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之怒 = 三位女神和一条龙。
虽然标题和剧情前期重点强调人类巫师会偷走了神的力量并且把两个世界隔离。
作为神的一方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代表神界出征的一共也就三位女神。
一位是仅仅通过几分钟刻板的校园暴力(关键那两个混混学生的确霸凌了弗莱迪但是并没有对安展露太多攻击性)的桥段就已经对人类中学生芳心暗许的安西娅。
一位明显是“old money”般,有自己矜持的赫斯佩拉,认为把众神的力量收回来就好,人类罪不至此,人界种神树对神界也没益处完全是暴殄天物。
结果最后真正愤怒的神也就卡吕普索一位。
虽然首次出场就看出来两位大姐不对付,从博物馆两人触摸权杖就可以预见后面的“宫斗”大戏了,但是面对已经被吸收力量的最小的妹妹最后仍然要跑路想赶尽杀绝多少有点冲昏头脑了。
一个人承担负责表演了剧本所有的“愤怒”。
最想吐槽的还是安和弗莱迪学校食堂的那段吐槽自己哥哥姐姐的戏码。
熟悉的boy meets girl戏码,一样的童年经历一样的吐槽最后会心一笑,就可以使感情的迅速升温……还有最后和神奇女侠的尴尬互动……以至于我觉得全文最出彩的那句台词就是“What's with our boys and older women?”
个人感觉,作为爆米花电影,《沙赞》还是相当及格的,DC很难得在电影里头如此轻松,有了几分打嘴炮的意思,甚至有点“学习漫威”的感觉。
可是,DC大概是太迟钝了,等到要改变,隔壁漫威“百试不爽”的法宝已经扑得不像样子。
或者,大环境对这种超英的过度消费已经产生了抗体?
故事整体还是套路十足,具备了所有爆米花的元素,但缺乏新意。
开场反派就拿到了大杀器,准备颠覆世界。
而逗比的沙赞还在逐个点评DC的系列英雄。
除了——神奇女侠——其他的,基本都被diss了。
中二青年对神奇女侠的神往,是刻在DNA里头的。
所以,当巫师版神奇女侠现身时,都比青年着实贡献了好多仰慕之词,可惜表白错了对象。
但其实,“笑果”还是可以的,虽然这样的套路,已经不新鲜,这个“婀娜”的背影,肯定不会是神奇女侠的啦。
而在一家子讨论“长大了,得工作”的问题时,逗比青年依然是拿神奇女侠来对标。
神奇女侠究竟有没有工作呢?
人家至少也是在博物馆打工的吧。
来看看,家人在为将来考虑,是看的什么。
小编以亲身经历担保,学《有机化学》?
会学到你怀疑人生。
如果不是真爱,还是早点放弃,如果是真爱,那也得仔细掂量掂量。
故事的剧情,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概都已经贡献过电影票。
反派一如既往的反,但总是存在“关键女士”,在最后关头和反派背道而驰。
刘玉玲作为最大的反派,其实在故事里头也不出彩,倒是这“设计缺陷”的龙,抢了不少风头。
不过,故事中出现的“怪物”,角色设计大概参考了太多的《魔法门》。
被巫师“渲染”到不行的独角兽,最后被一包彩虹糖收买,实在是太没原则了。
没办法,群戏,给的镜头想平衡好,也不容易。
故事里头,双方阵营忽然“谈了一场恋爱”,女主角吐槽——她们现在只想要种子,拜托,谁不想要呢。
最近大火的ChatGPT,在魔法面前,实在不是个事儿。
看人家,动动嘴,一篇绝佳文案就搞定了,直接甩ChatGPT几条大街。
有点遗憾的是,故事里头难得的好老师,最后给编剧给写死了,实在是冤。
这个逗比得有点过份。
最后,神奇女侠终于现身。
直接把逗比青年从棺材板里拉了出来。
复活的逗比青年,依然想着和神奇女侠拍拖,在此之前,先撇掉了“血缘”关系。
对于这样“逆天”的想法,人养父母是人间清醒。
可是啊,谁能阻止“情窦初开”的逗比青年呢。
故事的彩蛋里,俩“协会成员”也搞不懂逗比青年的执念。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彩蛋。
反派华丽归来,奈何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条虫”身上,那就别计较时间的问题了。
恍恍惚惚,想起了网上一段子。
话说蜗牛、乌龟、蜈蚣凑一起斗地主,肚子饿了,推其中一个去买吃的。
蜗牛说我爬得慢,肯定不去。
乌龟说我爬得更慢,也不去。
只能蜈蚣去。
可是等半天,也不见人影。
蜗牛和乌龟就开始吐槽。
这时候蜈蚣在门外说了,你们特么的就会说,劳资鞋还没穿好呢。
剧情太俗套了,从魔杖能吸收神力到突然安排女三接近弗莱迪,就能想到后续剧情的发展,女三反派但会反水 魔杖吸收5人神力留比利一人拯救世界后恢复5人神力合家欢……从开头5人变身救人到女三与弗莱迪一起跟龙对吼都好尬。
最后决战女二打到一半找女一吵架,给男主时间去跟家人告别蜕变,然后在体育场等他来接着打…太尬了。
特效也拉胯,里面场景塑造老是让我出戏,史蒂夫那里是哈利波特,怪物出生那里变成了魔兽世界。
刘玉玲在这部电影里从出场到骑着龙飞来飞去,跟比利对打都是一副表情,毫无波澜,很难让人认为她是反派。
作为一个DC粉,我永远不对华纳抱有不该有的期望。
虽然个别笑点还行,不过影片整体拍得实在是太平庸了,方方面面无死角的平庸,在2023年很难说达到及格线,不太值得去电影院看。
唯一进步一点的是皮套的质感,毕竟第一部皮套的塑料感太重了点。
不过看之前我的心理预期就只有5-6分,当儿童片看的意思,所以实际体验下来,倒是没有觉得很难看。
难得的是没有删减出轨的台词。
有几幕依稀能看到点当年大超的影子(想念亨利·卡维尔和大本,好可惜啊,哎)此片唯一的看点大概就是神奇女侠出场的几秒钟了,盖尔·加朵还是美如画呀。
沙赞系列应该很难拍到第三部,毕竟小演员长得太快了。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雷霆沙赞2》有一定的思考出发点,但在执行层面非常潦草,几乎粗糙到了让人误以为“拍摄时已然得知沙赞不会被纳入新电影宇宙”的程度。
在预告片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对《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玩梗。
于成片而言,这提前抖出了片中最好笑---甚至可能是唯一好笑---的片段,无疑是一种观影效果的透支。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梗也确实做到了对影片风格与表达主题的同步传输:以搞笑的方式,诠释“家人”的意义。
在影片的开头阶段,我们尚能看到一些比较明确的表意逻辑。
沙赞与其他英雄最不同的特点,是实际年龄与英雄外形的极度不匹配,以及超能力分给家人的“亲情化团队”。
而在本作的初期,这两点也成为了对主题的表达途径。
比利巴特森以沙赞的形象出现,向医生叙说自己的苦恼,而对方却是儿科大夫。
这样的反差,便是比利的自身矛盾,并随之带来了危机---在外形对应的能力层面,他已经是超级英雄,需要承担世界之重,但其内心却依然只是一个孩子,拥有不顾大局的好玩甚至任性,无法消化这种职责。
在第一部的结尾,他一时冲动地撅断法杖,从而连接了阿特拉斯与现世,产生了这一部中的危机。
随后,这种表达也进一步延伸,发展到了比利的团队之中,也带来了比利作为超级英雄的另一种“难堪英雄重担”。
在英雄身份中,他是沙赞团队的领袖,需要团结所有人。
但如果回归到原本的形态,比利反而是兄弟姐妹中比较幼稚的那一个,并不能理解其他人的生活,更谈不上团结。
在大家开会的一段,面对着或复习高考,或与朋友联系,或忙着看棒球赛的其他人,比利并不能妥善处理,反而因为幼稚而被教育了一番。
英雄团队的会议因生活身份而无法进行,正是对主题的表达:英雄并不只是英雄,必须由生活中的家庭团结而实现英雄的团结,而这正是比利作为幼稚少年无法完成的工作,也直接削弱了他作为英雄的职能履行。
而在第一阶段,电影也试图将“因生活不力而导致的英雄受挫”更确切地落实到比利一家的生活部分中,让比利直接面对生活家庭的分离困境。
即将18岁的比利可能要被养父母送离家庭,这对应了英雄一边的沙赞团队不团结危机。
而随着电影的发展,弗莱迪也被单独挑选出来,成为了主要的切入点,与正反派对决的剧情产生密切联系。
他与阿特拉斯三姐妹中的小妹妹安萌发了情感火花,而后者的姐姐想要的正是他的沙赞能力,这便带来了弗莱迪对比利一家的双重远离:于生活中,他更想与安在一起,而不再参与比利他们的聚会,于英雄身份,他则向安展示自己的英雄姿态,甚至可能因爱情冲昏头而让出能力。
因此,如何在现实与英雄的两个层面中解决问题,团结家庭与队伍,成为了比利在本作中的主要课题,这也正符合了超级英雄个人电影的惯用内容:在内心中成长为超级英雄的过程。
而于比利来说,这种成长更包括了自身从孩童到成人的变化:以更成熟的方式说话行事,让兄弟姐妹们能够团聚起来,继续维持住这个家庭,便也保留住了沙赞团队。
本片将比利的年龄设定在成年关口的18岁,正是这样的考虑。
在影片的前15分钟,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上述的种种思路,它延续了第一部的设计,始终将比利的生活与英雄部分紧密结合起来。
这虽然不算有新意,但却符合沙赞在设定上的特色。
在这条思路上,它便必须与第一部一样,将比利等人的生活内容作为重点,让其产生家庭的分离,并与英雄一边的内容形成呼应与对比。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这一切却完全被毁掉了。
比利等人的原本形态几乎完全没有出现,只是在被剥夺能力时短暂地出场,根本没有涉及到实际的生活内容。
唯一例外的是弗莱迪,他与安的私人关系是影片的重点线索,让他的本体能够多出场,也有了更多的非英雄内心的展现。
但是,这也只是浮于表面,弗莱迪迅速被抓获,并没有出于自身意识地与比利等人产生摩擦,或者任何的转折性互动。
这条线索的存在,反而变成了对阿特拉斯姐妹一边的“家庭分裂”的助推。
不同于两个姐姐,安更有人情味,对人类世界更有兴趣,更平等地看待人类,这让她的家庭始终有着摩擦,二姐对她抱有敌意。
在片中,三姐妹的家庭成为了对比利一家的反衬对比,她们无视人类,只重视力量,想要剥夺比利的超能力,并对比利说“你无法承担这个力量带来的职责,我要剥夺它”。
由此可见,三姐妹对团队与家庭的理解是绝对围绕力量的,只有力量才能履行“英雄的职责”,这也体现在了大姐对二姐和二姐对小妹的态度中,因力量优势而居高临下。
因此,当她们的家庭内讧而分裂,另一边的比利一家则因亲情而聚合时,生活家庭与英雄团队的真正要义便呼之欲出了。
安作为阿特拉斯幸存者而留到结尾,并进行阿特拉斯家族的重建,接续了她与弗莱迪情感关系的一系列表现。
她始终在暗中帮助弗莱迪,从而与两个姐姐产生了矛盾。
由此可见,由于对三姐妹一方的助推需要,弗莱迪的生活形态并不算完全无用。
但是,这却并没有直接作用到他自身,以及与他相关的比利一方。
而包括比利本人在内的其他孩子,则根本没有像样的生活表现,全程保持在“沙赞英雄”的状态下,应付着三姐妹给予的“英雄危机与世界灾难”。
即使三姐妹能够作为反衬出现,电影也终究需要对主角的正面表现,而比利一家生活的缺席,则完全打破了开头给予的种种可能性,也不再具有第一部那样的表意效果。
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差异都无从得见,更谈不上比利对此的应对乏力与最终解决了。
能够作为“亲情”表达的,只剩下了从英雄内容出发的单一切入点。
比利面对力量的被剥夺,他也提出“让出能力以换回弗莱迪”,从而体现了亲情大于力量的思想。
在电影的后半部中,导演试图努力在超级英雄的部分中加入一些对家庭状态的表现。
三姐妹攻击了比利父母生活的费城,剥夺了比利之外所有人的力量,从而让他们与养父母一起,拥有了以凡人之躯的家庭形态而参战的条件,对英雄姿态的比利进行帮助--比利飞上天,而父母则带着其他孩子表示“上战车,我们也要参加”。
家庭对应的亲情之力形成了对二姐之绝对力量的正面对决,以对生活形态的回归参与到英雄部分的叙事中。
事实上,在养父母刚刚被袭击的时候,电影也用同样的方式表现了家庭分裂的“存在与解决”:首先,是救下父母时惊讶的“你们买了房?
”,暗示了孩子们对父母未来规划的不知情,二者的生活似乎已经走上不同方向;随后,比利在父母面前进行变身,以完全诚实的姿态促成了与父母的和谐。
而在作战段落中,导演也试图安排一些细节,如让原本形态下的小女孩给恶灵吃糖豆并驯服它,来强化生活中家庭之力对二姐力量的压制作用。
然而,上述的种种努力,其实都只是出于“生活化剧情缺失”这一不良前提,在其上做出的无奈应对措施。
没有生活剧情,家庭的分裂便无法真正被展示出来,基于亲情激活的和解也就无从谈起。
后半部中的表达,无一不显得浮皮潦草,完全停留在了表面,在缺乏细化铺垫的情况下甚至往往显得非常尴尬。
前半部中唯一略作详述的弗莱迪,也没有得到更好的使用。
他自己与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什么冲突,反而成为了表现作为“反衬”的三姐妹一方的工具性存在---爱情并没有让他和家庭产生问题,而是让安和姐姐最终分道扬镳。
这引导出了二姐对安和庇护安的大姐的不满,并无情地伤害她们,强化了二姐作为“力量追求者”而无视亲情的家庭破坏者身份。
另一方面,安和大姐对比利等人的帮助,也从三姐妹的内部层面证明了二姐的完全错误。
问题在于,三姐妹的部分本身就存在着严重戏份不足的问题,她们的独处少之又少。
因此,在处理爱情线索的时候,将重点放在安而非弗莱迪的身上,显然并不能收获很好的效果:安从二姐处受到的阻力并不足够,这也影响到了对她在力量和爱情中选择的表现力;大姐对安的照顾可以体现出其内心中深藏的亲情本质,作为最终立场逆转的铺垫,但同样受制于戏份的问题;而最重要的安对弗莱迪的感情,其说服力仅仅依托于短短几分钟的“二人非英雄身份下的校园生活”段落,效果自不待言。
于是,安并没有面对沉迷力量的二姐与注重家庭的弗莱迪时产生内心纠结,并最终选择真正的家人,而非将自己不当成家人的血亲。
同时,安也没有对双方阵营的行为进行观察感受,随之进行自己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都可以作为安与弗莱迪爱情线索的内容而做出呈现,但在一路嘴炮一路打的后半部中却没有任何空间。
于是,我们最终看到的,便是种种的浅尝辄止与迅速解决。
影片第一阶段提出的一些问题,在最终决战之前得到了瞬间的了结。
孩子们对养父母是否维持家庭的担忧,从再提出到“全家出战”只用了几分钟,第一场戏中凝视着法杖的力量追求者大姐则在被袭击后直接被比利说服,而安对弗莱迪和二姐的纠结,则以一个非常粗暴的画面进行了收束:安被二姐击飞,与同样失去能力的弗莱迪一起,先是看着弗莱迪挣扎着抵抗二姐的超能力而蹒跚前来,随后与他一起大吼,以无超能力的爱情力量对抗二姐的超能力,带来二姐的一句“这不可能”。
显然,在整条线索都没有任何展示基础的情况下,电影只能在此处用如此粗暴直给的方式强行点题。
同样的粗暴也体现在了一家人对抗二姐的部分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对战局的更深度介入与作用,只是驯服了几匹马并骑乘一下,开着车撞倒几只怪物,显然是在缺乏相应设计之下,使用慢镜头所做的强行点题。
这部电影的首尾是非常明确的,它以三姐妹追求法杖的“力量”为开头,并引入比利对家庭和团队双重分裂的困扰,最后则以亲情的胜利而告终--一家人战胜了二姐,安加入家庭,亲情激活法杖,也带回了所有人的超能力,说明了“亲情大于力量,真正的力量则源于亲情”的沙赞式英雄理念。
同时,比利也解决了自己在第一部中因幼稚而撅断法杖带来的危机。
这样的首尾不算高明,但表达在简单的基础上足够清晰,符合超级英雄电影的表达方向,且对沙赞故事的特征有一定的沿用。
但是,以作品在中段的展开而言,它几乎是粗暴地直接连起了首尾,缺少了成过程的引导线。
仅有影片给出来的这一点东西,它根本无法承接到结尾处的回落生活:养父母决定继续留下比利一家,然而他们却在此前的电影中只是浮皮潦草地出场,根本没有展示自己对孩子们的态度,更谈不上什么互动。
这样的成片,其实直接反映了本作在创作上的敷衍了事。
同样的敷衍了事,在动作段落中也完全体现了出来。
角色们只是在互相放电,或者交换拳脚,稍微动态一点的便是飞扑后撞出去。
这样的动作设计,与其说是超级英雄电影,反倒更像是低成本警匪电影经常拍出的状态。
更何况,由于大量话唠式对白与烂梗的存在,电影甚至连这种水平的动作段落,都没有正经拿出多少来。
《雷霆沙赞2》放弃了生活化的部分,让比利始终以沙赞的视角出现。
这看上去似乎是《黑亚当》一样的思路,让作品充满激烈的动作大场面,从头打到尾。
但是,它的动作场面却完全不够多,也完全不够好那么,它到底在拍些什么呢?
或许,它什么都想拍,却都只想拍一点点。
原本一直觉得漫威的各种英雄系列越拍越无聊了,但看了DC的沙赞系列以后,才发现漫威还是可以再看看的。
整部片子大部分时段里都有一种故意拖时间的感觉,明明2分钟可以解决的事情,一定要用20分钟反复再反复。
出场模式一个比一个牛掰的阿特拉斯三女儿,在后面的剧情里一个比一个摆烂,自取灭亡的迫切心情,让观众们看的目瞪狗呆。
最后神奇女侠的客串出场也带了无比的尴尬,一直观察神奇女侠在短短的出场时间里脸上那无处安放的尬笑对女侠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好在时间不长。
树根结出来的怪兽也是个好创意,但怪兽出来以后没别的事情干,就会莫名其妙在大街上打人砸车拆房子,它们来人界就是单纯来锻炼身体的?
最后又莫名其妙的被一堆独角兽给制服了,更是莫名其妙。
好了,浪费了2个多小时,更不想说了,还是期待一下祖国人和星光女的电视剧吧。
1.Shazam变身后的话唠属性和Billy Batson完全不搭,这个孩子明明是内敛稳重的温柔大哥。
很难将他们当成一个人看待。
2.本片的主演是Freddy吧,戏份比Billy多太多了,甚至超过了其他孩子的总和,不但贯穿主线,还有感情戏。
3.开篇在博物馆,两人摘下面具,居然是Helen Mirren和刘玉玲,在吊胃口上至少做的不错。
4.Shazam和Hespera谈判,说看过全部的速激,那你不认识眼前的人?
那你没觉得神奇女侠眼熟?
5.虽然Anthea戏份更重,但更吸引人的还是Mary,而且她也是在六人中除Shazam外戏份最多的,果然演过主角的还是更有优势一些。
全片的基调基本上还是喜剧向,但阳光彩虹小白马还是有些过了,彩虹糖看来投钱了。
一部正派、反派的智商均不在线的超英题材电影。
沙赞家族还能用本体是小孩、心智不成熟来解释(虽然有几个已经成年了),但堂堂希腊女神被“看,飞机!
”的分散注意力把戏糊弄到两次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片子里的离谱桥段太多,包括用彩虹糖驯服独角兽,三女神立场的反复横跳,动作戏里的神速和旁观,都让人觉着这不是给成年人看的电影。
角色塑造方面,沙赞家族的大部分人都没什么表现,都是很刻板地打上女大学生、胖子、书呆子等标签,但弗莱迪和巫师的人物线还算出彩。
弗莱迪在追女神的过程中优秀的品质逐渐显露,角色的成长比较明显;而巫师在监狱里对选择比利的后悔,到屋顶对比利的认可,最后到入世的改变,整体弧线也比较完整。
其实全片个人感觉最后二十分钟最精彩,可能因为我和比利一样迷神奇女侠。
而且因为刚看完《正义使者》,正义协会的彩蛋也很亲切。
总的来说,DC 真爱粉还是可以一看,但确实不太值这个票价。
视频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HQ3bF0pJFzGK_U3Ked7PPg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雷霆沙赞!
众神之怒》。
片名 Shazam! Fury of the Gods / Shazam! 2 (2023),别名雷霆沙赞2 / 沙赞2 / 神奇上尉2 / 奇迹队长2。
本片是DC扩展宇宙中的第十二部电影,也是2019年电影《雷霆沙赞!
》的续集,依旧关于可以变身超级英雄沙赞的少年比利·巴特森与邪恶力量作斗争的故事。
在前一部沙赞电影讲解完角色起源故事后,本片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剧情上。
本次故事相较于第一部电影更为丰富和复杂,涉及到沙赞的家庭、朋友和情感等多方面元素,进一步深挖希腊神话故事。
沙赞的核心就是拥有优秀品格的熊孩子获得超能力后会发生什么。
这个系列讲究的就是一个玩世不恭,不走寻常路。
一旦熊孩子变得成人化,那么故事也就和那些千篇一律的超英电影没什么区别了。
沙赞只知道要做好事,却没有细致全面的思考能力,因此他们不断做好事不断犯错,充满业余感的行动也在不断损害他们的名声。
比利·巴特森考虑过改变这一点,但他并不清楚如何领导这群孩子。
比起做好事带来的连带伤害,他更害怕自己的寄养家庭出现变故。
《雷霆沙赞!
众神之怒》中彻底明确了比利·巴特森缺乏所罗门的智慧,他拥有的估计是锁了门的智慧。
他想做好事却一再犯错,甚至前一部电影中的随意举动都给自己挖了大坑。
为了弥补比利的智慧欠费,本片强化了这群孩子的情感纽带。
《速度与激情》系列里的“伐木累”屡试不爽,伐木累可以在这里继续发挥强大作用,尽管老套,却很好用。
《雷霆沙赞!
众神之怒》更关注于比利和弗雷迪,以及他们的荷尔蒙焦虑。
进入青春期后,这些男孩子荷尔蒙分泌过旺,比利梦想着向神奇女侠求爱,弗雷迪迷恋新女孩安西娅。
这让故事有了一点青春躁动气息。
没心没肺又欢乐无边的沙赞才是迷人的沙赞。
当初这个系列吸引人的原因就是这些熊孩子敢于抛弃常见的犬儒主义,不再将生活视作苦难和折磨,而是乐在其中,充分追求自由和快乐。
这些熊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渐渐熟悉社会运作规律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原有特点,变得唯唯诺诺。
如果是普通人,这可以称作为成长,但如果是漫画角色,那就是偷懒和退化,变得公式化,丢掉了这个系列该有的乐趣。
DC电影这样搞下去,短时间让人看不到DCEU翻身的可能。
作为一部超级英雄商业片,本片在视觉效果上花了很大功夫。
毕竟很少会出现有深度有内涵的超级英雄商业片,绝大部分超英题材电影都是以视觉效果为卖点的。
资深粉丝或者专业人士还能从历史渊源各种彩蛋上做解析,普通观众也就是看视觉效果看个热闹。
《雷霆沙赞!
众神之怒》的视觉效果很合格,场景构造和特效处理都十分精细,可以给观众带来足够震撼。
特效处理不失趣味性和技术性,从画面角度来讲是一部合格作品。
最后说几个彩蛋。
1.比利·巴特森暗恋神奇女侠的设定出自漫画《沙赞的力量》(Power of Shazam)。
在这部漫画里,巫师通过梦境与比利交流,比利的脸杵在神奇女侠的身上。
2.阿特拉斯(Atlas)的女儿没有出现在DC漫画中。
这三个女儿是本片的原创角色,她们的能力都是基于希腊神话。
赫斯佩拉(Hespera)、卡吕普索(Calypso)和安西娅(Anthea)都是日落之灵赫斯珀里得斯(Hesperides)的成员,他们也被称为亚特兰蒂斯(Atlantides),因为他们的父亲阿特拉斯。
赫斯佩拉是赫斯珀罗斯(Hesperus)的女性形态,赫斯珀罗斯是阿特拉斯的兄弟,也是晚星金星的神。
卡吕普索是以护送奥德修斯(Odysseus)的女巫命名的。
安西娅是花园、沼泽、鲜花和人类爱情的女神。
3.达拉收养了一只宠物小猫,她称之为黄褐色。
在漫画中,沙赞有一个会说话的老虎朋友,名叫Tawky Tawny。
4.在儿科医生办公室的椅子上可以看到放着安娜贝尔。
这是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David F. Sandberg)的自我致敬,他导演过《安娜贝尔2:诞生》(Annabelle: Creation ,2017),这两部电影中也都有格雷斯·卡罗琳·柯里(Grace Caroline Currey)。
5.片中出现了一座名为“富尔西表演艺术中心”(Fulci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建筑。
导演说,这是对意大利恐怖片导演卢西奥·富尔奇(Lucio Fulci)的致敬。
儿科医生达里奥·巴瓦医生(Dario Bava)以意大利恐怖片导演达里奥·阿根托(Dario Argento)和马里奥·巴瓦(Mario Bava)的名字命名的。
6.有趣的是,和其他超级英雄都由两人扮演不同,沙赞玛丽 / 玛丽·布罗姆费尔德两种形态都由格雷斯·卡罗琳·柯里扮演。
真实原因是格雷斯·卡罗琳·柯里取代了第一部中超级英雄形态的米歇尔·博斯,导演对此的解释是两种形态玛丽的头发和妆容不同,所以没人会认出她。
7.片中的巨龙拉冬(Ladon)出自希腊神话。
它是守卫着赫斯珀里得斯(Hesperides)花园金苹果的百头巨龙,由堤丰和厄喀德那所生。
赫斯珀里得斯的金苹果在希腊神话中是赫拉克勒斯的十二功绩之一。
8.洛塔·洛斯滕(Lotta Losten)是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的妻子。
在片头沙赞拯救倒塌的桥时,她客串了第一个出现的路人。
9.导演则以在片尾第二个彩蛋为冥思螨(Mister Mind)配音。
特效精致画面出色,怪物更多欢乐更少。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①看到独角兽彩虹糖那里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是儿童电影。
②巫师为什么被关起来了?
金苹果种子为什么在永恒之岩?
三妹为什么要出现在学校?
刘玉玲不是神么,之前打来打去身体击穿了多少道墙都没事,怎么就被直接电死了?
…等等疑惑③整个电影的起承转合效果太弱,没有让观众紧张的感觉,看着看着就结束了。
私自以为,电影如果改正这样,会好一些: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沙赞们”的故事,一条是三姐妹的故事,且各自安排各自主线的矛盾和冲突。
沙赞们的矛盾可以有两个,一是需要平衡自己是平凡人和超级英雄之间的落差感,平凡人时被瞧不起被霸凌,超级英雄时有强大的力量有满足虚荣心的群体注视,于是,可以安排某一个小孩(私以为就安排那个拄拐男孩,名字想不起来了),他被霸凌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直接在群体面前暴露了自己是沙赞的身份,完成了反霸凌的举动,但同时也让他和其他小伙伴关系决裂,同时其他伙伴们也各自有各自的观点主意,沙赞小队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三姐妹的矛盾可以安排,她们的父亲,对三个女儿的爱是有区分的,父亲更爱二女儿一些,所以二女儿嚣张,跋扈,残暴,无所畏惧。
大女儿相对稳重,小女儿代表真善美。
所以在一开始,是老二老三都听大姐的,但逐渐开始大姐觉得自己有点控制不住二姐了,两个人的争执(并不一定非要是争吵,可以是动作,眼神等等)逐渐升级,大姐可以设置成温和的理性的并且对人类世界是有点爱的,她的目的就是找到种子恢复神树,但二姐的目的是复仇,是屠戮,所以在某些任务的执行中,会出现二姐过分杀人的情况,这样大姐二姐就产生了矛盾,一定要多给二姐特写特写特写!
(就是那种脸部特写,表现她的表情变化,第一次矛盾,顺从,第二次矛盾有点不服,第三次开始有点生气,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二姐的情绪递进,这样才能共情),最好在给二姐安排个小跟班,在二姐再一次被骂得时候情绪到达顶点,然后小跟班来吹一吹耳旁风,“你不比大姐差,你是父亲最喜欢的女儿,神杖应该属于你,你凭什么听那个老大姐的”,于是二姐杀死大姐顺理成章(而且大姐就此下线就可以了,剩下一口气搞那个屏障像个笑话)。
至此,二姐彻底黑化,电影中把她塑造成像石矶娘娘,或者更近一点,《雷神》中的海拉那种黑化女神。
这样二姐的人物形象也立住了,还能吸引更多观众的喜爱。
在影片三分之二的时候,两条主线的各自矛盾都交代的差不多了,然后用回忆镜头,讲一下二姐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的时光,父亲教二姐杀怪物啊啥的,各种,也蛮温馨,然后父亲和二姐的对话,父亲教导二姐,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再闪回到现在,二姐的小跟班再一次吹了耳旁风,于是二姐决定吧金苹果直接种在人间,这不人物动机也有了,逻辑关系也有了。
于是最终大战开始了,这个时候二姐身边的小跟班摇身一变,居然就是巨龙本身(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了只有二姐有跟班,因为父亲的偏爱,把巨龙变成了侍从陪着二姐)!
但沙赞们这边只来了5个人,因为拐杖男孩和他们决裂了,没有到场。
大决战分为三波可。
第一波是二姐和巨龙,对战5个沙赞,沙赞们被打得比较惨,节节败退,然后突然,神奇女侠出现了!
(第一次高潮剧情)第二波是神奇女侠加入了战斗,同时三妹开始劝说二姐,结果被二姐的“耳边咒语诅咒”,三妹变成了傀儡,于是比利对战二姐,其他4个沙赞缠斗巨龙,神奇女侠对战三妹,三组战斗眼花缭乱,特效满满,然而还是被打得很惨,然后突然,拐杖男孩沙赞出现了!
(第二次高潮剧情)第三波,因为拐杖男孩的出现,沙赞们大和解,士气大振,并且通过拐杖男孩和三妹的联系,他唤醒了被催眠的三妹,于是所有的沙赞们,加神奇女侠,加三妹一起打二姐和巨龙,通过什么神话故事的的典故那种(千万别是独角兽和彩虹糖),大家集全体之力,打赢了战斗,巨龙灰飞烟灭,二姐失去了神力变为普通人流落人间,然后再拍一段几个月后大家很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段落,完。
这样拍,不是酣畅淋漓,逻辑关系也清晰,观众看着也有情绪递进,多好!
傻瓜“超人”大战黑化神仙拯救地球。主角团因为智商被压制处于劣势,然后纯靠力量输出把反派炸死,这种真的战胜方式很“智障”很无趣。三姐妹三种肤色的设定真是无聊又恶心又正确。“黑雪公主”的言论和作为真是影响对这部戏的观感。
和《复联2》《金刚狼2》差不多,都是用美漫的范式讲故事(非传统三幕式而是6期期刊式),可能只有漫画迷才能get到(而不是扎克施耐德那种靠彩蛋致敬蒙漫改片影迷)的电影。影迷视角看就太扯了,整体比《蚁人3》更低幼更无聊,不是在肉麻唠嗑就是在特效轰炸。扎克瑞莱维老得可怜,刘玉玲演了一个《恐龙战队》反派,台词中的“卡丽熙”被翻译成了“骑龙的”……甚至盖尔加朵的客串都格外无聊,姐姐战甲是故意穿小一码吗!腋下夹的那块肉看得我好疼啊!
旧时代的遗留,只能说在有限成本内完成的还行,当然不包括宣发和噱头设计
2部《雷霆沙赞》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解释沙赞的真身明明是个腼腆的小孩,为什么变身后就成了逗比?比如《变相怪杰》就会解释,面具会释放人压抑的欲望,所以害羞的男人戴上面具会变得浪漫又疯狂。而《雷霆沙赞》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变身后就成了逗比了。我甚至想,沙赞的逗比朋友杰克·迪伦·格雷泽可能更适合当沙赞,这样就可以解释为,变身后你的性格不变,或者放大你的性格。总之我认为,这个系列没有把角色性格真正想清楚,并不好看。
Cotrona真的很hot🥵建议出单人续集讲述他和rugby hunk的风流韵事(Obviously I'm being serious.)
我,刘玉玲,阿特拉斯之女,致命女人,龙女。
可爱。相比起上一部很不同,但更加接近儿童冒险片的气质,会想起《勇敢者的游戏》之类的经典老片。而最后从满地狼藉中苏生,感觉有一种对于当下的映照,虽然不是把同志桥段保留、刘玉玲骑龙做反派居然不被骂**就能改变,但无疑是有慢慢改变的。总之看到中段往后就还是会与漫威这几年的片子对比,DC这次还是蛮满足了胃口。3.5归4。
3星水准 DCEU加1星 今年6月闪电侠过后 彻底告别喜欢了十几年的DC了 未来你爱咋折腾我们都不说什么了 滚导祝你好运 DC华纳祝你好运
独角兽那段真的是“爱上彩虹,吃定彩虹”。
freddy 单机卖腐,billy 我恨你像块木头
第一部沙赞还算有趣,这一部就比较无聊了,兄弟姐妹的故事没有展开,主角及反派三妹的心路历程也不清晰。除了三姐妹还有点酷,再加上结尾一堆怪物比较可爱之外,也就没什么看点了——包括结尾神奇女侠的彩蛋。
全面超越第一部,读信的地方笑惨了,充满童心和冒险精神,甚至有几场戏拍出了《哈利波特》的感觉。
16/3/2023 @ 英皇iSquare IMAX。想拍青春片但效果麻麻,前面好幾段真係睇到有d尷尬….好彩尾段無論大場面同笑位(aka彩虹糖植入式廣告)都收貨
人物动机目的都比较明确,没太多啰哩啰唆的自我否定蠢玩意,至少在趣味性上比1和黑亚当都好
盖尔加朵真美
ChatGPT写的剧本都比这个好。
呃又听到了狠将奇兵的熟悉旋律……“我看过所有的速度与激情”不你没有,你没看过今天这部。
低幼超英娱乐片和智障家庭搞笑片的结合;全片充斥着低智的情节、反派们愚蠢的行为逻辑以及沙赞们更加老套的青春期烦恼;DC 终于拍出了漫威水平的超英电影,只可惜是漫威变成大便以后的水平。PS:看在女配齐格勒歧视的份上,再降一星
说好的低幼呢,我竟然感动了一把。雷霆沙赞,三女神之怒。联动神奇女侠。勉强4星吧
彩蛋有种尽快把烂片库存清一清接下来就是我James Gunn救场DCEU的show tim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