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大部分内地青春片的通病可能就是剧情狗血、台词做作,红果果教坏小朋友,而将电影时间背景设置到远一些,又常常会出现服饰、发型、场景等与故事年代不匹配的情况,此片虽然整体营造的氛围还算单纯,但以上各方面的bug让人看的很跳戏,也将日本原版改编翻拍的毫无意义。
【3分】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大部分内地青春片的通病可能就是剧情狗血、台词做作,红果果教坏小朋友,而将电影时间背景设置到远一些,又常常会出现服饰、发型、场景等与故事年代不匹配的情况,此片虽然整体营造的氛围还算单纯,但以上各方面的bug让人看的很跳戏,也将日本原版改编翻拍的毫无意义。
【3分】
大泽隆夫2004年演的日版世爱仍然是日本爱情电影票房第一,经典到永远在日本电影史上都会留有位置。
而我自己看了以后也很喜欢,电影感人,大泽也演得超棒。
所以这部内地的翻拍版,虽然是翻拍小说不是翻拍电影,但我直觉就知道不会特别好,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欧豪,我肯定不会去看的。
韩国导演拍的,改编了很多,主要的部分还是有的,像录音带回忆,写信编故事说女主有白血病来得到随身听,两人外出过夜等等。
改编的是出现美人鱼,女主样子的雕像沉入海底,女主得了另外一种病,照相馆变未来邮局,有个跟女主同名的女孩等等。
先说好的吧,欧豪演得很好,比左耳又进步了,几段哭戏都很不错,能感受到他对女主的用情至深。
剧情还行,有青春美好,有感天动地,最后我也被感动到哭了。
三星是给欧豪和泪水。
电影不好的比好的多,改编得不是很符合实际,太戏剧化不够现实很难引起共鸣。
回忆90年代,场景和服装却是现代的,唯一有年代感的是录音机,没有回忆久远的感觉。
未来邮局也不可能会有的,最后柯达潜水找到了雕塑和美人鱼救了他都很不现实,但姑且作为增强戏剧性而设的童话般的安排也尚能接受。
但他对夏叶的爱深到十年后仍然想去殉情,这点真的有点不能接受。
从回忆中看不出来他们这种纯洁的初恋有爱得那么深,深到十年后还为她殉情,有点夸张了。
而且殉情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最后柯达得救了也想通了,“再次见到夏叶”的那段也很感人,但应该有很多途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不一定是殉情。
还有杨紫演的另外一个同名夏叶,这个角色很多余,只是为了设置悬念和最后的感人而设,跟男女主的感情毫无关系,对推进剧情也没什么作用,一开始还可能让观众误会是十年后的夏叶。
最后她和柯达相视而留了个伏笔,其实也没必要,这个改编点真的差评。
我怕是不会忘记第一次看这小说的日子,那是高三首次模拟考,我一整天都拿着我的小手机,之后却拿了我模考中的最高分。
那一天,窗外鹅毛大雪,桌子上有朋友留给我的涂鸦,认识的可爱女生离我有三排远。
那一天,我被莫名其妙地变成十八岁。
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你看,也是多么的平淡无奇:天空依旧阴霾,披覆银甲的松树们没有突然变成火海,心仪的对象不会来找你表白,数学题也还是做不出来吧?
等一会的午饭里,说不定还会跳出蟑螂。
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读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能从文风判断出翻译必定是某知名林姓教授,半年后会喜欢上书中提到一个摇滚乐队......这种种又带给我一种“今天是特别的一天”的错觉,而没过几天我就为“不要期待人生中有戏剧性变化”这种忠告叹了气。
它的荧幕版有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虽然好评颇多,主演们也都很喜欢,但或许是受不了年代得到间隔终是没有看得下去的。
冬天无意得知了中版的消息,惊讶无比,得知演员阵容后,恐惧不已。
预告片的结尾,当“初恋最美/痛”的字样出现后,感觉鼻血都要碰到屏幕上了,这什么Justin Bieber、James Bond玩意儿!
导演真是那个拍出过《女友系列》的郭在容吗?
这种挂清朝青春狗头骗傻姑娘五花肉的电影您也要拍?
那我就做粉丝少女咯。
纵观影片,可见导演还是看过原著的,男主姓名生日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套了剧情走向,其他的全交给国产青春片打包(几年前这还不是个贬义词)。
虽然节奏把握尚可,但由于加强了内容推进,人物的态度转变极其牵强,莫名其妙的展开情节,大量的无意义内心独白,浮夸的逆光(亚洲青春电影通病都是跟岩井学的),恶俗的“同名”梗模仿.......可诟病之处颇多,稍微能提一下的演技,也不过是甩同档青春电影小鲜肉们几条街的程度而已。
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好一个IP,又有之前的影视佳作,导演有钱有势,即使在中国国情下拍,只要按照原作照搬,随便成为一部现象之作,留名影史也不是问题,干嘛这么扑街?
毫无原作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完全沦为了一部肤浅的作品。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看见男女主人公在独处的夜里讨论“怀孕”和“勃起”的英文单词。
接着在另一幕里说,说出“发现自己身上有喜欢上一个人能力的人,我认为比任何诺贝尔奖发现都重要。
如果觉察不出或不想觉察这一点,那么人最好消亡,最好撞在行星什么上面早早消亡。
”这种台词。
然后,这还是一部国产青春片。
昨晚看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说实话,一看到这个影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爱恋的电影。
世界中心啊,呼唤爱啊?
好像挺高端的。
但点击屏幕等待影片一开始后,看到杨紫收到未来邮局邮寄的磁带和收音机,听见欧豪男主寂寞哑黯的旁白,看到欧豪泪眼汪汪的一脸忧郁,我才恍恍明白过来,好吧,这又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
说实话,故事很散乱啊。
所有的回忆都是片段式的碎片,一直到看完电影结束,我还没明白男主柯达究竟是为什么喜欢夏叶啊。
我以为那只是好朋友间的惺惺相惜,突然瞬时移到后边的情深似海是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其实整部影片都感觉深深地套路啊。
但是,我表示羞羞的捂脸,我就是被这样的套路给弄哭了。。。。。
故事情节是真的青春,梦里的幻想的青春。
我回头看看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才发现,那是怎样满头满脸满衣裳的泥啊土啊灰啊。
噢,这是荧屏里他们的青春,而我们的青春,只有那一方绿绿的浅水塘,或者那一片热淌淌的黄泥地,或者是那喧嚣的大操场。
真的,一点都不想回想。
不过,说实话。
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名字。
虽然不是很懂,不明白它究竟和电影有什么联系。
但架不住这影名还挺好听的。
世界中心什么的,无法理解啊。
刚上学的时候,就在想,这是家的位置,这是学校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围成的一个圆就是我所有的范围,我的生活,我的世界。
所有的事就发生在这个圆里。
再长大一点,那个圆也慢慢的扩大,甚至是这个圆的周围出现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圆。
在这个圆的世界里,是我们所有的情感汇发地。
有时候,嗯,我来到某一个地方,以前没来过,现在来了,原本的灰色就变成了由其他颜色构成的缤纷,不同的意义也显现出来了。
对我们来说,其实世界中心哪里有呢?
到处都是啊。
不过,若是按物理地理上的计算,大概真的有吧。
但是,谁在乎呢?
我们内心里有许许多多的爱,就连爱情都不一定唯一,所以也就不敢说什么在中心呼唤爱了。
但是,有一天,吹着风的时候,就会突然觉得,在以前开始到现在的时间岁月里,一定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让你痛彻心扉或者欣喜若狂,在那个时候,按着自己的心脏处,心跳都变得不一样了呢。
在这个时候,我想,那就是我们的世界中心了吧。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下简称《唤爱》)是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代表作,被翻拍的电影与电视剧均在2004年播出,在日本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评心而论,《唤爱》是部不错的剧本,讲述中年男人松本朔太郎回忆少年时代与患白血病的亚纪姑娘的爱情故事。
朔太郎与亚纪是同学,亚纪想要Walkman,为给亚纪弄一部,他编造某个女孩患白血病的故事邮寄给广播站。
女孩的原型就是亚纪,但并没有患病。
可是,朔太郎的谎言像预言一样,一言成谶,命运安排亚纪患上白血病,结果去逝。
由此他陷入长达十年的自责中。
十年中他拼命工作,用麻醉的方式使自己遗忘。
十年后,封存的录音带打破平静,让他重拾记忆,十年前的甜蜜,像放电影一样清晰而真实地浮现眼前。
他与亚纪的恋爱开始于老师的葬礼,他性格内敛,行为表现局促羞涩,而亚纪温柔、多情、浪漫,带有大姐姐的成熟,亚纪与他倾心交谈,一点一滴钻入他的内心。
他爱上这位姑娘,而亚纪却身患白血病。
这是部伤痛作品,故事基调应是舒缓的,严肃的,深沉的。
日影版《唤爱》也以舒缓的节凑表达这份爱恋,一层层地深入,一面用暗色的背景把你带入少年时代,一面又用当前的光影,让你明白他在回忆过去。
新旧时光的轮换交替,时而让你融入过去,时而又把你拉回现实,整体淡淡的氛围,表面淡而乏味,实际无声的呐喊,深刻表现主人公深沉的爱。
影片中朔太郎少年时代的造型,没有小鲜肉那么抢镜,但森山未来那张青涩的脸,以及从他那眯出一条缝的眼睛中,释放出的那种浑浊和对未来的憧憬目光,让你深刻领悟所谓的少年时代的你是什么样的,十年前的他与十年后饱经沧桑的他造成极大反差,明确表达本剧的主题。
为了营造伤痛的氛围,影片还让沉默寡言的重伯伯与敏感多情的律子陪衬。
所以,日本影版的《唤爱》达到想要表达的深沉意境。
再回过头看由中韩合作的《呼唤》。
昨天我看完后,只觉得被骗了。
首先,影片整体基调的把控失误,柯达与夏叶亦是通过回忆记录过去的,但本部作品中,节凑过于轻快,你听到的是夏叶爽朗的笑声,看到的柯达那一脸自恋的表情,此种过于美秒的回忆,显得与故事的基调格格不入。
其次,回忆镜头中,中国元素的植入。
像学霸爱上学霸,学霸与学渣的友谊,以及青春期躁动引发的肢体冲动等等元素,是中国青春剧的定制,但这些元素早已被青春剧用烂,如今又用在《唤爱》影片中,本部影片表达的主题是深沉好吗?
还有影片的服装设计,明明是回忆的镜头,居然穿着时下的服饰,这种掩藏不住的虚假,让人极度反感。
之于本部影片的梗,制片方似乎感到本剧表现有余,后劲不足的特点,不停地运用周围的环境、演员的眼泪以及群演的激情来衬托想要表达的主题,但频繁使用烘托给人感觉是明目张胆地造假。
还有影片中的Bug,夏叶明明患上白血病,居然没被隔离,她己是快死的人,在临死前还能笑得那么灿烂,文过饰非的演绎,证明本剧完全是闹着玩的。
青春期的爱情是单纯的,真诚的,一个人因为青春期的爱情虚度十年,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唤起的举动。
在《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与田晓霞没能走到一起,后来当他独自踏上古塔山,心里那种悲凉、孤独与绝望,读过该书的人不会忘记。
在尤宾作品《热妮娅•鲁勉采娃》中,也有同样的“十年”约定情节,当面对这种生活的变故时,作者在作品中写道:“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伸展。
有时我会蓦地想到我们约定的那件事,尤其是在约期临近的几天里,我有一种强烈的忧悒和不安压在心头,仿佛我熬过的所有岁月,都是为了这次约会”朔太郎与孙少平、谢廖扎有同样的遭遇,他们对青年时代的爱情看得很真,因此,这样的青春故事应以敬畏的方式回忆,如此才能造成情感上冲击,让观者在心里产生共鸣。
然而,本部作品是这样吗?
郭在容号称导演“亚洲女友三部曲”,此次他与国内影视公司合作,跨过国界来到中国,准备把《唤爱》搬到中国屏荧,呼唤国人到世界中心去爱,但他对影片的整体把握以及演员角色的选用让人叹息,一方面整体气氛就把握不对,另一方面又招募一群不合适演绎本剧的小鲜肉与小公举来演绎,不知道他要表达的什么。
《唤爱》要求人们在世界中心——乌鲁鲁呼唤爱,但本部影片是这样呼唤爱吗?
从影片翻拍的结果来看,它不是呼唤国人到世界中心呼唤爱,而是这些人在中国市场呼唤票房。
中国影视市场宠大,他们看到这块大蛋糕,便来到中国,迫不急待想分一杯羹罢了。
微信号:zhengpiaoren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请支持您的亲密朋友(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总的来说还不错吧,这个电影避开了青春片的堕胎以及姐妹反目成仇等狗血因素,却没有避开癌症等病痛条件。
虽然在一起打架那里略微有点狗血,但是磁带这个情节很有时光的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
未来邮局这个点也挺不错的,至少是现实世界很多人都喜欢的东西,也有很多人会去尝试做的事情。
美人鱼和雕塑这个情节略有点假,设计的不够唯美和真实。
特别是潜入海底去找雕塑那里,真的,跟骗小孩差不多,还有,女主角老是说什么海里的自己,我以为这是童话呢,而且是并不唯美的童话。
这个点不是很好。
关于主角,就不多加评论了。
所以说,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世上最美的情话是什么?
纳兰容若说,一生一代一双人。
沈从文说,一辈子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徐志摩说,欲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今生唯一之灵魂伴侣。
王小波说,爱你就像爱生命。
……而我听过的,最具烟火气息、最美情话是:没有你,我整个人生都失去了方向。
好友夏尔,毕业找工作,因为异地,跟男友差点分手。
可是男友说,没有她,便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因为这句话,夏尔果断去了他的城市,第二年便喜结连理。
婚后的日子里,也有磕磕绊绊,夏尔有时会说气话,直指分离。
他气急了大吼:你以为我怕离婚吗,我只是怕别人对你不好。
夏尔在一刹那消了气,然后自我惭愧,怎么说了那么绝情的话语。
父母初时各种反对,然后看到两个人黏答答的样子,也都放了心。
一生中,遇到相爱相惜的人,是莫大的幸运。
电影《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柯达遇见夏叶,他说,那是自己一生的幸运。
那个夏天,短暂的爱恋,回眸一看,尽是深情。
17岁的暗恋,看见她就上扬的嘴角,都收进她的眼中。
游泳队的夏叶,笑容甜美,如一袭明黄,又似一树翠绿,灿灿然绽放在他心上。
柯达不会游泳,却喜欢在泳池边睡午觉,只是为了接近心爱的她。
同学们恶作剧把他丢入泳池,自有夏叶将他打捞上岸。
他因为打架被罚站时,她坐在教室里,只担心着外面的酷热,操场上蹲马步的他。
他送她回家,体贴地帮她将自行车搬上楼。
他们牵着手在大街上狂奔,忘记身后追逐的人群。
林荫道上骑单车同行,一条手帕在两人之间飘飞如彩蝶。
那么多那么多想要说的废话,录成磁带甜蜜说给对方听。
柯达说,最幸福的是,一回头就看见你。
如果有什么比空气还重要,只能是你。
所谓喜欢你,就是记得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想要帮你实现每一个愿望。
所谓喜欢你,就是不问缘由,陪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有你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那里有着爱的磁场,闪着光亮。
真心喜欢着,心里便有了惧怕。
最怕的就是一回头,再也看不到你。
那个夏天还没过完,夏叶因为多发性骨髓瘤住院。
知道要失去她了,柯达一个人在角落里痛哭流涕,一转身换个笑脸面对她。
他恐惧走进一个没有她的时空里,愿意跟这世间所有的神明交易,拿什么都可以。
夏叶走了,柯达失去了全部活着的意义。
十年承诺,独自在黑暗中泅渡,宿命般地反反复复地梦见她。
他为她学会游泳,潜入海底,看见另一个她。
听到她说,你要好好的,我会慢慢地等你。
她,仍然是他唯一方向。
这世间的爱情,有千万般模样。
用情至深的,莫过于:失去你,就失去了人生方向。
遇到了,是莫大的幸运,除了珍惜,还是珍惜吧。
在日本同名经典电影的故事架构之上,仿造而来的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其实还是让人有那么一点小好奇。
模仿总归相对容易,按原来的节奏走就行。
但对这部被号称“亚洲青春电影鼻祖”的改编,韩国导演郭在容并未能做出对经典青出于蓝的超越。
一个纯爱故事非要加上一点悬疑、惊悚的元素进去,这样生硬的拼贴,其实是在不断地打断观众对影片的情感投入。
在情感铺垫的堆砌上,就算对比同类型口碑一般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林天骄对高翔的转变的细节刻画上还望尘莫及。
继续活着的柯达却没能将夏叶仅存的美好品质发扬光大,反而做出了最愚蠢的殉情,更让人愤慨的是,导演还极力渲染这种自以为是的美好浪漫,让观众错以为爱情要以死为代价才能焕发永恒的幸福之光。
这种唆使人颓废消极寻死觅活的价值观实在不应该提倡,更不应渲染。
虽然情节非要扯上白血病有些媚俗,但女主是真美,欧豪演技也可圈可点,至少感动了我~人的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就只发生在那个时候,不掺杂任何杂念的爱情。
奇怪的是边看边忍不住想如果柯达的角色是小小,作为妈妈会否支持他这场恋爱,既能够理解初恋的美好与刻骨铭心,又担心他失去后会怀疑人生的价值,爱情这事还得慢慢引导,生命价更高吧!
本文是根据我发在知乎上的一篇回答为基础,经过重新整理而来的。
所以在如果在知乎上看到比较像的文章,那不是我抄袭,因为那篇文章的作者也是我。
若要评价这一部电影,就首先应该介绍一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背景。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日本作家片山恭一于2001年发表的一部纯爱题材小说,发布后几年内就超过了《挪威的森林》成为日本销量最高的小说。
而在本电影之前,已经先后三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另外还有广播剧、舞台剧等)。
第一版是2004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大泽隆夫、长泽雅美、森山未来等人主演,这部电影当年在日本完成了票房奇迹,以85亿日元票房荣登当年的票房冠军,并且至今仍保持了日本真人纯爱电影的票房纪录。
而刚被豆瓣评选为2016年最受关注女演员的长泽雅美,也正是凭借在该电影里的出色表现,几乎横扫了当年日本各大电影奖项的助演女优赏以及新人赏,从而一举成名。
2004年日影版剧照第二版则是同年由TBS电视台播放的日剧版,由山田孝之和绫濑遥主演。
相比电影版,日剧版相对来说更接近原著,但也继承了电影版一些原创的设定,加上时间比较充裕,对感情的刻画也更充分,所以在中国的评价甚至还高于电影版。
2004年日剧版宣传海报第三版,是于次年2005年,由韩国翻拍的电影,名字改为《我与我的女友》(或译为《波浪预报》),由车太贤、宋慧乔主演。
这个版本大体上沿用了日本电影版的故事发展,但舍弃了成年以后故事线,不过在细节上的修改还是很多的,气氛也相对轻松一些,不像日版那般压抑。
2005年韩国电影宣传海报最后就是来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版,由欧豪和张慧雯主演。
导演则是韩国知名导演郭在容,值得一提的是,郭在容刚好也是韩版的编剧,可见他对《世爱》真的是真爱啊。
2016年中国版宣传海报然而,导演对作品的爱并不意味着电影的成功。
多次的事实已经证明,再厉害的原著也不能保证改编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只是,像本部电影一样,能把历史上多次大热的大IP,改编成票房口碑双扑街,要实现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如此惨败,很大程度是因为从一开始,片方就是将其当做一部彻底的中式“青春片”来对待的,显然是为了蹭今年很热门的”青春片“热度。
从宣传到到海报,再到发布会,到处充斥着“青春”、“初恋”等字样,甚至在宣传稿中不惜拉上日版电影给他冠上“亚洲青春电影鼻祖”的称号,先不说日版电影是不是算作一部“青春片”,但“鼻祖”两个字,也怎么都轮不到“世爱”来担当。
无论原著小说,还是之前的三版影视剧的成功,那都是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种女主角得白血病的桥段,放到现在实在是难以让观众简单的就接受,毕竟经过这么多年韩剧三宝的洗礼,观众早麻木了,现在的韩剧都不这么拍了。
即使是2004年,这种题材也是略显老套的,但是日版电影能在当年脱颖而出,拿下这么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不仅仅是靠的这个故事本身,而是在故事的叙述上以及镜头的运用上都有其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还探讨了人们的生死关,描述了女主角如何面对死亡,以及活着的人如何从心爱的人死去以后走出阴影,使得日版电影在纯爱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但是基于“青春片”的定位,中国版电影将剧情的内涵留于表面,基本将这些有深度的内容给舍弃了,甚至在结局安排了成年男主角试图自杀的剧情,在现在看来本已颇为狗血的剧情上再撒了一把狗血。
实际上,日版电影从来就没有以“青春片”来宣传自己,他从来都是将自己定位为一部纯爱电影。
诚然,“纯爱”和“青春”有很高的重合度,但这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纯爱”是给我们讲述一个纯美的爱情故事,是为了让我们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感动,但“青春”题材这是要唤起观众自身的青春回忆。
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故事,我能够为朔太郎与亚纪之间的爱情而感动,但我无法通过这个故事来回忆起自己的初恋。
用“青春片“的手法来讲述这个纯爱的故事,注定最终的成品只会是一个四不像。
再来说说电影的剧情,中国版基本沿用了日版电影的发展,很多日版电影原创的设定也被继承了下来。
但是依然有不少的改动。
首先是日版的照相馆给变成了所谓的”未来邮局“,这个设定看似有创意,但实际上太过于天马行空,反而给人很出戏的感觉。
还有邮局老板,我从这里并没有看出他对初恋深沉的爱,倒是他硬把自己说成是初恋的女儿的父亲,我看到的只是满脸的猥琐。
其次,日版中去梦之岛的剧情,被改编成了去北京找父亲,这个改编倒是不错,更现实,也有说服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一段全班同学一起合谋欺骗夏叶母亲的情节,简直是毁了这个我个人认为还不错的改动。
这里画面够美。
不过似乎是刻意模仿日版相同片段的画面。
最后,就是乌鲁鲁岩石这个“世界中心”居然被女主一句”这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中心“就给否定了,所以女主夏叶想去的就不是那里了,而变成了想去海里看看自己的雕像,于是机场的那段情节也没了。
连最后结局,由变成了朔太郎去了乌鲁鲁岩石,完成亚纪留下来的心愿,也变成了柯达潜水去找海底的夏叶的雕像,也带出那段自杀的情节。
既然否定了”世界中心“,那为何不像韩版一样换一个片名呢?
其实日版电影的剧情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可能是因为电影片场的限制,日版电影在很多细节上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以及情绪渲染的不够充分,这也是观众评价不如日剧版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多改变也不合逻辑,比如结局是成年朔太郎和未婚妻带着亚纪的骨灰去乌鲁鲁岩石,这显然不合理(原著是朔太郎和亚纪的父母一起带着亚纪的骨灰,显然合理多了),以及两人如何相爱也没有展现出来。
而即便如此,中国版依然比日版少了差不多整整40分钟,加上故事前期强行加入的诸如打架等的青春片元素占了时间,让女主角得病以后的剧情以超高速推进,没多久就死了,也因此日版里面那些感人的桥段,几乎全部被删除,这也是我对中国版的改编最为不满的地方。
也因为时间的限制,日版改变了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他不想其他几个版本那样采用的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是采用回忆的方式,将几个重要的故事片段分别展现出来,而这些回忆都是通过贯穿全片的录音带展现出来的,比如下面这个我非常喜欢的场景,成年的朔太郎听着亚纪留下来的录音,一边感受着回忆。
这些浪漫的表现方式也没有在中国版里出现。
在中国版里,通过录音带交流只被用来道歉。
这让之前女主夏叶想要WALKMAN的剧情变得没有意义。
还有日版中下面的这个镜头所表达的话题,也是中国版里完全看不到的。
朔太郎送亚纪会医院,这时候亚纪还非常坚强,表示可以自己回病房
于是朔太郎就转身离开
这时候亚纪突然又跑了下来
原来是前不久还在一起玩的病友,已经去世了,亚纪第一次感觉到对这个长达一分多钟,一气呵成的长镜头都是通过慢镜头来表达,加上手持摄影整个画面的晃动,全程几乎任何没有伴奏,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别提有多震撼了,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这部电影里要表达的纯爱之外的主题。
另外,某种意义上,本篇的选角上也不如日本,虽然本篇男女主角的颜值是够了,尤其是欧豪比日版的森山未来的颜值强太太多了。
但森山未来和长泽雅美在出演时分别只有19岁和16岁,扮演这种高中生角色也几乎本色出演即可。
而相反中国的两位主角差不多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龄了,加上本身演技就很一般,在电影内完全没有演出高中生应该有的纯真的感觉。
还值得吐槽的是,为什么得了绝症的女主看起来还这么健康这么美?
完全只是像刚哭过而已。
再看看日版,这才是一个绝症少女应该有的样子。
对了,为了演好患白血病的角色,长泽雅美甚至不惜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日剧版的绫濑遥同样是光头形象示人)。
这一经典的隔离病房之吻,也没有在中国版里出现。
我举了这么多日版的例子,并不是说中国版必须照搬日版的剧情,而是想说,本片为了满足青春片的定义,前期加入大量青春片桥段,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后半部分女主角得病以后的剧情只能被大量删减,所以类似的煽情片段,在中国版里几乎完全看不到。
(唯一可以说煽情的就是留下录音给另一个夏叶的片段,但是因为和主线剧情不搭,所以效果非常差,具体后面会讲到)还有这种校服,怎么看都不像是1997年中国应该有的吧,还有女主可以披头散发?
还有这种小区,未免也太现代了把。
还有杨紫饰演的另一个夏叶,也是导演自以为是的创作。
这个角色大体上等同于日版为男女主角送磁带的律子,但因为本片中的磁带变得无关紧要了,所以这个角色的出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专门为其创作的捐角膜的剧情也完全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个角色的存在除了加深整个故事的狗血程度,根本毫无意义。
基本上,这部中国版电影,几乎继承了日版大部分的缺点,但却没有继承到大部分的有点,甚至让这个本来就很狗血的故事用更狗血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一部悲剧,几乎没有任何的煽情,这确实是难以让我将其定义为”合格“的电影。
其实我个人愿意给他打5分的,但是豆瓣不能打2.5星,而我又没法说服自己给这部电影打3星这个及格分,所以只能委屈他被我打2星了。
中学看的,标记
按照分类点了悲剧。看完才觉得悲催。
好看,最后女主角还是去世了,心脏移到了杨紫饰演的角色身上
不感动
每逢翻拍片都处处显示着水土不服,鲜肉们把演技磨好后再来吧,至少学会怎么说台词,而不是背台词
可以不给星吗??啥玩意儿
好
之前一直就挺想看的,后来终于有机会看了,个人觉得就还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是觉得,杨紫这个角色完全没有必要出现。然后剧情就是小清新加纯爱,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整体看来没有出现大的bug。演员是真的好看,欧豪、张慧雯也是真的养眼。
挺意外的,拍的挺唯美青春。
爱 凄美的爱 活着 世界 几年,几十年后再来回忆美好的瞬间
谷阿莫吐槽
哭瞎我
UME华星的购票网站上明明放的是日本那个老片子的海报,结果去看了发现是欧豪跟一个不认识的女的还有邱莹莹演的东西。这算诈骗吧!平心而论没有特别难看,因为知道都是爱情+死人,也不知道这算是致敬还是仿拍。道具和布景感觉缺钱,欧豪把所有的ang发成an。
录音机
故事很平淡很老套,就是两个高中生彼此喜欢与陪伴的点点滴滴,但是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其实还不错;张慧雯不算很漂亮,但是意外的很适合高中女生的角色,笑起来有一种温柔明媚的纯粹,欧豪其实不太符合学霸的形象吧,但是他笑起来又有点痞的少年气,杨紫和张慧雯神韵的确有点像,选角来讲蛮成功的;女主说自己比男主早出生一周,所以在没有他的世界里独自走过一周,以后也会在另一个世界里一直等他,让男主慢一些来找她,这一段还蛮戳人的,爱是希望活在有你的世界里,也是希望你能在没有我的世界里好好活着。
知道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没看过,中国版前半段还可以后半段太俗烂,来中国淘金的韩国导演就不能来点新套路么,看过第二天完全没印象了2017.5.30 23:00电视重播,过了3年,要不是豆瓣标记我都忘了看过 2020.10.13
1.5 仍旧活在差不多二十年前的郭在容呀,烂俗狗血韩剧梗已经过时了。【杨紫这酱油打的;欧豪和张慧雯都撑不起这片;倒是挺惊喜看到了依旧美丽的杨童舒……
老套的狗血剧情,20年不变的场景布置,生硬的故事转折,郭在容来中国圈钱也请认真点儿啊!一星给张慧雯,这次表现的还挺自然
服了
电影剪辑及叙述故事的方式不错 故事本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