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颠覆电视剧的垃圾电影 完全胡扯的剧情 完全乱找的演员 我甚至开始后半小时都没找到以前的角色性格 都什么呀 老王卖瓜 还给电视剧版的自主加个结局 试问导演 电视剧的呢看过没?
看完电影版 《奋斗》,只想说仨字:真!
垃!
圾!
(咆哮中……)插入广告,做作的表演,狗血剧情,假眼泪。
有木有!!!
有木有!!!
观众伤不起啊情节设置,烂中之烂,又是绝症,又是制服诱惑,又是厕所&*%¥#……重口味吧不是,文艺吧不是,言情吧不是……一片混沌。
片中什么父爱一号,二号,全TM是广告。
电视剧版送的礼物好歹也是奥迪A6,电影立马就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给换成东风本田思铂睿(Spirior)了,我说你换也换个差不多的,不能这么糊弄事,我不懂车也知道前者五十七八万,后者撑死二三十万啊这也太不地道了,送个车还不送个差不多点的,有电视剧版的珠玉在前,您这块砖还真敢往前凑!
演员选择方面,是失败中的失败。
米莱越换越难看,而且完全不知道此角色在本片出来有何意义,是为了首尾呼应吗?
没有性格,没有后续发展,没有与主演间的情节冲突,没有与配角的巧遇或往日情谊,感情脉络都断了,且也没有电视剧版中想横轧一脚夺爱的戏码出现……如此打酱油的角色实属可有可无,不,我说轻了,是狗尾续貂。
徐志森干脆找了个爷爷来演,我想说导演,80后的父母没这么老迈吧?
虽说商场如战场,可徐总也不至于这么昏聩啊,电视剧版的张晨光好歹也是演过《京城四少》的,老了气场还在,可这位徐志森,俺真是不敢恭维。
至于陆涛的角色,站在大义上说,真不怎么样,表演乏善可陈,李晨作为少年成名的演员,他演的《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我都历历在目,他演的简宁算是俺少女时代花痴的偶像,可是他演的陆涛实在没有什么突破,与角色毫无共鸣,他还是他,不是陆涛。
私心说来,我喜欢李晨,如果不是佟大为先入为主,李晨的表演也不至于如此不尽如我意……只能感叹他生不逢时。
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杨晓芸还挺可爱的,会生气也会撒娇。
这电影一上来,乍一看还以为杨晓芸是夏琳,且不说一头短发,这姑娘只会生气皱眉大喊大叫,一点也不可爱,站在男性观众的立场上,我要是向南我也受不了。
不过作为女生,我个人的眼光看,人家头发挺短,挺好看,穿裙子也挺个性,收拾收拾也不错,整体看上去,有性格,多好啊,假如再温柔点多笑点我喜欢……是俺的style,谁说女生只有长头发才好看?
谁说女生小鸟依人才讨人喜欢?
去你大爷的!
这姑娘样儿就挺好。
不喜欢董璇,一口土著英语,比高圆圆演《好雨时节》时说的好不到哪去。
这姑娘接戏很诡异,我初中的时候,不幸看到看她演的《雪花女神龙》,俺看了一集之后果断换台,当时就很纳闷,如此天雷剧到底想表达啥?
女主是个面瘫+异装癖,男一号江湖人称鬼见愁,我看了的确挺愁的,表示非常幻灭。
整部剧全靠男二号乔振宇一人支撑。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各个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个也撑不了场。
从北京改到上海,换了个城市,演的还是北京的事,就像电影,换了一帮人,还叫《奋斗》,明显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对味。
让我想起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伟强的《东成西就》,借用的只是金庸小说里的名字,说自己的故事,可马伟豪有没有王家卫颓废隽永的台词,也没有刘伟强鬼马无敌的才华,连拿得出手的演员也没有。
导致整部电影像一盘大锅菜,什么味都有,就是不对头。
若是新锐导演的作品可能我还会酌情忍你了,可是马伟豪,你好歹也是拍过《新扎师妹》系列的,不好好拍你的商业爱情电影,跑来这装什么小文艺,小清新???
香港导演拍内地故事,永远只认识上海北京,既然北京已经拍烂了,那就果断换上上海的车牌号,站在上海的浮华里大声喊京骂,导演你牛B!
合着您眼里中国就俩城市俩特区是不?
还是内地人说话都一个味?
人家旧瓶装新酒,您倒好,旧瓶装陈醋,还非注明是XO。
不知最后道把米莱和夏琳安排见面,导演有什么用意,此处台词无聊,表情虚假,难道纯粹是为了让演米莱那姑娘露脸??
我百思不得其解。
时长只有一分钟出头,于主题烘托无益,于角色升华无益,唯一有一点恐怕就是凑够90分钟的电影时长。
港式结尾,我看的很有鸭梨啊,happy ending,好像格林童话披上香港外衣,喷点京味香水,飘飘洒洒的走过来讲:“阿拉是上海人,侬看我北京话讲的好伐?
”我恶寒结尾还唯恐自己得不到大家的共鸣,安排个采访民意调查。
欲盖弥彰啊找自信也不是这么找法!
敬告各位导演,翻拍这趟水深得很,下手需谨慎,不懂精钢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啦。
没有张纪中皮厚李少红有钱就别往脑袋上顶天雷!
想说几个事儿。
1. 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电影的英文名翻成Stand By Me,看完李晨的比赛演讲明白他说的是要年轻人回到“在一起”的状态互相支持,这样的奋斗才有动力,才有意义。
其实要车要房要钱都是手段,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不就是和身边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饱,穿暖,再时而满足一下我们小小的浪漫情怀么。
2. 电影结尾有个外国闺女说得挺好的,“我为家人朋友奋斗,为爱情奋斗,但永远不会为工作为事业奋斗”。
陪自己一辈子的,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永远不是工作,不是学习。
我们总是为了“正事儿”烦心而把怨气发到家人,恋人或是朋友身上,总是起早贪黑不顾身体得忙学业忙事业,总是把梦想摆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却不知道,在追梦的路上,我砍掉的不是荆棘,只是一个过分操心爱唠叨的妈妈,拼命地张开臂膀想要袒护我;我拔掉的不是杂草,他只是一个希望我比谁的都健康快乐的恋人,无处不在地出现只是因为喜欢我,我除掉的也不是害虫,它们只是些稀奇古怪的兴趣爱好,偶尔蹦出来想要给我紧绷的精神松松土。
3. 杨晓芸想当女强人就看不起向南的“不正当”创业点子,陆涛顾着他的事业希望夏琳支持他就忘记了夏琳在遇到他之前也有自己的梦想。
但所幸他们都在故事的结尾意识到两个人相处从来都不是围着一个人转的。
没有人生来就为谁而活,两个人在一起再简单不过就是互相扶持。
他们想明白了,我们想明白了吗?
找个老公养我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只狗啊?
找个老婆养着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上帝啊?
尊重,理解。
我们真的明白或是做到这几个常常挂在嘴边的字了吗?
4. 夏琳离开,陆涛奋斗,“两年后”大家都功成名就。
但生活中,两年不只是一行字,几个车水马龙的镜头,最艰难的过程电影从来都表达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爱看电影,却永远更爱生活。
完,复习考试去。
虽然我是披星捧月的80后,但这顶大帽子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4月9日,上映没几天,我们很给力地去电影院捧场了。
竟然中关村周边只有两家电影院在上映。
去的美嘉,差点就成我们包场,全场就二十人左右吧,情侣居多。
电视剧版的奋斗无疑是成功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时做如此的颠履确实不是个好选择。
看着这电影版,我都快对不上号了。
不过,即便没有电视剧版的奋斗,这部电影也不能算部好电影。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有些过于极端,也没能达到观众的共鸣。
没有看过奋斗的电视版,所以无法比较电影版与电视版的差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版让我重新审视,属于自己的大学,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坚持属于我们所拥有的?
是的,剧情很简单,甚至衔接不上;演员,说真的,只有李晨吸引我;故事,很简单,所描写的现实真的很残酷。
究竟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究竟在现在每个人都在为房,为车奔走的年代,还有多少人坚持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属于自己的骄傲,还有多少人把这些自我的东西,称为属于自己的唯一,车,楼,真的如此重要吗?
住在仓库就那么的悲哀吗?
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么今天所追求的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陆涛的爸爸,一个抛弃了他的不负责任的男人,但是却像一个聪明的指引者,指引着那个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儿子,或许也正在指示着我们这一群懵懂的小孩;是的,你不单剥夺了自己奋斗的权利,你还剥夺了夏琳奋斗的权利;一个人跌倒了,就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这些浅显的道理,如今的我们是否还会坚持,还会懂得,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还会去做。
他奢望,他真的很奢望可以亲身听他叫一声“爸爸”,但他更懂得如何去弥补属于一个个爸爸应有的责任,感谢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从意气风发到遭遇挫折,最后懂得了用勇气去坚持属于自己的骄傲,与奋斗自己的人生。
豆豆的离开,让他们重新审视了究竟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金钱、地位、工作,还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在自己身边,还是只要自己内心强大,为了自己所执着的而活,还是---?
为什么,人总是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感谢豆豆,让现实中的我们重新弄得友情,与那特殊的爱情,重新审视我们所拥有的。
感谢陆涛让夏琳去实现属于她的梦想,感谢夏琳在这个社会中懂得坚持属于自己的骄傲。
是的,女人在结婚生子之外,或许不奢望有太大的成就,但并不代表她可以失去属于她的梦想,简单的梦,她仍然可以有她的骄傲,她的梦想,两个人相爱,为何就不能互相支撑,尊重,爱护对方的梦想了,她向我们展现令一种爱。
或许很多人都在羡慕米莱,或许很多人在想自己是否是那个向南,也或许很多的人在想陆涛可以如此的拽,是因为他有一刻强劲的后台,或许更多的人仍然觉得电影始终是电影,生活中有更多的无可奈何是电影中无法拍摄的;但是,是否只是你没有了勇气重新去坚持属于自己的梦想,去坚持自己的那份骄傲,自己的底线,自己所拥有的吗?
没有一个像陆涛一样的爸爸,没有像夏琳一样的外表,但我们都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你可以选择随大流,可以选择大部分人认为正确的道路,但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在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痛苦的背后,你究竟能收获多少?
如果有人抱怨你太特立独行,恭喜你,你正走在正确的路上。
在你很小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告诉你:在这个世上,有一个叫上海的白马王子。
他不仅身份显赫人长得帅气,还住在我朝最豪华最奢侈的宫殿里。
他有用不完的金银珠宝、喝不完的琼浆玉液以及穿不完的华裳丽服——只要嫁给上海,那么一辈子就不用再愁。
于是你从不懂事时就开始刻苦用功,不管暑天寒冬一路悬梁刺股拼了命学习各种知识和礼仪,只为了有一天能够配得上他并嫁给他。
终于你学有所成,顺利把自己嫁给了上海。
正当你想将青春托付于他时,你却发现原来上海早已经有了1625万个炮友。
更可怕的是,这些炮友和你一样,各个都想扶正立后。
尽管对于《奋斗》早有耳闻,不过我却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奋斗》,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几乎没有多少“奋青”的心态。
不过有老徐的《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版作为先例,我对“青春励志”这一题材着实捏了一把汗,生怕它变成了《杜拉拉奋斗记》。
印证冯小刚“电影植入广告将越来越普遍”的言论,这部电影在中国联通3G精彩在“沃”中徐徐展开,很快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小白领必备品牌陆续登场,最后干脆就成了“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的专场。
好在这部片子的广告植入并不算令人特别难受,跟剧情也多少能扯上些关系,所以几乎不会毁掉全片的整体概念和观感。
捏一把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伟豪。
点开他的豆瓣电影影人页面,最近已上映的5部作品没有一个超过6分,最受好评的5部作品也没有一部超过2000年——也就是说,这货已经差不多十年没导出个像样的作品了。
而且这一次演员阵容大部分都是新人,虽说保证了“青春”这一元素和新鲜感,却未免容易遭受“表演生硬”一类的诟病。
《奋斗》这部电影题材新颖特殊,若是导得好出来就会是一部年轻人奋斗高速路上的打气加油站,成为时下年轻人的另一波“奋斗”热话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但若是导不好,马伟豪豪的导演生涯也真是神仙也无力回天了。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
在围绕“自尊”和“金钱”展开的故事中,电影的许多改动让原著的忠实粉丝无法接受。
我很理解这种情况,就像我无法接受电影《告白》的不伦不类一样。
虽然被骂与小说原著完全不符,甚至弱化了许多原著角色,但这一部电影就我看来还是避免了很多国内“青年励志片”的软肋。
与原著的差异性这点我没有发言权,但比较同期的许多国内影片这部电影要精彩许多。
演员的表演也没有矫揉造作,两大男女主都让人觉得算是演得到位(吐槽一下,董璇真的长得好像巩俐啊!
)。
故事路线也算基本清晰,围绕两对恋人展开,着重还描写了陆涛和杨晓芸在爱情与工作面前的各种矛盾和取舍。
影片中我特别记得的一幕是豆豆生病后,气若浮丝地跟陆涛说:“陆涛你一定要赢”!
我把它看做是对当代正在奋斗和挣扎中年轻人的激励。
陆涛在影片中的形象完全幻化成了“坚持梦想的一代人”,也正是这样,看着影片中的他遭遇各种现实的不公时才会感到气愤和委屈——因为这些,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啊!
而杨晓芸作为新时代女强人的形象也十分明显,虽然说在后面对于爱情的选择略微有点狗血,但现实中确实也不断在上演着女人在爱情和自我实现中选择其一的事情。
反倒是一开始默默做着陆涛“背后女人”的夏琳,最后真正达成了自我实现和爱情的统一。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
”是全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当陆涛在影片中问出“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对于你们来说成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在暗自这么问自己:在我的心里“两百平方的别墅”、“年薪五十万的工作”或者“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是我所认可的“成功”吗?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界定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有人觉得留住身边的另一半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也不出奇吧?
而没有爱情的人,也许就只能没有退路地选择不断前进。
最后关于我们“嫁入上海”的故事,有可能会被拍成电影在大屏幕上播放,也有可能被拍成电视剧让坐在芒果台前面的大妈们悲伤逆流成河。
愿美好的继续美好,愿失去的都将被记忆。
冲动,易怒,崩溃后的放弃,这就是青春,感谢你的残忍,让我知道珍惜,宽容和理解。
伟大的英雄式的青春年华在剧本中有,在文学创作中也有,在现实中也有,可是那不是我的生活,就像影片中一样,我们不得不像现实妥协,我们放弃了自己,这种痛苦会使人歇斯底里,但这就是成长,其实绝大多数的成长都伴随“痛苦,绝望,欺骗,失去”等,能跨过为你祝福,跌倒了但愿你铭记。
我其实是一个忠实的《奋斗》粉丝,虽然是在不久前看完这部电视剧,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对我生活各方面都有一些影响。
随着《武林外传》《将爱》电影片相继亮相,我喜爱的《奋斗》要放进荧幕,说明我支持的电视剧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之前影片还没有在互联网上有正式版本,在豆瓣上看到甚多的负面点评。
我并没有报有太高期望来观看这部影片,只是简单地为了我喜爱的故事表示支持,好比喜欢周杰伦,会不看它拍的电影吗?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版本的《奋斗》,里面的角色性格都非常,正因为年轻人有很多种性格,为了达到”缩影“效应,尽可能让粉丝们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达到共鸣。
该影片中各个角色性格方面演绎地基本到位,如我们在电视剧里所看到的陆涛的个性,大男子,聪明;夏琳的独立,好强,又有女人味;杨晓芸的蛮横、虚荣心、小女人;向南的孩子气、阳光、坚强。
我没看过原始剧本,没有对角色在脑中有什么形状。
大部分都是从电视剧里面所提炼出来,再加上演员的更换,所以对电影版的《奋斗》多多少少有些排斥感和抵触心理。
我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佟大为式陆涛的憨厚但很犀利,而李晨却带有一些斯文时尚;也习惯了文章式向南的坏脾气带也爷们气,而郑凯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一乖乖男,很难塑造好向南的”臭德行“”爱捉弄人“模样。
例如有一个镜头拍摄向南在晓云和夏琳面前一个玩拖鞋,然后在游泳池里自娱自乐,虽然是在完成人物的性格塑造,但起来总感觉怪怪的,太过牵强与刻意去表现人物形象性格。
我想这也是电影在人物特征表现方面很难如电视剧自然简单。
也许将董璇和李媛分别所饰演的夏琳与杨晓云放到原电视剧中,在观众还没有接触到马伊琍和李小璐之前,说不一定还能接受她们所塑造出来的温柔长发夏琳和叱咤职场的短发杨晓云。
正因为我们先看电视剧,翻版出来的东西都在很多方面失去原汁原味,让观众看起来就感觉有那么不和谐。
剧情方面吧,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电影和电视剧的模式不一样。
再说这是一翻版电视剧的电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本三十二集的电视剧各方面演绎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来说说”奋斗“这两个字吧,这片名也许在以前也就是电视剧开播的年代放出来还会有一定影响力,可现在随着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这二字已经逐渐泛滥了,听起来如同家常。
但是在我们这群粉丝党中,这二字并不只是代表一种行动、一种激情。
它还代表着一部电视剧、代表着年轻、代表着陆涛、代表着我们自己。
作为又一部“剧而优则影”的作品,电影版《奋斗》难免要与年初大热的《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做一番比较。
然而,演员的变更使其一开始就失掉了重要的增值砝码。
对于一部改编作品,观众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他们烂熟于心的剧情,而是那些把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的演员。
一部好看的电视剧跟下来,观众和演员饰演的角色之间已经有了微妙的感情。
如果《武林外传》和《将爱》没有用原班演员,鬼才信他们能够合力砍下4亿元的票房。
据说《奋斗》剧组最初也联系过电视剧版的演员,但是好像没有人愿意再来重复这样一部作品。
是啊,陆涛和夏琳早已经在《婚姻保卫战》中将《奋斗》之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了:七年之痒有了,孩子的爹妈也当了,再回过头来重新谈一次恋爱?
别说一直关注他们的观众会觉得别扭,两位演员自个儿肯定也不好意思。
《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都不存在这种困惑:前者虽然捧红了几位主演,但是他们在后来并没有合作新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后者情况更是如此,而且李亚鹏有了人生的阅历和沧桑、徐静蕾不变当年的文艺范儿,这样的搭配反而更加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权当会一会当年的老友。
电影版《奋斗》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想要扳回一局,那么只能在影片本身的表现力和这些新演员的表演中寻求出彩。
然而,最终的成片并没能在这两点上得到观众的认可。
李晨的陆涛和董璇的夏琳在影片中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就像是在演电视剧一样。
年华老去的简宁不再有让人心动的阳光般的微笑这没关系,但是也不要一直被《唐山大地震》中的忧郁感上身啊。
角色缩小了当下年轻人身上的乐观和向上,放大了生活的困难和遇到挫折之后的迷惘无助。
影片中,董璇饰演的夏琳有一句冲着陆涛喊的台词:“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就跟他拼命,好不好。
”这句话,既不是小女人的撒娇,也没有大女人的果敢。
一句“好不好”,把人物的情绪含混于二者之间,正如董璇在整部影片中的表演一样。
试问一个没有了性格的人物,让观众如何爱得起来?
电影版《奋斗》中唯一能够让人从心里喜欢的角色是向南,在文章已经把向南演绎得炉火纯青的前提下,郑恺依然能够让这个角色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
这不仅仅是自编一段儿童舞蹈《劳动最光荣》就能够做到的,郑恺表演的水准和对人物的感悟,相信观众会看得到。
与郑恺饰演的向南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影片中向南的老婆杨晓芸,片中杨晓芸的扮演者是李媛,模特跨界出演电影的新人,外形出众,有公认的凌厉感,但是在表演上实在不敢恭维:一直微微撅起的嘴唇,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在一次观众见面会上,有观众提问:“嘴角后扬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倔强吗?
”李媛说:“我本来嘴就这样。
”记得以前有一次在剧组拍片,摄影师一直对站在镜头前的模特高喊:“收下颌!
嘴微张。
”大概“嘴微张“已经成为模特的职业病罢。
电影版《奋斗》中演员身上出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他们自身表演上存在的缺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的限制。
马伟豪和石康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外人不得而知,但是闹到石康发表声明拒绝出席电影版《奋斗》的任何宣传活动。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创作上的合作者之间要有起码的尊重。
而不是说我买了你的版权,你就再也管不着我了,我爱怎么改就怎么改。
退一万步说,您要是真的改得好,也行。
老套的剧情和桥段配上毫无创新的视听语言,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奋斗》,我们可以接受故事的地点不在北京,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上海被拍得毫无特色。
所以电影版《奋斗》最终呈现的状态只能被怀疑缺乏诚意。
植入的价值观,无逻辑的剧情,宣扬不切实际的东西,荒诞的戏剧。
沉溺于自我幻想的深渊!
有思想深度也好!
有剧情也好!!!
反应现实也好!!!
演员入戏也好!!!
想让人喜的地方能喜起来也好!!!
想让人悲的地方能悲起来也好!!!
随便有点也好啊!!
前面还可以。。。后面假煽情的太尴尬了好吗。。。还有那什么只要主角一开始奋斗2年后就在各自领域超突出了那是骗鬼好吗。。。
无感
诚意之作。喜欢几位演员的表演。我不是奋斗迷也没看过电视剧版,但是绝对好过之前的将爱。某几个点还蛮触动的。
爱情还是伟大的,生活还是现实的,坎坷还是肯定的,希望还是有那么丁点儿的
比想象中的好看一点,不过也只好那么一点点。剧情太老套,有几个角色完全可以不用要,本来只有李晨同学还值得看看,后面又来那么一大段节奏奇怪的演讲(导演你能让别人一口气把话说完不要停顿时间那么长吗!!!),吐槽无力……
毁了。
很欢乐的场面,但是剧情实在无新意啊……如果是自己下载了躺在床上看那会是如何的悲剧啊!!//夏琳变成了小女人,晓芸则成了男人婆……//制服诱惑真的很诱惑……//米莱实在太丑了……
上海版奋斗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奋斗的价值!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ps:关于此片,让我觉得惊喜,胖子、潘经理人物塑造的都很立体化,不过小芸演技生硬,节奏拖沓,过渡不自然,诟病。
还不错,多给一颗星鼓励。一开始蛮乱的。
奋斗就是走一步,就认真做一步。
老公和我说,老婆,我想按快进
其实想给2星半,想了想四舍五入成三星吧。最近几部电影里都有模特做演员的,实话--都欠火候。李媛本身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她演绎的杨晓芸绝对是泼妇和神经病。。。类似这样的电影,演员起码还是养眼,虽然整个电影让我有些尴尬。看完跟没看差不太多。。。还有一个可能是先前的连续剧根深蒂固。。。
那么高大的杨晓芸- -
和电视剧完全不同,个人认为改编的很好,超过《将爱》。特别是陆涛的那段演讲,估计每个80后都会感同身受。
这群人演技是硬伤
真没发现哪好
电影版最大的失败在于它希望观众们在熟稔原TV版剧情的同时又能接受电影版的大幅度改动,在原著的推翻上不够彻底(例如陆涛没来由的号码天赋,米莱的短暂出场还不如完全删除人物让剧情更流畅)。但不管怎样说至少电影中出现了真正扣题的“奋斗”场面,也比TV版更有影像感,不至于成为又一部流水账。
矫情是矫情了点,有些地方还不错.国内的这种片子能不能稍微换个套路了啊,连植入广告都一完全一个模样,套路和催泪点搞笑点也全一个样.为什么PPS上没有奋斗了,想看看电视剧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