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被肖央、龚叔吸引去的,想着有他们在,水准肯定差不了。
我错了!
我他么低估了导演拍Shi的能力。
作为悬疑犯罪片,没有给观众留下一点解谜的快感,导演把观众都当白痴,觉得观众肯定看不懂,所以每次都是刚给你出了一点谜团,下一步就是特快速的给你把幕后黑手一个个主动推出来,让你一点脑子都不用费。
问题是,不费脑袋,不思考,不解谜,那还看个毛的悬疑片!
感谢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段氏家族家庭聚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个家族中隐藏了多少利益相关?
那么大个家族,不是靠血缘为纽带去绑在一起的,是靠着那个行将入墓的老头慢慢牵起来的,以血缘为纽带,以政商为关联,形成了那么大的一个家族,最开始的初衷,就是靠着这一个“老”牵起来的吧?
我们常听到虽迟尤至这个词,忽略掉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迎来期待的结果,到底也算是件好事。
本片走的便是虽迟尤至的路线,但在正义战胜了邪恶之时,我并未收获畅快,导演大约与我同心境,所以镜头一转就到了刘小满的墓前。
那样一个和善的人,在十几年的飞来横祸里打磨得小心翼翼,他所追求的清白无非是得到一份守护女儿和母亲的资格,可藏匿于至黑至暗的那群人,一个摄像头,一次警告,一堆由他亲手书写并寄送出去的举报信,轻轻松松地就扼杀了他生而为人的全部希冀。
虽迟尤至,足以告慰他的女儿满月,足以安抚他年迈的母亲,却不足以令他泉下有知。
刘小满的死,激发了李南北刻意压抑的斗志,让存了混吃等死之心的他毅然决然地站出来,直面黑暗与不可控。
其实他从未辜负过自己的职业,只是在看多了各种弄虚作假的走过场后渐渐黯淡了心思,刘小满用生命唤醒了装睡的他。
在核查刘小满人生的最后轨迹时,李南北等人的摄像头视角与刘小满亲身经历的画面交错,将恶的嚣张赤裸裸地呈现开来,我们得以见到一个人是怎样被逼到了无立锥之地的程度,又是怎样捂上自己的嘴,以求换取家人的平安。
剪辑师有些青涩,不大对得起演员们精彩的表演。
有肖央的地方总少不了喜剧感,影片前三分之一来得格外放松,甚至边境抓捕的时刻都能在镜头里酷似小游戏超级马丽,以此衬托黑暗势力的错综复杂。
中间的三分之一陆续在披露黑暗关系网的各个点,头一次看到如此直白迫害人的手法,每一个意外都是精心谈判定下来的终结局,张弛有度地左右着案件的进程,安排着网中之人的何去何从。
所以,当太平集团老总带着招生老师出现在李南北家中,一股子低气压令人窒息,我根本不觉得李南北让妻女回乡下老家躲躲就能避开危险。
从段毅带着李南北去拜访黎太平,我就知道段毅肯定是深埋的内鬼,只是没想到导演并没等在最后来揭穿这一层身份,而是在后三分之一的故事里,将他推到了李南北的面前。
段毅说过两次,说自己的手是干净的,倒回头去看他与李南北相处的每个画面,都有了细思极恐的意味。
我并不理解李南北特意将矿难经手人的下落透给段毅的目的,因为他没有安排后手,直接导致了俞青的伤残。
他二人在去往与离开码头的那段路上擦肩,导演侧重于敌我双方的内心表述,却淡忘了歹徒的穷凶极恶,楞是拉长了故事,给了李南北孤胆英雄的高光戏份,也给了后来逮捕段毅的那一幕。
段氏家族的祝寿宴,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俗语有了真实的场景,内场欢声笑语,外场穿着制服的李南北与段毅并肩坐着,导演企图以这般强烈的反差来表现黑暗之人的末路,邪必然不能压正,但委实有了蛇尾之嫌,似乎碍于李南北与段毅三十年的同门之谊,生硬的来一段关于正与邪的对话。
无他,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南北在一地鸡毛间恪守了职业道德与初心,段毅为权势所惑执着于偏门,原本在同一条路上奔跑的两个人,就此背向。
故事中对黑暗的描述尺度真的蛮大,都说影视创作来源于生活,我只期望生活低于它。
每次出差都会给上司带个当地特色的小物件,这叫感情投资,李南北把玩得甚是娴熟,他是知世故的。
可一旦投入工作中,他又会带着决不放弃的执念,单一地追要真实的结果,这是他升职止步的原因,也是这场扫黑行动虽迟尤至的根源。
正是有着李南北、俞青、于洪波这样坚持初心的人们,才有了一场又一场虽迟尤至的胜利。
刘小满不会知道,但满老太和满月知道,李南北和俞青知道,我们,也知道。
惟愿这世上虽迟尤至的感叹越来越少,正义总能尽早抵达,刘小满们再不用绝望地放弃自己。
2024.7.8. 于福州
故事其实有点八股文的味道,差不多好人坏人都写在脑门儿上了。
开局肖央就为了孩子到处找人,找来找去找到了地下组织部长的头上。
这孩子上学,已经沦落到堂堂的大队长也要找人的地步了。
可想而知,当下的教育,究竟是个什么环境。
再进一步,肖央后来也明白了,咱家的孩子,靠自己努力也能考上。
那么,开局这么一出,就是为了引出大佬么。
梁天的出场,还是有点惊喜的。
这大会致辞,也相当有水平。
按照常理,如果肖央真的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求人办事儿。
不至于到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吧。
而且,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二话不说,就坐到了主桌,这究竟是个啥操作?
就是为了暗示余皑磊和大佬之间的亲密么。
这事儿说完,没有下文。
肖央就直接去执行任务了。
说实在的,这一段还是蛮有趣的。
这帮犯罪分子,平时没少看《地雷战》啊。
平时也没少关注国家大事,还知道大环境不好。
接下来的追捕,如果就这一个画面,完全想不到是叔叔在抓人。
这绝逼是当年抓红码的现场啊。
肖央也申请出战了,结果,防护服完全不起作用。
不过,这次肖央有个意外收获,竟然抓捕到了之前大案逃窜的嫌犯。
说起来,耿乐的潜逃回国,理由还是相当正能量的。
不过,这里大概也透露出了耿乐,内心还是个怕死的人。
怕死,就更得死。
在耿乐死不死这个问题上,大佬和市长之间的意见是不同的。
李成儒,这次难得的不选最贵了。
但是,逮着肖央是一顿大忽悠。
不过,你以为这是个笑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身在职场,对于领导画的大饼,还是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这张饼,肖央吃了很多年了,隔壁的余皑磊已经说相声说到了副局,他还是个大队长
同为体制内,余皑磊的表现,就比较“靠谱”了。
不过,最后连市长都垮台了,余皑磊竟然成为最大的伞,这绝逼是逻辑上的硬伤。
扫了半天,就扫出这么个级别,实在有点不知所谓。
难道,现在对天花板的要求,这么低了么。
肖央为了不进专案组,着实耍了很多花活。
后来为了进专案组,也着实耍了很多花活。
后来又被专案踢了,玩得比赵子龙都厉害。
这么个干部,放在体制内,早就一边撸狗去吧。
李成儒作为代表,说了句“人话”——就问你服不服。
故事里头,杨皓宇才真正的演技在线。
但是,要多无辜有多无辜。
在《二十条》里头,杨皓宇被大头忽悠,后来送了性命。
这次,被余皑磊下刀子,坐了那么多年冤狱,没国家赔偿不说,最后还是要送掉性命。
怎么,做个小老百姓,就这么难么?
在这些难处面前,肖央的那点“难”,算个P啊。
杨皓宇坐个冤狱,还得感谢,当局给他除了三高。
真特么荒唐滑稽。
杨皓宇最大的愤怒,也只能在喝大了以后放肆一下。
肖央,算是“好人”了,换另外一个“国家干部”,杨皓宇大概又要以寻衅滋事进去蹲几天。
更别说,这么些年,杨皓宇的家庭承受的磨难。
专案组来了,必须要交人。
大佬说了,谁“愿意”顶缸,帮你照顾家人老小,另外再给这个数。
好吧,当下的顶流,想拿到这个片酬,也相当不容易呢。
再说了,这事儿,也不怎么需要演技。
肖央在故事里头的名字确实早就想到这个梗了。
确实不是个东西,人家本来就叫“南北”嘛。
余皑磊这话,算是白说了。
耿乐这条关键线索,貌似最后也没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但是,人家耿乐还是有原则的,比一般干部都有原则。
分手了还撩骚,那叫渣男。
这觉悟已经比一般的干部要高很多了,再说了,人家还知道比个心呢不是。
松鼠迅绝对的客串,镜头比梁天还少,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故事结局,肖央当然不会去撸狗。
不过,一般情况下,基本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
余皑磊依然活在阳光下,阶段性胜利后,一切都烟消云散。
一帮不识好歹的家伙,该撸狗的去撸狗。
这个世界,没那么多狗好撸,所以,“不识好歹”的家伙,也只能在艺术作品里头看看。
前排提示 ,这不是个好评,甚至不一定算中评。
先说优点吧:故事还勉强大体上算完整,没有坚如磐石那样太过于莫名其妙的感觉出现,不过这片不是故作玄虚,是有点太明牌直给了。
也没有被台词无语到。
(坚如磐石那句离谱台词压根忘不掉,“不要阻拦我保护你的机会,我们一般管这叫爱情”😅)不过.....也就这样了,扫黑这个题材真的别拍了。。。。。
好,接下来都不是啥好话了整个一电视剧质感,镜头语言我真的都有点不想吐槽了......只能说看(无语)笑了,有些镜头语言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整点反差,来点讽刺意味,反正成品emmm……难评。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全片电视剧拍法,节奏诡异,剪辑也不知道在干嘛,在电影院看有点想睡觉了。
大大不如预告片。
感觉素材还勉强凑合,重新剪辑一下观感或许能好点 。
有些地方感觉缺配乐,很干巴,很多文戏让人觉得无聊。
然后配乐也平平无奇,没啥亮点。
然后随地大小加音效。。。。。
插曲片尾曲什么的到还可以。
能看出来导演是想设计一些镜头的,但效果很一般。
最后那边有个镜头,人趴在按摩床上,脸那侧有个洞嘛,在底下往上拍人......就想问,这和透过马桶圈拍人有什么分别😅(不是马桶圈,只是像).....给我整笑了....这是哪位灵光一闪的产物?别闪了,创死我了......表演......给了不少特写啥的,一些小表情确实给这片加了点有限的深度,但这片,全片拍得像没有重场戏一样,给人感觉全是过场,就没给设置多少表演空间,上限在那了。
重场戏是打戏吗?
那可能是文戏对比显得,感觉动作戏过的超级快,chua一下就没了。
(节奏乱七八糟的,时快时慢)笑点也难评,虽然勉强笑了,但感觉是破坏情绪的。
不过还是建议加喜剧标签的,因为多次被无语笑了.......总而言之很难评,我的雷区就是拍的像电视剧以及美术摄影配乐啥的不行,这片在我雷区里疯狂蹦迪。
(只是个人不喜欢,我妈觉得还不错。
)
票根
剧情不合理的地方确实有点多!
我是不是说的太委婉了?
应该是太多了!
包括为什么炸矿、含冤入狱的技术员刘小满写的举报信究竟举报的什么内容?
他应该是不知道内幕的啊!
还有刘小满究竟是怎么死的?
电影为什么不说呢?
电影开头刑警们穿着防护服进行的抓捕本身没问题,但是杀手驾驶至少两辆工程车袭警灭口的危险时刻身为刑警队长的李南北难道不应该直接开枪吗?
还非得要两次鸣枪示警吗?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紧急情况下是需要口头警告和鸣枪示警的,但是也要分情况啊!
两个杀手已经对警车和警察痛下杀手了,已经干翻了一辆警车了,而且正在对另一辆警车里面的警察和疑犯痛下杀手,杀手几乎就要成功了!
如此危急的时刻难道不应该立刻开枪制止吗?
还有一些其他的剧情不合理和交待不清楚的地方,但这还都是小毛病,最大的问题是李南北难道是中国版的兰博吗?
所向无敌?
无论有多少坏人都能全部干翻?
他为什么总是单独查案、孤身犯险?
他没有同事吗?
做为纪律部队,他没有战友吗?
他没有专案组吗?
文/梦里诗书在扫黑的题材中融入喜剧元素,让人一度错以《扫黑·决不放弃》会有何般的鬼斧神工,看完电影后才发现原来电影连班门弄斧都算不上,从宛如大杂烩般的剧情,到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再到空洞苍白的人物,既掌控不好节奏,也讲不好故事的扫黑,最终给人带来的只是一场索然无味的命题作文。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导演五百从电视剧到电影的两部“扫黑”作品中都暴露出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对人物深度的挖掘和塑造。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配角,都显得单薄而缺乏层次感。
特别是在电影这种更为有限的时间里,这种缺陷被进一步放大。
以肖央饰演的主角李南北为例,这个人物几乎就没有任何能让人记住的特点,而电影塑造这个角色的方式就是让局长来衬托他的不容易,用范丞丞饰演缺根筋的新徒弟来反衬他的老油条。
而为了突显主角,从其他扫黑干警,到反派的各种行为可谓是集体降智力,整个故事的展开和结束,仿佛变成了男主的个人秀,但这不是一部“超级警察”,而是一个放映现代扫黑除恶的真实题材,这里边的困难险阻,又怎么可能如电影中呈现的这版儿戏?
扫黑扫到这里,电影过度依赖模板化的处理方式,把电视剧的缺乏的是对扫黑工作真实性和复杂性的深入挖掘。
脸谱化的人物加上繁杂的角色,《扫黑·决不放弃》由此显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冗长,电影看似涉及了扫黑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却匮乏一条有力的主线讲它们串联为一体,如碎片般散乱的剧情,看似说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有说透,什么也没有讲好,而电影更是自掘坟墓将幕后黑手早早便公之于众,这使电影其实在开始就失去了悬念,当正义必胜成为必然的结局,如泄气皮球搬的故事又拿什么来引观众?
喜剧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成为了一个让人倍感尴尬的存在。
实证明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玩转喜剧,更不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都适合喜剧,放在《扫黑·决不放弃》里,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本来该是拉紧节奏的紧张时刻,电影却不合时宜的非要抖个包袱,拙劣生硬的搞怪,在电影中让人如坐针毡。
从故事到人物,其实《扫黑·决不放弃》更像是在把一个警察故事的模板套用到扫黑里,而并不是真实的去展现扫黑面临的危险与困境,这样的扫黑,浪费了题材,更难见真章。
《扫黑·决不放弃》是导演五百既电视剧《扫黑风暴》后,对反腐扫黑题材的进一步延展。
我最早看他作品要追溯到2012年的短片《刷车》,这些年一路以来,能看出他对犯罪悬疑作品的情有独钟,而反腐扫黑题材恰恰也是可以划为其中的类型片。
反腐扫黑题材其实挺不好拍的,因为众所周知的掣肘,要拿捏好商业与正剧之间的分寸,而《 扫黑·决不放弃 》明显在尺度和元素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尝试,并且最终能够在尽量保持完整性后上映,还是挺不容易的。
应该说《扫黑·决不放弃》完成度还是相当高的,整个故事以草根警察李南北为主线,由一桩旧案串联出奎州20年利益集团官商勾结的真相,不复杂,但是好看,因为我还蛮喜欢这种去繁从简,以人带事的讲述方式,以及点到为止的留白。
也许也是受制于电影的篇幅所限,《扫黑·决不放弃》很讨巧的以李南北为轴线贯穿整个故事,有点以小见大的味道,而肖央的李南北确实是为整部电影加分不少。
电影开篇通过李南北带队去边境追捕逃犯,不仅是引出故事主线里通缉犯曹小军的出场,也很好的完成了对李南北的塑造。
肖央身上的市井气很难营造出正义者或者硬汉的形象,所以,电影回到他的舒适区,加入了滑稽与喜剧的元素,增加了很多笑点的同时,也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比如,在追捕逃犯时不管不顾抄近路后扎了屁股,自作聪明的一口价给上司买廉价的伴手礼,为了孩子上学唯唯诺诺的去见有路子的企业家,因为得不到升官承诺一开始并不想进入扫黑组等等,让李南北这个警察有别于其他警察,有点窝囊,有点油腻,有点自私,但是,这不才是真实的人性吗?
真实,才更加让人共情,也让人物从个人利益到情感大义的过度变得可信。
而其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刘小满的离世。
李南北首先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然后才是警察,所以,他去路边的小摊吃饭,热心的帮助刑满释放的刘小满找女儿,与他彻夜长谈,为他“意外”去世动容,不休不止的查找真相,最后主动加入扫黑组,甚至知道真相会给自己造成情感上的伤害,也没有退缩半步。
肖央的李南北特别有一种人物身份的信服度,这点尤其难能可贵,他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出人物情绪的传递很动人。
虽然人物色彩是在肖央的舒适区,但我还是要说他确实担起了这部电影的重任。
因为李南北的塑造,消解了反黑题材宏大背景下的压抑感和割裂感,让人更能沉浸式的感受人本位的情感,这点也体现在刘小满身上。
在整部电影里,蒙冤入狱的刘小满是更加平民百姓的代表,他作为当年矿难的安全员,顶上了过失罪含冤入狱近二十年,一方面想着通过优异表现早点出狱,为老母亲尽孝,为女儿尽责,另一方面,他也从来没有放弃申冤的诉求,写过很多举报信,不过都石沉大海,最终,也为此丧命。
电影里在刘小满身上的笔墨并不是很多,但是他的遭遇最是扫黑反腐的立意根本,也是最为激起李南北决不放弃之勇气的根本。
李南北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只是要给李小满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交待,他有着普通人对危险的怯弱,对前途的谋划,但是,还有着最根本的良心。
我们与其不断探寻恶的根源,不如回归到善的本质,而这也是《扫黑·决不放弃》回到小人物叙事的所在。
就像电影最后的彩蛋,李南北在伸张正义后的复杂情感,也再次重申着人性中的复杂——总有人避免不了藏污纳垢,但也总有人勇于濯污扬清。
作为扫黑电影,尺度确实管饱,大于《坚如磐石》,动的大多是编内官员,官商勾结也压迫十足,案件层层抽丝剥茧看得也惊心动魄。
一套故事不高不低,走的还是扫黑题材的常规套路:曝出关键黑手了,黑和伞都慌了开始阻止查案,终全部缉拿。
但全片最大问题在人物塑造上,真就只有肖央一个活人,排在演员表次位的范丞丞戏份不仅少且无用,删了丝毫不影响主线,唯一的作用估计是与肖央相搭说段相声甩点包袱。
此外黑恶势力也都是扁平角色,一看就黑,一听就有鬼,虽然演员演技没啥毛病,但就是难有人物魅力弧线。
再有杨皓宇家庭的悲惨经历没必要用奇葩配乐煽情,甚至还再混剪回忆,真是又臭又长没内容。
归根结底是扫黑题材套路的山穷水尽,都按着一贯操作拍,风格雷同,看而生厌。
编剧们要多上点心,挖出新料来跳出舒适圈,真正看到黑恶生态与百姓困境。
扫黑·决不放弃 (2024)6.02024 / 中国大陆 / 喜剧 犯罪 / 五百 / 肖央 余皑磊
#扫黑口碑##电影决不放弃#看完了肖央、范丞丞、耿乐等人主演的这部电影,都是演技派,大伙演技很好,但是电影两个小时还是太短了,这个题材应该拍成影视剧才好看,好想知道黎太平(《狂飙》中的安局长扮演)、曹小军(耿乐,上次看他还是唐伯虎,这次看就像颠佬,演技太好了)这两人的发家史。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话题,拍的保守了,我觉得像段毅一个市公安局里面的官员,怎么有这么大能耐呢,还能培养起来一个市长,我猜测他背后还有一个保护伞,为什么就到这点到即止🤔🤔还有剪辑吧,不明白剪辑师咋想的,不先放肖央打斗戏,倒叙他抓捕成功,然后再插叙,这是想模仿《狂飙》??但是故意为止是个败笔。
不过这里面确实说出底层人民的心声,老天不公常常欺负老实人,剧中的刘小满就是了,这部电影还是仓促,导演什么都想要却又什么都抓不住。
要不干脆再拍一部同名电视剧吧,找回原班主演,想看看🥺🥺
3.5几处口型对不上,不是创作者的问题
哎,都快成公式片了,好看谈不上,难看也不至于。
有多脱离现实就不多说了,但如果这种片子能给黑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也算不错。感谢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希望下一个期继续。
一个怂蛋版的《大人物》,但是拍得比电视剧还像电视剧,喜剧的部分巨尬,剧本写的巨随意,把一个短剧集才能讲完的内容杂乱无章地搅在一起,两个小时稀里糊涂地讲完。肖央的角色不论是人设还是成长线都撑不起来男主角,这就使得整个故事完全没有可以勾着观众的抓手。作为国内犯罪类型影视剧第一梯队导演的五百同时失去了讲故事和动作戏调度的能力,你真的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过半都没有理清主线,甚至大部分的戏都找不到戏剧重点。动作戏就不用说了,混乱到完全不知道在拍啥。
这可能是最后一部扫黑电影了。刚看完时感觉尺度虽大,但大不过天。后来得知还有原型,那就足以把天戳一个窟窿了。不过影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反而是那些冷感十足的黑色幽默,以及充满钝感的搞笑对白,比如开头的“大白警察”和“三个人用一个ipad”。另外再次感慨一下,杨皓宇继刘德华之后成为大银幕上的新晋“悲情父亲”,这回更是多次上演各种“以头抢地”,让人看得实在是心酸啊。
当网大看的话还行,当院线看差点意思。
我以为这个阵容能拍的不错,不能拍好起码拍爽。狗屁不是。
和女盆友看的IMAX,前半段尴尬场景太多了,而且突兀的打斗和追击场面让人感到生理不适。后半段意料之中的反转还是不错,但也没有过多的精彩之处,一切就像水到渠成的俗套网剧。
除了李南北,基本都是:放弃·绝不扫黑。于洪波跑路,竟然会让段毅给自己安排,心多大啊?防护服追凶,真的无语住了,这是回到疫情期间了吗?小满,却是人生未满!
这个系列还有拍下去的必要吗?
肖央真的不错,杨皓宇怎么老演这种受冤坐牢出来又死掉的角色,欺负老实人么😂
看了点映场因为有约定拖了很久才能来评,所以难看的细节都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整个情节、节奏都很像电视剧。
拍成电视剧更好,感觉有人在后面追着导演把戏拍完一样,如果是删减原因可以加一星
没想到兄弟情刻画得相当不错,可惜整体太像电视剧
绝不放弃的代价就是孩子进名校的机会没有了,学区房没有了,自己到最后也没升官,家庭事业一个也没顾上。从始至终,在李南北身上我们看到的都不是一个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良心未泯、坚守底线的普通人,他也会害怕会退缩,但决不放弃做人最后的良知,不同流合污,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对的事。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面对诱惑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放弃最后的良知相当不易。
窝囊废宇宙再添一部窝囊废
还蛮喜欢影片对扫黑除恶由浅入深的探索与表达,前半段对黑恶势力的辛辣展现只是表象,结尾处段家寿宴的留白才是对“阶段性胜利”的不言而喻,值得细品
全片完成没有层次递进,后半程疯狂输出剧情,“扫黑”的过程反而成了背景板
6.8,其实原片名《拨云见日》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这个。原来预告中多次出现的哑巴,其实是有点怕影片气质带偏的,以为是另一种更邪、更犯罪的风格,但实际上还是走的写实向。剧情整体上最大的问题是爽感和燃感不够,无论是尺度上,还是人物、情节的张力上,最后的黎太平被男主抓到的方式也比较假,一个人干翻了一群人,突然变身美国队长了。肖央表演上确实挺不错,范丞丞还是太水了,其它演员则基本上比较中规中矩。总体而言,差强人意吧。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展现了扫黑除恶斗争的残酷与真实。情节层层递进,悬念迭起,让人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感受到扫黑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揭示恶势力背后的复杂关系和利益链条时,也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在观影过程中思考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电影也让观众深入感受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影不仅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次致敬,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探讨。但把一个警察故事的模板套用到扫黑里,而并不是真实的去展现扫黑面临的危险与困境,确实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