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内核就是与行政权角力,但对于一个从传统化过渡的社会,这种阻力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是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个人抗争永远是值得关注的事情,也是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在往前走还是往后走更难以看清。
最后,构建社会的是人,决定社会管理方式也是由人来决定的,所以,最大的机会还是由人民决定,而很多事情已经改变,所以,曙光已现。
结尾很赞,没有说因为这是一部嘲笑国家司法的电影就禁止播出,然后到了结尾的时候教授还是服刑了,然后教授一直走在这一条属于正义的康庄大道上,永不止步。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正义的人,需要这种为了前路,为了前面的时光勇敢说不的人,虽然很讽刺,但是真的,水再怎么浑浊,也有清澈如水的人。
因为教授的执着,他们更换掉了好几个审判长,然而这些审判长也有一些官官相护的职责,审判长说:“你这是在强迫我吗?
” 教授说:“不,我是在督促你。
” 无疑,教授胜利了,他把审判长说的哑口无言,但是就像是律师所说的,这只是审判长个人的胜利,而不是这个案子的胜利,教授应该记得,这个案子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么。
但是律师也忘记了,教授是一个如此执着的人,你要是让他改变,他也改不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这个电影中的潘金莲也是很冤枉,然后最后还被骗的倾家荡产,一无所有,就连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给了别人,好像也是个悲剧。
但是李雪莲的悲剧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她自己,想要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律师回到家里,带着妻子孩子到海边去玩乐。
律师说:“在这样一个国家养我们的孩子,我真是感觉悲哀啊。
” 妻子说:“我们国家怎么了,不是好很多了吗?
换做以前,和你这样一个男人生活,每天就是往你嘴里塞吃的,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老了。
” 确实我们21世纪比之以往,进步了很多。
就比如更多的同性恋敢于出柜了,但是很可怕的是,我们的同性恋婚姻还没有合法,很多罪犯也无法被抓到,电动车还是肆意闯红灯,教育的诸多问题也还是没有解决。
每一个国家可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国家不要存在这样的问题。
希望因为教授的执着,韩国能够再好一点,那些说谎的,作伪证的,一伙的法官们,能够正视自己在这个国家中所处的位置,所代表的人民,所要做的一切的一切。
看的早场电影。
立春周六清早的电影院里也还是坐满了观众。
安圣基,算是老戏骨了。
其余的几名演员也都有多年表演经验,所以开始就对电影的质量没有抱太大怀疑。
一个固执的数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抗争的故事。
根据实际事件改编。
没有最近商业电影的大场面,大部分的场景都在法庭和监狱中,以故事和演员们的表演取胜。
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有掌权者,就会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
起初只是由一所大学考试题中的一道误题究竟要不要告知学生的问题开始,由于不公平的判决,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于是想到了前不久刚看了另一部片,도가니-熔炉。
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的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同掌控国家实权者抗争的内容。
但是,此片最后的字幕部分给人带来了点希望。
安圣基饰演的那位教授,在经过漫长的法律公诉过程后,于2011年终于得到了无罪释放。
虽然是个很严肃的片子,但是中间偶尔也会点到观众的笑点,让人们稍稍轻松一下缓一口气。
起初对于这位教授在法官面前都要字字据理力争的固执性格完全的无法认同。
但是,当看到最后的时候,又不禁想,幸亏这位教授有这么执着和固执才能最后为自己挣来释放。
新年之后看的第一部片子。
比预期的还要不错,所以很满足。
会观看此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封面的一行字:轰动韩国的真实案例;近几年,韩国的电影很是敢拍、敢放。
在前些日子的小学生教材插画事件之后,观看此电影,心中不胜唏嘘。
审判长高傲的走进电梯时,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本片所要讲述的主题—权利。
看着一个个审判长辞职,是欣慰的,亦是愤怒的。
欣慰来源于,他们知道被告是被污蔑的。
愤怒来源于,他们不敢站出来,用法律给被告公平、公正的审判。
朴律师眼里的正义之光一点点的消失,一度想要放弃当律师,他拼尽全力用毕生所学去帮助劳动者声张正义,维护权益时,一次次地打压,他成为出场时日日酗酒的酒鬼。
他的妻子出场次数唯一两次,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他家,他妻子拿着法院的传票,告诉他,房子要被收回。
第二次是在海边,她说:电视里的你有点帅。
第三次,是判决前的一通电话,他说:今天在法庭上可能会被拘留;她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我会照顾好孩子。
换个角度想想,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如此?
我想,我做不到。
为了别人,不惜毁掉自己的前途与自由。
金教授一直都是理智的,提前写好各种上述材料,太多案例,让他知道司法部门的常规操作,一直手捧法律,却一直被法律制裁,直到被犯人强奸,他的短暂的消沉,然后再次站起来,与司法部的独裁作斗争。
观今之华夏,许多人奔波在利益的大道上,钱来钱往。
许多人错走在无路的绝涯边,只余一叹。
也有人漫步在山林上通幽的小径,琴瑟诗文,画笔挥洒,过着于自然与艺术交流的生活。
当然总也有那么一些人,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涌现出来,站在哲理人伦的制高点,用心中坚信的正义和道德来感化这个世界。
他们注定选择了一条布满鲜血的荆棘路,曲折坎坷,前途茫茫。
可是,谁又能知晓是他们选择了路,还是路注定了他们?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面对现实的不公,他没有退缩,面对强大而无耻的对手,敢于亮剑,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既然生活强奸了他,那么他就要改变这种生活。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根据结尾的描述,他还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还是选择继续抗争,这种勇气的非常难得的,如果没有这种人,生活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艺术加工的是不太历害了,漏洞太多,如果有倾向性的去展示很多内容或证据,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判断,导演和编剧正是这样做的,金教授拿着石弓去威胁审判长,只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公正,总说韩国是法治国家,这不是对司法最恶劣的挑战,箭射出去了,伤没伤着人,都不能掩盖金的犯罪行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由文人展开生花妙笔,导影甚至也可以拍一个维护法律正义并顶住压力的审判长形象的电影,里面最大的反派可能就是个无赖律师形象
三十而立的年龄,虽然不再像年轻那样愤青,依旧被整个情节气爆。
最气人的是结局没有等来真正的正义,哪怕是直到受害者出狱都没有等到迟来的正义。
我们经常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来。
只是这一天不知何时来。
因学校试卷一道错题答案开始,纠正了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过偏不,不道歉反而改答案,发声者反而被辞退,出国直到看到被冤枉者等来正义,毅然决然回国。
起诉再次无疾而终。
找法官理论,只为说出真相。
结果变成了用弓箭谋害,造假的血字衬衣,漏洞百出的案情,最后居然正气凛然的宣判。
真是腐朽之极的司法。
韩国也是神一样存在的国家,如此黑暗的司法体系,可以拍成电影,就是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不得不说,政法体系逼着一个教授去学习法律,在法庭为自己辩解可以问到法官哑口无言。
辩护律师甚至为了原本的正义冒着被拘捕的危险去藐视法庭,记者好不容易写的稿子不能发表。
记者和律师都曾想离开本行业。
律师曾想过移民其他国家。
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再过这样的生活。
最后,他们凭借着内心的那种信仰在坚持。
我们没有等到最后的正义,哪怕受害者已经出狱。
韩国的《熔炉》《素媛》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罪人被执法,受害者等来迟来的道歉!
断箭是引子, 也是法庭上教授金庆浩自证的重要物证。
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里题目如此呼应、贯穿始终的电影。
和《辩护人》有些相像,却又不太一样。
这部电影更加克制,矛盾冲突的不是很剧烈,因而给人带来的剧情转换的爽感较少,但却也更显真实。
金庆浩刚开始在法庭上反复翻阅法律条文,和法官对峙,看着有些文人的酸腐和清高。
第二次在法庭上出现时,便前抑后扬了。
如若他不在法庭上抗争无所作为,如若他没有法律常识,如若没有争取到一个虽然普通但仍有天平的律师,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很多莫须有的忏悔光阴。
电影整体基调不会引起过多的情绪变化,让我心里酸楚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教授入狱后妻子的无助难过,一个就是司法对监狱的干预教授被男变态欺辱。
虽然电影里展现出来的法官还有司法机关很可憎,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维护保护这一体系的威严,也是部分合理的操作。
只是无作为、一手遮天过于让人恶心。
规则的确立也是不完善的,不论是明面上的法律还是人们心中的道德,都是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工具。
教授用弩射法官的行为,从司法机关的层面,是对司法威严的挑战和侮辱,因而就算是一个断了的未造成损害的断箭,也要不择手段,力证司法的尊严。
从教授的层面,他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是一个敢发声的人,就受到无妄之灾,内心的愤懑无处安放。
真实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出狱之后仍然在发声,不断在做着抗争。
这个世界需要默默忍受顺势而为的我们,也更需要教授这种勇于发声抗争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流血的勇士,我们世界中的很多规则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部电影的色彩于我,在于,我知道今天这个世界缺少公平,但我也知道有人在为了它更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
2022.05.12Vera
一部平铺直述的影片,通过讲述一名韩国老师同司法系统的斗争,来揭露司法内部腐败,同时影片刻画的坚持真理、较真碰硬的男主形象十分成功,值得一看。
影片开始以老师行凶现场的紧张画面勾起观众兴致,但没有交代完整个过程即快速发展到开庭环节。
中间律师的篇幅刻画还挺多,一度以为他是本片的一号,韩国男演员那种格式化的表演一度让人昏昏欲睡。
而进入到和老师的合作阶段,几场在法庭和庭长唇枪舌剑的戏份立马让人来了兴趣,律师运用逻辑推理和老师熟练运用法律条款反击庭长的过程总让人觉得翻盘的可能就在眼前。
但直到最后老师转到监狱的这种与本土化相去甚远的结尾,又让人觉得值得咂摸。
看似是遵从故事原型,但这种“失败”的结局无疑更多是对“善恶终有报”的传统理念的一种嘲讽和对立。
可能因为是现实题材的缘故,影片的辅助手段非常一般,没有什么配乐,灯光走位也是中规中矩,但也正是因为此,观众能够置身于法庭中进行沉浸体验。
带动观众情绪的除了老师精彩的演绎,里面如记者、律师,甚至身陷系统名誉保卫战的庭长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在自己的职责内发挥了极致的作用。
这里没有超人、没有英雄,没人力挽狂澜顺着正确的逻辑引领走向“正确”的结局。
虽然没有赢过那只无形的手,但我觉得这也是影片最大的诚意,影片的真实性倒是没有辱没观众们的智商。
影片最为成功的地方私以为就是通篇的白描。
就拿律师最后去法庭路上给妻子的电话来说,导演没有对这段拍成律师舍身取义的悲壮进行渲染,也没有对其妻子的高风亮节进行抒情,只有一个简单的电话,那头传来一句平淡的“我会照顾好孩子”,真的这就够了。
此外片中记者们拿到律师发放的光盘并表示会在庭审出结果前播放专题节目,结果节目却被扣下,新闻编辑连一个理由都没给记者,对于如同观众来说,“不知道”确实是最佳的体验方式。
最后致敬下老生常谈的话题,韩国人的题材确实生猛,对自己家司法系统的家丑也是毫不避讳,大大方方展示出来。
另外片中在指明该案件是一场涉及司法系统名誉之战的背景下,居然还真有不看系统脸色办案的律师,不晓得算不算是电影中才能出现的清流。
又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美帝走狗的银幕上司法不公,是因为他们真的司法不公;我朝的银幕上和谐繁荣,是因为我们真的和谐繁荣。因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生活,这是我们的电影人应当恪守的底线应当恪守的底线应当恪守的底线
情节稍显沉闷,但其实际意义应该不在电影本身,而使其产生的社会意义。天朝随便拎出来个故事都会让此片显得弱爆了,但是我们啥时能。。。。。。笑了。
7.5分。这是部在天朝绝不可能出现的电影~~其实要论质量的话,本片就同《判我有罪》等片一样,太过于愚蠢的反派使得故事缺乏戏剧性,只能算水准一般。但其引出的种种质疑才是导演的目的。为什么国外的陪审员制度是让一群对法律“无知”的普通人来判定有罪与否,看过本片应该就能理解了!
同样是法庭辩论,与《辩护人》《素媛》《熔炉》《小委托人》等比起来,显得火候差很多,全程几乎都是白开水,所有的论证切入点并无独到之处,和张记者的几段情节也很迷,监狱剧情让人摸不着头脑,看得真是很无趣
★★☆题材提分,电影一般。ps:那个无赖审判长的表情演得很好。
开放才能发展。电影更是如此。
不管是从剧情角度,还是从细节方面来看,都相当不符合逻辑,要是这一系列事件真实发生,那只能说其中一部分跟另一部分冲突了
敢于向强势群体发起挑战,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题材好,但毕竟是真事改编,没那么有艺术性
疑点就摆在台面上,但是以审判长们为代表的司法部就是选择装瞎,薄弱民众对决沆瀣一气的司法机构,最后教授还是蹲了四年监狱,可喜的是这位理想主义者还会继续战斗下去。这样的片子看完就让人觉得周身一股强烈的无能为力感。
一人之力反抗政治
恶的体制不会造就善的行为,然而善恶的分界又是如此模糊。当我们处于体制内的时候会尽可能聪明的汲取其中的红利压榨他人,而当我们处于体制外权利被侵犯被侮辱时,究竟该怎么做?无论是反抗还是妥协都代价巨大。
一部和熔炉类似的电影,社会中必不可缺少的电影
"此片根据真实事件改变"在一个可以拍摄司法腐败题材的国家,在一个庭审时可以扔鸡蛋对腐败司法表达愤怒的国家,律师竟然叹口气说:我们移民吧。。。我天朝子孙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啊。。。
这事放在我天朝根本就不叫事儿~
没意思
看的就是安圣基啊...法庭辩论比较简单,可以少一些笔墨勾画落魄律师
现在韩国能不能拍能不能公映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拍好。党国还任重道远,目前希望在你们身上……
就像老晃说的,诸如恐怖直播、辩护人、断箭这类影片,韩国电影人的牛逼之处不仅在于影片水平本身,还在于他们一直在拍摄这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