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世界

世界,The World

主演:赵涛,成泰燊,黄依群,王宏伟,梁景东,王小帅,韩三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日本,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晋语,俄语,英语年份:2004

《世界》剧照

世界 剧照 NO.1世界 剧照 NO.2世界 剧照 NO.3世界 剧照 NO.4世界 剧照 NO.5世界 剧照 NO.6世界 剧照 NO.13世界 剧照 NO.14世界 剧照 NO.15世界 剧照 NO.16世界 剧照 NO.17世界 剧照 NO.18世界 剧照 NO.19世界 剧照 NO.20

《世界》剧情介绍

世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身为北京世界公园民俗村的一名舞蹈演员,赵小桃(赵涛)对身边微缩的世界早已厌倦,渴望有天同也在民俗村做保安队长的男友成太生(成泰燊)一起坐飞机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前任男友的到访,令赵小桃想起她同成太生刻骨铭心的初遇以及目前两人过的平庸日子,明白昔日的理想早被粉碎,而刚结识的一见如故的俄罗斯姑娘安娜的突然离去,加深了她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怀疑,认识到她和成太生对彼此的忠贞,是生活里所剩的唯有美好。 然而人心是最能琢磨的,成太生悄无声息地把心给了另一个即将去巴黎的女人,但他显然没有领会民俗村以外的现实世界里流行的情感游戏规则,只能黯然回归自己的卑微身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海底总动员隔离日深度恐惧复仇女神我最好的朋友安妮·弗兰克爱不可及恋爱进化论破毒强人从Lv2开始开外挂的前勇者候补过着悠哉异世界生活谍影重重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男孩A极限少女金钱与我希科克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争霸传奇死亡经历180天重启计划绽放查理布朗的圣诞礼物致命录像带2谁可以这样爱我古典情圣三个女人的秘密撒旦的奴隶2演出真我警匪游戏此刻姬情冲动

《世界》长篇影评

 1 ) 世界

一开始是赵小桃风骚地走进化妆间,身姿摇曳地边走边喊“谁有创可贴?

”那一刻我以为这次的角色是个朱影一样的神奇可人儿,可我很快纠正了这个想法,只有普通的卑微的草根人,才属于贾樟柯的“世界”。

赵小桃是北京世界公园歌舞团的演员(比上几次她演的草台班子艺人强点),她男朋友是公园保安,两百多一个月,倒腾点假身份证的买卖。

他们从各自的老家出来闯荡北京,和老乡在一起时说家乡话,跟温州人、山西人、俄罗斯人在一起时说普通话。

住集体宿舍,上公用厕所,从保温瓶里倒出热水洗脸洗衣服。

有趣的是赵小桃身处一个微缩世界,大笨钟、金字塔、巴黎铁塔、自由神像,缩小了在她面前,任她来回穿梭,边走边打手机:“喂,我在印度,你在哪?

”事实上这不过是导演设置的无聊比喻,世界和你,渺小的终究是你。

贾樟柯从头到尾展现的不是“人”,从《小山回家》、《小武》、《任逍遥》、《站台》到这部《世界》,他表现的(甚至可说逼我们凝视的)全都是“现实”,这个“现实”远远大于“人”,远远重于“人”的尊严、理想和生命。

你记得他的电影里给过谁的清晰脸部特写吗?

他的人物里有过性格张扬或坚韧或主动反抗或无所畏惧的吗?

我记得都没有,他们都是沙子,都是蚂蚁,他们的走向取决于风和食物。

因为讲的是现实,所以他的故事没什么情节。

或者说,因为现实里充满的就是这些情节,所以你看不出这是个什么故事。

很多环境声,很长的长镜头,平庸的模糊的人的脸。

这不像电影的电影,像我们的日常记忆。

看上去这些人物的日子我仿佛经历过,确切来说是没有,但我知道怎么回事。

这是我的痛处,我不想坚持把碟片看完,我说了我知道怎么回事。

“世界”这个名字我喜欢,比起“现实”两字它的指意更广阔些。

楼下菜场卖杂货的肮脏小铺是一个世界,小铺里摆放的电视机,播映着玉兰油女郎无瑕的脸,那里面又是一个世界,除了yy和被yy的关系,两者永无交集。

赵小桃在夜总会洗手间里重遇已经离开歌舞团的俄罗斯女人安娜,她惊讶于安娜的堕落,抓住对方的手臂,说不出话,安娜也羞愧难过得说不出话,最后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吗”。

“我很好”,一张嘴,小桃的眼泪就止不住掉下来——我只坚持看到这里。

--又及:从看第一遍《小武》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贾樟柯。

深刻的洞察力不唯独他这个导演有,但把洞察的对象冷静且有力地表述出来,如此做到的,中国只有贾樟柯一个。

很奇怪他会出演一个“我能”的广告。

“我能把握世界”、“我能改变境遇”这种理念和他电影中一贯的意思完全背道而驰。

后来才看了《三峡好人》的故事简介,也看了他得大奖后的一些访谈,发现他的新故事里,“人”的自主性比以前强了,还是人在现实生存下的境遇,但这次有“人”主动去寻找的主题设置,千山万水寻找的过程里女人和男人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愿望——如今他会构思这样的故事,也许多少和他事业越来越顺有关吧,这大概是好事。

真的这样,“我能”广告也顺理成章了。

有机会我要去电影院看《三峡好人》,看看贾渐渐改变后说出的话。

 2 ) 《世界》的版本考古学

5.18在北京法文中心看了一个质量很一般的胶片版本(与此同时《风流一代》正在戛纳首映……),稍微暗一点的都糊成一团,但可能文献意义比较大的是这个版本可能也仅仅就是在2005年上映的时候放映过,回来对着笔记来记录一下差别。

版本差别(以下均为胶片版本和目前比较容易找到的139分钟蓝光rip版本对比)(蓝光版目前网络字幕大概是听写版本,错误极多,可根据出版的剧本来校对)1. 胶片片头有龙标(2004或者2005我记不清了/012号),片头出品方无Office Kitano厂标及多家日本合拍方厂标,仅有上影及西河星汇(香港)出品,片头演职员字幕卡多处不同,无任何外国人(如市山尚三等),摄影余力为用的是化名(没记下来是啥)。

2. 胶片版比蓝光版少7:20-8:42一场戏(单镜头),二小换纯净水,穿印度沙丽的小桃冲过来喝水,聊几句之后冲过去表演舞蹈(名曲Jimmy Aaja)。

3.蓝光版约11:15-13:05被删除,主要内容:1.梁子见到小桃(镜头结尾被删除)后几个日本装束女孩经过,小桃打招呼“去日本啊?

”;2.梁子看到俄国女演员们被收护照,自己默默离开,小桃跟上。

4.蓝光版15:31,胶片版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没有“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度” 广播。

5.蓝光版18:47-19:09 三人下天桥到北京站广场镜头被删除。

6.蓝光版50:50-51:46,阿群跟老廖问情况的戏被删除(镜头后半段,似乎下一个镜头也被剪短了一点)。

7.蓝光版54:42-55:48,小桃在化妆间找安娜,看到安娜背上淤伤一场戏被删除。

8.蓝光版1:00:40-1:02:03,小桃和安娜坐在车上的双人中景,胶片版用的是赵涛老师演唱的、汉语歌词的《乌兰巴托的夜》(蓝光版是纯器乐曲),根据胶片版片尾信息是由贾樟柯和左小祖咒填词的(这首歌确实存在的,我找找应该还能找出来,当年高校广播联盟的时候这首歌送过打榜……)。

9.蓝光版1:00:31-40, 制衣工厂内的flash开场,胶片版没记错的话被删除了,直接接的就是制衣工厂实景。

10. 蓝光版约1:10:18,太升开车回来到岔路口出画,胶片版此时有字幕卡“美丽城/Belleville”。

下面接的是蓝光版1:14::26小桃举着塑料布避雨的戏(前面小桃夜景遥望凯旋门的一个镜头似乎也没了……) 蓝光版太升开车回来那场戏下面紧接着的一场宿舍内的戏(蓝光版到1:14:01)前后都被剪短了一点(删去了最后进来的女孩),在胶片版把这场戏挪到了安娜和小桃洗衣服那场戏(蓝光版开始于46:38)之前。

11. 蓝光版1:25:34,安娜坐在飞机上翻杂志镜头被删,机舱广播也被删除12. 蓝光版1:28:22-1:29:33,小桃上铁塔跟太升和二小吃饭,被替换成小桃坐公园游览车镜头。

稍后一组更衣室及舞台表演的戏剪辑有不同,其中二小偷钱的戏被删除。

13.蓝光版1:34:56-1:39:13,胶片版中,铁塔3层的整场戏(公安来带走二小)、下一场太升在金字塔前打二小耳光的戏被删除, 保留了太升夜间打手电巡逻看见兵马俑的镜头,删去了前面夜里二小看曼哈顿、次日太升送二小离开并经过比萨斜塔的镜头,以及删去了下一场铁塔3层的镜头。

(这里胶片版剪辑最谜了……)14.蓝光版1:48:30-1:52:06,删去整个“东京物语”段落,导致赵涛老师少了一个造型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接婚礼请帖和太升发短信告知小桃“二姑娘死了”Flash都被删了,导致后面各种谜之看不懂(胶片仍留下了烧纸一场的《东京物语》音乐并在片尾注明了版权信息)胶片版在蓝光版约1:52:08处出小标题:“汾阳来的人”。

15.蓝光版1:57:11-2:00:20,舞蹈团开会一场戏通知春节晚会分会场、歌舞团主管调整,小桃被安排扮演黑人妇女,被删。

16.蓝光版2:06:15-2:07:23,太升到舞蹈演员宿舍找小桃一场被删。

17.蓝光版2:09:23-2:10:45,太升向北京口音大爷打听一场被删。

胶片版里婚纱秀之后直接接的是小桃听到敲门给太升开门一场。

(说起来胶片版这条线剪了好多不过看到一个“囍”字就能懂了,但是煤炉吧……基本看不清哈哈哈哈)。

18.蓝光版最后一镜中搬两人下楼的过程似乎被剪短了一点(反正黑咕隆咚的啥也看不出来)19.片尾字幕与胶片版大量不同,此处限于能力无法比较了。

总结一下版本不同及删减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1.显而易见的是因为规避2005年3月-4月间全国多地的反日示威活动(本片定于4月15日上映)相关风险。

影片中所有涉及日本合拍方及相关人员,“东京物语”段落等涉及日本的内容被删除,但还是保留了《东京物语》音乐及片尾字幕。

以及片尾致敬《坏孩子的天空》那句黑屏对话也被留下了。

2.二小的戏被删的比较多,为了讨好女同事而偷钱这条线被删了导致没头没尾的。

这可能是考虑发行时长而做的删减,片中多处删减大概都是这个逻辑。

单纯因为审查而删减的戏可能不太多(鉴于KTV洗手间的戏都保留了,那么唯一可能有审查问题的就是阿群和老廖那段对话里面的一句话涉及嫖娼而被删减)。

当然胶片版看上去基本还是还能连起来……3.插曲可能是因为国内发行版本做的调整。

蓝光版片尾相关信息是左小祖咒编曲的器乐版本。

感叹就是2005年互联网还不如今日发达,版本研究肯定也不像今天这么好做……这一考古还真考出个大事儿来……

 3 ) 贾樟柯电影《世界》黄依群(饰演温州人阿群,廖姐)剧照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 (2004)(主演: 赵涛 / 成泰燊 / 王宏伟 / 梁景东 / 王小帅 / 韩三明),其中饰演温州到北京做服装生意的女老板阿群(群姐,廖姐,老廖妹妹,阿兵姐姐),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黄依群。

黄依群是越剧吕(瑞英)派花旦主要传承人,浙江越剧小百花“十姐妹”之一。

在戏曲的天地之外,黄依群还主演了管虎导演的电影《西施眼》中的第三个故事;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中担任重要角色阿群,该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4 ) 现实与理想

  因为不是一气呵成看完的,所以没有很完整的印象。

  我记得的是真实和纯朴。

    想从对底层人物生活的描写叙述去表达点什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大部分时候人都是在做困兽斗,怎么也挣扎不出这个牢笼,因为是人,是最平凡的人,因为生存和生活而无奈的人。

底层和高层的区别在哪里?

金钱和权势是外在的体现,而精神上的又是另一种,快乐与否也只在个人,没有公认的界定值。

只所以从底层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我想这样可能更简单,也更真实吧,没有那些浮华以及浮华背后的东西。

    影片中反复说着一句话:不出北京,就能游遍世界。

城市和城市、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差距又是多少?!

我能想到的只是人的心,因为观念和看法的不同才会有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无奈,但也说明了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人、事、物。

世界的定义也会因此而有不同。

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有的时候我们或者可以选择改造。

 5 ) 哈哈

下午租来贾樟柯新片的《世界》,刚看完,和你唠叨几句吧。

也是为了推荐你五一的时候租来看。

寻常人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虽然不是你那种优越尊贵的学校生活,但却是这个社会,绝大多数青年,正在遭遇和体验的社会生活。

所谓世界,在电影里不过是一个北京世界公园,那里有世界各地,人文名胜的微缩景观,“你给我一天时间,我带你游遍全世界”,呵呵,在那种公园里,就能实现了。

电影里说的是和这个公园关联的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

有公园里表演节目的舞女,有公园里管治安的保安,俄罗斯来的外聘舞女,还有民工,服装设计师,我也想不清了,你自己看吧。

电影淡起淡收,里面的人和事,充斥着无力的苦恼和茫然,日子就得这么过,没有也不可能甚至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别的。

可这痛苦不是导演有意渲染的啊,这叫引而不发,把意义和感觉交给观众,你自己体会去吧。

若是用心看,从中会发现自己的影子。

会正视自己也曾有过的伤口,那这电影,就是创可贴,开场的时候,那女的就在嚷个不停,谁有创可贴,谁有创可贴,这就是一个暗喻啊。

小公园,微观世界,也是大世界,俄罗斯的都来了,还法国,还蒙古的,好多口音,以偏盖全,就算是个全世界大气的意思吧。

但里面的人,却比较单调,没有世界的气派,他们都是为了生存在漂泊流浪着的各地男女。

世界是假的,人是真的,真也是假,假也是真,社会是丑的,人性是美的,人在社会上混久了,渐渐也就变丑了。

里面赵涛和那外国女的坐小三轮车那段很美,其实是辛酸无奈,相比她们演出的绚烂的舞台,就很俗气,其实是丑陋。

里面的音乐和摄影,看起来也粗糙。

其实这迎合了这部电影平民化的艺术氛围,那里的Flash动画,说的是心理活动,或者不好表达的关键情节,你若觉得不好,那是你小资,生活本来就是那么俗,那么糙。

若是精致了,那就不配套了。

我以前看过他的《任逍遥》,你在我家也看过半段的,再看这新片,觉得贾樟柯的脾气,比过去小多了,虽然是公映的第一部片子,说要追求票房,我看也商业不到哪里去。

要比商业,《孔雀》也能比它卖钱,起码那片子美工好啊。

呵呵,那顾长卫,搞摄影的出身,电影属美术类。

这《世界》,我看是纯文学性的片子。

讲画面,那个好。

讲深度,还是这个好。

那种文学劲,让你看过以后,心里憋屈,还发泄不出来,好象这憋屈,也通过这电影里的漠然的视角,或者对世界的向往,都给消磨掉了。

软绵绵的,都是无能的力量。

那就真成一贴创可贴了啊。

贾樟柯渐渐妥协了,对照他上一部《任逍遥》,就能看出他阳痿,被招安的创作走向。

《任逍遥》里,那哥俩后来还去抢银行了,这片子里的人,直到最后,还是那么地,啥也没干,连想法也没有,煤气中毒,不死不活的,搞不清楚。

也许该说是这手法更老道了,抢银行不让演,这回来装死,就是偷着骂街了。

呵呵,当非主流渐渐成为主流的时候,曾经的魄力就都消磨殆尽了。

不过最后这找死,也该看做是贾导演最后的苟延残喘,估计下一部片子,会更温柔了。

但怎么说也比那些歌颂美好新生活的破电影强百倍。

还有,这电影拿世界公园说事,我看这取材和为了到外国参加比赛有关,外国人一看,哈哈,我们国家这点玩意儿,你们那破地方都有啊,有点意思。

这就是导演的精明之处,中国的事不好说,电影拍完了,国内让不让上映,不好说,外国参赛和国内公映,得两头照顾。

这没办法,搞点自己的真东西,往往就得出格,偏离了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搞艺术难啊,尤其是这样的,又关注现实社会,又有艺术价值,还不想赔钱的好电影。

里面有句台词,赵小桃看着天上飞的民航客机,和二姑娘说的,“坐飞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反正我身边没有谁坐过。

”呵呵,挺有味道,很讽刺的,她不演出的时候,一天到晚穿一个空姐的衣服在一个模型飞机里呆着,却有这样的疑问。

这影片里的无奈,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呢?

这事我回答不了,贾樟柯在这电影里也没说明白,要回答也是你们搞哲学的来解答的,我想一个文艺工作者,把现实情绪思想这些,能有力的表达出来,被观众感知到,就已经足够了。

贾樟柯是个好导演,在外国,名气不输张艺谋。

可老张太滑头,贾导演就朴实多了,但他的朴实里有大气,有点把天下事为己任的大气,这是绝对值得尊敬的。

他们那一拨人,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你看电影,尤其是文艺片,别听他们胡扯什么,那些导演就为讨外国人的好,总拍中国多破多烂了。

那都是装腔作势的评价态度。

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象你学校那样的好楼好地方,到底有多少,就算是在沈阳,瞅着挺好,可那高楼大厦,轿车洋房,又有几个老百姓去住的?

那不是中国,你的眼光别总看高处,最起码也得平视吧,不然对你那社会学的研究,也没什么好处。

再说点别的。

里面的女主角,赵涛,是个好演员,好象很本色,实际演技非常拿捏到位,虽然看不出演戏的痕迹,没有戏剧化的夸张,也未必是最好,但非常适合这样的电影,我很喜欢她。

哈哈,我喜欢的女影星,别人不说了,还有章子怡。

最讨厌网上骂她的人,人家个人生活作风怎么样,咱不知道,不能瞎说,就算知道和那个人乱搞了,那也是人家的个人生活,外人不可以三八一样的穷讲究。

一个好演员,只要她演戏演得好,各种角色,演什么象什么,不做作,很投入,有演员的天分,这我就喜欢。

我最讨厌赵薇,除了小燕子应该是她本色以外,剩下的,演啥都是木呵呵一张脸,干巴巴的表演,那破嗓子,还出歌碟呢,真丢人。

骂她也是该骂,我有时也在论坛上跟风骂她。

呵呵。

再说一点,我不说了,有点打不动了,没成想又说了这么多,中间有一段,赵小桃,赔酒,被老板勾搭,她反对了那段,我觉得挺好。

要在别的电影里,那女的也许就被勾搭上了,后来被甩了,最后追悔莫及,然后电影整个怜悯或者惋惜的态度。

要么那女的贞洁不阿,不慕虚荣,啪啪给那男的几嘴巴子,再一撅一撅的走开,这都是俗套。

这电影里不同。

赵小桃多少还有点半推半就,犹豫不决的样子,后来一看,实在太恶心,就把老板给推开了。

哈哈,这才比较真实,没有刻板和教条化。

哎,我想起李艳了,当初她大概就是那么被一个老板给勾搭走的,虽然舍不得我,但还是毅然的和我分手了。

从这里,我倒是很喜欢赵小桃那个角色的。

在这个肮脏的社会,在外面混的女孩子,能做到她那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

不说了。

得睡了。

今天给你写信,说得很舒坦。

 6 ) 中国人眼中自欺欺人的世界

《世界》是我看过的第二部贾樟柯的电影。

第一部是《三峡好人》。

第一次看过三峡好人之后,对贾樟柯并无任何的好感。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价值所包含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两种需要有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偏重于任何一个。

而贾樟柯的电影毫无疑问的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偏偏没有多少商业价值。

知道世界是在吉姆派柏的《看电影的门道》,后来又接连在其他电影方面的书籍中找到贾樟柯这个名字,而在这个名字旁紧随其后的便是《世界》。

直到电影已过大半,我才对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了一些想法。

平时看电影的习惯是耳听八方,边看边分析镜头运用场面调度,注意声音,观察表演方式等。

但是我之前看电影的那一套方法对于《世界》来说却派不上一点的用场。

于是更令我着急、费解,但是随着影片的进行,一点一点的细节之处似乎又让我有了想法。

现在来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影片叫做世界。

而这一个世界指的是北京的世界公园。

世界公园是一个微缩景观公园,在这里仿佛可以看到世界,但是你看到的东西全都是假的。

电影里运用的最多的手法是重复蒙太奇,多句台词重复的出现。

比如那句“不出北京,游遍世界”。

则可以表示出中国人自欺欺人的心理。

暗示这个社会上的人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并且活在自我欺骗之中。

就像是“二姑娘”,明明是一个男孩子,却要叫做二姑娘。

小桃问起他为什么要叫做“二姑娘”,他说是爸妈以为他会是个姑娘,但是却是个男孩,但还是被叫做二姑娘。

此处也是一个迎合主题的暗喻。

而在影片里世界公园里还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你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有时候这句话也以“一天一个新世界”出现。

而在影片里,导演朴实的手法多次使用了重复蒙太奇,并以此来暗示主角日日重复不变的生活。

片子是现实主义风格拍摄而成,而中间又穿插以色彩鲜艳且略有天马行空的彩色动画。

片子拍摄的事真实的事情,而动画做出来的是虚拟的不存在的。

而看似真实的世界,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实实在在虚假的世界。

虚假的生活,虚假的情感,虚假的话语。

所以导演用虚拟的动画手法表示的,却恰恰是最真实的东西。

太生对小桃的感情是虚假的,他的内心里有强烈的占有欲。

当阿群给太生发了短信之后,又出现了一段动画。

漫天飞舞的粉色的花瓣,花朵里的花蕊出现。

这是和电影《美国丽人》中相似的用法。

红色或粉红色的花瓣常象征着性欲,所以代表了太生压抑已久的内心的欲望。

而出现的花朵中的花蕊则是生殖器的代表。

阿群是虚假的,因为她所做的工作,她的房间里堆满了LV的袋子,她是一个做山寨奢侈品的。

巴黎是假的,飞行是假的,“姑娘”是假的,而世界公园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就如这个国家中的其他人一样,都在过着一种同样虚假的生活。

最后两个人在世界公园外的雪地里,因为煤气中毒并排躺着。

太生说,咱们是不是要死了。

小桃说,没有,咱们才刚刚开始。

影片最后这两句对白让我想到了《疯狂原始人》里的一句话“你这不叫是活着,你只是还没有死”。

也许在最接近死亡的那一瞬间,小桃忽然明白了,当她终于离开了她所厌倦的虚假的世界,她终于触到外面真实的世界了,所以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7 ) 零碎的世界

前些天把贾樟柯的《世界》过了一遍。

当许多影评家或者对电影颇有研究的人纷纷把《世界》奉为里程碑的时候,我只能很遗憾地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多么好看的电影,基本上节奏拖沓情节沉闷——这是评价故事片的标准吧?

事实上没有人需要理会我的意见,因为我根本就是个连商业片和文艺片都不大分得清的人,我只是觉得《世界》没有我想象中的好看,仅此而已。

幸运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贾樟柯的电影,对他的所有电影我都有所耳闻,但《世界》是第一部跌进我眼睛的。

说幸运是因为我可以不带任何偏见地去评价它,我不知道他之前的作品是怎样的。

当我摆出一副架势想评价它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对于我来说这就是贾樟柯,就像独自旅行时住在一个十块钱一晚的破旅馆里,贾樟柯就是你的临时室友,你们是一样的旅人,彼此陌生而又熟知。

他是个有看法的人,给你讲述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种种的经历,你静静地听着然后觉得你的生活也是那样的,你们有着同样的向往和无奈。

然后你们在臭哄哄蟑螂出没的房间里睡着,做起自己的梦,或许梦里都出现了家和亲友。

第二天你们彼此道别踏上各自的旅程,或许是他先爬起来走了,剩下你一个人醒来面对寂寞的空房间。

这样评价一部电影无疑是太过于感性了,但我并不想分析某某长镜头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技术上的事情我毫不在行。

这部关于民工的电影——我想这样称呼片中的主要人物并没有错——赶上了某种潮流,民工题材热的潮流,当然我认为贾樟柯并不是刻意要赶这个潮流的,只不过是因为这个题材比较能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对当下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呈现和思考。

张纪中拍《民工》,管虎拍《生存之民工》,无非都是通过这一群人来表现更大一群人身上的东西(尽管管虎声称不想呼吁什么,证明什么,讨回什么),张纪中说自己也“曾经是民工中的一员”,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小桃和太生比二姑娘这样的民工似乎又高了一个级别,多少看上去体面一些。

体面一些就了不起了吗?

居然妄图享受纯洁的爱情——这样一种极为奢侈的奢侈品。

当小桃把贞洁看得那么重时我觉得有点可笑,当太生在廖姐身上摸来摸去时我也并不以为罪恶。

可是然后我被感动了,这感动狠狠地扇了我自己一巴掌,小桃的坚持不正是我们许多人最初的种种坚持吗?

当虫子变成飞蛾以后就能嘲笑其它虫子的丑陋可笑了吗?

其实飞蛾又能美到哪里去呢?

小桃的这种坚持是美的,这种美同时也体现在二姑娘临终前写的那张纸条上,那是一行震撼人心的文字,交织着沉默的悲哀和崇敬。

说到悲哀,小桃、太生、二姑娘、安娜、廖姐都被浸泡在小人物的悲哀中,所不同的是二姑娘的悲哀化成了老父亲棉袄中的几叠纸,而其他人的悲哀还在无尽地延续着。

二姑娘的悲哀也并没有结束,他用卑贱而唯一的生命换来的一点钱被装进老父贴心处时,绵长的钝痛也必将在亲人心中无限期地驻留。

还有安娜和小桃的相识完全是为了表现生命的沉重而存在的,所以无需在意她们语言不通的那种神奇的交流,只要有那首沉沉的《乌兰巴托之夜》,以及在KTV洗手间里两人的抱头痛哭就够了。

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提到安娜要离开世界公园那晚的那个长镜头,两人坐在三轮车上,都市的晚风吹拂着她们各自纷扰的思绪。

一直觉得这个镜头太长,却或许也是不得不长。

至于结尾煤气中毒以后的那句:“我们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理解为是小桃和太生之间的重新开始,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那是他们各自生活的重新开始,他们需要理理自己生活的头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然后或在一起或者分离。

再说说片子里的flash,据说是赶时髦,褒贬不一。

我倒觉得动画加得挺好,动画相对于一般镜头而言乃是一种冷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把世界简约化了,它提供的信息之少,需要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

而且可以注意到很多时候出现动画都是在有手机短信的时候,也许动画的形式更能清晰地向观众传达短信内容吧。

不管怎么说,《世界》向我传达的想法并不那么集中,而是一些零散的琐屑的感受,汇合清晰成这个原本就零碎的世界。

这差不多就是我对《世界》的一点印象,也许当你住在十块钱的小旅馆时会听到头顶有飞机滑过,然后你的临时室友问你:“你说这飞机上坐的都是什么人啊?

 8 )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当影片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听到了那首歌,没错,就是那首《乌兰巴托的夜》,多年前的那种熟悉到骨髓里的感觉像暴雨一样突如其来,我坐在4个人的办公室里,眼睛有点酸涩。

如同山西人的老实,贾樟柯的电影涂满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本色,真实如一张未经PS的照片,脸上的痦子清晰可见,每根汗毛都那么真实,这让我多少有点不适应,我心里明白其实这是艺术,生活本身就是件艺术品,真实的艺术,可现实中的生活却越演越假,反倒需要艺术来还原生活原本的真实了就像站在满目名胜的世界公园,用15分钟的时间游览整个世界,真是天才的创意,一个自欺欺人的玩笑,从照片上看不是更美更真实么?

搞不清楚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兴奋地跑过去看一个大兴的埃菲尔铁塔,在不及一棵树高的比萨斜塔旁拍照留念,是想纪念来过北京世界公园还是想制造自己去过意大利的假象?

去年十一的时候,二哥告诉我说他所待的工地砸死一个人,他们用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来处理这件事,还说不让我告诉家里,怕家里担心。

他看到那个死去的工友了,打心底里感到寒冷,为别人惋惜的同时在心的另一侧为自己庆幸,但谁能保证下一个躺下的不是自己?

过了不到半个月,二哥还是回家了,他说心里有阴影,一想到那个人的脸就感到心里发麻。

当我看到二姑娘写给他的同乡好友的那张字条的时候,心里突然很难过,他只是想多挣点钱而已,高工资的代价就是高危险,他心里很明白,但他还是去了,看到那几行字我回想到前面的那个镜头,推着自行车,在夕阳照射下的尚未浇注完工的水泥柱子旁边跟小桃说话,那个场景多美!

几天后,他变成了父亲上衣内口袋里的三叠钞票,我不知道他父亲把那三叠钞票一沓一沓放进口袋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从他的目光中什么都看不到。

那个俄罗斯女人,好像叫安娜吧,为了去看望她在乌兰巴托的妹妹,努力的攒钱,可她讨厌在这个公园的工作,从她在电视上看到天气预报里报到乌兰巴托的时候的眼神,我想起了我妈,当我在遥远的南方读书的时候,她每天都坐在电视前看天气预报里遥控那个她只能靠想象去理解的远方某个城市的天气阴晴,其实,她的目光尽头不是那里的天气,而是我。

当小桃在一个醉生梦死的地方“偶遇”到安娜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很喜欢她们在小饭馆里说着对方都听不懂的语言对话,安娜说小桃是她在这个地方唯一的朋友,她们却好像从来没听懂过对方说了什么,有时候,在朋友面前,语言都是多余的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字是卑微,卑微的名字,卑微的生活,卑微的工作,卑微的理想,卑微的爱情,偶尔触碰一下高贵,还要把头赶紧缩回来想想那应该不是在做梦吧。

他们无法想象生活在他们建筑好的写字楼里的白领金领们端杯茶水猫在电脑前逛豆瓣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跟一个时髦女友上街心里会是什么样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他们虚拟出来的,就像那群婚宴上的普通女子,共同以美女麦当娜们的名义为了没有雀斑干杯时的心态,就像太生跟那个打算去巴黎的温州女人躺在一个被窝里的感觉,我想他那个时刻一定是怀有一种骄傲的心理的,看吧,一个穷保安队长也能睡有钱的漂亮女人,他心里一定高高的得意了好一阵,但当生活的雾气蒸发完以后,他依然还是那个卑微的保安队长,他的女友依然是卑微的外地打工女孩儿赵小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微缩的世界上生活,演着一出自己的喜剧或悲剧贾樟柯让我迷惑,究竟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9 ) 创可贴不是万能的——《世界》

创可贴不是万能的——《世界》 谁有创可贴?

虽然小桃穿着华丽的服装,美丽的水晶的鞋子,可是她仍然不是公主,她的水晶鞋子不合脚是劣质的产品需要用创可贴来解决。

就如同和小桃一样穿着华丽裙子的女演员拉练坏了只能用区别针来解决一样。

我们不能把鞋子扔掉,因为我们要靠他走路表演,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脚修改到何时鞋子的尺寸,所以我们可以找到改变这两者矛盾的替代品——创可贴。

小桃寻找创可贴的声音一直在此起彼伏,让观众一下子就想到了伤口。

其实导演的意图伤口不仅仅是脚吧?

脚仍旧是脚,鞋仍旧是鞋,唯一多了一样的是创可贴。

这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迂回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就是世界。

————————————————————————————————————————————————————————— 公园的世界还是公园的世界?

“你给我一天,我给你整个世界”——北京郊区的世界公园,是世界吗?

印度、埃及、大本钟,比萨斜塔,双子世贸……看过了这些就等于游览过了世界吗?

坐在飞机上就是在天空中了吗?

美丽端庄的空中小姐其实根本都没有做过飞机,可是舞台上的俄罗斯姑娘真的就是从遥远的北国来的,你能说这个公园不是世界吗?

公园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公园。

小桃的初恋男友要出国赚大钱去了乌兰巴托,乌兰巴托的女人一个俩孩子的母亲为了生计,为了赚钱去看望自己的妹妹出国来到了世界公园表演,到歌舞厅去做陪酒女郎,这就是世界上的人。

————————————————————————————————————————————————————————— 梦想与现实 小桃的梦想就是太生能照顾她一辈子,一辈子之对她一个人好。

太生没有得到小桃的时候骂到:“不要再我面前装处女了,装什么装!

”小桃为了证明给太生她的爱是坚贞不渝的行动就是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给了太生,小桃说她的唯一依靠的东西,是她的贞操,如果太生背叛了她,她就"宰了"他。

可就在小桃得知太生真的背叛了自己以后,她毅然的选择了离开,而不是“宰了”太生。

太生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北京出人头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是太生来北京这些年以后仍然在公园保安的地位上苦苦挣扎着…… 太生,在世界公园里还能自信地生活,出了公园的门,也仍要面对卑微感的侵袭,靠伪造证件实现着他“要给小桃幸福生活”的承诺。

紧随其后的的背叛与小桃的清醒,让直接戳住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却又那样沉默,叫不出痛的压抑,仿佛就是意料之中,原该如此。

俄罗斯的女演员的梦想就是赚钱能去看自己嫁到乌兰巴托后就一直都没有见过面的妹妹。

为了这个梦想她去公园当了女演员,但是女演员来钱还是慢了,于是她选了一条她不喜欢但是却又来钱快的工作,去歌舞厅当陪酒小姐。

二小的自豪,是在大城市每月200块钱的工资和那身公家给发的保安制服。

可200块钱在北京又能干成点什么?

算什么?

大牛的梦想就是娶到小桃的室友,为了得到这份感情,他甚至不惜自焚。

大牛打动了女孩,他们结婚后还去了广州度蜜月。

温州女人每天在仿造名牌的缝纫机钱工作着,她的梦想就是去法国寻找她是十多年已经杳无音讯的爱人。

可是法国去的了,爱人还会是她的吗?

而二姑娘再还没有融入这座城市,出来闯一闯的最后结局就是三万块钱的抚恤金和他的几十元的欠款。

————————————————————————————————————————————————————————— 这就是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1、小桃把自己交给太生以后,“太生我最相信的就是你,我就这一点本钱了,都给了你”。

“你不要相信任何人,我也一样,这个世界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2、影片的最后一句对话,在一片漆黑中(两人已被煤气毒死):“我们已经死了么?

”“没有,我们的生活刚刚开始。

” 漂泊的人啊!

爱情或者根本就不是合理的解脱与归宿,生命已经结束,可是世界仍然在继续……

 10 ) 《世界》:无限接近,无限远

题记:为世界和平 妇女解放 脸无雀斑 干 ――影片台词世界很远,在艳丽之间神思虚空世界很近,在瞩目之中寻回应答我们已经无力于本质,我们也没有了批判的利器,我们只有狂欢和沉醉。

艳俗的图像里王迪不唱,《顽主》里的走秀到了《世界》只有了全球化的舞动。

背景声一直是贾樟柯的强项,跟拍也是试图介入的方法,世界是晴和阴的客观存在,拾破烂的老者他占有的是整个世界,然,这里的出现犹如摆拍的无趣。

本子决定一切,还是导演决定了一切,吵吵闹闹的化妆间里吵吵闹闹的人,跟拍的镜头里,女声张扬。

昏昏的灯火惨淡的境遇,漂是物理的丈量还是心里的图景,总是有着乡音,你在那里,我在这里,这是民族的一道屏障,是相聚的力量也是隔阂的起源。

站在中间。

左为阴,右边是阳。

诱惑的方式有些老套,拒绝的也是老套。

雄性的征服欲和她的不情愿背面依然是一种经济学,平静的长镜头下涌动的是变革的人际,暗夜里的金水桥上老人家早已荣辱不惊。

那辆车上想必不会有《永恒的一天》那样繁复。

风景里光彩耀人。

Flash在影片里的出现绝非技术或者时尚,它造就了极限塌落前的现场,一个真实存在的虚构。

不断的类比,不断流淌的灰,像直面片场景板后面的一切,腻子在灯光里懒散,贾樟柯终于明白了生存和变异的方式。

新的大陆,从中轴线穿过,从灯火了跨越,走向夜幕后的乌兰巴托,在草原的深处,记忆瓦解。

缩微的双子座在远方是唤起非民工的记忆,这是眼球的艺术唤起全球的记忆。

而图154的场景暧昧里有着年代的记忆,虚拟里的实在和实在里的恍惚一起构筑我们的视野。

烟花一样亮丽的Flash和真实里屋子的灰填充着谁的历史?!

喧闹里图说的历史有着二维的扁平,而人的世界里只有醉酒的清醒。

但生命没有存在可依,只有彼岸的梦像乌兰巴托的月光泛起心里的晶莹。

夜总会是另一种形式的灰,洗手间的相遇甚至比楼顶过飞机更加生硬,这种批判让我想到了《小薇拉》没有一堵墙能够不沾污浊,只有时代的广告牌一遍遍抹着油彩,散发光亮贾樟柯依旧还给了我们平民的历史,一个繁华如梦后斑驳而刚毅的世界。

在那个场景里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兄弟!

局促的场景和空旷的路 漂的终点又在哪里?!

是那聚光灯里的虚构,还是每一天平淡或悲凉的生活?!

二姑娘的纸条是虚构里的控诉,传承于《高山下的花环》,一个神缺席的年代,人在底线上支撑头颅。

数钱数出所有和人相关的辛酸,三明木纳的脸上只是国民的木纳,一个生命的交易只是几叠货币,当我们身处繁华,有几人会思量那高楼之上漂浮着多少这样的幽魂死亡之后必死婚姻和繁衍,我们结婚吧的话语和车上保安的顶灯相映成趣,人,自愿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埋葬的方式。

我们是不是死了?

没有!

我们才刚刚开始!

文德斯式的冰凉的电子乐在黑暗里弥散黑 还是黑夜里。

【附录:影片资料】《世界》2005中国片名:《世界》导演:贾樟柯主演:赵涛 成泰燊 黄依群 王宏伟 安娜片长:108分钟奖项:2005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以及最佳摄影奖后、第7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上最佳编剧金荷奖,61届威尼斯参赛片推荐指数:艺术性8,观赏性6 建议去电影院观看星汇(香港)投资有限公司 上影集团上海电影制片厂 联合出品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上午1时36分 昨天是陈逸飞追悼会的日子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世界》短评

荒诞的感觉有,整体上失控严重,长镜头调度凌驾于故事之上,炫技严重。矫情做作,剧作文题太大,虽然创意点很好,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动画和故事没有配合好,把整部电影弄得四分五裂。东京物语的配乐一出来简直奇葩的要命,实在莫名其妙。

5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较差

A / 或许创造了一种将图像置入图像、将电影置入电影的最不空洞的方法。谁能想到我会在科科这里为小津安二郎流泪呢……

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背后。

11分钟前
  • mmm
  • 推荐

喜欢不上来

15分钟前
  • 圣墟
  • 较差

。。。。

19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突然想起来在疫情之前还和日本朋友去过世界公园。门票至今还保留着,不过这个地方在当时给我的感觉只有幼稚沉闷无聊。贾樟柯在此设计的世界公园的概念在这个时代看来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架飞机观察各个国家的建筑,了解全球的资讯,却始终无法亲临现场,只能麻木地沉湎于这个虚拟与仿造的世界。世界公园这么大,生活在世界公园里的人又这么小。任何对远方的幻想与欲望,正如贾樟柯和左小诅咒一起写的那几句“乌兰巴托的夜啊,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不知道我不知道”,只能化为一曲孤寂的《乌兰巴托的夜》。影片插曲也开始和林强合作,颠覆了此前贾樟柯的风格。音乐可以脱离角色拥有个人意识,与剧情本身互相呼应,并散发着不同的能量。但跟前三部比起来各方面过于华丽,反而缺失了真实感。

22分钟前
  • 高詩遠
  • 较差

离开汾阳的第一部电影,在这之前,世界存在于流行歌曲、电视机里,繁荣而浪漫,而当世界真的来到眼前,它只是一个个冰冷的建筑、名词、概念,它们因为什么,为谁存在?反正不是为剧中的人们。在赵涛的爱情幻想破灭之后,她反而穿上了婚纱,但现实里的她,只能披上塑料雨衣。一种更概念化的创作,但并不成功,部分片段让我如坐针毡。

25分钟前
  • 冇意思小说选
  • 较差

The world is in front of you, but you have no idea where is it from.

26分钟前
  • heng
  • 推荐

大学里最喜欢的老师所放的电影

29分钟前
  • 煤煤球吧
  • 还行

太一般了!

31分钟前
  • 周六金
  • 较差

这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是科长在故乡三部曲之后急需转变一个风格,可惜方向盘打得太满,整得一个四不像。以前那些乡土气息虽不能说荡然无存,不过也基本没有,各种动画和标题字幕突兀不和谐,非常拖后腿。最后的结局倒是非常黑色,值得一再回味

34分钟前
  • scofieldd
  • 较差

昨天、今天与明天,欲望和想象,现实与无奈,虽然支离破碎,但却无比真实。

3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7/10

43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贾樟柯不是什么片子都拍的好。

44分钟前
  • AP
  • 较差

世界公园当年也是热点,开放后我们曾迫不及待的要看看世界,我曾经疑惑过能去世界公园为何还要出国,现在看来这种东西也不过是明日黄花。贾樟柯个人风格的延续,赵涛,流行音乐,纪录片式,三明,山西,墙上电影海报等琐碎无用的细节和貌似生活的对白,跟故作姿态的赵涛一样让我不喜,小武和站台中的深情和纪实少了,叙事无力,人物惨淡,有种厌烦感。

48分钟前
  • dlmujiaqi
  • 较差

真没看出什么好

51分钟前
  • 较差

贾片中较差的一部

55分钟前
  • 土伯公
  • 还行

难看

56分钟前
  • 豆友52940626
  • 很差

没有意思.

1小时前
  • alpstein
  • 很差

贾樟柯能把赵涛带起来。

1小时前
  • 小甜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