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是野心很大,往恢宏巨著方向走的正剧,有浓郁的历史书味道。
剧集自始至终铺设了庙堂之高(庞培与凯撒)与山林之远(乌瑞纳斯与普洛)两条线,并毫不费力地安排随时交叉。
在本剧如此明确的权力斗争主题下作此安排,颇有《醒世恒言》的意味,让观众得以近距离仰望窥伺追逐权力顶峰的人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扭曲怎样的人格,面对怎样的风险。
同时劝慰安居白丁的绝大多数,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珍惜当下,快意恩仇,方是人间正道。
庞培看着海中的浮木羡慕身边的奴隶,凯撒待人以宽却在遇刺时悲凉感叹连你也来杀我,哪及得上普洛今朝有酒今朝醉,金风玉露胜人间。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乌瑞纳斯,有信仰有底线有原则有努力,或许还会随机地有一定显性成果,但小人物一定要清醒自洽,那只是在大时代下的随波逐流,停泊在上下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历史的部分精良、用心,值得期待第二季,该屋大维表现了。
我想说的是HBO的剧集——ROME。
终于看完了第一季,开始看第二季。
说实话,在美剧中,除了我超级喜爱的SEX AND THE CITY,我真的很少花那么多的心思眼睛都不眨的看这样一部需要耐心去揣摩的剧集。
而且还是我很不擅长的历史题材。
但是很意外,我依然看的很入戏。
以罗马帝国的兴衰为线索,从POLLU和VORENUS两个历史小人物的身上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悲喜。
要说这是一部完全美国视角,充满时尚元素,充分满足人们色情心理,而且拍的有那么点媚骨的剧集,应该不算过。
说他是美国视角,是因为很多历史事件是用美国人的镜头去诠释的,有那么点新意,有那么点戏谑。
说充满了时尚元素,你只要看看其中精美华丽而且充满时尚气息的服装和风格,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满足人们的色情心理,如果你是一个期望在一个相对正剧中看到一点带有做爱,同性恋,乱伦,3P,疟恋这样刺激片断的人,那么这部片子就不会叫你失望。
POLLU一直是我喜欢的人物,喜欢这个人是喜欢他对政治的完全免疫,单纯,勇敢。
我看完第一季以后,看到他做了一个花环给曾经的女奴隶,请求她嫁给自己。
我想,要嫁还是就嫁给POLLU这样的男人好了。
POLLU是个很酒肉的人,有钱了就去罗马的妓院里快活,爱上了女奴隶,可以热切盼望那个纤细的身影好像一个小孩子。
这个人物是在剧集众多悲伤人物中,最无辜而且最不悲伤的角色。
也悲伤,但是可以脱离悲伤。
他的身上有战士的血液,从小学会用拳头和刀剑去解决问题,磕磕绊绊做士兵,出生入死,曾经很光荣,也很卑微。
快意的生活,可以勇敢去死,但是触及自己最高贵灵魂底处的军人的尊严,又壮烈的维护这尊严。
可以说,在ROME的诸多悲伤的角色中,POLLU是在画面中简单又清楚的一个。
VORENUS我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这个男人有太多软肋,纠缠的生活在自己理解不充分的政治信仰和他美丽妻子的谎言中。
拥护共和,反而成为恺撒的工具;深爱妻子,却使得家破人亡。
这个人在我看起来,总觉得很无力。
声称不喜欢政治,但是对政治入手却很快。
不是坏人,可是总不清楚自己的立场,看到他做傻事,我就气的拍大腿。
一个完全精通政治,并完全适应政治的人,可以在那样的场合中如鱼得水。
一个完全不懂政治,完全和政治绝缘的人也可以活的很好——比如POLLU。
但是唯独VORENUS这样,对政治半生不熟的人,才活的最糟糕,不甘心,又不情愿。
我还很喜欢的人是年轻时候的屋大维,聪明,天生的政治天才。
可惜,小演员的表演总觉得那么不到位。
不过和姐姐的那段乱伦倒是惊世骇俗。
安东尼也很好啦,正面全裸我恨不能慢镜头看的。
英俊。
下半身思考的男人。
想来,埃及艳后爱上的男人,自然不会简单。
现在要说的是剧集里面的若干女人。
几乎每个女人都心思细密,用身体或者社交手腕,在政治场上施云布雨。
我一个都不喜欢。
下面来说点关于该剧的小细节。
首先,血浆用的实在太多了,不知道罗马是不是真的原生态到那个地步,所有人都彪悍凶狠。
杀人一招毙命,不是砍头就是肢解。
胳膊大腿乱飞。
我有点眼晕。
其次,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小细节。
墙上鲜艳的色情涂鸦,舞台剧上折射政治故事的色情戏剧,还有布告官在发完布告以后念的广告,都好玩的很。
比如,布告官念完布告以后都会最后加一句:真正的罗马人只吃罗马面包——想来是出于某一面包店的宣传词。
POLLU在角斗场死里逃生以后,居然有洗染店老板派人偷偷来给他画肖像,很有点要让他做代言人的意思。
最后,关于那个时代强悍的性关系。
剧集里的性描写不在少数,看到彪悍的阿西娅和男人在床上嗨咻,旁边的佣人端茶倒水,我眼睛都直了。
还有风情的埃及艳后,遇到POLLU,简直就是干柴遇烈火。
更不要说性爱机器安东尼,在路边遇到一个牧羊女,居然把全师的人停下来,等着他在一棵树的背后行其好事;一对女同性恋在床上抚摸亲吻;一对姐弟乱伦。
总的来说,好戏不少。
才开始看第二季。
阿西娅明显比第一季的时候胖了好多。
POLLU和VORENUS应该跟着屋大维混了。
ER…..剧集就是这样。
所以,历史上铭刻的永远都只是大人物的史记,如庞贝,恺撒。
而永远不会是小人物的悲伤,如我心爱的POLLU,VORENUS,以及他的妻子,女儿。
ROME的肥皂剧精神终于在第16和17集中彻底败露了....人为的安排,为了情节而故意制造的冲突,如同ESPN的球评口中的Controversy一样廉价。
谁关心两个阿兵哥的妻儿琐碎?
更何况那一地的鸡毛都是自己造出来的。
Vorenus没事你改宗教信仰也无所谓,但你那几个孩子突然视你如仇敌,就是平庸编剧作黔驴技穷的表现了。
元老院里,因为大家都知道些野史,小凯撒只要一路作酷到底就足够了。
一个情节可以让观众预测出来的历史肥皂剧,可悲。
然后在19到20集左右,剧情飞快收尾,19集之前,人物形象全部一百八十度转弯:铁般的意志的阿兵哥Vorenus时时在疯狂边缘徘徊,Larger than life的Pullo变成了全剧中唯一高大全美国丈夫,地母风格的Atia萎缩成在儿子和情人夹缝中生存的笨女人,堂堂安东尼则成了一个衬托渥大维的摆设。
该剧的最大亮点,对2000年前小人物的关心,被私生子,财产,谋杀和丑闻等肥皂剧常见因素抹杀了。
老天,如果罗马人真如编剧所述,乃是披着toga的野兽一样,安东尼凭什么会因为避丑闻而跑到埃及去呢?
但是19集开始,如同回光返照一般,罗马剧集突然焕发了其旧日的光彩。
原因之一,是Vorenus又穿起了军团的铠甲,这次配有传统红披风,不再是傻乎乎的百夫长的铜炊行头了。
长相不够扎眼但脸部线条够硬的男同学们,可以考虑参军,因为无论是古罗马的盔甲,还是迷彩服,军人的装束都能使您的雄性魅力成指数级增长。
原因之二,则是拜HBO所赐的福利:渥大维和他老婆Livia意气风发的SM加R级的床戏。
不得不说,这是一段很让人心猿意马的镜头,年轻女子如花苞般的乳房在阴暗的光线掩映下跳动着,美少年在愈演愈烈的窒息游戏中费劲的喘息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汗津津的年轻肢体动作是原始而粗暴的。
虽然Agripa和渥大维娅在此之前也有激情戏,但却没有这么强的跳动和撞击感。
高潮来临之际,渥大维的眼光在一瞬间显出了虚弱和涣散的感觉,但Livia的耳光来临时,他又恢复了那种机器似的无动于衷。
这对儿SM冤家!
然后当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在埃及王宫里,当着奴隶的面上演少儿不宜镜头时,Atia便在埃及王宫的门口掌殴Vorenus。
不得不承认男人在挨女人耳光的时候,一定要面无表情做石像状。
记得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里面写,说女主角一巴掌扇来,男主角没有防备,被击中鼻子和眼睛,顿时涕泗滂沱,面子丢了个十足十。
所以男生们啊,看到纤手一动,掌风习习,就应该把脸颊侧过做好准备。
一声五指山红后,那神情,那深度,那风格,啧啧,这次第,怎一个酷字了得。
罗马的一场闹剧临近结尾,编剧准备让Vorenus把对国对家的责任进行到底,于是后者就挺胸抬头,任凭Atia哭哭啼啼的对他又推又搡,只作石像般巍然不动。
绫罗绸缎的贵妇与全副武装的罗马军官做肢体纠缠,这不是重金属是什么?
自从凯撒与庞贝的决战被该片用几个虚晃镜头搪塞过后,美国观众终于明白过来,在BBC的制作中看到诺曼底海滩风格的大制作场面,是不可能的了。
英国人严格遵守了戏剧舞台的传统,合唱队一去颂完,阿克兴角海战就结束了。
Vorenus和安东尼成了同一条船上的蚂蚱。
战败后的醉生梦死。
饕餮,美酒,大麻和纠缠如同土耳其浴室一幕中的肢体群里,身着全副铠甲的Vorenus好像是这片疯狂海洋中的一个安静的小岛。
人家James Purefoy就是靠身材和面孔吃饭的,40多岁的人了,上身挂着片与其是盔甲,不如说是装饰品的行头,一点赘肉也无(除了那个胖乎乎的小肚脐以外)。
等到把那件可笑的衣服扔到一边,我不由想起HBO论坛上的一个做黑体字的大标题:“感谢主,恩赐我们Purefoy的全裸镜头!
“某人在旁边酸溜溜的哼唧了一声:我身上涂些橄榄油,比他也差不了哪儿去。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是啊,导演果然是用光线的大师。
在埃及王宫昏暗的烛光中,男男女女的皮肤看起来出奇的好,泛着诱人的古铜色,使人联想到阳光,泥土,小麦和人性最原始基本的种种审美。
防晒油肯定是要擦的,不过不能显山露水而已。
英雄末路,才显出自己得本色。
一个罗马三头执政之一马克安东尼,一个前黑手党领袖现任光棍大兵Vorenus就坐在肉林酒海中喝起闷酒来了,背景是一个蒙着眼睛,分不清性别的玉体横陈。
那个玉体听到两人说话,知趣的跑掉了。
Vorenus面无表情的把超大一杯一饮而尽,突然激起了安东尼最后一点豪气:瞧瞧,这才是我们罗马人喝酒的架势!
可怜,周围是成群的埃及宫女和太监。
两个难兄难弟开始就着酒气聊天。
每次Vorenus和人推心置腹的作男人式的聊天,都会有好戏在后。
第一次他和落难的庞贝聊,把庞贝放到埃及受死去了。
第二次和Pullo在酒吧里聊,喝到酩酊大醉,被Pullo扛到肩上爱称为小绵羊。
这次和老上司安东尼聊,安东尼说希腊人不信有后世,Vorenus反对,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极认真起来。
安东尼懒得再理论下去,两个人红着眼睛盯着对方良久,最后一致同意,Fuck ‘em。。。
原来天下粗人喝醉了都一样啊。
第二天清早,两人以69式睡姿醒来(不能怪我胡思乱想,谁叫这两个演员以前演过这题材呢)。
安东尼为女王哭得山石动容。
没什么再比穷途末路,胡子拉碴的男人感情爆发更煽情的镜头了。
Vorenus悄末声儿的走开,返回时,递上一把货真价实的罗马短剑。
整个剧集中,这时的安东尼是最出彩的时候。
很多年前理查德伯顿演的安东尼笨拙的从台阶上翻滚下来,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自杀大业,很丢面子。
与之相比,Purefoy版的安东尼更凄惨些,头发乱的很后现代,脸上的深黑色眼影被眼泪弄得一塌糊涂,略有些滑稽。
只有当他听Vorenus说,“在你麾下效力,是我的荣誉”之时,才受宠若惊的一笑。
这个当年他断定“will follow the 13th legion up to eagle’s ass”的傻大兵的一句话,竟成了他戎马一生的盖棺定论。
天塌下来的时候,Vorenus是个自杀的好伙伴。
此人面部肌肉僵硬,深知可杀不可辱的道理,捅自己人的时候决不会手软。
另一个最佳“介错“人选择,请参照该剧另一名主人公,Titus Pullo。
不过Vorenus在场,会保证您的自杀场景悲壮惨烈,壮士扼腕。
而Pullo么,他送人上路的时候,居然还贪恋人家的桃子(背景音乐:甲壳虫的Ob-La-Di, Ob-La_da, Life goes on)….保证您哭笑不得。
说正经的,安东尼迎上短剑,一刀还没到底。
他一边费尽的喘着气,一边抱紧纹丝不动的Vorenus,好让短剑刺得更深些。
渐渐的,痛楚的表情消失了。
清晨的阳光很友好的照在他的脸上,让这个男人莫名其妙的变得好看起来。
背面,Vorenus的鹰鹫表情一成不变的古怪着。
不过安东尼差不多断气的时候,前者的目光散了,嘴唇也松弛了,一瞬间好像死得是他自己一样。
像所有的影片中的英雄一样,安东尼安安静静的滑倒下去,占据屏幕的,是如雕刻般的Vorenus的侧脸和他垂下的目光。
这串蒙太奇很有美感,但不知道是否经得起史实考证。
从实用角度讲,如果让对方出力,一剑穿胸会顺利的多,总好过抱着人家,疼得死去活来还要再抱紧些…好在Vorenus是个老实人,否则手腕一翻,安东尼死了也要疼得活过来。
后面几个镜头就显示出正常取向的导演和同人女之间的区别了。
同人女们一定是把Vorenus给安东尼穿盔甲的场面拉到若干小时,无数面孔手指衣物莲花的特写,幽怨的背景音乐,不把它做成孟姜女一幕不罢休。
但Vorenus毕竟是个当兵的,擦掉那可笑的眼影后,那架势跟完成一项任务没什么两样,飞快而利索的把安东尼拉扯到盛装的罗马铠甲中,这具很上相的尸体终于又变成了那个罗马将军了。
有意思的是,当克里奥佩特拉出场,问Vorenus有啥话赶紧说时,Vorenus气得气短,只有一屁股坐在台阶上,那回话的口气完全是一幅“我拿你这女人没辙,算I 服了U“那种腔调。
然后的剧情发展,中间就开始掺杂搞笑的细节。
演渥大维的演员其实很不得志,因为他的神气一直不需要什么变化,只要做出喜怒不行于色即可。
结果他能发挥的,只有把眼神展望到无穷远处,一幅干干净净的面孔上是拒人千里的空白。
在邀请克里奥佩特拉去罗马游街的时候,这种阴狠的神态没有一点帮助。
在大帐中,渥大维心虚自己的表演,声称自己当初的表现就是“真诚它本人“。
右边的小阴谋家兼军师Maecenas马上附声称赞,左边的老实巴交儿的Agrippa则是一脸愕然,分明是这么肉麻的话你也说的出口的表情。
当Vorenus和Pullo带着小凯撒在埃及出逃的时候,片子的底色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不只是因为白天的戈壁沙漠就是阳光刺眼的,因为导演的刻意用光,连篝火的颜色都比以前明亮。
小王子在Vorenus前还算听话,因为Vorenus从来不吃他那一套,有若干个小王子头上的肿包为证。
现在两个大兵重新聚首,关于教育方式的笑话马上上演。
首先是Vorenus用他千年不变的命令吆喝:我叫你睡你就睡!
小王子怒目而视,但无可奈何。
然后Pullo出场,以看到兔子似的口吻调笑:就是这小子?
小王子追问母亲下落,Pullo脱口而出:死了。
一秒钟之内人性复苏,附加一句:死得还算体面。
且不管成了孤儿的小王子作五雷轰顶状,也不管他愤然卷起铺盖准备自行出走,更没看见他刚走了两步,只好可怜兮兮的返回来,在火堆边埋头而泣,两个没心肝的大兵舒舒服服的坐下来,Pullo第一句话就开始抱怨:我以为他(这孩子)个头儿会大些…尽管篝火让这两个人的脸部线条变得柔和亲切起来,他们似乎根本没把那个从天堂跌倒地狱的孩子放在心上。
开始对这孩子日后没有母爱的生涯感到担心….最后的一点感动发生在打斗之后。
Vorenus咬牙切齿的告诉Pullo,他不要死在这个狗屎之地的时候,观众大可先松口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凭他这么没口德,一定会撑到回家再死的。
两个铁哥们儿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对方,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只有这次,Vorenus自己是奄奄一息,彻底的无能为力了。
无论剧情如何,我一直感到这片子就一直亮下去了。
这种光亮的轻松感甚至延续到重伤的Vorenus回到罗马。
房间是如此的明亮,与以前的碉堡似的不见天日的住处截然不同。
盖着白被单的他似乎被一层柔光包围着,背对着镜头的Lyde没什么动作,但两滴眼泪很明显的从下颚滴下来。
Pullo一如既往的守在他身边,四只手交搭在一起,如同很久之前。
如果这是个影片,渲染到这份上,Vorenus铁定是要见Niobe去了。
但谁叫这是肥皂剧,编剧万万不能“烧桥“呢?
最后,Pullo和自己的儿子一身亮色,罗马的街道也从来没有这么阳光灿烂,丰富多彩过。
迎接罗马市民的是一个平安丰盈的时代。
当渥大维把罗马城建成大理石城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担心Vorenus子孙辈的经济收入。
他儿子作了个石匠么!
1)剧情挺抓人,有张有持不拖沓,是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相结合的那种类型,时代背景是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巨变时期; 2)演员不错,恺撒是我喜欢的核网危机(The Sum of All Fears)里演俄国总统的Ciaran Hinds,老谋深算领袖气质。
演年轻屋大维的是曾在怒海争峰中演英国小军官的Max Pirkis,把未来的罗马第一公民的天才和阴骘表现的很到位。
女演员们就不多说了,每集必有人露点啊,罗马的性风俗真是…… 3)细节吸引人,在我看过的表现罗马帝国的历史影片中,第一次把普通人的生活带上屏幕。
骑兵们在没有马镫的马上战斗,脏兮兮的市场和街道,士兵的薪酬奖惩和后方军属的生活,贵族们的宴会详情等等,在气氛营造和细节表现方面确实是电视剧占优啊;4)第一季的导演有导007黑日危机的,有导过几集欲望都市和X档案,编剧写过欲乱绝情妻和NYPD BLUE,阵容不俗,值得继续期待!
看过《罗马》第一季,我很好奇这两个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小人物是否确有其人。
在英文维基百科上有一些资料,翻译过来。
英文好的同学自己看吧,有翻译不对的欢迎指正。
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真人,电视剧里的人物就不多介绍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renus凯撒老头在自己写的一本书《高卢战记》里面提到过11军团的两个士兵,一个是Lucius Vorenus(乌瑞纳斯),另一个是Titus Pullo。
书里是这么写他哥俩的:他俩都是特别牛的百人队长,因为竞争一个职位,谁都瞅不上谁。
在一次和Nervii人的战斗中,Pullo立功心切冲的太靠前,用标枪捅死一个敌人后,也被敌人的矛刺伤了,并且陷入重围。
这时候Vorenus从阵地中冲向Pullo,和敌人一顿肉搏,放倒几个吓走了更多,自己却也陷入不利境地。
Nervii人再一次围上来的时候,Pullo和Vorenus并肩作战奋勇杀敌,终于安全返回阵地,在周围一片赞叹声和掌声中,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历史上的Vorenus和电视剧里的不同之处是,他和Pullo是平级,并且是十一军团。
在其他一些小说里也提到过这俩人,有一些小变化。
关于Vorenus的介绍就到这了,Pullo还有一些。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tus_Pullo前面和Vorenus都一样的在49 BC的内战中(就是庞培和凯撒打),Pullo加入XXIV Victrix Rapax,一个安东尼领导的新的意大利军团。
48 BC时,安东尼被困在岛上逼降。
Pullo带着他的士兵们转而为庞培效力,在庞培和凯撒在Pharsalus的大决战前,Pullo还因为防守庞培在希腊的营地勇猛而被记上一笔。
哈哈。
偶然发现vorenus的演员在《猜火车》里饰演Tommy!
那时还好年轻呀!
///////////////////////////////////////////////////////////////////////////////HBO剧里这俩人的一些情节估计是虚构的。
不过还是挺有名的,后来一些小说都用到他们的名字。
很喜欢这个电视剧,虽然很多关键的事情交代的不清楚。
顺便推荐一下BBC的一套纪录片BBC.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人物没有《Rome》鲜明,不过时间跨度大,也讲了挺多故事。
正在下《Rome》第二季,教育网不给力啊~~~///////////////////////////////////////////////////////////////////////////////不知不觉6年时间过去了。。
今天不知道第几次看罗马的时候,看到pullo在执行杀死西塞罗的任务时,cicero临刑前对pullo说,历史会记住你的名字。
因为所有记载我的地方,都会记上我死于你手。
顺手查了cicero的维基,发现真的有两个杀手名字: Herennius (a centurion) and Popilius (a tribune)。
哈,herennius(百人长)是不是很像vorenus,Popilius是不是很像Titus Pullo的字母重组?
维基上关于cicero死前的描述摘取了《Haskell, H.J.: This was Cicero (1964)》这本书,关于cicero选择了一个更便于行刑的姿势在书里也有记载。
不同的是,剧集中Pullo告诉cicero这样痛苦会更少,书中说cicero自己选择了这个姿势,方便行刑。
1.1屋大维的母亲裸体和他面对面讲话的情节very impressive. “You know how I hate laws.”这就是皇太后的风度么。
她的女儿,和她一样风情万种。
1.2西塞罗“是庞贝的军队在执政,而非我们这些贵族”1.3牛血从屋大维母亲身上浇下来,为身陷绑匪的屋大维祈祷平安,impressive.1.4才第一集,屋大维姐姐就要和丈夫离婚被凯撒当作礼物嫁给庞培。
1.5小屋大维把凯撒的心思吃透了,对凯撒丢鹰旗引诱庞培斗法洞若观火,impressive.2.1屋大维的家庭都让母亲掌控,两人对母亲真是无话不谈,女儿在母亲面前对马克安东尼叫春我真是醉了。
5.1POLO带屋大维学习男人的记忆,格斗,交媾,给动物去皮。
What a mother!5.2马克安东尼这样的人,不用可惜,用之可怕。
5.3凯撒倾覆的诅咒好阔怕,让他的阳具枯萎;让她被野狗强暴,让她子女死光……最毒妇人心(=@__@=)5.4你今天必须去和女孩子交欢,不然我就把你的破书都烧掉。
5.5So proud of you,a real man you are.5.6那个男奴的阳具大得无语。
7.1奥克塔维亚为什么会对塞维利亚有感情,我不能理解。
是因为她母亲杀了它丈夫之后,奥克塔维亚一直有阴影么?
7.2凯撒的儿子说“I will never forget.”想起之后的刺杀,我有点颤栗。
人心难测。
叛逆的人中,有私生子,有朋友兼岳丈,自不必说。
顺从者中有正直的西塞罗,也有狡猾的安东尼,顺从不代表忠诚。
可惜西塞罗难做朋友,政见不合,天王老子都不认。
只有武夫忠诚可信,如POLO和乌瑞那斯,如冰与火之歌里的史塔克。
7.3成王败寇。
庞培真惨。
庞培的演员把整个人物的张力都用在了庞培战败的时刻,如此悲剧。
7.4片尾庞培之死,人头落水那一下太经典了。
very impressive.8.1埃及艳后蛮妖性的,但是我感觉不出她的魅力。
8.2凯撒被戴了绿帽子,这么恶趣味的剧情乐了老百姓了。
9,1又是姐弟乱伦,跟《冰与火之歌》一样,是HBO好这口,还是美国人好这口?
谁能告诉我奥克塔维亚勾引弟弟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9.2屋大维母亲真恐怖,撒谎不眨眼,还各种以先祖之名起誓神马的,女人真阔怕。
10.1女人真可怕,死整了别人还到她家去做客。
666666.10.2乌瑞那斯做那个胖子政客的动作真搞笑。
10.3塞维利亚疯了,够狠,什么叫心黑,什么叫毒妇,连儿子也拉下水了。
10.4POLO杀了奴隶的情人,像野兽一样,动物就是这样为了异性消灭竞争者的。
10.4凯撒,也是亲手把儿子推向了敌人阵营,把自己送上死路,谁让他把自己当神呢。
11.1乌瑞那斯坐着跟教父一样,处理的问题居然是丢失的尿壶。。。
11.2歌颂凯撒,原来声名远播的西塞罗还做个这档子事儿啊,历史书上没写,我呆萌了(⊙o⊙)11.3安东尼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又老又丑的女人。
11.4我祈求你接受这只虫子作为祭礼。。。
泪目。。。
武夫,单纯,一根筋,真心。
12,1凯撒死得也是蛮惨的,一人一刀,谁叫他把自己当神呢。
这场戏拍得很好,很经典。
结语: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在于还原了书籍上读不到的直观、形象的罗马历史,使得屋大维、凯撒、庞培、西塞罗这些人不再成为一个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脑海。
Vorenus和Pullo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们的名字被后人所知,是因为被凯撒亲自在书中点名过。
与剧中不同,两人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都是百夫长(Centurion)。
在征高卢的一场战役中,Pullo冲出了罗马军团的防御工事(fortified camp)直接杀入了对方的人群里,但很快寡不敌众被包围了起来。
Vorenus见状也冲了出去,与对方进行近身战。
俩人并肩厮杀,消灭了很多敌人。
他俩在返回自己队伍的过程中受到了战友们的欢呼。
凯撒目睹如此英勇(2b?)的行为,在记录征战高卢的书里(Commentāriī dē Bellō Gallicō)对他俩大加赞赏了一番。
后来凯撒与Pompeii决裂后,Pullo加入了Pompeii阵营,表现依旧英勇。
所以虽然确有其人,HBO基本上只用了名字,故事都是自己编的。
P.S.:既然我已经这么geeky了,就再写点小知识。
Cleopatra是埃及人,凯撒是罗马人,他俩谈恋爱用埃及语还是拉丁语呢?
答案是:都不是。
他俩用希腊语交流hohohoCleopatra作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阶级,其实不是正统的埃及人(就像清朝统治阶级是满人不是汉人)。
她其实是马其顿人,母语就是希腊语。
而凯撒希腊语也是溜溜哒,因为那时候的罗马贵族就是用希腊语交流显示身份哒(不过他的拉丁语写作水平非常高)。
八完了,我好geeky啊没有life啊
格奈乌斯·庞培(拉丁语:Gnaeus Pompeius Magnus;全名Gnaeus Pompeius Gnaeī fīlius Sextī nepōs Magnus,前106年9月29日—前48年9月28日),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
勇悍善战,凶残嗜杀,于前三头同盟中势力最强。
第四任妻子尤丽亚为凯撒之女。
他在罗马由共和国过渡为帝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早年是罗马将军、独裁官苏拉的支持者。
他后来与尤里乌斯·凯撒成为政治盟友,但两人最终成为敌人。
生平庞培出身于元老贵族家庭,年轻时就加入了军队。
在苏拉内战中,庞培作为指挥官追随苏拉,因此获得了名望。
庞培年轻时的军功使他直接获得了罗马执政官的地位(而不是按照传统的罗马晋升体系)。
他一共三次担任执政官(公元前70、55、52年)。
他参与过三次罗马凯旋仪式。
他曾在塞多留战争、斯巴达克斯起义、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以及许多其他战争中担任指挥官。
庞培早年的成功使他获得了“伟大者”的称号(正如同他少年时代的偶像亚历山大那样),庞培的反对者则因为他的冷酷无情而送给他“年轻的屠夫”的称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一群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奴隶为了争取自由和反对暴政便集体起义。
当时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乱,成功消灭起义军主力,又对残余的奴隶劝降。
庞培赶到时,见功劳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残余奴隶捉来,不分男女老幼,把他们每隔十步便钉在一个十字架上,令他们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后,庞培率军终结了希腊塞琉古帝国和使犹太人的哈斯蒙尼王朝成为罗马附属国,权力到达顶峰。
公元前60年,庞培与克拉苏、凯撒结成了前三头同盟,庞培娶了凯撒的女儿尤利娅以稳固两者的关系。
在尤利娅(前54年)和克拉苏(前53年)相继去世后,庞培转而加入了罗马元老院“贵人派”的阵营,庞培和凯撒因此展开了关于罗马领导权的竞争,并最终引发了凯撒内战。
庞培在公元前48年的法萨卢斯战役中被彻底击败。
他逃到托勒密埃及寻求庇护。
前48年秋季,庞培在凯撒军的追击下来到了亚历山大外海。
前48年9月28日,庞培觉得事情有异。
托勒密迎接的场面既不隆重,还有点肃杀,岸上满是士兵,加上托勒密还派出舰队像是监视庞培般。
庞培自知无法逃脱,只得乘着对方安排的一艘小船,准备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军官在庞培一上岸,就杀了庞培并砍下他的头,动手的军官中还有庞培的老部下。
托勒密顾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卢基乌斯·塞普提米乌斯(Lucius Septimius)动手杀了庞培。
庞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这件惨案,连忙扬帆逃走,这天刚好也是庞培58岁生日。
对于研究过罗马史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实在是差得可以,除了历史主线的叙述外,其余部分几乎完全是在戏说,完全没有呈现出许多历史上的经典时刻,令人倍感失望;当然,如果仅仅作为一部电视剧来看的话,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看HBO的《ROME》第一季,充分感验了公元前的酷厉阴鸷。
恺撒第13兵团直接听命于大将马克·安东尼的百夫长乌瑞纳斯和壮勇波罗是贯穿始终的线人,一个是悲天悯人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见证了不可一世的庞贝家族的陨落,见证了蒸蒸日上的尤里乌斯家族的霸权,也许他们还将目睹托勒密王朝在毒蛇齿间覆灭。
渥大维的母亲阿提娅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可以利用任何元素同盟友联姻。
她可毫不犹豫地搬掉绊脚石女儿的前夫,甚至怂恿未成年的儿子同恺撒干儿子布鲁特斯的母亲争宠。
她活在权力的漩涡中,残忍而细心地甄选救命稻草。
阿提娅是恺撒的niece,而恺撒是她的uncle,于是未来的元首渥大维称恺撒为舅公,深为自己体内流淌着盖尤司·尤里乌斯·恺撒的血液而跋扈。
恺撒自称是维纳斯后裔。
基本上罗马的建国也是这个爱情女神的杰作。
当她还是希腊神祇阿芙洛狄忒时,与攻打忒拜的英雄育有一子,这个儿子是攻无不克的特洛伊女婿埃涅阿斯。
恺撒以降,从冠了“神圣奥古斯都”的渥大维始,至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尼禄,没有一个不是穷奢极欲、目中无神,女神任性喧闹的个性在这个嫡系家族上彰显毕至。
讲究爱和美的女神,跟情人战神玛尔斯合力上演了人间的血腥杀戮。
《ROME》里的马克·安东尼,是个乱没正形的人。
可人民爱戴他,因为他会讲猥亵的段子、打仗勇猛如狮、崇尚酒神仪式的狂欢,这些性格很世俗,冶艳浪荡,所以亲民。
恰好不久前央视重播《埃及艳后》,玉婆伊丽莎白的女王和波顿的大将,是最最王道的搭配。
《埃及艳后》片名中文翻译不确,原本也就是《克里奥佩特拉VII世》,女王是马其顿人,离法老的尊称业已远了,强说她是“后”,也只是给弟弟小托勒密XIII当王后,基本上是昙花一现。
无论她嫁给恺撒还是安东尼,都是女王身份。
这部电影一直被诟病的是台下比台上热闹,而且票房惨败云云,现在看来冤枉太多。
就服装、舞美,福克斯也达到当时的登峰造极;剧本稍嫌薄弱,HOLLYWOOD只喜欢传奇爱情,但人物刻画并非一无是处。
玉婆的克里奥佩特拉仍旧最深入人心,而波顿的大将,活脱脱一个英雄气长儿女情更长的安东尼。
《ROME》里的大将,演员也找了位肖似波顿的人。
看他的表演,真的觉得身为恺撒心腹爱将的安东尼太粗俗了,可当他接到恺撒要求增援命令后的不动声色、威胁大哲西塞罗时的干净利落,就能感觉到这位安大将是故意夸大了自己的粗俗。
早在莎翁剧里,他就彪炳自己“不是个像布鲁特斯那样能言善辩的人”,倘若真跟西塞罗争执起来,却断不会落下风,可能修辞没那么华丽,语法不那么正确,实在掰扯不清,就武力顶上……西塞罗碰上安东尼,真叫秀才遇见兵。
《ROME》第一季后两集值得琢磨。
虽然此前的剧情一直有比较八卦的,诸如渥大维的姐姐渥大维娅和布鲁特斯的母亲塞利维娅同性相吸,波罗成了克里奥佩特拉的入幕之宾,身为太阳神祭司的小渥大维给凯旋的舅公脸上涂抹鲜血等等,这些倒也都是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脱线。
骁勇的乌队长终于是由于自家的孽债,而失去了亲历恺撒被刺的过程,没有替独裁者挡上两刀。
波罗和乌队长在竞技场血拼一节,拍的相当紧凑精彩,其血腥程度和视觉冲击效果超越了左躲右闪的《角斗士》。
放下屠刀的波罗似乎可以和心上人过上一段恬淡日子,活脱脱一个程咬金似的莽福将。
这两位线人距离历史缔造者最近时只有0.1公分,宏观上为共和与独裁的角力忧心忡忡,微观里更为退役津贴斤斤计较。
他们很厚道的没有切断历史动脉,满足于旁观者的身份,安心当罗马公民,从而避免《ROME》沦落成《寻秦记》。
安大将,让众人忌惮,第二季里,该轮到他老虎发威,和渥大维合力讨杀异己了吧?
结尾亮了!服装有一种奇怪的FEEL
因为屋大维没弃番。
当年真好,一劈腿就被杀
越到后来越看不下去,但是画面很美~
一般吧,比斯巴达还是差多了。
HBO出品,必属佳作。另附一句,此剧个人以为说的是政治,而非史诗。
不同于《斯巴达克斯》的又一历史大剧,第1季明显好过第2季,强力推荐,HBO出品,必属精品啊。还是喜欢正太版的屋大维。
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在于女人
本以为是沉重无趣的历史剧拍的却如此扣人心弦,曾经只为看激情场面的猥琐想法在这样伟大的剧集面前不由得自惭形秽
历史剧里面名气虽大,但是不好看的片子这个算其中之一。
一个只能用史诗风格刻画的时代,每个人物都真实可信,最难得的是没有出现人物过分脸谱化的古装剧一贯缺点,基本出来的每个主要男性角色我都喜欢。
基本沿着历史脉络走,里面的情色场面有些刻意,但真是一部好的美剧
血腥。杀戮。战争。爱情。09年6月。
文化生活情景复原做的好,情节细节上有些草率,总的来说,好看
诶哟 年轻的屋大维好萌 都出来西塞罗了//我是为了看裸戏来的。了解历史还是书来的更周全,看这种东西一是客观性不强,二是没有逻辑。
没有人幸免于难。
没有想像中的制作精良,大段大段的对话和过慢的进程看的我头都疼,第二季是不会看了,这剧越拍越像个家庭伦理剧。。。缺少史诗气质。另,选角失败。
有些无聊,政治斗争,情色,我对意大利范围果然都没什么好感觉。
最毒女人心
没想象中的好看,3.7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