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微信外,所有软件第一次留言,当然也不会有谁注意吧。
皇家赌场我给五星,很喜欢。
06年我高三,当时每期都买hit,偶尔还会买一些电影杂志。
好巧有一期讲的新版007,依稀记得杂志里面丹尼尔还是长发,坐着一艘快艇参加见面会还是什么的,我的青年时期是布鲁斯南的时代,说实话跟他比新007太丑了。
06还是07年冬天,我大一,好巧不巧,我高中同学有电影券,说是带我一块去看电影,严格说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片子就是皇家赌场,开心到爆。
震撼到我现在已过而立之年还记得里面的情节,跑酷、塔吊、沙滩、机场、赌场、血泪、阿斯顿马丁、便携AED、最强的蛋蛋……当然还有惊艳的维斯帕。
这就是青春的记忆吧。
总感觉后面的量子危机等没有这个好看,可丹尼尔却依旧很帅,没有变老……
看完电影大家一定都有同感: 电影拍的很好, 如果纯粹是动作片来说, 实在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但是按007的标准, 这个Bond不够潇洒, 太冲动, 很容易死, 还为女人辞职, 实在很不"007". 后来才听朋友说, 这个故事是Ian Fleming的书里007故事的开头. 电影里M对007说"我promote你", 我还以为是007升职了呢, 现在看来是他刚刚被提升到"00X"的身份而已. 他还是个新手, 各方面都比较青涩, 容易感情用事. 而他在这集里爱上的女人(书里很明确的指出他们结婚了)的死, 也是造成他之后遇美女无数而从不为谁停留的主要原因.知道这个事实之后, 我对新007就没什么疑惑了. 虽然在外表上始终认为Pierce Brosnan是最适合007的人选, 但是就表演来说, 新007(虽然不像前者那么俊美, 但帅气和男人味更强)绝对让我对今后的007电影有更多的期待.
第一次看007电影——当然,得把周星星同学的“假冒”国产007给排除掉,所以可以说,第一次看正宗的007电影(周星星会不会笑我贩卖他的“少林正宗”口号呢?
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正好是宣扬的所谓007前传。
夫前传者,对于007来说,用八卦的眼光来看,广大男女最关注的一定是为什么007在每一个美女面前都能游刃有余、化险为夷。
(其实这是我臆测的,正如我开始所说,我并没有看过任何一部正宗007,所以也无从说起我就怎么知道人家如何游刃有余,也许学心理学了就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有这种无聊想法,因为自己面对所有喜欢的、半喜欢的、一点点喜欢的女士都非常的紧张。
不过还可以说我采用的是通说,因为几乎所有的杂志或影评给我们的印象就是,007是个风流不羁、浪漫无度、杀人不见血、泡妞于无形的英伦绅士。
)而影片恰恰可以说正是想回答或假装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因为只看过星星同学的劣质国产007,所以看的时候我只能拿那部自己看了不知多少遍的东东与现在这部对照,或者用反戏仿的眼光来主观还原之前的一些正宗007。
这个过程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主要是我一直在心理冲突,我到底是该因为热爱周星星的假冒而排斥正宗呢,还是因为热爱仿造而同时热爱原版,(这就好像那些用假冒Mac桌面家伙的心态吧?
痛苦啊,痛苦哪天我才能找一个冒牌的Mac桌面,混淆一下视听。
)但毫无疑问,看这部皇家赌场的过程还是充满了视觉愉悦的。
不管是如画风景还是超炫座驾,不管是美女如云还是身手矫健,这部影片都可以说是构筑了一个完美的特工,一个最接近于超人的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却有着钢铁的意志和信念的银幕英雄,而不仅仅是一个面容貌似沧桑、穿燕尾服、扎领结、彬彬有礼、到处沟女的英伦模特。
片头的007第一次杀人,彰显前传本色。
之后扑克牌背面基本图案组成动画特效的片花,伴随紧张而优美的音乐,色彩涌动让人惊艳。
黑暗、混乱、嘈杂的东非某国小镇,上演一场追逐秀,几次有惊无险的跳跃攀爬,让人彻底进入到影片中。
拼命拿到的手机似乎仅仅成就了一次艳遇,而这次艳遇也以那腰细得让人心碎的地中海女子香消玉殒。
之后就要开始皇家赌场里面的赌博了。
也许正是这次赌博让007从此觉得命运无常,该及时行乐,该到处沟女;也许是另外的原因,就是马上登场的极有可能为恐怖分子提供资金支持的美的致命的女会计。
但邦就是邦,面对这样的女子,依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冷静的作了一番绝妙的心理分析;但谁知这女子同样也是个狠角色,马上以几乎同样以假乱真的诈牌伎俩回敬其几番冷眼。
听完这么些令我拍案的台词,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记得了什么,只知道最后结论是他们互指为孤儿!
真是天可怜见:难道依编剧之见,只有心理不健全者才能成为完美特工?
不过调情男女的言语基本是当不得真的,尤其是俩人似乎还得装做互相讨厌,还得装作有职业素养,装得想把工作和艳遇分开。
但殊不知,这恰恰就是那些编剧为了满足无数的在工作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艳遇的无聊众人的精神快感而故意制造出这么些的超级英雄来的。
之后赌博的情节似乎有些零乱。
我当时看的时侯的一个疑问是赌局明明应该在一个晚上之内进行完毕,为什么中间还有处理尸体的一个早上出现。
对于不知道赌博规则的观者如我辈来说,虽然理解那牌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宁愿自欺已经看懂了,而且我实在看不出来007的赌术到底有多高明,也许仅仅还只是运气——因为他起到足够的好牌,仅此而已。
之后邦的境遇突然急转直下并侥幸活了下来,让我觉得影片是不是该结束了。
甚至邦都要做出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辞职(辞了职还有屁的正传啊!
当然也就没有前传了。
),其实着实有些合理,有那样一个美女在身旁,一个心理健全的男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之后的邦的女人抢钱的情节就让人着实惋惜。
主要是美女的死——不像其他的片,看的时候总让人会发出《国家宝藏》里面一个反面喽罗的台词“为什么这种好事总轮不到我”的真诚感慨——任谁也不会希望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特工而非得牺牲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吧?
这片里美女的死作为邦之为邦的必要条件,竟然好像死有所值!
看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不知道现在好莱坞的编剧都怎么想的,和《超人归来》一样,似乎男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爱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啊?
这些编剧男人(如果是男人的话)是不是都这么想的:当没有能力去爱的时候,才可以谈恋爱!
当你没有真情的时侯,才可以游刃有余、化险为夷?
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现今人们拈花惹草的绝对真理呢?
其实看到这个版本的007的时候,我第一眼想到的,就是普金。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这次猎艳之旅并充满期待:看一个未来总统如何调情!
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如何成为总统,或者如何调情,或者如何鱼和熊掌得而兼之,都可以来看这部影片。
之前对于肖恩 康纳利和皮尔斯 布鲁斯南的表演,可谓是烂熟于心,但是感觉带给我的并没有什么有别于别的特工电影的惊喜。
所以,从开始换演员,就分外关注这第21部,再加上上映前外界对于Daniel的狂轰乱炸,尤为过分的是那个“Daniel Craig Is Not Bond”的网站,使我对Daniel这位好演员这次的表演更加期待。
但是影片还未上映,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我也不能盲目地断定他一定会给我带来惊喜,只能为他默默地祈祷。
昨天晚上,熬夜将皇家赌场看了2遍,不是因为没看懂,而是这是我向来看电影的习惯,第一遍看大概剧情,第二遍看自己关注的演员,经过这两次的“钻研”,我断定,这次的赌注,我下准了,Daniel没有另我失望,他在片中的精彩表演深深地影响着整部电影,相信所有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被他的个人魅力及精湛演技所深深折服,所以,今天一写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上网看看,现在那些之前否认Daniel的人,现在对于此片作何看法。
我先是来到了“Daniel Craig Is Not Bond”,与前一段时间“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同,今天不知是网络问题还是网站已经被关了,第一次出现了“该页无法显示”的现象,这对我的看法无疑是一种肯定,于是我又来到了百度贴吧-皇家赌场吧,这里随处可见影迷介绍的黄家赌场的观看网址,但无意中,我看见了一篇匿名发表的文章,大概是说这部影片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部,之后有10几个跟帖,有几个提出了和我相同的观点,指责楼主这样是不道德的,但其中更大部分的还是对于Daniel演技的诋毁和对这部影片提出的种种疑义,看着这样的回帖,我满肚子窝火的来到了豆瓣,在这里,我在评论中看到了更多和我心声相同的影迷,让我感到世界还没有到世界末日。
在这里,我不想再同那些否认黄家赌场的人争辩什么,因为既然影片都公映了,且受到了各界的好评,你们还仍然执着之前的谬论,那么,即使我怎样声嘶力竭得争辩着,你们仍然不会改变看法,就让票房、奖项证明一切吧
【猫仔推荐度】★★★★给007大叔戴朵小红花,然后向琳德女王致敬!
每个花花公子,其实都有一段纯情的过往。
应该有吧?
至少它存在于007的前传里。
在他刚升为00级别特工的时候,有点自大有点莽撞的詹姆士·邦先生,陷入了女色与金钱的惊天阴谋。
言归正传,007先生到这一届,风流倜傥优雅绅士的接班人,竟然换成某头发稀疏的阴沉大叔!
单看电影海报就有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辣。
猫仔怀着沮丧疑惑的心情,开始欣赏《皇家赌场》。
片头不若之前系列般艳情颓靡,设计的装饰感意味较强,很流畅。
开幕戏是猴熊争霸!
相比小黑人敏捷的空中连跃动作,新任007就像一头在树林里横冲直撞的老灰熊。
但是,007大叔你为何不好好开你的阿斯顿·马丁豪华系列,却神经短路到去开蒙迪欧的平价车系呢?
害得大熊先生两眼冒红心,一副非它莫属的架势……看到最后,才发现这部戏的主题不是阴谋、不是激战,而是爱情。
从开始的针锋相对的冤家到一起历险后的心情萌动,不突兀,小高潮是浴室那场煽情戏。
可惜本来很感性的,却被舔手指的动作被破坏了……好寒。
话说回来,作为007的初恋,这期的一号邦女郎确实让人很惊喜。
首先是漂亮!
真的很漂亮,相比之下浴室的素颜最动人,天生丽质!
在情节上,她突破了超级花瓶的框框,也别于杨紫琼的功夫派,成为让人大跌眼镜的狠角色,俺觉得她简直就是剧中的女boss。
钓上纯情的007然后把他对女人的信任全部摧毁掉,my god!
邪恶女王呀!
而最酷的是,最后推开爱人的手,看着他伤心绝望的脸,宁愿自己痛苦死去也不肯获救。
不过也是,前一个爱人死了,又背叛了这个爱人,天大地大,却还真没她的容身之处了。
被这样的女人爱上,真是一场悲剧,她连生命都燃烧掉了,你却要花一辈子去忘记她。
最后缅怀一下琳德女王,纸上谈兵的政府会计员--惊艳全场的绝代佳人--热情火辣的性感情人--轻松背叛毅然赴死的女间谍,恐怕现场观众都很难将她的美丽和执念从脑海里抹去。
总之007大叔的冷酷情圣地位确立了,然我更好奇的是,续集的邦女郎该怎样去跨越维斯珀·琳德这道鸿沟呢?
我之没有说伊娃·格林而说琳德,因为成功的是这个角色本身而不是演员,这部电影成功的灵魂在于编剧。
但是我最后想说的话是……编剧你真恶毒!
James Bond终于从神坛走下来了,没有了阿斯顿马丁,没有很炫的小玩意,手机用上了索爱,本本用的是东芝。
没有了逼人的英俊,没有了得体的绅士风度,没有了总也不会在打斗中弄皱的衬衫,这个007越来越像鼠胆龙威中的布鲁斯威利斯,尤其是在机场恐怖分子被自己的炸药炸死那一段,简直就是翻版。
007会被人捉住,严刑拷打——一般人都想不到的招数,在忍耐疼痛上007还是那个超级英雄。
邦女郎会死掉,出现在007工作中的两个女人最后都死掉了,虽然第二个死得有些牵强。
007的身材是所有评论都赞同的焦点,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壮硕的帅哥。
有点蔫坏的杀人机器,对女性的杀伤力不是外在的,而是靠内涵,靠真诚。
呵呵。
我的理解是这部系列片拍到如今要转型了,首要的目标是削减开支,所以才会有了这样一部007,类似于前传的片子。
当然大场面还是有的,比如沉了威尼斯的一栋楼,但总的说来,与以前的几部相比,手笔小多了。
剧本也更紧凑,情节一直延续到结尾。
虽然还是有几处有些牵强,但总体要比以前那种奢华、更多浮于形式的风格要贴近观众的多。
还有一点是,这部片子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坏蛋都找出来的,所以才演到最后。
这个平民化的007时成功的转型,但除开一些标志性的logo以外,与虎胆龙威或者伯恩的身份落入同一类型的片子了。
如果那样,可能失去了系列片的优势,没有品牌效应了。
不知道派拉蒙的高层在挣钱偷笑之余,有没有相关的忧虑。
我想我很有必要写点什么,为这使我感动落泪的爱情。
这次看其实是重温,按理说既然已是看过的作品,感情似乎不应该这样强烈才对。
然而恰恰相反,这一次的观影使我明白,上一次我根本是什么都没看懂才对。
有人说这次的Bond是最温柔的,最富有情感的。
我同意。
007系列我看过许多部,从前的Bond们亦是俊美无俦、风度翩翩,但绝不至于令人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没有感情的。
其实我曾数次思考:他真的会爱上一个女人吗?
还是他根本就不懂爱,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逢场作戏?
邦女郎每部更新,唯有他永恒不变。
我们在追寻新鲜的剧情带给我们的刺激时,心中亦在为他多变的桃花而鼓掌呐喊。
我们带着调侃而猎奇的心情去审视那些女郎,冷漠的看着她们掉入桃色陷阱。
在看到她们为真相而伤心欲绝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时,心中甚至会涌起一波诡异的快感。
"哦,瞧她们多天真!
那个男人如此英俊而优雅,但他却永远不会爱上任何人。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残酷的观众们?
大概是Bond那满不在乎的态度。
连男主角都对那些愚蠢的女人们毫不在意,我们又何必怜惜?
好吧,或许事实并非如我们所猜测的一般。
Mr.Bond之所以不再爱人是因为他的心底早已被占据。
被谁?
没人知道,我们都不知道。
但她一定存在,存在这样一个女人,谜一般的,她使多情的James Bond沉醉并为之无情。
Now we know,her name is Vesper Lynd.That Woman.她是沉睡在他心底永远的爱,那一袭红裙就像一支绽放的玫瑰,永不凋谢,在爱人的生命里。
她是何时将他俘获?
列车上的初见,那时他明明"讨厌"着她;赌桌上的惊艳亮相,也许在他心上荡起了第一波涟漪;楼梯间的生死较量,直接催化了花洒下的温暖;她连接好起搏器救了他,哦,也许就是这里,撩动了那微妙的感情。
餐桌上,荷尔蒙的碰撞激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尽管面上不显,但"我爱她/他。
"的事实已心照不宣,尽管谁都不愿先承认。
在中国人的情感哲学中,我们常说:"谁先爱,谁便输。
"从这个角度看,很显然是Bond输,他最终的伤心只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然而,东方哲学向来富于思辩气息,我们又说:"谁爱得多,谁便输。
"那么这样看,输者该是Lynd才是。
毕竟她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放弃了曾经最爱的男友,以所拥有的全部来换取爱人一命。
她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爱的那样潇洒,肆无忌惮,燃烧着生命中所有的光辉来照亮这一场注定以悲剧收场的爱情。
"I am sorry."给谁?
前男友?
自己?
Bond?他们都是聪明人,明知前途险恶却仍然坦诚了对彼此的爱意。
我们该对此肃然起敬,为对方燃烧了自己一生爱情,或生命本身。
My love.Form:James Bond To:Vesper Lynd.
最后007看到了那个贝壳,为什么他会去看她的手机呢?
并不是之前很多解释的那样,那个贝壳令007想起了他们在海滩上的美好时光,然后他想最后看看她的手机。
贝壳是那个聪明女人留给007的一个提示。
在英文里,贝壳的单词是“seashell”,它的发音近似“see cell”,即“看 手机”,所以007才会重新看她的手机。
希望我对了,呵呵。
昨天 VeryCD 放出 D 版《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虽然此前我的同学已经看过了枪版的,但是我觉得那个小小的摄像头是对 007 的不敬,因此憋着没看,现在我正满心期待的放驴 很快就要看到备受争议的普京版 007 啦。
半年前的热站 craignotbond.com (奎格才不是邦德)为了“抵制”丹尼尔·奎格 (Daniel Craig)而建,现在这个站点当掉了,不过还可以从缓存中读到 一些关于奎格和普金多么相似的照片 ,我觉得像倒是很像,不过如果硬要把普金那游移的眼神和英国人拉到一块,最多也就是英国小报记者,门面上充不得绅士 —— 因为 007 一不小心把档案放在了伦敦情报局,所以历届 007 差不多都是英国人,我最喜欢的肖恩·康纳利是苏格兰人,罗杰·摩尔是伦敦人,一般般的提摩西·道尔顿也是英国人,第二任的乔治·拉扎贝是澳洲男模,看起来很像健身教练,因此也非常失败,最近的布鲁斯南有爱尔兰的血统,主要是一头黑发和奶油小生的眼神忠实了 007 要江山更要美人的人生哲学,至今被大多数女影迷念念不忘。
奎格也是英国人,但是长得非常美国 —— 也就是鼻子比较粗、头发比较黄、脸上多少带点横肉的,虽然两百年前美国人也是英国人,但是血统的纯正就保留到了林肯时代,林肯发明南北战争,统一分裂国家的同时也把人种大大统一了,因此他那饱含忧郁的绅士形象在美国总统中后继无人。
我们这代认识马龙·白兰度是在他满脸横肉演《教父》的时候,年轻时他的脸上还算光滑的,教父之后,哈里森·福特、恩奇奥·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这些搞动作的脸上褶子一个比一个多,王中之王要数阿诺·斯瓦辛格,演机器人不带化妆的。
黑头发的要求到了罗杰·摩尔时代已经打破了,当年摩尔也不染黑,因此一些小报记者说什么“打破黑头发的惯例”纯属 80 后水平。
虽然俺们也是 80 后,但是粉 007 也有十年,每部片子也都看过三五遍了,主要是在我们家这么封建的环境,带点荤的 007 系列完成了对我的性启蒙教育,尤其令人难忘,不信谁把小报记者拉过来,我问他 007 和哪个邦女郎没上过床。
回到主题,因此我觉得与其说奎格版的 007 像普金,不如说更像小布什,头型看上去很呆,瞳孔不够黑,因此眼神看起来不专注 —— 不专注的男人总难以取悦女人,相反布鲁斯南在《巴拿马裁缝》的花心表演居然没有破坏在 007 世界的形象,不得不叫我们这些男影迷自叹不如,好在我们还知道瞳孔不黑的罗杰·摩尔也可以非常成功,如果说丹尼尔·奎格有什么需要个人努力的,那就是走摩尔的硬汉路线,至于在赌场里调情,先天不是肖恩·康纳利这类古典派的对手。
肖恩·康纳利到了晚年头发花白,不能演 007 之后,还能在《将计就计》里对风度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眉来眼去,这就超越了长相问题,成为一种天赋了。
和《第恩滴血》里面一个人干掉一个团的史泰龙不同的是,007 的魅力在于,在会打架的人里面比较会调情,在会调情的人里面有国家资助,在有国家资助的人里面比较绅士,在会打架、会调情、有国家资助的绅士里面,还能用 P99 的手枪、Lotus 的汽车、OMEGA 的手表武装自己高科技的外表,浑然天成,青春不老,从 53 岁演到 37 岁,除了美猴王世家,没人能这么干的。
Maple原创,scavin授权转载http://weblog.bororo.org/papyrus/007-physiognomy
我看过所有的007系列电影,然而它们都不曾像这一部,如此的戳中我的心。
因为,它有着最好的邦女郎。
全世界,所有人,唯一的——让邦德爱上了她的邦女郎。
那时,007还不是那个威震天下的风流绅士,他才刚刚完成两次任务,刚被升为00级,他会犯错,会愤怒,杀完人的时候会紧张,却装作满不在乎。
他就像姜文电影里野蛮生长的熊孩子,骄傲而又顽强地试图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而这一次,他的任务是去赢得一场赌局。
然后他们相遇了。
我记得她说的第一句话,那是在火车上,她放下包,从容地坐下,说:I’m the money。
——我是那笔钱。
彼时的她,是财政部的会计,前来看管政府的钱。
那是一场精彩的唇枪舌剑,明喻暗喻,闪亮动人。
于是我记住了那个名字:Vesper,意思是薄暮。
后来它总让我想起另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紫霞。
而她们的结局,竟也那么相似。
然后是惊心动魄的冒险。
她为他第一次杀人,他为她第一次犯错。
丹尼尔.克雷格演活了那个野蛮生长的零零七,粗暴地搏斗,蛮横地开枪,目中无人,所到之处一切都被摧毁,那是一个荷尔蒙爆炸的007,他还不懂得收敛起他的锋芒,也不懂得游刃有余地在女人中周旋。
那时的邦德,甚至只和有夫之妇发生关系,理由是那样比较简单。
记得两人在车上,邦德说: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Vesper反问:smart?
邦德回答:single。
然而,口里这样说的时候,脸却转了过去,竟不敢看着Vesper的眼。
这让我想起在舞会前一夜,邦德拿着晚礼服骄傲地走进来,说:我第一次见面时就目测了你的身材。
言语中是带着挑衅般的的自信。
然而,当他回到自己房间,却发现自己的床上也放着定制的西装。
那一刻,我知道他们是同样的人,同样的聪明,同样的骄傲,也有着同样的孩子气。
所以后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他们历经患难,幸存,然后相爱,决定相守。
邦德为她写了辞职信,甚至用她的名字作为账户的密码:一亿两千五百万美金,那时的他甚至不知道账号。
没什么比卸下盔甲更勇敢了,他说:无论我剩下什么,我都是你的。
那时的他,是最差的邦德,因为他还不够优雅,不够老练,不够波澜不惊。
但这却也是最好的邦德,因为他还是一个人类,还有爱。
他说:你知道,做我这样的工作久了,也没剩下多少灵魂可以拯救了,我要带着我仅存的一切离开。
可是,他终究还是没能离开。
在威尼斯,幕后的黑手终究还是追上了她,要挟她,背叛他。
在那场最后的战斗里,她选择了自杀。
隔着栅栏,她拔掉了锁上的钥匙,绝望的双眼写满坚决的再见,她说:I‘m sorry。
铁笼沉入水底,邦德跳下去想要救他,她却亲吻了邦德的手,然后一把推开,用最后的一口气大声地说:你走吧。
然后再也不曾醒来。
那一刻,我的心竟莫名的开始疼痛。
为所有的相爱无法在一起,为所有美好的相遇都只换来残酷的分离。
丹尼尔.克雷格靠这部电影为自己赢得了007这个角色,因为在电影上映前,几乎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因为他长得不像皮尔斯.布鲁斯南那么小白脸。
而伊娃.格林,这个我永远记得的断臂女神,用她深邃的双眼,独特的气质,征服了荧幕内的007,也征服了荧幕外挑剔的观众。
这是第21部007系列电影,但从皇家赌场的内容来说,这是007系列小说的首部曲。
——而从那以后,007有了无数的优点,却没有了心。
而这也是邦女郎的终结曲。
——在伊娃格林之前和之后,邦女郎有无数的人选,甚至不乏苏菲玛索这样的巨星,但她们却都沦为花瓶。
因为,这世上007身边的女人有无数个。
可是,这世上只得一个你,他对你动了心。
那是薄暮——Vesper,或者说,伊娃.格林。
PS:据说伊恩.弗莱明是根据二战传奇女间谍Christine Granville来创作Vesper这个人物的,因为她曾化名Vesperale。
并且,就像所有小说作者和角色那样,谣传他们曾有一段情事。
我想,我宁愿相信那是真的。
以上THE ENDBearkiii2015.1.23@武汉#致谢#标题来自李小丢的一篇文章,我擅自用了,如有不当,还请告知。
---update 2015/11/13关于邦女郎的原型,我顺便写了个小传:【是女神也是女汉子,邦女郎的前世今生】http://www.15yan.com/topic/ki-bear/5FwxW68EZWB/
007诞生记。这几年前传相当流行啊。。。换角一开始不太能接受,但看着看着还是不错的,不过没有了前几作的高科技产品还是感觉很不过瘾。。。放在当年看的话,那么多疑问没解开真的是很坑,还好当初没看,不然那不是两年后才知道答案了。。。PS:这个时间点看摆明了是在恶补了。。。= =
有一种“怎么还没完?!”的感觉
Green才真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个邦德有点悲催,先蛋碎,后心碎,碎了又碎。
睡着了~
史上最丑最矮邦德
【武大】爱死Eva Green了!这位最新的邦女郎和007的对手戏,无论肢体还是语言,都很出彩,更是获得了BAFTA的年度新人奖的肯定。我就是冲着她去看的,没有让我失望。其次我是冲着导演去看的,对了,英式幽默不错。2008年11月25日【三里屯美嘉】
说实话 没看懂
看到美国中情局的老兄出来的时候。忍不住笑了。
邦女郎还行,邦就不行了
烂...什么007系列中最棒的?简直就是胡扯!
007我就看过两部
在法航班机上看的。
Best Bond by Daniel Craig
比不上96年碟中谍的一半。
看看看看
我本来想打个三星的,可是伊娃·格林长的实在太好看了。
车不错
他让你进入他心里,为你辞去自己唯一擅长的工作,只为跟你一起去度假,结果,你偷偷从银行转走了所有钱,于是他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依靠老派的布景和伊娃格林的魅惑表演而展现出别样的老特工片气息,在维持了原著的赌场情节的同时,设计了足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