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头其实已经给观众埋下了一个伏笔,“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横扫报个地球的风暴。
”——混沌理论。
这句话是理解整部电影剧情的关键所在。
电影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开始便是主人公被追捕,并且写下一段富有深意的句子,悬疑便开始了。
电影开始的半个小时,围绕着埃文的成长历程,都还在正常的时空下。
这过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6年后,一个是7年后。
在这段时间里,埃文总共发生了6件失去记忆的事,而这些失忆的空间又为后来的主人公时空穿梭提供了支点。
第一次失忆:7岁的埃文画了一幅杀人的画,但他并不记得。
这应该是埃文的第一次发病,这之后妈妈带他看了医生,然后开始每天记日记。
第二次失忆:埃文看完病回来写日记,写着写着跑去厨房拿刀(这是个没太大情节推动作用的失忆,为了增加故事的连贯性吧)。
第三次失忆:埃文到凯丽家玩,凯丽的爸爸是个变态的恋童癖。
等埃文清醒的时候,他已经在凯丽爸爸的指挥下“强暴”了凯丽,这些事,都被汤米看在眼里,他的眼里充满了仇恨,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后汤米对待埃文一直很有敌意。
从这时开始,凯丽的心理已经有了阴影。
第四次失忆:埃文到精神病院看望他的爸爸。
在交流了两句之后,他爸爸想要杀死他,并说“他必须死,这是唯一的方法。
”这句话别有深意。
第一个时间节点,6年后。
第五次失忆:他们几个人玩炮仗的时候,他记忆恢复之后便是兰尼昏倒被送医院了。
而这次受的伤害最大,心理阴影最大的便是兰尼了。
从这两次事故中,我们会知道凯丽,汤米,兰尼的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阴影,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这些朋友们越来越沉闷,并且提到往事,会很痛苦的原因。
(这次之后有一个小的细节值得注意,埃文翻到了他爸爸以前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张明信片,还有他爷爷的死亡证明,他爷爷也是个疯子。
这些明信片,其实就是他爸爸用来记忆的东西,并记录了他爸爸每次穿越改变事情的过程。
)第六次失忆:汤米在垃圾场燃烧埃文的小狗时,汤米因为埃文和凯丽走得越来越近,在看过他们亲吻之后,便越发地报复,这是的他已经越来越邪恶了,凯丽和兰尼都开始惧怕他。
(埃文的母亲为了孩子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不交这些坏朋友,便带着埃文搬了家。
)第二个时间节点,7年后。
电影开始半小时后。
埃文长大后一共穿越了6次。
其中2次属于真实再现,4次是他主动作为,最后产生了四种结局。
埃文长大了,念大学。
看起来学业也相当不错。
这7年中,他没有再出现过失忆的状况。
第1次穿越:在一次台球之后,埃文带了个女人回宿舍,女人翻到了他的日记并让他读。
最新的日记是他听到他的狗发出可怕的叫声,也就是在垃圾场汤米焚烧他的狗那次(这里有个细节是埃文拿出的日记,这段的记述是第一页,也就可以推断之前埃文每次失忆过后都会记录,因为他已经7年没有失忆了,所以是第一页,而且电影的前面,有失忆之后,埃文也会记)。
读着读着,埃文便第一次穿越回去了。
从后面来看,这第一次穿越只是埃文对第六次失记忆的再现。
这是影片一个重大的转折,埃文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可以穿越回去。
第一次回忆再现之后,埃文不敢确定,他回小镇找到了兰尼以求确认。
这时候兰尼已经像一个自闭症患者了。
兰尼的阴影显然是很大的。
他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汤米说话的腔调与姿势,显然精神已经不太正常。
但兰尼的表现已证实埃文的穿越回忆是确实发生的。
第2次穿越:他还想尝试,便继续往下读,记日记是顺序的,所以读日记便是倒叙。
他朗读了第五次失忆的记述,便又穿越到第五次失忆的场景。
原来女主人和她的孩子被炮仗炸死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兰尼阴影那么大。
埃文中途被烟头烧破了皮,回来后他摸了摸肚子,确实是有疤痕,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穿越也是一种真实的再现。
他还试图通过兰尼确认,但因上次的回忆,兰尼再次出现了精神不稳的现象,埃文被兰尼的妈妈拒绝了。
埃文和妈妈聚会,想知道一些他爸爸的事。
他妈妈这样描述他爸爸:“他从来不看书,成绩还全是A,在这方面,他的记忆从来不出问题。
”由此可见,他的爷爷,爸爸,应该都是有暂时性失忆症,也可以穿越改变,所以他们为什么疯掉,或者被认为是疯子,和埃文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埃文问他爸爸多年后是怎么唤醒记忆的,他妈妈说他爸爸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记住他的过去。
他说他能…,后面却始终不再说了,说他已经彻底疯了。
其实根据后面的剧情,观众可以猜到,他爸爸后面肯定是说他可以回到过去,改变未来,但这时候他却被认为是精神病人了。
然后他们去算命,巫婆看了埃文的手,吃惊地说埃文没有生命线,他没有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很大的伏笔和暗示。
他妈妈听到这番话很伤心,开始抽烟,埃文说,妈妈你怎么又抽烟了。
可以猜测,他爸爸进了精神病院以后,他妈妈烦恼至极,便会抽烟,后来因为埃文而戒除,这也和后面埃文失去双臂双腿,他妈妈因为伤心长期抽烟得了肺癌相呼应,或者是暗示吧。
他妈妈又说在埃文出生之前,她怀孕过两次,都流产了,所以认为埃文是他的奇迹宝宝。
这也是极有暗示性的细节。
埃文读了第3次的日记,但他还没读完,,所以没有穿越。
他找到了凯丽,这时凯丽生活得并不好,是一个服务生,还会被客人吃豆腐。
他们说到了当年被他爸爸虐待的事,勾起了凯丽被性虐待的痛苦回忆。
可以想见,那之后的时间里,凯丽应该经常被他爸爸性虐待。
这里有一个情节透露便是埃文没有在她爸妈离婚时和他妈妈住,只是因为想和埃文在一起。
被说起痛苦的回忆,而埃文就那样消失了,现在回来只是想确认一些痛苦的过去,凯丽彻底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于当晚自杀。
埃文受到了触动,他想回去挽救她。
挽救这个一直遭受不幸的女人。
于是他对过去的主动作为开始了。
第3次穿越(开始主动有所作为改变结局的穿越):他重读了第三次失忆的日记,回到了过去,在凯丽的爸爸让他和凯丽进行成人之事时,他一反过去开始反驳,他说服了凯丽的爸爸,让他生出了一股责任心,从此对凯丽有了对女儿的责任。
于是事情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结局一:之后的结局不一样了,电影以短短十几秒的回忆,十几个镜头记录了在这之后,凯丽和埃文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也早早得开始了美好纯洁的恋情。
这时候的凯丽是个美丽成功的大学生,他们也还是恩爱地在一所大学里,一切都似乎很美好。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埃文的正常时空里有一个要好的胖子室友,在这改变的第一个时空里,虽然在大学里,胖子还是存在,相遇了,但因为埃文是兄弟会的老大,两人却是冤家。
而之前有过冲突的冤家,在这个结局里却是他亲密的好朋友,还像往常一样给他准备考试的小抄。
这时候埃文才认识到,他现在的一切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生日会上,他想给凯丽一个惊喜,却被汤米砸了车子。
两人正式冲突了。
可惜的是,埃文旧日的仇恨并没有忘记,他对汤米的仇恨也一直在,但是这个时空里,埃文并没有伤害他的姐姐,汤米对埃文的怨恨是由于埃文当时的一席话,他爸爸没有再动凯丽一根汗毛。
凯丽开心快乐得长大了,因为他爸爸把所有的暴力与变态都加在汤米身上。
冲突中,他杀死了汤米。
他入狱了。
在监狱里,他遭受了很多磨难。
为了逃避这困苦的境遇。
他说服他的狱友帮助他逃脱。
在这里,为了说服他的狱友,他读了第一次的日记,穿越回到了画画时(第4次穿越,第一次失忆),他原来手上没有疤痕,但穿越回去时,狠狠将手钉到了长钉上,回来时他的手上便有疤痕了,因此说服了狱友帮助他。
他读了第六次的日记,在危机关头顺利地穿越回去了。
(其实第一次的失忆在整体说来,是个衬托性的,一是引出事情的开端,即埃文的恐怖画,二便是为了后面的小穿越,验证之用。
)结局二(第5次穿越,第6次失忆):这是第六次记忆,所以在这之前发生的所有事,都是真实地发生过的。
他用炮仗炸死妇女的事情说服兰尼帮助他对抗汤米,拯救自己,他后来也说服了汤米,但是被说服的兰尼却用斧头砍死了已经和好的汤米。
这之后兰尼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兰尼责骂他,原本承受着一切的应该是他而不是自己,埃文很自责,也困惑了,究竟怎样才是对的,才能不伤害他的朋友们,于是读了第四次见他爸爸的日记,穿越了回去(第6次穿越,第4次失忆)。
他和爸爸的对话也改变了,请教他爸爸怎么样能把事情变回去,变到正确的轨道上。
而她爸爸的回答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确可言,你不能去改变他人,但是回去不破坏他人也许就可以把事情变得好一点,你不能充当上帝。
埃文不相信,他说到了他爸爸当年写过的明信片,表示还要继续尝试,然后才是他爸爸要掐死他,并说:“他必须死,这还是唯一的方法。
”也只有他爸爸知道,无论怎样改,都是没用的,也许结束这一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死亡。
这也是和电影的开始相呼应的(这次的失忆也并不是改变性的,一是为了结局做铺垫,而是为主题的表达做铺垫)。
他回来了。
他去找凯丽。
凯丽已经变成了一个妓女。
而凯丽在垃圾场时留下的疤痕都还在。
凯丽:“在这个星球上,根本就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事实的。
”埃文:“每次我想帮助别人的时候,事情总是会变得更糟。
”凯丽指责他为什么不挽救妇女而孩子,也许兰尼就不会因此而毁了她的家庭。
埃文收了刺激,决心回到炮仗的那次。
结局三(第7次穿越.第5次失忆):他在妇女靠近信箱前阻止了她们,而汤米也良心未泯,救下了妇女和孩子,免除了一场悲剧,但是埃文却因为爆炸的炮仗失去了双腿和双臂。
在这个结局里。
兰尼,凯丽,汤米和埃文都在同一所大学里,并且兰尼和凯丽已经甜蜜地恋爱,汤米也是健康帅气的小伙儿,一切看起来都是前所未有的圆满。
但是埃文的妈妈却因为埃文失去了四肢,伤心不已,抽烟得了肺癌。
他不想他的妈妈遭受痛苦,于是再次穿越。
兰尼翻错了日记的页,于是就有了他回到了第二次的失忆,也就是拿刀的那次。
回来后,重新调整日记,回到了第三次。
结局四(第8次穿越,第3次失忆):他用鞭炮炸凯丽的爸爸,却不小心炸死了凯丽,于是他自己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接受医生的监视。
于是他要找日记,想回去再改变,于是他四处找,医生说:“你发怒的样子像极了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总是要找那些影集,而那些影集从来没有出现过。
”埃文没办法了。
他知道解决这一切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死去,从未出生。
结局五(第9次穿越,出生时):他找到了出生时的家庭影像,在观看前些下了电影开始时的一段话:“如果,任何人找到这个,就意味着我的计划不起作用,并且我已经死了,如果我能以某种方式,回到所有这一切的开始,我应该可以拯救她。
”于是他穿越回到了出生时,在妈妈的肚子里,自杀了。
她的妈妈再次流产。
而因为没有他,凯丽和汤米在父母离婚时选择了和妈妈在一起,快乐地大学毕业,凯丽幸福地结婚了,兰尼也有很美好的童年。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才是最美好的。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留给人很多的思考空间。
剧情总结:1,2,4的失忆对整个事件结局的影响不大,但各自有作用。
3,5,6的失忆是影响剧情的关键情节,后面的几个不同结局也是对这些关键情节的改变引起的。
结局1是因为改变了情节3,结局2是改变了情节6,结局3改变自情节5,结局4又是改变了情节3,结局5埃文自杀。
情节3对凯丽和汤米都很重要,情节5,6对兰尼和妈妈相对重要。
而在后来的穿越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埃文的记忆是累加的。
埃文的母亲之前流产了两次,应该也是同样的事情,埃文会是他流产的第三个孩子这些改变之间也是环环相扣,有铺垫的,并不是任意地穿越到哪一次。
应该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其实还有不少的bug,也有一些改变欠缺说服力,比如埃文回去说服了谁谁谁,而且第1,2次失忆之后都能顺利回来,毕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局啊,为什么埃文手被长钉钉了,却没有引发别的结局,还有为何改变了之后,以前出现的人还会出现,为什么还是那所大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经不起深究,但是就针对剧情本身而言,已经达到了它想达到的效果,即很好地传达了它的主题。
剧情本身,也还算精彩,至少不至于枯燥。
关于主题: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许就会引起反差很大的结局,我们针对目前的不满,也许就想回到过去。
但是我们不是上帝,我们并不能改变事实,即使我们像男主一样,回到了过去,改变了曾经的错误,不让它发生,我们真的就能如愿以偿吗?
过得如想象般美好吗?
正如有一句话所说:“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世事难料,事情总是相互纠缠,相互联系。
回到过去是好事,但别妄想给不美好的现在增添什么美好。
要做的永远都是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还有就是,你不知道不经意之间的什么动作会引起将来的灾难,所以每一步都要细细斟酌。
正是现在成就了未来。
最后的最后,这些东西,大话西游早就说过了啊!!
ps:看到有人说,一个爆炸可以改变运气,能改变人性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有些问题。
男主在13岁之后就没有再失忆过了记得吗?
这些发生的事都是在这些人的小时候,为什么对妈妈的改变相对来说没有他们三个反差巨大,是因为童年,甚至青少年正是形成个性的时期。
这三件事在他们四个人的童年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人性这个词未免太大。
人不是在落地之时就有人性的,是后来,尤其是小时候的经历成就了他的个性。
“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我个人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听到的。
印象中那时候我还是学龄前,老爸带着去植物园玩,在我追着几只菜粉蝶跑的时候,他告诉我的。
回想起来不得不惊讶身为工人的老爸知识面之诡异,会在那个年代掌握这种死宅的知识。
不过当时的我只有五六岁,头脑里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混沌理论的想法,蝴蝶效应中所描述的“南美蝴蝶的振翅可能引起北美的台风”却与我大脑中刚刚萌芽的杠杆原理共鸣了……蝴蝶振翅,大陆尺度的距离,杠杆换算,台风,好神奇。
于是,这个理论以及当时那几只菜粉蝶的飞舞的样子都印在了脑海里。
刚刚wiki了一下,这个理论提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刚开始是气象学的理论,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又相互关联,所以细小的影响可以造成巨大的变数。
当然,这个理论用于时间旅行的时候,就再棒不过了,可以视作外祖父悖论的升级版。
不过,心目中的硬科幻之魂一直认为,时间旅行的蝴蝶效应对于人类来说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并不是说,一个人回到过去改变了历史,然后回到未来发现未来因此出现了剧变这么简单;硬科幻之魂认为哪怕把一个基本粒子送到了另一个时间点,整个宇宙也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所谓的彻底就是指改变到人类无法理解的地步,物理学没有办法理解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的基本粒子。
大概《2001太空奥德赛》里面有不少镜头可以用来诠释那种宇宙。
因此,心里一直比较好奇《蝴蝶效应》应该怎么拍成什么样子。
电影非常聪明地用了意识穿越的设定,非常好地避开了无聊的硬科幻问题,这一手非常的漂亮,也能让剧本专心地谈人文关怀,这些处理让我很满意。
我看的是导演加长版,就是主角跳回了胎儿状态,用脐带勒死自己的那个结局。
唯一不满的就是,主角最终解决问题的灵感来自那个看手相的,因为没有生命线,所以跳回胎儿状态勒死自己。
好好地心理剧,非要加点神秘主义的东西- -【完】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
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
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猜不到导演会给我们这样一个结局,这样一首主题曲。
最后我没有哭,也许你有,但我们都会在那短短的最后5分钟,像被一阵刺骨的寒风吹透衣领,寒毛直立,脊柱发凉。
第一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二次,他回到从前,为了还自己自由,重新和她在一起第三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四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五次,他回到从前,为了和她在一起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回到从前,为了让她幸福……即使无法和她在一起我不记得第一次看这片子是什么时候,总之一定是心智不成熟的年纪,所以记忆力,这应该是部非常无聊的片子,今天,25岁过半,重新再看,当那首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想起,他烧掉所有的日记,在没有她的日子肚子成长,我们以为,那是他为了所有人,尤其是她的幸福放弃了和她在一起的愿望以及其它的贪念,结局就这样了吧,结果,当歌曲到了高潮,那句歌词响起……“cos all of the starsare fading awayjust try not to worryyoull see them some day……”让男女主人公在拥挤的街头擦肩而过,彼此心有灵犀的回眸,那是上帝对牺牲自己去换回别人的幸福的奖励,也注定了这部片子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就像我总是偶尔会想起,辛德勒名单中,拉尔夫·费因斯在优美的小提琴曲配乐中,端着枪坐在奢华的阳台上,随意的射杀楼下的犹太人一样,当声音和画面相配合,那种生化反应让那些镜头不经意间深深刻在脑海里。
也许,每个看完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审视自己的生活现状,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细小,或让我们痛苦的,都被无辜的罗列出来,去幻想如果不曾如何如何,也许这些事情都将不复存在,去换一个更加完美的当下……这不是片子的负面教育,相反,它告诉我们,生活不会像一面黑板,你可以轻易的擦去那些不如意的部分而仅留下其它美好的事情,也许有可能,但几率小到可以忽略。
即使上帝给我们这种可以改变历史的超能力,我们也必须去被迫接受那些改变可能会带给我们的,也许更加不如意的后果……比如,失去原来我们以为美好的那一部分……最后,可能我们宁愿没有那超能力,宁愿让自己相信,现在就是最美好的结局,所以Don't be scaredyou'll never change what's been and goneJust try not to worryyou'll see them some daySoKeep be on your wayand 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有人说,不就看部电影嘛,这么较真干嘛。
此言差矣。
正是因为它是部悬疑片所以才必须较真,悬疑片逻辑不过关,还有什么可看的。
首先,先说说流鼻血的问题。
看到有人说主角回到过去有几次没流鼻血,这是个BUG。
导演,我真挺为您叫屈的。
主角通过日记回到过去有两种行为:一种单纯地目睹了当时的事件,填补了记忆的空缺,却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行为来改变历史;另一种就是改变了历史,所谓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后者情况,主角流鼻血,并且伴随着所改变的历史在大脑中瞬间闪回,同时也正如医生所说,大脑有部分重建了。
而前者并不引起这些变化。
主角前两次发现自己能通过日记回到过去时(即目睹小狗被杀,目睹母女被炸死),都没有改变任何事实(烟伤只是一件对当时其他同步事件无任何影响的改变)。
因此没有流鼻血。
请不要再说这是个BUG了。
接着,开始探讨一下BUG。
先来回顾剧情。
主角第一次改变过去是由于女主自杀了,他希望通过阻止童年时期的“录像事件”从而抚平女主对童年的阴影及创伤。
他回到了那间漆黑的小屋对女主的老爸吼了一通,警告他不要再碰他女儿,把精力放到儿子身上。
于是女主和主角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女主的弟弟却悲惨地过着噩梦般的童年。
然后弟弟和男主冲突,男主进了监狱,再次决定改变过去。
注意,BUG就在此处出现了。
伴随着男主读着日记“我们穿过树林来到垃圾堆放场,以免遇到汤米,我们还没有看到烟……”,这次他回到了汤米杀死他的小狗的那段历史,即“录像事件”的六年后。
然而由于之前一次的蝴蝶效应,按理来说“录像事件”后的历史应该已被完全颠覆了,那么之后的母女被炸、小狗被烧,这些事件都应该由于蝴蝶效应而不存在了。
而主角却可以在监狱里读着和第一次改变历史前一模一样的日记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并且后面的几次通过日记回到过去都是通过和第一次一模一样的日记,也就是说男主角改了几次历史日记却没改,还和最初一样。
当然你可以用诸如历史并没有完全改变啦只改变了女主的生活让她幸福了啦小狗被烧事件还是出现了啦之类的话来批驳我的论点,那么我只能说,编剧你真衰。
再说下一个BUG。
看到讨论区里瞿上好嘉的质疑,很是激动。
此处真是个BUG,怎么能没看出来呢。
狱友的惊讶完全没有道理。
OK,先来回顾剧情。
主角为了向狱友证明,伸出双手,回到过去在手心戳了个伤,狱友看到突然出现的伤疤大为惊讶,于是相信了他。
我们来分析一下。
倘若说之前手上没有伤疤,我们定义狱友此时所处的是人生A,而主角回到童年改变了它,此处对主角整个人生没有重大改变(除了多了两个伤疤),而对狱友而言就处于改变后的人生B了。
那么在此时的人生B中,狱友第一次见到主角时主角就应该是带有伤疤的,狱友在看到主角第一次对他摊开双手时就应该已经看到伤疤了,那有哪来的突然出现了伤疤的惊讶呢。
或许“正确”的剧情就该是主角自以为改变了历史证明给狱友看了,而狱友抬起头一脸迷茫的说:“Shit,你小子耍我啊,手上还不是跟刚才一样,两个伤疤,有什么改变啊。
”然后拳头就挥过来了了,然后主角就惨死狱中了,然后电影就The End了,然后导演就哭了……(陷入个人YY中)悬疑片就是讲究逻辑严谨,一眼就能看出漏洞着实让人很是伤心。
更伤心的是看到豆瓣这么高的星评,这么多的好评。
最后,看得不仔细,我总感觉BUG不止这些。
于是本人的国民劣根性蠢蠢欲动,万分期待同志们给我指出其他BUG。
kissdemon于2009.4.4@豆瓣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
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
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呢。
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像男主角埃文一样面对着一个可选择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
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
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电影《蝴蝶效应》是一部用生命本质和哲学来说事儿的电影。
回想我自己也有很多这种一念之差的细微片段改变了整个生命的片段,命运象无可挽回的无轨飞车,变化莫测到了离谱的份儿上。
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场所,遇到的某个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细节,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牵引整个命运之途,走向不可思议的方向。
在以往的生活经验里,细节会暗示整个事情发展的方向,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那些开启性的小细节,带着信息量的小表情,造就了一切生活的可能性。
事实也确实印证了一些自我感觉式的预测,象是解算术题和智力游戏。
人的生命总是由这样一些微小的因素来决定,我们因为感觉它的神秘,所以称之为不可抗拒的命运。
每一次莫明的清晰的记忆,无原由坚持的决定,造就了现在的状况。
我们应该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最少,即使错了,也不会后悔和抱怨,因为那是曾经认真的选择,自己也愿意承受所有的结果。
一、埃文和他的爸爸、爷爷一样,都有着能够重组大脑,通过对记忆中的事情进行改变从而改变现实的超能力。
从埃文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暂时失忆的症状,然后,随着影片的深入描写,你将明白,那些“我不记得了”的事情,其实都是后面埃文回到的过去的记忆中的时间。
原本埃文是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时空中成长着。
但是当他看他的日记,发现他的一些发生在小时候的事情的细节模糊时,他去寻找他的记忆,使得玛丽自杀。
当他第一次通过他的日记回到爆炸事件时,他改变了他的记忆,他想象他的烟掉在他的衣服上并在身上留下了烫痕。
而正是这原本在正常的时空中没有的烫痕使他发现了自己有这样的能力。
虽说这第一次他并没有改变别人的生活,但是这正是所有事件的开始,也是埃文生命轮回的开始。
随着影片的发展,我们发现,改变显示时间的的转折事件恰恰是他记忆模糊的事件。
:1.垃圾场事件,埃文通过这次事件改变了一次,改变为胖子杀了汤米,凯利堕落的空间。
2.爆炸事件,埃文通过这次事件改变了2次,一次使自己多了烟头烫痕,一次改变为自己残废,妈妈肺癌,其他人生活愉快的空间。
3.爸爸恋童癖事件,埃文回去了两次,一次改变为埃文和凯利幸福生活,汤米入狱,并使自己杀死了汤米,埃文自己也入了狱的空间。
一次改变为凯利死了,自己进入了疯人院,并诊断自己的大脑严重受损,即将死亡的空间。
4.画画事件,埃文在自己杀死了汤米进入监狱的空间中,为了拯救自己再次改变现实,给狱友展示自己超能力时,回到了画画的事件,自己随意在画上画了,自己在监狱里将要做的事情,并把手扎向针,是自的上“生出”两个疤痕。
狱友相信了他,并帮助他看到自己的日记,让他再次改变。
也正是这次,让妈妈怀疑埃文有暂时失去记忆的病,从而让埃文开始写日记。
也就产生了他回到过去的媒介。
5.埃文去看自己的爸爸事件,埃文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也知道了爸爸的能力,知道爸爸不是疯子,而是跟他具有相同能力的人,于是他去向爸爸询问该如和正确正确的改变过去,让现实变得更好。
爸爸告诉他不要这样做,这样做会害死他的妈妈。
6.埃文拿刀站在客厅的事件,这是在埃文残废后,妈妈肺癌的空间里,埃文要回到过去让事实改变,他回到了最初写日记的时候,想在这个时候能作改变,但是这个事件并没有作用,于是有在正常空间中埃文那刀的情节出现。
通过一个一个异空间的发生,我们知道了他模糊的记忆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在每一次到改变中,都同时改变了许多事情,这也包括他的日记。
到最后,在凯利死了,他进入疯人院的空间中,他并没有写日记,只好通过他爸爸录得家庭录影带,尝试改变现实,让凯利复活。
录影带是妈妈生他前的录影带,于是他选择了让自己不出生,这样凯利就会跟妈妈一起生活,这样所有不好的事件就都不会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埃文去算命,算命的说她没有生命线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原因了。
而影片中,最后,埃文在疯人院跟医生要他的日记,医生说她根本就没有日记,并且医生说他就像他的父亲当时进入医院一样要他的影集,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影集。
在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他的父亲是通过影集为媒介回到过去,他的父亲也曾如此疯狂的回到过去去改变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父亲会警告埃文如果他再这样改变现实,会害死他妈妈的原因,因为是父亲曾经历的,也曾去改变的一个异空间。
影片的最后,埃文没有出生。
一切都变得很美好,但是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妈妈说过的话:在埃文出生前曾流产过2次,而影片的最后独白中,说的是:在他死前妈妈曾3次流产。
这说明前两次流产都是埃文自己回去自杀的,埃文已经在这样的生死轮回中走过不止一了。
无止境的轮回,埃文始终是个没有生命线的人,始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但是这样推理下去的话,埃文的妈妈流产1,2,3,4,……无数次,直到埃文的妈妈年纪大了无法生育或者是说埃文的妈妈决定放弃生孩子?
实际情况分析埃文的妈妈不可能总是流产流产流产这样的轮回下去,埃文的生命可以轮回,但是埃文的妈妈不可能永远流产怀孕流产怀孕。
轮回像个圆,首尾相接。
但妈妈的生活不是个圆,她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的人,他的人生不可能重复着怀孕流产的轮回无止境。
那故事最终的结尾是什么呢?
很想知道。
埃文的爸爸、爷爷不是轮回的生命,因为他们有了下一代,而只有埃文是个轮回,因为他后代,没有将来。
轮回的故事在现在的影片、动漫中经常出现,鼻祖是不是就是这部蝴蝶效应阿?
二、全篇只是一个男孩(或者叫疯子)的幻想症。
由于童年的他对于某些记忆模糊不清,于是,他开始幻想那些模糊的记忆,幻想出各种结局。
直到最后他的大脑严重受损无法恢复,他选择了幻想他在子宫中死亡。
最近才看的的这部老片。
2004的电影记忆穿越的剧情,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应该足够夺人眼球。
但对于看惯了重生小说穿越剧的我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好题材。
所以现在看,我觉得自己更能看出电影细节的无力和实质的空洞。
(如果你认为我在扯淡,请自觉略过)电影要表达一个命题:无论怎么改变过去,未来都不一定更好。
相信看完电影的人都能记得男主一次次穿越回去,改变过去,未来总是不尽人意。
要么这人神经了,要么那人坏了。
可是这男主你们不感觉有毒么?1.大老粗一头站在将要爆炸的雷管旁把自己炸成一个残废;扔个雷管把女主炸没(这TM和雷管干上了);打个架打死一个人。
我已经无力吐槽了他的大条。
2.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有一次,女主咆哮着说:你这么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问这几个问题……你既然关心我,为什么这么多年就把我丢在这里,任其腐烂?回去她就自杀了。
男主总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开口,开口能把人逼疯。
3.性格偏激你说打架打死人的偏不偏激。
你说穿越回去对着想拿雷管炸人的偏激不?所以总结来说,男主就是一个典型的废柴,而且这废柴还不会长大,穿来穿去,做的事一样糟糕,这才是未来不会更好的理由!你说这样一个人的穿越剧,能说明开头那个命题么?不会。
为啥?因为一个正常点的人能干出他那样的破事么?还有,最让我发笑的结局。
男主为什么认为他没出生结局会很好?他没出生了,虐待狂就不虐待,胖子就有友谊,疯子的爹就不疯了?什么逻辑?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逻辑思维不紧密,主旨表达很无力,想传播正能量却又带出满满负能量的片子。
唯一的亮点,就是靠日记本穿越。
学到了!最后说一句,小朋友还是不要看了。
小学的一年寒假,很冷。
期末考。
家里依旧只有我一个人,洗澡时发现肩上冒出发痒的痘。
妈妈回来后给她看,她说喝点水吧。
第二天她仍是出差了,而我发烧在家,给三四个同学打电话要他们帮忙请假。
于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上老师写,未考。
送到医院时老医生不满地说,怎么这么严重?
像妈妈一样的护士长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水痘,一边把针扎进左手皮下。
现在它变成了一颗咖啡色的小痣,底下是盘旋交错的青色静脉。
扎的针现在还记得,叫做莪术油。
从此在眉心留下一块疤。
当初我不以为意,直到初中后,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天天都用VE胶丸涂在那一小块皮肤上,渴望它长回来。
然后我放弃了。
才明白有许多事情,就像那空缺的失去的时光,永远无法弥补。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是不是一切都会好转起来?
仔细地检验自己的生命与心路历程,就如同抚摩身上的每一寸伤痕。
是它们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又有谁能说,未来的未知不是一种凶险和恶意?
我们只是不愿那样想罢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平行宇宙理论——每当你作出一个选择时,世界就在这个点分化了。
然后选择A跟选择B的世界,就如同伸长的枝桠,各自葱茏向不同的方向。
于是就忍不住猜测,如果当初我们选择了苹果而不是梨,选择了北大而不是清华,选择了工作而不是考研,选择了分手而不是继续……世界又会如何?
我们永远无从得知,你的“影子”在哪里,过着如何的不同的生活。
然而又有谁能够保证,那交错盘旋的路,不会通往同一个终点?
Evan在逃,逃他的宿命,命里的故事悲喜交加。
在每一个世界里,她都不同。
她从自杀的女服务生,到失望的女朋友,到颓靡愤世的妓女,到Lanny的女朋友,再到陌生人。
每一个世界里他们的宿命都交错,直到他放弃了最后的那根稻草,它压在他承载不动的结局。
当他们在喧闹的城市擦肩而过,她回头,他再回头。
彼此都没有看见碰撞的目光,就在命运的河流中刻意地选择了不相遇。
是的,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曾愤而感叹,如果我不曾遇见你多好。
然而不是你又如何呢——总有那么一个人纠缠在你的生命里不见尽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我们可以把故事的结局编得更完美一些。
十年后,再次跟姑娘一起看了这部电影,才真正看明白了。剧情中最关键的点其实是男主和他爸的关系。全片中,男主修改时间线是为了救身边的人,那么他爸修改时间线是为了什么?答案就在最后。因为男主的胎死腹中,一定会导致他妈的抑郁,抽烟,肺癌。所以他爸会为了救他妈,一遍遍回到他出生前,去修改这个结局。但是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只要男主出生,他就一定会遭遇后来的所有,他也一定会像父亲一样修改时间线,而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他再次扼死自己——而这个结局又会被他爸再次修改,如此循环往复。所以,终结这个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他爸不再修改他胎死腹中的结局,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他明白了:这个儿子的死是必然的,任何努力都没用,都会让一切回到原点。这就是为什么男主爸爸会说:你做不了上帝,孩子。这句话,才是电影的题眼。
故弄玄虚了两个小时吧,什么鸡巴玩意儿
如果这样 便那样 怎样才是完美 在stoke on trent ,with u
擦身而过,是最好的结局。
比3星稍好一些,最后是个亮点,原来唯一可以不伤害的她的方式就是远离她,让她不要靠近他。
剧情又一次的出乎意料,初看感觉有点像记忆碎片【短期记忆丧失】后来感觉很像罗拉快跑,最后结局出乎意料,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很引人入胜,喜欢导演剪辑版结局;你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改变进程,但你改善不了结果,一切只能越弄越糟,或许,你的出生就是个极大的错误,只有死亡才能改变一切,5星
因为版权问题先看的第二部,返回来看第一部并没有发现有多好啊
我承认自己看不懂,不喜欢
你不能因为“好不容易看明白了”就给一个没灵魂的无聊片子打高分以彰显自己的成就感。
第一次看觉得很经典,但是长大了以后再看就发现里面的逻辑很不通顺……记忆断裂的地方就是原先没经历过的?直到后来才从笔记本里经历了一遍?那后来事情可以发展就变得解释不通了,而且为什么改变回忆以后事情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充满黑暗思想,却无法发人深思,经不起推敲。
男主角无论小时候还是成年以后从长相到演技都极其不讨喜,倒是电影构思还算让人喜欢。就像一个填空题,在统一个空,放入不同的一直蝴蝶,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答案。唯一不同的是,真实人生的填空题只能做一次。而相同的是,生活总是有缺憾和瑕疵的。四星电影,男主角减一星。
属于想法较好的电影,可惜关于时光倒流的电影都避不开逻辑的桎梏。
用一次鼻血,换一次时空装换,你说值不值?
我总觉得没有评论得那么好,形式新一点,其余的就是来来回回乱扯嘛!
有生之年把四个结局都看全吧哈哈哈
一堆乱七八糟的故弄玄虚最后突然端出一碗毒鸡汤也是措不及防。这到底是想讲什么,精神不正常的人就不应该给他出生?
原来,他的存在就是个错误,原来,只有他消失才能让所有人都过得好,可是,自始至终受伤害的只有妈妈啊!!!这是对自己多么失望的人才能想出这种桥段。
看的导演剪辑版。原来还以为本片有一定神剧地位,结果发现很庸常。库彻出演的片子总脱不了青春剧的影子,剧本、表演各方面都肤浅了些。话说蝴蝶效应本来是对动力系统对初条件依赖性的一个不太精当的比喻,在这里完全被文科生编导搞成了变种宿命论,而且还是单因素决定论,大失其旨趣啊
这片子最妙的地方在于通过某个关键节点的设置使文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二象性,这点像极了《全面回忆》。
当时的我看到片名以为能帮助自己释怀这些年的经历,但并没有,男主的情况加上离谱的剧情,一次次地回到过去带来的结果却是越来越糟糕。我们都明白影片想表达的意义是好的,但是,但是这个机会放在大多数的我们身上,发生那么多狗血剧情的概率是很小的,心智更加成熟的我们若能回到过去那个因年少无知荒废而错过的阶段、让今后的自己懊悔一辈子的时刻重新出发,是能够懂得珍惜抓住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至少比现在痛苦追悔的自己好的多,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做错就无法再重来。相比之下个人更喜欢《时空恋旅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