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特想喝上一杯甜美的朗姆酒。
大多数的酒鬼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都不怕,豁出去了。
就像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一样——把骨灰装进大炮,射向天空。
一辈子,痛痛快快。
强尼戴普戏真好,那个劲儿谁也学不来。
即使是很闹剧的地方,也是一丝不苟的帅。
电影很多地方都很好笑,哥俩重叠坐开着没座椅的破车在路上颠颠颠,用望远镜看邻居家的新闻,带着斗鸡看神婆,让斗鸡去赚钱,为了赚钱后能印报纸揭露社会丑恶......又荒诞又辛酸。
“2005年8月20日,在科罗拉多的一个小山村,汤普森的自杀之地,约翰尼•德普出资250万美元,将他的骨灰装进大炮,伴随着礼花射向夜空。
” 我想,作为一个功成名就,一世醉生梦死的资深酒鬼,应该很欣慰吧。
和一年前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主演,也饱受批评的《致命伴旅》一样,我还挺喜欢这部影片的。
虽然没看过亨特·S·汤普森 Hunter S. Thompson的小说,也体会不到其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单单就影片来说,各种元素一应俱全的故事本身、流畅的叙事和个性的人物,机智的台词和美妙的音乐,加上混杂其中的异域色彩。
唯一觉得缺憾也是容易诟病的就是风格上还可以更放得开点,这样一个自由主义内涵的题材用了一个过于传统的表现手法,除了保持原著文字的条件下,来自于影片的外延显然少了点,而德普过于契合人物气质和毫无压力的表演因为太过熟悉也会是把双刃剑。
我觉得看电影就像喜欢一个,没有什么好与不好。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的确是很有感觉,酒啊,不能老像中国这样喝,要想喝的时候喝
我不知道它是一部传记片,看预告片的时候还挺搞笑的,但是一到正片,却整个沉闷了下来,笑点一个都没了,德普就一直拖着个酒瓶子摇来晃去,到最后才觉醒了,要做点什么了写这影评的时候,怎么是冒险+剧情?
冒险我倒是看不出了,不过结尾不是说纪念某位记者的吗,可能是事迹改编自小说不大可靠?
反正就几次看到想关掉它了,但德普在,就坚持着看完了
最近我迷上了一个人,他叫Hunter S. Thompson,他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死了,化作烟花,照亮了好来坞的夜空。
《朗姆酒日记》看了两遍,其他的?
对不起,宝贝,好象都买不到。
幸而有同名电影潦以慰藉,主演还是Thompson的好盆友约翰尼•德普。。。。。。
可是,额。。。。。。
我要说,但愿我从没听说过这部电影。
把曝红的小说改成电影,的确是件难事,编剧也许总想不忠于原著也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好东西,可是这部电影,我很遗憾,如果Thompson看到结束处那段可笑的文字“this is the end of one story and the beginging of another……”一定会暴怒地从坟地里跳出来,哈,老天,但愿他有坟地。
“当我们喝醉的时候,我们都是冠军”,“我是变老又变得更聪明了,还是仅仅只是变老而已”,“酒精只不是让时间过得稍快些,别无他用”。
电影没有了“怕与恨”,把kemp设计成一个充满正义的斗士,没有颓废与迷茫。
最可恨的是生生把我爱的角色“也门”弄没了,24岁的高大金发男人,好斗而野性,小说里几次高潮,都由他挑起。
把也门的女朋友切诺特给了满身铜臭的桑德森,制造了又一个俗套,金丝雀最后回到美国嫁给受敬重的记者坎普,而他只是个不折不扣的穷鬼。
自然,醉熏熏的坎普骂切诺特是条四处寻找寄主的喉盘鱼的一幕也不会出现。
电影还欠我一个离别,在也门闯出弥天大祸的那个大雨之夜,坎普驾车只想把他妈的麻烦送走,两人坐在湿透的车里看着往美国的最后航班从头顶飞过,在清晨无声地将他放在空无一人的港口,独自面对漆黑的大洋,面对未知的将来。
多好的故事,多绝望啊,全没了。
没有了也门的红色破摩托,没有了坎普的黄色大众,取而代之的是辆很60年代的边三轮,在电影的后半部,天天载个三个傻叉乱跑。
还好,那个注定埋骨圣胡安的老鲍博还在,还开着那辆被波多黎哥小孩称之为蟑螂的菲亚特,老天,象极我曾经想买的500,今天他的复刻版居然要买到20几万,这明明就是款脸上写着落魄二字的车车嘛。
那个猥琐而讲义气的瑞典酒鬼莫贝里也在,他就是那个样子,我仿佛都能闻到这个人形脓包酒精脑身上的臭味。
最不能忍受的居然加进了斗鸡与灵媒,还有结尾,坎普开着那条傻叉船向着朝阳驶去,萨拉说,“find your artade wind”,呕心的字幕出现。。。。。。
考,但愿我从没听说过这部电影。
不写了,睡觉。
“再这样下去,以后的生活一定一无是处,我们所有人都如演员一般,在毫无意义的漂泊中欺骗自己。
一方面怀抱着无尽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为未来感到彷徨。
”
蛋疼的结尾,没有恶人被干倒,反而是好人被爆菊,提起裤子无奈离开。
故事本来这么写,男主到纽约奋斗,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但是木有。
混乱的剧情,想抱条大腿,被马子连累了。
想逆转恶魔,却被卖了,最后还是鸡救了他。
就连女主也不是啥好货色,那一夜,估计被全屋的黑人兄弟给干了吧,爆菊也是保留节目哦。
就这么悲情,苦逼,无奈,最后的美好结局也是一句话带过的剧本,为什么戴普要演绎?
我想,每个屌丝逆转前都有不经一提的过往,都迷茫过,徘徊过,放弃过。
把这些展露出来,才能好好面对生活吧。
最后一句,我看到的版本,女主都没啥透露,遗憾。
我家德普虽然演谁都是他自己以至于被朋友说成垃圾演员,但这种颓圮摇滚的感觉还真就谁也替代不了了,不服来打我。
感觉题材超级棒啊,男主原形就是酷到变成烟花炸上天。
只可惜电影乱七八糟的节奏硬生生给整成了英雄救美的大团圆,看得我一头雾水。
德普叔看到多年好友变成为妹子冲冠一怒愤笔疾书最后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的形象,也会一头雾水吧。
(不知道自己理解地对不对,他们搞摇滚的是这样吗??
)片尾曲好听,波多黎各很美,看完想喝酒想飙车想在狂欢节上尬舞。
琥珀并不耐看,看在她欺负我普叔的份上再减一星。
(垃圾豆瓣,打了四星就不能改成三星了,我就天天来试,看啥时候可以🙂)2017.6.21啊可以了!
改好了,三星了!
✌️2017.6.26
热带海边的暖空气透过屏幕都可以传递到我跟前看完这个电影有一点点被励志了他最终交到了良友找到了事业的方向娶到了爱的女人那一瓶小小的朗姆总让我想起一年前和我一同在北京分享椰子朗姆的女孩。
看完這個電影和我想象中噠不太一樣。
我以為Mr.Depp會嘗試一個完全不同噠角色。
沒想到片中噠Paul顯然一副Jack噠翻版。
不僅獲得美女噠芳心。
最後還“本性不改”噠吧Mr.Sanderson噠船開走叻。
這難道不是穿越版噠Jack Sparrow麼!
言歸正傳。
劇本絕對是好本子。
但整體感覺起伏不大。
就像Johnny Depp一個人在那兒仰頭靜靜噠囘憶往事一樣。
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叻。
六十年代整個世界都在動亂中。
無論哪裡噠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但囘頭想想。
我們現在難道就幸福叻麼。
豆瓣这个剧情简介写得太烂了。
完全没有突出本片的深刻硬核。
先重新写一个简介吧。
【 保罗·坎普(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是个失意的纽约作家,他来到波多黎各一家不景气的报社应聘当记者,报社主编罗德曼(理查德·詹金斯 Richard Jenkins 饰)雇佣了他。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保罗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写作任何真实有深度的报道因为罗德曼故意粉饰太平掩盖丑恶。
一次鸽了的采访,保罗受到报社前雇员 桑德森(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 khart 饰)邀请到海滩吃龙虾午餐,见到之前偶遇的女神 切诺特(艾梅柏·希尔德 Amber Heard 饰),她是桑德森的女朋友。
桑德森许以金钱和物质,提出让保罗写假新闻蒙过民众,好让他们能霸占一个优质岛屿。
保罗并没有立即答应。
但在和朋友鲍勃(迈克尔·里斯波利 Michael Rispoli)离开的时候被当地一群小混混围截,由于放火不慎烧到警察而被判刑。
此时,桑德森出面保释了他们。
作为回报,保罗答应写假新闻。
然而,在后期不断与桑德森的接触中,保罗越来越觉得桑德森作恶多端。
尤其是当切诺特因为违背桑德森的意愿参加了当地人的狂欢派对被桑德森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
保罗终于和女神在一起并大胆反抗了之前桑德森要求他写作假新闻的事并决定把他们赚钱的丑恶行径公诸于世。
然而此时报社被强行停业,保罗决定返回纽约并继续完成他的报道…… 】这个电影的内核非常深刻,当然现在这可能是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潜规则了:通过虚假宣传使地产商以极低成本掠夺原本属于民众的高额公共利益。
电影着重刻画了一个记者成长的过程。
从一个摆烂的酒鬼变成最终为正义发声的勇敢战士。
暗线是地产商的罪恶掠夺。
虽然加入了切诺特的惊艳女神作为商业卖点,但女神在整部影片的作用其实是很边缘化的。
这并不是一部名色皆收的名人传记。
也不像现在很多神剧,穷小子却有着花不完的钱和大豪宅。
影片里,主人公记者保罗,取得任何一点利益都要交换自己同等甚至更多的东西(比如违背良心的写作)。
而在最后,当他弄清楚这些肮脏交易的内幕,弄清楚一些隐秘的联系,他甚至还是靠着女神留下的100美元才还清债务并决定从新出发。
电影的台词真的很棒!
不愧是纽约时报编辑Thompson的自传电影。
所以一定要看英文,看不懂多看两遍,就能体会那种美国幽默式的讽刺。
细节也很好玩:罗德曼的假发(要不说真看不出来),鲍勃的破车(穷得车破了还非得要回来),成天醉着的莫伯格(其实是个人间清醒)。
环境的塑造也很真实,比如肮脏的墙面,为了生活依赖的斗鸡,对比强烈的干净的海滩和上层社会的聚会以及下层的狂欢。
各种虚假与真实的对比:穷和富,真实和谎言,脏和净。
它们揉在一起,都形成一些分裂的表象。
只要不去探究,那么维持这种表象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干嘛说出来让民众知道,他们知道了他们就想要去要回自己的,就会有动乱。
罗德曼语。
这是个何不同流合污的想法。
电影中保罗追求的是,他想还一个真相给民众。
他通过揭露这种真相在纽约名声大噪。
他也成了上层。
那么后来,他会不会再堕入道德陷阱,会不会沉沦物质。
那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事了。
看完了我都想去波多黎各了。。。
我到底看了个啥?
可能我就是喜欢那种写实一般的经历吧。
电影的英文让我觉得很逗乐,很拍案一绝,可能,也就仅此了。
又是一部歌颂基友的电影。略显无聊~看看Amber Heard提神。
这是我最近看过最差的一部片子了,整部电影完全不知所云,甚至连风景宣传片都算不上!打三分以上的都是depp脑残粉啊!
烂片不可怕,可怕的是127分钟的烂片;127分钟的烂片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里面有你最喜欢的演员。
坐国际航班上看的片子其一
缺乏中心,不知所云。女主角很惊艳。
无感
杰克船长在60年代的波多黎各
不知道这是要干吗。。。音乐倒是挺好听的
虽有德普,依然看不下去,乱七八糟的
我们所有人都如演员一般,在毫无意义的漂泊中欺骗自己。一面怀抱着无尽的理想,另一面又为未来感到彷徨,我在这两股力量的拉扯之下,继续着这样的生活。——亨特·汤普森《朗姆酒日记》
该说啥呢,把它看做一个爱情片,故事太琐碎,作为一个时代风情画,又相当浮夸。真不知道是拿放荡当风情的女人比较讨厌,还是一脸“我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男人更惹人嫌。透过望远镜偷窥人家高难度ML那段看得直拍腿叫“痴汉啊!”
德普骑在那老男人身上开车笑尿我了
忍著看完了, 片名應該改做"偽文藝裝B日記", 平淡而無亮點
与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精神同质,相比而言叙事更紧凑,但依然散漫无章。波多黎各气质突出,主人公保罗的转变则暧昧不明。此类电影中还是《裸体午餐》最为形神兼备,在精神与幻象中激发出了有趣的平衡点。
三星半 台词很棒外 改编的不好啊
本来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看强尼戴普的片子的。可是这片剧情太不明朗,拍了一泡屎,当中我就像弃的,硬着头皮看着强尼和那美妞的表情和曼妙的身姿。听说那美妞是双性恋,片场和强尼大胆调情,唉,英雄难过美人关,难怪这片子那么烂,但最终还是编剧的错。编剧你去屎吧。
预告片爽死了,全片闷死了,除了Amber Heard的意外出场,全片皆尿点。
这是一部追念式的电影,导演和主角depp都是小说作者汤普森的多年好友,05年作者在家饮弹自杀后depp还花了300美金完成其夙愿,将骨灰放入礼炮打入空中。
赞!!
20120608:The.Rum.Diary.2011.莱姆酒日记.双语字幕.HR-HDTV.AC3.1024X556.x264-人人影视制作.m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