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一首老歌,一部新电影,一个不太巧的档期,碰上了《天机·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这俩部大片占据了大部分银幕的情况下,台湾小清新励志电影《逆光飞翔》在夹缝中闪射出一道光芒。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天机》、《小时代》是有多黑暗,相信谁也不在于这,对吧。
讲回来,《逆光飞翔》是让人又爱又讨厌的一部片就对了。
王家卫看过张荣吉的剧情短片《天黑》之后,决定出资将其重新打造成一部剧情长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
“王家卫出品”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先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信息,同时心里已经默默贴上了文艺片的标签,加上台湾特产“本土小清新”第二张标签贴上了上去,盲人钢琴演奏者应该是个励志的故事第三张标签。
这些标签是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也是走进影院的动因。
马英九在亲自到影院观看后,在自己的脸书上表示:“真心感谢导演通过短短2个小时,用细腻的人物刻画,把梦想和希望传给大家,知道走出影厅我才从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冲击中回神。
”《逆光》在港台的票房成绩优异,在日韩市场也颇受好评,尽管在大陆夹在两部“时代献礼片”中间,排片量最高时仅有2%的银幕有映,就算您生活在繁华的帝都,也得起早或者贪黑才能到影院里享受一次逆光飞翔,所以从票房绝对值上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但据说上座率还相当不错,最直观的就是评分不错,口碑不错。
尽管可能很多人没看过,或者爱与不爱,我们对于一部华语佳作呈现大银幕是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的期望。
每上映一部华语电影,要进电影院观看,心里还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毕竟我们还不是很富裕。
到底值不值票价,这难说一个标准,这样主观的标准是可以回头好好想想。
继续聊聊电影本身吧!
文心兰,又称跳舞的女孩儿,她的花语是快乐无忧忘却烦忧。
小洁在裕翔的鼓励下,坚定了自己要跳舞的信念,既然自己没有办法放弃就要努力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一个败家老妈,和一个背叛自己的男友,让这位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脸小小的女孩儿成天一副装屎脸,只有在跳舞的时候小洁感受到那种呼吸,身为一个舞者的快乐与幸福。
不急不急,听听你心里想的声音,慢慢的往前走,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在影片当中舞蹈教室老师演员是许芳宜,曾是美国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的首席舞者,玛莎·葛兰姆是和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现代艺术大师。
一个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导演伍迪·艾伦也把玛莎大师当作艺术灵感的“缪斯”。
通过这部电影,许芳宜可以对自己所热爱的舞蹈用另一种方式表白了一次,她通过指导小洁以及舞蹈教室里的所有学院,让这种感受从心出发再回到心中,谁都无法代替自己去完成这段特殊的经历,自我挑战。
就像裕翔这样的故事,大家都会很自然想到雷·查尔斯(Ray Charles)。
7岁失明,母亲逝世后他不得不离开佐治亚,自己的家乡外出谋生。
一个盲人独自生活,去到陌生城市,还是一位黑人,身无分文,这样的情景下让一个人绝望,不要太容易。
而《灵魂歌王》在影片中对于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描绘得十分细致,选择了雷记忆中最敏感的地方,包括,肤色,爱情,对水的幻觉,一切困难险阻,都会被他的智慧幽默的化解。
《逆光飞翔》并不是一部传记片,只是相似的一些情况,让人不自觉地将两部影片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与讲述传奇乐手人生经历的传记影片不同,只是希望讲一个简简单单却又充满爱心温暖正能量的小清新剧情片。
所以,就不要去想那么多伟大的束缚,也没有必要去突破什么伟大的隔阂,就像裕翔最后配得那段乐,一小会儿开头淡淡的后面有点浓郁。
不过话说回来,总体上来讲,影片节奏流畅不拖沓,结构比较完整不做作。
张荣吉导演算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份合格的作品,满足观众观影期盼,带来良好视听感受,传递正能量。
其实一开始还很担心,出品人王家卫会在影片中留下些自己的东西,但看来王家卫还是很放心这位新人导演,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虽然评分很高,口碑很好,但这难掩饰该片只是一部习作的本质,简简单单,平平稳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还是蛮期望裕翔对于生活的诠释可以更浪漫一些,录下来的声音可以组织成有画面感的语言,来表达裕翔的一些内心活动,不过裕翔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可能就是有些呆呆的很可爱的男生。
但在影片里和视障院的小朋友一起弹琴唱歌之后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他想有个内心表达,还有就是老师希望他参加比赛,他回想起小时候别人无意间的那句话,在学校里乱走。
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最麻烦的就是在这里,真的很难说好与不好,喜欢或不喜欢,这就算最大有点和最大的缺点。
很久没看台湾小清新的电影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所以从开始看时就带有强烈的悲悯感在这部电影中裕翔的妈妈从一开始带着裕翔去台北求学亲戚问说 放他一个人在台北放心吗他的妈妈说 总是要试试看 不试怎么知道呢 我又不能一辈子跟着他那种多带点无可奈何 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其实裕翔心里 又何尝不是呢 但 总是要试一试吧在学校妈妈从叮嘱他日常用品的放置位置 洗衣 吃饭之类的琐事 到深更半夜 带着他逛校园认路 一步一步 从头开始从牵手到放手 这短短的几天时间 却是裕翔一家这二十多年的一个缩影其中的辛苦和努力 心酸和泪水 又怎能通过这短短的几分钟 十几分钟能表达出来的呢如果从一开始裕翔妈妈给我的感觉是不耐烦 又略带埋怨那从她和老师的交流 默默地陪裕翔适应新的生活 到后来参加他的表演 等等等等都能看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吧 不论孩子贫富 健康疾病也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 心甘情愿 不求回报的其实 在妈妈的心中 裕翔一直都是让自己骄傲 的健康小孩而裕翔送妈妈离开的时候 即使自己根本就看不见 也仍然目送着她回去想起 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我相信 裕翔和母亲 却不仅仅于此 命运只会将两个人越绑越紧裕翔本色出演 认真说来也不是演 只是在做自己 所有他的每一个表情 动作 都是最真实的他 不知道是因为盲人的关系 他的表情动作 和普通人比起来 都更加的敏感 和不加掩饰嘴角的失望和悲伤 手指交缠的不安 眼里坚定和自信 总总总是显而易见 没有修饰 在看电影时 最让我感动的两个画面都是关于裕翔弹琴的部分一幕是在社团练习室一个人弹琴时 灵动的手指徜徉于琴键指尖挥洒而出的音符 是他灵魂深处的倔强和执着 即便是我这个门外汉在听到他的琴声时 也泪流雨下 这就是他的魔力吧还有一幕那就是他和super music成员一起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一刻吧因为小时候的阴影 我一直以为他会逃避会落荒而逃但 让我意外的是他没有 也许在等待的那段间隙 他也曾怀疑过 胆怯过可是站在舞台上时 在触碰到钢琴的那一刻 他却勇敢坚定的向过去的阴影发起强烈的进攻 掷地有声的第一个音符 是他自信 勇气的有力呐喊 是他黑暗中最耀眼的光真的让人骄傲和敬佩此外 很想说说他身边一群朋友我觉得 他真的是个很幸运的人 因为这群朋友 比如阿清 作为朝夕相处的室友 虽然看着滑稽可是 也是个很善良 礼貌 仗义 的人印象很深的是 每次看到裕翔妈妈总是很有礼貌的问好的他还有裕翔送走妈妈时 从在门口遇到后到裕翔出来就一直站着看着她 目送她离开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的刻意安排 但是这个细节 真的让这个人物大大加分当然还有搂着裕翔去社团招新的时候 躺在床上听着小洁给裕翔的录音时的动容 和暗自下定的决心 无不掩饰对他的喜欢最后要说的还有两个月的代课老师 是她的鼓励和坚持让班级的同学渐渐的接受他 包容他 并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才华也是在她的帮助下 才让他和他的队友们站在了舞台上 发光发亮 让所有的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 自信 坚强 勇敢的黄裕翔虽然 有很多的中伤和歧视但是因为有这些朋友老师的陪伴 才让裕翔的人生更加的丰满 电影中的小洁从登场开始就带着懦弱的标签不论是在亲情中 还是在爱情中她都是易妥协 不反抗 然后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因此 她看似总是被生活抛弃 被命运捉弄直到遇到了裕翔 并在他的鼓励下 勇敢地迈出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就像他说的 试一试 如果不试 怎么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即使最后 小洁没能如愿进入舞团但 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也得到了她的母亲认同和支持在小洁给裕翔的录音带里 她说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碍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配合着这段”心灵鸡汤“ 画面播放着裕翔自信弹琴和小洁忘我的舞姿导演真的很会啊 这种一字一字敲打着观众的灵魂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 仅仅在这方面我们就比裕翔幸福可是 在很多方面我们却比他更加的 悲哀每天三点一线 单位上班 阿姨家吃饭 哥哥家睡觉 碌碌无为消磨着时光曾经也是信誓旦旦 志向远大 最后却也被困于小小的空间和小洁一样 一样的懦弱 一样的易妥协 也 一样的屎面 哈哈却不曾像她一样的勇敢 就算看完了这部电影 也仅仅只是羡慕而不是我要 我要去 我要做 真正的付出实践也许有太多的牵绊 家人的朋友的陌生人的 眼光 期望想照着他们的步调走 不想让他们失望 却让自己的理想永远的绝望他们贪念安稳 那我那颗躁动不安渴望自由的心呢 也许在某一刻也在寻求另一种安稳 也说不定呢感慨矫情完就是很喜欢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色调也一如所有小清新电影 干净 温暖就是 海报 真扣分
二0 一三年的七月如果我没有眼睛,那么我的皮肤能像蚯蚓一样感受到光么?
不包括太阳的温度,我说的是冷光。
假如人类没有眼睛,必定活得累,除非你像植物那样一动不动。
从运动场的这头到那头,没有眼睛,我得摸索多少次才能熟悉这段不远的距离呢?
她说,如果你对我没感觉可以直说,我不知道喜欢你什么。
我想,你喜欢的不是他的人,是他跳舞的样子。
我可以假装看得见,只有行为表现足够好不露一丝破绽(是不是没人能发现?
)。
一个盲人从不不低头走路,他总是做出勇敢的姿态,可以笑得很好看。
一个人想念另外一个人失眠了,这说明了什么?
人与人最初的相互喜欢极可能是身体。
即使我们只是在传说中了解这个人,从未谋面,也会想象Ta的模样。
美的程度不可能像冷热那样被温度计精确地计量,所以排行榜总是有争议的。
好比爱,一斤爱有多重,一吨爱有多重?
无法想象。
很多。
舞蹈应该是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假设我们不知道孔孟是谁不知道德为何物),仅依靠身体的吸引,为什么还有变心移情别恋?
我找不到答案。
你要了解一个盲人,从他的生活方式开始,也许他用一个工具录下了许多声音,包括风。
在平坦的路上,你让他跑,一定都是放不开的,一颠一颠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坏的盲人是怎样的,他的善良会与人容易相处。
当然,他若生活在一个不太好的环境里,他说不定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他的女朋友是舞蹈专业的,优秀的,这真有点不可思议。
他天生看不到任何东西,他永远不知道跳舞是怎样的。
他要知道她的样子,一定得用手摸,他的手接触到她的面庞,我想在那一刻,他摸到的时候,一定是用心在感受。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他们已在一起了。
于是,在只有恋爱的日子里,她的样子永远都是想象出来的。
这才是刚刚开始。
你奇怪她怎么会喜欢他呢?
一个盲人。
说实话,我也很奇怪。
我想这里必定有许多契机,通常讲的“缘分”。
比如她在那个时候心情特别不好。
再比如他们总在关键的时刻很偶然地遇到了,很多次。
想象和一个盲人生活一辈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极大的勇气。
一个盲人在看不见你的情况下能知道你的心情不好,你能说他不是通过心的知道的吗?
集体概率对个人总是无效。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百人中有九十九个人都特Happy,你还是有伤心的权利,尽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快乐的。
上述的情况,作为没有天生失明的人来说是小概率事件。
缘分,是一种随机的状态,你恰好是被抽中的样本。
你只好相信老天最大。
临时抱佛脚成为一种深层次的宗教信仰。
音乐天分超凡的男孩裕翔(黄裕翔饰)弹得一手好琴,却天生失明。
他坚持不参加任何比赛,只希望能拥有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他第一次离家北上念书,遇见热爱跳舞却因故被迫放弃梦想的女孩小洁(张榕容饰)。
裕翔能“看见”世界上不被旁人看见的美丽,从未放弃过这个世界。
他就像一缕温暖的逆光照进了小洁冰冷的内心,而小洁则带领着裕翔经历了他从未尝试过的冒险。
两个看似永不会相交的灵魂,却成为彼此遗失的那份力量。
两人身后的那道耀眼的逆光,正温暖着、鼓舞着他们向梦想展翅飞翔。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男主人公黄裕翔本色演出。
女主角则由台北电影节、亚太影展双料影后张榕容饰演,两人延续前作的绝佳默契,演绎了一段好友之间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
导演张荣吉凭借此片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女主角张榕容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男主角黄裕翔荣获2013年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1.不去比赛别人就看不见我吗?
我又不是为了参加比赛,又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见!
2.如果有一天我能看得见,那么,没有别的,我就好好去看一看这个世界。
3.我活着,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好好活着。
4.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
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不,不是让别人看到,而是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5.这一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依然,不是为了什么。
6月的电影市场,除了越多人骂就越多人看的奇葩电影《富春山居图》外,一部台湾的小清新电影《逆光飞翔》却收获了大量的好口碑。
只是,我们的观众可能更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看《富春山居图》到底有多奇葩,即使《逆光飞翔》扯来“王家卫出品”的虎皮,也难以撼动该片排片量少得可怜的现实。
而最近的好消息是,在众多大腕的力挺和呼吁之下,这部的排片量终于有所增长,不少人宣称想去看却没得看的现象得以缓解。
《逆光飞翔》讲述了一个天生失明的弹琴男孩上学读书和一个热爱舞蹈的女孩暂时放弃梦想的故事。
盲眼男孩裕翔是钢琴高手,妈妈带他来到正常大学学音乐,这将是他第一次独自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裕翔努力尝试不靠别人也能正常生活,琴弹得好却不愿参加比赛,因为有小时候其他选手说他因为看不见才能得奖的阴影。
奶茶店店员小洁热爱舞蹈,却因为家庭原因没上大学,与梦想渐行渐远,裕翔的善良、乐观、坚持和勇敢慢慢感染了小洁,小洁也带着裕翔四处游玩,让他了解以前从未涉足的东西,两个人彼此弥补对方的缺陷,填补对方遗失的力量,尽管前面的道路依然并不平坦,但他们都拥有了面对梦想的坚定信念。
据说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生活中,我们总是为自己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样有能力而烦恼,想买的东西不够钱买,想做的事情总差一点,想爱的人可能不爱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何尝不是另一种残缺。
少了一条胳膊或一条腿行动不便是残缺,不够能力挽回自己的生活也只是另一种“行动不便”罢了。
电影里,裕翔看不见东西,在普通的大学里生活异常艰难,就连从宿舍走到教室这种简单的事都难以做好,当为他带路的同学流露出不情愿态度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小洁没有残疾,甚至身材高挑、面貌姣好,但她那么喜欢跳舞却不得不放弃,只能在送外卖的时候在教室边上多看一会,人生的残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对待,有着如何的心态和怎样的行动。
这话看上去有点像无关痛痒的心灵鸡汤,但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何面对那些人生中的不完美,这是一篇太大的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和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逃避和抗争,实在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
唯一能说的是,这是人生的常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吸收身边的那些正能量,就像裕翔善良伟大的妈妈、小洁慷慨可爱的老板,借力前行,逆光飞翔。
即便口碑持续高涨,《逆光飞翔》现在也已很难找到排片的影院了,与其同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图》却仍在各大影院张牙舞爪攻城略地,真是让人感叹:这究竟是什么世道?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此在电影界开创了一个极坏的例子。
我们的观众之所以选择看一部电影,似乎只是为了抓住一个可以与人讨论的话题,为此就算自虐也在所不惜。
面对如此恶劣的现象,我也实在不愿意再添油加醋了,于是只有转过身,专心来讲一讲《逆光飞翔》的好。
这仍然是一部标准的台式小清新电影,看多了确实会腻,只不过,在目睹了一大串内地乌七八糟的话题之作后,再来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就只会生出由衷的感动。
即使《新周刊》把“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列为电影水军的话语标配之一,我也要壮着胆子说一句:《逆光飞翔》,确实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
它在口碑上的胜利,或许可以归因于真实的故事,归因于黄裕翔的本色演出,归因于漂亮的摄影和美妙的音乐,但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价值观的胜利。
特别是在《中国合伙人》的话题席卷过后,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正一下自己的三观了。
之所以拿来和《中国合伙人》相提并论,是因为《逆光飞翔》也是以“青春+励志”作为标签的,只是这两部片所励的志实在是南辕北辙。
《逆光飞翔》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弹钢琴一个练舞蹈,可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他们甚至都没想过要取得什么成绩,特别是男主角黄裕翔,作为一个盲人青年,他所想的只不过是“不用事事都麻烦别人”,只要能独立地从宿舍走到教室,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而之所以练琴,就更是和成功无关,他甚至拒绝参加比赛,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因为看不见才获得同情分。
练琴对于他,就跟盲人按摩类似,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与按摩不同的是,钢琴更能让他获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
他练琴,并且只是练琴,陶醉于其中,这就够了。
至于比赛名次和知名度,有什么重要?
说到按摩,想起自己前几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经历。
因为腰摔伤了,就去了家熟人介绍的按摩店,给我按摩的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之所以看不出,是因为她的脸只有惨白的一片,五官都看不清。
我趴在那里,以前没按过嘛,觉得疼,大呼小叫的,而这女人非常耐心,不停地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按,讲得很有条理,声音也很好听。
等我慢慢适应后,她就开始跟旁边的按摩师聊天,用贵阳话有说有笑的,偶尔的,她还会哼起小曲,是《给我一个吻》,“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我憋不住好奇心,终于问了她,眼睛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见的,她轻描淡写地答道,是1999年,她才二十出头的时候,被人泼了硫酸,不但毁了容,眼睛也看不见了,现在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屋里。
“唉,我是没有自杀的勇气啊……还好我们家那位,能够将就着我一起过日子……”说完这些,她停了会儿,又开始哼小曲,还是那首《给我一个吻》。
我趴着静静听,觉得真好听啊。
什么叫“励志”?
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
1999年,她二十出头,那么现在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是一个女人最需要爱和美的时候。
她虽然被毁了容,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爱,并且用声音创造出美。
《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就更是这样,弹琴不是他向上爬的敲门砖,而是自处的方式,是安放灵魂的所在。
他弹琴,是因为热爱弹琴本身,这样的人即使看不见,也不会觉得生命虚空。
而《中国合伙人》中的成冬青呢,他就算背会了所有的英文词典,灵魂依然无处安放,因为他并不爱英语。
他的公司上了市,他赚了大钱,他成了第一,可空虚依然会随时向他袭来。
你得了第一,证明了自己,然后要怎样呢?
终究还是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只有靠别人的认同才能证明自己,这也实在是挺可怜的。
《逆光飞翔》的好,就在于这种平淡与真实中的生命张力,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黄裕翔说他不想因为别人的同情而获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既让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又让电影远离了那种廉价煽情的模式,没有利用盲人的困境来压榨观众的眼泪。
正好相反,除了开头黄裕翔妈妈的几个侧影让人有些动容鼻酸以外,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人开心的。
不只是黄裕翔,还有他周边的那些人,练舞蹈的小洁、小洁的舞蹈老师、奶茶店老板、大学里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光彩照人,而这光彩,就来自于一种灵魂有所依托的状态。
这部电影还会让人联想起萧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电影和歌几乎可以互为注脚。
这首歌这么流行,也并非因为萧煌奇是盲人,而是因为词好曲好唱得好。
听歌的人对他不是同情,而是欣赏,因为他真的比我们要优秀,他是一个不需要用“盲人”来定义的音乐人。
在产生正能量这一点上,我们可能真的要向台湾的这些小清新学学了。
不过可能真的是社会阶段不同,在他们追求自我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把撒钱玩儿当成最高追求的阶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像一股清流淌过心间,且不是什么都没留下,心之所向的一些本真美好被滋养。
过程中被电影里的一些细节感动:主人公一边倒水一边敲杯子的音乐;摸着床边跃动的手指;在海边他终于放下自己的手杖,脱去自己的鞋子大步朝小洁跑去;小洁存在于光影中的侧脸;她舞蹈中双手微合耳边作倾听状的专注;跳舞的女孩花…处处可见这部影片背后的用心,整部影片看下来这些暖入人心的片刻在观影者心里逐渐塑造出两个年轻,有梦想,备受阻力又不停止追逐的形象,他们本身是两条平行线,相遇之后又因彼此的鼓励各自散发出万丈光芒。
我们可能不是那么有天分,也许不被支持,但如果有那么一件事情我们做的时候是心跳加速,感觉自己真实存在的,就用尽全力去争取,要知道太多人庸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5星中其中一星给插曲蔡健雅的《很靠近海》,歌词与“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呼应:“我跟着你气息 就分外安心我没有翅膀 却觉得能飞行那些梦想 沿着指尖 舞成一篇协奏曲这默契像似奇迹 若有谁在牵引我逆光前进 却再也不恐惧因为你我靠近海 因为你我懂得爱迎面你笑声传来 我感觉一阵温暖”人生的路,前进的路大部分时候要一个人走,但就算有那么一刻出现一人带给自己些许勇气,都对命运有此番安排万分感激。
确实很难抗拒,这部电影太多好看的画面,好听的声音,还有逆光飞翔的勇气。
如果学会开车的话,看完以后真想马上开车一路飚到santa monica的海边,甩掉鞋子冲向海里。
即使面试受挫、上课听不懂、作业拿不了高分。
即使时时刻刻都在体会着一个外国人的局限和不可能。
即使觉得自己找不到方向。
即使觉得觉得所谓青春梦想都在远去,改变太多、不再年少。
但是,梦想就是梦想,它不会消失、更不会死去。
没有为什么,没有怎么用,它就是真正的、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
我也想要很努力,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想要看见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人。
就像奔向大海的时候,海浪的声音扑面而来,你看到的是海的无边无际、无拘无束、不会改变。
http://music.163.com/#/song?id=25640320
很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影片勇于用一个盲人当主角,而且演的是他自己的故事,镜头很美,也有很多听上去很有意义的台词,很小清新的风格,可电影也就做到这几点而已,故事很零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很吸引人的主线,台词也是一味的小清新,显得空洞,尤其不喜欢每个角色都那么好,都那样笑,看多了真会觉得假。。。
开头开始不久,故事就开始失去连贯性,一味用镜头和小清新台词来拖完片长,这样的电影无法去做到很喜欢。。。
好看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