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蒙古人
Gitarrmongot,The Guitar Mongoloid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Mikael Allu,Bjarne Gunnarsson,Erik Gustafsson,P.A. Emanuelsson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语言:瑞典语年份:2004
简介:一群把腳踏車掛上路燈的狂野少年,一位有強迫症的女人,三個拿著真槍真彈、在週末夜玩俄羅斯輪盤的酒友,加上總是在街角鬼吼高唱的唐氏症少年,組成了這部奇異而帶點哀傷的佳作。導演一鳴驚人的首部長片,精準而幾近「偽紀錄片」式的場面調度,透露了創作者對電影媒體比說故事更有野心的企圖:讓電影成為社會的實驗室。详细 >
啊啊啊太可爱了,八十分钟根本不够看。原来早年Östlund完全就是北欧Korine
#桃花岛观影团#这部跟阿邦的《正午显影》放在一起看真的太合适了,都是伪记录形式,区别从与被摄对象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呈现出来。一是逼近摇晃,不叫你看清全貌;一是拉远静默,尽量呈现真实物态。一是叙事创想的欣然交付,一是力求用碎片渲染出基调。一个完全松弛,一个缓缓收束。影像质量难辨高下,那就还是选个幽默的吧
感觉国内很多人欠扁。如果蒙古嘛?什么人种都有唉。朝鲜如果嘛?也是什么人种都有唉。
零散编织混乱又不乏有趣 不是我的风格#桃花岛观影团#
又散淡,又伤感,很喜欢.
很有意思
不明觉厉,日常的感觉
问题不在于趣味的高低,电影里呈现出的是生活的常态啊。“垃圾袋”们一直都在,但是我们好像瞎了,盲的只能看见精致、阳光,拒绝一切黑暗、腐朽、恶臭。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它有告诉我平常那些主流没有告诉我的,即主流之外。不全是“我”的问题,我也并不孤单。
其实我还蛮喜欢的,最后那个垃圾袋气球再加一星
除了最后一幕 其他的片段实在太琐碎了
7/10
鲁本·奥斯特伦德首部长片作品,果然一开始就玩固定机位长镜头。偏纪录片的影像方式将一组问题人群以片段方式展现,没有观点,就这么静静的记录着。电影里的雪花点、人脸糊化处理、片段拼贴都挺具实验性的。
#桃花岛观影团#挺实验的(狗头),还是有喜欢的地方的,把自行车灌进电线杆,不停的换钥匙开门,纳粹礼,以及最后飘过的一团黑色,有反叛的味道。
勉强两星。罗伊安德森大弟子奥斯特伦德,同样是作为北欧人的冷幽默,一镜一场冷眼旁观,但包袱抖的就太枯燥了,几场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无厘头式的逗乐,配上纪录片般的马赛克和消音,只能算小年轻玩个形式罢了。
“罗伊·安德森”
简直无聊至极…根本无剧可透就别标剧情片了,也就只能当实验电影看…确认奥斯特伦德受罗伊安德森影响很大。北欧惯出来的反社会/非理性/无聊的人们,哥德堡。全靠结尾那个气球提气。
完全看不懂纯消磨时间……
没找到字幕,瞎看了
若没有友邻@blood orange独家翻译的字幕,我根本不会有机会看到如此充满乐趣的电影作品,感谢至极。
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早期实验影像,大家显然都是对结尾的气球产生深刻印象。这种东西还是得看jamesbenning,但是我觉得没必要。可以去看罗伊安德森学习一下。瑞典语mongo是唐氏综合征的俚语。所以是《弹吉他的唐氏人》,不是吉他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