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C Miller。
从看到狮门决定将这个人作为续集导演人选的时候,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因为我知道从这个决定被落实的那一刻起,这部电影就扑定了。
一个连基本的电影故事都很难讲圆的人怎么让他去展示一个完整的越狱过程。
而得之狮门决定直接在北美发行《金蝉2》的碟片,我就知道完蛋了。
挂着史泰龙名字的动作电影直接被甩到碟片市场去发行,这是对电影质量多不自信才做的决定。
史蒂芬在好莱坞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不过在当地和在社交媒体上都有一定的关注度。
而他在豆瓣只是一个鲜有人关注的导演,观众对他的唯一印象是印着他名字的作品尽量不要去碰,对于他本人的经历和生平大家根本没有去了解的兴趣。
就是这么一个导演,却接连得到了三次和布鲁斯·威利斯合作的机会,后来又借着《军火厂》得到了和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库萨克这些老牌影星合作的机会。
不过这些人在观众眼里早就过气已久,选择和他合作也可能是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给他打工赚零花钱而已。
这些老演员在他的电影里不是陪衬就是反派,最后的结局都难以善终。
老布在他的电影里一次被爆头(《首杀》),一次被刀捅死(《掠夺者》),一次失血过多最后成盒(《终极救援》);凯奇不仅在他的电影里贡献出了生涯最丑造型,最后还被导演专门切了慢镜头特写,大脑壳被枪轰了个稀烂。
我最好奇的是作为一个刚出道没多久的新导演,他凭什么能得到这么好的资源去调配。
终于,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看完了凯奇与库萨克合演的那部《军火厂》。
电影所烂之极,终于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翻了翻他在IMDB上记载的人物生平。
史蒂芬·C·米勒出生于佐治亚州的迪凯特。
早年由于父亲为他买的一台录像机而产生了对电影的兴趣。
后来随着一系列自己制作的音乐录像带和短片,米勒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2005年,米勒考入了福赛大学,不久后毕业。
2005年,从福赛大学毕业后,史蒂芬当即从弗罗里达搬走至好莱坞,而在那里他与两位死党一起集资拍摄了他的电影处子作《血肉狂魔》。
这是一部血腥cult片,不仅由米勒亲自导演,电影的后期剪辑和剧本也由米勒完成,而电影的成本也不到三万(虽然低成本不代表低质量,然而很不幸,这部电影从任何角度看都很糟糕)。
2007年十月,《血肉狂魔》在ScreamFest惊悚电影展的中国剧院举行了首映。
帝门影业购买了电影的版权并负责影片发行。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史蒂芬陆续和几家电影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合作,看到了不少机会,其中包括米高梅《地狱旅馆》翻拍、派拉蒙优势的《墨水》以及未能投产的“52号地区”。
通过这些史蒂芬也慢慢理解了“企业炼狱”的意义。
时间到了2011年。
频频得不到机会的史蒂芬决定回归老本行——拍摄独立电影。
他自食其力,不与任何电影公司和工作室合作,拍摄了两部低成本电影《深度入侵》和《床下魔怪》。
安培林风格浓郁的《床下魔怪》在2012年的幻想电影节进行了首映,之后在全球各地的电影节进行了展映。
在2012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中《床下魔怪》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形容《床下魔怪》是《小鬼当家》和《稻草狗》的结合体。
电影版权后来被锚湾娱乐公司买走。
(然而这部电影的质量同样是不堪直视)安培林风格浓郁的《床下魔怪》在2012年的幻想电影节进行了首映,之后在全球各地的电影节进行了展映。
在2012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中《床下魔怪》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形容《床下魔怪》是《小鬼当家》和《稻草狗》的结合体。
电影版权后来被锚湾娱乐公司买走。
2012年四月,史蒂芬开始着手翻拍《平安夜惊魂》,并且他的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了大腕——杰米·金和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锚湾娱乐负责发行本片,并且电影已经在2012年年末公映。
2013年十月,史蒂芬转战动作惊悚片的制作,拍摄了《水下惊魂》。
IFC电影公司购买了电影的版权并且让电影在2015年11月27日成功公映。
2015年,EFO电影公司和磨石娱乐请米勒以背靠背的方式拍摄由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两部动作惊悚片,《终极救援》和《掠夺者》(两部电影都是老布酱油烂片时期的代表作,两部电影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都不超过6分)。
《终极救援》于2015年12月18日在影院公映。
2016年,米勒拍摄完了两部电影——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库萨克参演的《军火厂》(原名《南方之怒》),布鲁斯·威利斯和海登·克里斯滕森主演的《第一枪》。
目前凯奇和库萨克主演的《军火厂》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都已接近四分。
事实证明,童年就对电影产生兴趣的人并不一定就适合这一行。
“作为年轻导演的他究竟能不能推出让观者满意的作品,且看他日后表现。
” 我当时就在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
史蒂芬的电影虽然平均水平差劲,但有些电影也全非一无是处。
《首杀》和《掠夺者》,虽然被不少人诟病,质感还可以。
况且他拍那些电影用的小聪明,不少观众也能注意到。
以至于金蝉2上映之前,我对这部电影做出的评分预期是4.7到6分。
我也在想,再差,也不至于和4.3分的《深海越狱》一样吧。
我在推特上给他留了言,大体意思是相信你这次不会让我们失望。
史蒂芬在上面给我点了赞。
我甚至还想,既然如此,不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是不是对不起你拍戏多年以来的进步啊。
……总之被自己的毒奶奶死之后,我就扔了十九块大洋和一位宿舍的兄弟在一个屏幕亮度忽闪忽暗的小影院看完了这电影。
3.2分,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的分数,一直高悬在电影的页面上,而且还有着逐渐走低的趋势。
想来也是,史蒂芬这次用了口碑最差的演员,在这个拍片圈钱的行为最遭人唾弃的年代,选择去拍暴死几率最高的合拍片,展示了他最差劲的一次发挥。
而作为核心人物史泰龙这次不出意外被活活挤到了二番的位置上,陪衬。
史蒂芬从影以来各种差劲的拍摄手法,摇晃到死的动作镜头,令人窒息的人物特写,布满漏洞和Bug的故事,闪瞎人眼的五毛特效这次来了回集中展示。
而且作为合拍片,这次他连在电影里塞福利镜头和暴力镜头企图拉回一点分数的机会都没有。
从电影院里走出来之后,趁着那种晕车想吐的感觉,我明白了分数被无限拉低的原因。
现在面对的还是广大的中国市场,潜力无限的史蒂芬这次终于得以一炮成名。
虽然已经很难对他抱以希望,但结合他以前的经历,我倒是希望,如果他选择继续钻研那些从大学时期起就感兴趣的B级恐怖血浆片,或继续拍那些简单粗暴的邪典电影,就算将来没有大的成就,也可能在小众电影圈里树立点个人地位。
就手里掌握的资源和擅长领域而言,他比那些拍不好电影就将锅甩在观众和评分网站身上的某些导演要强太多。
作为已经出道12年的他还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惊喜,且看他日后表现。
夫妻俩被嫌弃成这样了,还照样日进斗金,真是畸形的电影市场,从小明版鹿鼎记我看了五分钟弃剧以后,只要是他参加的任何电影电视综艺,我都果断调台,太尬了,看他的脸都嫌尬,做为一个从6岁开始看电影长大的80后,对电影品质要求还比较高,评良心说,比黄教主演技差的男演员还真不多。
看那耍帅自以为是的样子就浑身不舒服,不亏装13帝的外号。
第一次写影评。
当然,这算不上一篇影评,因为我不想去讨论剧情的俗套与硬伤,人物的单薄与智障。
我也不想讨论导演技法,故事主题。
从电影的角度,这是部烂片。
但我更想表达的是另一个方面,在观看的时候,有种受到了侮辱的感觉,我恳求大家不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
本片拍摄周期只有20天,6月29中国上映,美国同步发行DVD。
粉丝们不要因为黄晓明的戏份多过史泰龙,就觉得这是中国人在好莱坞的扬眉吐气。
这片子在美国根本就不上映,仅仅是直接作为碟片发行。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拍给中国人,准备圈钱的片子。
从头到尾呈现出一种特别难看的吃相。
还很谄媚。
请来了奚梦瑶客串,还用了两次青岛话的梗。
我也不知道是黄晓明主演了美国电影,还是史泰龙参演了中国电影。
除他俩外,大部分的人都是一看就知道很便宜的演员了。
这部电影烂,是因为,他们就只想的省钱。
不光是导演技术不行,最主要就是人家压根就没想拍好。
戏份最多的主要场景,监狱,简直不能再省钱了。
那个充满未来感的牢房设计,上海的KTV和密室逃脱做的都比他像样。
那个斗场,就是一块地面都没抹平的空地,然后加上一圈灯,就没了。
其他的任何场景,都没有交代过环境,没有远景镜头,因为交代的越多,需要布置的越多。
服化道这电影不存在。
特效,特搞笑。
所有的戏都是一个全景主镜头,加上只有脸的单人大特写,浅焦,脸动一点就失焦,然后再对焦回去。
质感就像iPhone的自动对焦一样。
背景虚化到根本不需要布置。
这种是国产电视剧的拍法。
最省事的拍法。
但是国产电视剧人家还有过肩呢,这部电影连一个过肩镜头都没有,也是风格了。
故事靠台词交代,甚至还有过嘴型对不上,用的后期音频补丁。
你们是现场也念1234567吗。
飙车戏的音效还不如淘宝上的音效素材包。
匆忙结束的结尾,给人一种接着就要放片尾曲和下集预告的电视剧感。
就算有续集,不代表,这一部可以不用把故事说完。
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的就在于,电视剧是开放的,电影是一个闭环。
因为第一部还不错,我知道很多人会想看第二部。
我再次恳求大家不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
网上有很高清的资源,请不要去给这样的片子送钱。
不要再让片方觉得我们中国,人傻钱多速来。
你觉得拍出这种水平的片子来中国特供上映,是因为看重我们呢还是因为看不起我们呢?
正说某果上看到了金蝉脱壳2和3,心想着原来自己错过了好电影,一打开真的就是劝退,看了二十分钟看了个寂寞,讲的啥这是,毫无逻辑可言。
感觉2和3真的毁了这个系列,作为一名曾经的航海人,我对金蝉脱壳1还是相当推荐的,因为挺专业的,用到了好多航海知识。
演员当面,黄晓明绝对是个败笔,就一直装就完事了,耍帅有时候感觉很莫名其妙,也许中方投资方给的实在太多了吧
开始正文之前,实在忍不住想说点别的。
关于这几天刷屏的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
我不想蹭这件事的热点,也不想假借批评蹭热点的名义反蹭热点。
所以,标题没有任何与此事有关联的字眼。
事件不再还原,道理不再阐释。
我只想说:生命是很宝贵的。
请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更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
现实不是电影,角色死了可以复活,但我们不行。
从此刻起,善待他人,珍惜生命。
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至少别再让它更糟。
《美国丽人》回到正题,今天要说的是一部电影。
片子还没上映,资源(非盗版)、评分就都出来了。
凭借此片,黄教主的职业生涯再创新高(wu)度(dian)。
《金蝉脱壳 2 》
五年前,由老牌动作巨星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出演的《金蝉脱壳 1 》收获了一致好评。
老骥伏枥的两位主演一改往日粗暴无脑的动作戏路,转向这部以越狱为题材的高智商犯罪电影。
虽然这不是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首次联袂,但凭借过硬的剧本质量,《金蝉脱壳 1 》得到了观众认可。
首部叫好叫座,续集自然提上日程。
鉴于《金蝉脱壳 1 》在国内市场的良好表现,第二部变成了中美合拍。
史泰龙还是你大爷,但施瓦辛格换成了……黄晓明。
是的,黄教主这次是真的要“横冲直撞好莱坞”了!
毕竟自己老婆都在《独立日 2 》里大战外星人了。
教主怎能落后,那就一起“ 2 ”吧。
《金蝉脱壳 2 》目前豆瓣评分 3.3……“ 2 啊……刚柴不是说3嘛…”“你说你连 2、3 都不分了,你都 2 到啥程度了…” ——小品《卖车》电影本周五登陆国内院线,但在美国,却直接发售了蓝光碟。
封面套装上,只有史泰龙和巴蒂斯塔,黄教主完全隐身。
至于为什么,不用我说你们也懂。
国外的评分还稍高一些,不过也没超过 4 分。
所以,《金蝉脱壳 2 》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扑街了。
在其上映时间表中,美国一栏多了一些小字。
也就是说,这片子不会在美国上映,而是直接卖光盘。
简单给大家普及一下好莱坞电影的两道主要发行工序:首先,院线绝对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发行渠道。
无论是投入成本较高的商业大片,还是小众文艺的作品,票房都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其次,是 Video 和电视市场。
前者即是 DVD、蓝光碟的租赁和销售,后者就是付费频道和网络的视频点播。
对于版权付费和流媒体点播体制完善的美国来讲,这部分收入同样不菲。
如果一部电影跳过院线直接发碟,基本只有两种可能:1.它扑街了;2.它将要扑街了。
片方对其没有信心,影院不会给排片,有场次也没人看……《金蝉脱壳 2 》就是这样。
小老板,你这个网名起得……没毛病!
看看这些评价你就知道了,完全就是骗观众的圈钱之作。
史泰龙打酱油就算了,圈钱也算了,最起码拍好看一点啊!
我是强忍着悲痛看完了《金蝉脱壳 2 》,观后感一句话可以概括:不该看。
黄教主的发挥倒是非常稳定:全程演技就没在线过。
这是思忖的时候……
这是对话的时候……
这是逃亡的时候……表情敢有一点变化就算我输!
就事论事,《金蝉脱壳 2 》的烂不能完全归咎于黄晓明。
导演也是个深坑。
名字就不介绍了,我也不认识。
此人以前指导的要么是碟市动作片,要么是低成本恐怖片。
基本上没拍过合格的片子。
当然,《金蝉脱壳 2 》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
比如……黄教主的台词很少。
可能片方也知道他英语比较“闹太套”吧。
本想借着知名 IP 进军好莱坞,却沦为了“中国特供”的又一炮灰。
【明明】心里也苦啊!
华人闯荡好莱坞,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到章子怡、周润发、巩俐……再到景甜、李冰冰、范冰冰……
《尖峰时刻》《致命罗密欧》《艺伎回忆录》我们前仆后继地想要在好莱坞争得立锥之地。
但那毕竟还是白种人的天下,甭管在国内有多火,想要获得白人观众的接纳都无异于是从零开始。
毕竟,歪果仁不吃流量咖、小鲜肉那一套。
《加勒比海盗 3 》《生化危机 5 》况且,好莱坞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白人主宰的电影工业中心。
他们不会让黄种人担任 A 级大片的主演,也不会给予黄种人更多的戏份倾斜。
所以,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华人演员基本只能担任个配角甚至搞笑的跳梁小丑。
《X战警:逆转未来》《金刚:骷髅岛》当然,这种状况正在发生【表面上】的变化。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大洋彼岸的大制片厂看到了中国观众惊人的消费力。
于是,中美合拍、中国特供变得越来越多。
华人演员也能担纲主角,好莱坞大咖纷纷加盟助阵。
但为什么我说是“表面上”的变化?
这种急功近利且不对等的合作方式所留下的结果就是:中国的金主爸爸掏钱,好莱坞和明星挣钱,然后留下一堆烂片。
最亏肯定还是买票的观众。
针对这种情况,观众该怎么办呢?
没错,就是关注猫视,我 1900 会帮助大家提高烂片鉴别能力,练就火眼金睛,省钱又省心,你值得拥有。
对了,最后,还要真诚地向《封神传奇》、《富春山居图》、《 21 克拉》等那些年我打过一星的烂片道歉。
有了《金蝉脱壳 2 》我才知道: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非常抱歉,我不能提供资源。
第一,毕竟没上映,再烂也得尊重人家的版权,他们不仁,我们不能不义;第二,这片子实在没必要看,完全浪费时间,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黄晓明,去豆瓣看看他写真也行。
END往期精彩回顾「101」收官:国产第一女团出道了?
「扶摇」:出来抄的,最后都火了你爱的人VS爱你的人,该选谁?
1 多给特写,少给对白2 主人公都是为了钱才干的。
3 找黄晓明4 没有任何层次感人的思维是有层次感的,不是线性的,当我们强调逻辑的时候,我们就在失去层次感,层次感和逻辑互为矛盾。
1 多给特写,少给对白2 主人公都是为了钱才干的。
3 找黄晓明4 没有任何层次感人的思维是有层次感的,不是线性的,当我们强调逻辑的时候,我们就在失去层次感,层次感和逻辑互为矛盾。
冲着第一部看的,原本以为会延续第一部风格、剧情或者思路,结果咬牙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一看开头是中国的不知名的电影公司,就隐约有点上当的感觉,再看剧情就是讲树为了保护女朋友的弟弟,莫名进了个私人监狱被各种摧残,身残志坚,根据越狱大师教他的方法想办法越狱,救弟弟。
剧中各种炫技:比如枪击、追车、打斗,感觉鸡肋;整体画面暗沉个,营造一种紧张气氛。
恰恰这些把电影的整个意境主题给破坏了,显得没有创意,盲目模仿。
再想想看几分钟就知道结局,毫无新意,完全不知所云,果断不看了。
👉 晓明总裁、史泰龙、毁灭者、其他男人都用一个表情——面无表情,演完了整部电影👉 明知晓明总裁、史泰龙、毁灭者、其他男人都没有表情,还要全程给特写,头占了屏幕2/3的那种👉 史泰龙、毁灭者、其他男人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真的不想演👉 晓明总裁刚被抓到冥府去格斗的场景,疑似抄袭[生化危机5]开头Alice醒来去格斗的场景👉 摄像师想学[谍影重重]的手持镜头场面,结果喝大了,拍出了地震的质感👉 不明白为什么晓明总裁和奚梦瑶对话时候要说英文
先说结论:这是唯一一部我看完全片想骂人的电影我是一个很肤浅的人,一个所有变形金刚都在电影院看完大呼过瘾的人,一个木星上行看完都在朋友圈安利的人,一个看过三部澳门风云的人…请原谅我的语言:导演和编剧,F*ck you🙂你们把中国观众当傻子吗?
你以为找一个中国演员,并且给了他将近一半的戏份我们就会给你“侏罗纪世界”一般漂亮的票房吗?
你以为把“青岛话”当作密码一样的东西我们就会闪着🤩说“哇,你好有创意啊,好棒啊,赞一个”;你以为你在北美烂的不能再烂的口碑来了中国我们就傻到不知道了吗?
太天真了🙂我们中国观众善良,宽容,有教养。
不代表我们人傻,钱多,没主见。
一位拍摄手法靠把镜头怼到演员脸上的摄像,一位一定要给所有青年男演员(除了黄教主和他表弟)都装上胡子的造型师,一位反转完全让人看不出原因和结局挖的坑是因为填不上的编剧。
我兴趣小组的作业都比你们的本职工作强🙂你们都对不起那位把你的“escape plan”翻译成金蝉脱壳的翻译老师至于对比前作,拜托😌除了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旁白里的史泰龙和研究出来一个十多年前“霹雳娇娃”里就用过的臼齿麦克风(些许不同,换汤不换药)的黑人程序员大哥,童年嘻哈音乐启蒙老师之一50 cent(完全没认出来)还提醒着你,“老子的前作是部大片儿好片儿”,什么都没有🙂之前就有评论“哎呀有黄教主,有奚梦瑶,肯定是烂片儿啊” ,说句公道话:奚梦瑶不好说,本来就不喜欢她。
作为模特,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就不要提演戏这种靠天赋灵性再加上练习体验的事情。
黄教主,首先要表扬英语发音的进步!
比早年间的“闹太套”好太多,甚至比合伙人那个时候都有进步,不能否认。
但是,他不是没有演技,而是需要好的本子好的导演来调,他不是能拯救剧本的演员,抱歉,普通观众欣赏不来你的技巧。
或许有剧透,但是我懒得点那上面的那个按钮了。
因为如果你看完我的影评还会因为被剧透而懊恼的话,那我只能说: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嗯……… 这部电影评分那么低吗 我觉得很有逻辑性和推理性啊 看第一部是冲着史泰龙去的 看这一部是冲着第一部的观后好感度去的 有很多期待 虽然没有第一部精彩 但是也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有时候试想一下 如果我是里边的主角 被人关在这种地方 24小时被监控 完全无死角的空间 想逃出去是何其的难 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推荐没看过的去看一下 很值
我觉得还可以
不及格,导演负责主要锅,故事摄影表演特效等等每个地方都有问题,黄教主负责表演锅和口语锅(表演近白痴,距离风声的状态差太多,那个瞪表弟的白眼让人无语)。配角阵容不弱,竟然请到提图斯。可惜了第一部建立起的IP,苹果耳机植入是否有必要(2018年中还要做广告么?)
能拍的这么烂也是种本事
片子的剧情和第一部比差的还是挺多的,导演的镜头也有点迷,特效不评论,现在看的毕竟还不是正片。史泰龙戏份虽然少,但还是《第一滴血》里的兰博,70多岁了还是很能打。黄晓明英语确实下功夫了,还记得之前的闹太套吗,这些年教主英语确实进步了
狮门真是脑子进水了才找了一个全好莱坞最不会讲故事的导演来拍越狱。晃到死的镜头,闪到吐的特效,没有停止过一刻的轰鸣音效,电影看完之后我真特么有晕车的感觉。我花银子看这电影全是奔着去看史泰龙开枪收人头去的,而老牌动作影星在这渣导演手下永远是作陪衬的份。两星给史泰龙和巴蒂斯塔的枪战戏份
The second one was ok
名副其实的美国网大,浪费了1创造的概念设定,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拍那么多近景特写
因为喜欢第一部,所以看了第二部。幸好没有像网友们吐槽地那么糟糕,不过确实不如第一部,越狱越得太轻松了,不够激情。另外,特效有得过度,为了特效而特效,本末倒置了。补:片子有些野心,宣传人类胜过机器、强调人类的协作、强调耐心带来的收益等等
青岛男孩黄晓明被送到了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参与一系列电机疗法和集体行为治疗。
拍的不错,看得出来黄晓明很卖力,剧情需要的就是他耍帅,装酷,因为他很无敌,只是与老史方式不同而已,所有说黄晓明怎样怎样就拉低了分数,就给一分的,我只想跟你们说一句:黄晓明没有草泥马,不用处处针对他!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剧情可以说是没有剧情了,但是黄晓明的那场曼谷的雨夜打戏确实有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黄晓明打了五颗星,我没看过1。所以2看的一头雾水,片子一开头就是实实在在的越狱,中规中矩吧,有枪,有战,有肉博。演着演着就成科幻片了,机器人,人工智能,黄晓明一人KO一大帮狱中大佬,在雨中,在一个科技感十足的不明地方。重点看动作,看人工智能。故事结构给两颗星。
只要肯努力,克服浮躁,总有一线阳光
脱离金蝉脱壳的主题了都
小明进军好莱坞?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看
CCTV6!烂片!
还行
黄晓明那机器人一样的英语已经够让我出戏了,谁知道他还要教老外说青岛话。。。
身边的人对了,看的就特别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