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过程中是想打五星的,最后打三星也算是符合当前这部片的大众预期。
这部片跟盗梦空间没有任何关系,那是一个剧情商业片,而这个更接近封闭空间文艺片,如果说像可能更禁闭岛一些,但是故事完整性来说就有了明显差距,所以冷门且分还不到7分。
导演前面埋的伏笔过于明显了,pua观众的意图很明显。
比如一看就像个坏人的继父,漂亮高智商且看上去非常阳光但却是反社会人格设定的泰妞(造型真的绝美),这等于摆明车马的告诉观众这里面有大问题。
再加上各种暗示和主角本身的心理问题,实际在过程中大家都已经开始担心男主了。。。
其实看到幽灵出现的时候估计很多人就猜到主角自己在记忆里了吧。。。
包括第一幕主角就曾经被人干扰过记忆后来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一幕可以很明确的理解为导演再重新定位男女主的强弱地位。
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男主对于细节的把控太粗糙了,在高智商的女主面前他反而是弱的那个,这就没法弄了。。。
最后的反转无力的很,整个故事的结构连完整性都没有,女主的回忆本身是一盘大棋,但实际就两个大的回忆场景,这简直是crazy,就是商业片的盗梦空间在底层逻辑上都秒了它一条街,真的是可惜了这个非常不错的设定。
说真的如果从故事完整度上来说可能还不如催眠大师,当然从设定和故事本身的商业价值来看,其实本片的潜力十足啊,未来不知道有没有人继续挖掘,反正我看的时候整个人的期待值真的超高,有一种发掘到了神片的感觉,足以说明这个故事的延展性其实非常好。
本人要剧透了,各位准备好没。
这部电影,有点类似于盗梦空间,但要我说,它复杂过盗梦空间,盗梦空间是我看一遍就全懂了的。
盗梦空间的关键就是下一层梦空间的时间是上一层的多少倍,回到上层空间需要“体验到失衡或者死亡”,主人公其妻回到现实后以为仍在梦里,所以就自杀了,然后就是利用梦来改变潜意识所进行的俗套特工任务,知道这些了基本上盗梦空间就能看懂。
从电影名称和人物铺设看,盗梦空间和思维空间很相似,都是精神空间,职业也相似,又都是男主人公的妻子挂掉了,并且都是因为子女的失去而抑郁死的,并且还和男主的职业有关。
所以特别山寨,但思维空间我看了两遍才全懂。
情节呈回旋包围式的洋葱框架结构,并且伏笔重重,细节众多,又似真似假,似梦非梦,可以说胶卷利用率极高,是部典型的高智商电影。
要解析这部电影,除了要求观众对细节的洞察和记忆能力外还得具备十分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
如果一定要把这部电影的所有情节全部剖析开来,那我都能写一本短篇小说了,如果写成小说,说不定会被告侵犯版权(开个小玩笑),所以我还是突出重点地讲解本片最核心的东西。
大家容易忽略或者没想明白的几大情节解析(注:不一定对情节发展有走向性关联):1、(1)片头一出场的时钟,分针在十几分的位置,而时针却在九点五十分左右接近十点整的位置。
(2)女受害者为躲避歹徒而冲进澡堂,根本无暇也没理由再去拧开水龙头。
时钟的错误和水龙头的水流出是因为男主角约翰个人对妻子记忆的干扰。
这是约翰早期对一名女受害者做记忆挖掘时发生的“记忆侵袭”现象。
说明对妻子记忆的软肋会扰乱约翰对别人进行的记忆挖掘工作。
约翰不想卖海滨别墅原因也是由于妻子死在别墅的浴缸里,所以为了赚钱只好来重操旧业。
2、安娜学会“转移”的技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即使安娜是天才,但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在约翰给安娜做第一次记忆挖掘时的片段(那些闪过的片段时间特别短但却是重要线索之一)必定是真实无疑的。
第一次记忆开始时浮现的跳跃式片段是(1)欺负安娜的那个女生说“我们都知道你喜欢女孩”,可以推断安娜中学时是拉拉,而对象就是那个女孩mousey(根据后面的档案显示mousey是个亚洲裔的容貌)或者sander julie(拜托,不想解释,自己找这个人名),双方同性相恋,却饱受歧视。
这是我的独家断言。
从后面安娜转述朱迪斯说安娜异性缘差也可以说明安娜至少和异性是接触很少的。
一个天生高智商但灵魂亦是凡人的青春期叛逆少女,尤其是过着群而不合的孤僻生活,很容易迷茫和犯错。
简单说就是包含性倾向偏差的少女心理问题。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电影情节有多高端,其实很多都是切合实际的元素,在平凡中见不平凡。
电影里面很多都是很平常的事,例如下文的“线索焦点1”。
在中学叛逆时代男追女,女追男,男追男,女追女,三角恋...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太常见了好不,你懂的。
尤其是少女们勾心斗角,你跟我好我就跟你好,她们欺负你我就帮你报仇,你跟她们好我就嫉妒她们...太常见了好不,你懂的。
青春期是实践大量犯错事实的年代。
(2)而后一闪而过的是一个断了头的洋娃娃,这体现的是安娜的心理失衡,在安娜还没学会“逆反(我称之为心灵反控)”之前,安娜的这些念头无疑暴露出了其潜意识中最真实的自己。
断了头的洋娃娃就是安娜童心的一个断头,是纯洁的一个断层点。
但是这个就能推断安娜杀了那些女孩子吗?
我觉得将那些线索串联起来,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版本是,安娜和mousey总是喜欢呆在那房间里,所以安娜被她们关进柜子之前mousey有在场,在女老师问安娜校长的酒被谁偷时,安娜替那些女生掩饰从而得到她们的友好相待,并相约第二天喝茶,就在口头约定第二天喝茶的时候mousey从身边路过并进入班级(自己看影片是不是这样)听到了她们的对话,所以mousey事先知道了她们要喝茶,并且因为拉拉少女情节对安娜吃醋,所以就想下药给那些女生并以此陷害安娜解恨和警告。
而内心仍然是喜欢安娜的。
当然,我没说我这个版本是一定符合作者心里原创的原版内容。
但是我想说的是,作者也许在构思的时候就把这些设定为“多种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之所以设置为“多种可能”也是为了给读者畅想的空间,同时给作品加分。
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或者“绝对必然性”,只有“认为更合理的”或者“多个偶然构成必然”。
所以大家可以提供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版本,这部影片本身就具有开放式的情节思维探索的特点。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多种可能”设置必须得合理,不能影响作品的总体“感觉”。
作者在这点“感觉”的拿捏上恰到好处,比如安娜的学校事件,无论是什么样的可能,只要观众想象得稍微合理点,对整部影片给人感觉的效果是一致的。
偷酒都没揭发还要去下药毒她们,这就好像给大家几个关键词让大家连成一段故事一样,一百个人可以编出一百个故事。
一个完整故事的破碎片段展示出来,那么大家能杜撰出无数的不一样的完整故事再往后她母亲吼“她只是个女孩”。
那必定是因为安娜犯下什么错误而母亲在极力为她辩护。
而她继父说,我们对她有责任,意思就是我们需要管教她不能容许她乱来。
(3)继父和女佣在图书馆XXOO被安娜发现的场景也是在第一次回忆中出现的,所以这也是真的。
这肯定也是导致继父后面对安娜态度的转变的原因之一。
被发现后继父将安娜关进柜子里。
这也是安娜的儿童阴影。
而这个阴影又在中学时代重现,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关进柜子”反映的是青少年时期在家庭、在学校,安娜都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那样有爱的生活环境,这也是诱发安娜产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
现在又天天24小时被剥夺人身自由,神仙也受不了,更别说高智商了。
那不暴走还能怎么着。
3、安娜对母亲说参加嗜酒协会会议就要迟到的这段+安娜回忆小时候母亲在厕所呕吐的那段+安娜在学校时对那个女老师询问安娜知不知道谁偷了校长家的酒那段。
这三个片段可以串联出的结论(对整体情节无走向性关联,纯属个人话唠)是,米歇尔在安娜儿时还是个嗜酒者,后来戒酒并参加了嗜酒协会(题外话,以她的能耐至少是协会里举足轻重的人员,例如组织者或者决策者),而安娜在回忆里对女老师的询问,用了很官腔的形式回答,大概是说“您在询问一名酒精反对者,嗜酒等于慢性自杀”什么的。
明显是耳濡目染地受其母米歇尔影响。
4、第四次记忆挖掘时,安娜在记忆里竟然瞥了约翰一眼。
说明安娜已经能够更娴熟地进行心灵逆反了。
安娜已经醒来而约翰后面才醒,这是因为安娜把约翰催眠了,并且利用约翰进入睡眠的时间将那些未成年少女图片下载到他的download文件夹里。
而后安娜给约翰的最后那个拥抱,并不是在表达爱意,而是因为她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自己目的的达成是以伤害眼前这个善良高富帅为代价的,所以那是一个感激和愧疚的拥抱。
有一个讽刺元素,就是约翰所说的那个自己最不如意时都比他强的那个同行伦德格伦,却是最后来监狱帮约翰做证词保释他出狱的人线索焦点:1、算盘。
(凑巧的元素,就像高智商女主角和约翰死去的妻子同名那样凑巧。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故事的作者,能让所有观众理所当然地因为珠算盘这个联系而轻易地让观众产生这样的迷惑:到底老板是不是无辜者。
在约翰去找老板巴塞斯蒂安(名字太长,下文统称老板)质问的那个场景里,老板的孙女冒了出来。
各位还不懂吗?
答案其实已经明朗,办公室里摆的那个是孙女玩坏的一个算盘,这是件凑巧但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到别人家里可能会见到同样款式的玩具。
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在老板办公室那摆的不仅仅是算盘,还有别的玩具,明显都是给孙女玩的。
老板侵犯过安娜还把算盘留身边?
算了吧,如果有人是这么想的,我只能说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能够利用人类的联想能力轻易地愚弄大众。
安娜小时候坐在房间地毯上,继父进来的场景。
第二次出现安娜哼着同样曲调的一模一样场景的时候,继父的头在进来房间的一瞬间换成了老板的,连服装都没变,可见那个时候安娜能够淳熟掌握编纂记忆能力。
而约翰那时已经被蒙蔽了。
这又再次证明老板是清白的。
并且安娜这时的假意昏倒使约翰送安眠药从而在米歇尔药瓶上留下指纹,和送监控室钥匙(谎称是儿时父母房子的钥匙),都是成为她日后陷害约翰的一个重要物证。
2、节拍器和时钟。
安娜和约翰刚开始见面时节拍器就是开着的,安娜停了节拍器然后问约翰感觉好点了吗,约翰给了肯定的答复,而安娜也因此试探到节拍器对约翰会起到心理干扰的作用。
并且约翰相信那只是安娜的个人习惯,所以第一次做记忆挖掘时安娜问能不能开节拍器时约翰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后面从没怀疑过开节拍器会出现什么问题。
可是,画画需要节拍器可以说是个人习惯,那挖掘记忆也要节拍器?
难道做什么事情都要节拍器吗,这个习惯依赖性也太大了,讲不通。
每次记忆挖掘时都要特意开启节拍器,但可以讲通的是那时起,安娜便已经想试图通过节拍器来给约翰做心灵逆袭,想反过来干扰和催眠约翰的心理。
要知道,节拍器或挂表可是专业催眠必备哦。
也有好几个给时钟的镜头,我想说,那真的是忽悠。
除了两次错掉的时间外,时钟并没有提供什么和情节有关的高价值线索。
第二次时钟给的错误时间是在安娜第二次的记忆挖掘里,安娜给的解释是那个钟本来就是坏的,这个解释比较牵强,堂堂一个美国中学(抱歉,怀顿学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的,也可能是法国或西班牙)难道一个坏钟一直没人更换?
所以那个钟从“多种可能”中的一种来看,就是作者想告诉大家的——安娜在试图改纂记忆。
这里也体现了作者的“情节多种可能设置”,为什么,因为我们想破了脑袋,猜那个时钟是真的坏了还是安娜改写记忆导致坏的,对于我们能得到“安娜正在改写记忆”的结论都没颠覆性影响。
但是观众们想成后者,就能更加强结论。
这在判断逻辑学中叫做“加强论据”,但程度有限。
所以,看戏也得看作者的心理,而不是光去琢磨戏里头的真伪。
3、神秘人物你们说神秘人物是谁,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我不知道。
为什么不知道,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没什么东西可以说明约翰看到的人影到底是他的幻觉,还是安娜的外场接应(这种可能性很小),又或者真的是继父派去跟踪约翰的人,又或者是给约翰做记忆挖掘的伦德格伦。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最后约翰接到米歇尔求助电话赶去她家的那次,后面的身影是伦德格伦(不信自己去进退暂停地看),以及在那之后,也就是在监狱被警察讯完话之后出现的也是伦德格伦。
而在那之前,那些身影还真的让约翰反身去追,要知道,这是在约翰的记忆里,是伦德格伦在给他做记忆挖掘,这是洋葱结构情节的最外层。
所以约翰看到伦德格伦飘忽不定的身影可能是类似于心理干扰。
就像无线电干扰一样。
只是约翰反身去追的那段,要么就是确有其人,要么就是约翰其实以前没有反身追过这样的人,只是在记忆中看到伦德格伦的身影所以去追。
这又是作者设置的“多种可能”。
4、mousey毛斯。
约翰去访问安娜中学室友苏珊梅里克(就是颈部有个洞的那个)时,苏珊梅里克不记得有毛斯这个人,但实际上是有这个人的。
根据最后约翰查阅的学生名册里,有个叫park,kim的亚洲裔模样的女生,下面有括弧备注“(mousey)”,mousey是par,kim的小名,根据发音是姓金,估计是韩国人。
那么理所当然地可以认为,亚洲裔学生在美国上学难免也会受歧视,所以也会比较内向,这样两个被边缘化的女孩安娜和mousey就走得比较近,小女孩分不清爱情和友谊,以为有好感就是爱情,于是就有似爱非爱的情愫产生。
而在我们看来,那就是拉拉。
而安娜的记忆里描述的mousey自我介绍说原名是梅根斯坎伦。
这也是接近片尾的事了。
其实很多铁的事实都能证明安娜在说谎,但是约翰仍迷迷糊糊地相信着安娜。
这只能怪安娜太聪明了,小小年纪忽悠人一套一套的。
mousey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安娜给的那个脸。
除此外,很多人还集中关注在别的疑点上,比如说,1、画。
像安娜画的朱迪斯和约翰分开时楼梯下玫瑰花丛的那幅画,是不是证明安娜跟踪过约翰。
我认为至少第一次约翰在街上见到的安娜是幻觉,因为那个安娜在街角拐弯处,而声音却特别近,说“这不是你的错”。
人在远处声音在耳边,这明显不符合物理实际。
故也是“多个偶然”中的一个偶然。
再说了一个高智商的人还用大老远大费周章地跑来跟踪别人,这么低效率又高体力的活不符合高智商犯罪的特点(就这部片子而言)。
并且安娜是被24小时监视着的。
如果她能出入自由,那也得是偷偷摸摸在无人察觉的时候,那至少也得是晚上大家都入睡的时候吧。
而其他的画,和钟一样,都是给的镜头多,但是没什么高价值。
纯属被导演忽悠。
2、开信刀。
有钱人才用这个,屌丝都是随手一撕。
小孩不懂事拿着开信刀乱晃然后反被受惊的母亲伤到了安娜的手。
而拆信人根据安娜推测应该是继父也应该是对的。
因为第一次记忆是真实的,安娜的推测也必定是她由衷的推测而不是为了栽赃继父的推测。
至于信的内容,无从告知,反正是涉及母亲隐私的这样一个生活事件。
我本人给的一个合理推测是,安娜在看到继父和女佣那个之后,继父想把安娜送走,所以故意拆米歇尔的信封并且陷害于安娜,让安娜拿着开信刀,然后说安娜想刺伤她母亲,以此进一步证明安娜不适合呆在家里。
虽然继父也是个议员,政治名流,但是谁不贪财产(也不是必然),并且安娜出众的智商会让其表现出不同于同龄人的事,打小就不讨人喜欢。
最后片尾的凶器也是开信刀。
很奇怪后面又是安眠药又是血的,到底安娜父母被怎么着了?
其实很多地方影片都是给予了“不确定和多种可能”。
例如那些欺负安娜的女生们死了没死,应该是没死。
那个意淫安娜的老师奥尔加特说即使安娜杀死了那些女生也能利用家里财权逃过法律制裁。
这里的“即使”是个假设,也就是说安娜试图杀但是没杀。
可是如果说女生们没死,约翰又只采访了安娜的室友苏珊梅里克,那其他人呢?
还有最后父母到底有没死。
应该是死了,但是最后那个警察又说她母亲没事。
是不是安娜杀了她继父,而母亲是用安眠药的?
好像不是这样,因为母亲米歇尔有给约翰打过那个求助电话。
所以这里很多都是影片没想告诉你或者说作者本来就不想给你明确答复的地方。
那都是“多种可能设置”。
室友苏珊梅里克颈部的那个伤口也像是开信刀所致(这个额...大家尽情意淫吧)。
3、老师奥尔加特。
恋童老师奥尔加特的反应绝对是真实的,一个受冤的蹲监者必定是充满怨气情绪激动的(大家自己看,如果情商心智不高那我也懒得费口沫说为什么)。
所以奥尔加特肯定只限于拍艺术照和简单的触碰猥亵,如果被判重刑那就是坐冤狱。
4、监控室钥匙。
大家可以意淫为,女佣给安娜送食物然后门没关牢(也可能是关了门然后被她各种机智地打开),结果安娜吃了食物(继父在里面加了什么癫疯药,又或者没有)后出门下楼被安娜拦住,然后起争执中无意将女佣推下楼,安娜趁此拿到监控室钥匙(又或者不是)。
大家可以随便意淫。
例如安娜半夜三更怎么搞的就拿到钥匙然后跑到五金店去打配,再偷偷把钥匙放回原处等等…...总之呢,类似于这些预备工作肯定是有的,只是片中没给出来,不一定非得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约翰被困在监控室里报警,但是没信号,后来监控被破坏后门打开了报警又有信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犯罪时机恰到好处,也就是约翰刚好追出去到了那片森林里然后警察就正好牵着警犬来。
警察再早来一会儿安娜都逃不掉(幸亏警察没放开警犬,不然安娜还不得被犬兵叼回来)。
大家想想,连手机信号都能控制,这个高智商女还有什么细节顾不到,弄个钥匙打开门啥的都是能做到的。
再多嘴一句。
如果最后关头约翰央求警察放犬兵去追安娜会怎样,又或者安娜真的有外场接应?
(仅供大家意淫)5、玫瑰。
CAO!!!
关玫瑰有半毛钱关系啊!!!
好吧,增加点美感......此外,一定要注意影片中非人物语言的客观旁白,比如新闻上播的,这些都是可以被确认的不用怀疑的背景铺设。
中间有一段,又是新闻上说那个议员什么罗伯特,然后描述谎言什么什么的,那其实也是作者对情节的暗示。
对这部片子我有一个不满的地方,记忆侦探必须利用电子仪器和程序,结合个人观察研究才能进行记忆观察,可是你就这样一下子身如其境地进入别人深深的脑海里,说不过去吧,好歹也得有个高端点的科技设备,例如什么神经视网互联之类的,这样你才能看到人家脑子里的H啊,对吧,这是硬伤。
好吧,反正严格上说也不是科幻范畴,科幻元素比不上神龙斗士lol或者环太平洋,还算说得过去。
影评到此结束。
看完影片,却思路不清。
影片以大叔有职业上与生活上的困境开始,遇到自己的心理障碍,无法正常工作。
囊中羞涩,又想保住妻子与儿子的回忆,只好找boss要任务。
进而展开了与萝莉的接触,越接触越觉得萝莉无辜可怜,是一个从小受家暴或心理有童年阴影的小姑娘,虽然有外界一干人等的声泪控诉以及可能造假的记忆画面,大叔还是一头扎进了萝莉为他精心设计的圈套。
此萝莉,智商爆表,行为言语异常成熟,浑身散发出小女人的气息。
影片以大量萝莉的回忆片段(不知真假),以及现实世界中的对立,给我们铺了一地的花块地砖,碎片式的堆砌,难分真假。
但是,细心的盆友们可以发现,萝莉利用摆针对大叔催眠且利用他的精神状态欠佳以及妻子的自杀来控制大叔的意志,使他变成自己的洋娃娃。
不工作的钟、故意的让水漫出暗房的冲洗池、编造所谓的“闺蜜”等等,使大叔在感情上、理智上都偏向于她,甚至在记忆里编造boss出镜,让他怀疑全世界的恶意。
亲爱的萝莉小姐最坑人的就是假装昏倒,让大叔拿她母后的安眠药喂她,还有那把唯一能是她感到安全的处所的钥匙。
大叔好不容易发现萝莉可能在诓他的线索,却被伊人一个求救电话拉入她的重头戏——陷害杀人,金蝉脱壳。
不知道大叔怎么想的,居然在最后还原谅了她。
如果伪造回忆可以使自己好过一点的话,为什么一定要让妻子回到清醒的丧子之痛中;如果,自己不走出痛苦的丧妻失子之痛,又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呢。。。
总的来说,1 电影的长度可能限制了故事的完整性。
(至少,我这个智商,有点不太懂)2 碎片式的回忆,难分真假。
这可能是伏笔,故意让我看不懂是吧。。。
唉3 萝莉,真的天使面孔,真心让人恨不起来。
大叔,这么长时间的工作,马失前蹄,让小姑娘钻了空子。
hope get better....外表虽然是拔了刺的玫瑰,看似不伤人,但迷惑人心。
在男主过去之前,安娜并没有接受过这种记忆治疗,所以给男主做记忆回溯的治疗师说安娜是“在治疗过程中了解到其中的规则并最终强大到足以操纵整个阶段”,也就是说,她最开始的记忆是真的。
安娜的第一段记忆,有非常多的细节。
在那个同学说“我们都知道你喜欢女孩”后面,有一句男声台词“don't be afraid”,但是并没有配上说话人的脸,听声音,跟后面继父在记忆中第一次出场的声音是一样的,但是继父讲完“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之后,这段记忆就跳过了,跳到了妈妈呕吐那里,这部片里其实每个记忆片段都是有用处的,小女孩坐在地上玩,继父从门廊里走出来,从阴影中露出脸,最后只为了说一句“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为什么呢?
跳过的部份,应该就是最后女主编给男主的那段,也就是她被继父性侵了,“don't be afraid, I won't hurt you”,这句是继父的下一句台词,被女主换到了男主上司身上,上司的出场跟前头继父的出场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下脸,男主居然没有发现。
以及后面的,小女孩起身朝对方走过去的记忆也是真的,因为女主第一段记忆最开始的碎片部份,有这个场景。
继父出场的场景之后,立刻就是妈妈呕吐,这里母亲是发现了这件事,觉得恶心,难以接受,后面有安插吵架的片段“她只是个孩子”,这句话其实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正式进入第一段记忆前的碎片末尾,”she is just a girl“,第二次出现在继父后面跟母亲商量送安娜去机构,”for god's sake she is only a girl“,这两句翻译是一样的,前面一句也配了”我们有责任“这句话,所以很多人看的时候大概认为前面那个碎片里的话就是后面父母关于送走安娜的吵架,但其实原文并不是同样的句子,前面那句话,是母亲发现继父所做的事之后说的,”她还是个孩子“。
然后安娜发现女仆和继父的关系,如同之前所说,第一段记忆是真的,安娜现在还不会编造记忆,所以继父和女仆确实有一腿,后面男主去医院问女仆,女仆否认之后,男主的手原本握着她的手,后面松开了,放到了她的手背上,然后告别,这里男主可能是摸脉搏知道她在撒谎了。
男主去医院跟女仆验证,以及去问拆信刀的事,都是很重要的细节,他在验证女主的记忆,因为这两件事都对上了,他下意识地开始信任女主。
然后第一段记忆碎片里有个一闪而过的画面,是一个娃娃掉在地上,脑袋和身体分离了,画面上还带着下一副画面的血迹,看娃娃的脸和发型,跟安娜小时候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就是男主后面在网上搜到的,受性侵儿童的迹象之一:自我厌恶。
安娜拿了妈妈了拆信刀,是有自残倾向还是下意识地想要自我保护,这点我不确认,虽然娃娃那副场景上带着血迹,但血迹其实并不是真的在那张画面上,或许有暗示自残,或许没有。
但安娜并没有想拿刀伤害妈妈,因为妈妈在找拆信刀,而刀在她那里,所以她只是过去把刀递给她,然后被继父说成”她想拿刀捅你“。
第一段记忆中还有个小细节,记忆开头虽然显示了时间,但是并没有秒针走动的声音,安娜看到继父跟女仆偷情,之后被爸爸关进柜子里,这里突然出现了钟摆似的声音,仔细看一下,柜子左边桌子上放了一个像摆计一样的饰品,声音是那里传来的,女主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止一次被关进这个柜子里,所以习惯在这种声音中得到平静,长大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个节拍器。
镜头从衣柜前移开之后,那种声音就消失了。
这里差不多就是第一段记忆的细节了,这个家庭有点大卫科波菲尔的感觉,软弱易操纵的母亲,富有的家庭,情感操纵母亲并虐待继子的继父,包括后面送到寄宿学校都是一个路子。
完全是冲着演员去的,没想到剧情居然也不错很欣赏马强这个英国演员,低调,演技很不错,不过这片感觉找他演并不那么合适,应该是一美、诺顿、小本那样略带文弱气质的来演更好;不过泰沙实在是亮眼,被美哭了影片挖了各种坑,制造烧脑细节,无奈故事格局不够大,最终也只是小打小闹了一场,不过也算是闹得精致了,看影评里提到的细节,还真是那么回事,还有比开放结局更有意味的自由式结局,随便观众怎么想,只要合理,都是影片的结局,不得不说这个点子很好作为悬疑惊悚片,这片值得推荐
看了一些没意思,没悬念的评论真是无语。
到底看懂了多少。
我看了好多遍,都不敢确定是否完全了解了这个故事。
这部片子抽丝剥茧,乍一看是高智商少女玩转大叔大叔栽跟头。
但是细思极恐。
片中线索全部藏在众多细节之中。
多种假设多种可能其实都能成立。
如果最后大叔也是编撰了虚假的记忆为了帮少女杀人获得自由开脱呢?
编撰记忆这种对于本行的记忆侦探来说小菜一碟吧。
影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互相穿插,每一个细节,每句话都值得推敲。
有个细节我没搞明白。
刚开始女主妈妈和女主继父牵手,继父是抗拒的,后面再谈话却不抗拒而握在了一起。
我一直想不明白男主怎么会多次在外面看到女主的身影,明明女主被关在那个房间里,还有监控,说是幻觉也太牵强了吧。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女主教会男主怎么编入记忆,后面读取男主的记忆其实是编织好的,事实上男主和女主合作,女主可以逃出去,男主也可以利用那段记忆脱罪,有意思的是女主有一段记忆是男主的老板出现在她的小时候,影片暗示是女主编造的,但我觉得应该不是女主编造的,因为那段记忆里老板带着白色的算盘,女主从哪里得来的信息,要不就是男主自己编造的,因为男主确实知道他的老板有白色算盘
挺好个构思,没讲好故事。
女主角折腾这么久,是为了什么?
就为了逃离家庭?
最后还寄了照片回来,帮助男主角洗脱罪名,不还是暴露了自己活着的真相?
家人不还得追寻?
这和离家出走没区别了,纯属折腾。
当初她只要老实吃饭,谁也不会限制她的行为,她平时在家里也是自由活动,何必这么穷忙活半天?
有些细节最后也没有交代,比如多次出现的树林里的人影,直到最后还有一个镜头,到底是谁?
是帮助女主角逃走的?
还是进入自己的记忆帮助自己的?
稀里糊涂的没有下文。
当然也可以说是少女情怀喜欢折腾,最后逃走,但听起来太无聊了,算是吐槽吗?
半年前和催眠大师一块下的,据说两个很像,当时因为以为麻麻和我一块看,就先看的中国的,结果没想到这么久才看另一部,这部拍的比那个早,其实我依旧怀疑是仿照人家的思路【嘘一开始有盗梦空间的感觉,后来还是受催眠大师的影响觉得是小女孩后来主导的催眠,有心伤的记忆侦探帮助高智商绝食少女反被利用,小女孩良心未失解开侦探心结,最后还侦探清白的别扭故事。
唉我又开始从心底拒绝写观影感想了,也许是因为最近心情不太适合看这些悬疑传记纪录片之类的正经电影,不过我觉得更是因为心底叫嚣着无比渴望看一部男神的电影,电脑里明明有四部但是被自己严防死守的禁止观看,你看又任性了,不管怎么样,94年的小闺女长得挺好看的,演的也不错,然后虽然感觉逻辑还是有点漏洞,但是还是比催眠大师强,那个太简单直白了。
( 2015.2.15 19:00 )
(很好奇为什么一篇这个电影的影评都没有呢)不得不说的是,女主角实在是这整部电影的看点之一,几乎每一个出境都让人觉得惊艳,当然作为一部惊悚带着科幻色彩的电影,有这些是远不够的。
就整部电影来说,开头的时候交代了当男主角在他人的记忆空间中看到水时,便会想起自己惨死浴缸的妻子;而在刚到安娜家时,两人初次交锋的对话,也说明了女主超凡的洞察力与绝高的智商,由此,看到在洗照片时安娜特意不关水龙头的动作,故意让水漫遍房间以引起可怜大叔痛苦记忆的时候,便可猜测到此时安娜已掌握了两人对抗中的主动权,并能完美的利用自己的记忆来控制男主。
结尾她将男主骗去别墅时的电话,这说到一半故意挂掉的手法,基本是此类型片子的共性吧,基本上这样的对话都是个诱骗的陷阱;再加之她帅气老师在被男主探监时所说的话,由此也可大致推想,整部电影便是一个美丽少女利用苦情大叔完成精彩越狱的故事。
再说说一些细节吧,一个是玫瑰,我觉得这是否也预示着片中如此花季少女,美丽却又危险,包括最后女主寄花给男主时特意强调要拔去刺,应该也寓意着此时回归自由的她已是朵美丽而无害的花,而这也与影片开头时安娜的母亲不允许安娜房内有任何锋利物品相照应,只不过所囚之人颠倒了过来。
影片还有很多小细节,比如那个办公室的算盘之类,总的来说还是部不错的电影吧,剧情欠妥,但创意可赞。
3.5分吧,看到最后发现催眠大师应该是借鉴了此片,但感觉没有催眠大师好看。
完全没看懂!
喜歡男主那隨時準備要哭出來的表情!
這樣利用真心想幫助自己的人 呵呵 人美就這樣? 嘖
剧情推进的不错,故事告诉我们,跟高智商的同学玩,一切专业人士都白扯。
房子是真的大呀。胡桃木色的旋转楼梯是真的好看呀。女主是真的漂亮呀。
挺好的 真的有特异功能 真的~
还是催眠术吧?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男主智商在平行线上。
女主很迷人啊
让男主这么蠢你对得起那枚秃头么?让姑娘净做些多余的假动作你对得起口口声声爆表的智商么?
Taissa能不能向姐姐好好学习一下啊?总是一张小无辜劲儿的面瘫脸,谁受得了哇?
这白妞儿很性感迷人……
有美女,电影从剧本到镜头哎。。。美国恐怖片真心没好看的
哎,從讀取記憶開始就預感到整個劇情其實是Mark Strong的記憶。靈異第六感的套路,故事整體軟綿無力
太莎越来越美了
开始还有悬疑看看这个安娜是好还是坏,后面一转一下变成男主被玩了,整体比较失望!
这类型的悬疑片不是每个导演都能驾驭的。
非常好的題材,被拍得這麼粗淺又漏洞百出。浪費泰莎的美貌。到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說清楚。
还算不错的惊悚悬疑片,但故事似曾相识。
类似催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