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以家人的视角记录了一位时代榜样的生活点滴。
从普通人的角度诠释了焦裕禄书记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守,呈现了一位父亲、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的光辉一生,寄托了所有百姓对焦书记永恒不变的纪念与缅怀。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焦裕禄书记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不顾病痛折磨始终坚守的伟大精神所深深触动,观众席上泪如泉涌。
焦书记用一双看得见受苦群众眼泪的眼睛,抚平了兰考几百年的风霜和黄沙,虽然不曾经历那样的苦难年代,但还是哭得稀里哗啦,父辈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如今的岁月安好,值得永远铭记。
集中观影结束后,许多观众走出影院依然难以平复,情不自禁地流泪直呼“电影后劲太大了,我的眼泪不值钱。
”
很饱满的一部电影。
焦裕禄,作为负责任的好干部的同时也是一位好父亲。
在他简短的话语中让我受益良多。
他是一代人的楷模,做到了母亲说的“好人”,是“天上最亮的星”。
对人民认真负责,对子女悉心教导,一生的舍己为人,是兰考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要做一个看得见受苦人眼里的眼泪的人”是他临终前对子女最后的教导,他依旧放心不下兰考,放心不下兰考的百姓。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Long long ago(不好意思又皮了 用上了惯用的讲故事的开头语🤣)在我刚开始粉郭晓东老师的时候就听说了这部并且冲着郭老师或者故事讲述的原因灰常灰常想看这部,于是乎把它纳为了“豆瓣想看片单”。
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在线上看完这部讲述焦裕禄同志短短一生当中最后几年的光辉故事。
(听说🈶的影迷去电影院还包场了,我们这的影院没🈶放这个的而且这也是三年前的电影了所以更没🈶影院放,所以线上看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的……)废话说多了(我人就这样,激动的时候就会不自主地话多)那么开始言归正传。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好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好的点就是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是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云口述写成的回忆式传记题材的电影。
以前对焦公的形象或是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本上,那单薄的几页纸便足矣概括伟大的焦裕禄书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虽然有所印象但是始终停留在学完了这篇课文,也就不再深层次体会焦公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丰硕果实了。
直到郭晓东老师的这部电影重新让我拾起了对这篇课文的回忆,课本上几页纸所概括的人物终于鲜活地被塑造了出来。
我于是便在看电影之前搜集了很多关于焦公的资料……整部电影说是小成本也可以,因为没有请任何一位所谓的流量明星来出演便可以将角色和剧情塑造到完美极致。
说是成本较高也可以,整部电影从质感,到场景,再到每位演员老师所展现的方式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和人物性格都再真实不过。
以及郭晓东老师之前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就说,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部戏。
我虽然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但是听我父辈甚至祖辈的讲述,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什么钱用来读书学习,考取文凭,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朴实无华是弥足珍贵的。
我认为这也就是中国人最值得可爱的地方。
这其中就包括我在标题中就已经提到的那句话,那句经典台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要是个好人,那颗星就是亮的;你要是个坏人,那颗星就是暗的;你要是个坏透了的人,那颗星就不亮了”(这是标题那段台词的完整版)就是这么一句话,看似非常平平无奇,但是却是整部电影的主旨。
主人公焦裕禄同志便是谨遵着母亲儿时对他的这句教导,在他所热爱的祖国建设事业上鞠躬尽瘁,燃烧尽了最后的一束光,虽然如此,但他死后也并没有化为灰烬,而是变作星星,继续闪烁在兰考人民的心中。
这部电影每位演员老师的演技都在线。
这是我看过并且我认为的唯一一部从领衔主演,到饰演乡亲们的群众演员演技无一不在线的电影。
我看过好几部2021年党的100周岁生日的献礼片。
在众多的各显神通的献礼片中,这一部反而更能🉐到我的青睐,显得更能脱颖而出。
就是因为在这短短的107分钟里,虽然仓促了点儿但是没有一处无用的剧情。
我从头至尾看下来完全没有快进或者倍速看。
其中包含了焦裕禄书记对兰考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的爱和帮助。
我感受犹深的就是焦书记的儿子(我分不清哪个了哈,反正三个儿子就对了)没买票去看了两毛钱一场的戏,焦裕禄说:“不要因为你是我儿子就搞特殊化”总之原话不是这个,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
以及看到大女儿小梅不愿意沿街叫卖,他放下自己身为县委书记的“架子”(一直都没有什么架子哈😊)教女儿沿街叫卖“腌萝卜嘞,腌豆角嘞”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处剧情,一场戏,往往就是最打动人的点。
还有焦裕禄为了看望年迈的老母亲自己带妻子儿女过最后的一个好年,不惜问同事借三百块钱……每个情节,每场戏,演员老师们都表演🉐十分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或者地方。
以及最后的片尾展现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式的结局。
今日的兰考,走过了艰辛的建设时期(当然现在美丽大兰考还在不断地建设中)繁华景象欣欣向荣,这种结尾我还是很能GET到的。
更提升了观影体验说了非常多了,再啰嗦几句。
片尾曲我也听了,而且一听感觉这声音真的不错(我也不是学音乐的这是我的大体感受。
)一开始我以为周深唱的(因为周深老师不是经常给电影电视剧啥的献唱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啥的吗🤣🤣)。
后来一搜索资料,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暂且叫它“国音”吧,哈哈哈)的邓婷丹老师献唱的,真的不错虽然辨识度不是很高,但是跟歌曲很适配。
以上就是我推荐这部《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全部感言。
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喜欢郭晓东老师在里面的精彩演绎的,或者各种原因的并且现在还没有看过的,各位兄弟姐妹们,冲冲冲🥰🥰🥰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很容易让人想起主席的“老三篇”。
《纪念白求恩》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写道: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愚公移山》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焦裕禄同志一定学过这些文章。
他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
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前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有地委书记的榜样孔繁森。
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点映,还沉寂在片中焦裕禄精神中。
原来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说,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伟大的人们,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深深的体会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和不久前看的《守岛人》一样感人至深。
焦书记不仅是兰考的书记,还为重工业机械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人民的公仆,他还是父亲,儿子,丈夫,每一个角色他都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每一个选择他都选择了人民国家,他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国家社会人民都需要这样纯粹的党员干部!
焦裕禄精神是红色的精神。
太炙热,太感人。
他真心真意的关爱群众,一直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
他其实身体一直不好,但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受苦的群众。
这真是七月应该看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还记得,前几年总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信仰。
我看着身边信仰佛教,天主教的小伙伴也挺羡慕,我问爸爸,我要不要信点什么,爸爸说,你信共产党啊。
后来通过很多事,我更加坚信了我的信仰。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讲述并还原了焦裕禄一生短暂之间拥有着光辉的点点滴滴!
影片感动颇多,焦裕禄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又温暖的饥寒交迫的百姓,焦裕禄旅行了党的宗旨 始终于人民为核心,想民所想,急民所急。
在影片中焦裕禄亲自吹喇叭送百姓,冒着大风沙 去下乡看望百姓疾苦,还亲自见证百姓的化缘 乞讨并吃下了所为可以填饱的被称之为食物的食物,在中国科技 经济 工业极度缺乏的年代,焦裕禄温暖着并保护着稀缺的人才为中国制造出了双筒机,再也不用人力的劳累去挖矿,挖煤,焦裕禄始终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里。
为了发展当地焦裕禄与当地人民 众志成城 把贫困地区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地方,河南洛阳老工业厂房也焕然一新,焦裕禄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葵宝,这部影片也有着家庭的温馨,焦裕禄对于妻子非常爱戴 对于父母有着深层次的爱,又仿佛于,各自心间有着默契!
总结 《我的父亲焦裕禄》 是当代少有的 传承精神文化的艺术写实风格的影片,把人民的好公仆 演奏的淋漓尽致,此部影片 用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铁骨宣言!
提及焦裕禄,依稀记得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原兰考县委书记,后人称其精神为“焦裕禄精神”,直到最近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才被其“焦裕禄精神”深深折服﹑感动。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影片中重点向人们展现了焦裕禄的两次工作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调度科长,为了完成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为了请人才出山,他不惜放下面子让老婆挨家挨户的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却吃着窝窝头,他从不为吃的而发愁,他愁的是如何将工作开展好,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后因工作安排在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他没有安排专车接送,而是独自一人乘坐客车来到县委政府,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
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
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心里装的是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由于废寝忘食的工作,导致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
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
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
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
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
终年四十二岁!
我的父亲焦裕禄我这一辈子,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利所奋斗,我所坚持的目标,是为国为民,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
又何必在意我身,我心。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守家园,曾也有焦裕禄精忠报国离家郎,未能尽孝愧父母。
我心依旧,为国为民。
不论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身上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依旧如此,坚守吾心。
要做,就做天上那颗闪亮的星星。
小县城里只有两个影院每天排一场,瑞立的影院里只有一对中年夫妇和我三人。最后那一镜焦老搭着松垮的外套在兰考的沙坡上走,后边的阿姨和我一起抽泣。感谢这部主旋律电影,建党百年,让我熟识焦老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此时好像又能够理解祖国强调的集体主义的优越性了。
唉
优秀人物传记片!讲述人民的好干部河南兰考县书记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真实还原六十年前兰考“寸草不生盐碱地,黄沙滚滚鬼唱歌”的极度贫困的惨状!郭晓东老师演技精湛,性格鲜明饱满,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比那部小鲜肉扎堆的大烂片强上百倍!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铭记英雄
这玩意在侮辱焦裕禄先生!
伟人的完美不必着墨刻画,伟人真实即完美。想起爷爷,有些话似曾相识耳濡目染才发现都是我爸爸接受的家教。那时候的党员有什么风沙都泼不脏的干净、有近乎洁癖的廉洁、有绝对牺牲家庭为人民的诚恳,沙漠里的城市是他们理想主义的具象。
这片子还行,能看。讲焦裕禄作为一个干部,怎么面对群众,持什么立场,面临什么困难,怎么解决问题。什么是有作为,而不是乱作为。用一个个小片段拼成的,对于困难的描写还行,起码看着不累。
不知不觉就在流泪
还行吧,可贵的只是那种很遥远的价值观。演技也还行,不过嘛。emmm
今晚哭得我口罩都湿了
感人至深!!!
主旋律拍的不错,音乐略突兀。
#我的父亲焦裕禄#今年这种主旋律小片可看性挺高 找个大咖担当 真实人物写照 低成本但用心认真 所以就还比较可以 这样一个人民公仆是这样无私奉献把人民当父母 好几处情境真的会让人动容 而且亲情这条线也让人物呈现的不只是书本里的一个榜样而变得更真实可信 演员选的和演的真的很合适(7.1)
宣传这个东西往往只是把人的一个截面展现出来,是圆是扁,都只是整个人的一小部分。前些年李雪健老师的形象塑造,总以为焦裕禄只是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土里土气的乡土干部。而到了这部影片才知道人家焦裕禄可是受过大学教育的高材生,精通外语,形象高雅,是中国当时的大城市大工厂里的高级管理干部,后来才被从工厂调走当县委书记。怎么说呢,看到这种正能量典型的宣传电影,作为最普通的老百姓只会有一个感觉,我会很高兴我这里有这样一位青天大老爷,但绝不希望是自己的亲戚。
7.25点映,身边观影的人群大半头发花白,左边的阿姨看了半场的手机,右边的爷爷开场五分钟开始打呼噜。拍的很一般,意识很正确,故事生硬的被分割成三个,按理说是我不喜欢的类型,偏偏最后却掉了眼泪
啧啧啧这标签服了丁柳元还记得他的曼妙江姐
音乐太过分了,其他的都还行的,尤其郭晓东演技哦,可能对干部更有教育意义!我全程想着我那也是一心为别人的老父亲觉得做他的亲人太惨,然后百度了下子女履历,咸吃萝卜淡操心
艺术要给人精神力量,《焦》是今年最具精神力量的电影。人生万难,何止三害,却终需砥砺前行。要学会感恩那些振奋人心的力量。焦裕禄的事迹值得永久传承,它能改善心灵的土壤。P.S. 摄影太牛。将人置于望而却步的困苦之中,不由赞叹焦书记的超凡意志,让人看到中国影史上的第一硬汉公仆形象。预测:摄影至少提名明年金鸡奖
剧本瑕瑜互见。相比于90年李雪健版,这一版在表现焦裕禄作为“党的好干部”“人民公仆”外,加入了家庭与生活等维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焦裕禄的惜才、为了人才不惜N顾茅庐的精神让人感动,这体现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在苏联专家回国并把图纸带走的情况下,他对被划为右派却能够帮助研制2.5米双筒提升机的陈继光的多顾茅庐,去关心和感化他并重用他,以及去兰考后一片诚意亲自去找肖大爷请教治沙方法等事件可以看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母子的亲情也让人感动。以及与妻子儿女的家庭生活的补充也使得人物更加丰满。缺点是,几次女儿的画外音的闯入十分突兀,影片改编自女儿的口述史,但并非以女儿的视点展开故事,而是全知视点,不时闯入的女儿的画外音和片名“我的父亲”一样突兀尴尬,叙事视点没搞清楚。另外,配乐太满,过犹不及
两星给故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