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土拨鼠之日,但不好看!
当一个人被困在一天的时间里,他会有怎样的转变?
范伟很细致的演绎了这样一个行为和心理过程,小人物想要活的不一样,会有很多挫折和诱惑,就看如何选择,能否找到自己生活的真谛,在明白不论贫富,都要活出个“样”来后,完成蜕变的同时也是真正走出了行尸走肉的这“一”天。
虽主旨不错,但借鉴经典作品梗的同时,节奏和内容上短板不少!
一个送外卖的父亲抚养一个优秀懂事的孩子,父亲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成功率不高,但是他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这也是自己的一个精神支柱,也正是这个原因,尽管底层家庭出身给孩子和父亲带来了来自贵族学校的同学的嘲笑,但是他们心里是坦荡的。
有一天,父亲发现自己被锁在了自己生日那天,每天都是不断的重复生日那天,发生的一切在0点也会归零。
于是父亲开始了从努力支持生活,到假装大款,挣回丢失的面子,最后在享乐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后来希望获取爱情,但是弄巧成拙,失去信念,想要自杀,然后在孩子的话中获得了力量,幡然醒悟,儿子眼中自己就是个大英雄,做好自己就能被爱包裹,最后终于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个喜剧,细节的幽默性不多,但是其创意足以吸人眼球,让人反思虽然自己的时间在流动,自己是不是每天的重复过着这一生呢?
当发现人生能够重复,不用承受挥霍的后果的时候,开始追逐享乐,体验虚度光阴的享受,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内心的空虚。
这只是一天的重复,错了可以重来,能够用时间去换取经验。
然而,人生的长河也是许多个日子组成的片段,在某些事情上是呈现出重复性和规律性,把握了规律,并且坚守信念,才能让每一天过得充实,自己也得到提高。
所谓坚守信念,在父亲当众出丑让儿子感到丢脸之后,抛下一句,可是人要活出个样儿来啊,你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
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心,其内心的信念在长久享乐的侵蚀中早已不堪重负,孩子的话像最后一击将父亲的生活信念击垮,是的,除了依靠时间重复支撑起的虚浮的外表,他什么也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幸好,孩子再一次表达自己的崇敬,为他的生活注入了意义,钱的多少没关系,没有爱的人生才是残酷的,现在孩子的爱仿佛是在即将坠落的悬崖边上托起了父亲,做好自己,培养这个好儿子,生活就有意义。
影片最后,彩票大奖被老头领走,范伟追着要分一点,很有喜剧效果,但是也表达出钱不是最重要的,但还是让人们追求的,财富可能随时消失或者出现,但是父子情不会,在爱的支持下,追求财富,这可能才是平凡人幸福生活的最优解。
国外此类片子较多,主要演绎主人公在一个封闭空间或特定环境内不停打转,犹如掉在一个永远爬不出来的陷阱。
但多侧重于血腥和恐怖,因为导演本意并未打算让你有什么深度冥想世界的机会,他搞的就是爆米花的商业片。
但他会留下悬念,以便影视公司根据观众喜好票房高低衡量能否继续圈钱决定是否再拍续集,但也有不错的,如哈罗德·雷米斯执导的《土拨鼠之日》,能勾起人较强的探究欲。
国内此类题材则较少,作家柳文杨曾写过一个名为《一日囚》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连续十年被重复囚禁在一天的时间里,直至死去。
作者很细腻的描述了这个罪犯由好奇和优越至疯狂至沮丧的过程,还是挺有点意思,但影视片方面却较少,本片则开了个先例。
范伟在剧中扮演的范矗是当前社会形态下处于中年时代的小人物典型,在中年油腻说法广为传播并被普遍自我戏谑对号入座的时间点,一部描述中年男性困境的剧作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政治正确,近年来的《港囧》、《夏洛特烦恼》和《情圣》都沿用了这一主题并获大卖证实了这点,本剧除了get中年人的点外再加上类西绪弗斯惩罚式的表现风格的确是不落窠臼的独特创意,而且又加上有范伟、薛之谦等不少自带吸粉光环人员的参演,按道理是应该有不错出路的,然而,很遗憾的是,此剧确是扑街了。
原因无它,依旧是很多扑街电影的老毛病,讲不好一个故事,或者说是不能通过有效的叙事模式、拍摄技巧、细节展示、物象描述等手段和方式很好的在100分钟这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固定时限内传递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定情境,表现特定时代和浓郁的生活气氛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简单展示几个典型漏洞:一是父子角色问题。
本剧由儿子视角的讲述开始,但到影片结束,观众不明白儿子对于父亲的基本认知源于何处,既然作为好学生也说对父亲快递员的身份并无自卑,对父亲却自始至终冷冰冰,对父亲的关心拒之千里之外,其中还夹杂对父亲平时小心谨慎性格行为的嗤之以鼻,期间或许可以牵强于对母亲的思念,但剧中对这层关系却毫无交代。
二是家师恋问题。
范矗与儿子的老师相亲,每天不断根据老师前一天的语言来完善自己行为,似乎更接近老师对于爱人的要求,其间产生笑点不少,但是其忘记了基本社会价值观念,人与人永远是有阶层差距的,一个快递员和一个贵族学校的老师之间的差距不是一丢丢,那是天与地的差别,那是山无陵天地和才敢与君交的感觉,况且这个老师还是住豪宅的。
三是财富体验问题。
范矗的聚宝盆每天给他的存款也即使用额度仅仅5000块,这5000块居然能有游艇恣意游玩,美女投怀送抱的享受,在M2狂涨,通货膨胀的年代,简直是满满的何不食肉糜的违和感。
电影《一一》里说,“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
确实,自从电影出现后,观众可以从电影感受到各种真实的,虚幻的,奇妙的人生,并投注自己情感沉浸其中。
然而,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以真实生活为主题框架的故事创意,必须要注意到生活细节,因为有意义的艺术细节,是基于现实经过加工和提炼而成的,无论是为着表现和点染人物思想性格和情绪色彩借景抒情,还是有助于形成影片风格特色的动作行为,都不应该有太多超出常理的事情发生,反观此剧,各种情节的整合可谓是一塌糊涂,无论是薛之谦的跳楼,还是与快递公司的女老板斗嘴,亦或是直播现场的一番领舞,再至后续魔幻的见义勇为乃至抬起重达数吨的豪车并收服黑社会,更至与女老师的甜蜜爱恋,这种底层小人物的瞬间逆袭看似燃爆了,但却与现实人物活动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特色毫无瓜葛,扭曲牵强,也的确是尬爆了,不仅导演想要展示的现实意义被弱化到九霄云外,观众槽点满满,评分不高也不足为怪了。
那些我希望他做到的事,他也在希望我做呢,而我自己做了,才发现好难,做不到。
我在一点点变得不会表达,很简单的事情,还是搞砸了。
疼痛过去才看明白,阻挡脚步的,不是外部和客观的天堑,是自己内心深处自己挖的鸿沟。
重新开始的勇气,是不值得那么多的赞美,反正废墟,推倒填平就好。
真正困难,是在一团老破的危房中挣扎、修复、重建。
钢筋混凝土挖掘机都不行,唯有一砖一瓦地擦拭、拼凑、加固。
我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只知道,似乎没有别的路。
岛国的“丧”文化真是太丧了。
经常会看到电影的草根阶层,打工的、拉皮条的、送快递的,非常勉强地挤出来一个笑容,“活下去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干拔得”。
仿佛天下的委屈都让他一个人受了,这种坚毅不屈的精神恨不能得立个碑大书特书一番。
这时候周围通常会有个生活富足的大妈站出来,用满含鼓励和爱怜的眼神,微微簇起眉峰用力点点头——嗯!
然后那个干拔少年跳楼跳河卧轨,而大妈,大妈好着呐哈哈哈哈哈哈哈。
国内不这样。
国内人活得通透,他们早早接受生活很艰难这件事,不卖惨也不有事儿没事儿感动自己,甚至于还能没事儿偷个乐。
做梦的时候也许会梦到幻想的生活,不过不大会去追求看起来跟自己能力不匹配的野心。
生活这件事没有什么应该有的意义,如果有的话也只是生存下去舒坦点儿活着。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翻译成人话就是能干啥就该干啥就去干。
看电影多了有个不好的地方,在很多电影里描述的生活只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气质高华洒脱优雅,一种是生活困窘内心猥琐。
其他人要么向往着气质高华,要么无奈地接受自己应该气质猥琐。
这部电影是《土拨鼠之日》的翻拍,但是他褪去了美国上流阶层自命不凡的装逼习气,从一个送快递的中年大叔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没有什么钱应该怎么体面地活下去”这个话题。
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有余力,帮别人一点儿忙。
以上。
普通人的日子,给予孩子能给予的,也是英雄。
老范是我们自己,内心🈶️美好也有不劳而获。
最终孩子对父亲的爱救了他。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执念是什么,如何跨过去。
还是老范心中的善良救了自己,普通大众,要躺平。
可能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活下去。
是一个救赎自己的故事。
没有人能够陷在无限流中完全靠自己挣脱出来,那是心魔。
平凡的活着。
对孩子尽可能予以情感陪伴。
2008年,在北京到沈阳飞驰的列车上,我读到了一个短篇小说《一日囚》。
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B先生,被囚禁在一天的时间里,重复10年,直到他死去。
B先生穷尽智慧在房间的墙上,留给大厦管理员一封信,这样描述他被囚禁的心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不沮丧,也没有害怕。
甚至还抱着一种优越感和好奇的兴趣,观察这发疯的世界。
我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过日子,我记熟了在每个时刻、每个地点将遇到的人,以及他们将做的事情。
我背诵着自己的台词,还在心里替对方念出他想说的话,我暗自对他说:"嘿,我知道你下一分钟要做什么。
"但我很快厌倦了。
如果你觉得生活中的某个日子是快乐的、丰富多彩的,那只因为它是唯一的,是转瞬即逝的。
永不逝去的一天是可怕的一天,它会由新鲜变为陈旧,变为腐烂,变为恶毒。
我默默地服刑。
第一个星期,我快乐;第二个星期,我累了;第三个星期,我愤怒;第四个星期,我想到死;第五个星期,我知道自己将会发疯。
真不可思议,在同一个人身上,在同一天,竟可以承载这么多的眼泪、愤怒、挣扎、绝望和疯狂。
我躲在房间里痛哭,用力咬着自己的手。
时间囚禁之刑,无法打破、不能逃脱的监牢。
2017年,愚人节,我独自一个人去看了一场电影《有完没完》。
选了一个最中间的位置,在家庭和情侣们的包围中,享受“孤独观影”的新鲜体验。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中年男子,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打拼,昨天和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明天和今天也没有什么两样。
直到愚人节那一天,他真的定格了时间,开启了无限循环的模式。
范矗从起初的苦恼,渐渐的变成了贪恋这可以“续杯”的人生:他尽情的享受,日消费额5000元的舒爽,却买不来儿子的笑意;他体验了一日暴富的狂喜,却遭遇兑现难题;他体验了酒后放纵荷尔蒙,最终是偷鸡不成的惊吓;他还体验了浪漫邂逅,自己感情与日俱增,心仪对象每日清零……重置的愚人节,日复一日,月复一日,年复一日……有笑点,有泪点,就是没尿点,范伟作为新晋影帝,他一个人的演技足以撑起一部电影。
有完没完观影结束,在字幕出现那一瞬间,我想到了《一日囚》。
对于一日囚的B先生,有人认为这是死缓,且监外执行,足见宽容;有人却认为是极致惩罚,细思极恐。
对于范矗,有人觉得是幸运,因为早发先机且手握退路的他,如同考试作弊一样可以细细品味这一日;但是范矗却只想出去:别人的生命里俨然不会留下你的痕迹,无论你怎样努力。
旁观或被旁观,都是一种悲哀,生命的神奇与可贵,在于充分参与和亲身体会。
否则时间的维度里,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电影情节总是极端和夸大的。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如同三胞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很多人喜欢这种雷同:因为稳定,所以安全。
用网络流行语来说:人人都在寻找舒适区。
即便这个舒适区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打破。
打破了,并不见得比现在更好啊,不到最后一步,先这样吧。
范矗就是如此,挣着不多不少的钱,受着不大不小的气,有着不多不少的良知。
在这样的舒适区中,一定是有着颇为安逸的温度的。
对于B先生来说,是假设的自由;对于范矗来说,是难得的财富,5000元。
就像吊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这5000元将范矗困在原地,转磨不止。
每一个人都是欲望的囚徒,MIKE隋追名,谦谦逐爱,小新穿着拖鞋喝咖啡,是屌丝里的哲人,却改变不了自己的窘迫……将我们困在原地的,是那些深深的欲望,打破这样的桎梏靠什么?
也许是父子情,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对于生命本质的探求,或者那向往已久的自由……独自开车回家的路上,收音机里在讲关于雄县的千年规划。
与规划同时上路的,还有京津冀的各种炒房团,雄县人民的优越感与其他地区的失落感估计是一样的深厚,好一场浮世绘正在上演。
有人说1992年深圳特区成立,觉悟的人们都想到那里找找机会干一番事业;而今雄县新区政策一出,觉悟的人都想到这里找找土地盖所房子。
30年前,中国的土地上还在产生创造;30年后,这片土地上只有驴子,追着那只萝卜。
钢筋水泥吞噬了这个国家的激情与梦想。
从10岁到90岁,当房事成为一切,理想成为最大的奢侈品,美好的生活,也变成了附属品。
2008年的我,奔波在沈阳与北京之间,在爱情与事业之间穿梭,爱情是我的出口;2017年,我在沈阳创业遭受唱衰东北的折磨,心境平和的接受与力所能及的改变,未来是我的出口。
范矗在儿子的漫画中活出样,活出超级英雄。
我在沈阳初春的暖阳里,任风穿过指尖,心下顿悟,放肆一笑。
我知道,我不会停在原地,萝卜或大棒,都是生命的赐予,Enjoy,这美好的生命之旅。
今年的愚人节,与众不同。
把握备注:《一日囚》作者柳文杨,2007年因脑癌去世,年仅37岁,向他致敬。
好想知道你会怎么选择 老范因为儿子要去日本参加数学竞赛的自费钱而苦恼。
他还要赔物流公司的5000元钱呢在心烦的同时,他记账拿了一瓶水,夺了半个邻居的油条,见到小朋友吃糖果,就用半口油条硬硬的换走了小朋友的糖果。
急忙忙的到了公司打卡。
走街串巷送快递。
这就是老范这些年来的循环生活。
这就是老范的日常普通吗?乏味吗?
可在他生日那天,老天给了他个天大的惊喜。
他买了一注彩票。
中了特等奖他睡不着觉,他不知道把钱包放在哪他在想怎么明天去取钱老天在给他惊喜的同时,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惊喜。
他竟然又回到了他生日的那天。
4月1号没有领到钱的暴躁,面对这不可思议的一切,他暴躁了。
把小范给他准备的生日蛋糕给扔了。
循循环环的一天又一天4.1号他走不出来了。
暴躁,困惑,接连袭来直到他认识小范的班主任老师时有时候觉得,爱情和金钱真的只能选择一样啊。
可我真的2样都想要啊。
哭唧唧老范在循环前的最后一天,竟然把买的彩票送给了一位老人家。
哈哈哈哈哈哈如果面对钱和爱情,我很好奇你会选择什么。
循环的构思和节奏类似《土拨鼠之日》和《忌日快乐》等,能看到一些影子。
做了一定汉化,核心变为了父子情和离异男的中年危机(这个题材在国内很讨喜,参见囧系列)。
其实汉化(这里没有贬义,不是指单纯翻译的意思,)没什么,优秀的作品如《西虹市首富》、《误杀》表现的都挺好。
但本剧细节处理并不够好,尤其最后一次循环过于玄幻,不真实到担心会以烂大街的做梦来收尾,然而最后没以做梦为结尾,甚至没有解释,这样问题更大了,那唱歌吸引人、拳打混混、抬车、训服混混的情节就脱离现实不符合逻辑了。
其实可以拍的更好,就比如前一次循环挨揍,这回记住了动作但又会挨揍,用快速的几段剪辑表现一次次循环最终打败了混混更令人信服。
混混被打跑说一句你等着或者被逼扔下医药费逃跑更好。
不过可以猜测应该是编剧想强行安排个直播来连通父与子的视角。
其次就是对于无限循环的表现还是差了,而且高潮冲击力较差。
同样是觉醒然后一路帮人完成升华,《土拨鼠之日》前后反差产生的冲击更大,前面循环的铺垫更深,中间利用循环学习技能很有趣。
本片的循环相比就单薄许多,两个高潮约会女老师和决战混混,相比来说我个人感官前面的小高潮要比后面的大高潮有感觉,有点头重脚轻了。
全剧总体呈现中下,不过范德彪演技在线,有所加分。
作为喜剧,消磨时间还是可以的,相比《土拨鼠之日》、《忌日快乐》等电影本片没有过激内容,适合全家饭后一起消磨时间。
本来想打三分,没有看过土拨鼠之日和一些小说。
但是看到大家对影片的评价,想想还是打四星。
话说,这是第二次想打三星然后看了评论后改打四星了。。
说实话,影片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为了话题噱头或者啥的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剧情和浮夸的表演。
但是真会考下来,这部影片的立意和情节,还有老范的表演都值得三星。
可以在喜剧片里应该是及格分以上的。
在观影体验中好多次我都为老范着急,觉得老范应该早就应该醒悟。
但是后来才想通,我站在上帝视角,而一个四十多的小人物想要理想化的那样,应该是不可能吧。
困顿于一日的想法很好,虽然不是首创但是看到后还是相对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且老范在这种转变中的演技变化也相对到位。
最后的最后,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碾压很多6分左右的影片。
其他的,希望有更多改变吧。
PS:刚看完绝世高手,感觉比绝世高手好看。。。
有点意思,喜剧做到这样已经算不错,有笑料有感动。王啸坤非专业导演,所以也就没了包袱。
范伟打扮起来好时尚
2.5 没有想象的烂。强行加上和老师谈恋爱不太好
借鉴土拨鼠之日的时间循环概念完成小人物的成长,范伟接地气的表演是个加分项,中彩票后的喜不自胜到存款续杯后的及时行乐,这些桥段的设置还是很具有讽刺性的,最后利用当下流行的直播来完成人物的进阶,虽说简单粗暴但也正气满满,可惜的还是执行环节上的粗陋以及笑点的浅白,新导演三星鼓励吧。
片子有可取之处,但是还是看着太乱了。我们总是难以走出困境,却没有永远的一天供我们锤炼
剧情的简陋挡不住我对范伟的爱
没完没了
我之前看过土拨鼠之日 这个电影基本跟那个一样 熟脸挺多 不过主要还是范伟一个人的表演 贾静雯很漂亮 跟老范搭戏也确实太违和了 没啥深刻的东西 但能知道导演想表达点什么 全片我唯一忍俊不禁笑的地方就是最后 二大爷呵呵傻笑 最后却是一句不给 很有喜剧效果 也是全片唯一设计成功的包袱了
父子情的处理非常差,毫无打动人的地方。情节大家都知道是抄土拨鼠之日,唯一看点是范伟的演技。现在的中国电影观众想看个好故事真的太难了,只能看点实力演员演技真的够了
再次证明 做导演是有门槛的。节奏一直是乱乱的。剧本就不过关,看得好尬。有完没完,怎么还没完。
前面都挺好的,范伟老师真是老戏骨了。但是最后,在干嘛?跳大神嘛?不喜欢,这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人。儿子原谅他,老师爱上他全部都在靠意淫而不是自己的努力,不喜欢。而且这个电影已经是在模仿别人了,还拍的这么乱七八糟,搞什么?
范师傅辛苦了
有关时间的一切都是那么迷人,即使是这种片子。
范伟老师好像一只叮当喵~
没有新意
5分给王啸坤
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不没茬找茬,不刻意深沉,很实在的一个平凡人经历了如以往好莱坞科幻经典的故事,走了他自己的路,从平凡到不平凡,只是一天的距离,虽然这一天很长。范老师的表演很棒,贾静雯也美美哒,逗比的桥段真的很逗比,作为一部放映在夏天之前的喜剧电影,我很满意。
往美了想,往好了做,甭管成不成
两星半
比想象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