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诉求对于有些英文的翻译,我情愿做下修改,比如Adele的《Rolling In The Deep》的歌曲我更愿意翻成《坠向深渊》,而印度电影《Guzaarish》则更愿意翻成《雨中的诉求》。
这部片子是好友推荐的,且推荐差不多有一周了,之前大概的看了下简介,只因没时间一直拖到今晚才打开笔记本,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享受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视觉享受。
片子一开始,电影的场景以及背景《微笑》的音乐一下就牵动了每一根神经,那些唯美安静的镜头,推拉摇移的拍摄手法结合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舒服。
好片子无须证明,它从一开始就能牵住内心,让观者融入到影片中。
14年的手脚不能动弹,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自己余生的Ethan来说,我虽不能感同身受,可自己毕竟也经历过类似于这种状态的生活,想起父亲,更多的只能是歉意。
一个小画面,一个苍蝇落在Ethan的鼻尖上,脚不能动,手不能动,只能通过脖颈以上唯一能动的脑袋来晃动驱赶苍蝇,苍蝇飞起来又落下,再摇头,飞起又落在鼻尖,我伸手下意识的挠了下自己的鼻头。
Ethan连续晃动脑袋要将苍蝇赶走,只是徒劳的看着苍蝇又落在鼻子上;Ethan没有法子,只能眼睛盯着苍蝇,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却不是无奈,只是微笑,他已经习惯了生活中的这种无奈;只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何不微笑着面对。
这只是365天24小时60分钟中简短几秒钟Ethan遇到的小小的挫折,这样的生活Ethan走过了14年,14年前的Ethan是繁花如锦的魔术师,观众能将“梅林”这样称号给予他的魔术师;舞台之上,舞台之下,一个人要有如何强大的内心,才能接受这样的人生落差,即使从一个正常人变成现在这种状态,这也实在是我无法想象的。
一个几秒钟的片段,浓缩了Ethan 14年生活的全部,对于像“苍蝇”这样的困难会经历无数,Ethan依然乐观微笑的面对,并写了自己的书,办了有几百万听众的电台,他依然活在舞台上鼓舞着需要帮助的人。
Sofia这个名字是我所喜欢的,可是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干练、整洁、有序和不苟言笑并没有引起我对她的好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辰时Sofia为Ethan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Sofia为Ethan洗漱,推出一个坐在轮椅上干净、精神的Ethan做电台节目,Sofia 12年乐此不疲的照顾,才能有如此出彩的Ethan。
到今年这个年头,母亲照顾父亲已经超过16年了,没有怨言的付出,对于母亲,我更多的是感激;我爱我的母亲,而对Sofia没有好感觉得别扭。
整个片子充斥着印度味的英语对话,还是有些好玩,幸亏没用纯正英伦调的英语,不然会看着难受。
影片从无奈的“苍蝇”和数百万受鼓舞听众的舞台两个片段的铺垫之后,这种对比下最后的Ethan也是撑不下去了,当没有了生的欲望,死也就变得无所畏惧,可对于Ethan来说,想死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他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生命停止,只得请求律师的好友帮自己在法院申请安乐死,而基于印度的宪法及宗教,法官驳回了Ethan的请求。
对于Ethan安乐死的请求,Sofia是从报纸新闻上得知,若是我处在Sofia这样一个角色,我也会用行动表达我的愤怒,什么事都不会再按着你的意愿去做,而不是去理论你为什么没有第一个告诉我或者早些让我知道你诉求的想法,你若觉得我这么不重要,我也会做出相应的事来表达我的不满让你不愉快。
对于Sofia来说,让别的女人亲密接触Ethan在心里还是有些不快,Devyani来看Ethan直接躺在他的床上时,Sofia就问需要给Devyani搬把椅子吗?
是希望除自己之外不要有这么亲昵的接触。
爱必然是自私的,爱必然也是无私的,爱着,默默承受着,即使遇到不愿看到的,也不愿去破坏爱人的心情。
可是听到Devyani说要再次向印度高院提起诉讼,请求安乐死,并希望Ethan通过电台的影响力给高院施加压力。
可能,此刻Sofia听到这些希望Devyani立刻消失在Ethan眼前,或者自己逃避开,不要听到。
一个是护理,一个是好友,两种不同的爱,发生了碰撞,产生了争持,Ethan的生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他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做决定,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12年来Sofia没有休息过一天,拜师学艺的徒弟前来照顾Ethan让Sofia休息的时候,问Ethan第一个魔术的表演,在Ethan的回忆中,母亲在圣诞节去酒吧唱歌要给Ethan买一个圣诞礼物,《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么熟悉的歌曲,在我的播放列表中播放次数一直是靠前的。
Ethan的第一个魔术不是硬币雨,而是让悲伤的母亲从魔术中感受到开心。
Ethan通过电台节目讨论自己安乐死的话题,虽然所有人都反对Ethan安乐死,可最后一个电话打进来后,了解Ethan的助手却说支持他实施安乐死。
Ethan在去法院的路上,看到一片绿色稻田里穿着白色衣服的稻草人孤零零的站着,衣服被风吹着飘起来,也是那么的无助,唯一能控制眼泪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导演在细节上做足了文章,所有的细节都让观者的情绪饱满。
在法庭上,Sofia在为Ethan争取权利的时候,在所有灰色画面中,Sofia那一条红色的围巾是那样的夺目,象征着生命的红色在争取死亡的权利,在那个冷调灰色的法庭上颤动着,正如Sofia在暗黑的餐厅戴着红色的围巾打着节奏,抛开那条禁锢着自己的红围巾,在餐厅翩翩起舞,这时候的Sofia是我所喜欢的,我喜欢了这个真实的女人,喜欢了她表情丰富的脸庞,就在这么一瞬间,她终于舍得放开自己,带着欢笑,带动全场跟着一起起舞,Ethan也被Sofia感动眼眶湿润。
画面一转在海边,将Ethan紧紧的推到画面的最左边,将大片的右边画面留给了无限宽远翻着浪花的大海,Ethan幻想着自己站立了起来,走向了大海深处,我想这并不是走向死亡,而是为了感受那泛着浪花的大海,为了感受大海的那份静宜和宽广。
幻想毕竟是幻想,生命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在Ethan的家里举行的听证会,母亲的一席话真的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和思考,Ethan生活是他自己独有的,包括他的生命,不是其他人帮助过,质疑过,就由其他人来做决定,应给予生命应有的尊重,让他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当检察官问母亲,若让母亲来结束Ethan的生命,母亲含着巨痛告诉法官和检察官,我会的,我想结束他的痛苦。
让母亲结束自己孩子的生命,在世的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是为了孩子,这样的决定让这位母亲毅然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对于这个安乐死的请求,Ethan给了检察官和法官自己最好的举证,Ethan所表演的魔术实际上是人性的了解,60秒钟的时间,让检察官独自呆在一个小箱子里,仅仅是60秒,就无法承受这种与外界无法沟通,无法承受身体不能动弹,让人窒息的小空间,试想这是14年,试想让一个普通人在思维清晰的时候,不能动四肢的坚持一个小时,会有人做到吗?
母亲先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葬礼上,Ethan唱着母亲曾经唱过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安静却悲情四起,本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却经过Ethan的演唱,那力量穿透了Sofia的内心,扬起下巴含泪的画面,让人怜悯的心碎。
我欣赏Ethan那读懂人心的观察力,这是当魔术师必要的素质,或者说是要当一个顶尖魔术师不可缺少的能力,我期盼我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并不是要去当魔术师,只是希望能给自己亲的人更好的关心。
情节总是按着故事的节奏去设计,徒弟成了造成Ethan魔术生涯结束始作俑者的儿子,这种狗血的剧情设计,是让我所厌恶的,真正就成了为故事而故事了。
我想“艺术家”在在不尽人意的时候都是疯狂的,那个称为画家的Sofia的丈夫找到了Ethan的家,在Ethan的眼前掌括Sofia,无助,这个不能动弹的男人就这样看着爱的人在自己眼前受凌辱,绝望,希望被彻底的击碎。
纵然结尾是美好的,两人最后走到了一起,举行了欢快的party,在Ethan幽默的言语中,透出的那股凄凉,让观者的心为他痛,为即将失去Ethan的Sofia感到惋惜。
生命不息,爱不止。
小酒馆里,伴随着悠扬的女声,索菲亚翩翩起舞,飞扬的裙摆的鬓间的玫瑰使得她格外光彩照人,感染力十足。
伊森和小徒弟面面相觑,没想到一向端庄不苟言笑的索菲亚竟然还有这么风情万种的一面。
音乐和舞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们热烈的心跳和舞动的内心世界。
安乐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我们到底是应该尊重生命,还是尊重个体的诉求?
对于伊森来讲,我想大多数人理解他的选择。
但考虑到伊森的影响力以及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尽管法官为之动容,最终却还是驳回了安乐死的诉求。
在全身瘫痪十四年后,伊森身体的各项器官退化,并发症折磨着他,他选择在此刻放弃生命,绝对不是什么懦夫, 如果他真的懦弱,早在十四年前就放弃了,他一直是一个活得热烈的人,瘫痪后,他积极治疗,写书,做节目,帮助更多的人,但在一具无法动弹的躯壳中,连自己的生死都不能选择,又何来自由?
伊森在海边,海水轻柔地冲刷着他的脚趾,他想象着自己慢慢地站起来,离开轮椅,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海,想象自己的脚和小腿慢慢地被海水包裹着,肉体的知觉失去了,心的记忆还在。
一名天资聪颖的魔术师由于遭到同行嫉妒,暗中使坏致使魔术师在一次表演中失控从空中坠落导致全身瘫痪,从此卧床十四年。
在这十四年中,他没有悲天悯人与世隔绝,反而从事各种有益活动,出书激励悲剧民众勇敢面对生命,还主持广播节目欢声笑语的点燃世间温暖之光。
但在十四年后的今天,他却向律师提出让自己安乐死的想法。
首先,法律这一关就难以跨域,魔术师没有放弃,试图在主持的节目中号召粉丝们支持自己从而制造社会效应。
没成想适得其反,不会有粉丝们会让自己心中的神级人物放弃生命远离自己。
最后,被逼入绝境魔术师的悲情终于感动陪护身边十二年的女护士。
这位已婚护士十二年来没有休过一天假期,始终任劳任怨的服侍左右,甚至于默默的爱着这位魔术师。
此时此刻,她做出重大决定,要不顾法律约束来为魔术师执行安乐死。
领会情意的魔术师也给予回报,在最后时日娶她为妻。
一场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乐观告别就此感动收尾。
影片桥段类似于2011年的法国影片《触不可及》,也是主人公全身瘫痪,只剩脑袋可以自由活动。
此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不是流于表面的夸大滥情。
除了印度影片特有的歌舞和时髦的魔术桥段以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人伦探讨,特别是对安乐死的严肃面对。
也许是印度对安乐死要比法国苛刻得多,所以显得此片更具深度感人发人深省。
本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人物,突然残废卧床,乐观坚持了十四年之后请求一死,却遭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非议。
在法庭上,所有最亲近的人,医生、护士、律师、妈妈、徒弟、前女友都要遭到良心的拷问,爱他是否就可以同意他去死这样纠结的难人问题。
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特殊问题区别对待的人性化思考,包括法律层面上的固执。
值得一提的是,魔术师母亲去世的那一段,他仰天长笑,如中国一位古人在母亲去世时大笑一样的超脱。
还有原谅凶手和他儿子匿名来学艺的桥段,都展现出不一样的人生豁达与包容。
最后,欢乐告别会上的幽默感言也是在暗示,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的不快乐和没有死去的权利。
只是,可惜了漂亮的女护士,亲手对爱人安乐死之后,还要接受法律的惩罚,这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每看一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平复心情,然后过个几个星期,又忍不住再看一次。
没什么艺术细胞,不懂架构镜头意境等等。
只是爱死了这个电影,场景,配乐,舞蹈,出色的表扬,舞蹈般优雅的一举一动。
甚至看完后有种冲动,某天要去看看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如电影中描写的这么美。
我很喜欢电影中唯美的画面,伊森的魔术表演给人的感觉很流畅,更像是舞蹈,就连从高空坠落的一幕也那么优雅。
安乐死这个主题,一直以来在许多国家都有争论,有人说,生命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都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甚至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活着是一种义务;也有人说,当活着成为一种煎熬,当个体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时,他有权利选择结束以及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现实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孰是孰非那么简单:对于缠绵病榻痛苦不堪的病人而言,法律是否允许对其实施安乐死?
医务人员应该救死扶伤还是应该结束病人的痛苦?
家属应该倾尽所有为亲人求医问药还是应该顺从其意愿忍痛割爱?
法律、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人类社会是如此的复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甚至无法做到真正的互相理解,个体的诉求如何能够得到集体的理解和宽恕?
但我们最终还是会妥协,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社会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为了个体的稳定。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约定俗成地去约束自己和别人,受到约束的同时却又在最大限度地寻求个体意志的自由。
萨特的小说《自由之路》的卷首语说到:我们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由。
真的没有必要去争论谁是谁非,因为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就是带着各种镣铐走出来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各自的痛苦之中。
只需要发出你的声音,你一定会找到共鸣。
至于最终能否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是你被他人妥协还是他人被你妥协,或许这并不重要,时间会证明一切。
伊森的痛苦我们或许无法理解,或许能试着理解一部分,但同样“痛苦”的我们,有没有过像他那样去争取获得认同,却处处碰壁呢?
性别镣铐,种族镣铐,性取向镣铐,等级镣铐,时间还不是一一将其打破?
但历史告诉我们,自由之路是充满血和泪的一条路,有人为之而流血,有人为之而流泪,但人类前进的方向从未改变。
有人说追寻绝对的自由等同于追寻毁灭,我同意这种说法。
不过在人类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自由。
我们终将带着自己上锁的镣铐跳舞,要解开旧的镣铐必将带上新的桎梏,周而复始。
我宁愿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因为我们都向往更美好的未来,这一共识从未改变,不是吗。
人生而拥有生命权,现在的社会,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以非法的手段剥夺或者伤害,但是那个人自己呢,自己杀死自己,自杀是怎么算?
是否有错,能否被法律和社会接受?
本片中主人公伊森向法院申请安乐死,但是宪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安乐死。
我觉得伊森是代表广大有安乐死意愿的人在奋斗在抗争,他是一个代表,典型代表,有巨大影响力的代表。
他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被朋友陷害脊椎出问题,幸存下来,写书、主持广博电台,在精神上帮助像他一样的,真正的名人,广大民众心中的偶像。
如果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众,恐怕唯一的直接的最后的选择是,在“索菲亚”的帮助下安乐死了,因为他甚至连杀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很遗憾法院最后宣判没有同意伊森的请求,不过伊森和索菲亚的选择做出了无言的抗争。
其实最后有些像大团圆结局,伊森和索菲亚结婚了,好像找到了生活希望,不会安乐死了,觉得应该明确表现伊森在索菲亚的帮助下自杀了。
影片中给出的安乐死理由是尊严,因为伊森这类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吃喝拉撒都要靠别人,完全找不到存在感,荒度时日。
伊森还好,他在瘫痪的14年时间内是一名斗士,但是斗士最后都无法忍受了,普通人呢?
最严是第一位的理由,再者是能够给亲朋好友减轻负担,安乐死后他们都轻松,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事,不必那么累,还心力憔悴。
钱也是个问题,许多人,患了绝症后,或者遇到事故瘫痪了什么的,没有几个家庭可以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直到病人死亡(电影中伊森那样的人都没有足够的钱)。
既然根本治不好,何苦在让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花去一辈子中90%的医疗费,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家,自己难过,家人痛苦?
还不如在青春美好的时候多享受!
他们更愿意打个商量,能不能把那些医药费找补给我,让我生命大好的时候花,花这笔钱让我吊着命痛苦算什么回事?
我在想影片中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时才能有掌控自己生命的权利,即法律能够同意安乐死?
已经慢慢开始对煽情电影无感,这电影,各演员感情丰沛,每人一个眼神,就是一个故事。
可对于这种电影,总是在吹毛求疵,发现许多bug。
1、魔术师一个人有必要住在这样一个我喊你你听不到,你进来,我不知道的大宅子里么,从成本来讲划算么?
2、一个印度女人没有离婚,就这样不回家去照顾另外一个男人,这样真的好么,纪念日什么的都根本记不得,这样废寝忘食?
3、破坏他人魔术,造成他人致残,这应该构成故意伤害罪(好吧,法律思维作祟),肇事人就这样逍遥法外的生活?
4、房子漏雨也就罢了,这么好的古堡都不能修补,而是挂一块塑料布在那里遮雨,缺钱就缺到这样一个地步?
5、既然可以出门,为什么十二年竟然是第一次出门,就不能平时推着轮椅四处走走么?
这样一个唯美的电影,也许要抛开这一切逻辑只来感受这电影的美即可,但还是忍不住吐槽下。
总体很完美,从画面到节奏都把握得很好。
安乐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争议的话题,更何况是在笃信宗教的印度。
结局不出所料,官方拒绝,自己解决。
其实这正是应该给那些顽固的政客和腐朽的法律有所启迪的片子。
人的生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尊严,生命又和所依托呢?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奇妙的,生命是痛苦的。
关于安乐死的电影,画面很美,歌很好听。
我是认同安乐死的,有尊严的死去,何不是尊重人权。
绝症患者生命的最后大都饱受病痛的折磨,还有像男主这样的病人,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永远不能判断别人应该怎样选择。
安乐死不过是多了一种选择,痛苦的活着与安然死去,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与错。
如果有一天我会面对相同的境遇,我希望那个时候安乐死在中国已经合法化了。
人生苦短 我的朋友但是如果用心生活 人生够长了因此打破规则快速原谅真正的爱不要后悔什么让你微笑
整部电影都在进行着极尽夸张的讲述,可没办法,我就是爱死了这种夸张的讲述。
微笑。
一开场便抢足了戏的音乐,带领着观众见识了Ethan不由自主却井然有序并且科技含量极高的生活起居。
叹为观止。
他有尊贵的身份牛气的过去,精心为他设计的生活琐碎,有美丽端庄的私人护士,他是一座宫殿的主人,在深邃古老的庭院深处和无处不在的古典吊灯下他又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电台节目,有大票的粉丝和扎堆的追随者。
万众瞩目,他俨然是这个世界的神。
于是下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宫殿里,这个男人是个魔术师。
魔术表演在影片中有极大的比重,不得不佩服导演对于画面的掌握,所有的布景,色彩,包括魔术的情节在内,都不止一次的把我带入Ethan的魔法世界。
不管是舞台上突然长出的灯光长梯,魔术师手中飞出的纸雪,还是最终将Ethan赶出这个舞台的红烛戏法,似乎魔术在影片被被描绘得太过出神入化而超越了这种技艺所能承载的想象。
也正是因为这种明目张胆的夸大其词成就了魔术作为影片最高调的布景师和铺垫者,于是故事越发顺理成章。
因为所有的魔术都仅仅活在Ethan的记忆中,魔术师Ethan是一位残疾人,残得彻头彻尾,一次魔术的以为瘫痪了他的全身,徒留下魔术师日仍想回去的尊严。
却回不去,于是魔术师渴望结束生命,于是这是一个关于“安乐死”的故事。
在法律、宗教以及人们的朴素价值观首先将“安乐死”否决了千百次的情况下,声名远扬的魔术师选择死亡的消息自然在这个国度引起轩然大波。
“你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不能接受你的死亡”……不绝于耳的否定、斥责、甚至是谩骂一度淹没了Ethan的生活,当然也掩盖了他的选择。
对对对,Ethan要是安乐死了,是会有多少人不再相信所谓坚强所谓毅力所谓自强不息呢?
不由自主,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的男人,纵使有多么迷人的过去,纵使人们有多么迷恋他的过去,他有怎么能活在别人的记忆里呢?
如果连眼泪都没有办法为自己擦拭,如何叫一个男人有勇气哭泣呢?
映像最深的一个场景,在数十年来第一次迈出他的宫殿,在去往法庭的路上,久违的外面的世界让Ethan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迎着风脱掉帽子的男人是有多享受这样“放生”,就有多么敏感于公路边田野间迎风却跟自己无法动弹的稻草人。
他拥有魔法,他能上天入地,他纵使能被这个国家的历史记住被命名为最伟大的魔术师,却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
没办法掌控自己的生,并且连死也无法选择。
其实世界没有魔法,没有万能的魔术师,却有数之不尽的旋转木马,和被置身事外的稻草人。
只能枯萎。
不多说,感动而深刻
现在的一些印度电影脱离了一些比较雷的东西,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魅力。
女主角漂亮,没了
沉重的主题,却显得如此美丽;注定不能相伴一生的爱情,却让人感叹如此珍贵。究竟是为了所爱的人活着?还是理解爱人的痛苦,让他自由选择死亡?谁能很好的回答?
很适合的时间看了这部电影
希望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选择死还是活
真的不好,一直在说他的痛苦不同但没看出哪不同,但女主还是我的爱,美丽端庄又可爱
很感人
印度电影确实不错
难得的有深度的印度电影啊啊啊,力荐~(其实我只是跳着看了几眼)
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 对尘世美好的留恋 伊莱选择结束这苦乐参半的人生 “为什么我这么高兴却仍要选择离去,我高兴是因为昨天是我痛苦的最后一天”
影院里面看的,主题还是挺深刻的,就是太冗长。
其实印度电影思想是有的,就是严肃的剧本被宝莱坞永远不愿割舍的歌舞和煽情套路给弄得杂乱不堪
印度影片,由宝莱坞当今最登对的“银幕情侣”赫里尼克罗斯汉和艾西瓦娅雷领衔主演。俊男美女,还是超现实风格,感觉有些假,嘿嘿~~
2-117
传递的东西不想接受。
魔术师一个人有必要住在这样一个我喊你你听不到,你进来,我不知道的大宅子里么,从成本来讲划算么?
制作挺美的,就是故事挺一般的,表演也不自然
男女主角的演技都不错,剧情尚可,只是缺少想象中的跌宕起伏。没什么波澜的此类爱情片是很难赚取没有此等经历的观众的眼泪的......
拜托别jb先自己陶醉得不行好吗?我哪儿知道你要给我讲个什么样的故事?我期待半天,你先自己陶醉抒情起来了,你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