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午夜弥撒

Midnight Mass

主演:扎克·吉尔福德,哈米什·林克莱特,克里斯塔尔·巴林特,马特·比德尔,艾丽克斯·埃索,安娜贝丝·吉什,拉胡尔·寇利,克里斯汀·莱曼,罗伯特·朗斯特里特,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午夜弥撒》剧照

午夜弥撒 剧照 NO.1午夜弥撒 剧照 NO.2午夜弥撒 剧照 NO.3午夜弥撒 剧照 NO.4午夜弥撒 剧照 NO.5午夜弥撒 剧照 NO.6午夜弥撒 剧照 NO.13午夜弥撒 剧照 NO.14午夜弥撒 剧照 NO.15午夜弥撒 剧照 NO.16午夜弥撒 剧照 NO.17午夜弥撒 剧照 NO.18午夜弥撒 剧照 NO.19午夜弥撒 剧照 NO.20

《午夜弥撒》剧情介绍

午夜弥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午夜弥撒》由《鬼入侵》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社区,身败名裂的年轻人(扎克·吉尔福德饰)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牧师(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到访,加剧了这个社区的分裂。当保罗神父出现在克罗克特岛时,恰好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不可思议的事件,令这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些奇迹是否伴有相应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青春期光荣时代祈求你初恋、稍显粗糙飞天大盗第三季热血狂篮神奇动物管理员第三季那年夏天有风吹过救生员巴啦啦小魔仙好意图成名机会黑镜第五季电话情缘好比是最终迷宫前的少年到新手村生活一般的故事越南恐怖故事真主保佑,是个男孩变形金刚:起源我们才不是兄弟呢慈爱的心2大境门爱你如诗美丽反面无情死人的复仇疯狂剧团美国谍梦第一季活死人黎明屌丝男士第一季安检玫瑰骑士

《午夜弥撒》长篇影评

 1 ) 信仰和狂热

教堂里的人真不知道这是吸血鬼,不是天使?

当然不是。

剧中很多人所谓有信仰都是利己和自私的 —— 为了获得神迹。

而这也就形成了宗教狂热,不惜扭曲事实,再不合逻辑的事情都可以被引用条文得以解释。

直到最荒谬的一幕,所有人排着队喝毒药,少数人不敢喝有用吗?

出口都关上了无处可逃喝过毒药的人一样可以把你变成同一类人。

所以,表面上是宗教故事,其实是在讲信仰狂热者。

巴塔和十字军有什么本质区别?

再延伸下去,狂热包裹的民族主义,包裹的意识形态,甚至互联网上包裹流量的瞎编自媒体,扭曲事实算什么,把人变傻瓜就行了,傻瓜同样有信众。

但这都不是信仰,黎明的阳光出现之前,修女拼命想刨一个坑,再会引经据典也要看她真正做什么,这说明她其实是没什么信仰的,倒是其他唱歌的人更有信仰。

真正有信仰的人是稀少的,首先得有爱,有慈悲心,那是真正的真善美,男主女主都算是,即便男主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无神论者。

无神论眼中的世界人不过是宇宙粒子,人的组成物质都来源于宇宙星辰爆炸产生的粒子。

从一开始男主和女主讨论什么是死亡,直到剧终女主关于死亡的独白,明确的说出无神论的上帝其实是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这段独白美得像诗一样,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所有人管你好人恶人信徒还是异教徒都化灰烬。

可能这是今年看剧以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记住你是尘土,终将归于尘土——剧终多次出现这句圣经里的句子,也是这部剧的心,上帝、或者说宇宙爱你,也不爱你。

天地以万物为刍狗。

庆幸2021能看到这么有诗意的恐怖片。

 2 ) 盘点《午夜弥撒》里 100 个和宗教有关的英文单词

网飞自家打造的迷你惊悚剧“Midnight Mass”《午夜弥撒》一口气出了完整 7 集,着实给了网飞粉们满满的宠爱,省去了苦苦追剧的心痛领悟。

《午夜弥撒》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在发布前还反复跟大众澄清说剧中无鬼、并非《鬼入侵》第三部,只是单纯惊悚,不要怕就对了。。。

好像跟没说差不多。。。

《午夜弥撒》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克罗克特岛,身败名裂的年轻人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保罗神父到访,让整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也同时加剧了分裂。

伴随剧情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异象,贯穿其中的宗教英语词汇也为该剧笼罩上了一层神秘和厚重感。

就拿第 1 集为例,一起来看下与“宗教”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吧。

1基督教的教义与仪式三位一体的教义: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教义,意思是上帝只有一个(God),但包括圣父(the Father)、圣子耶稣基督(the Son)和圣灵(the Holy Spirit)三个位格。

《圣经》中记述了上帝本性的三个中心要素:神创造世界、神藉着耶稣基督救助人类、神藉着圣灵与基督徒和教会同在。

三位一体把三个中心要素放在一起,表征同一位神在一贯的历史过程中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教堂会众(congregation)到达教堂(church)

唱开场赞美诗 opening hymn

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进场,祭坛助手手持十字架(cross)

神父吟诵致词(priest's speech)“以圣父 圣子及圣灵的名义…”“耶稣掰开面包 递给门徒 说…”(disciple)“这是我的身体, 为你们而舍的…”

同时,神父准备圣餐(sacrament)。

圣餐包括面饼和葡萄酒。

吟诵结束以后,会众上前从神父处接受圣餐分发——圣餐仪式(Communion)。

结束。

2 宗教称呼除了上面提到的神父(Father)和祭坛助手(altar boy)以外,还有:耶稣基督 Jesus Christ大主教区 archdiocese 教士大人 monsignor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cardinal主教 bishop教区 diocese牧首 patriarch牧师 pastor,clergy祭坛侍者 thurifer。。。

3 宗教教派基督教 Christianity天主教 Catholicism犹太教 Judaism佛教 Buddhism伊斯兰教 Islam耆那教 Jainism道教 Daoism儒家思想 Confucianism。。。

4 宗教活动弥撒 mass (也就是该剧的名字了)朝圣 pilgrimage念珠 rosary去教堂做礼拜 go to church去告解,忏悔 go to confession洗礼 baptism传道 preach坐禅 meditation。。。

5 宗教着装剧中保罗教父本该穿绿色但是穿着亮黄色,这一举动遭到了质疑。

当下正属于基督宗教的礼仪年历的常年期(Ordinary Time)。

常年期以周来作为计算单位,为期34周。

通常分配给常年期的的礼仪颜色是绿色。

关于神父衣服的颜色的知识点,在主持圣事时分别有特定的指代,尤其是弥撒:白色:指纯洁、喜乐、表示信德的胜利。

用于复活期和圣诞期的弥撒。

红色:表示热爱、殉道,用于纪念耶稣苦难的圣枝主日,圣周星期五,圣神降临及所有纪念耶稣苦难的日子,宗徒与圣史节,以及殉道圣人的庆节。

(按中国传统:春节、婚礼、寿辰等弥撒也可用红色)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

用于常年期的弥撒。

紫色:是刻苦、补赎的象征。

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也可适用于追思弥撒。

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征;可用于追思弥撒。

该剧的前几集稍微有点慢,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好看起来了:或神迹或诅咒、或重生或救赎,或信仰或执念。

希望以上分享的宗教英语能助你一臂之力。

|本文作者:Jack|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总编:大风哥Wind

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3 ) 几个槽点

1. 「天使」的智商你说它没有智商,它又懂得抱紧老神父这条大腿、及时提供发展下线所需血液、刚上岛期间不袭击人类、配合弥撒dress code 和出场时间,但是你说它有智商嘛,它进食的时候那么沉迷的吗,丽莎射它两枪都只是娇嗔地挥手~格林都快把他翅膀捅成筛子了还在吃……而且复活节一晚上吃了多少啊不会消化不良吗。

2. 神父的自我欺骗神父只是样貌恢复青春了,脑子还是老古董!

自我安慰说一切只是为了不让爱人死去,实际上是用自私的爱掩护自己给小岛带来的灾难。

而且第一次回来做弥撒之前还像模像样地先行忏悔自己将要说谎,后面谎话一个接一个还说上帝免去了罪恶感……的确是一个脑子混乱的人会做的事。

3. 社区搅💩棍抱歉不想回忆她的名字……狂热宗教信徒的影响力与精神控制力默认Max就算了,完全没有疑问的接受这种天使真的可以吗。

且方舟计划执行上也太简单粗暴了,全岛复活后头几天的口粮从哪里来?

之后回本土以打游击的方式吸收信徒的可行性也很低。

4.关于死亡这个话题导演/编剧通过让角色直接讨论死亡达到了什么效果?

令人昏昏欲睡的效果。

大段的独白或对话有很多信息和观点是重复的,放置的时间点也不尽如人意。

内容上,灵魂融合作为神性表现与真理未免容易让人产生浅显的误解。

5. 异教徒与无神论者感谢片中的穆斯林与医生提供了不同的宗教视角与科学视角。

但也太蜻蜓点水了。

阿里完全是工具角色。

本来还期待警长能有什么穆斯林反击或保佑法。

最后只是贯彻了一个“神不是这么办事的”6. 海边的曼彻斯特或许比起耶稣妈祖更能保佑渔民。

 4 ) 坚持看到第7集,才发现是五星中的五星,满分中的满分作品!

特意回看从大学以来在豆瓣长短评过的影视作品,近2000部。

在这其中给出满分五星的作品不算少,而本剧和当年看完《人类之子》的感受近乎一致,被导演所塑造的近乎宗教启示录一般的结局场景震撼到无以复加,甚至可以用呼吸急促,眼泪无法抑制,情绪失控,需要反复多遍回看来平复心情的,是个人口味里五星中的五星,满分中的满分,有生之年很幸运能看到的那种作品。

看到浑身发麻,颤抖结局伊琳的那段台词堪称经典,犹如诗歌一般,动人心魄,无比难忘: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是啊 到底会发生什么?

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说我自己吗?

说你自己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的问题所在这个词“自己”不是这个词这样不对 这不是···不是的我之前怎么忘记了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 像是身体里的烟火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壳 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 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 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我记得 我就是能量 没有回忆没有自我我的名字 我的个性我的选择 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 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 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 我回家了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你我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 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我们说到“上帝”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 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没有什么时间 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 直到永恒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我就是我

 5 ) 每集梗概 + 信仰是让人心术端正的明灯

超级剧透!

超级剧透!

超级剧透!

每集梗概!

第一集第一集Riley因为酒驾死人4年后从监狱回到自己的家所在的岛。

一个每天只有两渡邮轮离岛的100多人口小岛。

这一集介绍了新来岛上的3个人: 刚出狱的无神论Riley,对岛上一清二楚的基督教Paul牧师,和为了安全和尊严而来的穆斯林警长。

这一集不断有暗示这个岛现在有非常现象:男主弟弟看到了巨大人身和巨大翅膀;暴风雨过后,沙滩上涌现一堆脖子受伤死猫的尸体。

我喜欢转镜头换主人公的这个拍法:Riley下了船,Bev看着他走过去,我以为镜头会跟着Riley走,但是就跟着Bev走了然后问老教父回来了么。

这个镜头说明了这个不是一个单一主角的剧。

谁都是主角,任何人都起到了促动故事的推动。

而且这个新人上岛这个设定很容易把看者带进去,觉得我们就是他们的一员,跟他们一起了解这个岛,一起互相了解彼此,对他们聊的一切都懵懵的但又很好奇。

而且导演把美国最主流的三大思想教法同时放在一个岛上互相交流这个做法就很好玩,很具有思考性。

这一集我有一个思考,最开始的时候警察说:“你竟然在祷告,那你问一下为什么上帝总是带走最小的那一个,酒驾的混蛋却只是刮蹭伤。

”我觉得在此事上被带走才是一种解脱,留在世上才是一个长期的痛苦惩罚。

第二集死猫的事情大家并没有怎么看重。

这一集周日礼拜的时候,有一次只有3个人参加了。

另外一次周日礼拜的时候来了一堆人,保罗询问为啥每次都不一样,然后给了一番激情慷慨的关于渔民是上帝第一批福音并最终会复兴这座岛屿的演讲并且希冀更多人参加礼拜。

在听过一番Riley关于主根本不管人们,只带来痛苦的言论后,周日礼拜上保罗教父逼迫无意被醉汉joe喝多了随意开枪导致脊椎受伤坐轮椅的leeza当着众人站起来,leeza居然真的站起来了,全场哗然并且神迹越传越广。

这一集Riley在岛上参加保罗牧师的1v1 戒酒大会,表达了自己如何不相信宗教。

“教堂越来越高大华美,村子却日渐衰落。

教会不断扩大,吸食着当地的资源。

主把痛苦带给人间,却让人们只能袖手旁观并感受忍受痛苦。

如何说主的存在是为了救赎我们?

” 然后教父说:“没有任何一种经文,神否定了人的自我责任。

” 然后Riley说了酗酒这个事,说酒精激发了人们罪恶的一面,但作为本我却袖手旁观不加以管制,因为我知道他不会伤害我,因为我喂养它。

直到bad thing happens。

这段引发了很多关于宗教思考的新思路,且让我开始思考了一下醉酒这个事。

毕竟喝酒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放松释放自我的一个方式,而从不是打开笼子的钥匙。

第三集 Proverbs第三集以保罗忏悔说谎话开场,以保罗的忏悔结束。

这一集揭示了保罗牧师就是老牧师,他在神之路上迷路被所谓的“天使”袭击所救,重返年轻时刻。

这一集leeza向joe表达了宽恕,并且鼓励joe也能重新拥有人生。

神迹继续出现:医生的妈妈身体精神记忆恢复正常。

宗教信仰之间的探讨也出现在不同的谈话场合上:学校里穆斯林警长和狂热基督教的Bev,穆斯林警长和想换信仰的儿子。

最后的最后,教父吐血而亡。

“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太喜欢不了解的事,不了解的事情让我们觉得不舒服。

并不像孩子一样,孩子带着敬畏与惊叹去看世界,带着极大的诚实去生活,纯净轻盈如同空气一样。

”这一集最大的触动是leeza的原谅,我以为她只是有了勇气过来表达自己的怨恨。

她在和joe聊天时采用的经文截取点明了这一集的题目:“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

制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这是proverbs箴言16:32。

What proverbs or the book of proverbs is?

Means wisdom,是智慧和知识。

”这集还有一个高光是穆斯林的警长和儿子谈论宗教信仰问题。

儿子:“我从来没有选择成为穆斯林,而且现在也有基督教里面神迹正在发生,他想看看。

”警长说:“不是这样的,神明不是这样运作的。

” 他比所有人都喜爱儿子去了解不同的信仰,但是要明白,神明应该是公平的,神明不会赦免一部分信他的人,让另外一部分信他的人忍受折磨,世上没有神迹。

警长清清楚楚知道信仰不因为有神迹而信,信仰就是信仰,信仰是让人心术端正的明灯。

第四集这一集着重描写了神父非正常的变化:复活后不能见光,渴望血杀了成功抵抗住酒精诱惑过来倾诉的Joe;以及描写了全岛人民在神父的影响下向神圣的变化:Riley的父亲在教父的建议下向男主表达了他曾经对儿子的怨愤并乞求了原谅。

这一集怀孕女毫无征兆的流产了,在家里和和Riley探讨了自己的妈妈的故事(她妈妈好残忍,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的翅膀在你出生那天被剪掉了),探讨了死亡,探讨了天堂。

Riley在察觉保罗牧师说谎再次返回教堂后目睹圣餐其实是“天使”的血后被杀。

过了第三集全岛以及整剧都充满圣光升华的笼罩下,第四集飞转直下,渐渐奔入主题。

领队的圣人跌下神坛,圣人的会众却逐渐接近圣人的状态,这个对比就很有意思。

老牧师到底要干什么?

这个岛会走向何方?

再清醒状态下的老牧师(保罗牧师)再加上神奇血液的加持,不管是天使还是恶魔,确实是对这个岛上的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改变。

由于我们第三方观看,能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天使”面向不好。

加上保罗牧师非正向的状态,再看牧师说上帝赐我智慧能够分辨接受还是改变就很讽刺。

信奉上帝这么久,在沙漠临死前接受不了死亡。

第五集故事的开始以女士报告大麻毒贩失踪开始。

礼拜从早上变成了晚上。

礼拜开始洗脑我们是上帝的军队,随时为他而战,因此伴有的痛苦是必须的也是美好的,也是永恒人生的代价。

这一集主要就是Riley复活后经过保罗教父和他一天的对话在晚间被放出后,带怀孕女在船上将一切的经历告诉他并让她逃,最后在晨间的太阳下选择自我燃烧自杀,在幻觉上他回到富有罪恶的梦里的船上得到救赎。

男主和教父两人在教堂白天的对话,cult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言语好精妙,完全剔不出漏洞。

慢慢的在洗脑,这些话还都用圣经里的言语解释了他们的行为:“神洗净了我的心,因为我只是在按他的意志行事,成为他的器皿,为了我更好的服侍他。

“教父说上帝复活了Riley就已经改变了他。

因为上帝选择了你让你复活,所以你应该明白他原谅了你,你的罪恶感能放下了,现在你就差勇气来选择接受改变。

教父的话时慢慢的侵入思想慢慢改变,bev的话就像一个个冲击波,一段段的引用,来不及思考是否是这样的,但是由于引用就觉得合理而接受。

这一集去了教堂后唯一清醒的是医生妈妈,在我们随着剧被洗脑潜移默化觉得保罗说的对的时候,医生妈妈气冲冲的说这个教父教堂不对劲才唤起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不对?

怎么不对?

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男主说出他被罪恶感折磨,教父杀了joe却毫无罪恶感时,他说他真实的感觉是嫉妒时,他做到了百分百的诚实,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男主走出教堂之后,背景音乐哈利路亚加上思考男主的心境,感觉很凄凉很想哭,又很有思考,感觉特别搭。

两个思想在拔河,一边是自己正常的认知,一边又是洗脑的想法。

我是被选中的那个人么?

我是么?

我被原谅了么?

真的被原谅了么?

我喜欢男主对怀孕女讲述了星星篝火即是神话起源的故事:原始人整天打猎采摘,晚上燃起篝火躲避捕猎者。

通过地平线能远远的看见其他人的篝火,他们知道那是黑暗中其他人所在的地方。

然后他们看到天空中发亮的星星,他们以为自己看的也是篝火,他们就在想“他们会是什么人呢,能在那么高的地方燃起篝火?

” 那些人,一定很了不起,一定强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有的神啊战争啊故事啊就是从那开始的。

第六集这集以怀孕女,医生,医生妈妈为一波,忠诚教众为一波为最后的弥撒开始准备。

忠诚教众门隔离船,掐电,掐信号防止人们出岛。

医生找警长调查教会被拒,警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且表达了由自己妻子传递给自己的信条:坏事发生也要show them your dignity。

怀孕女们想坐船走不了,决定去参加礼拜看看如何改变。

礼拜上,保罗牧师穿了金色,并且坦诚第一天故意穿金色,因为那天是个神圣的日子,是第一天喝恶魔的血开始改变的日子,始于金袍,终于金袍。

礼拜上,大家不断喝下老鼠药,转换成功的人开始遵于诱惑袭击未转换的人。

教堂里面一片炼狱,最后变成了The Walking Dead,全体喝血吃肉在保罗牧师知道Riley死后,Bev说R的做法是“去剥夺上帝给人的恩赐”。

这个女的可真会说话,她把这件事变成了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不做就是“背离上帝”,而不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觉得这集前半段有点平淡。

虽然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但是过于平淡了。

后半段是真的精彩了。

一下子想起来了关于琼斯镇邪教的新闻:人民圣殿教领袖吉姆·琼斯下令所有居住在圭亚那琼斯镇上的信徒们集体自杀,命令他们喝下了带有剧毒的饮料。

第七集故事开始在整个村庄变成了修罗场,复活的人把没去教会或者躲起来的人从屋子里拉出来解决掉。

第一波人有理智的人开始烧房子,Bev准备了避难所并决定谁能进谁不能进,并把避难所称为方舟,上帝所作所为是清除生物清理世间。

怀孕女他们开始烧船,防止岛上的人出去传播疾病。

医生开始烧教堂,被杀后拒绝吸食恶魔的血液选择了死亡。

警长烧掉避难所,怀孕女拼死划伤恶魔翅膀。

最后的最后,全岛开始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并且接受黎明的到来。

教父坦白了自己对医生妈妈的感情,扔掉了代表教父的脖领带,抱着医生和医生妈妈等待黎明。

警长和儿子在朝拜中一起死亡。

Bev在最后一刻不认命,刨土希望能遮盖住自己。

逃出去的Leeza失去了双腿的感觉,说明恶魔也没能成功躲起来。

最后这一集这个带翅膀的恶魔有点垃圾了,就那么专心致志的啃肉喝酒,屋里进来两小孩打自己一枪也不管,自己翅膀被划也不管。。

而且突然圣母说不能让他们去大陆也很奇怪。。

感想牧师以我的认知中,神职人员往往应该是一个没什么欲望的人类。

我在前面时候,一直觉得神父是因为不想死。

最后一集才知道,神父是心有所挂,最后一刻不甘心死,也害怕死。

他太多的不甘。

传教也没传的特别好,在自己是老年状态的时候经常迷迷糊糊;不甘从未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

但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不甘和欲望,他清醒且还不是一个不死之身的时候依旧保持着传播圣音的心。

我一直觉得前三集他特别特别好,传教传的特别好,岛上原谅和改变的声音不断。

遇到这样那样不解,自己心灵困苦的事情,他也潜意识知道是不对的,但是由于Bev引据经文一一合理化了他的所作所为,牧师也渐渐变得不像他了,开始变得内在傲慢,全身心的觉得自己所做是神圣的,是神的旨意,并且选择救谁不救谁(毒贩子)直到事情开始失态才认清该是像Riley一样“尘归尘”。

BevBev绝对能称上庸君后面掌握实权的丞相。

不知道上帝是否曾在她心,不知道指引是如何让她到现在的状态的。

她推波助澜将岛上的基督教变成一个狂热邪教,歪曲扭解圣经。

神父知道对待圣经“不要依赖我们个人的理解,不再假装知道原因,假装理解深刻的含义”,然后Bev却在不断的依旧目前所发生的事情合理化且神圣化所有的事情。

她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她觉得她有权利去审判别人。

虽然表面心有上帝,心有经文,确是一个冷漠的人,只学到了善有善果,恶有恶终,没有一个热诚的心去像上帝一样拯救开导别人走上正路。

到了最后,甚至使用经文迷失了自己,觉得自己有权利决定是生是死。

她决定了醉汉joe的狗被毒死,因为她觉得joe deserve it。

警长找她说话,她语气态度言辞也很奇怪,就是一种跟自己没关系但是自己在理,且Joe会发生这种事毫不意外。

甚至也有可能是她杀了保罗导致保罗吐血而亡,而成了真正的吸血鬼。

她也毫无同理心,当穆斯林警长说不希望学校做信仰宣传时她能说到内容选节,焚书上,奇迹上。

用怀孕女的话说就是“自以为是的排教主义宣言”。

丝毫没有考虑一下尊重其他信仰。

Bev心里有宗教,但是没有信仰。

心里有信仰的人怀孕女对于天堂的理解好啊:天堂理应是一个能感受到被全身心爱的位置,而不是各种舒服的云啊,高楼大厦啊等等。

即使不怎么去礼拜但是心里有那个信仰,知道什么是该做的。

穆斯林父子即使信仰和大家的不一样,但是警长是有智慧的人,知道天下法宗皆互为起源,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忘了本心,最后临死他们父子也是唯一在朝拜的人。

Riley即使现在是个无神论者,但是他的信仰不跟任何宗教绑定在一起,他的信仰跟正确的事是绑定的,他的信仰不需要神来定义,所以最后他能接受死亡,而没有接受牧师的说辞。

最后的最后看作者采访的时候,发现这个剧是他最心尖尖的宝贝,整个故事就是他人生和思想的投射,从14年就想拍找不到人赞助,夭折过,只能不断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偷漏一角,直到Netflix签订了这部剧。

感受到了他想讲的话如愿展现出来被大家认可的喜悦。

整个剧探讨了什么是宗教,什么是信仰。

整体看下来觉得传播圣音并不需要顶着神职人员的名号,打着神职人员名号的人也不一定是在传播正确的积极的想法。

信什么都可以,信穆斯林,信佛教,信基督,信科学都可以,只要心里是个正心,不是歪门邪道就是个有信仰的人。

信最好品质的自己也是个信仰,只要它在领导着你,引导着你走在正确道德的大路上。

整个剧节奏缓慢,所有想讲的东西都靠各种对立面或者相似面通过对话来探讨死亡信仰等大而虚非日常对话中能听到的话题。

个人非常吃这种谈话的手法,就好像我是第三个隐形人一样在窥探别人最隐秘的思想,所以整个剧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好耐心的剧,一下子就看进去了。

持续 jump sacre 是导演的风格,但是觉得很多时候都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剧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恐怖的剧啊,只是批了这个外衣去吸引别人来看。

 6 ) 这部高口碑恐怖剧,真的不该被埋没

信奉上帝的虔诚教徒向恶魔祈祷着神迹的显灵。

这样的情节似乎是拉斯·冯·提尔这类电影狂徒的作品里才会有的场景,但它却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成长于浓重教会文化氛围下的恐怖片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的新作《午夜弥撒》当中。

迈克·弗拉纳根《午夜弥撒》这部在《鱿鱼游戏》势不可挡的风靡下被埋没的网飞新剧,极可能是今年最被低估的剧集,开播一个多月以来,该剧在豆瓣仅有不到3000人标记看过,比上半年口碑极好的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还要“冷门”。

同档期上线的《鱿鱼游戏》太过风靡,埋没了《午夜弥撒》

杨雅喆导演《天桥上的魔术师》同样高口碑、低关注美剧《午夜弥撒》在国内的遇冷与作品本身的定位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一部牵涉到西方宗教背景的剧集,没有这方面熏陶的中国观众自然不太感兴趣。

但实际上,该剧非常地平易近人,弗拉纳根在剧集播出后做过如此解释,强调这并非宣扬宗教的作品,它关注的是全人类都可能面临的“信仰”的困局。

在疫情后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的当下,《午夜弥撒》的故事甚至与现实产生某种恰到好处的呼应。

该剧所讲述的是,克罗克特岛上一位新来的年轻牧师为居民们带来了神迹,同时也逐渐走向毁灭的故事。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与内陆隔绝的小岛,平日里只有两班船作为连接小岛和内陆的交通工具。

岛上原本人口达到几百人,但因为原油泄漏事故,居民们赖以为生的海捕变得极为艰难,导致岛内人口外流,只剩几十人坚守在这里。

如今,离家多年的莱利回到了克罗克特岛。

曾因酒驾致人意外死亡,他在监狱里待了四年。

身处监狱的每个夜晚,他总会看见被他撞死的女孩,这件事成为了他心里的隐痛。

出狱后的他彻底一无所有,小岛成了唯一的归宿,这里至少还有父母。

原定和莱利同一班船到克罗克特岛的,还有朝圣回来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基恩女士前来渡口接待,但问了船上的人,并没有普鲁伊特教士的身影。

基恩女士来到教士住所,发现了早已搬进来的年轻神父保罗,保罗声称普鲁伊特教士身体抱恙,暂时由他接替几周的时间。

第二天,神父保罗在圣帕特里克教堂举行了他在岛上的第一次弥撒。

前来的居民很多,莱利在父母建议下也跟着来了。

弥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新来的神父和别的神父也没有什么两样。

唯一让莱利感到惊喜的,是在这里见到了伊琳,那个他喜欢多年的人。

和莱利一样,伊琳也刚回岛上不久,她现在最大的生活动力是肚子里的小孩。

晚上狂风暴雨交加,住在海岸边的莱利一家,透过玻璃窗看到海滩上有人的身影。

莱利出门追上去,那人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天气放晴,海滩边全都是猫的尸体,天空中盘旋着闻尸赶来的海鸥。

这种情况没人见过,大家怀疑与原油泄漏或是野兽有关,但仍旧解释不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神父保罗来到岛上不久后,神迹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先是弥撒过程中,下肢瘫痪的女孩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再是让病入膏肓的老妇人慢慢恢复青春容颜和活力。

在这座日渐枯竭的小岛上,神迹让居民们看到了希望,人们史无前例地崇拜着这位神父,以及他身后的教堂和神。

但不幸也跟着发生,神父在一次弥撒中猝然倒地。

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变了样,阳光会灼烧他的皮肤,便只能躲在漆黑的房间里,直到晚上才能正常出行。

与此同时,他也渐渐显现出嗜血的癖好,无法再进食其他食物。

基恩女士看着神父的可怕变化,第一反应并不是逃避,反而是帮神父打掩护。

基恩女士是个极度宗教狂热者,她绝对不允许这件事影响教堂在岛上的秩序,更不允许人们不再信教;她和神父保罗单独商量后,决定把弥撒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进行。

保罗神父主持的午夜弥撒,在第一晚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但其实,他和神秘人的会面都被莱利看见了。

这个神秘人就是帮助神父保罗显现神迹的幕后推手,而保罗神父其实就是身体恢复年轻的普鲁伊特教士……

这是一部事先张扬的恐怖剧集尽管今年才得以真正面世,但在此之前,《午夜弥撒》这个名字就曾数次以其他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弗拉纳根执导的恐怖片中。

在《无声夜》里,它是女主角电脑上敲打的小说剧情和出版的同名书籍,而这本同名书籍随后又出现在了《杰罗德游戏》里女主角被铐住的床头架上。

2016《无声夜》

2017《杰罗德游戏》眼尖的观众在这两部电影的道具联动中,发现了这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午夜弥撒》。

但彼时的观众们并不知道,这竟是横跨弗拉纳根这些年电影生涯的蓄谋已久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他用恐怖片形式呈现的自传。

弗拉纳根在天主教家庭中长大,小学、中学都就读于信息封闭的教会学校,甚至还在不同的教区做过祭坛男孩。

年幼时的他,热爱并深谙教堂里的事务与规矩,其成长环境和对教会社区里普通人的观察,都被他写进了《午夜弥撒》里。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而《午夜弥撒》的主人公莱利,一个因酒驾导致他人身亡的年轻人,更浑身都是弗拉纳根自己的影子。

酗酒是弗拉纳根家族史的遗留问题,像是刻进DNA里的诅咒一般,耳濡目染的他也有过一段严重的酗酒史,直到与网飞达成长期合作后,弗拉纳根才开始戒酒。

作为《午夜弥撒》的男主角,莱利在教徒与无神论者间撕扯的身份,同样也是弗拉纳根经历过的身份矛盾。

当他离开教会社区去往文化多元的大学,这里的一切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让他开始有了重新审视宗教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宗教产生出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由此看来,《午夜弥撒》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导演不得不拍的作品,作为弗拉纳根的乡愁,也作为他与过往的和解。

创伤的群像,疫情时代的恐怖片电影《钛》获金棕榈,温子仁、沙马兰等恐怖名导回归,亚洲恐怖片屡屡登上热搜,经典恐怖IP续作轮番登场……我们都以为今年会是恐怖片大年。

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似乎每部恐怖片的实际表现都多多少少低于观众的期待。

朱利亚·迪库诺《钛》

温子仁《致命感应》

班庄·比辛达拿刚《灵媒》而美剧《午夜弥撒》却是这当中少有的“不退反进”的例子。

纵观2021年的大多数恐怖片都还活在疫情之前的俗套恐怖逻辑当中时,拍摄于疫情期间的《午夜弥撒》的叙事,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当前疫情的呼应。

疫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带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催化了产业的变动,世界格局正在改变。

而剧集的背景是原油泄漏事故,这场灾难几乎改变了小岛的命运,人口由几百人锐减到几十人,留下来的人也只是艰难度日。

而岛上的宗教信仰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转机,以求留住它的信徒。

这座小岛上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创伤和受困的状态。

莱利的创伤,来自于他酗酒车祸带来的恐怖记忆,以及作为无神论者在宗教氛围浓重的小岛上的归属感缺失;

伊琳的创伤来自于她在大城市里的不被接纳,从小岛逃出去追寻演员梦,最后却落了个狼狈回乡的窘境,唯有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救命稻草;

而小岛上艰难度日的居民们、下肢瘫痪的女孩、造成女孩瘫痪的男人,以及年迈的神父,他们都活在一种等待着被解救的状态当中,渴望神迹的显现。

在《守望尘世》中,那些失去至爱至亲、陷入痛苦的人们发展出了新的宗教;而在《午夜弥撒》中,无望的人们则把寄托从上帝那里拿回来,放到恶魔的身上。

前者是在追问独自活着的意义,后者是在追问坚守信仰的意义,两部作品何其近似。

《守望尘世》

《午夜弥撒》在疫情依然不知何时结束,甚至有可能伴随人类历史不断持续的前提下,在我们对疫情的恐慌尚未落定之前,观看这些主题深邃的影视作品,同样也可以是我们自我追问“疫情下究竟该如何生活”的一种途径,甚至幸运的话,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网飞人才培养的开端,与弗拉纳根牵手作为流媒体的领头羊,网飞尽管从《纸牌屋》开始,每年都会产出多部电视剧爆款。

但在内部培养独当一面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人才方面,却并没有太好的起色。

这一切,直到与弗拉纳根展开深度合作开始才看到了可能性。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从2017年的《杰罗德游戏》开始,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与网飞的合作就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下去。

在此之前,弗拉纳根还只是北美恐怖片的行活导演,作品口碑都维持在不尴不尬的及格线位置。

谁都没想到,这位在电影上始终无法搞出大动静的导演,竟然在与网飞合作的电视剧项目上顺利地走了下去。

2017《杰罗德游戏》回望2018年的《鬼入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举成为当年最成功的电视剧集之一,创造出恐怖类型剧的拍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纯恐怖类电视剧集。

2018《鬼入侵》这部恐怖作品的一鸣惊人,让原本被冷落的《午夜弥撒》顺利拿到网飞的投资,也让弗拉纳根导演在恐怖片这个领域真正地获得了一席之地。

连弗拉纳根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拍了那么多电影,成就自己的竟然是拍电视剧。

尽管《午夜弥撒》没有成为(显然在题材限制下,也不可能成为)《鱿鱼游戏》那样的现象级爆款剧,但这部剧集在网飞平台仍旧表现不俗。

《鬼入侵》《鬼庄园》《午夜弥撒》一路参与下来,弗拉纳根已经成为了网飞恐怖类剧集领域重要的接头者。

接下来,弗拉纳根还将会参与包括爱伦·坡经典作品《厄舍古厦的倒塌》在内的多个项目的开发。

合约关系,弗拉纳根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待在网飞,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好的信号。

其一是我们将继续看到弗拉纳根制作精良的恐怖类剧目;其二是网飞对弗拉纳根的纳贤,似乎可以看到未来流媒体的人才大战走势。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7 ) 一个看后才觉得恐怖的电视剧

不是为了这部剧有多牛逼,我给了满分。

而是信仰这种东西,或者说宗教,真的太洗脑了。

设身处地,你如果也被“复活”,你又会如何做呢?

神父是一个连自己都能骗的彻头彻底的人,他就是那种真正的神级神棍,自己都能骗,那还有谁会不相信他的真理呢?

而贝弗利则是一个神棍的传播者,利用圣经里面的内容,为那些信仰有动摇的人不断坚定他们的内心。

真的太恐怖了,这部剧不是说他是个恐怖片儿,这真的是一个细思恐极的电视剧。

建议新入坑的观众撑完前三集。

 8 ) 来点猛料:午夜弥撒写的是北上广深

如果你不想看那么慢节奏的七集,如果不想了解宗教隐喻,ok,我来给你讲这个午夜弥撒到底是讲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某三线城市银行老行长被叫去北京开会,走的时候据说地方财政一塌糊涂!

女书记独木难支,天天盼着行长回来好讨论地方债的事儿。

前几年这边石化公司出了个事故,女书记狠狠敲了石化公司一笔赔偿金,说分发给老百姓,后来说用来修桥补路了,最后实际上中饱私囊。

穷困潦倒的老行长没回来,回来的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年轻行长。

女书记凑上去:保罗行长,咱们怎么办?

前几年一直大兴土木,欠了不少工程款,房价一路走高,老百姓又买不起房,现在地产公司债务缠身要破产了!

您看怎么也得救救啊!

保罗行长非常得意:召开记者会,我来宣读下学习精神。

然后每个来参加会的地方老百姓,都得到一张计划单,上面写了:认房不认贷,首套房可仅付2成!

其他保罗行长低价贷款给你们买房!

保罗行长热泪盈眶:这些钱,同志们,这是我们的血和汗!

你们先拿去用!

老百姓欢呼着,房价在两个月内提升了20%。

眼看经济盘活了,卖白菜土豆的为了买房把菜价提升20%,卖猪肉的把肉价提升20%,这三线小城市GDP俩月翻了一番!

保罗行长突然发现这俩月GDP涨了,贷出去的钱多了,但是存款没吸纳多少……顿时开始吐血中风。

这时候女书记俩月税收翻倍,正要跟保罗行长报喜,发现行长都癫痫了,好容易救活了,才知道这就是老行长去北京拉了个皮打了肉毒针变帅了,顺带跟几个房地产老总吃了几顿饭,地产老总先把之前欠的钱还给行长,行长这才有钱往外贷款。

女书记救醒了行长,说老百姓贷款买的都是期房,现在工程款也欠着还没给,存款没多少不够再贷款了咋办?

保罗行长想了想,钢牙一咬:发行理财产品!

我让我结识的地产大佬站台,找几个明星代言,每年12%利率,不信老百姓不投钱!

于是地产大佬西装革履代言理财,这时候一个早年蹲过监狱跑出来当马仔的小弟良心不安告诉自己姘头千万别买理财产品!

姘头和给自己做产检的医生也说了……这么一传,很多买了理财产品的老百姓去吵吵要退钱。

钱退不回来,保罗行长说:你们发展几个下线,我退还本金还有其他奖励!

顿时买了理财产品的老百姓纷纷拉自己家人邻居下水,钱源源不断到达行长这里。

而工程款仍旧没到位。

马仔姘头和产检医生因为钱没要回来,跑去上访,女书记和行长没截住……顿时卷款潜逃,整个三线城市房子全部烂尾,老百姓投资的理财产品被查是非法集资,血本无归还背负债务的老百姓们哭作一团……行长和女书记最终落网。

吸血就是隐喻,互相给血就是贷款和偿还债务。

这片子讲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很现实的事儿。

 9 ) 完美的答案

用了差不多两星期的时间,慢吞吞地和H先生看完了Midnight Mass,中文翻译叫《午夜弥赛》,也是netflix上的剧,推荐给我们的时候分类在“恐怖”。

我俩以为是什么鬼故事,就看了。

并不是鬼故事,看到中途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节奏非常缓慢的宗教恐怖故事。

我向来对他们的宗教故事没有链接感,get不到他们那种深入到生活细节里的惯性影响——只能拿自己文化里的民俗做一丢丢类比,也不准确。

这是一部只有7集的限定剧集,每一集都一个多小时左右,很多场景看起来都像舞台剧,角色们坐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面对面交谈,画面切半身或者脸部特写,大段大段充满诗意的长对白。

非常挑观众,你首先得有耐心。

我边看边和H先生讨论宗教的事。

他说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教堂里唱诗班的,后来有了两个儿子(他大伯和他爸),就带着两个儿子每周去教堂礼拜。

几十年下来,H先生的大伯被培养得十分虔诚,但明明是一起带在身边的,他爸却完全不吃那一套。

到如今,依然去教堂做礼拜、还带着全家子女去的,还是大伯,而他爸这一家子几乎没进过教堂。

所以H先生是一个完全不信教的人。

但他对宗教故事很感兴趣,经常会对它们做一些“大逆不道”的拆解。

就这一点我俩很聊得来,我也喜欢分析宗教传说的来源,很喜欢想象,时间退回到过去,当时的普通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什么以什么样的状态编纂出了各种“信仰”的起源。

说回Midnight Mass,我俩看到倒数第二集的时候,H先生突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如果有一个可能,给你一个对宇宙全知全能的瞬间,代价是付出人生最后一段漫长的生命,你会做这个交换吗?

你会用死亡去换这个真相吗——关于自我、生命和宇宙的一切?

特别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俩还没对这讨论出所以然,屏幕上演到Midnight Mass最后一集的最后十五分钟——毫无征兆地、女主角居然、委婉又缓慢地、开始回答起了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

那是女主角临死前回忆到自己和喜欢的人曾经讲过的话。

我不知道身边的H先生怎么想,反正我一边听一边起鸡皮疙瘩——不仅是因为这个回答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的巧合本身,还因为这段台词被设计出的超凡的美与哲学。

我刚才专门去重看了一遍结尾,把这段绝美的台词摘录出来了。

这就是对H先生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最美妙的回答,我太喜欢了,也分享给你们。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we die, Erin?‘’Speaking for myself?‘’Speaking for yourself.‘Myself. My Self. That's the problem. That's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hole thing. That word, "self."That's not the word. That's not right. That isn't...That isn't.How did I forget that? When did I forget that?The body stops a cell at a time, but the brain keeps firing those neurons. Little lightning bolts, like fireworks inside, and I thought I'd despair or feel afraid, but I don't feel any of that. None of it. Because I'm too busy.I'm too busy in this moment. Remembering.Of course. I remember that every atom in my body was forged in a star. This matter, this body is mostly just empty space after all, and solid matter? It's just energy vibrating very slowly and there is no me.There never was. The electrons of my body mingle and dance with the electrons of the ground below me and the air I'm no longer breathing. And I remember there is no point where any of that ends and I begin.I remember I am energy. Not memory. Not self.My name, my personality, my choices, all came after me.I was before them and I will be after. And everything else is pictures, picked up along the way. Fleeting little dreamlets printed on the tissue of my dying brain. and I am the lightning that jumps between. I am the energy firing the neurons, and I'm returning. Just by remembering, I'm returning home. And it'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back into the ocean, of which it's always been a part. All things... a part. All of us.. a part. You, me and my little girl, and my mother and my father, everyone who's ever been, every plant, every animal, every atom, every star, every galaxy, all of it.Mor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than grains of sand on the beach. And that's what we're talking about when we say "God."The one.The cosmos and its infinite dreams.We are the cosmos dreaming of itself.It's simply a dream that I think is my life, every time.But I'll forget this. I always do.I always forget my dreams.But now, in this split-second, in the moment I remember, the instant I remember, I comprehend everything at once.There is no time. There is no death. Life is a dream. It's a wish. Mad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on into eternity.And I am all of it.I am everything. I am all.I am that I am.

 10 ) 弗拉纳根谈《午夜弥撒》——一段最私人的恐怖故事

翻译来源微博@黑路易 地址: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89623745167781#_0 (侵删)Netflix剧集《午夜弥撒》(Midnight Mass)在2021年9月24日开播。

三天后,导演迈克·弗拉纳根在Bloody Disgusting上发布了一篇客座论文,讲述了他这个心心念念多年的项目与他非常私密而亲近的联系:他的成长、他的瘾症、剧集的诞生与拍摄、还有关于信仰与人生的感悟。

《午夜弥撒》与我融为一体已经很久了,久到无法说清具体是从何时开始构思这个故事的。

对我来说可能没有比它更私人的作品了。

这个故事走向银幕的旅程非常漫长,自从着手创作开始,我和这个故事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个世界也是)。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一段经历。

我记不得最初是如何构思克罗克特岛上那些悲惨的居民的了,但最近有翻到2010年初第一次尝试把《午夜弥撒》写成小说时的稿子。

我还找到了几页写于2012年五月、尝试改编成电影长片的剧本。

在那之后我辞掉了真人秀剪辑师的工作,并在同年夏天开始筹备我第一部“真正的”电影《鬼遮眼》(Oculus, 2014)。

2013年我还写了一版更深化的剧本。

我还记得意识到这剧本行不通的那个时刻:我已经写了一百五十多页草稿,写到莱利·弗林和神父保罗·希尔第一次对于酒瘾问题开展讨论(这在后来成为了他们的初次“匿名戒酒会”那场戏)。

一百五十页的体量已经比多数完成的剧本要长了,然而我的故事推进都还没过半程。

这个故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还是太过庞大。

最早尝试将《午夜弥撒》构想成一部电视剧应该是在2014年,我还记得第一次把未完成的剧本拿给特雷弗·梅西(Trevor Macy)和杰夫·霍华德(Jeff Howard)看时的恐惧。

特雷弗担任制片的《鬼遮眼》和《梦醒之前》(Before I wake, 2016)都是我与杰夫共同编剧的,但他们都对《午夜弥撒》毫不知情。

这是我一直牢牢攒在手心的项目,这个故事私人到让我不太想跟人分享——即使是我最信任、最经常合作的同伴。

我的经纪人非常想让我们踏足电视剧领域,这是一种非常大胆、具有独特长篇故事容量的媒介。

于是,我交上了之前废弃掉的剧本、小说,还有电视剧的粗略大纲,从此开始准备将《午夜弥撒》制作成一部电视剧集。

我们从2014年开始投标,跟当时差不多十几家电视网络进行了对谈。

在会议上我会非常紧张地进行一段长达45分钟、预先排练好的演示。

我们打印出弗吉尼亚州丹吉尔市(Tangier, Virginia)的地图,作为克罗克特岛的主要灵感原型,还有很多十字架的照片、各种宗教活动。

演示本身也许有些生涩,但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而一家又一家视网络接连拒绝了这个项目。

这就是我在电视界的第一次经历,而且这种经历简直太平常不过了。

说实话,这挺好玩的,尽管我们因为没人愿意拍这部剧而倍感失望,能共处一室说上话也已经很让人兴奋了。

我们当时还不知道,但往后一切都将时来运转。

事实上,当2014年与网飞谈《午夜弥撒》时,坐在桌子另一边的年轻制片人就是布莱尔·菲特(Blair Fetter,曾担任《先见之明》《马男波杰克》《大嘴巴》《后翼弃兵》等剧制片)他没有立刻买下《午夜弥撒》,但几年后我会再次回到他的桌前,桌上会放着另一部叫做《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 2018)的电视剧。

网飞会买下这部电视剧,并且将我的人生彻底改变。

在这期间,我从未忘记《午夜弥撒》。

2015年,我开始拍摄一部叫做《无声夜》(Hush, 2016)的独立电影,这是我和我那时的女友凯特·西格尔(Kate Siegel)一起编写的。

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就结婚了,并成为了一生的合作伙伴。

但那时的我们只专注于忙活这部小小的电影,这对我们两个艺术家和一对情人来说已经非常紧张激动了。

当时电影里凯特的角色需要写出一部小说,于是我们苦中作乐地把《午夜弥撒》安了进去。

为什么不呢?

这也许是这个故事与银幕距离最近的一次了,不然它将永远都不见天日。

(凯特最后在《午夜弥撒》中扮演了伊琳·格林尼,现在看这让我尤其欣慰。

) 我们给《午夜弥撒》印了一版假封面。

其中还需要拍摄女主角麦迪写书的过程,于是我把废弃的书稿找了出来,把第一章的内容交给了道具组。

看到电影中的凯特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打着字、讲述莱利醉酒驾驶开的那辆豪车车尾上的“耶稣鱼”(Ichthys)时——我总要会心一笑。

(小说的开场就是莱利醉驾车祸的详细描绘——那只耶稣鱼现在成为了剧集的第一个镜头。

《午夜弥撒》全剧的第一个镜头——车子上的“耶稣鱼”Ichthys(一种常见的宗教符号)

《无声夜》中的小说和又一张熟面孔 又过了一年多,到了2016年的十月份,我们开始了《杰拉德游戏》(Gerald’s Game, 2017)的拍摄。

在斯蒂芬·金的原著中,主角在故事里被手铐铐住的位置上方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摆着几样东西——一杯水,一本杂志,一些小装饰,还有一本书。

我立即就知道,那本书应该是《午夜弥撒》。

洁西(由优秀的演员卡拉·古奇诺Carla Gugino饰演)要在一处关键剧情中向上伸手够到那本书,丢向一只正在接近她亡夫尸体的野狗。

这是一个“眨眼就会错过”的时刻,但是在那几秒钟里,《午夜弥撒》还活着。

《杰拉德游戏》中的书和另一个熟面孔 ;) 一个剧组成员在这个场景拍摄结束后问过我《午夜弥撒》是什么。

我笑了笑,说这是我最美好的作品。

我是被天主教家庭带大的。

我父亲在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Gloucester,Massachusetts)的一个捕鱼小镇长大。

后来他离开了那片灰色的海港,在海岸警卫队过起了海上的生活,并带着我们搬到了远一些的地方。

我在纽约总督岛(Governors Island)上的圣母海之星天主教堂(Our Lady, Star of theSea)当祭坛男孩。

总督岛是个很小的居住区,位于曼哈顿南部八百码外一块172英亩(约70公顷)的区域。

我定居时那里是个海岸警卫队基地,在我童年时有两次驻扎在那里。

现在这小岛已经荒废了,圣母海之星教堂也已年久失修,但依然看得出是座漂亮的教堂,蜷缩在一个大城市边上的小小岛屿上,却仿佛身处自己独立的小世界。

但我的大部分童年都是在马里兰州的布伊市(Bowie, Maryland)度过的。

在这里我在圣庇护十世小学和斯伯丁大主教高中读书,还当过圣心教区(Sacred Heart Parish)的祭坛男孩。

我服侍过的大部分弥撒都是在一座现代而庄严的“主教堂”里举行,但我总会被那座“山丘上的小教堂”所吸引——隐藏在林间小径尽头一座小小的古老建筑。

山丘上的教堂建于1741年,那个时代公开崇拜天主教还是违法的。

教堂的一部分毁于1853年的一场大火,并于1856年重建。

教堂被一片墓地环绕,这可能是马里兰州最古老的墓地之一。

在教堂弥撒结束之后,我就会在墓碑之间漫步。

我还记得看到风蚀磨损过的古老墓碑,日期能一直追溯到十八世纪。

我记得看到过为小孩子立的墓碑,还记得看到过为全家人立的墓碑,全都死于同一年。

噢,我能想象出背后那么多的故事。

我是个称职的祭坛男孩——虔诚,好学,有着与我年龄相称的严肃感。

我喜欢教堂,每个周日我都学习与合唱团唱和声(我有幸将自己的歌声加入了《午夜弥撒》中出现的唱诗部分,剧中美丽的和声由牛顿兄弟The Newton Brothers渲染制作)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原声民谣乐队在不那么正式的弥撒中所唱的版本。

我的教区在我长大期间经历了几任神父。

第一位是个爱尔兰老神父,为人坚忍不拔,然而后来却屈服于阿兹海默症。

老神父对病情的逐渐恶化,还有终将被人代替的焦虑,都沉重地在表现在剧集的前期部分。

而且我确实记得有时在弥撒上,祭坛男孩不得不搀扶着老神父行动——就像试播集中沃伦说的那样。

第二任则是一名年轻的神父,相比之下思想前卫,比较随和,为人风趣尖锐,给人无限的亲和力。

两位神父都善良可敬,认真遵守自己所宣扬的教义,写出过不少振聋发聩的布道,并殷勤地服务教区,一生效力于道德、正直、善良和上帝,至少是在他们能听懂上帝声音的阶段。

他们都是好人。

震惊了全世界各处天主教的可怖丑闻没有影响到我成长的这个教区,对此我永远感到感激。

我在离乡读大学之前都在祭坛工作,也是在这里我开始发掘天主教信仰之外的世界。

我在大学第一年选修了世界宗教课程,这让我大开眼界。

我意识到尽管多年以来每周都参加弥撒,尽管这辈子都在天主学校长大,事实上我对天主教知之甚少。

我发现自己从未认真阅读过圣经,只是每周在教堂读过那么几段,又或者学校作业要求研读某些选段。

但我从未亲自通读过这本书。

我决定亡羊补牢,开始寻找上帝。

于是我读完了圣经,并且继续读了下去。

如果想找到真正的上帝,那必须各处都要找寻一番。

我开始潜心于研究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等。

有几年,我在佛教中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联系,甚至去到洛杉矶的几家寺庙尝试进一步的探索。

但最终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是克里斯托弗·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的《上帝没什么了不起》(God is Not Great)。

接着是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的《致基督教国家的一封信》(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

但我在卡尔·萨根(Carl Sagan)所著的《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中找到了更多精神上的共鸣。

这么多年的调查让我充满干劲,我对我的童年突然充满了疑问。

愤怒是肯定有的,但是同时还有对知识的渴望。

我惊讶于世界上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虽然天差地别,但又离奇地相似……我还惊讶于狂热主义者和原教旨主义者们的脆弱,一种以博爱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宗教居然如此轻易就能滋生出仇恨。

而且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我还惊讶于狂热主义者的思想能够渗透并腐蚀任何信仰体系,甚至在科学界内也能轻易出现并扩散。

民族主义、政治、媒体……信仰轻易就能被用作武器转而瞄准信众。

我们被鼓励去相信一些没有证据的事物——甚至有时是有悖于现实的事物。

令我恐惧的是,这种认知失调在某些圈子里会被作为美德而传颂。

我对宗教的感受非常复杂。

我对此着迷,又充满愤怒。

看着这么多不同的宗教,我既为他们对原谅和信仰的追随感到惊讶和感动,又因他们的排他性、部落主义、还有向着狂热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发展的趋势而感到害怕。

我认为很多不同宗教中的构想都十分美好,令人振奋……但我也能看到诡异且不可饶恕的腐败。

这一类的机构我不会再支持。

我只专注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科学……还有同理心。

同时,事实证明,我还是一名酗酒者。

酗酒问题在我双亲两边的家庭中都十分严重。

我的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都分别警告过我可能比想象的更容易受影响。

尽管还需要时间接受这一事实,但我在从大学毕业时是个问题严重的酗酒者。

现在回看《午夜弥撒》早期的草稿,我感到非常有趣:很明显是我的酒瘾问题在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莱利·弗林,曾经的祭坛男孩变成了无神论者,呆呆地盯着他所酿成车祸中受害者血红的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无辜的少女因为他的醉酒驾驶死在了人行道上。

这就是我们认识男主角的方式。

莱利一直都是个没怎么加掩饰的自我投射,一个除了我自己骗不了任何人的化身,是个许多年来都不肯承认与自己有多少共同点的角色。

我与酒精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健康。

大部分情况下我的过度饮酒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至少最初是这样的),但是那些少数的情况……道歉的电话和宿醉来得一样痛苦。

一旦酒精占据了大脑,我就发现——不止一次地发现——我有着不少自我毁灭的冲动。

莱利说过他感觉身体里存在另一个自我,在喝了太多酒之后就会出现的一个破坏者。

而我在受困于此时就是这种感受。

我纵容这种事发生太久了,在自我毁灭行为越来越频发时还在否认问题的存在。

这让我丢掉了友情,毁了我的人际关系,而且本会夺去我的生命的——甚至更糟,会夺去别人的生命。

这一直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也是为什么我的私人故事——我一直无法完全忘记的故事——《午夜弥撒》的开场会是现在这样。

它描绘了我最糟糕、植根于最心底的焦虑:不是我死于酗酒,而是有人因为我的酗酒而死……但我活了下来。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已经有三年没有沾酒了,并且对我能在失去家庭、失去职业、甚至失去生命之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感到非常感激,所有这些也都在剧中有所体现。

那些动荡,悔恨还有羞耻,都被包含在了原谅与信仰的美好之中,并与狂热主义的腐朽相对立。

那种在宇宙中孤身一人,挣扎着希望自己有人陪伴的感觉。

不容置疑任何事的危险性、善意的脆弱性、还有即使在面对毁灭时,信仰依然坚挺的顽强。

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刻,即使看不见任何光芒与希望——我们依然要歌唱。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给这部电视剧亮起绿灯——一部对于信仰、瘾症、恢复、救赎、宗教狂热还有原谅的现代隐喻。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艰难的买卖,即使它是一部恐怖剧集。

幸运的是,网飞愿意冒这个风险。

《鬼入侵》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成功。

这是一次非常艰巨的制作经历,在很多方面都与《午夜弥撒》截然相反。

这部剧几乎要了我们所有人的命。

在拍摄期间我掉了四十多磅的体重,每天都像打仗一样,有时仅仅是为了最基本的东西而战斗,而且没有任何希望,也不会被载入史册。

尽管最终的成果让我永远无比自豪,这依然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工作经历。

当电视剧制作完成时,根本没法预测到到它的影响。

剧集的走红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所有人都相当吃惊——网飞、派拉蒙电视部、安培林——忽然之间整个世界都改变了,观影人数一直在上涨,我在电视界的职业生涯——我本以为是见光死的职业生涯——现在变成了可期的未来。

网飞想要签一份承包制合同,这意味着特雷弗·梅西(Trevor Macy)——现在是我在Intrepid Pictures的生意伙伴——我们两个在接下来的四年内只能为网飞制作电视剧。

这意味着上面会想要看到更多电视剧,而且这回我们对制作周期有了更多的掌控。

这还意味着《午夜弥撒》得到了新生。

有一天我再次与特雷弗还有布莱尔·菲特在桌边坐下,这次在场的还有劳拉·戴拉海(Laura Delahaye),她曾担任《鬼入侵》的执行制片人之一。

布莱尔和劳拉一直在积极争取让网飞跟我们签下承包合同,并一直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说话,最早的几年里也是与我们一同制定议程的。

当头要务当然是《鬼庄园》(The Haunting of Bly Manor, 2020),这部续作是我们与新东家商谈时最被看重的一个项目。

但同时要策划的还有《午夜弥撒》。

我们都笑话布莱尔几年前居然拒绝了这部剧。

但他们两个都很兴奋,现在我们可以继续推进剧集的制作了。

《鬼庄园》的制作蓄势待发,我们接下来的几年要稳稳当当待在网飞了。

于是,布莱尔和劳拉将《午夜弥撒》带到了彼得·弗里德兰德(Peter Friedlander,网飞美国电视剧本主管)和辛迪·霍兰德(Cindy Holland,网飞前副总裁)面前。

在多年的风雨飘摇之后,网飞为《午夜弥撒》亮了绿灯。

《鬼庄园》的写作室在2019年春天开启,坐落于好莱坞蓝克逊(Lankershim, Hollywood),我每天上午都待在这里将剧本打造成型。

午饭后我便离开,驱车十分钟到位于卡万加(Cahuenga)的另一间办公室,而《午夜弥撒》的剧本编写就在这个写作室同时进行着。

那些在两间办公室来来回回的日子既紧张又令人晕头转向,但我们还是成功地在2019年内将两部剧集都准备妥当了,同年我还完成了华纳公司那边《睡梦医生》(Doctor Sleep, 2019)的后期制作。

《鬼庄园》在2019年秋于温哥华开始拍摄工作。

我只执导了剧集中的一集,因为我要为《午夜弥撒》的基础工作进行准备。

周末一到我就出门采风,精修剧本,并且为即将到来的摄制工作准备器材。

我们计划《鬼庄园》在2020年二月杀青,然后三月份直接开始《午夜弥撒》的拍摄,不浪费一分一秒。

尽管我们努力寻找过,但并没有找到现成的适合作为克罗克特岛取景的居住区。

温哥华附近的小岛不是被过度开发,就是过于偏远,让摄制组无法涉足。

显然我们只能建造一个克罗克特岛了——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路,每一盏街灯,每一处细节。

我们在《鬼庄园》拍摄期间悄悄地进行着搭建。

布景占用了位于里士满加利角公园(Garry Point Park, Richmond)的很大一块面积,并沿着岸线搭建了克罗克特岛的房屋。

当地居民对于这些出现在公园正中间的房屋感到非常好奇(还有些许不满),而且我们还要借用当地的渔港来取景。

其他克罗克特岛的外围风景是在兰利(Langley)的一家农场上建的,距离摄影棚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在这里还有房子内部的布景。

说实话,我依然为建成的成果所震惊。

史蒂夫·阿诺德(Steve Arnold)是我们的产品设计师,他凭空创造出了一片活生生的岛上居住区。

电视剧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他亲手设计的——原先根本不存在克罗克特岛,都是他创造出来的。

走在布景之中,在此工作了这么久之后,我意识到这部剧的真实沉浸感,意识到它是多么与众不同。

建筑布景都建好了,上面的油漆正在晾干。

主演们都陆续到来,全部七集的剧本已经进行过一轮朗读活动,大家在读到结尾时都热泪盈眶……一切就绪。

然后整个世界停摆了。

距离开始拍摄只剩几天时间时,新冠病毒让整个加拿大停工了。

摄制工作戛然而止,然后网飞那边打来电话,将我们的工作叫停了……但愿只耽误几周时间吧。

我还记得边境封锁那天,我在回洛杉矶的飞机上看向窗外。

从天空中我能向下看到加利角公园,能看到我们建的建筑,沿着水岸线分布着,我能看到克罗克特岛被抛弃在原地,而我正离它远去。

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网飞很可能直接取消整部剧集,把已经花出去的预算报销,及时止损然后继续下一个项目。

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想让剧集重新开始运作会花费更多的钱,比原来拨给这部剧的预算多得多。

他们还会让这部剧继续制作吗?

还是说这个项目命中注定无法完成?

我们等待了一个又一个月。

那种不确定性实在令人无法承受,主演和剧组成员们也一定有相同的感受。

期间通过很多通电话,还有过很多猜想,但说实话没人知道在这个新的世界里的拍摄工作是什么样的流程。

很多时间里我都认定这部剧胎死腹中了,下一次电话铃响起就是这个坏消息降临的时候。

但是在2020年的六月初,一通电话打来,把我们都叫回了温哥华,《午夜弥撒》成为了疫情后网飞推出的第一批剧集中的一员。

这简直不真实。

我们将成为这个新世界里最先帮助建立新的制片流程的人。

我在2020年六月下旬坐飞机返回片场,而整个行业已经悄然改变。

布景还都完好,但经过几个月的风蚀已经有些破旧。

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与丛生的杂草反而让布景的效果更棒了。

由于片场上有工作人数的限制,我们加入了【几年前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克罗克特岛衰落】的设定来解释岛上的人口为何如此稀少。

这完全是因为疫情,刚开始时群众演员根本无法进入片场,我们也不知道以后情况会不会有变化。

但是这也为故事增色不少,克罗克特岛的背景反倒因为这个更深化了。

我们在2020年8月17日开机,比其他剧集要早好几个星期,这样的消息本来能够上头条的。

我们就是当时的实验组,我们就是网飞送进矿坑里的金丝雀。

我们在实操中学会了如何防控疫情。

我们屏着呼吸,每天都在为片场关门而担惊受怕,工作进行时也不敢声张。

但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一次职业经历。

这样的卡司,这样的剧组……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达到这样的高度,以及对我所代表的意义。

这是一段深刻而积极的经历,每一天都是,即使是艰难的日子也一样。

我们在2020年12月15日杀青,而中间没有一次被叫停,没有耽误一天,而在片场时的每一天都像是上天的礼物。

距离我第一次写下车尾的耶稣鱼反射的警笛灯光到现在,一切都改变了许多。

我变了,这个世界变了,这个行业也变了。

这部剧诞生于一个饱受酒精问题困扰的年轻人脑中,是一种对于宗教组织复杂的愤怒,和对人性中的宽恕与日俱增的好奇。

自故事开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个电影人已经改变了许多,并且以一个告别酒瘾的丈夫、一个父亲的身份开始了故事的拍摄。

我们看电视的方式也改变了,这个行业改变了,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

我不像圣经里描述的那样相信奇迹,但我确实以其他方式相信着奇迹。

奇迹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有的只是发生在了我们身上。

为人父母的奇迹,创作的奇迹,成长的奇迹,还有宽恕的奇迹。

这部剧就是一个奇迹,我坚信于此。

这是个小小易碎的泡泡,撑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在世界剧变的间隙中悄然成型。

我很高兴这部剧能够成真,也很感激所有将这个故事打造出来的艺术家们。

我很感谢劳拉·戴拉海(Laura Delahaye)还有布莱尔·菲特(Blair Fetter)为我的项目背书,为我的项目开绿灯,还感谢布莱尔在多年之前剧集还不成熟时果断拒绝了它。

我感谢我的妻子凯特·西格尔(Kate Siegel),她拯救了我的生命,创造出了我的尘世天堂。

感谢我的全体剧组,他们至今仍是我共事过最棒的一伙人,对我来说已经像家人一样了。

感谢我的摄影师迈克尔·费穆格纳瑞(Micharel Fimognari),我看做亲生兄弟一般的人,再一次成就了新的高度,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画面。

而我真正的兄弟詹姆斯·弗拉纳根(James Flanagan),他和我一样,将自己的童年和全部都投入了这部剧本。

感谢我的伙伴特雷弗·梅西(Trevor Macy),作为一名艺术家与主创,多年以来为这部剧的诞生所争取,并与我们一同从零开始塑造这个故事,据我所知这是他的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制作了。

我对许多人都心存感激,无论台前幕后,还有多年以来我曾合作过的人——合作过那么多次,还有为了这部剧献上了职业生涯中水平最高的成果的人,我们互相鼓舞,互相挑战,不断提高对我们所有人的要求。

一个故事有了自己的生命,这既滑稽又美好。

在我的经验里这不常发生,但是天啊,它就这么发生了。

事实上多年之后我才发现,莱利·弗林——我最不完美的替身——甚至都不是故事的主角。

我认为我们试着用宗教回答那两个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和“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

我不知道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的想法,我的愿望,还有我最大的猜想都写在了这部剧里)但是《午夜弥撒》在这么多年之间帮助我开始面对第一个问题。

我希望你能喜欢《午夜弥撒》,我也希望你未来的旅程中会充满爱,幸运和宽恕。

另外如果你刚好在思考这两个重要的问题,请在想到解答时告诉我。

我非常愿意听听答案,尽管我可能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但在我看来,第二个问题的唯一价值就是它将如何影响第一个问题。

原文地址:https://bloody-disgusting.com/editorials/3684646/deeply-personal-horror-midnight-mass-guest-essay-filmmaker-mike-flanagan/

《午夜弥撒》短评

很有野心的宗教惊悚剧,第三集的大揭示真是太黑色幽默了;就连慢节奏小情节的前两集其实也喜欢,岛镇拍的很美……最可惜最后一集泄了气,剧作明显没用力,或者说不知道怎么用力来强化反派,导致用很多傻巧合来给一个好结局,本来可以更大胆的。

3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力荐

加上宗教元素就是看不下去

5分钟前
  • 专治高分装b🐶
  • 很差

太遗憾 本可以更好!铺得太好 收得太急。前三集太棒 相较之下最后两集问题很大。其落脚于“人”的核心想法无可厚非 剥离宗教属性后个体的人性之光正是该剧想讴歌的 但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取向并不该衍生为单一的“爱” 几乎所有角色都在最后被突然架空 完全丧失了人物丰富的可能性。尤其是神父这个重要角色 其人物动机在最后被交代得太通彻 因果对应得过于严格 而其在最后一集的挣扎和转变更是毫无展开 非常单薄 角色变得毫无存在感。另外过于单一的僵尸片式表现方式十分死板 缺少一点儿邪劲儿 特别是教堂仪式的重头戏 能感觉到编导仍有所顾忌 渎神感不够。最关键的是 最后的讴歌过于俗套煽情 对人、生死、信仰的思考缺少更广袤的混沌区域 丧失了上升到更高维度的可能性。题外话:莱利特别爱翻白眼的小表情以及内八 萌吐了!

9分钟前
  • .Sbaraglia
  • 还行

😾全新樱桃味之后又有被害小喵 //去年有那部午夜福音 这部是DMT microdosing其实是邪教集体癔症johnstown massacre之类没什么新鲜 但拆开来每天晚上来一集真是收获一个星期平静睡眠

11分钟前
  • 十万
  • 力荐

台词写得是不错。最后一集看得直摇头,不少突破天际的脑残行为,你爸给你喝血你还能当场吐出来,怎么可能一丁点都不能吞下肚子呢,逻辑问题,女主拿着刀割恶魔翅膀我也是看傻了。某些评论竟然还拿这部剧跟《守望尘世》比,大牙都笑掉。除了不少关于宗教文本的输出,整体还是以一种大众比较吃的类型剧种去完成的,所以这部剧也没有很高级。按豆瓣评分7分差不多够了。

16分钟前
  • 沁祝
  • 较差

神父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突然结局一下子就顿悟了,开始悔改了 你早他妈干嘛去了?

17分钟前
  • 豆瓣第一大股东
  • 还行

第三集开始渐入佳境,第五集出现了第一个小高潮,到后面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与其说是恐怖剧不如说是宗教惊悚剧。剧里有很多涉及哲学和宗教的大段insightful conversation,比如第四集里讨论了科学意义上的死亡,最后一集弥留之际又回到了那天未完成的对话中,引出了哲学意义上的死亡。剧中几个主要角色的relationship都很感人,借用丹麦电影《64号病历》里的一句话“上帝已死,正义未到,但爱永久不息。”

22分钟前
  • 逻南
  • 推荐

大量的引用和解释,符号的东西很少,但是并没有带来多少可看的东西,每个人高声讨论的时候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想象力,相反,所有东西都在画面里,陈旧无聊,甚至很幼稚,为什么不直接把剧本放屏幕里滚动播出?

23分钟前
  • 黄色录像带
  • 较差

"尘归尘,土归土。"宗教哲学题材的恐怖片,探讨人类的生老病死,质量还可以。无论导演的拍摄功底,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出色,这让影片中大量的宗教术语显得并不是那么无聊(听多了还是有点枯燥)。音乐很治愈,容易让人忘记这是一部恐怖片。人生就像一场梦,死后将回归永恒。

26分钟前
  • YU
  • 还行

别说,还挺好看

31分钟前
  • 杜老君
  • 还行

【D】二集。铺垫冗长,题材无感。

34分钟前
  • Cardinal
  • 较差

开始还以为是个剖析人性和信仰的故事,看到后面就......呃,好吧,网飞怎么可能写得出有深度的故事呢,就当普通的恐怖片看咯~大段大段引用经文还挺搞笑的

37分钟前
  • lovejaeho
  • 还行

诗剧,看似是恐怖,其实在探讨信仰。男主尽管犯过罪,却毫不犹豫,投向阳光,哪怕灰飞烟灭,也不要玷污灵魂。还有男主爸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徒,在一片火光中,平静地唱着颂歌,等待阳光讲自己带走。人性本就不可改,哪怕有了信仰,也会信成邪教,如那个偏执狂修女。有的人即使没信仰,也仁慈善良。鬼入侵团队……第一次诈骗是鬼庄园,难看难看难看!这一次是午夜弥撒,虽说很高级,但如果不是打着鬼入侵团队和恐怖标签,我根本不会点开!话说鬼入侵团队,到底什么时候能再拿出一部灵异恐怖剧!恐怖迷简直要饥渴死了,就没几部能看的!这部要早说是吸血鬼我根本不会点进来,我的灵异呢,灵异!我要有鬼!太难了!

39分钟前
  • 青鱼
  • 推荐

结局的时候我全程:一个小岛的人都凑不出一把遮阳伞吗?强迫我听了好几段礼拜宣讲。节奏慢到不得不快进,真的没有心思听神父布道,到了中部怀疑是基督教宣传片。喜欢女医生,喜欢女主(真的好像茱莉亚罗伯茨),喜欢女医生的妈妈。

42分钟前
  • 马达兔兔兔
  • 还行

解说看完 诚然有大量的神性和诗意 有很典型的宗教自我牺牲和邪教精神控制的表达 对异教徒的边缘化和最后俩孩子坐“诺亚方舟”的部分很有看头 但是 就说这个剧本啊。。。 神迹出现的时候咱不怀疑点别的吗 比如神父突然引导女孩站起来取餐 那他如何得知此时将会出现神迹 为什么神父和旧情人变吸血鬼了就年轻了其他人一点不变呢 这个血液浓度比例也太不容易掌握了吧 特别结尾这么多人 一起挖个洞躲一躲很费事吗 再不济没有棉被啊布啊伞什么的挡一挡吗 怎么就刚有永生能力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人自救不是本能吗 都抑制不住本能吸血了怎么就这么容易丧得想死了 既然想死还去教堂集合干嘛 这剧本居然得奖了 我:?

47分钟前
  • Véra知彼不知己
  • 还行

呃,就,很普通,2.5吧。确定不会再被你瓣评分/短评骗到也不会再看这个人出品的剧了,依然是普通单薄的小故事,幸好只有7集,10集我肯定看不完了。这种内容和内核探讨得好的作品太多,本剧不在此列,角色最丰满的反派也没什么深度,还有那些speeches,放佳作里也许可以锦上添花,要是平庸的话就显得世界观/角色心理活动/主创私货只能用生硬的monologue来展示,下手くそ。前面花时间铺垫,最后出来的东西得值得铺垫吧,结果并没有

51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较差

2021.11.09 01:05 啰里八嗦磨磨叽叽 每个人都跟说相声一样能唠叨一个小时

54分钟前
  • 大牌
  • 很差

從故事、選角以及表演,都有一種蹩腳不入流的氣息流露。

59分钟前
  • norris
  • 较差

智障吸血鬼

1小时前
  • 大龙女
  • 还行

神迹?大声说出vampire很难吗

1小时前
  • ♣ 9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