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
Vogter,Sons,惩囚逆子(港)
导演:古斯塔夫·莫勒
主演: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塞巴斯蒂安·布尔,达尔·萨利姆,玛琳娜·波拉斯,奥拉夫·海涅·约翰内森,雅各布·豪伯格·罗曼,希尔·提莉芙,拉米·扎亚特,马蒂亚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法国语言:丹麦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一名年轻重犯被送到监狱服刑,却在女惩教员内心投下巨型情绪炸弹。素来理想主义、对监犯仁慈的她,申请调到重犯监禁区,逐步亲近她的猎物,争取他的信任,致力安排他与母亲见面。是母性大发,要拯救这头狂野之狼,抑或被勾起了掩藏多年的暗黑过去,一发不可收拾?毕竟,监狱令人疯狂,不!疯狂与监狱,都只是规训张狂的病征,真相在扭曲力..详细 >
和杀害儿子的凶手的相处让母亲知道了就算再来一次也并未必能处理好母子关系
能入围柏林主竞赛还是有其厉害之处。小空间的小故事拓展的是人性和救赎的大伦理。女监警和杀死自己儿子的重犯间的碰撞,隐藏的报复动机和最终选择放弃的救赎之心,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拯救的。整部片子氛围感和镜头感非常北欧风,色调和运镜营造着紧张和压抑的内在张力。但感觉节奏中还是缺乏让人被叩击的点,短暂出狱后的三人饭桌戏本以为会很有看点,结果丧失了期待的爆点。
私罚,审视,救赎,无奈,其实是想看到更尖锐的一面,可惜导演更执着于个体情感,监狱更像是个故事载体,镜头放大了角色身上的细微,但也没有捕捉到后半段略显唐突的转变,结尾难言的失败自然无法产生太多共鸣。
7.4/10
黑马一匹,剧作强悍到一度以为背后是有小说打底或剧本改编。不只是丧子的母亲掌握对狱中凶手命运的道德拷问,二者在对峙间的权力关系流转同样令人高度紧张而无法自拔。尽管梦中的场景对于现实空间来讲有些“破功”,也无法提炼出母亲由此心智遭控的意象,但作为平复情绪的间歇点也是必要的
@74 Berlinale 本届berlinale最佳,剧本工整,权力的几度反转非常过瘾。从开始的有意误导到抽丝剥茧地揭秘真相,整饬的悬疑片。
当观众们都试着借助银幕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所谓“爽”片中捕捉到一种情绪上的强大冲击时,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讲了一个复仇毁掉了一切的故事。导演古斯塔夫·莫勒延续了他在前作《罪人》中极度压抑隐忍的风格,让这个本身就发生在监狱这个充满了“限制”的空间中的故事在被刻意压缩的画幅中变得更加让人喘不过气来,用绝对反高潮式的、带着“无人生还”之感的拒绝套路叙事法呈现出了两败俱伤的结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情感被毫无保留地倾注到底,而女主演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的精湛表演更是让全片从头到尾都显得闪闪发光。
北欧版《圣殇》
#berlinale2024 第一场.. 我他妈也是服了自己.. 开头没认真看误以为男主是女主失散多年的儿子…… 这个误会一直看到结尾… 妈的看到结尾我还以为男主小名叫simon…我还一直在奇怪这是什么心态要这么折磨自己亲儿子,是为了惩罚自己生下个坏种要替世界解决掉他吗… 观影一直在感叹北欧人的境界我真是这辈子达不到… 看了评论才发现自己傻了.. 本身就是个复仇故事… 那好像境界和意味立刻被拉下来了
困顿的巨兽,镜头语言很冷峻,整部电影情绪的控制有点太过了,3.5。
女獄警很暴力啊⋯⋯
逐渐扭曲的人物和情境。
实在是虚伪,如果真的想在道德困境中找出监狱系统/人性的某种问题话,要做的第一步难道不是拒绝奇观化监狱吗?
开始以为他可能是她的亲生儿子,结果最后才“明白”她儿子应该是被他弄了,但中间的救赎夹杂报复到底是几个意思呢,她究竟想怎样。。。
她恨的可能不是仇人,而是她自己。
大概只有欧洲人才会拍出这样的片子,一切都点到为止,那种粗中有细的内心戏处理,像是诉说了一切,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就只是发生过了。独特的复仇与被复仇关系,居然是如此微妙的走向,而男囚看起来想法直接,然而你依旧能隐约察觉其灵魂深处的震颤。
看的过程比看到结尾有意思, 剧情的悬念与推理逻辑的变化,赎读与复仇,瑜伽与暴力,怀抱与监狱
一个狱警有这么大的权力吗?太专注于表现女主的心境变化,而把监狱管理处理得有些儿戏。
展示人性的憎恨和软弱,二人的对手戏极具情绪冲击力,可惜未能设计出更彻底和精彩的场景对话,编剧的减法做得过于彻底。三星。
故事讲得不吸引人,可能剧本的叙事节奏差了一些。23分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