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缄默的迷宫

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谎言迷宮(台),大话迷宫(港),宫,Labyrinth of Lies

主演:亚历山大·费林,安德烈·谢曼斯基,弗里德里克·贝希特,约翰内斯·克里施,约翰·冯·比罗,罗伯特·亨格-布勒,汉希·乔奇曼,卢卡斯·米科,格特·沃斯,蒂姆·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4

《缄默的迷宫》剧照

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2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3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4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5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6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3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4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5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6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7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8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19缄默的迷宫 剧照 NO.20

《缄默的迷宫》剧情介绍

缄默的迷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西德,乔汉(亚历山大·斐林 Alexander Fehling 饰)是一名法院公诉人,专门负责处理违反交通安全法案的诉讼案件。一天,在法院里,他偶遇了一位名叫托马斯(安德烈·席曼斯基 André Szymanski 饰)的记者正在大声的控诉一位中学教师,他指认对方在二战期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监视人,如今却逃脱了法律制裁。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乔汉深深的思考,他开始关注起周围的人对于德国曾经的暴行的认知和态度,结果令他震惊。于是,乔汉决定开始着手寻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并且让他们指认现在仍旧逍遥法外的战犯。随着调查的深入,乔汉震惊的发现,这整件事情牵连的人数之多,就连自己也难逃其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英雄郑成功假面骑士WReturns:假面骑士Accel滞留死亡路易·德拉克斯的第九条命东方朔昏迷银魂爱染香篇后篇如何破获自己的谋杀案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们现在长大了烈火男儿之隐患胜利创伤侦探2甩尾王2美好正逢时数码宝贝大冒险tri.第2章:决意欺骗心机夏令营第二季狗脸记相遇拉蒙娜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生化危机:复仇赤裸证人超级英雄大战GP假面骑士3号最美年华乱世丽人行神探亨特詹消消气第十一季劫后余生

《缄默的迷宫》长篇影评

 1 ) 这一回,轮到向迷宫的探索者致敬

以前见识浅薄,每每看到对某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的揭露都震撼无比,也热衷于这一题材。

后来就觉得,这种重现、反思乃至审判历史的故事,看得太多太多了。

韩国的《辩护人》、《华丽的假期》、《共同警备区》,波兰的《卡廷惨案》,意大利的《1900》、《同流者》,南斯拉夫的《无主之地》、《地下》,更不用说《辛德勒》、《钢琴家》、《毒太阳》、《帝国的毁灭》、《窃听风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等等等……对这一类电影渐渐开始失却兴趣,给予高评价的理由似乎只剩下敬意。

看到《缄默的迷宫》7.9的分,我想,这片儿大概不过如此吧。

历史片评分能到8以下,这是得有多沉闷无聊。

然而抱着无聊杀时间的心态开始看,影片结束后我却决定五星。

四星半电影分,加半星喜好分。

我如此中意这部片的原因,大概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历史究竟是如何被重现的,而不是历史本身。

这部片让我突然发现,最容易成为“空白”的那段历史,不是战时,而是战后。

被处心积虑埋藏起来的,终究会随着时间流逝重见天日,而探寻真相的人本身却往往为后人所忽视、遗忘。

你看,前面掉书袋式列举出来的那么多部片,有哪一部是聚焦于历史重现者而非历史参与者的?

我们现在称颂着德国人对于历史的反思态度,然而有多少人清楚反思背后的艰辛和痛苦?

恕我无知,至少在此前我是毫无概念。

我曾以为,在1945年后,阳光普照大地、驱散长夜,所有黑暗的罪孽暴露于正义之下,是一瞬间的事。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德国人对这一页历史曾讳莫如深,德国的战后一代居然可以对奥斯维辛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真相曾被困在如此庞大的一座迷宫里,不知道那些迷宫的探索者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坎坷,几近迷失。

有人觉得剧本过于模式化,我则称其为真实。

作为战后一代的后代,我们自然完全了解剧情的走向。

调查一定会胜利,真相一定会被揭露,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然而该责备编剧太“工整”吗?

我倒倾向于觉得我们是被历史书剧透了,早在多年之前,与编剧无关。

在我的眼中,这是一部向先辈致敬的影片,不是历史的反思,也不是什么悬疑故事。

它不需要花巧和深度,只负责记录,记录那些迷宫探索者的曲折历程,让我们得以看到在审视历史时最容易遗漏的盲点。

想起短评里有豆友问为何要插入爱情的戏份?

我以为凡人的情感与弱点,是记录中不可略过的一部分;而那个倔强固执认死理的拉德曼在最后挽回女友时的拙劣表现给我带来的真实触动,胜过一切浪漫结局。

有人说这种工整刻板毫无风格靠三观正赚高分的片难道不烦吗?

至少我个人对于电影从不会因为主观情绪而降低评价。

好片可以推荐,烂片可以标雷,但夹杂了主观好恶的判断,决不会成为我分享给他人的版本。

而且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观点是,任何艺术形式的根本目的都在于记录信息。

表达方式影响到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但表达的瑕疵并不使其失去记录的意义,所以求全责备刷一两星实在是没有必要。

换句话说就是要找乐子请出门左转谢谢。

 2 ) 历史的潮流不能抗拒,但是还有选择的余地

在历史的潮流下,大部分德国人被要求加入纳粹党或者为纳粹服务,无论你是大律师,还是未成年的少年。

但是就在这个环境中,有的人受环境影响,肆意地极致地发挥自己人性中最丑恶的嘴脸,而有的人,则选择用自己善良的爱去对抗势力,偷偷的帮助那些被关押的人,当然,前提还是要学会明哲保身的。

战争结束后,人们从乱世回归平静。

曾经的那些凶恶的人,转变成了可以亲切的逗小孩子玩,给陌生人提供香烟火的普通的友善的人。

我不禁唏嘘,人性,到底是怎样的。

但不管怎么样,敢于面对自己过去的人,敢于曾任自己过错的人,我认为就是应该被赞叹的人,被崇敬的人,因为他们没有逃避面对自己心灵深处良心的审判,他们想要去忏悔、弥补,甚至想要洗净自己。

对此,德国人做到了。

在战争时代,难逃其责的德国人不多,因他们不能避免不卷入历史的潮流中。

那些一直自责的人,是可以被谅解的,虽然大部分曾经犯下罪的人在审判中都是矢口否认自己的所有行为,1965年的德国社会的正义感,却是坚决要对他们实施制裁的。

反观日本,他们一直都遮遮掩掩,篡改历史,真正觉得他们虚伪和无赖。

 3 ) 国家机器胁迫下的集体无意识、集体盲从。

法兰克福审判虽然不够彻底,局限性很大。

但是此次审判超出了法律的范畴,直面人性。

时间的灰尘不会掩盖一切,人性的光辉终将吹散尘封的灰尘。

人类最愚蠢的地方莫过于集体无意识,看别人做什么就跟风、法不责众、别人做了自己就要做这类思想泛滥;其次就是以为时间能掩盖一切,对于过往犯下的过错选择逃避,以往时间久了这个世界自然就遗忘了犯下的过失,缺乏反省和忏悔的精神。

这次审判的阻力巨大,取证工作艰难繁杂,定罪的只是一些低级别的人物,判罚力度也不大,还有很多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施暴者在世界各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逍遥法外。

但是这次审判开启了新的大门,一个国家敢于面对和正视自己不光彩的历史,给予自己公正的评判,需要很大勇气和努力,一小步迈出去了,为今后的一大步奠定了基础。

即便是在生命受到胁迫情况下,屈服于国家机器,犯下某种不得已的罪行,也是罪,要是每个人都遵循自我、遵循真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放眼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集体反抗来对抗集体无意识,清楚的认知、不断的自我思考和坚持真理,社会才不会至一步步腐烂,厄运才不会再次降临。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会将自己名字刻在未来的耻辱柱上。

 4 ) 沉默的真相

德国人反思做得真好,电影从主角约翰的视角出发,其实也经历了从迷惑到震惊再到愤怒以至于迷茫的心路历程,他作为3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于那场战争以及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毫无参与,也一无所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也曾加入过纳粹;与他一同奋斗的记者好友,也曾在奥斯维辛中旁观,他崩溃了,于是有了他在街上醉醺醺地痛骂路人的场景,那段拍摄的光影效果犹如戏剧,又似梦一场,实在令人可怜又心痛。

他的呐喊又何尝不是那段时间德国年轻人的心声呢?

他们的父辈、他们的兄长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确实参与到了那一场战争中,他们是否有极其恶劣的罪行?

他们是否还是自己所认识的亲人?

他们是否像门格勒一样、像拜尔一样残忍?

又是否面对这样的恶行无动于衷?

这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是无可理喻的,或许他们也会如主人公约翰一般,在发现真相后陷入无尽的怀疑、质问与谩骂。

十余年的沉默,维护的是战后信仰已摇摇欲坠的德国人们敏感的、脆弱的心,人们对那段时间的历史三缄其口,除却那17名毫无悔意的纳粹高官,小卒们或因羞愧或因惧怕沉默不语,而受害者们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在十几年后生活都步入正轨之时,也不愿意再回忆起那段惨烈的过往,正是影片中主角一行的检察官和记者们通过日日夜夜的寻访追溯和调查才使得奥斯维辛没有沦为仅仅一个地图上的地标,那些受害者的故事也得以被铭记、被倾听。

当他们吐露出于奥斯维辛埋葬的真相,人们再也不能当作无事发生。

而于我而言,检察长鲍尔与年轻检察官约翰的对话作为影片另一条线,也十分出彩,约翰可以说是在鲍尔的引导下逐渐成长的,在这个层面上鲍尔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同时又是战后的法兰克福的检察长,他看待事物的深度令人钦佩和敬仰。

如鲍尔所言,他们并不是为了“判决谁有罪,谁有一半罪,谁无罪”,这一场世纪大审判更是为了让年青一代的德国人能够认识奥斯维辛,铭记奥斯维辛,那些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恶行非希特勒所为,亦非军令所胁,与战争无关,而是普通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疯狂。

人人都曾是纳粹,人人都曾有份,人人都曾旁观。

当主人公在前往奥斯维辛后,当他真正见识到了这一片草场、一处围栏,我想他才真正意识到了奥斯维辛这个名字所蕴含的重量。

 5 ) 初生牛犊不怕虎

年轻检察官发现身边的许多人都曾经是纳粹或为纳粹效力,女友的父亲,自己一直等待的父亲,妈妈的新丈夫,司法系统的许多同事,包括让他调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记者朋友就是那里的看守,然后他受不了精神压力要辞职,和记者朋友一起去替病重的集中营的关押者朋友去集中营遗址戴着犹太人小帽子念以色列祷告。

最后他回去当检察官对集中营罪犯进行审判

 6 ) 反思战争,也反思反思这个行为本身

(即时感受速记,非影评)《缄默的迷宫》:拍得极为工整的德国主旋律片,在政治正确的外衣下,聚焦战后单个青年的追索,并行两条非常日耳曼的线——一个国家如何反思自己的罪孽,一个青年如何面对自己价值观里正义的左右手互搏。

情理最后汇交在“法”上。

如果说纽伦堡是战胜国对德国的审判,是宣告战争的发起和领袖人物的罪孽;那么法兰克福这场审判的意义,在于“战犯不仅是队伍最前面的那个人”,在于“普通人躲在国家机器名义下释放的恶”,在于“承认比纠正需要更加巨大的内心力量”。

行进一半,靠配乐和表演积攒的力量。

受害者和犯人两个集体、两次快剪很不错。

48分钟的前者,搭配的希伯来音乐让人泪如雨下。

但更喜欢后者:正在给病人看病的牙医,正在车底修车的工人,比离开办公楼的权贵带来的震撼还要大。

后半段节奏加快之后,则有一些做作,始终欲崩未崩。

导演想展现的“面”太多了,焦点转移到男主人公的内心塌陷和重建的方式明显收不住。

起到人生导师作用的几个配角,都极度伟光正。

片子一赶,上半部比较别致的温情和复古都瞬间破功,“这个国家需要糖霜,而不是真相”变得又红又专,韵味也就少了一点。

“战争年代应该遵守另一套是非观吗?

”的疑问贯穿全剧,最终通过两个配角之口,完成了有些刻意的说教——“我们所为不是为了审判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个体只能做当下认为正确的事,但受害者应该被历史倾听”。

已经看过很多反思二战的艺术作品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落脚点并不相同。

《缄默的迷宫》的珍贵之处,大概在于反思了战争,也反思了人们对待战争历史的态度,即反思了反思行为本身。

和电影也唱唱反调吧。

审判奥斯维辛的是德国人自己,只这一层就可以无限拔高作灯塔,照顾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暂时性忽略这个国家对纳粹的敏感中,有些依然保有避而不谈和内心苟同——甚至不用身在欧洲,在近几年国际事件中,表态的黄种日耳曼也不少了。

可能人性里对战争的天然狂热难以抹去吧。

 7 ) 什么是缄默

本片完全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社会,非常好的切入点和现实题材。

更让我们深入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了反思,而只有缄默,对过去一切苦难的缄默,有选择的遗忘和失忆。

只有糖霜一样记忆的民族只会坏掉。

坏掉的是良心,坏掉的是操守,坏掉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坏掉的是一切称之为善的东西,生命没有了重,只有了轻。

轻的让人忘记一切

 8 ) 奥斯维辛是什么

首席大法官Bauer说:所有参与到奥斯维辛中的人,所有那些没说过“不”的人,他们都是奥斯维辛。

60年代的西德,也是一片填充着爵士乐和百事可乐的歌舞昇平;繁荣复兴之下的人们对10几年前的黑暗与丑恶都默契的保持着缄默,很多年轻人甚至连奥斯维辛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沉默、回避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如果一项犯罪调查会翻起这个国家最讳莫如深不忍回顾的一段历史、又几乎与每个人都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让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父辈做过什么丑陋行径,那么是否还有勇气执行?

德国人又做到了,这就是片子里讲的“法兰克福审判”(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rankfurt_Auschwitz_Trials)。

就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伟大的民族。

就深刻主题来讲,片子本身故事讲得有点平,倒是年轻检察官女票设计的几身衣服和包豪斯风格的家具和装潢让人眼睛一亮。

奥斯维辛究竟是什么?

不禁想起1年前到奥斯维辛,亲眼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鞋子、头发、其克隆B的罐子,焚尸炉以及一张张殉难者照片...那时候似乎更多感受到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人在某些时候竟能对同类作出如此残忍的事情。

如今看了这片子,才更清晰的认识到,奥斯维辛除了让人铭记、反思,更警醒我们对错误对丑恶不应保持沉默;一如男主角Radmann所说:对奥斯维辛的唯一回答就是,自己行正确的事。

 9 ) 沉默的羔羊

记住有什么用?

大约只有一点点用吧。

最重要的问题从来不是审判以寻找正义。

而是人自己对自己的道德审判。

为什么纳粹从63年才开始自己对自己的反省?

从来是这样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罪人。

也许可能有那么一两个。

人的局限就在于只能和有限数量的人产生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别人、其他的受害者无能为力。

奥斯维辛集中营,离我们很近的另一场可怕的事实。

焚尸炉、毒气室。

残忍的医学实验。

随意枪杀人。

而这部电影关于奥斯维辛,呈现了上一辈的德国人对自己的反思。

这是一个出过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的民族。

这是一个出过歌德、席勒的民族。

这个被理性、被哲学填满的民族对于中国人来说,始终十分陌生:我们既不知道他们曾经的辉煌,也不知道纳粹德国究竟有多邪恶和可怕。

那只是一个被标志化的名词:可怕邪恶的纳粹,杀了成千上万的人,用尸体和鲜血浇灌一场荒诞的战争。

但是现在德国这些人,他们继承了哲学的精神,从阿伦特,从《我们的父辈》、《朗读者》,他们以自我解剖来完成对人类战争、政治、民族国家的反思。

就像这个《缄默的迷宫》一样,要的不是惩罚不是审判,而是反思与警惕。

当然这部电影里这种空洞的口号式的要求反思要求承认自己有罪是否有用,以及这种对青年的灌输和当时纳粹德国对青年的灌输有何异同以及不同的影响,我们还要等几百年以后,那些后辈来进行评价,毕竟时间才是结果的伴侣,个人只是时间的奴隶,延续的等待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但愿吧)而对我们来讲,从基督教圣餐什么的来看,基督为人类赎罪,所以人们信奉他。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极度自欺欺人、自私的想法。

这种基督并不是原始的犹太人的上帝,而是成为人自我解脱的工具。

个人不愿意承担直面自己的选择和其所带来的痛苦,就像男主角,在知道爸爸是纳粹之前都是站在审判别人的制高点上,最后他也只是为了让教训不再重演而回到审判。

他不知道他是否可以选择在那样的情境下,就如同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如何一样。

历史只有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幸运的人可以避免选择,不幸的人在极端环境下被迫改变。

但很多人都是不愿看清自己是否幸运或者不幸,只愿同大多数站在一起,躲避隐藏,惶惶不可终日。

我所有的影评都是从电影里反思进而反思自己。

我发现大恶和小恶是很难区分的。

我要做到有良心,有正义感,对所有人是不可能的。

不仅是地域的阻隔,更是力量的不足。

我们都只能维护好和几个人的关系,也只能帮我们自己熟识的受害者讨得正义,或者屈服于力量而保全自己重要的人。

这是人的局限,不可改变。

所以好的城邦都是小国寡民。

既然面对这样一个局限,我们能找到什么解决办法呢?

我的办法是既然我所受的教育已经将我教成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主义者,那么我就要遵从的内心,而不是屈服于他人或者大众。

恶人世界,尽力而为,不违背良心,不惧怕自己的死亡。

 10 ) 缄默的迷宫

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西德,作为检察官的男主在举国对二战沉默的情况下,如何剥开迷雾般的事实把生活在民众中的纳粹以法律手段绳之以法,而中后段面对庞大的卷宗、巨大的外部压力,大量的证人证词、甚至爱人和自己父亲都是纳粹的情况下,男主一度想要放弃,但在去过奥斯威辛之后,重拾信心,把曾经沾满鲜血的多位纳粹送上了法庭得到了应得的审判。

应该说,作为战败国,且离战争才10多年,就像影片中说的,西德需要的是信心来发展,而不是揭开伤疤来审问自己,这关乎到民族信心,但看到那些曾经的纳粹依旧有相当一部分遍布朝野,关键是大多的观点是罪责都在希特勒,自己本身是无罪的,即使在只凭自己意愿杀人的情况下,而这关系到正义,用法律途径解决显得非常之必要。

影片宣扬了德国人坚韧的意志力来处理这一系列案件,用不近乎人情的条件下宣扬了正义,而在同样情况下日本,以及多次对民众犯下错误的他国所不能做到甚至认识到的。

《缄默的迷宫》短评

6/10。衣服是别具意味的符号,男主角代表的新生代在社会谎言的虚伪外衣下享受安宁,一旦谎言揭穿陷入德意志民族的身份迷失中心灵垮塌,他宣告德国人应该永远穿丧服,最后拿一件破旧衣服为借口缝补对女友的伤害、缝补民族创伤,以色列特工全球追捕的困难、美军档案中心的漠视调查侧面放映审判并不完美。 @2017-09-08 20:04:58

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这片搭配《辛德勒的名单》《朗读者》和《海伦娜》一起看,就是德国二战后的心路历程。用隔着铁门递火的戏引出全章,巧招。把这么重而闷的题材戏剧化处理之后反倒回避了「每个德国青年都有纳粹家属」的情绪敏感地带。犹太受害者的悲惨也都是用聆听者的反应来表现。这份叙事的温柔,与男主角是衬映的。

1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Alexander Fehling太帅了,特别适合演战后的德国男青年,也就是说他气质太现代了,很标致但是已经演不了德军了。这片子逻辑有点混乱,有点老生常谈,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上帝”,我都看腻了,然而Fehling的美貌值得4颗星。

16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被临时抓来的那个检察官确实堪称完美!

21分钟前
  • Maple·C
  • 还行

缄默改变不了历史,掩盖不了真相。撕开旧伤疤的确很疼,但只有直视鲜血,才是正视历史,才能警醒后人。希望未来有一天能有机会坐在电影院,看一部自己国家的,真正的光明正大的反思电影。

22分钟前
  • 斯琴高丽的伤心
  • 推荐

叙事节奏很乱,看着有点累也有点昏昏欲睡,亮点是很多台词真的很打动人,又一部靠三观取胜的片。

24分钟前
  • 了不起的小西几
  • 还行

如果是英文片,应该能提名最佳服装设计、艺术指导、环境设计等。

29分钟前
  • 我不是
  • 还行

不好看

32分钟前
  • 豆友212933433
  • 较差

历史是一座迷宫,不曾开口的缄默却在凌迟生活。约翰在60万份累牍的资料馆里找得到出口,却在接受父辈罪恶的迷宫里失魂落魄。奥斯维辛的罪恶深埋之后阳光正好,生活照旧,一代人的罪恶变得缄默,而迷失的年轻人在和解与救赎中不断批判反思。《朗读者》讨论过的主题更加直白地剖析,其反思精神值得尊重。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虽然情节和主题超认真严肃,但色调、场景和镜头都很赏心悦目……尤其喜欢最后2二十分钟

40分钟前
  • 好养活
  • 推荐

历史永不应该忘却,揭露伤疤的人是特别的,这是一种可爱的值得尊敬的英雄主义,我爱他!拉德曼!

42分钟前
  • nap
  • 力荐

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清算最终也会被写进历史。这是那些回避错误甚至篡改教科书的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45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你是要这个国家的每个孩子都拷问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杀人犯吗?——是的!我希望这些缄默,这些谎言,终将走到尽头!

4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我有一大篇话想说,但豆瓣说有禁用内容……

51分钟前
  • 无语邻
  • 推荐

片子的名字特别好,和主题很贴切。一方面的我觉得那些曾经的战犯,如今只不过是普通人甚至是善良的普通人,既然已经改过是否还要追究;另一方面的我又觉得,不能诚恳面对并且悔过过去罪行,理应受到惩戒。最后只能自欺的想,执意追究,不为罪有应得,而是为了让真相得以昭雪,真理得以证明。

56分钟前
  • fay
  • 还行

男主太帅了经常出戏,TF男模即视感啊。虽然很多桥段都有一点主旋律化,但是除了男主噩梦没有任何描述虐待囚犯现场细节的这个处理感觉很高明。败笔大概是女朋友情节。。另外男二难道不是犹太人么?

58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叙述风格平稳利落内敛 不愧是德国人风格 其实历史被搬出来就是拿来一次次遗忘的 偶尔会有有识之士擦一擦上面的尘埃而已

59分钟前
  • maud
  • 还行

这与奥斯卡颁奖季那些片子没什么区别,剧作工整,三观正确,没有任何风格可言。这种靠正三观赚豆瓣、imdb高分的都很不喜欢。那些怀抱着无穷正能量、散发着无限正义感的八股文高分电影,每每看到就让人生气,难道看不腻吗?

60分钟前
  • 帕拉
  • 较差

全程看片眉头紧锁 没有残暴的画面 但演员沉重的表情定下了凝重的基调 因去过奥斯维辛集中营 再次从影片中看到 依然让人陷入沉思 若无人揭露 它只是个长满杂草的废地 历史需要铭记 避免重蹈覆辙 片子很有意义 题外 女主的服装剪裁超好 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优雅 想知道哪个服装牌子 男主de大鲜肉 身材超好

1小时前
  • 口饭dex是奇葩
  • 力荐

2.5,對這場審判著力最深的總檢察長鮑爾徹底被邊緣化,我不知道拍攝這個振振有詞追尋真相的故事的製片方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2016.03.18

1小时前
  • 圓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