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有&#34;被众人推向高台献祭的学生领袖&#34;这种中二主题,最后只是学园祭和退学而已,太头重脚轻了。后两个观感稍好,但学生间那种别扭小心思掰开揉碎讲也是幼稚到不忍直视。女主富农千金人设完美过头,虽然很可爱但我不喜欢。众人的黑暗面挖掘还有点意思,男二真的像纪田正臣啊
首先,我喜欢京阿尼!其次,这剧除了男主之外的两女一男都有点让人厌烦,尤其是天然呆(NC)女主。再次,卖队友是不好的,队友会scream的!最后,晚餐后的甜点我喜欢,但晚餐后的推理并不喜欢!我就想说句:贵圈真闲&amp;女主神烦!
看不下去没办法
2012.6.21 - 2013.1.18@ London - Gower Building, Southampton
京都动画佳作,披着校园外衣的小推理。场设唯美、画风精美,细节体现出很有层次的审美;轻松情节的背后,有点到为止的人性探索,隐隐沉重。
看不下去了,是在乱……放弃
可在TV动画史上留名的杰作。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国内的观众了解什么是“日常之谜”。在流畅的日常叙述中穿插谜题方是“日常之谜”,而硬在谜题之间插入日常就只能算灌水了。前者可以米泽穗信为代表,后者则可举出道尾秀介。目前日常之谜仍只是一种风潮,若干年之后一定会成为一种传统吧。
前两集无聊,后面好看。小推理没什么意思,大案子挺精彩。一开始纯粹是被CV吸引过去的…肉村声音赛高!男主长得跟《邻座的怪同学》的男主好像啊=皿= 女主好烦人,第一集开始就讨厌。这种少年向的推理动画完全可以撇掉这个女主嘛。
去年最烂番
太无聊了
还会有第二季么!!!!!!求第二季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