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大器的故事和杜月笙的生平很像。
果然是杜月笙的故事改编。
关于电影不想做过多的评价。
只是就杜月笙这个人谈谈。
杜月笙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
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等等。
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
各种评价褒贬不一。
重文化,重教育,爱中华,谋抗日。
一生传奇。
看之前其实没抱多少希望,毕竟这样的题材已经被拍烂了。
少年背黑锅离开家乡加入黑帮,若干年后功成名就遇到旧恋人,在民族大义之前正气盎然……可是王晶真有本事拍得好看,让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流泪,而且不是一两滴。
如果用武侠来比喻其中几个角色的话:黑帮老二(事实老大)——成大器,无疑是金庸派的正面大侠,也免不了金庸式的男主角的多情和懦弱。
他的大仁大义有二次是由女人成全。
第一次,面对老婆和旧情人的去留,由伟大的老婆成全(这个伟大当得上,后面的情节证明了这点),才有了那像是对《北非谍影》致敬的一幕。
第二次重返上海滩,曾经的恋人亦舍命配合(虽然也是救自己丈夫,但若无这份以命相交的信任,还真做不出)。
男性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林坏,当属古龙派的独行侠。
为人自有准绳,信者以命相托,相悖者杀无赦。
即可以心甘情愿听命于兄弟,为其杀人挡子弹,也可以堂皇坐之受其一拜。
一切,为了‘信义’二字。
男性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二——小胖子,就是大侠旁边都有的武艺不精却忠心耿耿关键时刻绝不会掉链子的跟班。
大侠的仁义必须有他的帮衬。
阿姐与阿宝,同一类型的女子,实是男人之宝。
出身于江湖,脱胎于江湖。
阿姐,在黑帮中自有分量的人,看到丈夫抱小三,最大抱怨不过是“这么一个人进门,我的面子往哪搁。
”言下之意,丈夫的眼光实在太差。
若是换个登得了台面的小三,也就忍忍过了。
而阿宝,看到知秋,本以为是什么样的狐媚女子迷得丈夫日思夜想,几十年不去见只能寄相思于唱片,哪知是这般呆呆傻傻“木美人”,再多嫉妒终敌不过钟情,自愿委身于汉奸,最后竟还救了情敌一命。
这二位就是鹿鼎记中的方怡和双儿,男人的梦想之妻。
叶知秋,每个男人心目中都有个女神,她美得不食烟火,不管世事,柔弱无助,急需保护。
——像不像王语嫣?
袁泉倒是演得入“木”三分,难的是舞台上的炫目和舞台下的呆木,这二种反差还不够强烈,相对阿姐遗憾离世那火力到底还差一截。
配乐是画龙点睛,特别是结尾张学友的声音,在影院的音效下真正感受歌神的魅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整剧其实台词并不多,话最多的估计是那茅将军。
但是演员、灯光、摄影、配乐,无一不佳,配上导演的功力,成就佳剧。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就我今年看过的电影来说,这部可以打八分,完全超出预期。
看着一个个人,要不说好,要不说“庸俗,但我们都是俗人,我们需要”,庸俗,庸俗个P,明明就是烂片,说穿了,就是庸俗电影里的一部烂片。
总对比王晶跟王家卫,什么王家卫高雅,王晶庸俗,王晶在90年代确实是庸俗笑料的制造者,庸俗的,只要好笑好看,我们不反感。
但是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
王大导演从90年代初拍的电影,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是90年代初的感觉???
20年没有进步?
这还标榜什么庸俗啊???
这就是垃圾。
90年代初的相声,报菜名都能让大家乐一会,现在呢???
李菁自打离开了郭德纲,我看他表演过好几回报菜名了,有意思吗?
郭德纲说了,这都是基本功。
过时的东西了。
就算你小时候是听着报菜名长大的怎么了?
难道现在还必须要听报菜名吗???
你还能笑出来??
你只会骂一句无聊然后就换台!
其他懒得多说了,王晶的片,水军太多。
就说一句,庸俗,也需要与时俱进。
上海是座创造奇迹的城,黄浦江畔高楼林立,下只角陋屋堆积,城市里巨大的反差才是孵化快意人生的温床。
一个浪荡市井的小瘪三也能混出一场惊天动地的人生,这便是上海的魔力,是无名氏的寻梦园。
电影《大上海》是关于一个水果摊的小伙计成大器如何发迹成黑帮大亨的故事。
据说是由流氓大杜月笙真实经历改编的。
那么,故事的情节就可想而知了,帮会械斗、警匪勾结、黑社会、白社会……如果你看过电视剧《上海滩》,那这部电影就是它的缩简版。
如果你没看过,我劝你去一定要看一遍,绝对比《大上海》过瘾。
无论是青年成大器(黄晓明)还是中年的他(周润发)出场时,我都觉得是许文强的影子在眼前闪现,谁让黄晓明和周润发都演过许文强呢?
我幻听叶丽仪演唱的经久不衰的主题曲“浪奔,浪流……”,内心不由感叹,上海滩的故事是永远也拍不完的。
城市,仍然是今天电影的主题之一,是对一座城市的惦念,不管它的坏还是好。
这部电影 的情节忒俗套,也没什么悬念,无非就是你杀了别人,别人的别人再来杀你,冷热兵器交替使用,黑社会流行的是卑鄙加智慧。
这么无聊的片子,还有没有点兴奋点能值回票价?
当然有,并且是人生里最无聊的,也是最有聊的话题: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肯定是三角加暧昧,但是拍得一点也不狗血,反而有一丝默默的温情流露,黑帮片里若是能寻点爱的启迪,你还会心疼你那四十块钱吗?
黑社会恋上青梅竹马的女文青,一点不稀奇,何况黑社会的底子还算清白。
黑社会娶漂亮的舞女当老婆,顺理成章,何况舞女对黑社会还一往情深。
成大器爱着京剧演员叶知秋,娶的却是阿宝。
我一直崇尚时间会改变一切,它像把利刃,将过往切成碎片。
日本影片《再见,总有一天》里,当男主角东垣内丰在与泰国邂逅的女主角真中沓子分手二十五年后,决定离妻别子,重返旧地找寻真爱时,我的爱情观被打败了。
如果爱是刻在心上的名字,就算把心染成灰色,那名字必定会在心底闪烁。
时间只不过是收集爱恋的风,将坦途堆成沙丘。
成大器也是像东垣内丰一样的傻瓜,在报上读到叶知秋成婚的消息,才娶了全心全意的阿宝。
在上海再次相遇,要保护的是叶知秋夫妻俩人,并将珍贵的逃亡机会让给了他们。
在爱情中比成大器更傻的是阿宝,为了爱,甘愿委身于汉奸茅载,直至生命终了。
对于阿宝,成大器心中的愧多过爱,在往生的路上,他选择与她携手而行。
爱是得到,也是得不到。
拨开鲜血淋漓的生存丛林和历史背景,成大器、叶知秋和阿宝的关系比文艺更文艺。
当《一生守候》在影院里想起,“等待着你,等待你慢慢向我靠近……”坐在我后排的女生轻声叫着:哦,Joanna。
是的,王若琳的歌声像枚文艺的标签,为叶知秋和成大器伪装已久的面具重新做着标记,爱没有意义,有的只是死生契阔。
这部电影,砍人、枪战都不算惊人之作,唯有在男女情愫里注入的这波清澈,值得琢磨。
我影评以后形式要改。
因为我终于发现不是每部片子都有看点的,真心不是我变狠心了,是我发现自己的宽容根本招架不住一波又一波的烂片。
言归正传,不难想象王晶导演为筹措本片应是双鬓熬白呕心沥血,为了改装这台老机器,大手笔买进最好硬件装备,主角一定要“一式两份”,力求在行销宣传之时发挥重磅轰炸效果,这一招果然有效,若非期末考试横加阻拦,我差点就进了电影院。
本片“巧妙”把香港古惑仔的街头械斗、帮派传奇、小弟逆袭等陈年桥段移花接木至抗战时期的上海,相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前与《天堂口》等大制作败笔遥相呼应,后必有一众烂片蜂拥尾随。
大哥当年一定要人穷志长,出来混一定要跟一个背景实力过硬的,脱离基层后一定要有单身赴会(最多跟个憨厚忠诚并肩长大的跟班,且目测必须为矮矬穷,土肥圆亦可)力挽狂澜的经历作为上位的转折,一定要有个痴情女为他付出一切,开枪是一定要风卷残云不避不闪刀枪不入的,重点来了,大boss靓坤一定要出来胡作非为一番最后被大哥手刃!
(连大反派都不带换的!
= =)王晶错在第一,你越是想追逐成就经典就越是急功近利成不了事;第二,故事详略失当,陈调百出,自己还以为是史诗;第三,我知道最近制作班底频频打着大片的招牌请发爷出来卖脸,但让观众看着一个花甲老人在暧昧低沉的背景音乐之中,以慢动作奔向他年轻貌美的初恋女友,你忍心吗?
你忍心让发爷跑我都不忍心看!
第四,我承认黄晓明开篇监狱中和吴镇宇一番对戏让我眼前一亮,但不代表他丹田无力的配音可以贯穿全片驾驭发爷的一举一动。
本片我给了两星,一星给发爷,一星给我们镇宇。
两人的表演彼来我往好不精彩。
很多人说吴镇宇的反派表演是全片亮点,这话不错,这么多年他何时有过闪失来着?
我就不说男一了,我知道镇宇这两年处境有些尴尬,正面男一当不了,正面男二影帝架子大不能当,所以大boss老是跑不了,但如果能有导演试着让他在双雄男二的位置发光发亮一下保证会留下经典总结,枉我前段时间那么大期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Ps:王晶的片子依然气质风流,香艳不改呐。
水果摊伙计杜月笙入上海青帮跟了青帮头子黄金荣,明着帮黄打理业务,背着黄偷了黄的老婆林桂生;黄金荣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国民党高官被抓,杜月笙单枪匹马入虎穴以让利合作为条件说服高官放人,黄被放后对杜月笙百感交集,萌隐退之意,于是杜月笙立帮会认弟子发展自己势力;某日一名叫戴春风的混混在杜月笙的赌场赌博输光指责庄家出老千被痛打,杜钦佩其胆识,与其结交,后戴春风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改名戴笠,时来运转,深得校长蒋介石信任,蒋下野复出后建立军统特务局,戴笠任老大,此人很重情谊,后来在杜月笙失势后多次帮过杜。
1927年蒋介石展开清党行动,由找到杜月笙、黄金荣等青帮配合,在4月12日逮捕并枪杀工人纠察队300多人(四一二政变),此时戴笠还没有崭露头角;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杜月笙组织上海抗敌后援会,为军队筹集大量物资,沪淞会战,戴笠鼓励杜把青帮会组织起来抗日,但毕竟是地痞流氓,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曾经企图炸沉停泊在黄浦江的日本旗舰“出云”号的计划也未果。
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
后再次赴内地投身抗日;1946年戴笠被手下暗算,死于飞机失事;(不是被杜月笙打死的,真正投日卖国的汪精卫)1949年解放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杜月笙未留于上海,再次迁居香港,1951年病逝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其中二太陈帼英原是舞女,五太孟小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与梅兰芳有过一段感情,后随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
故事讲完了,大家对号入座吧。
今年2020 1 月份,我点评:其实这部影片演技最好的要数黄晓明,这里我是夸黄晓明的,好你们看不到他的闪光点,我来点评,而且客观,你可以认真看完我点评再仔细看黄晓明的表演,你就会发现浑然一体的是黄晓明,而不是某三位大佬。
我知道这么说估计很多人又得说了:明明黄晓明0演技看看要是没有他整部片会显得更加和谐,甚至有人会说吧黄晓明的戏多删掉会更好,这样说的人不过是因为看小媒体黑黄晓明多了。
我先说黄晓明他好在那里,开头的那种懵懂,以及中间部分的果断狠辣,都拿捏的十分到位,这时候有人就说了,黄晓明他表情都不会变得,那么孤傲一看就是放不下身段的那种人,有很重的偶像包袱放不下,这种结论我不知道哪个说的反正我就有看到。
至于有人说黄晓明偶像包袱重是在哪里呢,就比如黄晓明找那个军长儿子下跪的那时候,一脸傲气不服气,下跪没有下跪的样子?
没有完全屈服包括表情,其实这里恰恰证明了王晶的毒辣,这个桥段还真就需要黄晓明这种形象来演的,换做别人没用。
首先黄晓明是来谈判的,谈判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卑不亢,否则就会失去谈判的主动权,首先黄晓明是先吃亏的,洪金宝被抓住了,此时他只能下跪但是不情愿并且下跪只是谈判的方式,暂时给军长儿子一个面子,这是必要的,很多在此处喷黄晓明的,就觉得此处黄晓明一定要卑躬屈膝,多么幼稚不成熟的想法,谈判这一块说完,然后联想到整部剧,发哥对待卖国贼不卑不亢,黄晓明的演技恰到好处的点题发哥后面的不卑不亢,所以谈判是不卑不亢,而不是卑躬屈膝,发哥想离开上海那会也没有卑躬屈膝,也是谈判,虽然场面没有那么狼狈,但是那时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生命,他依然没有卑躬屈膝,恰恰反映之前黄晓明那个片段演的精彩。
还有喷子喷的还有一点是黄晓明没有气场,整部剧黄晓明的演出从来都在做小弟,黄晓明是从救了洪金宝以后,才手握重拳被重视,请问一个毛头小子,打个比方20-30出头的小子,你想要他有什么气场,这时候帅傲气完事,这两点黄晓明演的淋漓精致并且本色出演,也都具备,缺一不可,并且之后黄晓明接替人发哥确实演出了黄晓明没有的气场,也是所谓自带气场,恰到好处,因为这时候大器手握重拳,已经在上海滩无所不能年龄在40以上,黄晓明演的是黄毛小子,30而立懂吗?
才刚刚站稳脚跟,不对,剧场里站稳脚跟就被发哥演了。
总之黄晓明从青涩,帅气傲气,年轻的狂妄,演的肆无忌惮又恰到好处,非常完美,并且大家提到的气场,由发哥演黄晓明老年恰到好处,黄晓明确实这部剧不说无可挑剔,却是演的最好的,为什么?
我接下说。
夸完黄晓明说剧本,如果没有洪金宝发哥还有吴镇宇,那么后半段如果这部剧黄晓明是主角,那么这是一部黄晓明版的上海滩,不知道大家看过吗,我看过,精彩!
虽然我很喜欢导演在气场上切换这样找的演员很好,但是缺点一目了然,没了黄晓明,我们发现后面的剧本虽然表情戏非常好,老戏骨都注重表情戏深度,但是中国电影大部分输在这,很多人看不懂,意思是一部电影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看法,就比如影评我几乎没看到有夸黄晓明的,恰恰证明很多人看不到中国电影的缺点,这部戏重点在于后面表情戏太多,热血不足,有些人觉得我看不懂,不懂得欣赏,大错特错。
表情戏确实是电影需要的,但是却缺少了娱乐,娱乐包括热血,青春,犯错,美女,这部片,前半段无可挑剔,后半段虽然演员演的很好但是恰恰是导演的过错,参考周星驰演的电影,后半段必须酷,懂吗,发哥上车那种镜头那种优雅,很尬,我宁愿让黄晓明上场,多来几个枪战镜头,哪怕很假,我也看的舒服,勾心斗角我不反对,但是后半部分勾心斗角的戏份太多,导致这看起来像文艺片,而导演本意并不想拍文艺片,所以这便是中国导演看不懂自己缺点的原因。
这部片我只夸黄晓明,他做的很好,在我眼里这部片他完美,至于大佬说实话终归中途,三个大佬演技也都很好,但是剧本恰恰让三个大佬无论怎么演后半段都是辣鸡,因为在我眼里勾心斗角太多,反而更像文艺片,对不对?
别说我一个感情这么丰富的人才勉强看出一点东西,要是感情单一的人怎么看,导演你不想拍文艺片就不要这样拍@王晶
我先毫不避讳的说一句,这片,如果没有吴镇宇,我也许会看,但是不会第一时间就去,但是正因为有了吴镇宇,所以我才会在期待了很久之后第一时间去看——这跟我平时糯米似的性格,好像有点不符合老吴的确没让我失望,一如既往的坏!
狂妄!
奸佞!
如果我不是独独钟情于这样的恶人专业户,我也会在电影演到他坏到高潮的时候,恨不得有个除恶扬善的人一枪毙了他,可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层,所以对他恨不起来,想在银幕上多看几眼,不希望他早早收场。
因为最近的老吴,的确少有这样的大荧幕之作让我如痴如醉的欣赏他如痴如醉的演技。
年过半百的老吴,虽说老天挺照顾他的一幅童颜,但是经典角色却一直徘徊于靓坤、阿孝、sam哥之间,未免一直让人心生遗憾,一个如此为大荧幕而生又能玩转荧幕于股掌之上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是真心希望此次的“茅载”能是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老吴一直视发哥为偶像,所以,他就算惹众怒,也要推迟冲2的参演,来和发哥一决高下——我相信他心里除了想和发哥一解戏瘾之余,肯定有股一决高下的劲儿憋着呢,何况,他可以算是这部戏里唯一的反派——善演的拿手好戏,他只需要考虑这次把茅载塑造成一个怎样别具一格又让人过目不忘的坏蛋就好了。
虽说故事有些不很连贯,可能会让人觉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但是单纯从演技上来讲,老吴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在监狱里,和晓明的那场戏,身后的爆破却能让他镇定自若玩世不恭的耸耸肩,虽然此时浓厚的烟雾包裹了他,我似乎都能看得到他不屑的抿嘴以至于皮肤抽动眼角稍微下垂,一副表情极具不屑的狂妄。
这次的对手是发哥,三毛这些顶级巨星,老吴发挥了他一贯的遇强则强的本领,让茅载即使超越不了他以往的经典,却也是一次出色地发挥。
发哥的气势的确无人能敌,站在那就算想演个群众演员都盖不住他的星气,不过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啊,曾经的许文强,小马哥,光看他的帅气就能哄骗一众人,细细推敲其演技的人反倒少了……随着时间的沉淀,如今在大荧幕上,看到皮肤有些松弛的发哥,在电梯中和袁泉的一段对目戏,让人不得不感叹,不愧是发哥,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掌控什么样的程度。
不过王晶这段时空交换,倒并不让人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让发哥&黄晓明两个人的角色转换倒是衔接的比较顺畅,要不然,这大上海宣传两代许文强的联手,不就白费功夫了么?
还是要表扬一下黄晓明的,我记得当我看到《泡沫之夏》里的晓明的时候,我当时真是吐槽吐到死的决心都有啊,先不说合拍片本身就不伦不类(一直吐槽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没想到台湾和内地的合拍片也让我无颜面对啊)黄大教主在里面除了耍帅之外,只让人觉得这个角色实在无法讨喜,而且这帅耍的太过。
要不是当时周围人都在看这戏,为了不要讨论的时候插不上话题(请问有多少人看剧看电影是因为这个原因?
都请招了吧),我实在是不想沾染此剧,但是这次的教主,我想说除了还是有点点耍帅之外,演技是有挺大进步的,至少我看着是的。
或许在诸位前辈眼下,教主不敢掉以轻心,也不敢将帅耍的放任无度,继而认真研磨演技了吧。
不过黄教主的脸型倒是有一些的戏路限定,他演现代生活剧就会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演一些年代剧就比较符合他的个性和外形。
洪三毛,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来客串的,但是宣传上却一直打着香港三大巨星的旗号,不过加上人家还真是重量级的,不论从身形还是演技上,虽然寥寥数笔,却是真的把当时威震四方的青帮头目刻画的入木三分。
王大胖子的选角还是要夸一下的。
拍真实历史的改编,有一个吃亏的一点,就是没有办法出乎意料,就像最近活跃荧屏的清宫戏,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就算里面的人穿越来穿越去,但是该死的就是得死,雍正该即位就是要即位,你可以兜无数个圈子,但是最后一定得兜回来,要不然这就是背叛历史,背上的骂名会更多。
所以从黄晓明削梨等很多细节来看,成大器的原型就是杜月笙,那么,这个黑帮老大的故事震慑上海滩,基本都能道个所以然来,很多的前因后果,也就能知道个一二了。
只是还是稍有些不同的,若是三毛影射的是黄金荣,那么1951年的清晨,人们在上海“大世界”门前,见到的那个扫地的昔日青帮头目又是谁呢?
不过剧中人物或许也是为了避免对号入座,名字都改了。
之前看过很多的采访和评论,说是王晶这次是认认真真的在拍一部戏,究竟是在夸这胖子此次的认真,还是在损他以往的不认真?
虽然知道他的高产,知道他的屎屁尿,也知道他拍过不少经典,也知道他盛产烂片,但是当我看到有人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只有晶哥找我拍戏……”,我觉得这家伙还是能拍出点感情在里头的,至少他念情。
我能不能说,当时我看完电影的时候,有一点点麻木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被轰炸南京路的飞机给轰懵了,但是,当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在地铁里反复听着学友的《定风波》,我突然有一种冲进电影院再看一遍的冲动,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喝酒当时没感觉,上头了以后就冲劲儿?
……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在香港看一场学友的演唱会,虽说愿望一直没实现,但是最能打动人的好像也是久远的那些经典歌曲,那时的歌,不是好听,而是动人,唱到人心里的感觉。
给电影配乐,如果好的话,是很讨巧的,因为有画面,更能打动人,对于恢宏的场面,学友的这首歌缓缓切入,气势倒并不输给曾经的“浪奔浪流”之于上海滩。
而搜索定风波的时候,百度很负责的显示了苏轼之后,再显示了歌词,让我在羞愧自己才疏学浅的同时也明白了,虽然词不同,但名相同的定风波原是苏轼的一首词,横向之间的联想,倒真有一种古今相通的剔透感。
现在的人看电影,很奇怪,场面宏大震撼才会觉得票价赚回了本,所以当《失恋三十三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横空出世的时候,均被评为黑马,为什么要说是黑马呢?
其实难道这不正常吗?
至少我就一个理儿,打动人的就是好电影,可能会被人觉得俗吧。
其实,看电影,不就是欣赏和放松么——欣赏是对片而言,放松,是对自己而言。
曾经很喜欢看豆瓣的评分,看看自己喜欢的片子的得分,看看大家都怎样对这片子评价的。
但是,如今的枪手水军让人越发对这样的网站评论产生怀疑,继而嗤之以鼻。
这种看分再看电影的氛围和“原则”本来就让人大跌眼镜,比那些看着卡路里计算脂肪含量然后再吃饭的人(除了病人)更让我觉得不齿,喜欢一部电影可以有很多个原因,比如,你喜欢某个演员,比如你喜欢某个导演,比如你喜欢某段历史,比如你喜欢某种电影类型,又比如,你走到电影院门口看到某张海报一时冲动买了票……但是要是某人高喊,因为他是看豆瓣上得分高才去看,我想,这比相信20121221是世界末日更不靠谱。
所以说,我更愿意相信那些早期电影的得分和评论,因为早已没有了票房的争夺,水军枪手根本不稀罕也没时间到那去施舍几个字,所以,剩下的,只有真正看过的人的真实情感,喜欢就是喜欢!
不喜欢也不用勉强!
故事是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大器年轻的时候(黄晓明)爱上了美丽的妹子叶知秋,与其相约有朝一日双宿双栖。
可是,造化弄人,有一天成大器阴差阳错被关进了监狱,被同一间里的……额,忘了叫什么了 就是吴镇宇演的那个神经质男一眼看上!
于是神经质吴镇宇告诉他 你要是想活命,就要从了我!!!
有志青年成大器当然不想就这样死 于是委曲求全答应了吴镇宇,并在神经质男吴镇宇的唆使下,开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枪,杀死了把他俩这对亡命鸳鸯弄进监狱的那人,几乎同时,叶知秋也离开了他,远上北平为什么吴镇宇一定要成大器亲手开枪呢??
因为他自己手上已经占满了血腥,可是有志青年成大器还是白纸一张这样的小白纸怎么能心甘情愿的从了自己呢?
所以神经质男吴镇宇一定要他也手染鲜血,才能有朝一日真正拥有他!!!
并在分别时和成大器约定——在上海等着他!!!
从此,吴镇宇的一颗心便只属于成大器,心里再也无法容下别人了一年后,在上海的街头,成大器童鞋在街头火并中偶然相遇了神秘的蝴蝶刀黑衣男(高虎)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一眼……两个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从此蝴蝶刀黑衣男便下定决心对成大器一生追随又一年后在北平的教堂里,成大器终于见到了当年心爱的姑娘叶知秋,两人相拥发誓再也不分开,誓言话音未落,突然从窗外杀进来一堆人向成大器疯狂的扫射,成大器奇迹般的一枪也没中并从怀中掏出自己的枪和在一旁心里滴着血看着他和妹子相拥的守护者蝴蝶刀黑衣男一起干掉了所有人!!!
很霸气是不是???
在这两个好基友厮杀耍帅的时候,美丽的妹子叶知秋被吓得缩在教堂的台子后面一通抱头尖叫……帮不上不说,还差点影响了基友兄弟的发挥……可即使是这样,成大器还是置痴情的蝴蝶刀黑衣男于不顾,转身去安慰她。
这个时候,妹子竟然埋怨成大器手染血腥!!!
妹子宁愿成大器被乱枪打死也不愿他打死别人啊!!!
这样的妹子怎么还能要于是成大器悲愤之下终于离开了美丽妹子,离开了北平,回到上海娶了另一个美丽妹子阿宝(莫小棋)……而北平的教堂枪战事件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呢?
又是谁大老远兴师动众的追杀有志青年成大器到了北平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
而是当年心怀怨念的……神经质男吴镇宇!!!
吴镇宇见成大器去了上海那么久,却根本没有按照约定来和自己相见相厮守猜到他心里还惦记着远方的美丽妹子,于是盘算好,在成大器与美丽妹子相见的时候,故意找人去做做样子,迫使成大器在自己心爱的妹子面前暴露出最真实最爷们儿的一面,妹子果不其然没有HOLD住,成大器伤心离去。
可是!!!
吴镇宇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成大器骨子里还是直男一枚,离开了妹子叶知秋,又迅速取了妹子阿宝,这一点神经质男吴镇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又打起了下一个算盘……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20年过去了(吴镇宇可真能忍啊)年轻的黄晓明成大器已经变成了周润发成大器,但是神经质男吴镇宇依然没有死心!!!
他假借工作之由慢慢接近成大器,还时不时与其聊一些私密话题但是成大器的心并没有转向他的迹象。
时逢日军侵华,神经质男吴镇宇不惜投靠日本人当汉奸,心想,我既然得不到你,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你于是借此名义霸占了阿宝和蝴蝶刀黑衣男,孤立了成大器。
他本指望成大器因此向自己示弱,从而有朝一日真心爱上自己。
谁知成大器是个铁血真汉子,不仅不屈从,还暗中结合阿宝和对其痴情依旧的蝴蝶刀黑衣男,最终不仅亲手杀掉了直到死之前的一刻都还用炽热的眼神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神经质男吴镇宇,还炸毁了日本人的军火基地,可是害的痴情的蝴蝶刀黑衣男为自己而死……最后,勇敢的抗日英雄成大器还是死在了日本人的乱枪之下…………
可以算是最近看的电影 最值得称赞的一部了 在我这甚至觉得比少年派好看(这句会很多人骂吧) 小时候看过很多王晶的电影 可后来的电影 越来越烂 这次总算让我眼前一亮以下有剧透整个故事很老套 却又有些小变化 很多人批评王晶贪心 在这部电影里想表达的太多 爱情 兄弟情 黑帮 枪战 在一起有些四不像 我到觉得爱情才是这片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且不是老套的由一而终的爱情 先是与知秋的青梅竹马 到分开 到重逢 到知秋无法接受在黑道拼杀的发哥而分开 发哥只好选择了知道他一切的阿宝 再是多年后的相见 一句好吗 一句你好 已经决绝 可这决绝中又有着含泪的回眸 再到日军轰炸时 两人的生死相救(其实没明白发哥怎么救了知秋 纯属靠命啊)多少以为两人会死灰复然 可这次王晶玩的不同了 他要展现阿宝对发哥哪厚到浓稠的爱 阿宝选择留下 成全发哥和知秋 忍辱屈生 只为有一天为她的男人复仇 而她所做的这一切 终于换来了发哥最后那句 你是我最爱的女人 并和最爱的男人死在一起 也算如愿以偿了吧再是友情 可能算是兄弟情吧 一直觉得王晶是个有江湖味道的导演 所以他的片里 忠肝义胆 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出现 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高虎冷酷 又让人眼前一亮 没有过多的对白 只是一句我叫林坏 坏蛋的坏 就足够耐人寻味了 雨中的打斗也算出彩 (怎么感觉有点模仿一代宗师的宣传片呢 )片子的结尾让人看了大呼过瘾 刀马旦的眼神 发哥抱着阿宝爱的诉说 复仇时眼睛里几乎喷出的怒火 和小胖子 死前的洒脱 坏坏的笑 配上张学友磁性的声音 让我身体里每个细胞都在兴奋 总之这绝对是一步最近最值得看的电影末了 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豆瓣只有6.6分 十二生肖都过7了 十二里那一个个女演员的崩溃拍演技 觉得连黄晓明都比不上 费解 费解
很好看啊,四星。没看过的sb别乱评论好么?
我上当了。这原来是个爱情故事!!
开头出现的到结尾都有交代,110多分钟是刚够用,要表现挚爱、夫妻、兄弟、师徒关系,还有爆破、慢镜头。不易。精彩不过是两次谈判,大器跪过酒瓶渣救师傅,面对三个苛刻条件,提出颠覆性的妥协方案,厉害。二次是军阀抗日勒令出人出钱,局面紧张,大器心知抵抗不成而赠送飞机,以柔克刚。大器就在于此
奇葩烂片观赏候选,观看时请先卸载你的智商。烂片王王晶经典出品,主角自带无敌光环,酱油全部负1000智商,语无伦次逻辑混乱,黄晓明渣演技。。豆瓣上某些影评大湿拍起马屁来面不改容,就像片中设定的男主角,弱智、虚伪、无道。
其实还可以看看的,没有想象中的差...而且,我主要是为了看吴镇宇~
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喜欢里面每个演员的表现。
王晶的《大上海》和09年的《金钱帝国》同样问题。这种电影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录像带时期一定牛逼的不行。时至今日未免就过气和老套了。但还是可以看,故事完整讲述流畅人物演绎都基本及格。袁泉很漂亮,但作为角色是一代名伶,身段和眼神都太木了。莫小棋且不说演技,确实很美很性感。
母鸡为何豆瓣才6.6,快点出10分制吧
王晶导演对感情的描述,使用最深厚最浓烈的手法去诠释。洒泪电影院,出来就想问说,你会不会逆着人群去寻我?就想问信任有多深?就像问我能不能如剧中人一般??PS:吴镇宇,高虎,周润发,令我完全花痴,…
除了优雅的发哥、稳重的金宝和邪气的吴镇宇保持以往水准外,第一次感觉黄晓明的角色如此深情洒脱、有情有义,王晶的片子如此热血浪漫、有血有肉…又一部年度惊喜作品。
我是真没想到时至今日还能拍出这么狗血的电影来。。。每到一处已经狗血得不行的情节,它都还有更狗血的桥段在后面。演员方面,最美是莫小棋,演得最好是袁泉;黄晓明演了0.75个成大器,周润发演了另外0.25,为什么呢?因为周润发尼玛是黄晓明配!的!音!
能把电影拍成这样,真TM不易。香港电影终于彻底回归了。。。
这一次,王晶没再去讲他那些俗套的笑话,而是老老实实说了个俗套的上海故事:屌丝逆袭、混乱的各种关系、大嫂师娘师母的称谓都没法统一。据不完全统计,里面的女性角色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男人。剧情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意料之中到无与伦比。当然,这些都不及发哥的嘴里吐出小明的声音来得奇怪
他叫大器,是不是真的很大 啊?
王晶为数不多的非烂片
王晶发力想证明自己不是只能拍3流喜剧,但是也无法改变自己讲故事能力弱的事实,吴镇宇和发哥保证了水准,不算烂片,但也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年代戏而已。
拿枪的周润发是回来了,不过一起回来的还有那个东搬西抄随意山寨粗俗浅陋不求上进的某导演,居然把这么多天时地利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无聊到能让人看不下去。还飞机送别旧爱呢,不如把as time goes by也唱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还是挺不错的,王晶就是玩这么俗
刚及格,等于不及格。看完不爽想透气,推荐看1993年的《上海皇帝》
论黄晓明是怎样长成周润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