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电影背后那两千女性的真实故事,令人心酸。
想到天朝至南宋朱熹理学开始对合离女的污名化迫害以及拔高所谓贞节烈妇荣耀制度对于女性自主权利的极端压榨,就更加痛心了。
再想想近几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女德班如生化危机里的僵尸一样从发着恶臭的角落里冒出来。
我简直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日本人都开始着眼于批驳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欺压的历史,而我们还想着把女人送回裹着小脚三从四德的时代。
最早认识户田惠梨香当然是《上锁的房间》;然后看了《诈欺游戏》。
户田不算美女,而且人设略带傻气,都不是我不待见的。
可是她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很喜欢。
这次又认识了大美女满岛光。
法秀尼也很美的说。
户田强吻信次郎,单挑勘之助,帅得不要不要的。
东庆寺的设定太吊了,还很女权。
信次郎每次入寺都会生出事端。
女儿国中来了男人,什么情况可以想见。
第一次给阿吟治病还偏于搞笑;后来公开问诊真是精彩,阿雪的意识怀孕,阿吟的不治之症,玉虫的秘密使命,阿茹的情感归宿,都得到了救赎。
优秀的医生在施救之前,都先是优秀的心理医生。
而东庆寺强大的结界,本身就充满了慈爱的力量。
阿吟走之前踹了铠甲一脚,可能一夜五次是真的出门之前环顾了房间一周晚上跟丈夫见面时眼睛亮亮的,细端看他的眉眼,手轻抚过他的衣襟。
走之前听的是八犬传还是外面的诵经声呢镰仓的树镰仓的雨镰仓的离别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大梦一场。
勇于最先离开的人大概才是最风流的人。
很用心的片子,从台词到拍摄都很讲究。
俏皮话,落语,习武,念经,吟诵看出一股浓浓的近代民间风情。
这一点很佩服日本影人的匠人精神。
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在加上好的剧本,就算是流水作业,作品也不会太差。
封面海报戏谑嬉皮,像极了皮影戏里的人物,实际上整个演出风格,作品的脉络就算是改成皮影戏,节奏也应该不差。
毋宁说,这就是一个皮影戏的剧本,很好的搬上了大荧幕。
投靠女与出走男,就透着一股民间,世俗,戏谑的味道,乍看之下,会觉得又是一部被标题毁了的电影啊。
然而看完之后搭配整个片子的风情再来评论的话,又会觉得这个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这也说明的了制作方对电影的考究之深。
这也从另一方面考研了观众的耐心和素质。
会不会被片子题目欺骗,错过一部好片子。
又恰恰是这一点反应出了导演对作品的把握和自信。
这种看起来客客气气,谦卑有礼的文化的背后,再有处于作品自信的我行我素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潇洒。
今天我看山本耀司的一个访谈,里面说道真正的日本文化人是不会到处参观艺术展的,这样会降低自己的品格。
同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为了观众下意识的反应考虑而去做一些迎合商业的无用之功。
我优秀,口碑自然来。
这个故事有关女子,东庆寺是她们最后的救赎。
感谢导演拍成喜剧,没有毁掉这最后的希望。
阿茹和信次郎的故事很美好,但不知为何,我记的最深的,却是阿吟这个傻丫头。
曾经她于觥筹交错间妩媚多情,长袖善舞;如今病痛缠身、倦梳妆容,但仍旧风姿潇洒,于大殿上为阿雪呐喊,古道热肠、感同身受。
重新回看一遍,终于发现她在与夫君告别之日,曾留恋地看过屋子的每一处摆设,那柄梳子大概也是故意遗落给夫君的念想。
在宴会上她的手轻轻触上夫君的衣角,那一刻她的眼睛一刻不离地望着他,深深凝视、如落雪之渊。
此去经年,纵有千言万语,终究不复相见。
那男子在知晓真相之时,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一位江洋大盗的头领,此时竟脆弱如孩提,受尽下属鄙视。
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美梦如泡影,终成虚妄。
阿吟病重,弥留之际十分平和。
我愿意相信那位站在门外诵经祈福的男子就是她的夫君,没有死去。
只是遁去姓名,从此为僧。
这是最后的送别。
从此,所有的爱恋柔肠都将重锁楼阁,任它灰尘满布、再不开启。
整部影片的配乐都婉转优美,最后的尾曲更是勾人愁肠。
实在太美。
对日本的历史不了解,也没去考证,反正电影最后的说明,这是历史事件改编(逃婚制度),那个人觉得在日本,甚至放到全世界的历史来讲,都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影片一开始就来了个下马威,拖着一群女犯人,而犯下的仅仅是“违规卖艺”。
而男主信次郎(大泉洋 饰)一看就是走在时代的前段,思想前卫,就是看不惯这种行为,为这群“女犯人”抱不平,结果也惹上麻烦。
足以可以看出,男主是一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跟电影的主题很贴切。
剧情不一 一阐述。
反正无论在拍摄或者制作,都是日本电影惯用的手法,主打一个“自然”,不突兀。
阿吟(满岛光 饰)和阿茹(户田惠梨香 饰)是电影中主要的逃婚女。
不得不说,颜值很难打,特别是阿吟的出场很惊艳,特意查了一下,日本古代女性以染黑牙齿为美,也是贵族的象征,确实,电影中的阿吟就是一名不差钱的女子。
而阿茹却跟阿吟相反,不是贵族又差钱,样子一出场就“吓人”,不过后面得到信次郎的医治,才显出真正颜值,个人觉得,一副倪妮的既视感。
结局应该说是美好的,起码阿吟和阿茹都得偿所愿,成功逃婚。
阿茹还跟信次郎擦出爱的火花。
整体体现出很强烈的女权主义,看完后,真心大快人心。
毕竟放到现在的日本,都是有很浓烈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所以很难想象出日本古代还出现如此女权的制度。
真是动人呀!
看片名还以为是挺无聊的爱情喜剧片,实际却是2016年第一部满分电影!
为素不相识的人奋力拼命,只因为她跟自己同病相怜。
而因为这同病相怜的人,自己才多了往前跨一步的勇气。
人与人之间的那一点点“体温”是如此重要,只一点点,人世间好像不那么寒冷了,不是吗?
“你是我的至宝”,便是对这温度的回应。
阿茹说,这世上苦命的女人还真是多啊。
这部电影的观照点恐怕还不足以说是女权意识,但它关心女性的命运;它并没有站出来批判男权,却有女性的自我觉醒。
每一个刚进入客栈的女人都瑟瑟发抖,因为她们还带着男人留下的烙印。
这烙印无法抹去,也不需要抹去。
再次面对丈夫,阿茹不言不语。
性别好像翻转,好似“男人”面对“女人”,其实只是阿茹自己也未必觉察的自信。
找到自我价值的人,不卑不亢。
不再发抖,也无需批判,她知道,没有这糟糕的丈夫,也不会有上山精进的自己。
她不再怨恨,也不同情。
伤疤已经愈合。
信次郎就是个典型的好男人,他温和、幽默、正直,也愿意为爱人付出。
可是他并不自信。
在我心里,女权就是自信。
而自信的对照组并非男人。
不需要跟男人一样”自信“”刚强“,因为这品质男人也未必有。
全片看下来并非没有缺点,比如节奏有点问题。
不过我还挺喜欢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缺点。
最后讲点平时不愿说的题外话。
其实类似的环境中国也有,比如广东常见的姑婆屋自梳女。
我总觉得(或许是偏见)我国的许多”觉醒“了的女性们,总是在西方的语境下讨论和批判,也不乏西方女性的那种战斗姿态(非贬义),却鲜少有人认真的在历史中寻找”女性“。
简单的说,就是都不具体。
描述中国古代女性处境时,无非是裹小脚啦,大门不出啦以及繁殖工具啦......这些全部都对,可是具体是什么呢?
文学能改变人,是因为它具体。
而目前我看到的文学(广义文学,包括影视),即便是女性写的,也顶多是假借人物之口喊两句口号骂几句男人而已,是故意端着的“自信”,而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
换句话说,不是有血有肉的女性,也不是真实的现实。
虽然剧名很俗,但是景色很美,而且满岛光和户田惠梨香演技真的棒。
toda很适合演这种饱受磨难又坚毅不屈的角色。
阿茹这个角色的心境转换是很多的,从她的眼神能感受到内心的丰富情绪,所以感觉toda演技终于有了很好的体现 。
阿茹刚进东庆寺时的卑微和迷茫… 后来坚持自学和种植药草的投入和自在…一开始对男主的戒备怀疑…被男主治疗时的尴尬…再到后来对男主逐渐信任和尊敬…toda的眼神十分动人到位地表现了这些情绪。
一起采药草时男主帮她整理发带,她那受惊和转身掩饰害羞的表情,我就知道这爱情线成了,虽然唯一的吻戏真是笑死人。
非常喜欢一个片段: 阿茹在寺庙里被一群女人嫉妒和欺负,一开始她不想搭理,但被打了几下之后开始反抗把她们全打跑,冷酷眼神超霸气。
结局阿茹为了帮助被施暴的女性而手刃渣男也是很爽,仿佛在看女权主义复仇片。
回到角色本身,我觉得阿茹本质就是很坚强的人。
一开始她也迷茫过是要逃离或是自杀或是继续忍受,但好在她在求菩萨指示的时候上天帮她选择了投靠东庆寺,而她也勇敢行动,并成功打破命运枷锁。
她在菩萨面前哭是因为命苦和迷茫未来而哭,并不是因为得不到男人的心而哭。
后来前夫求复合,她有犹豫的原因也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打铁,而不是对前夫抱有什么幻想。
这才是她最酷的地方啊!
身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但她的自我意识并没有泯灭。
阿茹真是一位独立坚强的令人敬佩的女性。
记一些零零碎碎的随感。
【1】原田监督制作得太用心,不愧是一直想拍时代剧的导演啊……话说台词和情节都比较戏剧腔,演员也选了不少舞台役者,非常对我的口味。
作品的背景设定比较复杂,看得出导演在尽力不破坏叙事步调的前提下向观众解释和展示一些大环境,比如奢侈禁止令下的风貌,入山的流程,东庆寺的条条规规等等。
基本上做到了条理清晰,也是不容易。
【2】不少人觉得剪辑散了点,但我还挺喜欢的,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对煽情失去了兴趣吧【喂】就觉得影片中的悲喜都处理得刚刚好,不会用力过猛,这样信息量也比较密集。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有点松懈之感。
据说一开始写出的剧本非常之厚,估计能拍到4个小时,导演不得已删去了许多场景,如今的成品多少有点妥协的痕迹。
【3】导演在评论音轨里说,他原本拟的片名是《徒花》(adabana),然而松竹方面无一人买账,都倾向于更轻快的片名,最终改成了《駆込み女と駆出し男》。
徒花,即是不会结果的花,没记错的话片中两次提及。
第一次是回忆片段中马琴先生给女主Jogo题字,题的是“あだばな はべらず”,前半句就是“徒花”。
第二次是信次郎被堀切屋严刑逼供【误】后,信次郎说出了阿吟离缘的真相,并说阿吟有一种“あだ(ada)っぽさ”,有如徒花(adabana)。
即是说,Jogo和阿吟这两个主要的女角都被导演用“徒花”形容了一遍。
看到不少人说一开始以为这部是搞笑片,我也只能一声叹息。。。
要是用了《徒花》该多好。
现在的片名只是个没有内涵的文字游戏而已。
【4】影片中的副线和小插曲都是亮点,竹荚鱼姐妹在日饭中也广受好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在柏屋干活的阿种,肩负着自己的不幸,却像小动物一样非常可爱。
原作里利平和阿胜有一个女儿美代,感觉影片中的阿种就像被删去的美代的化身一样。
(尽管年龄和设定都完全不同)导演在评论音轨里爆料说演阿种的松本若菜被树木希林奶奶吐槽,说这姑娘太漂亮了肯定演不了需要全程歪着嘴巴的哑姑娘,其实她演得很好啊。
【5】感觉导演是借着离缘的主题来讲一些小人物的抗争故事,有女权对男权的抗争(离缘),民众对强权的抗争(对奢侈禁止令的种种反抗,吉原妓女出逃,堀切屋的最后一战),宗教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基督教)。
可能这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最主要理由吧,鸡蛋砸向高墙的姿态令人动容,而原田监督毫无疑问地站在鸡蛋的一边,令我弱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啥】。
【6】基督教的部分,原本可以成为点睛之笔的,但成品出来我却觉得接近槽点了……在现实中,东庆寺的遗留物里被发现有圣饼箱,因此有观点认为东庆寺曾经暗中救济和庇护受到迫害的基督教徒。
这是一段佳话,加到影片中也是正解,但表现得实在太暧昧和误导了……按导演在见面会上说的,他的设定是法秀尼热衷于研究西洋的教会救济制度,想加以借鉴,因此秘密的房间里有圣母像,还收藏了许多禁书,而法秀尼本人并不是基督徒。
导演还在音轨评论里说,他特意不把圣母像拍清楚,以免观众误会法秀尼是基督徒……我只想说,您这么个拍法,观众都已经齐刷刷地误会了好么!
ORZ如果是按导演的设定,那法秀尼奔向秘密房间的时候为什么如此急切啊,还用手缓缓抚摸那一排书,眼神里全是死宅见到了精神食粮的饥渴orz……根本说不通。
(顺便一提那个手的特写镜头好·性·感(¯﹃¯),我终于理解那些说法秀尼色气的日本直男了orz)……最后这条线戛然而止,真有点“我XX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总之完全看不出导演的意图啊有木有。
另外,影片中的玉虫出身于地下基督教家庭,遭到迫害被切去了祈祷的双手,之后为了生存而伪装自己的真实信仰,当了鸟居耀藏的手下。
在法秀尼的秘密房间里看到圣母像和基督教相关的禁书之后,玉虫受到触动而倒戈,决定留在寺内度过余生。
某字幕组的翻译错了。
【7】关于法秀尼,某字幕组翻译的是“主持”,其实她是“主持代行”,日语原文是“院代”。
东庆寺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主持的状态,期间管事的尼僧都被称为“院代”。
【8】法秀尼在原作中是一个帅炸的人物,一共只出场了三章(好像是),但每一次出场都超有存在感……这个人物到了导演手里,有所删减亦有所丰盈。
其实我挺希望影片稍微提一下法秀尼的出身,她是水户德川家的第十三位公主,却自幼喜爱兵法和剑道,十三岁时已经能攻破剑术教练的一招了orz。
她的父亲见此,便觉得这个女儿(太彪悍了)将来肯定嫁不到好人家,于是把她送去了东庆寺。
这段出身还挺有信息量的,可惜影片里一点没提www另外法秀尼是个头脑精明的人,不仅肃正了寺内的风气还打理起财务来,把收来的银子拿去放贷,收回的利息作为寺内的经费什么的,总之很会为东庆寺敛财。
影片里也没有提及这点。
然后,影片里源兵卫有一句台词,说院代为人太纯洁了,全然不能理解人的恶意和阴谋之类。
这句话叫我哭笑不得,虽然是很萌,但怎么觉得院代的形象变得蠢蠢的( ̄▽ ̄")更别说她的生理卫生知识根本为零【爆】而且日常还有点公主病,每当说不过别人就用吼的是怎么回事( ̄▽ ̄")还有,影片中法秀尼的第一人称是“法秀”……“法秀代你看”“法秀批准了”“法秀是这么认为的”……我的天,好萌啊……原作里明明只是普通地用“我”(わたし)而已。
总而言之,觉得电影里的法秀尼略蠢萌……( ̄▽ ̄")和信次郎站一起就是活脱脱的一对搞笑组合嘛。
不过比原作更丰盈的部分是,电影里的法秀尼思想前卫,眼界宽广,在强权打击舶来品的环境下仍然包容西方的宗教,还会撑小洋伞,感觉是走在潮流尖端的我行我素姫様尼僧一枚www【9】最后,画面真是拍得太美,片头也令人震撼,原田导演的老电影情怀大爆发。
而且作为一部时代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不愧是原田监督,鼓掌
很久没有动手写影评了,完整的作品也是很久都没有拿出来,惰性太重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2016年的12分之一马上也要过完了,可原本应该在2015年完成的计划也没有做太多。
上周的时候看了自己豆瓣观影报告,诧然发现2015年自己记录的影片居然只有三部;但事实上我的阅片量不下百部,这就是惰性,仅仅是记录这样的事都让我不想做。
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或者说其实我一直在都经历很多事,但是最近的事让我更迅速的成长了。
猛然惊觉,不能再这样懒惰下去,不然离我想要的生活与日子,我只能是渐行渐远。
昨晚缩在被窝里安静地看了《投靠女与出走男》,很幸运,我能把2016年的起点交给这样一部作品。
刚看影片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轻松诙谐的日式喜剧片,而且因为大家评分比较高,我任何明细甚至连预告片都没有看就直接看了,唯一所知的就是户田惠梨香参演这部作品。
看到十分钟左右就发现与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但是却很惊喜。
大泉洋刚出场就嘴炮MAX大谈文化与民生,再加上周遭群演专业的妆容与表演,那个苍老邋遢的年老艺妓,还有那些被捆绑的卖艺女子迷茫的眼色,我登时感觉——阿勒,画风不对!
说好的轻松诙谐日式古装喜剧呢?
紧接着满岛光出场小夏我更是一惊,高度还原的日本古代富贵女子妆容,苍白如纸的面色,连牙齿都染黑,分明就是一部正剧节奏,但是接下来光妹自带腔调松弛有度的表演却又把我已经严肃的观影态度带到了放松的阴沟里;最后敲击盔甲的一下,更加满满都是戏谑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光妹全片水准最高的一段表演,在夫君宴会上最后告别。
光妹给观众,以及给戏中崛切屋展现的都是一个长袖善舞、风情万种的日本古代贵妇人的形象。
那一句情话出口虽然有些许谄媚,但是阿吟坐在崛切屋身后唤他时那轻轻地一伸手,饱含着深情与不舍,在片尾再去回想,有些泪目。
梨子出场显得有些灰暗,包括找夫君回家的那一段表演也力度不足,在阿茹这个人物塑造上有些单薄。
阿茹与阿吟的相逢作为全片第一个线索点,很奇妙,但也很突兀。
轿夫为什么绑架阿吟?
阿吟一个女子是怎么能搞定几个大男人的?
导演都铺成的有些不合理,其实导演在很多小细节上都有些问题。
比如后来信次郎与阿茹阿吟在东庆寺前的相逢,守门人明明也是多年未见信次郎却一眼认出信次郎,法秀尼进入密室的反应,许多小细节都有些问题。
或许是受篇幅限制,毕竟本片是从四个小时的时长缩至两个小时,存在一些瑕疵也是难以避免的吧,但其实这样为时长而舍弃逻辑的做法并不明智。
阿吟与阿茹进入东庆寺部分的有些匠心,阿悠的出场也很有意思,光妹在这里也再一次以自己的表演压住了梨子的女主光环,但最后进入山门时候那一场光妹有些用力过猛,甚至让我在很长时间里也都误以为光妹真的是因为钱才决定逃婚的。
如果能够再放松一点,或许能够让片尾更加催泪。
但其实不管是梨子的角色阿茹显得单薄,还是光妹的角色阿吟某些部分有些不合理,其实都不是演员的锅啦!
演员在三次创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偏差,但导演在全片调度以及演员把控和戏份分配上没有控制好就是导演的锅了。
不得不说的是片中的着重刻画的几个逃婚女还是能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阿吟代表被压迫的商人阶层,阿茹是底层的手工业者,阿悠是没落的武士阶层,阿雪阿蜜则是平民中的平民。
导演将彼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层层结构都照顾到,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那些阶层在那个大环境的真实生活,还原了历史,也算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但是可能还是导演功力不够的原因,原本作为女主的梨子饰演的阿茹,人物单薄也就算了,就连她的环境她的苦难也都单薄了,倒让阿吟和阿雪阿蜜出彩了一番,让阿茹的苦难全都归结到了她的老公是渣男,从而失去了这个角色厚重的历史感。
阿吟最成功部分就在于阿吟的存在不是割裂的,而是与她的丈夫这个人物及丈夫的事业和境况相辅相成,从而给了观众一个完整的观影背景,阿雪阿蜜的成功也在此。
阿悠本来也是可以好好着墨的,估计最后也是被导演放弃了。
而阿茹,全片结束之后大家对这个人物的感受就是这是个女汉子,她老公是渣男,但这样的人物放到任何时代环境里都是成立的,那么在这样的历史电影里阿茹被其他更真实更有历史感的人物淹没也就是必然的了。
导演原田真人其实在日本也算是名导了,经验丰富,但是至今在学院奖上一直都是提名陪跑,刨除掉运气的成分,大概就是导演在许多细节把控上真的还有待打磨。
但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导,原田真人当然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在几个角色的设定以及选角。
原田真人用自己老道的手法,丰富的经验让原本沉重久远的故事变得诙谐起来,并且切入点找得非常准确。
从近代日本女子逃婚入手,却可以辐射到当时整个近代日本社会,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最难得的部分还是那些轻松诙谐的片段,比如信次郎的嘴炮,法秀尼的攻气满满,还有两人给阿吟和阿雪看病时的对手戏,点到即止,却满是笑料,让原本久远的故事鲜活了起来,更加提升了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接受度。
但又不得不说,原田真人的导演功力真的是有限,成功之处在于有一双慧眼。
这个故事的选取,角色的设定,演员的选定,都做得很好。
尤其是宝冢出身的阳月华,本身是个过于现代在宝冢显得突兀的娘役,但是演法秀尼这个霸气满满的将军之女却是恰到好处。
而其他的配角,如树木希林,也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这样到位的演员阵容,这样有趣却又有意义的故事,其实如果放在其他更有实力导演手中,本来可以做成更完美的作品。
所以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的,很多戏剧作品的锅真的都不是别人锅,全是导演的锅。
说到这里了,还有几个槽不得不吐,就是最后部分。
阿茹的性格转变太突兀,两年时间从一个连逃婚都要问菩萨的逆来顺受的女子猛然就变成了一个力战恶武士的女汉子,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完全不给交代,观众接受起来逻辑真的很吃力!
还有阿茹与信次郎萌生的爱情,阿悠突然就不想复仇的转变,一样不交代,一样接受无能;包括最后搞定堪助那一下,导演为了给梨子这个女主多一点光环,硬是把这个任务给了梨子。
但其实阿茹能够跟武士对打,阿茹这个人物就已经很成功了,搞定的那一下如果能交给阿悠,或者,尤其是能够交给被挟持的阿种,阿悠或者阿种的人物形象就能更完整了。
原来本片的名字叫《徒花》,但是因为出品方的要求才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从名字上看得出导演的野心。
但是导演在几个女演员的塑造上真的做成了徒花的只有三个半,分别是阿吟、阿雪、阿蜜,还有半个阿悠;至于女主阿茹,戏份受限,角色受限,怎么也不是徒花的样子,不幸的婚姻只能怪阿茹自己没有识人之明。
徒花虚无,就如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飘摇的久远的女性形象,她们是一个个个体,但也是历史本身。
导演原本的野心是以裹挟着历史感的小女子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说这作品着重在女权上其实也不尽然,说是人权更贴近一点。
因为“徒花”们的悲剧不是男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时代强加给她们,那时的男人们一样在品尝“徒花”虚无的苦涩果实,只是导演讲述的不够完整。
说到徒花,我就猛然想到“虚花悟”。
虽然“虚花悟”与“徒花”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但是共同之点在于两者都是旧时代造就的悲剧产物,其实也无所谓男女,任何人都可以是徒花,也可以是虚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如镜花水月,终将被历史消灭,被人们摒弃的存在。
但是无论徒花虚花,若是能够像种子钻破土层那样,去打破时代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都能够结出自己真实的果实。
所以说梨子的阿茹在故事里的单薄是《投靠女与出走男》最大的遗憾,若是这朵“徒花”能够开得更艳丽娇媚一些,叫观众印象深刻。
那么最后阿茹作为唯一一朵打破了时代加在身上的枷锁的“徒花”,必然会在世间开出最美最真实的样子。
你们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剧吗?为什么我觉得烂得不能再烂了。简直是浪费生命……
對影片的背景一概不知,但整個觀影過程緊湊暢快。佈景之美不消說,鏡頭也應用絕妙。開場“甚好”。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是兩性的衝突,更是新舊的對抗,還有東西的激撞。用輕鬆喜劇的方法講述反抗強權的故事。最好的時代劇,不過究一人或一物或一群體之背後,展示其真實的歷史經過【151226】
7分,一个理想化的故事
四星半 内容太有意思了 关于历史和文化都有好多可挖 值得再看 没有到五星是因为但从电影本身出发还有提升空间
不及预期
一群女人的史诗!光妹、toda、阳月花,闪闪发光!!!PS1: 灌肠那段,笑出猪叫。 PS2: 病怏光妹,在线教学,床笫之私,一日三次,三年过后,减量增艺2333
看不下去高分系列
春日的山樱,夏日的风铃,秋日的红叶,冬日的寒雪,四季的镜头非常美,整部电影画面很好看,比起主角的故事,穿插的姐妹俩的故事更感人。
同样是批判旧社会,争取女性权益,剧情却如此温馨。不得不叹服导演把握故事的独到之处。几个人物都各有可爱而鲜明的特色。连主持的威严中都透露着不喑世事的呆萌,让人莞尔。女性独立不是向这个社会呐喊和挥拳,而是赐予这个社会更多的温情。不得不说女性在生存和生活上的远见卓识远超男性。
首先,请不要看完片名就定义成喜剧。完全不是一部商业喜剧片。电影前半段剪的太碎,出场人物过多甚至一度脸盲😂幕末的大背景、兰学的输入和宗教的转型、底层的市井生活、女性的苦痛挣扎,一百多分钟想要装下一个江户时代的大变革似乎就要把珍馐集成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再精致,终有些许乏味。
阿茹背阿吟下山那段真感人,幸亏有这样一个避难所,让当时代的女人保有最后的退路。
将近三年过去,依然记得很美的阿吟
乱世浮萍。人文色彩浓厚,故事饱满的优秀女性题材历史剧。
明明是喜剧,为何被戳中泪点了... ...
幕末背景,且看,且珍惜·
看惯了大河剧里呼风唤雨的传奇女性,也想看看底层女子如何身似浮萍。户田和满岛的小身板在时代里飘飘摇摇,好在山中岁月悠然流转,一身玄衣,卸去种种尘烟琐屑,得此安身立命之所再圆满不过。男性角色大多如同符号,这就很好。
女人在任何年代的生存从来都是比男人更为艰难的,也许谁都无法知道,我们这么决绝的选择割舍过去,是对还是错,多想也是无益,唯有一条路走到黑。指望别人去改变从来不现实,既然如此还不如就盲目的相信自己,别人为你所做的选择未必就适合你,起码你自己还是能尽可能为自己考虑而做出决定的。有的男人从来就是不值得,你从一开始便知道,所以也不必骗自己,静静地活好自己的生活,总比回到过去要好得多。
没看完,60分钟无法捕捉电影主题
真心看不太懂。历史,文化,细节等。让我动容的是女性在被束缚的环境里依然选择跳脱出来,充满信心,再遇爱情。背景音乐不错。
卡司非常豪华,但是故事讲的不清不楚,尤其是有很多支线,不知道在讲什么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