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影视”上看到介绍说是07年游乃海电影《跟踪》的翻拍,这部电影的很多情节都不大记得了,但对其中歹徒的残暴和电影的阴郁气氛仍记忆犹新。
虽然很少看韩国电影,但想着既然是翻拍,至少剧本不会太差。
因为对韩国影视的印象一直不好,所以看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许,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两个小时的观影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以至于看完后仍然感到很开心。
第二天又下载了《跟踪》,想对比一下两部片子。
看完后觉得对于一部翻拍片来说,《监视者们》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些不足之处,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对《跟踪》都有超越。
1:剧本《监视者们》在大体情节上几乎与《跟踪》完全一样,贯穿整部电影的三次抢劫事件,刚参加工作的美丽警花,最先被跟踪的胖匪徒等等。
但是原版《跟踪》的电影时长是一个半小时,而《监视者们》却是两个小时。
这多出来的半个小时有对相同场景的细化,也有次要情节的改动和增加。
但恰恰是这些不同之处展示出两部片子导演和编剧艺术追求的差异。
首先,不得不承认,《跟踪》不是《一九四二》那样其实恢弘悲天悯人的历史大片,也不是《桃姐》那样温情脉脉的感情戏。
说得简单一点,这其实这还是一部警匪片。
警匪片恐怕是香港电影史上被拍得最多的类型片,已经很难再有新意了。
而《跟踪》的卖点是,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武艺高强出生入死正义感十足的神探,而是永远便装的“跟踪者”,他们只负责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和跟踪嫌犯,并获取相关情报,为刑侦科的警察们提供线索和情报。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剧情片,电影的重点在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刻画。
在游乃海的《跟踪》里,警方真正有戏份的只三个人:任达华演的猥琐大叔队长,徐子珊演的年轻警花和邵美琪演的madam,侦查科的其他人员基本上都只能算群众演员,而且对办公室内的情况和人员都只是一闪而过。
匪方也只有两个人:梁家辉演的匪首和林雪演的最先被跟踪的胖子。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警方队伍里加了花样美男李俊昊演的最后被歹徒杀死的队友,对警方办公室人员的刻画也比《跟踪》细致多了。
对于这点来说,《监视者们》比《跟踪》做得好。
其实从两部片子整体对比来看,韩国的这部翻拍片比原作用心很多,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郑雨盛演的匪首为了躲过监视器的拍摄,特意等到对面大楼上的玻璃反光强烈时才走到车里去安放炸弹。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李俊昊这个角色是《跟踪》里没有的,《跟踪》里面被杀死的那个年轻交警只是冤死鬼。
而在《监视者们》里编剧把他改成了侦查科的队友,而且是一个有着青春活力的花样美男。
这样修改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让侦查科的整体队伍形象更加丰满,不至于像原作一样只是两个人的戏。
坏的一面却是破坏了原作这个情节包含的内涵。
在原作里,那个年轻交警与整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出现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就被杀害了,有着游乃海电影典型的宿命感。
而《监视者们》对这个情节的修改,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少李俊昊的角色已经知道他询问的是匪徒,却还是轻易的被刺死,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作为警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设置,也没有了后面警方人员在他的墓前集体敬礼的煽情场面。
第二个情节改动是第一场抢劫完的那场戏。
主要故事都是一个小弟在抢劫过程中为了拿更多的钱,没有按照预定计划逃跑,差点致使众匪徒被警方抓住,匪首为了以儆效尤对其进行了严厉惩罚。
两部电影的这个场景都是残酷而张力十足。
但是在《跟踪》里,场景是发生在天台上,惩罚过程中电影镜头却给出对面楼一个性感美女在窗脱衣服的特写,然后众匪徒一起观看,整个紧张气氛得到缓解,最后又一起开始吃烧烤。
这种出人意料的处理方式给人典型的香港三级片的错觉,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人一种特别“脏”的感觉,在这里梁家辉演的匪首和其手下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贪财好色的亡命之徒。
而《监视者们》这场戏设置在夜晚的海边,郑雨盛演的匪首一面用引燃棒烧抢劫工具,一边教训不听命令的手下。
真正拍出了残忍和凌厉,最重要的是把匪首和他的手下区别开来,其实郑雨盛的角色是抢劫的策划者,与真正实施抢劫的匪徒还是有区别的。
《监视者们》这种处理对郑雨盛的角色塑造很有好处。
甚至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节在里面。
第三个情节改动是刚入职的警花面对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突发情况的反应。
《跟踪》里徐子珊演的警花因为刚刚入职,对这种情况选择了听队长命令没有干预,这个情节主要为后面的绑架案埋下伏笔。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韩孝珠选择了违抗命令解救被伤害者,最后没领到批评,非常煽情,而且凸显出了制度与现实的矛盾。
我对这种改动没有意见,但是因为片长的关系,这个情节没有展现出其内在的意义,有点不痛不痒。
第四个主要情节的改动是匪首与其上级的关系。
在《跟踪》里,梁家辉的师傅已经坐了十八年牢,他的任务由师母分配。
师傅提前出狱,梁家辉却因为东窗事发不得不跑路,师徒两人只能见最后一面。
完全就是一副黑社会温情脉脉的师徒关系图。
而在《监视者们》里,郑雨盛与其联络者同样是师徒关系,但是却没有任何情分可言,在郑雨盛拒绝做最后一次抢劫之后,师傅派人杀徒弟,以此威胁要求其继续为之卖命。
最后一次抢劫失败后,郑雨盛独闯虎穴杀死了自己的师傅。
游乃海对这个情节的处理其实还是在延续其宿命论,黑帮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而《监视者们》却冷酷的风格贯穿始终,很有些暴力美学的感觉。
最后一个大的情节改动是故事结尾,队长任达华被匪首刺破大动脉躺倒在血泊里,给所有的队友讲笑话故事的情节。
这个场景是《跟踪》的高潮,煽情到了极致。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这个情节被弱化了,没有讲笑话,薛景求演的队长被送上救护车后用订书机在脖子上订了几下止住血,又回到犯罪现场亲手击毙了郑雨盛。
英雄主义感十足。
《跟踪》里梁家辉确实在逃跑时脖子不小心挂在铁钩上死掉了,仍然是游乃海的宿命论。
2. 摄影从摄影的角度来讲,《监视者们》完胜《跟踪》。
一方面《监视者们》比《跟踪》晚出品六年,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的发展都使后者无法与前者相比。
但是去除技术因素,两部作品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监视者们》用了大量不俗的特写镜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且薛景求跳楼追逃犯的场景运用了随拍,给观众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临场感.警车撞向货车时也用了相似的手法.《跟踪》的场景设置在香港的普通居民区, 再加上色调灰暗, 每时每刻都给人破旧压抑的感觉。
《监视者们》的场景设置在现代化的韩国都市,色调也稍微明快些,观影感觉好得多。
应该给《监视者们》的摄影师给提名奖项。
3. 演员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都很强大,香港的有任达华,梁家辉,徐子珊,林雪和邵美琪。
韩国的这部有郑雨盛,薛景求和韩孝珠。
对比分析一下会很有意思。
1)任达华 VS 薛景求任达华这次打破一贯帅酷的黑帮形象,演了一个有勇有谋的猥琐大叔。
刚出场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他肚子里面肯定塞东西了,让我纠结了好几分钟。
应该说这部片子他是戏份最多的三个演员之一,也确实不负众望。
我对韩国演员没有什么了解,看完后查了一下薛景求的资料,特别是看了他宣传照,发现与电影里面的形象差别好大,果然也是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两人的表现都很优秀。
2)梁家辉 VS 郑雨盛梁家辉也是老戏骨了,这部片子对于他来说只是交出了合格的作业。
导演对他角色的定位也限制了他的发挥。
至今看过除《监视者们》外郑雨盛演过的电影只有吴宇森导演的《剑雨》。
他在《剑雨》里面的表现很出色,从容淡定的小生形象。
因为与《剑雨》里的形象差别太大,在《监视者们》开场好几分钟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发型粗狂举止果敢的人是他演的。
在这部片子里他把角色雷厉风行和凶狠残忍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
相同的角色显然郑雨盛更胜一筹。
3)徐子珊 VS 韩孝珠不管是从外表还是演技,韩孝珠都比徐子珊高一个等级。
可以说《监视者们》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在意料之中,韩孝珠是最大的惊喜和亮点。
其实她并不是韩国女演员中最顶级的美女,但是却有着独特的青春气质。
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更加细腻,更加到位。
很多人看完《跟踪》都觉得电影最后被拍成了“少女成长记”,这种抱怨不仅跟导演的情节设计有关,也跟徐子珊的表演有一定的关系。
其他的演员中,林雪是最大的亮点,这个死胖子演这种角色真的是最佳人选。
最近杜琪峰的电影《盲探》里也有他的精彩表演。
看来香港导演很喜欢这个特型演员。
《绝密跟踪》翻拍自香港电影《跟踪》,整部片子也是港味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在《跟踪》中饰演警察的跟踪者任达华在《绝密跟踪》中摇身一变成为了被警察跟踪的窃贼!
《绝密跟踪》讲述了由郑雨盛饰演的悍匪头目,与重案组精英薛景求、韩孝珠、李俊昊等人在闹市街区上演警匪追击暗战。
在片中,郑雨盛单刀赴会与多人连续厮杀,并主谋多起银行抢劫案,不但窃取警方监控数据,更擅长乔装易容,迅速摆脱追踪后竟然没留下蛛丝马迹,“烧脑”概念成为此类犯罪片的新尝试。
郑雨盛在接受专访时,坦言《绝密跟踪》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我饰演的角色和其他人没有太多接触,所以一旦在戏中碰到彼此时,就会有所行动,但这是我第一次与女人敌对,所以对自己的演出,既好奇又期待” 。
≪绝密跟踪≫,这片的故事很似曾相识,实际上是翻拍自香港影片跟踪。
虽然在叙事手法上做点改动,但几乎情节大部分都与其完全相似。
尤其是郑雨盛将片中杀手一角刻画的入木三分,看的观众不寒而栗。
配音,廖张班底又一部惊喜之作,商虹配的杀手完全出乎意料的妙,赵岭挺适合配中年人的。
总之,值得一看。
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了,感觉很不错的,只是好像以前不叫这个名字,而且当时没有写影评,就重新温习一遍了,人物技能方面略显夸张,但是依然不影响剧情的好看,郑雨盛饰演的詹姆士一直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行动果断,为人凶狠,时间计算精准,心思缜密,就是一看上去就特别适合演大反派的那种人,印象更深刻的是他的三个道具:1、单筒多倍望远镜,这玩意儿简直迷死人了,这么远的距离,随便拧拧就可以看的那么清楚;2、机械秒表,太爽了,听着卡卡卡的声音,动感中带着刺激,配合着当时的场景,这样的道具太让人难忘了;3、过期的摩托罗拉V3还是V8?
反正这手机感觉不是安卓的也很上档次的感觉,看上去就好像是量身打造似的,很怀念翻盖手机啊。
韩国的剧情片好像都看上去去很不错的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新世界》,当时看完之后,真是大呼过瘾的感觉即时上身的样子,让现在都很难忘记,相比之下《绝密跟踪》就明显的有情节上的脱节感,一波三折的动感可能让电影观赏性更加浓烈一些。
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电影出现,我印象当中《疯狂的石头》算一部,搞笑是其次,主要是情节的配置和设计让人看的心里非常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部电影中女主的超强分析能力让人有种感觉,这是在拍摄科幻片吗?
怎么可能会有这样多重感官的人物存在,就连自己忽略掉的情景,居然还可以通过回忆重现当时的情景。。
女主救人的桥段中,一个小细节也很让人难忘,就是打斗的时候握手机的那段,感觉好像很有真实感,随手拿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武器,这种感觉有点“武功至高,一叶一拂尘,皆可取人性命一般”
韩国电影《绝密跟踪》作为一部翻拍自07年香港《跟踪》的警匪片,不仅在剧情完成度上吸取了前作不足更为出色,韩片惯有人物细腻的刻画和镜头感亦值得称道,近年电影上多奉行拿来主义的韩国电影,确在某些方面上将其做到了更好。
电影整体架构较之前作并没有过大的改动,仍是以鲜为人知大隐于市的警察监视组为引,悍匪抢劫铺开剧情,高智商对决的跟踪与反跟踪得见张力,只是将这战场搬到了韩国,失了港味带着韩范加了绝密二字的跟踪,虽有感稍离地气,但韩国电影呈现的是更为出色的大格调,飙车追逐也好,喋血枪战也罢,比之今下的香港电影虽也能做到,甚至比韩国做的更好,但对于镜头感的把控却未能如韩国电影那般讨巧,兼具艺术氛围特写镜头的运用,一直是韩国电影的不二法宝,而在场景调度上受地域局限于一隅的香港电影某些画面也难能尽善尽美,这也是如今港片黄金年代不在的症结之一,《绝密跟踪》正是添补了这一不足。
对于韩片,早年深不以为然,但今日对比华语电影每年佳作的屈指可数,韩国电影却是百花争艳,佳作频出,究其根本,这得益于韩国电影真正懂的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的直白点抄也要讲求技巧,最早给我这种观感的当是10年的韩国电影《大叔》,其不论是风格还是剧情上皆与法国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谋而合,对于这种移花接木“拿来主义”的做法虽唾之以鼻,但又不得不认可确是拍出了经典,合理的将韩范风格元素融于电影改头换面,充实填补内容使之真正成为自已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在来看《绝密跟踪》,其时间上相较于《跟踪》多了约二十分钟,却丝毫未有拖泥带水,相反剧情的夯实给人以更为出色的悬疑感,只能说韩国电影的拿来主义也同其整容般形成了门特有的艺术。
电影结尾任达华友情现身,向原作致敬的同时也为其埋下了续作的可能,韩版的《绝密跟踪》乍看几近完美,但终还是翻拍之作,剧情虽滴水不漏严丝合缝却难见新意,更少了份原作里那港片市井真情的味道,这是多么精致的画面都仿不来骨子里的韵味。
《韩国版跟踪》高楼全局监控、组队行动抢劫、快速果断撤离、毫秒精准掌握!
这是犯罪团伙在行动!
超级记忆强人、团队配合娴熟、纪律严明有效、资源支援得力!
这是韩国警察在训练!
随着影片的进展,越来越觉得从情节到人物设计、角色搭配,像一部影片!
随着片子中段已过,逐渐唤起记忆,这是任达华主要的那部吧!
对了,叫《跟踪》!
当罪犯纷纷被缉拿、惩治,似乎本片就这么结束了!
咦,随着一列火车进站,出来的背影是那么熟悉!
--任达华!
哦!
一切都诠释完毕!
这是《韩国版跟踪》!
就是因为美女才勉强看完,看完后发现一个问题。
韩版女主角这么漂亮,适合做一个跟踪者吗,女主角往大街上一站,这么显眼,很容易让人记住。
真正的跟踪者是普通的让人没有印象的一张脸。
还有,组长被凶手捅伤后,女主角在雨里失去了目标,激动万分,又哭又跪的,像世界末日一样,老天被感动了,突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凶手跑了半天,又被导演拉回来了,我晕,能再狗血一点吗?
还有,组长被捅了这么多刀,也不能动了,让女主一个人去追凶手,我以为要挂了,转眼间,用订书机订了几下,马上满血复活,一枪干掉凶手,服了。
最后一点,装成交警的小帅哥明知对方是凶手,却被轻松干掉,是突出凶手太猛,还是韩国警察太笨呢,估计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最后大家都到墓地煽情一下,要不影片没法结束。
《绝密追踪》。
8分。
韩语导演曹义锡作品。
作为一部2013年的作品,曹导展现了相当卓越的叙事能力。
故事并不复杂,一群高智商匪徒在一个幕后大佬的指挥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近乎完美的犯罪,目标一次比一次庞大。
与此同时,特殊犯罪专案组成员在老大猎鹰的带领下,正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将这群罪犯一网打尽。
新入队员花猪表现突出。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在现今社会,星罗密布的摄像头成为破案利器,小组终于通过分析锁定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并逐步端出包含影子在内的所有人。
故事相当精彩,女主韩孝周表现十分在线。
如标题所言,在普遍肉搏和各种炫酷高科技的轰炸之下,这部电影算是出挑了。
华语影坛的尺度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大家都在追求3D,追求爱情,追求青春。
而这部片子没人露点,没人谈情说爱,没有矫情的对白,却让我看的过瘾。
另外,由于今天星期四,影院人少,偌大的影厅只有4个人,包场了,看的可真是爽了!
剧情非常紧凑,无明显的bug,作为一部警匪片,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且没有爱情故事在里面插科打诨,用一句话叫做满满的都是干货。
剧情往往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转了方向。
贼都是有智商的,套一句电影的话,这些贼都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吗?在我以为马上就要被捉住的影子的时刻,剧情突发转变,最后用血的代价才抓回来影子。
帅哥死了,还是有蛮可惜的。
电影里训练追踪班的方法在大部分的电影都有出现,也不知道能不能够真的实现脑子的回忆。
我看警匪片喜欢看他们如何训练警员,那些可实践的训练方法和思路。
即使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敏锐,也能锻炼自己的大脑和身体。
这部电影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是很有心,比如影子和花猪对上的时候,影子离开餐桌的时候,猎鹰注意到影子没拿伞,而花猪在起身的那一瞬间发现影子拿走了一把餐刀。
猎鹰在进入餐厅前,拿了两本杂志塞进了肚子里,是因为公寓里被杀的居民,和松鼠被杀,都是同一个手法,先刺颈动脉,后刺腹腔。
所以猎鹰得以保全性命,这就是老警察,小细节处就能看到出来。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比较高,新警察紧张双手发抖,甚至忘记带手机。
老警察通过观察和总结在小处想办法保命。
比起那些闹洞大开的电影,主角死活打不死,刀捅不进的电影更加真实,更加有味。
韩孝珠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一个新出炉的小警察热血的冲动,面对前辈的不好意思,面对罪犯的紧张。
说话时,声音的颤抖都处理的不错,好像她的作品比较少,但是朋友给的评价是,韩孝珠出品必有精品。
李俊昊,你有一张好帅气的脸!
如果在确认影子的时候,松鼠的无线电保持静默,没有发出噪声来。
松鼠也不会被杀死,李俊昊作为韩国偶像组合2pm的成员,我这是第一次看他演戏,我给7分。
出演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多,不过该他上场的时候表现精彩。
坏坏的笑,最后死的那一幕眼神不错。
影子(不认识这个演员,但是魅力无法阻挡),收山前最后一单,反倒丢了性命。
这是在告诉我们,事不过三。
要懂得见好就收。
狠辣的眼神,利落的手脚,轻巧的杀人工具。
对于犯罪路线的精密设计和犯罪时间的精准推算,这个人不当军师可惜了。
最后的恼怒,回头杀了自己的师傅,心里应该还是充满了怨恨的吧!
明明可以提前退休,去外国享受生活,偏偏师傅不愿意收手。
一个惊天大案套另一个惊天大案的犯下去。
这个人的心理应该还没有坏到无药可救只有在威胁他的生命和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动了杀机。
抢劫银行的时候没有杀一个无辜的人,手下起了贪念,也狠狠的教训了手下一番。
有文化的流氓还是太可怕了点。
那张帅脸换一双眼睛的时候真的蛮恐怖的。
警察要想抓到小偷,就要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
再缜密的犯罪也有一丝丝蛛丝马迹可循,潜伏着努力嗅出对方的味道,一击即中才是王道。
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警察应该在小偷的队伍里才是,算出警铃触发的时间,警车到场的时间,撤退路线,要是有一个警察能提前猜到,估计也就OK了。
总之这部电影值得观赏。
去年,在潜行狙击之后,看了杜sir的跟踪。
忘记了出于什么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完全不知道潜行狙击是借鉴了杜sir的跟踪。
反正看到此片的开头以及狗头sir这个代号,我还挺亲切。
但更加替tvb的编剧捉急啊。
这次郑雨盛的监视者,倒是蛮早就听说了。
没有特别急着想看,直到发现居然是韩版的跟踪,是真正的翻拍,所以就在今天,重新温故银河版,再看了本片。
韩版的跟踪,故事的脉络以及重要的情节上基本跟银河版无差。
相似度超85%,接近90%。
更改的地方:去掉了张兆辉这个人物,把意外而生故的交警安排成小组的成员,删去了原版里的绑架案,改动了结尾郑雨盛(梁家辉)的被捕过程。
职业珠宝盗窃团伙,变成了职业盗窃团伙。
中间人的戏份增加。
在前90分钟的故事里,韩版在追踪手段上比银河版更加专业。
一些细节也有所提升。
比如为什么那个胖子刷了卡。
在银河版里面,我就觉得这个地方是漏洞。
因为感觉胖子不会那么粗心的主动刷卡,留下记录。
韩版的改动更加合理。
此外,在第一次行动差点出事后,韩版里郑雨盛这个反派头头的凶狠做派,让人挺胆战心惊的。
个人觉得韩国这几年的动作片的观赏性还挺不错的。
这次韩版将郑雨盛的角色塑造成谨慎、冷血、狠毒的摸样,还是挺有点可看性的。
特别他杀人的场面,与中间人的那些戏都挺酷的。
所以让我觉得韩版的观赏性真的强于银河版。
银河版的跟踪其实是很平的戏。
前面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潮。
都是一些人物个性的塑造,特别是狗头sir、猪女、madam。
梁家辉这个角色前面看起来还是忠义+谨慎。
直到杀死交警才看到他的狠毒。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人物是比郑雨盛版的更令人生畏的。
因为你根本看不出他是那样的人。
但本片后面半小时的戏,坦白说让我有点失望。
假扮交警的同事之死这段,我觉得韩版的时间短了。
madam的那场训斥戏没有了,一路跟随那种紧张急迫的场面没有了。
我还是更喜欢银河版的。
虽然我觉得徐子珊在那场戏里一直救人不吭气有点无法理解。
然后因为这段的人物关系的改变,使得抓到郑雨盛这件事变得更有点私人恩怨的纠缠。
反而银河版加入了新的案件。
再自然过渡回到这个案件,更让我喜欢。
也符合影片开头任达华(薛景求)讲的关于跟踪时山穷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案例。
而且这样的安排让猪女(徐子珊)的那种不断犯错但是不断成长的内容更丰富。
而韩版那种,其实特别狗血,非常韩剧的style。
呆在家里闭关,然后上了地铁忽然以前的事情就脑海浮现了。
我完全不喜欢。
但更不喜欢的是薛景求(任达华)遇刺后这个故事的改版,太好莱坞了。
太想要动作场面了。
所以原版最精华的没有了。
一个关于自己的冷笑话。
我好喜欢任达华的那个冷笑话,在最绝望时的坚强,这种幽默感是银河映像的浪漫。
这段与徐子珊(韩孝珠)在雨中寻人无果伤心捶地,忽然骤雨急停,太阳露出,疑犯出现。
多么美好的场面 啊。
可是韩版啊。。
我就不说了。
太商业了。
没什么惊喜,也没什么感动的。
在看片前,我还在yy不知道杜sir会不会看韩版,我看完我知道肯定不会看,假如真的看了,会觉得不过如此吧,哈哈。
韩版把跟踪升了级,翻拍成了一部观赏性不错的商业片。
但是在影片的水准上,还是银河更胜一筹。
但是不管你是否看过银河版的跟踪,韩版的监听者们都还是值得一看的。
点评一下演员:薛景求是我非常喜欢的韩国演员。
他的绿洲与摩天楼的演出让我印象深刻,这次的角色塑造也很不错。
是个非常不错的演员。
只不过,任达华的版本我更喜欢一点。
那种味道好难形容。
同样是导师,但又有点如父的感觉吧韩孝珠比起徐子珊,因为她早就不是新人了,所以在电影里没有那种新手的嫩。
徐子珊的嫩和她的角色一样吻合。
有点潜质但却不成熟,需要经验要好好培养。
而韩孝珠是有实力的新人,有些拽有些自作主张,需要管理。
定位不太一样,大家都表现的不错。
韩孝珠电影里我觉得蛮漂亮的。
郑雨盛对梁家辉,这个最没可比性,基本上人物的设置都变了。
梁家辉是那种老江湖但是又有江湖规矩与自己准则的那种头头。
他也只是在非常情况才会杀人,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
而郑雨盛是个乖戾的头头,他有自己的规则,违背者他会残酷的给予警告,他杀人可以用如麻来形容。
不留后患要杀人,你背弃我更要死。
他比起领导,更像个杀手。
其实郑雨盛在戏里挺有型的,但是我没被迷住。
因为这种性格的反派很多,所以对我没什么吸引力。
ps:其实看跟踪时,倒写不出点什么。
反而看了这部变得这么有话要说了。
搞不懂这班人,他们的职责只单纯是跟踪吗?太浪费人力资源了吧?
翻拍港灿的片,评分却比港灿高。。。呵呵呵!如果不是郑雨盛谁要看这种bug一箩筐的片啊。。。话说女猪能不能稍微乔装打扮一下啊!尼玛你都会记人,难道人家不会嘛?这个片子教育我们如果长得好看就不要做罪犯,也不要做跟踪卧底。。不然,至少去学个化妆再入行。。
韩孝周代表作品(青龙奖最佳女主角),翻拍港片《跟踪》,比原版好看太多,人物又好看剧情也发展得很到位,
毫无创意的翻拍,除了一个关系不明确的情人,结局也没有理想中的救赎。给最后任达华出场加分。
这片子里的罪犯有那么可恨么?
韩版港片
黑色风
紧张感营造得不错,三位大咖表现得可圈可点,韩孝珠在两位老戏骨面前表现得毫不逊色,就这样。
零差评电影就是赞!
哎呀。。。本来以为能在原版的素胚上玩出新花样,结果平平无奇甚至画蛇添足。。。薛景求牛逼的演技也没施展出来。。。唯一看点就是最后彩蛋任达华。。。过于失望只能降星
结尾唐突,情节偏弱
翻拍《跟踪》有什么意思……
翻拍香港的电影,凑合!!选角上,没有香港的那么给力!
翻拍的港片跟踪
还不错,干练紧凑,结尾有点弱。
看到薛景求就想到实尾岛,怎么了这是
女猪脚挺靓眼的 虽说是翻拍 但是比原作精彩多了
炫酷机智
无论从故事内容还是演员阵容宣力度等都能看出这是韩国电影的野心之作,但这种犯罪动作类性电影似乎并不是他们的专长,正邪对立的场面并不多,故事情节也不流畅,技术含量不算高,没有令人惊心动魄的追逐打斗场面果然这种电影韩国人拍不来啊
翻拍自港片《跟踪》,然后任达华也在本片客串了一下。4星全给韩孝珠,颜值完胜(只是 这身Rap造型做跟踪太惹人注视了~ )。《未生》里的狗哥卞耀汉也在里面当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