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律
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简介:《庆州》导演张律新作《胶片时代的爱情》(暂定名)已于3月杀青。编剧导演张律,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将作为2015年第8届首尔老人电影界开幕影片和观众见面。详细 >
如果你喜欢洪尚秀的《这时对那时错》、如果你也一样嫌恶《艺术家》、看看张律这部声画分离的电影情书。
张律是喜欢诗性的。
0317@ucca - 联系老人与医院的消逝,胶片这个点当然很好。物质与抽象情感的关系也被拍出来。但最厉害的大概是第三段的空镜,真的令人注目到“空间的持续存在,而人不过才是附加其中的”。
实验性很强。角色坚实的在场嬗变成一种浮游的幽冥,剔除了人之后空间薄成简易的空集……重构的《杀人回忆》《薄荷糖》,记忆的复习来源于一次错误。
对于电影的暴力拆解在前三部分将色彩、主体、声音分别剥离,并在第四部分自反地(甚至有点博尔赫斯地)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回溯。但“情感表达”凌驾于“实际表现”之上,以元素引出解读空间的意图过于明显。如果一部电影的趣味完全藏身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而缺乏内在张力的话,那只能说导演,这个电影不能这么拍..... #FIFF15 nbcs
说像洪尚秀的,到底是哪里瞎了。蛮学生的作品啊,看不懂就叫实验?
啊!没看懂…
看完这部电影,疯病治好了。 第一段 爱情 鬼扯,第二段 胶片,联想到了塞缪尔的《the film》,感知、存在、幽灵;其中《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是对整个影片的一种解释,把不存在的东西弄得像真的一样;居然还听到了周璇唱的《月圆花好》。第三段 他们,开始神了,套用世纪前后最痛的电影,无声片的呈现方式非常融洽。第四段,又是爱情,看呆了,抽掉演员,在爷爷和孙女的椅子靠在一起的时候,又诡异又可爱。当崔贤玩起了空气吉他时,笑出声来,在二次元叫中二热血,在跨次元的电影里叫艺术玩法。
两星半,居然实验性这么强,结尾确定这片仍是爱情片。
自己都很惊奇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完这片子的……镜头的存在感太强了,所以长的特别像学生习作,真的,我们当年拍作业的时候就这样,空镜,意识流,画外音,总之就是拼镜头,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当然大导演拍的就是某种先锋实验啦~看剧情片长大的人真心欣赏不来。不过中间秦始皇那段挺喜欢的,像谁的诗
形式倒是很厉害,但是导演,我也觉得你不太懂爱情,不能这么拍。。
只有Chapter3默片有惊喜:《杀人回忆》里朴海日和《薄荷糖》里文素丽,可导演都不是张律啊。
有过几面之缘,只是观望许久的爱情只适合停留在幻想层面,说出口而未被接受的爱终将为这段关系增加些许憎恨,何必呢,我们只需要相信爱情,享受充满欲望的感觉,然后等待和她有更多的交流即可。第一段无色彩,第二段抛弃情节剧情,第三段几部影片重新编辑后的声音分离,以及最后一段无人物表演:缺失的元素,新颖的结构形式,为单薄的故事带来了更多思考。
只有载体和介质才可以存真,可惜后三十分钟的完全复制让人完全清醒过来,但是感受的门通往的时间往往都是不规整的
形式很有意思
很不一样的张律。胶片雪花、无声字幕卡、隐去人物的粗陋特效、如带异域情调的黑白老歌,怀旧致敬的对象统统是爱情。电影之于电影人,恰似模糊泛黄还有些跳针的一世情歌。
焚书和筑城可能是相互秘密抵消的行动
这片也太神了!!!直接看跪了!!!居然跟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同一年,又是完全撞车的构思,洪那部已经很厉害了,但张律这部直接碾压洪常秀啊!第四段抽掉演员在来一遍这是什么神仙构思啊!也太炸裂了啊!!!当然第一段那个剧情是有点对付事儿了,但这种结构上做文章的电影可能都得这样(洪那边是《自由之丘》)。第二段完全是实验电影玩法,第三段用“默片”cue演员,也很有想法。这部片子再度确认张律的两个结构性构思元素:空间和声音。当然第四段这个神一般的段落还是因为第一段的铺垫才成立(最后那个弹一个不存在的吉他且有音乐的段落太棒了)。全看完之后再想,张律最佳应该是《庆州》,然后最炸裂的就是这一部了!!!
意识流+捣乱电影语言之作。
胶片、时代与爱情,无色、无声又无人。形式和结构上大胆创新,与洪尚秀互为映衬。洪尚秀玩的高级,不着痕迹;张律玩的彻底,不留余地。大巧若拙,大屈若直,二者都好,各有其妙。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如果你喜欢洪尚秀的《这时对那时错》、如果你也一样嫌恶《艺术家》、看看张律这部声画分离的电影情书。
张律是喜欢诗性的。
0317@ucca - 联系老人与医院的消逝,胶片这个点当然很好。物质与抽象情感的关系也被拍出来。但最厉害的大概是第三段的空镜,真的令人注目到“空间的持续存在,而人不过才是附加其中的”。
实验性很强。角色坚实的在场嬗变成一种浮游的幽冥,剔除了人之后空间薄成简易的空集……重构的《杀人回忆》《薄荷糖》,记忆的复习来源于一次错误。
对于电影的暴力拆解在前三部分将色彩、主体、声音分别剥离,并在第四部分自反地(甚至有点博尔赫斯地)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回溯。但“情感表达”凌驾于“实际表现”之上,以元素引出解读空间的意图过于明显。如果一部电影的趣味完全藏身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而缺乏内在张力的话,那只能说导演,这个电影不能这么拍..... #FIFF15 nbcs
说像洪尚秀的,到底是哪里瞎了。蛮学生的作品啊,看不懂就叫实验?
啊!没看懂…
看完这部电影,疯病治好了。 第一段 爱情 鬼扯,第二段 胶片,联想到了塞缪尔的《the film》,感知、存在、幽灵;其中《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是对整个影片的一种解释,把不存在的东西弄得像真的一样;居然还听到了周璇唱的《月圆花好》。第三段 他们,开始神了,套用世纪前后最痛的电影,无声片的呈现方式非常融洽。第四段,又是爱情,看呆了,抽掉演员,在爷爷和孙女的椅子靠在一起的时候,又诡异又可爱。当崔贤玩起了空气吉他时,笑出声来,在二次元叫中二热血,在跨次元的电影里叫艺术玩法。
两星半,居然实验性这么强,结尾确定这片仍是爱情片。
自己都很惊奇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完这片子的……镜头的存在感太强了,所以长的特别像学生习作,真的,我们当年拍作业的时候就这样,空镜,意识流,画外音,总之就是拼镜头,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当然大导演拍的就是某种先锋实验啦~看剧情片长大的人真心欣赏不来。不过中间秦始皇那段挺喜欢的,像谁的诗
形式倒是很厉害,但是导演,我也觉得你不太懂爱情,不能这么拍。。
只有Chapter3默片有惊喜:《杀人回忆》里朴海日和《薄荷糖》里文素丽,可导演都不是张律啊。
有过几面之缘,只是观望许久的爱情只适合停留在幻想层面,说出口而未被接受的爱终将为这段关系增加些许憎恨,何必呢,我们只需要相信爱情,享受充满欲望的感觉,然后等待和她有更多的交流即可。第一段无色彩,第二段抛弃情节剧情,第三段几部影片重新编辑后的声音分离,以及最后一段无人物表演:缺失的元素,新颖的结构形式,为单薄的故事带来了更多思考。
只有载体和介质才可以存真,可惜后三十分钟的完全复制让人完全清醒过来,但是感受的门通往的时间往往都是不规整的
形式很有意思
很不一样的张律。胶片雪花、无声字幕卡、隐去人物的粗陋特效、如带异域情调的黑白老歌,怀旧致敬的对象统统是爱情。电影之于电影人,恰似模糊泛黄还有些跳针的一世情歌。
焚书和筑城可能是相互秘密抵消的行动
这片也太神了!!!直接看跪了!!!居然跟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同一年,又是完全撞车的构思,洪那部已经很厉害了,但张律这部直接碾压洪常秀啊!第四段抽掉演员在来一遍这是什么神仙构思啊!也太炸裂了啊!!!当然第一段那个剧情是有点对付事儿了,但这种结构上做文章的电影可能都得这样(洪那边是《自由之丘》)。第二段完全是实验电影玩法,第三段用“默片”cue演员,也很有想法。这部片子再度确认张律的两个结构性构思元素:空间和声音。当然第四段这个神一般的段落还是因为第一段的铺垫才成立(最后那个弹一个不存在的吉他且有音乐的段落太棒了)。全看完之后再想,张律最佳应该是《庆州》,然后最炸裂的就是这一部了!!!
意识流+捣乱电影语言之作。
胶片、时代与爱情,无色、无声又无人。形式和结构上大胆创新,与洪尚秀互为映衬。洪尚秀玩的高级,不着痕迹;张律玩的彻底,不留余地。大巧若拙,大屈若直,二者都好,各有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