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央视版《成吉思汗》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现在像这样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的电视剧并不多。
应该说,这部电视剧拍摄水准明显超越了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香港ATV电视剧版,和美国人拍的同类题材影视剧相比各有千秋。
先吐槽本剧的一些缺陷:其一,剧中西辽国王(实际上应该是“皇帝”)耶律直鲁古自称“西辽国王”,这一点实属荒谬!
西辽正式的国号是“大辽”,中国史书上称其为“西辽”是为了和之前契丹耶律阿保机在东北亚建立的契丹辽朝(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辽”)相区别。
让西辽人自称“西辽”就好比让南宋人自称“南宋”、北元人自称“北元”、南明人自称“南明”。
还有,剧中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将士均称呼西夏为“西夏”、称呼南宋为“宋朝”,其实历史上蒙古人对西夏的称呼是“唐兀惕”,对南宋的称呼是“南家思”,对大理的称呼是“蛮子国”或“白蛮国”。
导演、编剧这样安排台词可能是为了让缺乏历史知识的人便于接受,但无论如何是荒唐而违背史实的。
其二,第一集把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抢婚行径美化成英雄救美,历史上抢走新娘月伦夫人的正是也速该。
这种描述或许是考虑到内地观众对剧情的接受度,但从现代文明的视野来看古代游牧民族抢婚习俗是野蛮、愚昧而残忍的,不应该受到美化。
如果有人拍电视剧,将古代汉族男子纳妾、女人裹小脚等残暴习俗美化为汉族传统美德,不知道内地观众和内蒙古观众将做何感想?
其三,历史上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向西南一直打到了今天印度共和国恒河平原上游,向西北翻越太和岭(今大高加索山脉)打到了今天乌克兰的第聂伯河流域及克里米亚半岛(最远已达摩尔多瓦靠近乌克兰的东北边疆),但电视剧回避了八剌远征印度次大陆和哲别、速不台远征东欧。
难道是为了避免影响我国同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而故意不拍的吗?
其四,电视剧回避了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情节,这样一方面掩饰了蒙古军在西北地区屠城的暴行以及西北地区各族民众在蒙古军骇人听闻的暴虐屠杀下蒙受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得到锤炼而逐步升华的过程。
这样拍估计是怕引起蒙古族、东乡族、土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不满吧。
其五,剧中个别情节与史实有很大出入。
如第22集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今北京市)后出现了金哀宗完颜守绪派使者向成吉思汗求和的剧情,而历史上成吉思汗占领中都是在公元1215年,而完颜守绪继位是在公元1224年。
也就是说,当时金朝皇帝应该是金宣宗而不是他的儿子金哀宗。
这一段是史实方面的严重疏漏。
其六,剧中有些对比过于“现代化”。
第19集成吉思汗的女儿称“孛儿帖”为“妈妈”,事实上蒙古人称呼自己母亲应该是“额吉”。
“妈妈”一词源出古罗马拉丁语,直接源头是法语单词“maman”,晚清时期才传入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逐渐汉化,才逐渐学汉语,跟着内地汉人一同称呼自己母亲为“妈妈”。
其七,剧中第25集出现了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使者在国书中称成吉思汗为“东方救世主约翰长老”的荒唐剧情。
“长老约翰”的是基督教徒的传说,伴随着西欧十字军东征在西亚东地中海地区的屡次失败而风靡欧洲,其早期原型有学者认为是信仰基督教聂斯托斯派的蒙古高原克烈部,后期原型是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帝国。
“长老约翰”的传说大致就是说东方有一位信仰上帝耶和华的长老国王,他名为约翰,不断率领自己手下30万大军在东方同穆斯林战斗,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潜在盟友,能帮助西欧封建贵族和骑士战胜穆斯林。
哈里发是伊斯兰教的精神领袖,怎么可能接受欧洲基督徒这种敌视和反对伊斯兰教的传说?
既然说了那么多2004版《成吉思汗》的瑕疵,那么这部电视剧还能算得上历史正剧吗?
毫无疑问,《成吉思汗》仍然是一部经典的历史正剧,它的这些瑕疵大多属于白璧微瑕。
《成吉思汗》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其大部分情节都有史实依据,很多人物对话直接来自于《蒙古秘史》(《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黄金源流》等蒙古历史文献和伊尔汗国拉施特的《史集》、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两部伊朗语文献,对历史的忠实度非常高。
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是蒙元史学者朱耀廷教授,其剧本的底本是朱耀廷教授所著传记文学《成吉思汗全传》。
2004版《成吉思汗》对史实的尊重是毋庸置疑的,前面所述某些情节与史实的差异也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并非导演和编剧考证不到位。
虽然《成吉思汗》只有7000多万元的拍摄成本,但是电视剧还是尽可能做到了还原历史。
为了还原中古时代花剌子模沙朝的风土民情,剧组不惜成本搭建了很多中古时代中亚风格的城堡、巴扎(市场)和清真寺,在穆斯林和印度人服饰方面也吸收了前苏联学者在中亚和南亚中古史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尽可能贴近了13世纪初中亚和南亚居民生活状况的历史情境。
另外本剧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真正表现出了马战时蒙古骑兵的快马弯刀的厮杀,还动员了大量群众演员甚至是解放军部队参演,合兰真沙陀之战、野狐岭之战、围攻讹答剌、撒马尔罕攻坚战的场景都拍得相当不错,惟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很好地还原出蒙古骑射手万箭齐发的对射场景。
《成吉思汗》真正称得上一部属于蒙古民族的史诗,充分表现了蒙古从一个氏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到一个有共同文化(以长生天信仰和不儿罕山崇拜为代表的内亚萨满教文化)、共同语言(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共同民族认同(蒙古族)的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成吉思汗》的对白艺术地再现了蒙古语中种种妙不可言的比拟,还融入了蒙古人的很多古老传说与历史典故,堪称中国内地历史剧教科书般的典范对白。
《成吉思汗》在细节方面也十分考究,较好地(不过没有做到最好)还原了成吉思汗统一前后蒙古高原牧民的高超骑术、早期蒙古包的样式、当地居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居民日常饮食(吃烤牛羊肉、喝马奶酒)、贵族和平民的发式,服饰方面也参考了《蒙古秘史》和《史集》的记载而尽量贴近13世纪草原游牧民服装的真实情况。
更为难得的是,《成吉思汗》忠实再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草原各部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客观反映了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对景教(基督教聂斯托斯派)的虔诚信仰。
就凭这部电视剧让老王罕一边在胸前画十字作祷告、一边口中念叨着“我主耶稣”,本剧就算得上一部真正的历史正剧,比某些打着“正剧”幌子却在细节方面粗制滥造的古装剧强上不止百倍!
我之所以说《成吉思汗》是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诗,不仅在于它真实反映了蒙古文化和蒙古高原风土人情,还因为它启用了很多演技十分精湛的蒙古族演员。
主角成吉思汗的扮演者是巴森,他是成吉思汗第二位嫡子察合台的后代,由他出演成吉思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森先生就是扮演成吉思汗的不二人选!
这部电视剧以“成吉思汗”为名,不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洗白了主角铁木真,历史上的铁木真有很多在剧中被刻意回避甚至美化洗白的暴行。
但电视剧对成吉思汗并非一味歌功颂德,还是如实反映了他屠杀塔塔尔部身高高过车轮男子、掠夺中原(金朝)人民、在花剌子模统治下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多次屠城和虐杀战俘的残暴行径,对成吉思汗的好色、冷酷、妒忌心重(在纳牙阿护送忽兰皇后一集中有充分体现)、多疑以及作为一位父亲对长子术赤的不公道也没有回避。
总的来说,巴森塑造的成吉思汗还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也是一位既有伟大英雄的雄才大略和超凡人格魅力、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的鲜活形象,不得不说蒙古族演员巴森的演技用“精湛”来形容也是对他的贬低。
此外,电视剧没有把成吉思汗的成功完全归结于成吉思汗本人的个人因素,也充分表现了中古时代内亚和东亚历史背景对他的玉成。
除了成吉思汗外,其他角色形象塑造得也非常好,尤其是月伦夫人、孛儿帖、也遂、忽兰、合答安几位正直、贤德、深明大义的伟大女性令人印象深刻。
但场面一点都不马虎,况且用的多数是蒙古族演员,好看。
男的多半粗鲁相,女的竟然个个鲜花一样。
只是那一水儿的美女演员怎么就都没有红起来呢?
成吉思汗能混到那个地步,我看一个是草原人的游戏规则很公平,一个是运气。
很多次生死关头都有贵人相助。
但凡蹦出一个黑天鹅,历史都改写了。
这部电视剧我是在电脑前一次看完的,因为太精彩了。
看它能印证以前很难接受的一些评判和典故,以不同民族文化认识除儒家外的人性根本,很值得推敲回味。
每一种战争和侵略都是由被侵略开始的。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战争应该是抗日战争。
可把这句话映射进取翻开历史就很有意思了,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被侵略和殖民的开始,而日本的被侵略要晚于鸦片战争十几年,那时期的封建专治在全球以一种时代性土崩瓦解形式被民主取代。
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查理一世被绞死,日本幕府专治被外来力量美国的船尖利炮一下就垮台了。
而中国在一个女人手里封建专治被玩了半个多世纪才倒台,清王朝在一个女人手里发展稳固(孝庄皇后),又在一个女人手里玩完(慈禧太后),真不愧是女真族的后裔。
一段历史不能用简单的愤怒和义愤填膺来诠释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作孽有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说完抗日战争回来看蒙古草原,铁木真之前的时期,蒙古是分裂的,是一直被外族侵略压迫的。
外族人为了控制草原用了一种很让人发指政治手段(减丁政策),在吉尼斯记录人类死亡事件中它和瘟疫一起排在前列。
真是应了那句话: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
看电视剧早期的铁木真就是一个在随时死亡的环境中生活,这是一个励志片,人性被演绎成狼性一样对环境对生死总是这样的淡定寻求生机。
很多的人一次偶然生命就完了,让人觉的这就是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就像那句经典台词一样:我得的不是病这是我的命。
而生活中有一种人命是很硬的,只要他内心的信念不磨灭他的肉体如钢铁一般的坚强,这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英雄不是偶然的发生,孟子都说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捞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成吉思汗的伟大在他早年的生活中完美体现。
世界总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蒙古草原文化跟我们的生活还是区别很大,看完这个电视剧可以找到这么几种。
蒙古人没有文字,可见是多么的原始。
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髓没有文字的传承,蒙古人一生只吃肉,也就是从出生他们就是伴随杀戮活着,动物还分食肉动物比如豺狼虎豹,食草动物牛羊马。
人类为了摆脱生活和环境的束缚早就多样化了,祝融生火,神农尝百草。
而蒙古人却选择像狼一样的活着。
蒙古人的野性,电视剧中铁木真说食物的获取就是二种,一是靠自己劳动所得,二是用战争获取。
蒙古人很热衷于后一种因为狼的本性就是杀戮,他们虔诚的神就是狼图腾。
电视剧中有一个关于人性和统治的争论,铁木真认为占领一个地方反抗的俘虏要全部杀掉,如果一座城池用了很大的伤亡才拿下就应该把城屠了。
为此他遭到一些人反对让他在人性和现实统治中进行评断和权衡。
铁木真也用自己独具慧眼说服反对他的人。
他说:如果蒙古人走到哪都遭到顽强抵抗那我们的路就走不远了,因为蒙古人这么少经不起这么大的牺牲。
杀掉敌人不只是要断了他的头,关键是诛了他的心,使他没能力反抗的同时关键是让他不敢反抗。
蒙古在铁木真和他教导儿子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帝国,给世界历史留下了浓厚一笔。
但是它却像秦始皇帝国和拿破伦帝国一样短命了,应了皇帝口中的那句话: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电视剧中铁木真成功原因是早年经历造就顽强性格,战争的智慧和独到的谋略。
然而失败也很明显,他的年代中国封建都走了一千多年,欧洲更是走在了前面,英国人都议会明主了。
可铁木真却用中国西周时期的统治制度,分封。
据说他的后人灭南宋时部队攻下四川成都,把城里屠了个光,几百万的城剩下十几万,原因是他们要把草原的羊带到成都来放养。
他们是以自己为中心想干嘛就干嘛,蒙古人统治中国50年,满族人统治了中国270年,区别是以汉治汉。
成吉思汗,人类深处最原始的本性掠夺和杀戮。
现代的人我们为了生活都在克制着这些本性,我们需要和平。
有人说人最原始的本性都是人的障碍,我觉得非常对。
人的高尚品格也不是人生到这个世界就带有的,比如仁慈,隐忍,敬爱。
说到人性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现在没明白,中国诸子百家都是中国人思想根源,其中却有二种完全不同或相反的思想。
老子日: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日:人之初,性本恶。
这二种我都能理解,你把一把刀架在一个婴儿的脖子上,他是没有恐惧和害怕的,他唯一只有本能,吃拉睡。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
曲型的木有待矫正才能直,钝型的金有待打磨才能厉,人的本性又待趋势教化,人的纲常伦理才能通,人性本恶。
荀子的这一段我觉得也是对的。
你觉得呢,欢迎指教!
看了这部剧,除了剧情影响最深的就是大汗的妻妾们,出场都是一个比一个美阿,我研究了下,发现基本蒙族美女们都是长脸,颧骨稍微有点高,眼睛不用很大但细长,妆容基本也是一个,黑色下眼线,颧骨鼻梁轮廓也都打了棕铜色腮影,感觉长的都很大气,也很耐看,秒杀现在的网红脸,个人超喜欢,特别是忽兰的出场太惊艳了,导演选妃的眼光也可谓一绝。
情节不复杂,按时间轴直叙,演员是都蒙古人,演的特真切。
成吉思汗周边的女人都是很优秀的,他妈妈勤劳善良智慧坚强,他妹妹勇敢乐观,他妻子勤劳大度...这给成吉思汗营造了一好的家庭关系,让好胜,有仇必报的成吉思汗更加任性,因此一生就在仇杀中生存,度过。
其中对自己从小就结为安达的札木合几次活捉几次释放,永远都记得在羊毛堆里救他的合答安,凸显了成吉思汗重情义,懂感恩的心。
其中对忠诚正直的木华黎,神箭手哲别,力大无比的纳牙阿这些勇敢武艺超群的武士的降服并充分信任委以重任,体现成吉思汗宽广的心怀和知贤用贤的爱才之心。
其中建立万户,千户,百户制等,要求建立文字,这都体现了一个可汗的智慧。
当然其中最后为了报仇或不留后患进行了屠杀,也体现了一个好战分子残暴的一面。
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骑兵,这三个词,有着说不出来的完美意境。
据说都是蒙古演员,难怪有另外一种观影感觉,雄壮威武,体魄惊人,这种感觉曾经从《嘎达梅林》里略微感受过。
主演巴森,真不知道该如何评论这副身躯,这张面孔。
年轻时还不怎么觉得,中年时须发皆张,身披重铠的形象,兴许只有老版《三国》里的关羽能与之媲美。
而到了老年,穿戴的那一套包括帽子的白色服饰,竟然跟中学历史课本上的成吉思汗像形神一致,让人惊叹。
草原的美丽风光让人赏心悦目,真想纵马驰骋一番,那首妖孽般吸引人的女高音插曲也让人过耳不忘。
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人其后代更是席卷欧亚大陆,在冷兵器时代,罕见匹敌!
其纵横草原几十年,几乎无一个手下背叛于他!
但是这部片子有一个地方没有足够予以丰富:在其父去世后,部落其他亲友弃他们母女而去,从众人捧月的贵族地位坠入一贫如洗的境地,以后又如何弹起的,这种生命的弹性,还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探测,因为这是奠定其后半生辉煌的源泉!
和孩儿他爹看过很多次了,每次的关注点和思考点都不一样。
如果被肥皂剧冲击的无聊空虚,可以来看看。
真正感受什么是大男人的宽阔胸怀。
作为少数民族的领袖和君主,没有中原皇帝见谁猜忌谁的毛病。
你有实力就认可,不服就打打看。
目标更简单,统一草原,然后征服,加上复仇,带上兄弟。
如果哪个朝代能让我重燃起虚荣心或者说是骄傲,必有蒙古大元。
即使我是汉人。
这部电视剧,我最爱的就是人物、台词。
虽然也不知道蒙古人是否这么爱用比喻的手法来说话,却给我了一种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主题感就来记录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众人背叛,留下铁木真和自己的母亲兄弟,这就是最初9岁的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仅基于血统的高贵,更多的是铁木真母亲的教导。
和扎木合结为安达。
三次!
是三次好吗!
讲究义的民族,却真实上演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不变的真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骁勇善战的民族,可汗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就算是旁边有一个马车夫的女人在问可汗,在质疑可汗,他们都会回答,或者反驳。
喝的和吃的与士兵无二样,都是牛羊、马奶酒。
当然,没有后备部队,不吃米面也是他们马上民族的一个很大的优势,不担心被断了粮草。
大多是人民对于义都是奉为至高无上的,对母亲都是供养着,对自己的妻子一视同仁,母亲和妻子能与之一同上朝。
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少一个敌人,就能有更大的优势去打剩下的敌人。
除了血统高贵,基本算白手起家。
坚强意志加人格魅力,另外一点好运气,能识人和拢住人,搭起草台班子,一个不识字的牧马小子竟然开辟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天之骄子不外如是!
65岁死后,手下仍是猛人无数,往东差点灭了小日本,往西打到匈牙利。
好的团队铸造传奇!
骑马争天下的岁月已经过去,但用今天的话来说,1000年前成吉思汗就办了个伟大的企业,绝对称得上是所有企业家的祖师爷!
很棒的电影 因为它我还买了本书来看
演员、服装、场景、台词贴近真实,代入感非常好。对铁木成长蜕变可以更细致点,对其缺点点到为止,也算是有取有舍,战争场面有点寒酸,那种震撼感有所缺失。实事求是讲却也是难得精品。PS:铁木真确是一代天骄,成长于忧患苦难,知人善任,战争奇才。剧中人名真的是好难记,二刷才逐渐捋清人物关系。
又是一部小时候超想看,长大再看却觉得平平无奇的片。
加深下书本印象。没看完,感觉有了,震撼蒙古人的粗狂天然。
第一:成吉思汗出生地当时为中国属地,蒙古族也是我国民族之一,所以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也可以。第二:元代为中国朝代之一,明朝洪武皇帝为元朝修元史,承认了元朝政权的合法性。第三:灭国的时间是蒙古帝国时期,和元朝不同,区分清楚。第四:不要因为民族情绪而打低分,这是对导演、以及演员的不尊重
一代天骄从一个末落的小孩 成长为一个统领历史疆域最大的帝国首领。那些不为认知的故事。
战争拍的比较简陋,对蒙古的民族风情介绍也略显不足
很一般的传记历史片,不过也能理解对这样一段历史和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要完全体现出来也非常不容易,演员都是好演员,只能说剧有些单薄
3点:被蒙古打得屁滚尿流的欧洲人照样敬佩成吉思汗,国人倒出了一堆新纳粹整天发酸劲,吵吵着非我族类,却忘了华夏子孙早在唐宋之前便混入五胡的血统。同样是战争狂人希特勒就遗臭万年,正说明成王败寇的道理。该剧拍地回肠荡气,节奏紧凑,演员选地也好,比起短促的电影更好地描绘了铁木真的漫漫一生
一部歌颂杀人恶魔的电视剧还能这么高分……真的很欣慰,马克沁机枪的发明,让这些民族如今只会唱歌跳舞了……
曾经的记忆啊!
铁木真,成吉思汗。。。。
剧不错、可评论就是狗屁。合着岳飞以及一众汉族名将就真的是彻底的人屠了?毕竟屁股不对、你怎么能S“中国人”呢?朱重八修的元史?元史什么水平你没点数?狗屁不通
被各种老师在课上逼着看过(bushi)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弯弓射大雕。马背上的英雄真的是名副其实。
在悠扬的蒙古琴声下真实而准确的展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彪悍的一生。除了技术不如现在外,无论台词、剧情、演员、叙事堪称上乘。一部完整的纪实性历史大剧,让人看完内心温暖,心情愉悦,趣味十足。饕餮文化大餐,不外如是!每年必看一次系列!
缺少激情 没有耐心看完
屠夫
講個笑話,「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殺人最多的屠夫之一,我贊成所有謳歌帝王的劇都是史
《赤壁》里的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