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在云端》,我就知道自己会看这个导演之后的每一部片子。
估计有同感的人不会少,升级为好莱坞新希望的贾森雷特曼的每一丝动态都被同步到千里之外,拉来《朱诺》黄金搭档的《青少年》更是立项起就被视为颁奖季的热门。
但雷声大雨点小,上映前万众期待,而后却哑了,不但票房上没什么作为,更被“等待冠名剧院”拒之门外。
这是什么缘故呢?
看过之后我还是没有答案。
影片一直弥漫着萧条沮丧和遗憾,荒诞压抑而又忧伤,对于一个不再年轻却还没老到不在意年纪的女生来说,出现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的确适合她早过了美貌的巅峰却还不甘心向岁月告饶的状态。
美女总是有特权的,再失意也会遇到“生来就是爱她这类女生的男人”;但芳华不再的佳人就像元气大伤的高手,不论当年多么风光,如今也难免平添许多烦恼。
不装高尚,我想相当多人像我一样,没兴趣看别人春风得意,但出乖露丑就另说了。
如果拍过五关斩六将,充其量多一部女版《春天不是读书天》,但失荆州走麦城,就成了《杯酒人生》。
当然本片并不会像《杯》那样讲许多道理,生活本来就没那么容易被一两件事改变。
片名“青少年”表面指主人公捉刀的系列小说,但想必也指重游故地,企图从自己最辉煌的青少年时期夺回羁旅失去的重心的尝试。
美女也难事事顺遂,人生往往劳而无功。
当然了,办蠢事却经常要付出代价;她已经过了容貌拯救一切的年纪,却还没老到学会反躬自省。
故垒萧萧,前路茫茫,她是归人,也是过客。
都市小妞(或老妞)主题的影视一抓一大把,新生代有《大城小妞》,《伦敦生活》,再到名声响亮的《破产姐妹》,《燃情克利夫兰》,相比以上抓马但总体向上的姐妹们,单身女郎麦维斯独居酗酒单身邋遢,搞得扮演者塞隆顶着眼袋形容枯槁,动不动掉发,浑身散发着沮丧,在后者的从影履历里难得地那么不讨人喜欢。
麦维斯同学,年轻时也曾是高中风云人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貌美,受欢迎(仅限男生)。
不过美人向来心气高,麦维斯同学厌恶她出生成长的小镇的一切,原话是“这个散发着恶心鱼臭味的鬼地方”,狠话撂下就头也不回奔向大城市。
校花时光一过,成年人时光全然一地鸡毛,麦维斯女士住单身公寓,做着影子写手写着垃圾小说,关起门来活得邋邋遢遢,有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感情生活无一着落。
人在脆弱和空虚的时候往往怀念从前。
只需要任何一个看着还算勉强靠谱的借口,立马就能朝着前方的水坑踩过去。
脑洞清奇的麦维斯女士凭一封歪歪扭扭的喜当爹例行满月起名宴邮件就断定前男友对自己还有情意,瞬间找到生活的动力:情人果然还是老的好,我要去把他从乏味的小镇解救出来,全然不顾前男友已婚。
这么一咋看故事貌似是“前舞会皇后抢夺已婚前任失败大作战”。
且不论抢回已婚生女生活幸福的前任是多么清奇的脑回路,麦维斯女士,她确实有这种动机,毕竟写青少年恋爱小说的。
麦维斯听完前任巴迪的老婆表演完当年自己和前任喜欢的老歌,那首她一路开车回小镇一路追忆旧时光幻想夺回前任单曲循环的歌,她的表情里有落寞,难以置信,不甘心,失落,塞隆很好地表现出来,其实麦维斯这时候已经已经意识到她输得很彻底,支撑的是她的不过是惯性的倔强和不甘心。
她潜意识地拒绝长大成人,永远想做夏日里最后的啦啦队长,众星拱月,牛逼哄哄。
被男生殷勤讨好,被女生暗地嫉妒。
倔强的麦维斯果然在表演后向乐队成员发难,不能向前任巴迪老婆发火,她的一腔怒气全撒在另一个无辜之人身上,上蹿下跳婊气十足,有句话说女人年轻时出头掐尖要强起来还泼辣可爱,老去了还这样不知进退就显得有些尖酸刻薄,鸡蛋里挑骨头了。
塞隆的表演活灵活现,确实很令人担心对方会揍她。
麦维斯打着叙旧的名号跟前任碰面,奈何前任不太吃这套,各种顾左右而言他,被麦维斯逼到绝处了就尬笑。
跟麦维斯不断共同追忆似水年华的反而是当年麦维斯不大瞧得上的老同学:饱受过校园欺凌的胖男孩马特。
美人老去了但眼神不会老去,女神落魄了也依旧是女神,起码高冷的范不能输阵,麦维斯对马特是极尽挖苦讽刺,各种金句层出不穷。
某种意义上来说,麦维斯和马特是同一类拒绝长大的人,马特的爱好是动手做手办公仔,陶醉在自己世界;麦维斯写小说,对其他事物仿佛自带绝缘层,一部电脑,一只手机,一只狗狗,是她能够真心相对的全部。
撇去外表,其实这两人蛮谈得来的,马特苦劝女神回头,撒娇女人不吃回头草,你的前任巴迪同志现在生活幸福美满,没有想要逃离,也没有厌倦妻女。
故事引爆点在最后的命名宴,塞维斯大爆发,在全镇人面前出尽洋相。
她哭着去找暖男马特,两人果然不负众望滚了床单。
马特也是很可怜了,被当成备胎的资格都没有,两人滚完床单聊的话题还是巴迪、高中时期、和麦维斯始终无法忘怀和解的过去。
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麦维斯只是从来被宠坏了,惯性地认为自己本该得到巴迪的全部,再看的时候好像并非如此。
她下定决心回到小镇前翻箱倒柜找出当年巴迪喜欢的混音磁带。
她开着车反反复复听着Teenage Fanclub的The Concept(也是巴迪的老婆在酒吧表演的那首)她打扮地花枝招展一扫倦容去见巴迪,只为喝瓶啤酒。
她在少女时期的卧室里仔细地找出巴迪的旧衣服来穿。
麦维斯在宴会上爆发的那一句“本该和巴迪幸福生活的人应该是我,我也怀过他的孩子,只可惜那孩子流产了”。
不是“没得到”,是“本应该”。
一定是爱过的,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执念。
但麦维斯显然更爱自己,她不喜欢小镇生活,选择出走,如果当初为巴迪留下来,现在那个巴迪太太是不是自己呢?
马特也有自己的故事。
当年的麦维斯是学校里的风云辣妹,马特的储物柜在麦维斯隔壁。
马特被一群男生拖进树林毒打成了瘸子。
麦维斯和这群男生貌似有过暧昧关系。
马特对麦维斯说“那时候,你的储物柜里有面小镜子,你看镜子的时间加起来比看我还多”。
整部电影有的是不知所措和愁云惨淡,塞隆在那里上蹿下跳,从颓废到试图振作再到颓废,抓马感一弱下去,压抑的微弱痛楚就浮上来,哪里是在说麦维斯一个,根本在说每一个麦维斯,你,我,他。
故事的最后,马特的妹妹给了崩溃边缘的麦维斯一点信心,哪怕是很卑微的信心,麦维斯驱车离去继续醒着做梦了,她一直试图拖稿的即将被砍的青春小说也收尾了:白马王子已死去,公主伤心之余也在淡忘过去。
发现没,想从过去的回忆里取暖的人最后都失败了。
生活的出路是一地鸡毛,很沮丧,却还得过。
虽然整部剧看下来都觉得挫挫的扭曲变态不舒服 但是看完后发现 居然那么的真实。
现实本来就是丑陋不堪扭曲恶劣的不是吗。
整天看着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各种剧 我们幻想自己是直率豁达的屌丝美剧女神 幻想是精致平淡有品质有气质的日剧女主 幻想自己是孤独自强最后遇到真命天子的韩剧女主 幻想自己是能干好强御女boss的港剧女主 ...她们完美的妆容 性感的发丝 妙曼的身材 冷艳的气质 哪一点跟我们有关系了?
她们乐观积极不是富二代就是高材生不是目空一切就是功成名就哪一点跟我们相似了?
有差距才觉得美。
不想承认 但是我还是觉得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龄剩女工作平平 爱好趣味低龄化 连交的朋友都越来越低龄(同龄的都结婚生孩子了) 原来我也是个无法长大没能力长大拒绝长大的young adult!
在最好的年龄也受过瞩目 从此有恃无恐以为自己注定与众不同。
事实上也是这样 就是与众不同的 因为同学各个都要么成了女强人要么嫁了富二代 自己呢 一没男人二没钱 以为每年旅两次游 每天睡到自然醒就叫品质生活 但是无奈只能自己看电影吃火锅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买不起这买不起那只能喝一杯星巴克装小资的时候才能明白屌丝的意义。
而同龄的别人已经开始买第二辆车第二套房。
在最好的年龄爱过恨过 从此以为自己是感情专家 比一早结婚的别人都懂爱 结果败过又败 只能叼根中南海跟90后妹子们谈谈当年勇假装姐是经历过风浪的“过来人” 回家还不是只能抱着猫还要被猫推开。
然后我们装作自己不在乎 我们自由我们独立我们不向往婚姻不屑男人 装作比你们这些一家三口的人们都懂生活都要洒脱。
越装越像,甚至有点收不了手,直到尴尬的绝境就像年龄这样尴尬。
网络上装装女神 现实里老老实实做屌丝,一边幻想着自己是女主一边看看真实生活叫人不敢直视,精分到错乱直到看到这部真实的电影才真的崩溃。
开始害怕自己会不会就是那套完蛋了的滞销垃圾丛书?
想了又想 无果 有时候心里会os:我他妈终于还是只能向生活低头了!。。。。。。
但是,又他妈几时抬过头?
LOSER!
Life here I come,I have to,I've no choice.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给四颗星不是因为片子拍得多好,而是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
Mavis在我们看来,只有外表跟年龄相符而已,她还只活在她光辉的young adult时代。
而按照常理,我本来也是那么以为的,片尾部分她应该被,什么诱因都好(我本来以为是某个胖子),一下子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然后开始反思、寻找,抛弃一切愤世嫉俗的不良情绪,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什么观……然而,然而没想到某个胖子竟是路人甲,原来以为是路人甲的胖子的妹妹倒成了情节转折的关键人物。。
正是此妞一番劝慰让Mavis同学似乎是在恢复正常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抛开这无厘头的转折不谈,结尾倒是值得回味,记不记得片中几次Mavis最正常的话?
一次是跟父母说自己可能酒精成瘾,另一次就是跟前面那妞说自己心理有不少问题,可是没有人在听,大家都只是活在自己的观点里,想着理所当然的事,说着自以为是的话。
父母仍然在以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Mavis,他们关心的是她婚礼上的甜点,还有她有没有乱揪自己的头发……小粉丝就更明显了,她眼里的Mavis永远是当年学校里的超级偶像,而偶像永远是对的,她的狼狈也变成了优人一等的论据……结尾是不是稍微可以理解了?
Mavis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还不一定呢,好吧,既然这个世界都是这么自说自话,不如干脆活得洒脱一点吧,抛开什么问题不问题的,往前走总没有错既然这个town觉得你不正常,换个town就是了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轻飘飘萦绕我们如空气的困窘之境,小尴尬、大社死,幻想与真实,活在过去和活在新世代,小镇与城市……喜欢女主和Matt睡的那晚他们关于“最美好的时光”的对话,然后一切流动在轻喜剧的氛围里,什么都不需要改变,这电影有一种“放那里吧”的精神,美丽的豪言壮语在一本过气青春期系列读物的终结篇,但无论如何,漫长的漫长的书中故事里,迎来了毕业式——个体人生的视角里,让一些人携带着所谓“最美好的”消失于大海,前面还有更美好的。
看上去女主沉浸式活在自己的世界没有长大——什么叫长大啊,实际上,也许我们一打眼看她确实忽视了现实生活漫漫对她的影响,小镇人令人迷惑的同情是世俗眼光的约定俗成,当然世俗不一定不幸福,只是女主角不属于这一种“幸福”的模式罢了,做一个怎样的人又如何呢。
但不爽的生活一定程度应当也是她执意认为曾经和巴迪在一起的时间才是她最好的时间的原因。
结局各归各位,young adult又如何, 和“最美好的”一起消失海上的,还有截断17岁的不美好。
最后,希望被女主嘴炮之神箭穿过的妹子,有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哪怕是试试而已的机会,姐妹,你说那句“那是因为他们的境遇不重要”时比女主更像个作家,如果没有紧接着那句的话。
尴尬,很尴尬,比预想的还要尴尬,当一个年近40的单身女人野心勃勃的回到念中学时呆过的镇子上企图夺回刚刚喜得爱女的前男友未遂当众撒泼后和曾经嘲笑过的胖子滚了床单时,你还能想的到别的什么比这个还尴尬?
《青少年》,一个生机勃勃的名字下藏着的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故事。
《青少年》太有教育意义了,它告诉我们每一个在屏幕面前无比尴尬的人,尤其是刚刚对着《阳光姐妹淘》痛哭流涕的我这样一个道理:旧日同窗欢乐重聚首顺便同旧情人再续前缘这种桥段只是个童话,而有首歌早就唱过了:“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都是骗人的。
”全都是骗人的啊,《阳光姐妹淘》、《神奇牛仔裤》、《重返十七岁》,那些蓝天绿树明眸皓齿白衫蓝裙,那些假模假样的释怀和对未来的希望,全都是骗人的,真正的结局是,生活它是一坨屎,它就永远都是一坨屎,你可以抬起头来缓口气,但你终究还是要扎回那一坨屎之中去。
影片的开头,当披头散发的麦维斯灌下一大口可乐时,全片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基调就已经奠定了,她的生活就是那一口可乐,甜蜜的气泡是自欺欺人的幻觉,广告做得再怎么美好,它也就是一口没营养致发胖的糖水而已。
同样的,鱼尾纹和眼袋永远不会因为妆容的精致而有所减少,生活更不曾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有所改变,真正令人不快乐的,其实是一颗对待生活冰冷麻木的内心。
麦维斯这个角色是分裂的,对苍老的那一半来说,生活早已味同嚼蜡,她对她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所谓的“他人事”不感兴趣,这样直接导致了生活圈子的不断缩小,小到只能在超市偷听别人的对话来润色自己的小说,小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只能展现给一部手机一只狗和一台电脑,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的生活是仅仅围着这三样东西团团转的呢?
预告片里有句话说的很好:每个人都在长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变得成熟。
那么对于麦维斯来说,她的另一半则是幼稚,彻头彻尾的幼稚。
她留恋旧日的时光,那时她有她自己的圈子,是圈子里的“美发皇后”,很多人喜欢她追求她,而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孤单,知道有一天,她周围的同学们全都长大了。
当你的前男友传给你一张他女儿的初生照的时候你会怎样想?
觉得他是在平庸的生活中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是怎样的大脑回路才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啊!
偏偏麦维斯就是这样想的,而且无比坚定,所以她风尘仆仆的回到水星镇,浓妆艳抹的去勾引毫无防备的前男友。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无准备的挖墙脚行动,我简直已经无法对她表示谴责了,傻姑娘,别再做梦了,他的生活并不是不幸福,没有选择你的日子也并不表示他就是在受苦,他看上去累坏了是因为他爱他的妻子和女儿并且向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他没有在深夜无眠的时候想起你,更没有背着妻子偷偷的打飞机,傻姑娘,别再做梦了,请相信,没有你,他也一样过的很好。
曾经热衷的乐队多么傻,曾经引以为傲的外套多么丑,曾经在学校的风光日子背后,有多少人目露凶光的骂着你“bitch and whore”,现实可真是残酷啊,尤其是对于麦维斯这样一个老女孩。
所有人都在长大、结婚、生子,只有她还流连于她的“皇后时代”,这样一种流连,说好听一点是对旧日时光的铭记和怀念,说难听一点,不过是一个剩女在忘我的顾影自怜。
麦维斯觉得巴迪很可怜,是因为她自己很可怜,她觉得贝丝不快乐,是因为她自己不快乐,她也亲口承认了:“我想要快乐,可真的很难,但对于别人来说,又似乎那么简单。
”她想要取代贝丝的位置夺回巴迪,其实是想要夺回一段生活,可是如果不能放弃自我和偏执,在光鲜的生活磨到最后都会成为一条裹脚布。
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别处,念叨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明白了它的含义。
影片开头麦维斯从一个男人身边坐起来,收拾行李投奔自以为是的新生活,影片的结尾,她依然是从另一个男人身边坐起来,收拾行李,投奔回曾经“旧”现在“新”的生活。
在她眼里,贝丝很cool,她有自己的孩子、家庭和事业,她组织自己的乐队,为她所爱的男人高歌一曲。
但是,在水星镇的女孩眼里,麦维斯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很cool的人——住在很酷的公寓里,有名,漂亮,seems really nice。
究竟什么是好的生活?
好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导演贾森雷德曼曾经执导过《朱诺》,其实《青少年》和《朱诺》是一张纸牌的正反两面,朱诺是小小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麦维斯则是成熟的外表掩盖了幼稚的事实,但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很明显,那就是直接、有趣,处处都透露出导演的那股子聪明劲儿,经过《女魔头》历练的沙丽斯塞隆演起麦维斯这样一个小奸小恶的角色来毫无压力,多亏了她才使得这样一部主人公各种不讨喜的电影看上去并不难看。
影片最后,有一句话非常的能够击中我:“对于水星镇的人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无关紧要,因为他们一文不名。
”我们的快乐再快乐,我们的痛苦再痛苦,这些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一文不名。
1.算上juno里的Jason Bateman,这是JR第3部关于"幼稚的成年人"的电影了,哥们该换点题材了.2.很帅的剪辑还在,卡带播放时转动的轮子,女主角做足浴修指甲的快剪.3.同为不婚族,男的就是整洁清爽干练的克鲁尼,女的就刻意把妆容往憔悴里整,性别歧视啊...女主角设定为37,减少7岁的话就可以拍爱情喜剧(my best friend's wedding),这年龄就只能拍讽刺喜剧,人生残酷啊.真相是,30岁的时候任性观众会共鸣会感动,快40了还任性,观众就只能表示同情了.4.塞隆扮相总让我想到maria bello,白羊的,也是火相.好像这个角色设定就应该是火相.Diablo Cody双子的,这种刻薄剧好像就应该是双子写的.5.pw好像有晒黑,胡子拉碴的造型很hot!6.Patton Oswalt应该是从tara那边跟过来的吧,虽然角色是个伪弯男,其实也差不多,驾轻就熟.上回看访问,哥们下部戏是正牌弯男,期待.我很喜欢这个胖子.7.和前两部比,电影的感觉小了点,压缩下更像个showtime的pilot.或者是我有tara后遗症?话说塞隆的角色不就是tara的妹妹吗?都是老梗,编剧有点偷懒啊.
郊区小镇的Prom Queen不再是光彩夺目的十七岁高中生, 而是三十七岁离异的不出名作家。
她穿着T-shirt醒来, 灌自己一大口健怡可乐,摘掉睡觉时忘记摘掉的NU BRA, 然后收到旧情人生孩子的喜讯。
她穿上低胸裙去赴一场blind date, 一夜情后醒来, 她做出了个决定, 回到那个她最初厌恶至极的小镇, 夺走刚刚当父亲的旧情人。
她开着她的红色MINI COOPER,不停放1991年的旧磁带里的老歌, 象征着她的过去和旧情人的歌。
她三十七岁了,可是还是活在十七岁。
起码这个时刻她是这么努力成为十七岁。
旧情人巴迪说, 你看起来还是一样, 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回到十七岁的梦在旧情人这里好像得到了承认, 却没有听懂那一句“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去造访巴迪和他的妻子,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巴迪的妻子看起来那么平凡,还有个傻里傻气的乐队,她充满了鄙夷。
但是巴迪深情款款看着妻子弹奏那首充斥着她和巴迪回忆的曲子的时候, 她头上PROM QUEEN的头冠仿佛碎了一地。
灌醉他,讲起青少年时的DIRTY LITTLE STORY。
得到醉酒的巴迪的吻,她好像胜利者一样。
又充满青少年的狂妄自恋和自以为是。
最后,白色丝绸衬衫染了葡萄酒变得紫红色的她,站在巴迪家门前吵吵嚷嚷像个孩子,变成所有人眼里被同情的疯子。
她叫嚷着她和巴迪是天生一对和他们如何相爱又怎样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叫嚷着好像到现在的一切变成这样都是莫名其妙又对她极其残忍。
她哭着跟马特说,为什么这世上没有人爱我。
马特说,像我这样的男人生来就是为了爱你这样的女人的。
马特问她为什么一定是巴迪, 不是这世上其他的男人。
她说,因为他知道的是THE BEST OF ME。
马特说,不,那才不是最好的你,那个时候是我最好的时候,可是你却连正眼都没看我。
她是不是终于决定长大了。
她再次离开了这个小镇, 和PROM QUEEN的旧梦。
她曾经就是那种校园电影里的MEAN GIRL,电影里帅气聪明的男主角最后和平凡善良的女主角在一起了, 那些令人讨厌又羡慕的MEAN GIRL最后怎么样了,大概没有人在意。
其实不管是在学校被欺凌的LOSER,还是受欢迎的QUEEN BEE,每个人都想要幸福而已, 对谁而言这都不容易。
塞隆的化妆教程
歌好听
塞隆总是演烂片,浪费了。她的表演还是用力过猛。
因为觉得自己失败才看的,不过没太多共鸣感,也没准是因为没共鸣才更失败也说不定。女主给我的感觉很厌恶,不过这种厌恶说明她演的到位。所以多一颗星
抱着一大瓶可乐,把刻薄的讽刺,恶毒的咒骂,混合着辛辣的生活一饮而尽
loser
曾几何时,老是喜欢缅怀过去啊。年轻人的确不能活在美好的回忆里的 恩未来就算世界末日 也是要一步步去过啊啊
life, here I come
她以為那是一首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歌,其實根本不是。她說他認識的是最好的我。嗯,我喜歡這個勝於朱諾。Highschool is never over. 另,塞隆為甚麼表情那麼像阿妹。
现在真心不爱看这种片子 ps烂番茄的评分这么高?
海报里那句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实在太经典了,用来形容现在的状态很适合。导演很了解现在中国的状态,安排了一个矮穷丑矬肥的屌丝,在女神被人拒绝后和女神上床了这样一个故事,太给力了!这片可以改名叫屌丝的逆袭么?
女神老了依然很美丽
所有人一直在变老,但有些人永远不会长大
Charlize Theron delivers a convincing performance!
三星半。720P之后,女星们的褶子都好明显啊。
确实在一众浅薄的商业喜剧里脱颖而出,机智、尖锐的讽刺。一无是处的自恋狂令人着迷的生活。
当自己miserable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最好的生活的时候,我想应该会很痛苦的吧。
亞歷山大潘恩式的抑鬱人生,這兩個導演著墨的部分共通處很多...不過結尾還是導演特有的思維方式,潘恩不走這路線(對於邊緣人的細膩描繪與改造野豬有異曲同工)
3.5
自讨没趣啊....明明那个男的已经不爱你的还要做各种事来让自己难堪...为嘛呢?该放手就放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