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The Sun Beaten Path
导演: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仁增卓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藏语年份:2011
简介: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详细 >
个人感觉不值7.6分。不是纪录片,不知道谁给的标签。
一场自私的救赎,略平淡,略沉闷。
挺有意思的故事,拍的生硬了。相较之下赵婷就拍的更胜一筹。底下WATERSEVEN说的代表了我想说的。
虽是藏民故事,却有着国际视野与普世价值。全片意指丰富,大屏幕观赏很容易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同经历一场生命之旅。
@先鋒光芒 自我救贖與解放。
整体把控好于细节,情感流露的弱,整个片子浸入的感觉也弱,闭环的剧本做的还可以,最后突然消失的老者,也像一个魔法师一般,也只能帮你到这里
‘痛苦在时间和孩子面前会显得淡然失色’ (End - -鼓掌最响亮的大叔 放片子时睡得最香。。)
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总感觉编剧有点儿力不从心。
震撼,可以看看。
孩子的淚有輪迴意味
救赎风尘,千江有水千江月;步履不停,万里无云万里天
太阳总在左边 (2010)
喜欢松太加,看他的电影总能让我内心安静下来。
只有带着某种信念的人才会觉得《太阳总在左边》吧。这种「我执」明显与佛教思想所倡导的「空」背道而驰。这个背负「原罪」的少年人,因将个人信仰当成唯一朝拜的真理而排斥,甚至拒绝其他方式的救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原罪」源于哪里?通过暗含时间性和因果关系的剪辑,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被孝道逼出家门的孝子。如同被「李焕英」强行绑架到电影院里的华夏儿女。所以,本片与藏地并无关系。事实上,藏地文化在本片中是失语而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男主既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受害」者,也是父权文化的受益人。为此,作者这部饱含真情和力量,过于私人化的处女作并没有将悲剧归咎于「现代性」的入侵和破坏,因为任何文明都是引导我们回家——向前向上和向善的路标。不含任何宗教色彩的「太阳」永远恒定在中性立场上,它又怎么会因偏见而转移呢?
话说挺不好的!
简单。就挺好。
尼玛的母亲不幸被他驾驶的拖拉机碾死,这让我想到了“重庆外婆开车压到刚下车的孙子”那个非常诡异的视频。外婆,妈妈,刚睡醒的孙子,路边的台阶,三个人差一个动作,一个分秒都不会酿成悲剧。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安排,半点不由人。死人无法感受痛苦,只有活着的人去承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已至此,时间与新的生命是填补痛苦的最好甚至唯一的解药,旅途与远方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或者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解脱一点,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总有一天他们会再相见。
镜头和表演有些刻意,整体节奏很慢但情绪的转变却有些突兀。
来看万玛才旦专用摄像的导演作品~
插叙,节奏有点慢,塔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