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有久久不能入睡的感觉了。
实在是因为堆积了这么多槽在心中,不吐出来非要把我憋死不可。
第一部,是白血病人和脑癌病人相爱的故事。
男主得的是脑癌,可是做出来的事情和脑残一个德行。
明明开刀才有希望的病,非要不肯开刀只肯用没有希望的新药。
同学,要死去自杀啊,犯得着给人做新药小白鼠嘛!
另外第一次看到开刀自己给自己签字的,家属没死光啊,父母双全有木有!
好嘛,男主脑残罢了,女主居然爱上了脑残。
一个心智不全的花心富二代居然让女主爱的死去活来的。
当女主说自己有希望活下来的时候男主居然恨女主不陪自己去死,女主居然还对此深感内疚,这俩都是成年人了,编剧写出这样的台词是当观众是脑残么?
还有,富二代带着女朋友去外地找妈妈,女朋友哭着跑出来摔倒,富二代送女朋友去医院。
结果,白血病女朋友醒来的时候,是在一个双人病房。
你富二代这么有钱带着司机开着宝马去外地,不会找一个单人病房阿。
病友还偏偏不是别人,居然是小女孩生病前音乐学院院长的夫人!
先不说这个巧合有多么离奇吧,常理分析,在外地摔倒,白血病人一定要尽快找到本地医院医治,因此他们一定是在外地病房的。
可是音乐学院院长是在上海阿,是什么原因,老伴得病,要带到外地去医治阿,嫌老伴身体太好,死得不够快么?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部因为都是绝症患者和富二代这种非正常人类,倒是可以勉强解释一下他们怪异的行为。
相对后面两部分,算是槽点最少的了。
第二部,音乐学院资金不足欠银行三百万面临关门大吉的局面,众校友集合办音乐会拯救学校。
先说区区三百万,这么多知名校友,随便募捐一下就远远够了。
居然还要请柏林爱乐来义演,亲,爱乐来一趟机票食宿都不知三百万啊。
万一演出没人看,砸手上了,岂不是越欠越多啊。
再来,校长明明是打电话听到说杨琳不能帮忙而病倒,清醒过来居然以为演出可以进行,亲,你这校长这是装疯卖傻诓自己学生来演出啊。
还有,三年前红极一时的小提琴家杨琳意外摔倒,从此因病退出艺坛,这应该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啊。
校长居然毫不知情,说明从来都不关心自己学生的动态,只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想到学生,势力眼啊有木有!
接着,大家应该知道,在大陆不管民办还是公立学校都归教委管。
关不关门到事情居然只是银行说了算,这还有王法么?
拥有上海音乐厅作为自己的教室的学校居然会因为三百万欠款被封掉,这不是银行啊,简直是强买强卖的恶霸呀!
最后我要说的是,自以为学校不该被关掉的校长为什么不反省自己一来拿不到教委补贴,二来招不到学生,整场戏就没在读学生什么事儿,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啊,关掉拆了卖房子最少卖个十来亿啊。
至于模仿贝多芬聋子演奏着一段,我要说我看的是现实篇不是科幻片啊亲!
第三部,简直处处是槽点。
我深深担心,会漏掉什么了。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上海。
因为男主和女主看电影的地方叫“黄浦剧院”。
我也知道黄浦剧院到处都有,结果他们约会散步的桥是外白渡桥,更让我认定了他们是在上海。
可是,男主最后居然在“上海”,买去上海的车票,去上海打工!
尼玛,我没有打错字,他们就是做了这么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好吧,再说男主和女主不在上海吧,那也是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吧。
居然还用铁盒子存钱。
尼玛,好歹是一个喝桶装饮用水的城市,不知道存银行么?
非得放到铁盒子里面,等着黑帮来打劫阿。
男主开车出车祸,然后说“虽然我已经赔了修车的钱,可是他们还不满足”。
然后车主带人过来砸场子。
尼玛,这不过是一个车主而已,难道是黑社会阿!
好吧,就算他们是黑社会吧,我还想大概他们要把陈乔恩逼良为娼了,这样才算黑社会嘛。
可是这群黑社会居然就只抢他们那个铁盒子里面的钱。
里面100块的就一张,剩下的都是10块20块的,总共都不到10张吧。
黑社会做成这个样子,真是太给黑社会丢脸了阿!
不久以后女主把自己家传的镯子卖掉了,居然值一叠100块的钞票。
当时黑社会的人就抓着陈乔恩的手阿,居然没看出来这个值钱货,混成这样的黑社会,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男主也是一个天生脑残,从“上海”去上海打工之后,也一点没长进,把钱都放在铁盒子里面。
而且,铁盒子里面总共也放了不到1000块吧,可是居然一直拎一个液晶电视走来走去,这个价值怎么也得2000多了吧。
穷成这样了,晚上睡觉还不知道要省电,开着电视还不关灯,每天的电费都比你搬砖搬一天高了吧,活该你们一辈子没钱去旅游!
说到睡觉,睡觉前,两人各自看着对方的一寸黑白照片!
尼玛,你没看错,就是一寸黑白照片!
敢不敢放一张你们两个的合影阿,放个死人遗像是准备和大家暗示要死人么?
导演你把你老公的遗照一天到晚放在皮夹子里面看么?
接下来,搬砖的男主发现英文的重要性了,就开始学英文了。
教他英文的,居然是一个搬砖的老外。
天哪,中国啥时候牛逼到这种程度,连搬砖的民工都是外国人了阿。
两年半的时间,一个啥也不懂的傻小子,居然学会英文之后,又迅速自学各种国际贸易的东西,成了大老板。
尼玛,这原来是一部中国梦的电影,多励志阿!
好了,就算前面的槽点都是浮云吧,男主奋斗出来了,回到“上海”接自己女朋友,和她结婚。
两个人散步居然走到了一个我在上海从来没见过的偏僻小巷里面。
你一个大老板,敢不敢再去更昏暗的小巷子里面阿。
我一看到这个小巷子,当时没忍住,在影院叫出来,“小流氓要出来打劫,要死人了!
”。
导演真给我面子,刚说完没两秒,就出来打劫的了。
就看到他们为了抢女主的黄金戒指,把女主捅死了。
说实话,整部片子看下来,我对死人都麻木了。
直到看到后面的情节才发现这又是一个槽点。
后面情节回忆,男主拿铂金大钻戒和女主求婚,接下来又给女主带上了铂金婚戒。
可是抢劫的时候,明明是打劫的黄金戒指阿。
导演难道完全忘记自己拍摄过的各种细节了么?
黄闪闪的金戒指和那个白惨惨的铂金戒指出现间隔的时间太短了,作为一个拥有正常记忆力的成年人,我真得没法忘记这个槽点阿。
因为前面槽点太多,最后人鬼完成阴婚尸魂我都麻木了,吐槽无力了。。。
整个片子就是一句话,导演编剧无常识。
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拍出来的东西充斥了各种想当然,又没有严格地自我审核。
就像小学生写作文,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凑足了字数就收尾交卷,而不管字句是不是通顺。
作为观众,我只能给你打10分,满分10000分的话。。。
一部晒哭技,晒悲惨的影片。
虽然主题好像在激励人们放下悲伤,重焕生机,但其实过于悲惨的剧情就是告诉你,无论怎么乐观,天意还是不可逆的。
黄真真,这次过于沉重。
关于梦想和爱的三个故事:疾病与生死、理想与现实 、爱情与奋斗!
人物和故事略显幼稚尤其是第二个,但也可称之为单纯,感动不了我因为似乎是创作人的一种凭空想出来的东西,没有现实的根基和原型在里面。
音乐还可以!
自从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电影人北上便成为了一个屡见不鲜的风潮。
有名利双收的影人例如陈可辛的《投名状》和《十月围城》,也有抛开老脸狗尾续貂的如黄百鸣的《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最强喜事》,以及曾经的葡萄刘镇伟的《机器侠》《越光宝盒》和《东成西就2011》,这次我们要说的是玩惯了港产小清新的女导演黄真真和编剧老搭档郑丹瑞一起为内地观众献上的一出年度催泪大戏《倾城之泪》,从上映前观众发现其海报与《悲伤电影》近乎99%的相似(那1%是因为主角没人家好看),到上映后排山倒海的口诛笔伐,这部香港影人的“心血之作”成为了岁末档的最大炮灰。
同时也提醒了那些投机取巧的香港影人,内地观众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编剧毫无诚意的剧本竟妄图赚取观众的廉价眼泪,最终获得的只能是啐他一脸的吐沫星子。
狗血的三段式剧情让观众怀疑编剧根本就是在宿醉的状态下完成的,什么绝症残障生离死别齐齐上阵,势要打造年度最悲催的苦情大戏,还信誓旦旦地让观众带好纸巾,否则哭花了妆吓坏了老公概不负责。
如果主创们真的认为内地观众的眼泪是如此不值钱的话那么您就趁早打道回府吧(来时的机票自己掏)。
除了剧情的严重不靠谱外,演员的表演也成为了贫嘴界的谈资。
当周冬雨从梨花带雨到娇羞带喘直至后来的泣不成声,我才恍然大悟,你丫这哪是《倾城之泪》呀,这根本就是《屠城之泪》嘛!
你这一招简直胜过特洛伊的木马屠城,用撒狗血的方式杀人于无形,算你狠!
在周冬雨以小孩子要糖不成反被恐吓的平民化哭泣结束后,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李治廷也不甘示弱了,使出了一招平生绝学狮吼功震慑全场,那份儿歇斯底里真是无愧于最佳新人的称号,我看来年拿个影帝耍耍也有戏。
您还别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当观众沉浸于这份难以言状的拧巴之后,编剧猛然拍了拍我们的肩膀说:下面我们来谈谈梦想吧,I HAVE A DREAM(此时马丁路德金上身),无奈我们这群被动的人就是如此被哄骗地上了“第二滴泪”的贼船,正当我们期盼着第二段能够乘风破浪带来转机时,突然小齐哥的脸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预感猛上心头,就像即将上战场的士兵畅想回家的美好后就必然要葬身沙场,不禁暗自揣测他毁了一个《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还不够?
直到梁咏琪一袭红裙惊艳亮相后,才将我从这思绪乱飞的烂片中解放了出来,身材真是好啊,小腿真是纤细啊,脸上竟然都没皱纹?
突然剧情一转,梁咏琪竟然失聪了,失聪的原因就不说了,连编剧自己都不好意思吧?
之后剧情便跌入了帮助失聪人士站上梦想舞台的深渊(郑丹瑞你不好好编剧还敢客串交警?
你不知道交警叔叔在我们心中伟岸的形象吗?
),结局便是奥特曼打败了小怪兽,失聪妇女也能拉小提琴。
如此励志的题材,亏你想得出。
好不容易撑过了“第二滴泪”的观众此时心里应该有小小的得意吧?
心想老子竟然撑过来了,第三滴泪放马过来吧!!
于是导演也不含糊,一开始就让窦骁的憨傻大脸占据整个镜头,仿佛在说:嘿嘿,我傻老三又回来了。
之后便是窦骁和陈乔恩你侬我侬,你傻我比你还傻的秀恩爱环节,两人一个摆地摊一个送矿泉水,竟还发梦要去天堂之境旅行,你们不知道我们中国同胞不用签证就可以去的地方就是非洲吗??
春秋大梦终会醒来,此时傻老三因为疲劳驾驶悲剧了,你知道当时我有多害怕窦骁会落入死于车祸的这一史上最无聊死法吗?
但编剧此时笑笑说:你以为我会这么俗套吗?
观众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窦骁只是骨折了,此时陈乔恩毅然决然地选择分手,并给出我想让你飞得更高的离谱原因,这之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窦骁从一个农民工一跃之间变成了公司老总,哇靠,这真是太励志了!!
这回总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吧?
编剧坏笑道: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结果在两人照完婚纱照的夜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人鬼情未了》的一幕再现了,主角被歹徒打劫,(歹徒:IC、IP、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哎呀,小姐,你手上的戒指很blingbling啊?
借我参观一下!
陈乔恩:不,戒指就是我的生命,it's my precious。
)终于陈乔恩倒在了血泊中,这原来就是编剧伟大的想象力吗?
不来车祸改打劫啊???
以上就是我将近两小时的心路历程,我用最后一口气力将它写了下来,为的只是少让些人步我的后尘。
按说香港影人与内地影人合作,是件促进文化交流的事情,但是如果抱着糊弄观众的心态,那么无论在哪片土壤,都不会结出果实的。
圣诞通宵场的最后一部,在昏昏欲睡时放的。
以下评论略显犀利,但都是实话,不喜勿喷,不信请买电影票。
一开始知道这电影大概是半个月前,看了简介,当时一看这名字还想着去影院好好泄泪一把,专门买了包纸巾,可是...谁给我解释解释哪里倾城了?
又哪里飙泪了?
就在上周得知这海报是抄袭的,我去啊别以为把那两根横线倾了3度角就叫“倾城”,那么点小变化还不知道你是山寨的?
那么喜欢6格怎么不去画漫画呢?
总比6人头强吧别以为电影中从头哭到尾就是飙泪了,白花花的银子换的是莫名其妙的哭泣...看完就一个感受 卖泪水赚口水 真心是没蛋也疼啊其实我爱情片看的很少,但心里也是有把尺的,爱情片要出彩大致有3种,催泪的、搞笑的、残爱系的,这片走的是第一条路,真心失败。
说白了就是3段不咋地的微电影被牵强得拉到一起去。
导演丫是不是觉得这模式特新?
是不是觉得微电影火了我也来玩一玩就潮流了?
第1个故事,两个生癌的病人相爱,。
其实这题材拍的好还是挺感人的,但是剧本太老套了,敢不敢有点新意?
老套也就算了,那用心一点,刻画得感情细腻一点呢?
当中他们用DV拍摄的影像让我感觉导演是在节约成本...对周并不熟不好评价,只是觉得“给力妹”这名字太....李同学,你当初那部《岁月神偷》除了稍显生涩外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这部我怎么觉得你的表演有点2B呢?
当你在片尾得知噩耗跪在地上痛哭时,你可知道,片场传来的是一片笑声?
并非我们的心是用铁做的,只是你的那段演技太做作了...第2个故事,请昔日恋人开音乐会,帮老师挽救学校。
两个大牌演员,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挺无聊的,以至于这段看到一半见周公了,不好评价。
第3个故事,一对苦B情侣,先男苦,再女苦。
这个在3个中算不错的了,演得还算真情,但是这故事太不贴近现实太狗血了好吗,没有一点共鸣,让观众怎么感动?
还有女主在拍婚纱时想到某件事幸福得哭了,那件幸福的事愣是在生前没告诉男的,于是我在想会是什么奥妙的事呢?
结果是“嫁给你”这么容易猜的谜底拜托别卖官,观众会很失望的。
最后那女的死了,男主悲催地迎娶一件被撑大了的婚纱,深情款款地对婚纱哭诉,太搞了你好歹抱着一个穿婚纱的充气娃娃呢,这样拍还有笑点,偏偏对着“无头”婚纱落泪,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让我搞不懂的是,这片有4个编剧,他们没有互改剧本吗?
3个故事牵连的那根线不能再自然点吗?
就感觉剧组想把片子拍成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观众一鉴定,原来是面盆里被冻结了的水。
如果你做不到,请别取这么动人的名字,干脆把片名改成《我哭我哭我哭哭哭》吧还真切点,再烂我也会体谅。
最后真诚的说一句 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转眼你于天堂,此后万物暗淡。
”“爱在生命期限,来日永不再见。
”“若无爱音讯,世界即苍老。
”没错,这三句很煽情也很矫情的话,来自于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
从宣传词到电影到音乐,都看得出导演憋足了劲想让大家使劲悲伤内牛满面,但遗憾地是我只看到了用力过猛的故作姿态,而导演期待的悲伤效果?
恩,我只能说也许是我泪腺天生不发达。
《失恋33天》火了之后,很多人总结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提到营销推广做得到位外,还提到一个词“接地气”。
这部电影让很多中小成本的片子看到了希望,让大家都觉得以区区八百万的投资换来三亿多的票房,这基本上是个神话的故事其实还是有点渺茫的机会让大家可以畅想下的。
是啊,这部电影让大家知道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只是势利眼喜欢看大导演大投资大卡司的“三大片”的,只要你电影拍得对观众胃口,戳中了人们的泪点笑点,群众们还是不会吝啬自己笑声眼泪的。
但是,有几部电影能满足这几点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条件呢?
回到《倾城之泪》上来,此片的宣传早早放出话,“亲,这是爱情绝恋;亲,请备好纸巾和爱的人一起泪奔。
”他们甚至还体贴地附送上了纸巾,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上面几句文艺悲情的宣传词。
癌症,绝恋,死别。
很琼瑶很韩剧的桥段,但可惜所有的桥段都已经被用到烂俗。
第一滴泪里的周冬雨和李治廷,演绎一对双双患有绝症的恋人。
然后周冬雨为了让李治廷接受治疗活下去,对他撒了一个很美很天真的谎。
然后呢,你应该猜得出来。
李治廷接受治疗得救了,而周冬雨撒手离开人世,两人从此阴阳相隔。
周冬雨基本沿袭了《山楂树》的路子,很纯很天真,哭戏也是不带虚的,每次看她梨花带雨流眼泪的时候,我就想起做宣传时她认真地说:“拍哭戏的时候可累了,都要哭抽过去了。
”介姑娘真是实心眼。
曾经在《岁月神偷》里很帅很文艺的李治廷到了这部电影里变成了喜欢傻笑以及作痛哭状的咆哮帝。
小心哦,景涛哥,有后辈在向你发出挑战了!
可能要适应这部电影的外放风格,李治廷帅哥的表演也走起了外放的路子。
但习惯了他做校园情人走温文尔雅的文艺范,一下子突然变成景涛同好,我是该出戏呢还是出戏呢?
第三滴泪的故事就不剧透了,恩催泪点就是窦骁与陈乔恩苦尽甘来准备结婚的时候,陈乔恩因为一个不怎么合理的理由也离开人世,然后窦骁深情款款地要跟陈乔恩举行冥婚。
如果说第一滴泪还有两位嫩得出水的小鲜肉让大家感受下青春的气息,窦骁和陈乔恩的第三滴泪还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呢?
非得找出一个的话,恐怕就是窦骁的那一口白牙还有陈乔恩的台湾腔了。
其实思来想去,这两个故事还真是极其虐人,按理说应该具备了催人泪下的基本元素。
但为什么就是让人好像隔岸观火般的距离感?
除开演员的演技,恐怕就是剧情的没“接地气儿”以及没有诚意了。
作为一部打算让人泪奔的电影,光有让人泪奔的野心是远远不够的。
电影首先公开的这两滴泪,剧情已经实在经不起推敲,中间刻意营造的泪点更是显得生硬。
主演们还摆开了一副“你看你看我都哭成这样了你还没感动么”的架势。
导演都还没铺垫好让观众入戏,演员就已经不管不顾自行泪牛成河。
亲,不是我冷血动物没感情,实在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你们眼泪横飞的架势吓到,或者雷到了。
你看你看,谁的眼泪在飞,反正不是我流下的就对了。
本来说槽点太多,无力吐来着,但是实在憋得慌。。。
第一滴泪,尼玛血癌碰上了脑残,噢不,脑癌 = =整个故事就死啊死的,都听麻木了T.T出来一乐观绝症小女生,给力给力的地喊着,从她一出口那句“我有血癌,半年没有骨髓的话就会死,你呢?
”我就判定此女不是一般人,遇见一陌生男人,张口就来这么一句,搁我这槽点是扛不住的= =电梯里遇见,血癌妹脸上和嘴上的白粉都快掉下来了好嘛!
再后来抽血,一个大男人抽个血还啊啊啊啊的,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后来配上了血癌妹的啊啊啊啊,尼玛,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啊,光听声音判断男主比较爽,女主比较痛,歪了歪了。。。
玩儿自拍,血癌妹笑得一个没脑子啊,脑癌哥说什么她都笑,笑点都低到负了好嘛= =还有脑癌哥内个每次都是妞泡我的,贱得嘞。。。
俩人一起摩托车上发疯时喊“我们一起死吧”,尼玛我当时满肚子的“尼玛你们快一起去死吧!
”的呼声啊T.T 。。。
医院醒来发现隔壁的校长,人校长说他老伴儿得肝癌,问“你呢?
”,于是血癌妹一句“我也快死了”,用特认定人老伴儿会很快死的口气。。。
这妹妹可真会说话啊。
血癌妹妹之前还偷偷去见了按摩妈妈半途跑出来,后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和妈妈相认了,妈妈还帮她回邮件= =另外,不知是血癌妹还是按摩妈妈,真有钱,给脑癌哥办了画展,看来得血癌不怎么花钱的嘛。。。
第二滴泪,感觉就是尼玛装疯卖傻校长诓钱啊。。。
校长和他太太终其一生也没培养出来几个人啊。。。
试试用心去感受。。。
给琴的时候一句“拿去拉吧。。。
”每次必须姚珏出现先拉,杨琳才听得见,尼玛姚珏就是超级助听器啊!
第三滴泪,苦命女遇上窝囊男。。。
什么每次小彩每次想上厕所都怕吵醒男主,后来男主说想到了一个办法。。。
没想到,后来男主说那办法就是抱她去厕所,我勒个去,我还能说什么。。。
男主所谓的外出打工把女主墙上的又像是电视又像是画框的什么玩意儿随身带着,还有不知道几寸的黑白照,对方是死了吗用黑白照,都不会合个影的吗哥哥!
那个什么此刻的距离只有零点零一毫米,手表还要响三千两百八十四次,这是有多想走点文艺范儿啊。。。
男主找了工地的活儿,被偷了钱,尼玛哭哭啼啼打电话回去给小彩,太窝囊了吧,小彩是你妈吗?!
男主从板砖工一跃成为大老板,这速度。。。
只能感叹,不能想象啊T.T男主的那块手表。。。
真。
洋气。。。
最后,肯定还有忘了吐的槽。。。。。。。。
看了一些差评,很多对细节的吐槽和嘲讽,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中国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愤青,精神世界变的除了悲观还是悲观。
因为很多人没经历过很多事情,平淡的生活加上缺乏道德建设使得他们看不懂很多事情。
这部电影不是我见过最好的,但是我确实哭了两次。
一次是胖胖死的时候,一次是升和小彩被迫分开的时候。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生命的脆弱,他们看重的是镜头和拍摄技巧,忽略了这三部分最后出来的那三句话。
而能够真正将那三局哲理看作人生目标而不是无趣地在这里嘲讽中国电影的人有多少呢?
没错,中国电影界却是不是特别发达,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只知道嘲讽却拿不出一点建设性意见出来呢?
不过既然大家都有发言权和言论自由,我在深表遗憾的同时还是对一些心中有梦想的孩子推荐这样一部电影。
有梦想,终究是有期待的吧。
我喜欢最后着滴泪。
本来看了宣传海报 看到有喜欢的陈乔恩 周冬雨 怀揣着非首映式不看的心态去看了 电影 结果 看的那叫一个蛋碎阿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不停的再琢磨 这电影导演谁阿 谁阿 谁阿 后来一看是黄真真 看来真的同期上映的龙门飞甲和十三钗的质量真好多了 第一滴泪 后面还来一句哲言 弄的像思修课样的 好像我来看个电影仿佛还看到了曾经政治老师的影子 里面癌症这个情节真让我想到了韩剧 不过周冬雨后来演的那段短片还着实感动了一下 好 然后是第二滴泪 那个老校长 那段在医院里面躺着然后一听任贤齐在旁边说话 马上就从病人变成了神仙 那氧气罩拔得叫一个快阿 愣是怀疑了半天这老校长躺医院里面干嘛 然后再就是爱乐乐团不出现的时候阿 任贤齐真是独挑大梁一个人从头HOLD到尾阿 第三滴泪 能不俗套 能不死人了么 感觉在导演的世界不死人观众才不感动 不落泪的么 最后那个和天堂的新娘结婚那场景不知道在多少电影里面出现过多少次了阿 看完电影直呼一声坑爹 这108分钟看三个故事 诶。
《倾城之泪》是一部摆明了以”消费眼泪“为目的的商业电影。
宣传方打着”史上最感人的催泪弹“的旗号招摇撞骗,其影片质量不忍卒读,观众的观影消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落泪,其结果可想而知,贻笑大方。
身为香港年轻女导演的黄真真,在北上试水大陆的第一炮,就不幸哑火,几近透支口碑及信誉。
然而,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这部贺岁档小片沦为炮灰?
一.文本定位提及本片导演黄真真,熟悉香港电影的影迷一定会想起诸如”社会敏感话题“、”两性“”等标签,这位自诩开放的香港年轻导演曾拍出《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等曾引起香港社会反思的纪录片,她同时以《分手说爱你》、《六楼后座》等香港本土的都市化题材,赢得香港年轻影迷的青睐。
探讨两性关系、剖析男女情感,都市中的青春、欲望,是她在剧情片中较常规表现的主题。
黄真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瞒自己对商业电影的野心,在杜琪峰等香港知名导演宣布北上后,她也不甘示弱,加入到北上淘金的大潮。
《倾城之泪》是其北上后的第一部作品,文本背景自然就落户在内地,选择在上海。
这一次依旧是其与编剧老搭档郑丹瑞的合作,文本分为三段式剧情嵌套,每一段叙事单独可为一章,分别称之为”第一滴泪“、”第二滴泪“、”第三滴泪“三小章。
故事分别为“血癌少女与脑癌男生的纯爱”、“失聪的女小提琴手与老同学为拯救母校而召开演唱会”、“底层青年与女友的冥婚”。
三段苦情戏仍摆脱不了多年的“模式窠臼”。
一是人物模式化:孤儿型、伤残型等便是典型代表。
二是事件模式化:晚期癌症、车祸、寻母、抢劫杀人、丢孩子、被偷钱、谎言。
想必创作者应该是低估了观众的观影水平,八九十年代台湾琼瑶剧的叙事规律、近年来韩剧的“狗血”情节,观众早已烂熟于心,这些模式化小手段充其量不过是《知音》的PPT化,连煽情的基本段位都摸不到,更不用说观众被感动了,满场笑场也就直接证明其剧作的荒腔走板。
然而,黄真真本人在连日来的电影宣传采访时,当听到“观众满场笑场”的反应却是“吃惊”,并一再表示“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被故事感动到数度落泪”,且不论导演作何反应,无论真假,在其言语间即暴露出导演自身对市场环境的不了解所罹患了“水土不服”,这是可以确定的。
无论是黄真真,还是郑丹瑞,香港的创作者试图都去营造一个内地观众熟知的环境,无论是台词还是人物架构,都努力地去建立更多认同,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往往停留在表象,使整部片的风格都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中。
比如,周冬雨所饰演的“给力妹”,人物直接以网络语言命名,然而这个在2011年春晚上就被小品演员反复使用过的“热词”,注入到2011年末的电影中,犹如过时的地沟油,不但建立不了新潮的共鸣,反而徒增恶心。
不仅是语言,人物的叙事动机、所处背景也变得含混暧昧。
童话般的疗养院,晚期癌症却可以四处撒野的年轻人,寻母未遂的扯淡逻辑,从小民工一夜升职做老板的经历。
无论是大的段落,还是小的情节,可以令观众指摘的硬伤比比皆是。
黄真真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自己的“第二滴泪”也有一点像《老男孩》的意味。
言外之意,是即花了功夫,去研究了内地观众的审美情趣。
可惜即使是这样,“第二滴泪”拍得仍不如《老男孩》。
《老男孩》在镜语上运作得再粗鄙,也抵不过它的"情怀至上“,筷子兄弟太懂得如何取悦观众了,他们的电影思维虽停留在幼稚的初级阶段,但是他们至少懂得一点,那就是狠狠地往大众文化的心口窝插一把尖刀,他们更懂得“泪点”在哪里。
黄真真前作中的人物,也是“接地气”的,但那是在建立在本土化市场之上,那些鲜活的人物、犀利的情感剖析、残酷却不失文艺的灵气的故事,是建立在本土市场完全了解的前提之上。
掠夺内地观众的眼泪,哪有这么简单呢?
更何况,黄真真是一个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受过美国学院派的良好教育。
虽然故事内核是糟糕的,但是可以看出导演还是有类型电影的概念,只是在商业与艺术的矛盾中纠结挣扎、摇摆不定。
明明是商业类型小片的架构,却大量加入文艺腔浓重的台词。
比如在三段式段落中间引用格雷斯·汉森和海伦·凯勒的话,比如在”第三滴泪“时,男女主角梦想着去盐湖的段落等。
本来就水土不服的质地,再加之文艺腔的台词,观众观影过程中如果能哭,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为电影的难看程度而悲愤难鸣。
二.宣传策略在上映时,宣传方打出”最感人的催泪弹“”观看此片一定要带三包纸巾“等软性广告。
总之大力突出”泪“字,泪水随之也变得廉价,同时又充满了铜臭味。
”泪“是手段,是招数,是挟持观众进影院的任务。
如果眼泪变成了一种变相的交易,那么从宣传方的策略就能猜透,他们的信心不足却要充门面。
《倾城之泪》自然没有《倾城之恋》的力量,《全城热恋》《全球热恋》,就是恋到全宇宙,大跃进式的口号也无法解决影片质量这一最关键性的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复杂而悲情,制片方想当然的以为观众需要像年终总结般的情感宣泄,但这种哭——这种原始的、生理机能的功能是建立在其产生内在强大共鸣之上,这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只能沦为低俗的情感快餐。
这种宣传策略毫无置疑是愚蠢的,现实已然悲情到底,残酷、血腥,观众撕心裂肺、疼痛难忍的程度远超电影中的区区三滴泪。
而这三滴泪,却羞辱了观众的自尊心。
By the way,大家是否还记得2001年赢得票房成功的国产催泪大作《我的兄弟姐妹》?
在票房低迷的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宣传过”哭掉几包纸巾”了。
而过了十年,一切仍然没有改观,“眼泪”越发变得荒谬和可笑。
值得留心的是,在那部《我的兄弟姐妹》中,梁咏琪即扮演了成功的音乐家,如出一辙的苦情戏,连招数都不换,就这样登堂入室,你还能指望,观众能哭多久?
有点无力吐槽,说烂吧,不算烂,说好吧,问题又太多。
想来想去觉得最后只能归结到编剧缺乏新意,三个故事,第一个明显抄袭各种绝症片儿,尤其是玉木宏和宫崎葵的那部,结尾抄得80%像了,办展览最后留个大视频,《只想爱着你》是一幅巨型女主相片,这招太......若没看过日本的电影,或许感动会纯粹一点,可惜,这个情节抄袭让我有点出戏了。
第二个故事纯粹是来凑数的,应该是为了调节下上一个的悲剧气氛,但没起到预期效果,可谓不痛不痒,一点欢快感都没有。
第三个故事结构最完整,结局最滥调。
非要搞死一个,再来个人鬼婚礼仿佛才能符合这眼泪的主题,两个字——蛋疼!
一句话,还是剧本不够给力!
PS: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
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他们的一生只能化为倾城之泪。
爱带来的种种,一切苦难终必成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行进、成长、完善、纯净。
这就是相爱的使命,这就是永垂不朽的爱。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不管你们感觉如何,反正我是失望了。
当然我是十分希望中国能拍出一部倾城之泪的电影,但显然不是这部,说实话,我没有流泪,因为哥这一生,只为真爱倾城!
周冬雨那段很温馨
故事无亮点、叙事无亮点、情节无亮点、演技无亮点一切都无亮点。
真的太蛋疼了
戳心
眼淺者勿看。摧淚情度以第一個故事最勁,跟著係第三個故事。
喜欢第三滴泪
黄真真导演总是能拍出感情细腻 而且触动人心弦的片子 这一部《倾城之泪》简直就是催泪弹 分了三段 主题词是绝症 乐器和生死恋 三对演员发挥的也都不错 最出彩的要数第一段的李治廷和第三段的陈乔恩 他们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 这三段片子相比起来第三段的生死恋最好 婚礼也是葬礼 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感动
其实还挺好看
一个有一个故事的延续,不停地挑战着每一个观众的泪腺发达程度~或许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只是会在看到某一个瞬间,突然间会觉得眼前开始模糊,或者跟着一起幸福的笑,或许只有看到类似自己的故事才会如此的有感触吧~···
片子讲了这么三个故事:1)我这么惨,你不哭吗?2)我真的很惨,你还不哭? 3)我他妈的这么惨,你真的不哭?那好,我哭。←哈哈哈哈。星星给演员的。影片可以打负星星么。。。。
黄真真的这个戏,完全失去了她女人那话儿的犀利和真诚。只剩下了一些胡乱拼凑的片段,真浪费这几个演员。
虽然电影不怎么样 不过还是感叹 健康活着真的很好 知足常乐
有情人全都死了呵呵呵就冲这个也要五星啊
看完我都快哭了,这nm还能再烂点不~~段落一个比一个狗血,不催泪,硬抠人眼泪。大圣诞的,不信能卖出多好的票房~~另外,这海报、概念都抄韩国的《悲伤电影》吧~~
虽然抄袭重复老套幼稚,但是我觉得能在内地上映的电影多一些这样的调调还是挺好的!别那么苛刻吗!当然类似的电影还是棒子拍的最好。
喜欢前两个故事,关于梦想的电影。电影里面的路人甲乙丙走路都非常之僵硬。。。
第一个让我汗毛竖着看完的。。。虽然很俗啦,但是有感动啦。后面两个超级无敌寡淡
最后一个故事力挽狂澜 不然整个电影没法看了 看到小齐的时候 我已经绝望了 地震过后 我欣喜地看到了陈乔恩 自然的表演为这个电影加分不少 如果男的不是窦骁就好了 始终觉得她还是跟明道最般配了
第一滴泪中的男女主角怎么能演戏的啊,表演那个做作啊,完全没有泪点啊
没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