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绝境盟约

La sociedad de la nieve,绝地盟约(港/台),雪下百态,Society of the Snow

主演:恩佐·沃格里西奇,奥古斯汀·帕德拉,马蒂亚斯·雷卡特,埃斯特万·比利亚尔迪,迭戈·维格齐,费尔南多·康提吉尼,埃斯特班·库库瑞兹卡,弗朗西斯科·罗梅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智利,乌拉圭,美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3

《绝境盟约》剧照

绝境盟约 剧照 NO.1绝境盟约 剧照 NO.2绝境盟约 剧照 NO.3绝境盟约 剧照 NO.4绝境盟约 剧照 NO.5绝境盟约 剧照 NO.6绝境盟约 剧照 NO.13绝境盟约 剧照 NO.14绝境盟约 剧照 NO.15绝境盟约 剧照 NO.16绝境盟约 剧照 NO.17绝境盟约 剧照 NO.18绝境盟约 剧照 NO.19绝境盟约 剧照 NO.20

《绝境盟约》剧情介绍

《绝境盟约》长篇影评

 1 ) 一场生存和人性的考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次真实的空难大逃杀,1972年乌拉圭的一架满载梦想的孩子们的飞机在雪山区域坠落,全机45人在经历了第一次的坠落,尾翼脱离,饥饿,寒冷,两次雪崩等等一系列困难过后,坚持了72天,最后16人获救。

影片拍摄并记录了这些幸存者的历时两个多月的求生经历。

影片的大部分是以一位叫努马的遇难者的旁白讲述开始的,讲述了这群人为什么上飞机直到他死前的经历。

虽然是以他的视角为主,但事实上剧情是没有主角的。

它以一种更平和冷静的视角更纪实性的呈现方式去呈现这个艰难的过程。

艰难主要在两个略显矛盾的方面:生存和人性。

前期生存的难题是保暖,这个阶段他们还有心埋葬尸体等等;之后矛盾逐渐成为了饥饿,同伴逐渐成为了蛋白质,宗教人性和生存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两次雪崩之后,生存的矛盾成为了空气和逃出,活着的人也逐渐接受自己会成为食物的命运,甚至 愿意贡献自己;经历了一切之后大家再次找到一部分补给,大家再一次团结起来向外寻找出路,也正因如此最后有29个人得救。

其实按比例来说这是了不起的,过半的人活了下来综合了诸多原因。

橄榄球队的男孩子们足够强壮和团结是一切的基础,快速的组织和领导的带领以及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的任何内部的纷争是我认为非常难得的,也是最后能够出逃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即使泯灭人性到吃人也依然不会让人对这些年轻人感到反胃或者难受的重要原因,他们是真正的为了团队的存活而想尽办法。

他们会苦中作乐,会喊口号,会团结一致,也许不是这群人遇难结果会完全不同。

最后徒步找到出路的两位探路者,,中途折返为留更多食物给同伴的逆行者,搜集物资的人和每一个参与到这场生存战的人都展示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生命力,这点令人佩服。

摄影积极的展示了自然的宏伟和环境的恶劣,而音乐则有一种原始的激励感,这些都加强了整个求生过程的情感波动。

几次突发的自然情况效果非常好,可以想到如果是在大屏幕看大约会更震撼。

不像很多大片节奏紧凑,影片节奏缓慢地讲述了一次奇迹,但关于人性或许还有更多讨论的空间。

 2 ) 极端生存挑战——《绝境盟约》

极端生存挑战——《绝境盟约》

今天聊聊西班牙 / 智利 / 乌拉圭 / 美国电影《绝境盟约》。

片名La sociedad de la nieve / Society of the Snow (2023),别名雪下百态。

这是一部永远不会在长途飞行飞机上放映的电影。

1972年,一支橄榄球队乘坐乌拉圭空军 571 号航班飞往智利。

当飞机穿越安第斯山脉中心的冰川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坠毁。

坠机时,45名乘客中,仅有29人侥幸存活。

在接下来的72天里,幸存者们与严寒、饥饿、疾病以及绝望搏斗,最终16人奇迹般地生还下来。

电影描绘了飞机在离开乌拉圭的同一天便遭遇不幸的情景,现实世界中,由于安第斯山脉上空的恶劣天气,这架航班实际上被迫在阿根廷门多萨降落过夜。

按照阿根廷的法律规定,外国军用飞机只允许在其领土上停留24小时,因此飞行员必须返回乌拉圭或继续前往智利。

第二天,飞行员认为虽然天气并未完全好转,但已经足够支撑他们完成剩余的航程。

正是这个决定,让旅程发生意外。

这部电影中讲述的真实故事之前多次被拍成《天劫余生》(Alive ,1993)等电影和纪录片。

本片深入探讨了那些幸存者在劫后余生所面对的种种后果,并未过多触及公众对于同类相食敏感主题的复杂情感。

在现实中,幸存者们曾长时间将这个令人痛心的细节深藏在心底,仅与家人间悄然谈论。

他们向外界展示的故事,不过是吃了飞机上的残存食物,以及在冰冷的山脉间寻觅到了一些可以充饥的植物。

然而,当这个被长久隐瞒的秘密终于被揭露,幸存者们不得不面对公众的目光,召开新闻发布会来正面回应此事。

不出众人所料,这一消息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震动。

许多人在震惊之余,也开始深入反思:在极端生存条件下,道德的边界在哪里?

尽管取材相同,但本片绝非1993年那部经典之作的简单翻拍,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两部电影以同一真实事件为背景,侧重点却大相径庭。

《绝境盟约》更为有力地诠释了那些英勇无畏的生存故事。

《绝境盟约》首先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激烈对抗,这是一段关于16名幸存者不可能完成的生存传奇。

在那片被冰雪覆盖的荒芜之地,他们面临着种种挑战,严寒、暴风雪、雪崩掩埋全部机身……每一次挑战都几乎将他们推向死亡的边缘。

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当生存的希望变得渺茫时,这些幸存者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以死者的尸体为食。

本片在恐惧与恐怖的交织中,不断挑逗观众的神经,随后又带来令人心潮澎湃的解脱感。

观众或许不了解这个故事此前的几版作品,但他们依然能够提前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情。

尽管它发生在遥远的50年前,但并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新闻故事。

电影中表现出了足够的磨难与困境,尤其是当镜头聚焦于两名幸存者罗伯托·卡内萨和南多·帕拉多时,他们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只为寻求一线生机。

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堪称惊艳,摄影呈现壮阔的美感和巨大的孤立感。

当飞机猛然撞上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巍峨山峰,震耳欲聋的噪音在撞击前的死寂中爆发,瞬间令人心惊胆颤。

机翼被残酷地切断,机身在巨大的冲击力下被撕成两半,驾驶舱被无情地压碎,飞机的前半部分沿着被称为泪谷的冰川急速滑下。

画面中的惨状令人不忍直视,尸体被从高空狠狠甩出,四肢断裂的惨状与金属扭曲的嘎吱声交织在一起,观众仿佛亲临灾难现场。

飞机在下降过程中的解体过程被细致入微地展现,每个痛苦的细节都被摄像机无情地捕捉。

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脉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其冷酷一面,闪耀着银色光芒,广阔而危险。

在广角镜头的长镜头中,山脉显得陌生而遥不可及,让幸存者挣扎求生的场景更加令人绝望。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拍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时间自然顺序,演员们通过稳步减肥来准确描绘出饥饿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了影片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每年二月都有一场前往坠机现场的年度旅行等待着那些渴望探寻历史痕迹的游客。

旅行由阿尔卑斯山探险队组织,专业导游里卡多·佩纳(Ricardo Pena)带队,还有幸存者之一爱德华多·施特劳赫(Eduardo Strauch)。

这趟旅行通常需要三天的时间,期间会乘坐四轮驱动的越野车、骑马和步行。

对于每一位来访者来说,高原反应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纪念这次历史事件,一部名为《安第斯飞机失事》(2024)的纪录片迷你剧在电影首映式上正式推出。

在这部作品中,76岁的幸存者爱德华多·施特劳赫重返灾难发生地,他不仅详细讲述了那起事故的经过,还揭示了飞机失事50年后,气候变化如何改变了这片山区。

如今的山脉少了雪的覆盖,使得他们得以发现更多以前被雪掩埋的飞机残骸。

关于是否应吃人的讨论,在寻常安全的光景下显得空洞无意义,只是一些喧嚣声。

当人类真正置身于绝境之中,才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这部电影以道德困境为核心,展示了不同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不同看法与选择,而这些选择所引发的后果也各不相同。

至于究竟该如何抉择,影片并未明说,却通过结果让观众有了答案。

导演在解释创作初衷时提到,与以往同主题的作品相比,这部电影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了死者的重要性与纪念意义。

这些逝者在生前都为团队的生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牺牲使得其他人在死后得以幸存。

这一观点也是与幸存者深入讨论后得出的重要结论,他们认为死者应该被铭记,并得到应有的感激。

绝境挣扎撼人心,道德困境引深思。

 3 ) 感动,希望!

绝境盟约 (2023)7.62023 / 西班牙 智利 乌拉圭 美国 / 剧情 惊悚 历史 冒险 / J·A·巴亚纳 / 恩佐·沃格里西奇 奥古斯汀·帕德拉😃😃😃😃😃😃😃😃😃😃😃😃😃😃😃😃😃😃😃😃😃😃😃😃😃😃😃😃😃😃😃😃😃😃😃😃😃😃😃😃😃😃😃😃😃😃😃😃😃😃😃😃😃😃😃😃😃😃😃😃😃😃😃😃😃😃😄😄😄😄😄😄😄😄😄😄😄😄😄😄😄😄😄😄😄😄😄😄😄😄😄😄😄😄😄😄😄😄😄😄😄😄😄😄😄😄😄😄😄😄😄😄😄😄😄😄😄😄😄😄😄😄😄😄😄😄😄😄😄😄😄😄😄👿👿👿👿👿👿👿👿👿👿😉😉😉😉😉😉😉😉😉😉😉😉😉😉

 4 ) 知道你们活下来我很高兴。

非常成功的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电影。

无论摄影技术还是电影语言的应用堪称完美,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没有一帧画面是荒废的;故事叙事节奏紧凑,细节处理到位,演员们所表达的绝境求生的情绪非常打动人。

从影片的20分钟打出第一批坠机死亡人员名单开始,绝望就弥漫在后面漫长的二个多小时,包括进入冬季的寒冷、无药可治的伤痛、食物短缺的饥饿和无法被搜救看到U型谷底。

导演是用镜头处理细节的高手,当这群笃信上帝的小伙子们再也拉不住那头企图生存的野兽的时候,那落在舱外的尸体上的眼光,抠下一片血痂谨慎放进嘴里的手,感受到动物性时眼底的迷茫和惊恐,一件件死去的人留下的遗物,被收集的死去的人的项链,高原日晒下日渐曝皮的嘴和脸……处处弥漫着逼近死亡的恐惧与绝望。

尤其感人的是故事的讲述人并不是最后活下来的人,他耗尽生命的时候留下字条:“我死后你们可以吃我的尸体,知道你们活下来我很高兴。

”生与死的一线之隔一定是模糊了伦理道德,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适用,那就遵守自然的规律吧。

生命总是潜藏着危险和绝境,但又一定蕴藏着希望和奇迹。

 5 ) 人性边缘的活着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

故事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中,一架军机坠落后,幸存人员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和生存困境。

除了伤势和雪崩等意外,他们还必须应对另一个残酷的现实:食物的匮乏。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幸存者团队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面对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他们必须开始采取无比难以想象的行动——利用逝者的肉身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

电影通过展现幸存者团队克服人类本能和道德困境的过程,深入探索了人性的边界。

他们不仅要应对生理上的饥饿和疾病,还要面对心理上的煎熬和内心的挣扎。

然而,正是这种困境迫使他们寻找生机,并展现出了人类在极限环境下的韧性和决心。

当两名先导获救时,影片一扫之前的阴郁,明媚的阳光带来的那份温暖与感动,久久无法平复。

电影节奏上并没有刻意营造紧张刺激感,而是以还原真实情节与人性纠结挣扎而展开,充分展现了人类在极限状况下的勇气和毅力。

它也让观众思考生存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不论你对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感兴趣与否,这部影片都将给你带来困境下如何评价人性的触动和思考。

 6 ) 为恶行粉饰的「绝境盟约」——《Society of the Snow》

电影制作人喜欢生存故事,尤其是那些真实的生存故事。

但所谓的「安第斯奇迹」却给这部灾难电影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因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光事件发生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最骇人听闻的求生手段也已经为观众所熟知。

导演J.A.巴亚纳(J.A. Bayona)不愿去真实的展现生还者食人的场景,而是用一种更加隐晦文明的方式来让观众默认这一仪式的存在。

看上去即便是那些有着最虔诚信仰的基督徒,也抵不过求生的欲望,所有人都沦为了行尸走肉,在绝境中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哪怕他们最终成功获救,可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死在了冰雪覆盖的高山上,而与之对应的观众,自然也无法获得人性的救赎,毫无波澜地度过了全片的144分钟。

1972年10月13日,一架飞往智利圣地亚哥的乌拉圭飞机在安第斯山脉坠毁,机上载有45人,其中包括被称为「老基督徒」的橄榄球队员。

在忍受了72天的风雪和饥饿之后,仅有16人幸存下来。

他们是通过智力、耐力、信念以及著名的决定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是通过在没有食物的白雪皑皑的山区环境中生食死者。

对于灾难片而言,伏笔和背景介绍是多余的。

《绝境盟约》只花了十来分钟就推进到全片最精彩的部分,像J.A.巴亚纳这样的灾难片老手,坠机反而是最容易的部分。

雪、碎片和大风在敞开的机身中盘旋。

一排排座椅像手风琴一样塌陷,当场就刺穿了一些乘客。

571航班意外的快速下降和与山体的碰撞被演绎到了可怕的高度,所有乘客在尖叫声和痛苦中硬着陆了。

幸运的生还者们靠着搜集到的食物熬过了最为轻松的前一周,可接连而来的雪崩让庇护所的环境变得更加脆弱,而得知官方的搜救行动会暂停到来年春天时,这些年轻的球员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让自己活活饿死的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

尽管这个故事的任何版本都没有将幸存者食人的决定描述为草率的决定,可《绝境盟约》却有种大家都在期待这一刻到来的微妙氛围。

不管是背着众人去分尸,还是高尚的带头表示自愿进行遗体捐赠,这些有着重大情感冲击力的场景都被轻描淡写为友谊和爱的贡献。

真的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事吗?

接着《绝境盟约》进入了漫长的毫无希望的生存时间。

其实电影的视效和音效都有很不错的烘托效果,但导演在捕捉饥饿、寒冷和持续时间方面的工作却做得很差,除了用不时出现的字幕和旁白来提示观众进度,大部分时间观众是无法分辨他们过了几天以及还能熬过几天。

其实让电影来涵盖个体在经历灾难时的巨大影响是不切实际的,当镜头爬升,幸存者化为雪山上隐隐若现的焦点时,观众更可能会感叹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渺小,而不是去感伤人类在遭遇不幸时的磨难。

尽管J.A.巴亚纳抓住了事件的真实性,并试图将幸存者的故事重新定位到一个恰当的南美背景下,但他也想继续吃他的灾难蛋糕,那些可怕的、骇人的场景,无论多么朴素,都有一种剥削受难者的感觉,或者至少是一种同情心与本能格格不入的矛盾感觉。

不过J.A.巴亚纳明智地避开了剧集《迷失》的模式,即介绍团队中的每一位受困成员,然后及时回顾他们的背景故事,这一做法是他为数不多的高招。

但《绝境盟约》本可以让部分更重要的人物多增添一些心理分量,而不是让幸存者们聚集在一起成为松散的美食团体。

尽管观众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看去听他们做出这一决定背后的苦衷,可带来的效果却不是理解支持他们的行为,而是会怀疑他们事发之后的愚蠢。

如果没有浪费时间苦苦等待救援,而是一开始就主动向外翻山越岭求生,那么事情真的会走到最不堪的终点吗?

公众号:DUETS杂志

 7 ) 绝境盟约|葛大爷看了瑟瑟发抖的电影

葛大爷不敢坐飞机这毛病不知道克服了没有,如果葛大爷看了这部电影,估计这病就没法治了。

不过,这是早年的飞机失事,当下安全措施应该非常到位了,科学统计,飞机失事的概率远小于交通事故。

然而,马航事件至今还在散发着“余味”。

说起来,大概是飞机失事引发的关注太大,而普通的交通事故已经无法吸引大众的目光吧。

飞机失事生还的可能性极低。

但是,这次,在飞机失事中幸存的还是蛮多的。

但是,他们很快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在这个冰雪覆盖的高山上,生存成为第一要务。

老外还是相当有乐观精神的,就剩下半截飞机,他们还是选择了“晒太阳”,等待救援,好像是老外的标配。

他们也有这样的信心,这个让人羡慕。

然而,当所有救援都失败后,问题才真的来了。

“活着”,这在平时,应该是个不太会考虑的问题。

甚至,还有太多的人在自我怀疑,“活着”的意义。

但是,当你到了绝境,真的面对生死时,这个“活着”就有了意义。

其实,很多问题,我们大概不需要真的面对这样的绝境才能体会这种“那么痛的领悟”的,但偏偏有太多的人在“平时”,并不会想这个问题。

弹尽粮绝。

在严寒的绝境如何求生?

电影拍得让人毛骨悚然,真实得让人心纠。

幸存下来,“未必”是件好事儿。

在这种痛苦的纠结中,很快有幸存者陆陆续续的死去。

此时,生存成为第一要务。

道德暂且摆到了一边。

这就是个泥潭游戏,衣着光鲜的你绝对不愿意下泥潭,但是,一旦你下去了,那就无所谓了。

太多的综艺节目里头,一大帮明星不也是在泥潭里互相撕扯么。

当你吃下了第一口,后头就没那么难了。

在失事的第58天,他们通过无线电,知道了期待的救援不会来了。

如何熬过这漫长的冬季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

即便是“吃人”,也没办法坚持到底。

其中的两个,决定自救。

带上不多的“口粮”,开始了翻山越岭。

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冒险,成功了,所有人可能还有获救的机会,失败了,所有人大概只能坐以待毙。

导演的手法实在高明,整个过程,几乎可以让观众完全代入。

这满地的雪白,透露着无尽的绝望。

当你,看到这样的小屋,大概会明白,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故事讲完获救,就到此结束了。

对于幸存者在绝境中“如何求生”的问题并没有追问到底。

这些幸存者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心理会不会有问题?

后续的事儿,香港拍了一部电视剧《天与地》,黄德斌最接近主角的一次。

 8 ) 一上线就霸榜,这部R级灾难大片全程无尿点

假设有这样一场噩梦:你遭遇空难,飞机坠毁,侥幸大难不死,和另外28名乘客成了幸存者。

但你们坠毁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上,平均温度零下30°,没有御寒衣物,没有食物。

你会躺平等死还是尽力求生?

最恐怖的梦魇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不是梦,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并且在坠机2个月后,有16人奇迹获救,期间他们靠分食同伴尸体存活,不过这一行为也陷入了伦理争议。

这起事件就是轰动世界的安第斯空难。

2023年的最佳灾难片《绝境盟约》,完整还原了这次空难的奇迹故事。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名幸存者的回忆录,今年初在网飞一上线就飙升为最热门的电影,并霸榜很长一段时间。

今天就来聊聊它——绝境盟约La sociedad de la nieve导演: J·A·巴亚纳编剧: J·A·巴亚纳 / 伯纳特·维拉普拉纳 / 海梅·马克斯 /尼古拉斯·卡萨列戈 / 帕布罗·维尔西主演: 恩佐·沃格里西奇 / 奥古斯汀·帕德拉 / 马蒂亚斯·雷卡特类型: 剧情 / 惊悚 / 历史上映日期: 2023-12-15(西班牙)片长: 144分钟

导演是曾执导过《海啸奇迹》和《侏罗纪世界2》的西班牙导演J·A·巴亚纳。

J·A·巴亚纳对灾难和人性题材情有独钟,尤其是对灾难场面的表现非常硬核。

早在2012年执导《海啸奇迹》时,J·A·巴亚纳就萌生了要把安第斯空难拍成电影的想法。

终于在十年后等到了Netflix的6000万欧元投资。

影片于2023年1月4日上线后,连续两周霸榜网飞非英语电影,成为网飞史上最热门非英语电影之一。

《海啸奇迹》剧照安第斯空难不是第一次被拍成电影,《绝境盟约》之前就曾被翻拍过2次。

分别是1976的《残酷的生存》和1993年的《天劫余生》(伊桑·霍克主演)。

《天劫余生》(1993)剧照个人觉得2023年的《绝境盟约》是三个版本中最还原真实,也最感人的。

感受下电影剧照和真实照片的对比,可以说是1:1还原了。

上图:《绝境盟约》剧照 下图:真实照片1972年10月,乌拉圭一支英式橄榄球队“老基督徒队”租用乌拉圭空军571号机,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比赛。

乘客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年纪。

他们却不知道,这是一趟地狱之旅。

10月13日,飞机因偏离航线,在安第斯山脉中心的冰川上坠毁。

机身断为两截,飞机上的45人,有12人当场死亡。

另有5人在第二天早上死亡,还有1人第八天伤重不治身亡。

电影还原了空难发生时的恐怖细节,很多人在混乱的机舱内被挤压致死,或被座椅撞断腿脚。

活下来的27人面临着高海拔冰冻山区的严酷环境。

他们尝试用口红在飞机顶上写下“SOS”,但口红不够用。

又试图把行李拼成十字形,但在雪地中也不明显。

尽管有三个国家的搜救力量参与寻找失踪飞机,但由于飞机是白色的,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根本无法被看到。

之后的几天,虽然不断有搜救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但都没能发现他们,希望一次次破灭。

这群年轻的橄榄球队员没有气馁,开始有条不紊地自救。

队中两名医学生担负起救治伤者的任务,从航班的剩余部分找来材料,制作夹板和绷带。

一名队员设计了一种把雪融成水的办法:用阳光把雪融掉后滴入空酒瓶,以此来获得饮用水。

为了防止雪盲症,有人用驾驶舱内的绿色塑料遮阳板和女士内衣制作太阳镜。

用羊毛座套保暖,用座垫当雪鞋。

夜间气温骤降至-30 °C ,幸存者们用行李箱堵住机舱洞口,互相依偎取暖。

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海边长大的,有些人此前甚至从未见过雪。

他们缺乏医疗用品、御寒衣物。

不过,最致命的是缺乏食物。

飞机上只有几块巧克力、饼干和几瓶红酒。

坠机后的几天里,众人将食物分成很少的量,每天吃一点。

即便分配很严格,他们的食物还是很快吃完了。

周围只有一望无际的白雪和岩石,没有任何动植物。

连续7天没进食的人甚至开始啃食皮鞋和行李箱。

众人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吃死去同伴的尸体。

这个决定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因为大多死难者都是亲密的朋友和同学。

27名幸存者聚集在一起,立下了一个恐怖盟约——“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空难发生后第10天,幸存者开始以尸体果腹。

一名幸存者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我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

有医学背景的队员负责切割尸体,他们躲在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样吃的人才不至于发疯。

第11天,噩耗传来。

幸存者们从飞机上的收音机里听到,智利空军已经放弃了搜索坠机的工作,他们计划等雪融化后再寻找遇难者的尸体。

所有人都崩溃了。

幸存者卡里托斯·帕泽讲述当时的心情:“在被救援的希望破灭之后,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漫长的煎熬,希望彻底破灭了。

然而,灾难还没有结束。

10月29日,空难发生后第16天,一场雪崩吞没了幸存者们赖以生存的机舱残骸。

8人当场遇难,另外19人在机舱中被困3天后才爬出雪堆。

11月15日,空难发生后34天,又有3名体弱和受伤者死去,幸存者只剩下16人。

幸存者帕拉多回忆道:“等待充满恐惧,从某种角度来说,等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

我一直对自己说,我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幸存者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们尝试第一次出走。

空难发生后的第36天,4名幸存者自告奋勇向东行进,想前往阿根廷寻找救援。

然而,这次出走以失败收场,几个人差点冻死。

但他们意外发现了飞机断掉的机尾,以及附近散落的行李箱。

里面有一盒巧克力、三个肉饼、一瓶朗姆酒、香烟、干净的外套、漫画书、一些药品。

他们还找到了一些防水布,可以制作睡袋,有了睡袋就能在雪山过夜。

也意味着他们有机会远行求救。

坠机时,副驾驶员死前曾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飞过了库里科。

”库里科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面100英里的一个小城市。

照此推断,只要越过西面最高的这座山峰,向西就是智利。

剩下的幸存者意识到,唯一的出路是翻越西边的山脉。

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交给了球队里体力最好的三个队员:罗伯特·卡内萨、南多·帕拉多、安东尼奥·维津廷。

12月12日,空难发生后第61天,第二次出走求救。

三人用飞机的隔热布做成睡袋,带够3天的食物出发了,目标是翻过海拔5000米的高山,直抵智利境内,寻求救助。

在没有任何登山装备,没有区域地图,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攀岩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攀登海拔 3,570 米的冰川。

可是3天后,当冒险队终于登上山顶的一刹那,展现在他们眼里的不是智利,而是连绵不绝的大山。

显然是副驾驶判断错了位置。

南多对罗伯特说:“我们可能正在走向死亡,但我宁愿步行去迎接死亡,也不愿等待它降临到我身上。

”他们决定由南多和罗伯特继续西行,另一人把食物留给他们,返回大本营,这样能让他们多撑几天。

经过9个日夜的艰难跋涉,南多和罗伯特终于翻过雪山走进了河谷地带。

他们在危及生命的极端条件下徒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61 公里。

二人已奄奄一息,形同骷髅,携带的食物也都已吃光。

12月20日,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一位骑马的牧羊人出现在河对岸。

这是他们2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雪山以外的人。

南多和罗伯特用尽最后的力气向他呼救。

南多和罗伯特获救,被带到了一个村庄。

此时罗伯特虚弱得几乎无法行走,他的体重减轻了一半,只有 44 公斤。

警察将幸存者的消息转达给了智利陆军。

12月23日,在南多的指引下,救援直升机终于飞临遇难山谷,其余13名幸存者全部获救。

此时距离坠机事件,已经过去了近2个半月。

16名幸存者在雪山中整整被困了72天,被媒体称为“安第斯奇迹”。

然而,在他们获救后,为生存分食人肉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幸存者卡内萨说:“靠吃人肉活下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我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

这样做是为了活着的人继续生存,如果当时地上是我的尸体,我也希望你做同样的事情。

电影《绝境盟约》并没有以分食尸体为猎奇来博人眼球。

而是聚焦于幸存者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动人的友情。

面对绝境,他们没有放弃等死,也没有发生丛林法则的内斗。

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是他们最终获救的原因。

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起事件中获得鼓舞和力量。

遭遇挫折时,不妨想想这16个生还者。

告诉自己,不放弃,就有希望。

*本文作者:RAMA

 9 ) 小飞机雪山失事无人救陷入绝境, 幸存者绝境求生奏响生命最强音!

20240110•福州天堂电影院观影之《绝境盟约》这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3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84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34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四女共十位影迷观赏。

影片对飞机失事的铺垫并不长,很快飞机机身掉在雪地上,像高速雪橇一样以 350 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冰川陡坡上划过,撞上雪堆并突然停止。

这段拍的无比真实和震撼!

就这一下,飞机已经四分五裂!

45人只剩29人幸存!

接下来,夜幕突然降临,气温骤降30℃!

幸存者们只能抱团取暖!

失事第二天,来自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的11架飞机开始搜寻失踪航班。

搜索范围涵盖了事故地点,甚至有几架飞机飞越了坠机地点。

幸存者试图用从行李中找到的口红在机身顶部写下“求救”信息,但没有足够的口红写出救援人员从空中可以看到的大字。

他们还用行李在雪地上塑造了一个十字架,但未能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幸存者曾三度看到飞机飞越坠机地点,但救援人员无法在雪中发现白色机身。

恶劣的条件使救援人员对找到生还者的希望渺茫,因此救援工作在仅仅八天的搜索后就被取消了。

1972年10月21日,经过超过142小时的搜寻,搜寻人员得出结论,坠机事件中任何人生还的可能性为零,并终止了搜寻。

他们计划在 12 月雪融化后恢复搜寻工作以寻找遇难者。

没人来救!

幸存者们只能靠自己了!

剩下的幸存者拆除了破损的座椅和其他碎片,将机身改造成一个简陋避难所。

他们用行李、座椅和雪来封闭机身后端。

Fito Strauch用从座椅下面回收的金属板设计了一种太阳能集水器。

为了防止雪盲症,他还通过切割驾驶舱内的绿色塑料遮阳板并用电线将其缝在胸罩带上来制作太阳镜。

他们用羊毛座套保暖,用座垫当雪鞋。

橄榄球队队长马塞洛·佩雷斯(Marcelo Perez)担任领导职务。

幸存者几乎没有食物可吃。

他们设法凑齐了八块巧克力、三小罐果酱、一罐贻贝、一罐杏仁、一些枣子、一些糖果、李子干和几瓶酒,尽管他们对食物进行配给制,但只持续了一周。

那里没有天然植被,也没有任何动物可供它们食用。

当食物耗尽时,他们开始吃座椅上的棉塞和皮带和鞋子上的皮革。

坠机事件发生 17 天后,一场雪崩袭击了机身,而幸存者正在熟睡,机身几乎完全被冰雪填满,导致 8 人窒息死亡(26), 其中包括橄榄球队队长兼幸存者领袖马塞洛·佩雷斯(Marcelo Perez),以及“像母亲和圣人一样”照顾许多受伤乘客的莉莉安娜·梅索尔。

这对剩余的幸存者来说尤其难以承受。

白天幸存者们会走出机舱去晒太阳,有位男生还脱光了上衣在雪地里晒,真是好强壮!

无论环境如何恶劣,获救希望如何渺茫,他们从未放弃对自己生命的拯救!

两名徒步翻越雪山去寻求救援的幸存者在十天内,在危及生命的条件下徒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61 公里!

奏响了生命最强音!

书上说,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历史说,人按自己的形象造了神。

必要时,人会变成神,神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

精彩台词:飞行员:愿上帝与你们同在。

夜幕突然降临,气温骤降30℃。

三原则:没有空气只能活三分钟,没有水能活三天,没有食物能活三周。

六天后弹尽粮绝。

等明年冰雪融化,更容易发现遗骸。

第34天,冰雪开始融化。

他们状态很好,食物够吃十天,他们势不可挡!

豆瓣评分7.6分,我给8.0分。

 10 ) 对比看1993年《天劫余生》伊桑霍克

可以再看下,1993年拍的《天劫余生》(Alive),应该都是讲这个1972年的安第斯山空难的。

伊桑霍克主演,是伊桑霍克角色的信念最终走出绝境,带来营救。

那个豆瓣评分8.3。

我觉得1993这部就已经拍得很经典。

好多熟悉的演员。

虽然那个时候电影特效不如30年后的现在,但拍摄出的效果,也不输现在。

看看吧,大家对比看下。

《绝境盟约》短评

非常工整,值得冲奥。文本的核心,是当求生成为首要刚需时,信仰受到反复蹂躏,作为一群活在当下文明的人,如何承载道德和法律的强烈矛盾和强大压力。

6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还不错 整体拍得中规中矩 没有过度煽情或者说教这点就值得四星

7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推荐

根据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改编。一架从乌拉圭载着一支橄榄球队员前往智利的客机 在安第斯山脉遭遇恶劣天气和机长误判 导致坠毁。经历了等待搜救、粮食短缺、食用尸体、同伴逐渐死去、暴雪活埋、小分队翻山求救的漫长求生,幸存者们在71天的苦难煎熬后终于获得了救援,有人称这17位生还者是英雄,但也有人诟病他们在危难时刻食用遇难者同胞的尸体来续命。据说西班牙送选了今年的奥斯卡,对于各位幸存者们的演技而言 冲击奥斯卡没毛病,但是对于一部灾难片而言 144分钟的片长真的太冗长了。花了很多的时间来阐述了暴雪和严寒下的绝望,那种寒冷让我在杭州的倒春寒天气里体会到了一种极其不适的感同身受。勇敢在雪埋中打破机舱窗户的努玛在严寒的败血症中死去,他临死前将一张纸条递给队友:「最伟大的爱,莫过于为朋友舍命。」他的意思是,你们可以吃我。

9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勉强看完,过于臃长,人物人性塑造失败,精彩镜头都在航拍里

12分钟前
  • Eno
  • 还行

食主肉,饮主血,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活耶稣

15分钟前
  • Chardonneigh
  • 还行

清汤寡水

20分钟前
  • R
  • 较差

《海啸奇迹》10年后巴亚纳再拍灾难片,这次是群戏感觉比之前退步了,迈克吉亚奇诺写了雪地版《迷失》音乐

24分钟前
  • 树莓雪芭
  • 还行

很多镜头像中世纪宗教画

26分钟前
  • 綠 鴨
  • 还行

36min,人的心很微妙,前面那10分钟拍了反倒让我对他们的命运的关心减少了。而且他们有好多行动我都不能理解,比如死人为什么要留完整的着装,不应该把死人至少外套拿来给自己取暖吗,为什么一周了他们还是穿着一模一样秋末冬初的着装在过日子,还天天去屋外,就算住北极圈的人也没有这样高频率去户外走动吧?就特别多的地方给我感觉这片子没有把该做的功课做了,净奔着吃人这事儿去了,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生存的抉择和智慧但是都不细拍,可以说导演对人文事件的叙述审美非常差。但是前面坠机那一分钟影像上拍得特别好,加一星吧,本质上是个该去好莱坞拍流水线爆米花的导演,不适合拍这种人文题材。

28分钟前
  • 泰抱胁给我超点
  • 较差

相较于20年前伊桑霍克的美版,中间的过程拍得更写实,但也少了点最后直升机出现时的激动。洞穴奇案的倾向,观众的情绪始终偏向于紧急避险。

32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推荐

糟糕的制作 一心只求最后的结果 影像却没有一点对群像的驻留 这就是大数据制作电影的冷漠吧

34分钟前
  • 三皮虎
  • 较差

拖拖拉拉,不刺激

39分钟前
  • 烽丿火
  • 较差

我看到了 很多次绝望 正如我现在 cao ni ma !

40分钟前
  • 米开朗基罗
  • 较差

看完才发现看过八十年代那个老版本 基本完全复刻呀

41分钟前
  • Ingrid
  • 推荐

后半段还是煽情了点。

42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还行

“我想告诉你,我死后你可以吃我的尸体……知道你们能活下去,我很高兴。”

47分钟前
  • 杳圻
  • 力荐

很一般

52分钟前
  • Danny boy
  • 较差

虽是一个人类自己吃自己的故事,但,当几个率先做出决策的人,为了使落难队友能够更少愧疚与心理负担地吃下死去同伴的肉,主动承担了分解尸体、剥除人肉的工作,并将之处理得干干净净,整齐码放在岩石上如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鸡胸肉,那一刻,仍使我感受到了光辉的人性。

5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人生太短,足以被装进手提的箱箧。活着却沉重,雪山也不忍诀别的悲鸣。飞机残骸犹如一场鲸落,腹中寄托着万般生欲;趟过河流便可回到另个世界,冷水能否冲刷浑身罪孽。你的血是暖我的药,也让我染上无法治愈的寒疾;我的肉是归家的印,却将你留在世人遗落的山丘。我以为我是吃人的魔鬼,他们奉我上英灵的神殿,唯有你懂得我的沉默和泪眼,为爱牺牲是这悲剧唯一的答案。

58分钟前
  • 小瓣生☕️
  • 推荐

非常高质量的电影。要是在过去会把这些看成奇观,甚至是励志。但是三年灾难加上家庭变故以后,已经无法完全直视这些苦难。

60分钟前
  • zmz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