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颜,豪乳,女仆装,天然呆,还可以同时是眼镜娘,于是超级萌的朝比奈实玖瑠就被凉宫春日团长视为sos团的吉祥物,殊不知顽劣的女生凉宫春日更是多少宅男的吉祥物。
“我毕业于东中,叫做凉宫春日。
我对普通的人类没有兴趣。
你们之中要是有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人或者超能力者的话,就尽管来找我吧。
以上。
”开篇的一段辨识度极高的自我介绍便奠定了全局的基调。
剧名是“凉宫春日的忧郁”,其实团长大人从不是一个忧郁女,她只不过是曾经困惑和沮丧过一回,然后开始其孜孜不倦的绝缘于普通生活的过程。
你们这些碌碌之辈毫无趣味可言,本团长视你们如草履虫般无价值。
凉宫大人创立了旨在“让世界变得更热闹”的sos团,亲力亲为抓来两男两女四个跟班(两个女生长门有希和朝比奈实玖瑠都好萌,惹起了我再去拾起那些久违的后宫类动画的兴趣)。
团长就是那精灵古怪的“天使爱美丽”,总是浑身精力无处发泄的样子,大大咧咧一双粉拳肆意挥动,大脑皮层中从来没有儿女情长的概念,任何时候都是自信满满但是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在躁动的青春期每天变换不同的发型,但是显然马尾辫才能映衬出凉宫团长的明丽活泼啊。
我们曾经如此骄傲,认为自己是那个unique(插话:看着这个词,突然又是一种久违的激动,unique hydra bow啊,暗黑啊),然后一朝醒来突然惊恐地意识到自己将成为一个乏味的应试者或者上班族,与其他人殊无二致仅仅是一个略有变动的拷贝。
为了能够摆脱这一切,为了能够做到天下无双,为了能够以有趣对抗无趣,愿意有所舍弃,甚至能够压抑体内的力比多。
而如果有机会说出“代表月亮消灭你”或者“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则不妨冒点险也无所谓。
于是,就原谅了她的任性固执。
这并不是绝对的自我中心性。
团长大人的兴趣很早就转向了神秘的虚幻世界,找到外星人超能力者未来人等然后和他们一起玩,这决不是小女生的绮梦,因为冥冥中她的目标已经达成,整天围绕着她观察着她的就是神秘人物1特殊人物2和超级人物3,还有一个未定义人物4阿虚,他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就像敏敏特穆尔郡主需要能够信任她包容她为她打杂的无忌哥哥一样。
但是谷川流天马行空的架构无法就此打住,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因为团长大人的需要而存在的。
如果凉宫大人觉得无趣这个不稳定的空间就会消解从而诞生一个更有劲的次元。
这多少接近了苏格拉底老师的观点,即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正是团长大人的意识构成了多元空间中的这一隅,正如镜中奇境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爱丽丝强烈地有了探险的需要(爱丽丝也许是最可爱最适合小女孩的名字了)。
你可以不会推导薛定谔方程,你也可以不知道地震局这个机构是作什么用的,但是你如果具备对于神秘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有趣事物的摄取欲那就太棒了,譬如经常自问“我能从立足之地看见大角星吗”。
岔开话题,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方法论者,我认为求索的方式决定着很多。
你带着卡片机去抓拍鳄鱼然后不幸成了人家的午餐,人们会觉得你是纱布,但是如果你是带着尼康d3或者佳能1ds去涉险而牺牲的的话,则往往大家会认为你是像陈公子像卡帕一样为了伟大的摄影事业而壮烈了。
“让世界变得更热闹更美好”的方式有很多,往往不经意间就触及到了那神奇的花蕊。
岩井“花与爱丽丝”中的爱丽丝(又是alice),最后那一段芭蕾是霎那间的超脱,而凉宫春日在后来身着兔女郎装在台上的引吭(平野绫在此展现着她的绝对声音实力)则多少意味着她开始展现她庞大的感染力,开始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开始融入这个世界,巨大的危险也开始溶化了。
而怎样的一种执念,晃动着凉宫团长的梦想。
游走于虚构的和现实的世界之间,其间又有多大的交集呢。
德国人恩斯特·图根德哈特(几天前我还不知晓这位老师)“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一书中的主要观点是,神秘主义是通过面对世界放弃自我中心性从而摆脱它所带来的苦恼。
团长大人的忧郁由此而得到了部分的舒解,而小女生凉宫春日的神秘主义多少有点是相对的神秘主义。
总之,多面而又多采的凉宫团长大人展开了她对庸常世界的逆袭,宛如正统领着她的万千无敌舰队,从旗舰的舰桥上逼视着你们。
这是一部莫名其妙的故事。
虽说故事名称叫做凉宫春日的忧郁,但是大家都说凉宫是伪主角。
在我而言,凉宫就是凉宫,凉宫大概是众多想象力丰富的人类中的典型。
奇怪的高中女生凉宫春日,一直希望自己可以遇到外星人超能力者或者未来人类,但是自己潜意识也明白自己将是很难遇到的。
而事实上她身边的除阿虚之外的人全部都各有来历,她自己并不知道。
凉宫春日带着自己的梦想组织了sos团队,而她这个仅5人的团队里有一个外星人,一个超能力者以及一个来自未来的人。
本来这只是一个对凉宫以及所有人类的讽刺,而超能力者的存在却是否定了整个世界。
三年前的某一天有一部分人类觉醒了,他们发现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叫做凉宫春日的女生做的梦。
于是一切由此而来。
因为凉宫春日希望看见外星人等等,于是这些非常人已经非人类通过种种渠道来到她身边,因为凉宫内心中的矛盾,她并不知道周围人的身份。
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而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令人感到无趣的世界上。
故事中的“我”是千万个人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却在凉宫的身边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看见了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这个“我”是为何而存在的呢?
你们能保证自己的存在不是因为某人也不是因为某人希望你存在而存在吗?
谁知道呢?
于是有了凉宫春日的忧郁。
首先,跟着唱OP需要气运丹田然后,学跳ED的群舞...很费卡路里哦!
再有,在脑子里整理强大剧情线索,耗费无数脑力“没有喜欢的,没有就自己做一个社团!
”“...我没有消极等待!
”希望自己不是平庸的,过着无聊的日常生活光等待没有用,改变还是要从自己开始给世界一个存在的理由,世界就是为着你转的,只要是真心期待的事情都会发生吧...阿虚这么觉得...虽然团长可能自己不知道,但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有意思而kiss魔法之后,被学姐们感谢之后,团长也觉得和阿虚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胡闹SOS团,这个无聊的世界也变得有意思了吧!
虽然,每天还是一样地继续...究竟平凡的世界,沧海一粟的我们,为了什么有意思的理由而在这里生存呢?
缺点很多依然是神作。
看番的时候经常被其跳跃性惊到,并疑惑这真的是日常/校园番吗?
渐渐明白,凉宫春日是在用超日常的方式叙述日常,用天马行空的设定展现对日复一日生活的边界的探索。
漫无止境的八月是灵魂内核和精华之一,其实每天的生活说到底也就是这样的重复,只不过人们不断在遗忘或是迟钝到不足以感知出这种乏味,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只有鼓起勇气做出行动——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五百多年的循环就是因为阿虚的拖延犹豫,而与他相反的团长,如此有精力有行动力去挑战日常生活的边界,尝试打破一个又一个循环。
思念集合体、时间线穿越和封闭空间的三种解释方式中也有微妙的博弈,包括究竟团长是神还是阿虚是神。
然而似乎动画里也没有给予很大篇幅,而是留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台词和富有寓意的细节,即使算是过度解读也能在动画中找到线头。
比如是阿虚告诉春日她身边这三个是外星人未来人和超能力者然后春日希望他们存在于是存在的,还是他们先存在阿虚才去告诉的春日。
还有春日神而不自知的状态,常识和心愿的斗争(用荣格八维分析就是Si和Ne的互相抑制),诸如此类,细思极有趣。
缺点就是有点无法接受团长和阿虚的感情线,虽然存在感不强但依然莫名其妙。
私以为阿虚对长门的信赖和可以称得上是温柔的关注、以及长门对阿虚赋予的最高权限的这种关系更有爱。
顺便再夸奖漫无止境的八月,之前对长门的认识大概都是十分平面依靠能力设定的,而在八集的循环中,也没有对长门刻意的人物塑造,却用这种反复观看的行为使观众一下子理解了长门,从而使这个人物立体起来了,让人能够体验到她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的联结。
八月这系列也足以看出京阿尼的不媚俗(虽然十年前的二次元难免媚宅如学姐)。
同样的情节,不同的分镜色彩配音和背景音乐,传达出的情绪就完全不同。
个人认为石原立也监督那集最好,最后画面随着秒针转动的镜头有被惊艳到,情绪十分压抑。
其他的作画、bgm什么的都被夸太多了。
京阿尼,继续惯坏我对番的质量要求!
【病态的元气】何以凉宫会作为我个人最喜欢的女角色呢?
那是因为,真正的喜欢了这部作品,便会从凉宫这部作品中看到自我,一种现实与幻想分裂而产生的迷惘,躁动。
所谓病态的元气,是相对于【正常】的元气而言的。
正常的元气是什么呢?
一个女孩子很活泼,很话唠,很喜欢蹦跶,那就是所谓【正常的元气】。
而病态的元气,则是凉宫这类,好动,多手多脚,每天都是精力活泼到不行……诶,你肯定会觉得,这两者不是差不多么?
非也,如若我们细细考察,会发现这两者,一者可谓出自本然真心,天生如此,一者则是心态转变。
凉宫是属于心态转变的这一类,细细的考察会发现,凉宫开学时,是非常的极度的烦躁的,这一点无需多说。
而遇到阿虚,组建SOS团之后,这逐渐的趋向于宁静,一直到第十本的最后,阿虚看到了未来的凉宫,那是一个心灵补完的凉宫,管中窥豹,也可见她与刚开篇时的凉宫差距之大,确是令人惊愕的。
转变的过程之如何,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只是说,这部作品之所以关注度这么高,纯粹是因为作者笔力确实深厚,人物的心理确实值得细挖。
回过头来继续说【病态的元气】。
病态的元气,建立于人类的通病,即不能当下现实,求助于虚妄的未来。
外星人也好,未来人也好,宇宙人也好……这些都没有所谓,他们所共有的属性是非现实性。
而阿虚,所代表的就是现实。
并且阿虚作为凉宫的现实与幻想的链接点,他所在凉宫心灵补完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地。
凉宫的病态,实则就是现代人的病态,焦躁,忙碌,日复一日的讨论期待非现实的作品,感官电影,重金属音乐,神秘学,宗教。
但是,尽管凉宫这么的病态,我却为这个角色着迷。
因为从其身上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很好。
封面来源:《凉宫春日》作者:幽远——“我是来自东中的凉宫春日。
我对普通的人类没有兴趣。
你们之中如果有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来客或者超能力者的话就来找我,完毕。
”<图片2>可以说,即使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甚至哪怕今后的十年,都不会有哪个女主角的自我介绍会比凉宫春日的这一句更加劲爆,更加坦率,更加铿锵有力了。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开始注意起凉宫春日这个特别的女孩,注意起《凉宫春日的忧郁》。
一切的起点现在轻小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日本动画改编来源,但是在十年前的这时候,“轻小说改编动画”才刚刚成为一个专门的分类,开始逐渐兴盛。
而京都动画公司也想在这个轻改的浪潮里分一杯羹——虽然他们在此之前已经拍过了《全金属狂潮校园篇》和《全金属狂潮The Second Raid》,但是当时大家基本没怎么关心这两部动画的轻小说属性,所以京都决定拍一部更加典型的轻小说改编动画,最后,他们看上了“凉宫春日系列”。
<图片3>这部由谷川流撰写,伊东杂音绘制插画的轻小说系列,在当时就已经颇为有名了。
谷川流是一个受到科幻小说影响很深的作者,因此,他写出来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带着科幻的味道,凉宫春日系列也不例外。
尽管里面有着“神”和“超能力”这样的设定,但它确实能算得上是一部逻辑比较能够自洽的科幻小说,这在轻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
而更特别的是,它大胆地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通过男主角“阿虚”那独树一帜的犀利吐槽展现出了一个极为有趣的世界。
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凉宫春日的忧郁》在2003年出版后,就拿下了角川书店举办的日本轻小说新人奖项“SNEAKER大奖”的最高奖项“大奖”——要知道,角川对“大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认为没有达到要求的作品,就直接让它从缺。
在《凉宫春日的忧郁》之前,这个奖项已经连续从缺了五年之久。
所以,从这个奖项也能看出《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优秀了。
但是,虽然原作很优秀,但这不意味着容易动画化。
“凉宫春日系列”不像普通的日常系作品那样每一本都是独立的单元剧,它的结构可以说比较奇葩。
第一卷《凉宫春日的忧郁》展现了一个离奇的世界观,营造了故事的高潮之后,第二卷《凉宫春日的叹息》开始转入校园生活,而第三卷《凉宫春日的烦闷》更是开始变成了短篇故事集,而就当读者们以为这本书就此沉沦为烂大街的青春校园喜剧的时候,第四卷《凉宫春日的消失》却将在看似无关的故事中散落着的线索归拢到了一起,让人感叹简直是神来之笔。
而从第五卷开始,又变成了青春校园短篇故事集,但是这次却没有人敢小看谷川流了,万一他之后又来一本将所有线索串在一起呢?
2006版动画这样的结构,给京都的动画化带来了一些难题。
京都在此之前,没有自己制作过超过一季的动画,因此他们一开始对《凉宫春日的忧郁》这部动画的计划也就只有一个季度,也就是14集。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凉宫春日系列最受欢迎,故事也最丰富的是第一卷到第四卷这一个“阶段”。
从编剧的角度来说,将四本书的内容塞进14集动画里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这样进度会变得非常紧,而且未免太过浪费——光是第一卷的精彩程度,就足以撑起一个季度的动画了。
消失的故事完全可以留着等待以后的第二季啊。
京都在冥思苦想之下,最终决定第一季动画以小说第一卷的内容为主,剩下的篇幅以后面几本的短篇故事填充。
但这样一来又有一个新问题:短篇故事的时间顺序发生在第一卷的故事之后,所以不能插进第一卷的故事之中。
但是一部动画要讲究起承转合,总不能用了不到一半的篇幅就把主线故事讲完,剩下的都放日常吧?
结果,京都拿出了一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把电视的播放顺序彻•底•打•乱!
想当初,笔者兴奋地等到了《凉宫春日的忧郁》第一集,但是一看开头就直接懵逼了。
剧中剧《奈实玖瑠的冒险》开头不应该是阿虚那话痨的旁白吗?
不应该是凉宫春日那语惊四座的自我介绍吗?
不应该是展现她那从一星期下来每天都不重样的发型吗?
为什么会是“朝比奈实玖瑠的冒险”?
看过小说的人还能知道这是故事里面拍的电影,没看过小说的普通观众直接就被这个彩度不够,镜头抖动,念白生硬,特效五毛,总之就是所有不该犯的错误全都犯了个遍的片子给直接吓跑了……如果说第一集单独把这个剧中剧拿出来还算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那接下来的集数全都彻底打乱,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但是,那看似乱七八糟的播放顺序,其实还是有着很明显的规律。
播放顺序标题时间顺序将“朝比奈实玖瑠的冒险”安排在第一集,这种看似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说无厘头的手法,能够瞬间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一个深刻的印象。
之后是两集主线,让观众对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但偏偏在第三集“凉宫春日的忧郁 II ”最后让长门有希告诉阿虚自己是外星人,之后插进的“凉宫春日的烦闷”虽然算是日常剧情,但偏偏就是长门有希展现其超凡能力的故事。
而到了第五集“凉宫春日的忧郁 III”,才告诉你实玖瑠和古泉也都不普通……就这样将主线和日常进行有机穿插,至于最后两集自然就留给了“凉宫春日的忧郁 V”和“凉宫春日的忧郁 VI”,来给整季动画落下帷幕。
这样的手法既能制造话题,又解决了编排问题,简直是让人不得不写个服字。
以至于之后虽然在DVD里将顺序又改了回来,但还是有人觉得,按照当初的电视播放顺序来观看会更加有趣。
有了这种高明的手法,再加上动画本身制作就非常精良,这让《凉宫春日的忧郁》第一季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反响,几乎可以说在日本和中国的的动画观众圈子里引发了一股文化热潮。
当时的中日动漫论坛里可以说铺天盖地都是凉宫春日的相关帖子,这对于一部剧情已经为人所知的改编动画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般只有大家不知道剧情的原创动画才会引发这样的讨论热情。
当初算是新年的2007年,转眼都已经过去9年了。
而片尾动画中SOS团的5个人一起跳的舞蹈,被称之为“团舞”,也同样火爆了整个网络。
在好几年内,跳团舞都是中国漫展的保留节目,许多人甚至还没看过动画,就先接触了团舞,然后再回头去找动画来看。
当时各国的视频网站上也出现了大量模仿跳团舞的视频,尽管现在这个热潮已经过去了,但是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一直留到了今天。
举个例子,现在流行的游戏《英雄联盟》里,那位叫伊泽瑞尔的小白脸ADC跳的就是团舞……动画的热潮自然也带动了小说版的销量,要不是有《魔法禁书目录》和《刀剑神域》这两个后起之秀的强势插入,凉宫春日系列小说的销量现在还能保持在轻小说销量纪录的前十名之内。
至于动画本身的销量那就更不用说了,8卷DVD平均每卷的销量超过了4万份,京都简直做梦都要笑醒。
2009版动画这样的摇钱树,京都自然是不会放过。
过了一年之后,他们开始企划起第二季了。
按理来说,最为正常的思路,就是将《凉宫春日的消失》当成第二季的主要内容,最开始京都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开始进入深夜动画的剧场版大幅增产,几乎稳赚不赔的时期,所以京都最后拍板决定:“消失”拿出来单独做成剧场版!
但这样问题又来了。
从第五卷开始就几乎都是日常,不做“消失”的话,第二季就缺少了一个能够当主干的故事,甚至连篇幅都撑不满。
面对这个难题,京都再次拿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只要说我们不是在做第二季,而是把动画补完就可以了!
至于篇幅问题,没关系,有漫无止境的八月啊!
<图片7>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京都再次采用了特别的宣传办法。
先是说从2009年4月开始重播《凉宫春日的忧郁》,一直到第七集,确实都是调整回时间顺序的旧动画,但是到第八集突然就插入了之前没有动画化过的短篇《竹叶狂想曲》。
这下,所有凉宫粉丝都沸腾了,京都再次达到了制造话题的效果。
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京都把“漫无止境的八月”里做了几乎称得上是完全相同的八集!
你能想象观众们好不容易等过了一周,发现动画还在八月中无尽循环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绝望吗?
京都就是要让观众们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亲身体验像阿虚一样不停地循环在一样的日子里是多么地绝望。
这是一种极其粉丝向,近似于实验性影片的手法。
事实上,当时处于转型期的京都,还真的就是抱着一种实验与练手的心态去做的。
京都的这种做法,着实是恶心到了不少人,这从销量上就可见一斑了。
京都把2006版和2009版的凉宫动画整合在一起,又出了新的8卷DVD。
头一卷的销量还算正常,达到了近4万份,但是从第二卷开始就狂跌到2万以下,而“漫无止境的八月”的那几张更是跌到了谷底。
更重要的问题是,许多人期盼着凉宫新动画,就是想要看到“凉宫春日的消失”能够出现在屏幕上,但是京都玩了这一手之后,大家都知道消失是没戏了。
直到最后一集的时候冒出来一个“凉宫春日的消失剧场版”的消息,大家也才恍然大悟,敢情这新动画就是给剧场版打广告啊……<图片8>说句题外话,曾经参加过2006年版动画制作的前京都员工山本宽,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宽叔”,在被问到对“漫无止境的八月”有什么看法时如此表示:“我还在的时候他们就决定要这么干了,但是我是反对的。
如果我不离开京都的话,也许最后不会发生这种事,对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在此代表制作委员会向大家道歉”。
京都做出的回应是:“无关人士闭嘴啦!
”粉丝向的剧场版小说版《凉宫春日的消失》是一部很独特的作品。
之前的凉宫春日系列小说,所有人都围绕着凉宫春日转,而长门有希就是一个用来在阿虚遇到困难时给他求助的万能角色,除了三无这个萌点之外几乎什么印象都没有。
而在“消失”这个故事里,却是重新挖掘了这个角色,将她塑造得有血有肉。
也正是凭借着这个故事,才让长门有希一跃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大萌神。
所以,大家对它的剧场版,期待值自然也是无比地高。
<图片9>这部剧场版于2010年2月6日上映之后,可以说是好评如潮。
单部作品8亿4000万日元的票房,在当时创下了深夜动画剧场版的票房纪录。
几乎所有粉丝都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因为京都真的是花了大力气去制作的。
画面精美,表现细腻,在喜欢它的人眼里,它可以说是完美的。
不过,在非粉丝的普通电影观众看来,一本小说的内容拍成整整162分钟,实在是太长了。
当初《凉宫春日的忧郁》一本小说拍成六集TV,掐掉片头片尾加起来也不过就两小时出头,这还是因为TV动画本身的节奏就比较缓慢。
而《凉宫春日的消失》拍成了电影,节奏却更加放缓,充斥着大量很下功夫但是表现力却很有限的镜头,可以看得出是努力地想要向真人片的风格靠拢,却始终缺了那么一股气。
说到底,这还是一部粉丝向作品,只要绝大部分粉丝能买账就心满意足了。
别以为这样做很简单,此前某部超级英雄电影就搞得一般观众不满意,大部分原作粉丝,甚至是铁杆粉丝都起劲儿地喷呢。
《凉宫春日的消失》本身质量够好,不只是票房创下记录,蓝光和DVD的合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3万份这么一个堪称恐怖的数据,这样的答卷已经足以让投资方满意了,也给这个系列的动画落下了完美的帷幕。
尾声是的,只能落下帷幕了。
尽管凉宫春日系列的小说还没有完结,但是从2007年发售了《凉宫春日的分裂》之后过了整整四年,才发售了《凉宫春日的惊愕》,而这两本依然没有给凉宫春日的故事划下一个句点。
而2011年至今已经快五年了,作者谷川流依然没有写出新作。
基本上可以确定凉宫春日系列故事已经加入了“有生之年活久见”的队伍了。
<图片10>不过,就算没有迎来大结局,京都的这28集TV和一部剧场版,已经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十年过去,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团长,平淡中蕴含着热情的大萌神,在知性与天然呆之间自由切换的1096学姐,总是神神叨叨的腐泉,以及整天吐槽不停的囧史密斯……他们已经从普通的角色变成了文化符号,在我们的回忆以及日本动画的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标记。
如果说,她童年的忧郁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境遇不过是千万人的一个缩影,同样的镜像在世间比比皆是,自己并没有想像的那样特别,那么,青春萌动的少年时期,她的忧郁就该是“如此平凡的我,究竟会被谁喜欢”吧。
猜测着,惶恐着,又有些许期待;不停的换发型,装着冷若冰霜,面对讨厌的人出言不逊,离群索居,孤独了,还在孤独着,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的平淡,也许会如此平淡下去。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原来还有朋友注意着自己。
阿虚能够踏入自己的世界,大概也是因为,他努力着接近“这样的我”吧,虽然他听到了“别人”口中自己的过去,虽然当他问起时淡然地告诉他“都是真的”,可是,呵呵,这个乍一看很平凡的人类,竟然还在继续试着和聊天,问那些愚蠢的问题。
虽然初期的感觉也许只是“不讨厌”,可随着接触的时间不断增长,所谓“期待特别的事物出现”,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她口头上宣称的“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而是是青春期孩子的必然经历,貌似普通但却有个人的独特之处的情感,所谓“那个人”,所谓“重要的人”。
即便是如她般别扭的孩子,也不例外。
她的出现,对于他来说,只是无聊生活中的一抹无法被忽略的亮点,就像呆板的白色背景上的一块鲜艳色彩。
正巧她就坐在后面,那么,在那与平易近人背道而驰的令人嫌恶的作风下,她究竟是怎样的女孩子呢?
就像冰山,只看到展露出来的部分,是完全无法了解,在海面以下,会那么的庞大。
试着去聊聊天,和他过去的同学打听打听吧,不由地在意起来了。
出人意料的,事实的真像竟然是,(唱)这个女子,不寻常!
她是世界的中心,拥有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她却对此一无所知;“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所在意的,也是能够怎样让她平淡快乐的生活,尽量维持当前这个属于大家的世界,有你我存在的生活,所以顺着她的恣意妄为。
然而,在他的眼中,她“神一样的存在”,会让世界毁灭什么的根本根本就不需要在意,因为,他明白并且深切相信,她,不会这么做的。
这就是“信赖”吧。
http://mainamaiya.spaces.live.com/blog/cns!3A3A8FEEC460817D!253.entry
好吧,我承认这话题俗套了,但是任谁都不免怀疑吧:当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之时,昨日的自己,到底是虚幻的,抑或是真实的?
尽管嘲笑我的幼稚浅薄与唯心主义,然则咱且问汝,那脑海中的记忆,怎地就褪色了?
昨天我还在那张椅子上愉快地晒着太阳,今天那儿怎么就成了猫的栖居了?
回忆是虚伪与不完整的,从不能真切地反映过往,比如,你早已忘却高考时的座位了吧?
当然,除却您是谢耳朵的可能。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似乎就没劲了。
然而,让人惊异的是,这荒诞的现实却总不经意间映出了过去:我从淘宝上买的鼠标,现在正躺在桌上。
照此看来,这样的世界却又真实了——万物有果循因,有因结果,往返无误。
而另一个问题是,“我”是否是独特的。
如果我们真知识凉宫大神的创物,那岂不是成了旁人的幕布?
而如果“我”不是独特的,为何本体灭亡后,整个世界亦偕亡了?
尼采说:我思故我在。
起码,从认识的层面上,未尝是错的。
十岁的我或许不能在六万人的体育馆中思考个体的独特性这样的问题,但二十岁的我会。
于是,我们败给了凉宫春日。
其实蛮有趣的,第一次看就按原来的顺序,第二次再回过头来按逻辑顺序(也就是春日在每一集后的预告里报的顺序)看。
两条心路历程,各有所得。
制作者确实是冒了一次险,不过值得。
这样的创意大概是缘于人们看电视剧普遍有的从中间突然插入并且不时漏看几集却总能在头脑中重组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的经历吧。
其实,欣赏艺术的人也应该是艺术家(即便不是专业的),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本能。
或许,因为太寻常,大家不曾想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力,他能欣赏艺术吗?
同样的命题:一个人如果不会任何一种实际的语言,他的头脑中会有思维吗?
不信你试着留心一下:自己的思维是不是总附着于语言(即便是杂乱的语言片断)——也就是不出声的自言自语。
同样留心一下:欣赏艺术,是不是总伴随有自己的遐想,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哪怕你欣赏着的艺术令你头疼恶心。
凉宫的这个创意或许就是这种遐想的自然流露。
顺便说明一下,如今有很多创意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如果今后有另外一部什么《凉宫夏日的欢乐》之类的再拍成这种格局,或许就会是一大败笔了。
倒不是什么版权问题,而是,现代的创意往往源自最不经意间的寻常琐事,一旦点明,下一次就“地球人都知道”了,新只能新一次,而且这一次能新得很精彩。
很遗憾呢,如果莎士比亚生在当今,或许就出不了名了。
大家千万不要抄袭太惹眼的灵感哦——灵感只能是自己的才有价值。
唠叨完了,画蛇添足,把逻辑顺序排一下吧:2,3,5,10,13,14,4,7,6,8,1,12,11,9
“我毕业于东国中,叫做凉宫春日。
我对普通的人类没有兴趣。
你们之中要是有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的人、超能力者。
就尽管来找我吧.”如果你在高中生涯的第一节课听到这样的自我介绍,你会怎么想呢。
好吧,退一万步说,在你看过这部片之前,你的脑海中该不会浮现出一些褒义词吧。
但是,你有没有回忆起,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在你对这个世界还充满着种种奇思妙想之时,又或者说,在你没有被这个社会所吞噬之时,你,曾经相信过所有的一切————会变出金币的魔术师、乘着UFO来侵略地球的外星人、穿越时空的机器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我们对这一切的美妙想象,逐渐由相信变成怀疑,甚至变成了反对————这便是社会化的可悲之处,美梦破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客观的事实,而是因为主观的放弃。
于是便会产生一种这样的悲剧————当一个小孩说出了你曾经梦想中出现的种种事物时,尽管你脸上带着微笑,可心里面在说:真是幼稚啊。
这便是社会化的运行模式。
我们的社会是与个体的独立思想作对的,文化、教育、舆论、传媒、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将个体塑造成一个个社会人,为这个社会而存在的人类。
我们可爱的社会还为我们制订了种种规章制度,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以社会暗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于是,大家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充当着社会这个机器的零件,让其完好无缺地运行。
当然,凉宫春日是例外。
就其性格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另类,倒不如说她是一个拒绝长大的小孩:当着全班男生的面换衣服,说话大大咧咧、根本不考虑过多的礼数,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又3分钟热度,哪怕是爱一个人也不知如何表达————片中直到最后,有希的那句sleeping beauty点出了一切,凉宫这个世界的唯一留恋,或许只是那证明爱的一吻吧。
她的所作所为,几乎都触动了我们的心:往往那些我们自己想干而不能干的事,她帮勇敢地去做了,这似乎可以给自己一丝安慰————原来,我和她曾经是如此地相似。
她成了我们替身,带给我们失去梦想的安慰,哪怕是如此虚幻。
关于凉宫性格的形成原因,或许可以用一个她亲口所说的事例来说明:小学六年级时,我们全家曾一起去球场看棒球。
虽然我对棒球没什么兴趣,但入场后却吓了一跳,因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人。
球场对面的观众看起来就像米粒一样小,而且不停蠢动着。
当时我以为全日本的人都聚集到这个空间来了。
于是,我问了我爸现场到底有多少人。
我爸回答我因为观众爆满,应该有五万人吧!比赛结束后,通往车站的道路上全都挤满了人。
看到那付景象,让我不由得愣住。
眼前明明有这么多的人,却只是日本总人口的一小部份。
因为曾在社会课时学过日本有一亿多的人口,于是,回家后我用计算机算了一下,才发现五万人不过是所有人口的二千分之一而已。
那时,我又愣住了。
原来我不过足球场上那么多人中的其中之一,而球场上看起来那么多的人,也不过占总人口的两千分之一罢了。
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特别的人,不但与家人相处和乐,也觉得自己的班上聚集了全世界最有趣的人。
不过那一刻,我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那样。
我在班上体验到的自认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其实在每一所学校都会发生。
对日本全国的人民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当我发现这件事时,突然觉得周围的世界都褪了色。
晚上刷牙睡觉、早上起床吃饭,这种事到处都看得到。
一想到这是每个人都在过的普通生活,就觉得好无聊。
我深信既然世界上人口这么多,那其中一定也有过着毫不平凡、充满趣味生活的人,但为何不是我呢?小学毕业前,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最后终于让我想到了,一直等待有趣的事降临是没用的。
因此,升上国中后,我决定改变自己。
我要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不是个只会等待的女生,而我也认为自己尽力了,但结果还是一样。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升上了高中,我还是相信生活能有一些变化。
追求个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这是凉宫的最初的愿望,不过呢,有时候生活的馈赠是你永远也意想不到的,当你想要一个苹果,上帝却给你一棵苹果树————凉宫这三年前的某一天获得了实现愿望的能力(虽然她自己不知道),从此,逆向的社会化发生了,但至于发生了什么嘛,有请各位看官自己去体会吧,我就不做过多的剧透了^_^…
我也想要个阿虚。。。我是真的脱力到返老还童了。。。
已弃+ +
看了几集~
3倍速看完的。||一个非典型小姑娘的幻想世界
学姐太萌了。。。。有点承受不来啊~~·
整個世界為哄一個患有戲劇型人格障礙的瘋丫頭高興而轉. .這太二逼了...說實話 相當討厭凉宫春日這個女人.......三星給朝比奈學姊..
至今都不知道为何那么红。。。
乱序最高!!
其实这动画到底想说明什么我很疑惑啊喂
不喜欢,不喜欢凉宫春日,凭什么她的意愿可以妨碍世界?凭什么她觉得不满意所有人的假日就要无线重启?太任性了(有点羡慕)~
唉。。。老实说,我被那8遍的暑假折磨死了。竟然没有用重复镜头。。。制作组彪悍
凉宫春日白羊,长门有希水瓶,朝比奈双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萌系呀。不过还是比较喜欢看银魂。虽说二者都不知道在说些神马
谁能告诉我这动漫好在哪里?
………………不评价
重看了一遍。个人最喜欢的篇章依次排列是:消失(看过好几遍仍不厌倦)、竹叶(8)、文化祭(26)、孤岛(10-11)、射手座(27)、TV结局(28)、信号(9)、退屈(7)、忧郁(1-6)、八月(12-19)、叹息(20-25)。《消失》片尾曲播完后还有一小段剧情。PS:春日曾在《幸运星》中跑龙套,她在文化祭上唱的歌曲也有出现
除了凉宫春日有时候很烦很讨厌之外,其他都蛮不错的~~当然特别是阿虚啦~~表面看起来大家都喜欢凉宫,但其实包括凉宫在内,大家都是阿虚的后宫!P.S.杉田君的声音是大爱~~~
凉宫大萌神!越看越喜欢了
叫做不知道为什么会很火的作品。也许是开吐槽废柴男主之风的作品?
吐槽帝,萌帝,女仆,执事,nurse,女王,还有巨冷的情节~~~~日系动漫教科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