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地
Volaða land,Godland,Vanskabte Land
导演:希尼尔·保尔马松
主演: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多利亚·卡门·索内,雅各布·豪伯格·罗曼,希尔玛·古德容松,沃格·桑多,Ída Mekkín Hlynsdóttir,Snæbjö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冰岛,法国,瑞典语言:丹麦语,冰岛语年份:2022
简介:19世纪末,一位年轻的丹麦牧师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来到冰岛的一个偏远地区,建造了一座教堂并打算拍摄当地居民。但他越是深入这不堪一击的风景里,就越是偏离他的目标、使命和道德。详细 >
一张流动的冰岛环境画卷。火山,冰川,草地,教堂,民谣,很美很宏大很深邃,但看久了就开始看出0.8倍速版旅游宣传片的味道。
美的
4.5 前半段故事或许陷入套路,后半段微妙的叙事平衡,影像力量惊人。UCR和费比西评委眼瞎。
垃圾片,不好看
事后看了一下影评,或许需要了解两国历史渊源才能理解此片的深层含义。但风景拍得太美太治愈了,是我喜欢的慢调。这种艺术感的片子适合放在museum里最清冷的放映室,我能一个人放空看一下午
……..
好冷冽,好冷静的拍摄,在可能离神最近的自然里逐渐异化,但镜头拉远放在四季里,衣服这样的无机物都能比人的身体保留更久。
2022戛纳一种关注入围。片子不是很好共情,但确实非常厉害,其实是可以放进主竞赛的(包括《joyland》其实也是,今年主竞赛有几部简直无力吐槽)。摄影实在是好,冰岛新浪潮的“风景”不愧是最显著的标签(即便是个古装片)。前一半的艰难旅程和后一半的艰难建造教堂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对比和互文关系,以宗教和作为媒介的摄影术来写殖民历史(丹麦和冰岛关系,用语言来区分),既是“黑暗之心”,又让人想起《白上加白》。中间有几场延时摄影式的蒙太奇很作者签名。
语言的隔阂使人跌入失语的癫狂,及传播上帝之语的凶险。传教最终是语言的殖民 意识的殖民。
想看看主的房间吗?语言成了密不透风的高墙,里面充满了忏悔与最痛苦的责罚-在不断加深的罪中继续活着,于是,上帝创造了撒旦/很快,花草便会生长,而你身在其中。
没有好的故事就不会有好的评价,去学学伊朗把,都是有好的故事为基础,这种以所谓的艺术为基础,充满导演的个人手法,拍了一大堆自然风光,那我还不如去看纪录片,电影还又臭又长,浪费时间。
被大开大合的自然风貌轻易吞没了。也属于一种便秘电影:有想法,很用力,死活拉不出来。
殖民者,想拍摄被殖民者的生活,双方地位不平等,注定关系不会太融洽。
荒蛮之地上信仰传入的艰难,拔山涉水穿越险阻,但是原始交流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依旧难以改变,原始土地上自然的残酷与人性的野蛮难以改变,到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充满年代感的摄影,壮丽的自然景观,极致的观影体验。
神父对摄影的执着与影片的画框都在提示着照相术的记录特性。这位冰岛导演作品不多,但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对缓慢叙事中暴力的再现与平静冰岛美景下的黑暗;将摄影利用标志性的跳切拉回到照相术的范畴。故事不是很好进入,冰岛与丹麦的关系更是不甚熟知,但单从视听来看导演已经足够令人难以忘怀。
旷野大而可畏
3.5 想不到是这样几组关系毫无推进之后的乏力坍缩,没有弹性、变化、丰富和一丁点神秘。“美”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好在还有一层银盐摄影,但也并没有帮助导演“放大”(与摆动比也很悬殊)。主竞赛给八座山也可以,半斤八两。
节奏非常慢,看风景OK的,内容确实是很无味
3.5。
丹麦和冰岛,殖民主义与基督教的冷淡。前半部慢得磨人,后半段冷冽残酷举重若轻。Too Nordic for me to fully appreciate 但是延续了我这段时间发掘的对“野蛮文化”的喜爱与对基督教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