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迟迟不能开学,深夜会和妈妈一起看剧,这部剧是我妈找来看的,属于我一般不会接触的老剧。
《孝子》这部剧,编剧真的很厉害,他让一个角色可恨的时候大家都恨他,可怜的时候大家都同情他。
我把这部剧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老爷子在世时,后半部分是老爷子去世后。
在前半部分,我能看到的是一位恶婆婆,刁蛮又自以为是,走到哪在哪惹麻烦,尤其是挤兑走大儿子家朴实小保姆的时候,气得我对着电视打空气拳,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人!!!
后半部分,老爷子去世之后,老太太也“懂事” 了很多,很善解人意,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看她在小儿子家里孤单寂寞受委屈,又忍不住同情她,忍不住把仇恨发泄在小儿子身上(对小儿子打空气拳),大儿媳妇真的太好了😭😭谢言真的太好了,又细心又能干。
看她给老太太送煎饼小葱,离别时和老太太依依不舍各自掉泪的时候我哭的要上不来气了,其实不把老太太送去上海,肯定还能多活几年的……大结局的时候,新年大家整理了遗物,发现了老太太的遗书,我猜想到房子应该是留给了小女儿一家,我当时还在叹息,老房子留给小女儿,她怎么舍得卖呢,也改善不了她一家的生活条件,结果后面听到了老太太的安排,老房子留给小女儿一家住,小女儿原来的临街,可以改成小饭馆,范垒做饭好吃,也许是个长久的营生,我又开始爆哭,老太太自己就帮忙谋划了儿女的未来,她对家里每个人的了解,体现了对儿女的爱😭😭她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女。
如果坚持着看完整部剧,我觉得这是家庭剧中难得的佳作。
(没错我就是在拉踩dth)
谢言和海洋简直是绝配,两人互相体谅,互相照顾。
真是让人羡慕。
谢言是理想的媳妇,她一大家子都明事理,体谅儿女,有教养,海洋有担当,遇事果断,做事有条理,虽然在现在看来是有点愚孝,但是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情理。
这部剧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很感动,四个儿女子孙和老人都挺棒。
从老头去世后对于老太太的拍摄多了份凄凉,感动。
前面老太太气的人咬牙,后面老太太非常催泪。
老太太是全剧演技第一。
二儿子海洋很孝顺做事也很周全但是在孝顺这件事情上有点愚,不管怎么样都要顺从妈妈的心意。
虽然老太太年纪大了,又生过病做了手术,应该迁就照顾老人的情绪,但是面对确实很不合理的要求时,还是要跟母亲好好沟通一下。
大女儿水兰,总是被局长丈夫嫌弃,不喜欢水兰娘家给自己找麻烦。
局长丈夫被审查下台之后。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都会支持水兰刚好跟他离婚,让他一个人自以为当个局长就了不起的人,自己去承担自己被审查的后果。
但水兰还是选择了帮助丈夫找人,花钱。
这应该是大部份现实中妻子的选择。
大部份妻子都会这样想,虽然丈夫之前对自己不好,但两人之间毕竟还有一个儿子。
为了以后不让儿子难看为难,就会选择去帮助。
海洋跟谢言这一对真的是完美夫妻。
谢言非常体贴周到,很有教养。
海洋也知道照顾岳父岳母。
虽然两人偶尔会有冲突,但是都不涉及根本。
两人的眼界,思路都很高。
这也说明了,夫妻双方还是要水平差不多才能真正在一起。
范垒跟水灵这一对是非常勤恳老实的一对。
任劳任怨,关爱老人。
范垒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手艺,挣不到钱。
这也是老太太最瞧不起他的原因,总是觉得他窝囊。
觉得自己闺女水灵跟着他受苦。
尽管范垒对岳父岳母尽心尽力但是仍然比不上当局长的女婿在老人心中的地位。
这是中国很普遍的现象。
家里的老人总是对有出息的孩子格外重视格外喜爱,对于没本事的,但留在自己身边尽心照顾自己的人视而不见,随意对待。
范垒跟局长刚好是一组对比。
局长有能力但不顾家,不考虑妻子的感受。
范垒没本事,挣不到钱,但爱妻子爱家人,照顾妻子岳母都非常用心,很疼爱妻子。
海明作为海归回来,好像光鲜亮丽,但其实还是没长大的孩子。
他也爱父母,也孝顺,但可能还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考虑事情和做事还是比较小孩子,不够成熟。
父母是兄弟姐妹四个人的父母,遇到关于父母的事情应该跟子女一起商量,不要一个人做主,也不要擅自答应一些需要大家一起决策的事情。
当母亲提出要去养老院的时候,海明打电话告知海洋。
海洋问怎么能让妈去养老院呢!
海明说这是妈自己决定的,由不是我让妈去的,信不信由你。
语气很不好。
这不是商量事情的语气,应该要平和的好好的和哥哥商量,不要认为是妈妈的选择自己就可以跟个局外人一样摆脱责任。
还想到一件事,海洋跟谢言考虑问题很周到。
他们想把妈接回来,但是又害怕伤了海明跟美研的面子,让海明跟美研误以为他们觉得海明照顾不好。
于是就没有强烈要求把妈接回来,怕驳了海明的面子。
全剧演技在线。
演员挑的也都很好!
故事也很符合现实。
很棒的剧,推荐去看。
愿我们做子女的也可以跟自己的老人好好沟通,照顾好老人的晚年。
刘英和乔战勇生有二男二女,大女儿乔水兰已到了不惑之年,小儿子乔海明为而立了。
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过得都不容易。
好强的刘英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几十年来她全权掌管着这个家庭的大小事宜,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个家庭都被她管得井井有条,相安太平。
故事是从大儿子乔海洋的媳妇谢言怀孕开始。
过了三十 水兰参加晚会演出,在后台遇到了刘主任,得知水兰帮着把钱还上了,沈致公帮水兰拍了片子,带回家给二老看,沈致公把自己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写在了给沈林的信里面,让水兰颇为感动,老太太要去买月饼,沈致公背老太太下楼,老太太在乔战勇的帮助下,帮沈致公缝上了扣子。
水兰去单位开会,因为腿伤,下楼十分不方便,沈致公坚持要背水兰下楼,水兰终于接受了沈致公的援手。
海洋的新工程开工了,海洋打听到马自立的消息
偶然看到这部剧,只看到第十六集,已被感动的泪流满面,心情难以平复。
最打动我的是赵亮扮演的范垒。
这个卑微的小人物是如此立体丰满,他有小缺点:有时爱占小便宜,也有点小聪明,他没什么本事,生活窘迫,可他善良足以弥补所有缺点。
如果要从子女中选出最孝顺的一个,我觉得是他,因为他只是乔家的女婿,做的比保姆更体贴,还要受到岳母的轻视和冤枉,可他并没有记仇。
我想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需要这样一位时刻在身边照料的穷儿女也不会要只能给钱不在身边的出息的儿女。
打动我的也许还有是从他身上体味到我们自己作为小人物的艰难,我们在为自己流泪。
感谢编剧,导演设定了这样一个人物,他让我们小老百姓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为自己肆意流泪哀伤。
演员赵亮我给满分,因为我感觉不到是在演戏,觉得这个人就是范垒,他就在我们身边。
这部剧是2006年上映的,讲的是2005年的事情。
现在这种现实主义取向的家庭伦理剧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家庭剧服道化越来越好了,滤镜越来越多了,但是剧情越来越不真实了,演员演技越来越浮夸了。
这部剧的感觉,真的就像是在过日子。
每顿饭演得都特别真实。
表现了2005年左右真实的中国。
最后几集老太太转变了,最后一集的录音带,简直让我哭死了。
因为喜欢演员赵亮,所以搜到了孝子这部剧,结果四十岁的我用两天就全看完了,看得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我认为是我看过的最 好的国产电视剧,没有之一。
本剧主题明确,就是中国人对孝道的坚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养老究竟如何实施,当病人承受巨大痛苦且没有治愈希望时,我们作为家属是应该尊重病人意志房弃治疗还是为求 自己以后不后悔继续让病人治疗忍受折磨,都值得反思。
整剧编排合理,没有为煽情编一些太过,狗血剧情,个人认为唯一有些不合理的是老太太性格到海明家会如此巨变,不但不折腾了,还很隐忍。
剧中人物饱满鲜明,儿女们几乎个个孝顺,但最令人感动是谢言和范垒,作为儿女尽孝是理所应该的, 但作为儿媳和女婿就真的是大孝大善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桥段也是这两人物留下的:一是范垒说我给自己买了三块钱的皮带帮你妈买了五十块钱的螃蟹,二是谢言从养老院走时的情节,真的让人泪崩。
演员表演都扎实过硬,真实自然。
个人觉得老太太,水兰,范垒,谢言四个表现的更突出一些。
从人物性格和生动性上说最鲜活的无疑是范垒这个角色,善良、有点小聪明,有点小缺点,又让人心疼人物。
赵亮没让人失望,几场重点戏相当精彩 ,感觉 赵亮最适合这类有点缺点的小人物了。
我想这部剧之所以能打到9.4分也是应该的,值得多看几遍。
这部剧围绕了两个字“孝顺”,但是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孝道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是传统中国家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的老去和赡养,我们该怎么做以及作为晚辈想要给予的和能给予,和父母想要的之间的区别。
纵观整部剧,开始你会觉得老太太的折腾与不讲理,越到后面越能感受和理解老人要强和别扭。
大女儿的婚姻危机,二儿子的生意艰难,三女儿的生活艰苦,四儿子的远在他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活的难,生活的不如意,自己脑梗的瘫痪,老头子的心脏病,这些都让这个大家庭充满危机四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困境。
作为我们终究是要面对老去的父母,生病的父母,父母的离世,面对死亡,父母不仅是温暖港湾,也是我们自己面对死亡时,中间的那一道屏障,因为有了这道屏障,才让我们觉得死亡离的不是那么远。
剧中的刘英从老伴过世以后,她仿佛看开了一切,不在要求着要求哪儿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爱情。
谢言在养老院与老太太告别时候,谢言和老太太的不舍,老太太眼里的无助,悲伤。
我们无论是作为父母的子女,还是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的,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刘英和乔战勇生有二男二女,大女儿乔水兰已到了不惑之年,小儿子乔海明为而立了。
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过得都不容易。
好强的刘英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几十年来她全权掌管着这个家庭的大小事宜,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个家庭都被她管得井井有条,相安太平。
故事是从大儿子乔海洋的媳妇谢言怀孕开始。
过了三十岁的大儿媳妇谢言,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下海经商的海洋生意上不顺利,妻子又出现了妊高症迹象,正遭受着内外夹攻,这时,三妹夫范垒打来电话,告诉他母亲脑溢血住院了三女儿水灵(王乙竹 饰)和丈夫的生活紧迫,捉襟见肘;吃了一肚子洋墨水的小儿子乔海明(张鹰 饰)口若悬河,自以为西方文明的他早将东方的孝道观念抛在了一边。
人老了还不就是图个子女孝顺,生活安康,这却是一个微小而渺茫的愿望……
以前看到有人说乔家子女是愚孝,老太太是恶人,就总想辩解两句。
刘英的确是倔犟好强之人,但其本质还是淳朴仁厚的:她严厉地教育儿子做生意要讲诚信,积极地支持女儿投入热爱的事业,给女婿缝扣子,心疼儿媳的身体健康。
她出钱出力照顾两个外孙,最后还为因瘫痪而不能带孙女而内疚自责。
老太太固然也受“儿子传香火”的旧观念影响,但她终归还是明事理的。
她接纳了与自己没有血缘的小儿子的继子,也并没有迂腐地重男轻女,否则她就不会把唯一的住宅留给经济相对困难的小女儿一家。
她是真的盼望自己的孩子们好,哪个不好,她都会心疼。
另外,乔母得过脑溢血,出血会破坏人控制情绪的神经纤维,患者的性格行为都难免出现异常。
我的姑奶奶就曾患脑溢血,所以对此深有体会。
谢言的母亲许医生也这样劝慰过女儿:“脑血管病对精神有影响,你婆婆现在这种状况,你不能把她当正常人看。
”说出这番话,既是因为谢母豁达善良,也是源于她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老人有时跟孩子一样,但人们往往对孩子更有耐心,大概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本就充满了令人愉悦的生之希望,任性倒也显得可爱起来;而衰老的过程,要沉重悲戚太多,笑脸相迎,着实不易。
而人都会老去,弱者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生命两端需要同等的关爱”
拍的太真实了,我要是有这样的婆婆和妈我得自鲨。没想到后来360度大转弯,难过死了。反映中国传统思想、现实社会有关养老的种种问题,并且提出各种措施并予以展示和考量,此外,还有关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的探讨,既现实又理想,充满温情,是值得n刷的好剧。
有限认知中属于很完美的家庭。父母爱情也是。
真的很好看
我喜欢谢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哇,陈瑾、于和伟……还有好多喜欢的资深演员,演得真是太好了
谢言一家最好了~~~感觉评分总体好高,作为家庭群像剧,虽然演员都不错,但和家有九凤都无法比
感情这种东西特别的奇妙,摸不着看不到,但又特别的想得到,亲情就是感情的延续,摸不着看不到,但又特别的挂念。人生中会有抱怨,会有沮丧,还会有仇恨,但归根到底都会烟消云散,为什么呢,还不是一家人烙印在心里,血浓于水,往事如风,争的都是空气
一家人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性格
一部让人反思的电视剧。做孝子很难,要平衡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子女的关系
陪看,看老太太找事也是够了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家庭剧,真实,剧情人物饱满。
今天看了一会恶心坏了 所谓孝子 实则是吸血可怜的妻子 妻子生了孩子自己的衣服被婆婆剪了当尿布,妻子小心问一句又被婆婆骂,婆婆来家里以后就天天给媳妇和保姆脸色看,用落后不科学的土方法折磨孩子,并要让她们看看家里谁做主, 其实媳妇是bj的电视台的领导!!非常有能力而且脾气特别好,处处忍让,而且夫妻一心孝顺婆婆。整部剧歌颂了孝子 评分很高,实际上这个孝子的妈处处蹦跶尖酸刻薄地挑事,当然事后都是一副为了家人好的嘴脸,所以所有家人都要孝顺她,否则就是不懂事。看了十分钟就可以治好低血压!
这部片子故事内容紧凑,剧情和台词极为真实,真的就像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一样。5星一点点都不过分。
在家陪妈妈看的 里面老太太那作劲儿简直跟外婆一模一样 太写实了 但是老头儿去世 老太太去养老院住 到最后老太太去世真的又太催泪 最难得的是电视剧只有三十多集 放现在不拍个五六十都不好意思叫电视剧
都是好人啊,好人太多不真实
7.2
生活就是一场戏,做什么都难。
中国式家庭伦理的集大成之剧…另外翻看豆瓣内地剧评分排行榜,02到08年真是国剧鼎盛的井喷时期,看看豆瓣8分以上的国剧的时间段吧,,本来国剧的深度,广度以及对现实人间的关照度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可惜08年以后,一些东西悄悄改变了,一些东西入侵了,观众的评判标准改变了,电视台购剧的标准不同了,慢慢的创作者的心态也改变了。
突然想起来的一部剧 发现小时候看过的印象深刻的剧 全部都是经典
最讨厌这种男人,自己没本事,还在父母面前装,全家人都看不起儿媳妇,以为自己的儿子多了不起,实际上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