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所有人都还记得《变形金刚》真人版在2007年被迈克尔贝启动时口碑和票房双赢的空前盛况。
不过在经历了5部的狂轰乱炸后,《大黄蜂》这部番外似乎是派拉蒙寻求新方向的调整和试水之作。
与之前的机甲酣战不同,虽然不乏博派与狂派的星际大乱斗,但《大黄蜂》更像一部以人类和异族情感为主线的成长电影。
汽车人大黄蜂显然是《变形金刚》系列中最圈粉的角色,在这部外传中,他延续了自己在系列里做“赫尔墨斯”信使的任务,充当汽车人和地球人沟通的重要中介。
他在《变形金刚》第一部里是梅根·福克斯和西亚·拉博夫的爱情见证人,这一部同样见证和陪伴了女主角的个人成长。
《大黄蜂》剧照《大黄蜂》虽然成本没有《变形金刚》系列高,但在北美上映后,烂番茄和IMDB的评价都很好。
风趣幽默、紧张刺激,具体的萌点和情节大家可以到电影里看,这里主要说一些我个人觉得很有趣的题外话。
《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漫威宇宙,DC宇宙系列电影和漫画,当然也包括现在还在热映的《海王》等科幻题材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描绘自己的科幻宇宙时都在借用古典神话的母题。
比如,众所周知,“海王”来自海神波塞冬和“亚特兰蒂斯”神话;《雷神》系列和《神奇女侠》更明确吸收了北欧和古希腊等古典神话;而本片中“大黄蜂”,我个人觉得具有古希腊信使和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色彩。
古希腊神话主题的油画按照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新科学》中的分类,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世俗的(人的)时代三个阶段。
其实这三个时代完全可以作为当前科幻电影的分类法来使用。
文本方面,赫西俄德的《神谱·工作与时日》记载的是世界的诞生和诸神征战的部分,刻画的就是神的时代。
按照神话传说,宇宙诞生于混沌之神哈俄斯,也就是英语的Chaos,在哈俄斯中分离出其他老辈主神和提坦神(巨人神),随后诸神又分裂为以提坦神和宙斯为首的两个派别,互相争斗,最终宙斯取得了胜利。
古希腊神谱同理,在《变形金刚》中,宇宙最早的生命形式被称为“至尊太君”,对应的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哈俄斯。
混沌之神至尊太君创造出两个远古生命体,一正一邪,即“元始天尊”和“宇宙大帝”。
宇宙大帝是至尊太君所有智慧的结晶,但他天生邪恶,反噬了主人至尊太君,所以他是《变形金刚》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是超越时空和次元的神,代表着黑暗和毁灭。
对应而言,元始天尊也就代表了秩序、光明和创造。
元始天尊和宇宙大帝互相争斗,在前者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他把自身化作一个被称为“赛博坦”的星球,用这个星球把宇宙大帝封印了起来。
随后在这个星球上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机械生命体(漫画中加入了五面怪等其他角色的参与)就是变形金刚。
衍生出的变形金刚又以元始天尊和宇宙大帝为精神领袖分为正邪两派,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擎天柱带领的博派(汽车人)和威震天带领的狂派(霸天虎)。
这部分斗争来到地球后,实际上《变形金刚》便走出“神的时代”进入了“英雄时代”。
《变形金刚》关系谱《变形金刚》的创始宇宙在形式上与古希腊神话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哈俄斯的后代诸神也为了最高权力不断争斗,宙斯的父亲打败自己的父亲称王(如同宇宙大帝反噬至尊太君),宙斯又打败他的父亲称王,在宙斯获胜后,把反对他的所有提坦神(都是自己的兄长后裔),全部囚禁在黑暗深渊中。
不过,直接以诸神之战为母题的科幻电影并不多,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现有改编都不太成功,比如《诸神之战》、《诸神之怒》、《惊天战神》等等,无一幸免。
刚说变形金刚来到地球,历史就从神的时代进入了英雄的时代。
在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无疑是半神半神混血的赫拉克勒斯和阿基里斯,后者就是《特洛伊》中布拉德·皮特的角色。
所以和诸神时代相比,英雄时代最根本的特色就是,神的时代没有人类参与,而在英雄时代,神的战争蔓延到了人类世界,这是一个神人并存的阶段。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是普罗米修斯。
他是提坦神,也就是宙斯的敌人,所以才会被后者惩罚。
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形态创造了人类,智慧女神雅典娜赋予了人类灵魂和生命。
当然,对这个母题最著名的发挥就是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和《异形》系列。
《普罗米修斯》剧照关于英雄时代,荷马史诗中《奥德赛》《伊利亚特》主要刻画的就是该时期神和人之间的故事。
我们熟悉的俄狄浦斯、赫拉克勒斯、特洛伊战争、忒修斯、奥德赛之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形象。
好莱坞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英雄主义”情结。
或许正是因为既有强大无比的神力,又有人类的参与感,所以市面上绝大多数科幻电影和漫画才会极力以英雄时代为主题描绘故事。
在近几年我们熟悉的作品中,相比漫威,DC更乐于借鉴神话制造英雄,《神奇女侠》《海王》都有比较强的神邸元素,不过漫威也有《雷神》。
《雷神3》剧照雷神索尔虽然取自不同于古希腊神话体系的北欧神话,但掌控风暴和雷电的神力,以及与兄弟洛基之间的权力之争和宙斯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神奇女侠是宙斯和亚马逊女王之女,片中的反派战神哈里斯也是宙斯之子。
《海王》的背景是海神波塞冬的十子大陆,在希腊神话中并没有亚特兰蒂斯的记载,关于这个神秘大陆最早的文本来自柏拉图的对话录,所以《海王》和《神奇女侠》都算是古希腊神话的外传,也就是民间传说和现代改编。
和雷神、神奇女侠一样,海王讲的也是兄弟夺权的古典故事。
《海王》剧照以上三部电影,虽然表面上是讲诸神时代的权力斗争,但其实都发生在人类世界,熟悉漫威和DC宇宙的人应该知道,这几部描述诸神时代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正义联盟》和《复仇者联盟》做铺垫,下更大的一盘棋。
同理,无论是在《变形金刚》系列还是《大黄蜂》(开场的星球决斗)中,虽然都表现过赛博坦星球上博派和狂派的诸神征战,但基本是在为英雄时代神人混战来埋伏笔的。
概言之,在绝大多数神话母题衍生的电影中,诸神时代已经后退作为叙述英雄时代故事的背景而存在。
这一点被《海王》中一句台词很巧妙地点明,湄拉对海王说,“人民需要的不是国王,而是一个英雄。
”从神的时代过渡到英雄和人的时代,原因无非两点:神的衰落和人的崛起。
从哲学上来讲,诸神之所以衰落或许最主要原因是无法在逻辑上解释恶的起源问题。
一方面,神要强调自己绝对的真善美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即便人完全服从神的权威,但邪恶和黑暗却始终没有从世界消失过。
也就是说,如果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为什么有恶的存在;如果天灾人祸之类的邪恶是神对坏人的惩罚,为什么很多时候好人却没有好报?
借此来理解《海王》里的那句话:人民不再需要国王,因为国王的神圣威权是来自神的授权,在神无法惩治邪恶的时候,人民需要的就不是君主,而是英雄。
英雄的存在很好地解决了神和人之间就善恶问题的冲突,同时也为超级英雄电影提供了无尽的素材。
说回本片《大黄蜂》。
《大黄蜂》作为一部番外,显然不是单纯在走超级英雄路线,与从漫威宇宙和DC宇宙剥离出的《海王》《神奇女侠》等单行本电影努力向诸神时代靠拢不同,《大黄蜂》反其道而行之,在向世俗的、人的时代靠拢。
作为一部世俗时代的开山之作,在电影中,大黄蜂代表了两种形象:一个是走出战场,走入民间的神或超级英雄;一个是要在人类世界学习与人相处的“异族”或“异类”。
这两种形象影视剧都曾有过许多尝试,前者如州长施瓦辛格的处女座《大力神在纽约》,伪装成普通人生活的超级英雄《蜘蛛侠》、《超人》等等;后一种形象更是俯拾皆是,《阿凡达》、《金刚》、《水形物语》,甚至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等都描绘过异族与人类如何相处的问题,这也是此类电影戏剧感的重要来源。
所谓世俗化的、人的时代,无非是祛除神性,并体验和放大人类世界的复杂情感和人性中的各种弱点。
《大黄蜂》展现了异族进入人类世界,由陌生到熟悉,并与人类建立感情的过程,加上他亲近人类的特性,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经典形象就是《E.T.外星人》。
《E.T.外星人》剧照1982年ET上映时,科幻电影还只是与爱情片、恐怖片、剧情片等并列的一种类型片,如今,科幻片俨然成为商业电影的绝对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黄蜂》也算是在科幻电影时代带我们走了一次返璞归真的旅行。
特效动作场面少,但分量十足。
作为观众所需要的视觉奇观和刺激,也能在这些少而精的镜头中获得足够的满足。
也许这就是动画导演的优势:知道在哪儿可以不用CGI。
青少年成长烦恼主题,包含家庭的分歧与和解,以及青涩感情的懵懂。
美国市场目标非常标准的青春期电影。
强女主搭配了弱萌的男主和男配,大家都爱女主,所以依然是“公主”设定。
反派搭配里,也是女强男弱。
所以我觉得肌肉男次情节的加入,实际上是为了平衡阴阳。
大黄蜂本来的声音真好听。
那种可爱的介乎理性的机器音和感性的少年音之间的音色,我想杀了扯掉他发音原件的那个混球机器人!
导演前作《魔弦传说》,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八卦,是耐克公司的公子。
编剧下一部上映的片子是小丑女故事的《哥谭魅影》。
女主演员海莉斯坦菲尔德也是《蜘蛛侠平行世界》里女蜘蛛格温的配音演员。
推荐电影微米是认真的《变形金刚》系列,应该算是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商业片系列了。
当年《变形金刚》第一部横空出世,掀起了全世界的狂热。
而今,《变形金刚》系列已经出到第五部了,然而遗憾的是,后面几部的口碑每况愈下,最新一部《变形金刚5》更是在豆瓣上评价跌至谷底,只有4.9分。
现在看来,这个系列还会不会再有下一部不得而知,然而显然,在这样的低迷口碑下,《变形金刚》的幕后团队以及公司终于决定不能再这样盲目消耗口碑了。
于是,他们另辟蹊径,采取了当时《X战警》系列的方式,将组织中的人气成员拿出来,单独拍摄独立电影。
于是,就有了本周新鲜出炉的新片,也是《变形金刚》系列的第一部独立角色衍生片,更是一部试水作。
《大黄蜂》
《大黄蜂》。
不得不说,这次的试水是成功的——目前大陆首映日豆瓣分数在7.5,后期即使微降应该也不会有大变动了,估计就是在这个分数左右了。
而外网的评价则达到了自第一部《变形金刚》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最好评价。
《大黄蜂》的剧情设定在了《变形金刚》诞生的80年代,即1987年,大黄蜂的造型从原来的雪弗兰科迈罗变成了经典的甲壳虫,其他角色也都回归了最经典的《变形金刚G1》时期的形象。
除了角色造型的复古化,真人角色穿搭的牛仔单品和机车夹克,电影中出现的许多乐队或歌手的金曲串烧,片中诚意满载的80年代复古元素也不难看出导演对细节的用心。
电影的主线故事还是很简单的,毕竟从第一部《变形金刚》开始,整个系列毫无疑问本身就确定了是要走商业好莱坞路线,所以也没必要非要加入什么复杂的情节深度之类的。
当然,即使观众本来就没对剧情有太高要求,烂到《变5》那个程度的剧情也打破观众接受底线了而已。
这部《大黄蜂》的导演特拉维斯·奈特无疑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观众本来也就没有期待过这个系列能拍出什么人文情怀和深度,他知道观众只是想看到刺激的剧情加上过得去的情节,再兼有一些不错的亮点,也就可以了。
所以他仍旧聪明而谨慎地给《大黄蜂》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简单但温情,又有亮点的故事。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当年擎天柱和威震天双方打仗的时候擎天柱让大黄蜂到地球上去,保护地球顺便完成任务(任务是什么小编都不太记得了反正不重要)大黄蜂刚到地球就被KO了失去了记忆和说话的能力。
然后他就变成了一样报废的破车一直积灰,后来被女主角查莉发现了,查莉是个沉浸在父亲去世伤痛中的18岁女孩,她勇敢善良,又对机械比较敏感。
她意外发现了大黄蜂并如获至宝,本来大黄蜂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是查莉给大黄蜂取了大黄蜂的名字,并和大黄蜂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即使大黄蜂并没有恢复记忆和智能。
但是与此同时,大黄蜂的信号被敌人粉碎和反弹球发现了,他们来到地球,并想把整个地球和大黄蜂一起毁灭。
当然啦,最后就是查莉和大黄蜂一起拯救了地球,而大黄蜂也不得不和查莉告别,恢复原本的使命。
而查莉也发誓永远不会忘记大黄蜂。
《大黄蜂》是一部最有人情味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
奈特导演深知如果再一味的只注重打打打的视觉效果,无疑是更加加深观众的审美疲劳,所以他在这部电影里加入了很多情怀元素,青春成长元素,温情感动元素,搞笑幽默元素,让这部电影的视野更宽,受众更广。
这就是导演的聪明之处,他清楚观众想要什么,也清楚现在的观众和十几二十年前的观众不同,他们更加挑剔也更不好打发了,你指望他们看看特效就能满足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他才会把整个主题和故事的重点放在温情和成长上。
这是做的很巧妙的一点。
观众虽然想看特效但是毕竟有视觉疲劳,这种带点温情又不复杂的情节是最适合的。
当然,开头一上来在赛博坦星发生的霸天虎狂派军团与擎天柱汽车人军团激战的视觉效果也不是吹的,完全满足了追求顶级声效娱乐大片效果的受众,在给这些受众上了一道满意的开胃大菜后,电影马上切换,开始节奏轻快的叙述这部电影导演真正想探讨的的东西——青春期的成长与陪伴。
所以,这算是一部很工整的独立电影,发掘出了这个人物本身的萌点。
不管漫威也好DC也好什么系列电影也好,拍摄独立角色电影最关键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发掘这个独立角色的特点特性,让观众脑海中自动强化这个印象,你就成功了。
所以大黄蜂在整个变形金刚系列中的人设——小巧萌点被强化了。
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确实像一只宠物一样,也成为了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
查莉与他并肩战斗的过程,也是找寻自我、与家人和解的过程,这条线索最打动人。
特效、青春、热血、复仇这些都没得说,虽然说整体并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是已经把之前低到谷底的系列电影口碑拉回了不少。
在《大黄蜂》之后,《变形金刚》这个系列的未来终于又多了几分变数,不会让人彻底失望。
但愿这个系列能起死回生,不过也没必要操之过急,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总是要慢慢来的嘛。
1984-2018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微博:影探探长作者:探长转载请注明出处2007年,面对自动打开的车门,一个男孩对身边犹豫要不要上车的女生说:“50年后,当你回望今生,你会不会后悔今天没胆上这辆车?”然后两人对视2秒,一同上了那辆黄色跑车。
两人就此从陌生到熟悉,从学校的渣渣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
即使很多次他们都险些丧命,最后女孩还是对男孩说:“我很高兴那天上了你的车。
”
这辆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车,就是大黄蜂。
他也是许多男孩最想拥有的第一辆车。
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电影。
自1984年变形金刚诞生以来,他是第一个拥有独立电影的变形金刚。
自第一部变形金刚真人电影上映以来,他是口碑和风评最好的一部。
烂番茄开局100%,至今保持94%,是11年来的系列最佳。
探长去年28号提前看了内部场,可以说,《大黄蜂》真的不按套路出牌。
《大黄蜂》和你看过的卖拷贝(迈克尔·贝)指导的变形金刚都不一样。
它是系列中最走心的一部。
富二代导演特拉维斯·奈特(Travis Knight)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别样的“人机之恋”。
《大黄蜂》中少了许多“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爆炸和打打杀杀,而是着重讲述了一个复古又温馨的“第三类接触”(和外星人直接接触)。
如过你是奔着想去看昏天暗地的机器人打架,你大概会失望。
劲爆的镜头确实有,但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能看到不一样的大黄蜂。
你绝没见过哪一个变形金刚这么皮:
遇到美女他会秒怂:
自带天然的拆家技能:
他头上还有犄角害羞起来可爱爆表:
这哪是拯救世界的大黄蜂。
这分明是只大黄!
而且他萌起来绝对不输《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
这次导演真的走心了,《大黄蜂》给人带来的不再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是内心的感动。
看到最后许多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大黄蜂已经陪伴了我们34年。
比起卖拷贝式令人热血膨胀的机器人打斗,《大黄蜂》这次找准了变形金刚曾经的定位。
片中出现的变形金刚也都回归了G1时代的经典造型。
从当年孩子手中10块钱一个的玩具,到如今最受欢迎的变形金刚之一。
大黄蜂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而《大黄蜂》也戳中了人们即将遗忘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岛国的机器人动画猛然崛起。
一个叫Takara的公司首次在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玩具中引入变形的概念。
这些小小的玩具可以变成手枪汽车等物品。
1983年,一个黄色的大众甲壳虫车形机器人被引入Takara公司的系列玩具中。
这款系列变形玩具被美国的孩之宝(Hasbro)公司看中。
两公司啪啪啪了几轮之后,他们合作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系列动画和玩具诞生。
1984年,漫威编辑Bob Budiansky将那只黄色的甲壳虫车重新命名为Bumblebee大黄蜂。
同年9月,大黄蜂在漫画《The Transformers》第一本中首次登场。
至于大黄蜂这个名字,Bob解释说:这个玩具很小,所以我想起一个听起来就很小,但是又很有力道的名字。
于是,小到跟苍蝇差不多大,又能把人蛰的嗷嗷叫的“大黄蜂”就被选中了。
最早接手大黄蜂的漫威编辑Bob Budiansky漫画中,大黄蜂是第一个和人类接触的变形金刚。
一个叫Buster Witwicky的男孩在父亲的车库里发现了这辆破旧的黄色甲壳虫车。
他带回家修理,才发现他是个来自外星而且会变形的机器人。
漫画《The Transfomers》#2,1984电影《大黄蜂》沿用了这个最经典的起源。
女孩查莉在生日这天拥有了一辆黄色大众甲壳虫车,她开回家修理,大黄蜂霸气献身。
在早期漫画中,变形金刚还和漫威的其他超级英雄有过交集,比如蜘蛛侠。
那时的大黄蜂也是关键角色,但人物形象差不多是BobBudiansky儿童时期的翻版。
漫画《The Transfomers》#3,19841984年9月,经典的《变形金刚》动画播出,大黄蜂的形象才立住。
他的体积最小,被称为“汽车人的小兄弟”。
G1第3集,1984由于他行动灵活,隐蔽性好,被定义为汽车人中的间谍和侦察兵。
在第二集深入到霸天虎领地安放炸弹的故事中,又能看出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G1第2集,1984大黄蜂也是第一个和人类成为朋友的汽车人。
G1动画中,他和Spike Witwicky成为朋友,多次一同执行任务。
而大黄蜂也第一次被定义为“孩子的玩伴”。
G1第11集,1984在电影中,大黄蜂终于找回了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身份——玩伴。
大黄蜂在战斗中失忆,他遇到查莉后完全就是个调皮的孩子。
查莉没有朋友,大黄蜂找不到同伴,两个孤单的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之前的《变形金刚》系列一言不合就开打。
虽然擎天柱大哥整天官腔喊“人类是个美好的物种”的口号,但人类和变形金刚之间的关系仍停留在肤浅的口号层面。
直到这一部,大黄蜂才真正在人类和变形金刚之间建立起情感纽带。
说白了,大黄蜂才是两个种族之间的桥梁。
《变形金刚大电影》,1986大黄蜂和人类之间的羁绊如此强烈,除了擎天柱,他就是最受欢迎的角色。
1986年的《变形金刚大电影》中出现了宇宙大帝,许多角色丧命,大黄蜂明显被开了“白名单”而活了下来。
《变形金刚大电影》,1986事实上,在1984到1986年间,大黄蜂是唯一一个一直可以在零售店被买到的玩具。
随后,漫威脑袋一抽,大黄蜂被“杀死后复活”。
他变成了“金飞虫”(Goldbug)。
在漫画中,他被G.I. Joe特种部队炸毁,好在他的大脑模块没有受损,但被重建的他和原来不一样了。
同样在动画中,大黄蜂在事故中身体被毁,五面怪将他复活。
醒来的大黄蜂说:“我赶脚我现在是个金飞虫……”原来在Bob接手大黄蜂之前,有个编辑叫Danny O‘neil,他曾给大黄蜂命名为“金飞虫”,但被孩之宝公司拒绝。
大黄蜂一下变成了真的Low Bee(很土的意思),这个形象远不如之前受欢迎。
于是在1989年,大黄蜂再次被复活,金飞虫成了他的黑历史。
随后,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到了G2时代,在《百变雄狮》(Gobot)系列中,大黄蜂有了新的玩具跑车形象。
但之后,他就消失了。
大黄蜂从此消失了近10年,期间出现了他的高仿版本——Hotshot。
至于大黄蜂的消失,多半是因为名誉和版权问题。
直到2007年,大黄蜂才真正回归。
动画中的Hotshot2007年的第一部真人版《变形金刚》中,大黄蜂以雪佛兰汽车的形象霸气回归。
但此时他的声音系统受损,无法说话,只能通过收音机广播发声来传递信息。
这为《大黄蜂》的故事埋下伏笔。
《变形金刚1》,2007大黄蜂这才跟着变形金刚一起进入真人电影时代。
虽然整个系列越拍越无聊,观众也越来越审美疲劳,但整个系列下来,大黄蜂还是给我们留下很多回忆。
他始终都是许多男孩心中的第一辆车。
《变形金刚2》,2009
《变形金刚2》,2009《变形金刚1》中,汽车人和人类一起击败威震天,火种被销毁。
大黄蜂帮助山姆撩到身材火辣的女友。
最后的大战中,即使失去双腿,他依旧浴血奋战。
《变形金刚1》,2007《变形金刚2》里汽车人和人类粉碎了堕落金刚试图利用太阳作为能源的阴谋。
大黄蜂先是和上大学的山姆依依惜别。
随后,他还是继续保护山姆。
《变形金刚2》,2009
《变形金刚2》,2009《变形金刚3》中汽车人阻止了霸天虎传输赛博坦星球的计划。
芝加哥大战中,擎天柱手刃了威震天。
《变形金刚3》,2011
《变形金刚3》,2011大黄蜂仍一直陪伴在山姆身边。
他仍是山姆最好的朋友。
《变形金刚3》,2011
《变形金刚3》,2011《变形金刚4》中人类和汽车人的联盟终结,汽车人被追杀。
男主换成了马克·沃尔伯格。
不变的是大黄蜂对人类的守护。
《变形金刚4》,2014
《变形金刚4》,2014《变形金刚5》追溯了人类和变形金刚在中世纪时期的历史纠葛。
擎天柱深入宇宙寻找造物主,黑化后和大黄蜂打了一架。
没有老大哥的日子里,大黄蜂像动画中一样接棒,一度成为新的汽车人领袖。
《变形金刚5》,2017在整个《变形金刚》系列中,大黄蜂一直留在地球保卫人类。
他对人类的忠诚度远超任何一个汽车人。
至于为什么,从没有哪部变形金刚电影做出解释,而《大黄蜂》就是最好的答案。
《大黄蜂》实际上,《大黄蜂》是一次系列的重启。
它选择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变形金刚1》故事发生的20年前。
正是这段经历,让大黄蜂从汽车人变成人类最好的朋友。
大黄蜂在战斗中失忆,他从外星人变成一个孩子。
他遇到人类查莉,并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也从朋友变成战士。
我们也终于知道,在后来的系列中,他到底是什么而战。
从1984到2018。
从玩具到动漫,从动画到真人电影。
整整34年,大黄蜂从我们儿时手中的玩具,变成大银幕上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守护地球的英雄。
当年的男孩们如今变成男子汉。
他们身上至今还保留一丝和大黄蜂一样的调皮和勇敢。
这大概就是我们一直喜欢大黄蜂的原因吧。
文/探长(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倒退20年,是一部很标准的爆米花大片。
但,在不爱红装、不爱粉红水仙花的少女独宠机械与油污的理念加持下,如此简单粗暴甚至是羸弱的剧情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身边的10岁孩子都已经能看懂“微笑与悲伤使我完整”的头脑特工队、“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的寻梦环游记,竟要拿“打死我也不说”向成年人讲述正义,是否把想要拼命拉拢的迷妹们想的过于弱智?
顶天立地与萌宠暖男无缝切换的黄蜂大哥哥虽然收割大批星星眼(以致看完出门瞥见黄色老年代步车竟感觉萌萌哒),但耐克公子要想凭此“不靠谱”事业对抗家族安排,还真是觉得不太靠谱。
之前并没有去关注这部片,所以这个其实是变形金刚的前传吗?
这是重新启动的一个剧本?
不管怎样,这样的大黄蜂与我印象中的实在是反差很大。
印象中的大黄蜂跟擎天柱是很好的战斗搭档,战斗力不是最强的,但是也不弱。
但这个大黄蜂是个什么情况,失去了原始记忆后,完全就是一个萌物了。
失忆的大黄蜂不在是B207,他不知道自己的身负怎样的使命,失去了战斗的本能,哪怕一开始面对的是个孩子,他也会害怕,慢慢的才在查莉的带动下,去学会怎样适应现在的这个星球,跟着查莉他们去胡闹,干了坏事都不知道逃跑,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子,弱弱的,萌萌的,跟他的体积相比,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看,以下为无剧透推荐语。
这部《大黄蜂》将不仅仅是男生的最爱,也将是小仙女们的心头好,为什么说有了“大黄蜂”就不需要男票了呢?
因为小玄儿看完这部电影,真真的觉得在女主角的情感道路上,大黄蜂就不是来助攻的,而是来“捣乱”的呀!
这次“大黄蜂”的面部细微表情堪比“瓦力”,头上两个天线触角拟态黄蜂之外,大部分时间像两只狗耳朵一样,各种卖萌。
由于语言系统被破坏的基础设定,更是凸显了大黄蜂在沟通上的肢体语言。
简直是“瓦力”+“ET”的合体升级版!
锦鲤中的锦鲤——女主角查莉,在18岁生日当天,把“大黄蜂”开回了家!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陷入了一段外星萌宠奇遇记!
什么成长的烦恼,在查莉认识大黄蜂之后,那都不是事儿!
比起男朋友,大黄蜂就靠谱多了,半夜陪你一起搞恶作剧!
分分钟变身卖萌,哄你开心!
外星机器人杀来了,还会舍身保护你!
让你拥有绝对的最萌身高差!
每天倾听你抱怨一天的烦心事!
绝对没有一句怨言!
音乐品味堪比电台主播,一首首80年代金曲,分分钟捕获你的心!
想出门?
你只需要假装在开车就好了,这辆“大黄蜂”配有智能自动驾驶功能!
没事陪你去海边兜兜风,一起玩个捉迷藏什么的!
除了偶尔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之外,
大部分的时间里,大黄蜂简直是顶配外星智能陪伴型萌宠机器人!
总是能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陪你一起经历青春期,一起成长!
好希望就这样一起慢慢变老......不要去找神马变1的男猪脚了!
他有吉娃娃和辣妹就够了......
如果让我重回18岁,我不需要什么男朋友,我更想要一个大黄蜂!
可惜无论是大黄蜂,还是这款已经停产的甲壳虫,都只能在梦里拥有了!
作为一个影迷,别的权利没有,倒是做梦的权力每天都有!
目前《大黄蜂》在北美地区已经开画了,中国大陆地区1月4日开始上映!
这部电影除了男性观众,女生们也可以走进电影院,感受下这位外星萌宠的魅力!
还记得“瓦力”当年给我们的萌系暴击吗?
“大黄蜂”的功力也不浅!
这部全新的女性主线的故事,与《变形金刚1》那种拍给直男的电影完全不同,里面既没有火爆辣妹,也没有“卖拷贝”的狂轰乱炸,倒是被这位定格动画导演,非常完美的还原了小时候的《变形金刚》。
有些片段保证你看了激动地跳起来!
这不是小时候电视机里,动画片片头曲的大银幕CG版重现吗?!
电影中的大黄蜂无时无刻不在变变变!
而且速度有快有慢,保证让你把“变形”看个够!
根据剧情需要,还有很多“半变化”状态的展示!
变身甲壳虫的日常形态!
变身Jeep的日常形态!
变身Jeep的战斗状态!
变身甲壳虫的战斗状态!
影片中的大黄蜂将展示两种以上车型的变化!
总之一旦拥有了大黄蜂,男朋友神马的都是浮云...
大黄蜂才是女生们的心头好!
2018年,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拜托,我的爆炸贝没了,这……一个超级机器战士在演家庭泡沫情感剧,我的god,看到他前面一些搞笑的戏份,还抱着很大的希望,能有漫威那些的调侃,美式幽默衬底也还能看下去,结果呢……美国王思聪,有钱人的思想真的无法苟同,难道前面爆炸贝给派拉蒙落下了后遗症?
要走剧情??
但是!
一点甜点都没有好吗!
靠!
我从没有想到我看美国电影,还是我挑的,会看到我想中途出场!
这么高的评分难道真的是观众买账吗?
还是美国王思聪老爹又一次重金求子回家继承亿万家产吗??
昨晚我还想去看首映的,万幸我没去!
那种庆幸的感觉,好像我走路捡到一千元!
太烂了!
不搞爆炸,至少有振奋人心的打斗吧?
不打斗,至少剧情有点反转曲折,痛点,泪点吧?
感觉就是隔靴搔痒,完全没有引起我任何兴趣,但是让我特地注册豆瓣前来吐槽,票钱给你,差评吐槽不能少!
这部看似机器超级战士热血的电影,应该叫上你三姑六婆爱看泡沫剧的人来了,习惯的美式幽默调侃没了,热血打斗没了,变形金刚变成了IP,噱头,剧情完全没有起伏,搅动人心的部分,惊喜没惊喜,反转没反转,你走温情路线,好歹安排点剧情,好好构思一下啊?
虐黄蜂取同情?
问题是还取不到好吗,看完电影院的人都沉默了,真的沉默了,怎么办,冲喜欢的大黄蜂想给个好评,但是……导的这么没水平,贩卖IP的迹象这么明显,还是拖出去人道毁灭吧!
狗头保命!
小女孩养宠物的剧情就不说了。
两个小孩要闯空军基地是什么鬼?
关键还闯进去了,只用了一把钢丝钳。
话说基地一个人也没有,人家直接就找到关押大黄的地方了,这种操作也就抗日神剧能媲美。
电击枪三枪救活了大黄是什么鬼?
他不是被干掉了么?
电击枪是复活药水么?
更关键被电完了大黄居然还恢复了记忆,没有内存条好不好,没有内存条好不好,没有内存条好不好?
重要的话说三遍!
最后,小女孩连续神秀推了对方基地我忍了,毕竟美式的英雄如果没有这种设置就会显得不二了。
但你跳水是什么鬼?
连剧情这个梗也太硬了,下面是刚冲过来的洪水不是游泳池好不好?
你跳下去是救一个两吨重的机器人还是去让别人救?
这种还有片居然还7分了,怎么解释?
好吧,国人的容忍果然提高了。
一篇出自20变迷之手的文章 情怀不能当饭吃。
但没有情怀,有时候也会味同嚼蜡。
从2007年“爆炸贝”的《变形金刚》,到2019年的《大黄蜂》(虽然人家在美国是2018年上映,但我们大多数还是在2019年看的),12年,真人版《变形金刚》走过了“一个生肖轮回”。
我还记得07年在大银幕上看到《变形金刚》电影的那种兴奋感,作为从儿童时代就狂迷变形金刚的粉丝,那种心情个中体会。
然后到了第二集单纯的爽快,第三集的惯性观看,第四集的画蛇添足,第五集的单纯骂街。
用两首歌来形容,《变形金刚》真人电影曾经让无数粉丝“梦想照进现实”,但最终的结局落得个“想说爱你不容易”《变形金刚5》的影评→ 20年的变迷,与各位分享《变5》究竟烂在哪里不破不立,这部电影《大黄蜂》肩负着真人电影“软重启”的重担上马,无论是电影最终的质量,还是在商业上的一些说辞,这里不吐不快。
从观众的角度,《大黄蜂》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得益于导演不俗的水准,把这个俗套的故事拍得非常可爱,很有趣味,只是换了导演之后,风格大变,跟之前爆炸贝的片子没法比、说白了,不猛,但有趣。
从变迷的角度,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变形金刚”电影,因为从角色设定到风格跟大家印象中的变形金刚有一定距离。
但是不要忘了本片的导演特拉维斯·奈特(如下简称“耐克哥”)也是一位变迷,他把这个“不像变形金刚”的故事,插入了大量G1动画片、漫画和游戏的各种致敬梗,这是最让粉丝兴奋之处。
毫不夸张的,这是一部彩蛋大于电影本身的作品,也只有变迷能够切身体会。
所以,这是一部可以让观众买账,同时能够打动粉丝的电影,这样的“双开花”,使得《大黄蜂》获得了系列最高口碑。
下面咱们就针对这些边聊边跑题,这是一位来自20多年变形金刚粉丝,对电影的所有角色、设定梗、彩蛋的终极解读和梳理,章口就莱!
PS,名词解释G1,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出品的动画+玩具,但界定并不明显。
比如从玩具的角度,囊括了美版和日版的头领战士、隐者战士、胜利斗争、地带Z等,角色造型和变形设计上相近,我们称之为G1玩具。
但从动画的角度,很多朋友只认美版98集动画+大电影。
这里咱也不跟着裹乱了,由于涉及不到日版头领,干脆以美版动画为主。
IDW漫画,IDW漫画公司出品的变形金刚漫画。
86大电影,1986年《变形金刚》动画的电影版,更新换代之作,擎天柱死亡、补天士上位,可惜当年票房惨败。
真人世:真人电影宇宙,以爆炸贝的电影版和相关周边漫画为基础的世界观。
赵喜娜:约翰·塞纳,电影里军官的扮演者孩之宝,变形金刚的玩具版权和制造商,因多样化的重涂技巧和工艺革新的偷胶本领,以及物美价廉的越南代工厂壁上村被玩家亲切的称为“孩之婊”。
其中电影玩具线MPM04擎天柱、MPM06铁皮、MPM07电影大黄蜂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TT社,Takaratomy,最早孩之婊就是从他们搞下戴亚克隆版权变成变形金刚的(其实只是Takara,还没跟Tomy合并),如今算是变形金刚的代理商,生产日版玩具为主,部分涂装略强于孩之婊的美版,其中以还原动画为主MP玩具线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铁巨人”换了导演,就得接受电影从风格到故事的全方位变化。
《大黄蜂》不像“变形金刚”,更像《铁巨人》。
失忆的战士、与人类少年的纯真友情、反衬成年世界的虚伪,电影的故事模式,角色设定,基本上对标这部电影来的。
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大概是标杆(斯大爷也是《大黄蜂》的执行监制),讲的都是友情和纯真。
咱随便举例,往远了说《巨猩乔扬》《威鲸闯天关》《尼斯湖怪》,近处有《驯龙高手》《狼伴归途》多了去了。
《大黄蜂》也是如此,之所以类型《铁巨人》主要还是在角色设定上,原本是战争机器,但钢铁外表之中隐藏的心灵清澈无比,这样的反差是同类作品的核心,大黄蜂瞪大眼睛的镜头,不仅仅是卖萌,眼神清澈透亮,象征纯洁的心灵。
您说这样的故事像变形金刚吗?
但这并不是喷,耐克哥前作《魔弦传说》那细腻的风格和对情感刻画,观众早已领教。
并不是说这导演有多么牛逼,而是很适合这个故事,通外星机器与地球少女之间的关系,突出纯真世界、对友情的美好诉求的主题,期间点缀着幽默轻盈的笑料,还有首尾的CG大战,虽然老套但不低级,反而有趣。
但该片与狂轰滥炸的前几部风格相距甚远,充其量只能是个“小品剧”,要是爆炸贝拍这个故事那就完犊子了。
所以我认为《大黄蜂》是一部观感不错的电影,就算我这个变迷都能可以接受。
风格为什么变化?
电影的风格并不是导演决定的。
不是因为是导演的属性导致电影一改往日狂轰滥炸的风格,而是电影打算改变风格,才会选择这样一位导演。
首先孩之宝,作为玩具制造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偷胶重涂大公司在电影走势方面有着相当的话语权。
电影有个重要的设定,人类主角是个女孩。
您之前见过玩机器人玩具的小女孩嘛?
变形金刚玩具,这不是男孩子的专利吗?
这就是孩之宝的策略哦!
以前真人电影,那样打打杀杀的风格,不适合女观众,玩具更无从谈起。
但孩之宝打算拓展市场,可惜市场受众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已经趋于饱和。
所以他们首要做的,就是改变风格定位,甚至改变人设,把电影变得温馨有趣,这样一来,有望撬动那些原本对机器人玩具不感兴趣的女观众,让小公举们了解到,原来机器人也这么卡哇伊,买买买!
这才是他们变风格,找了个拍动画片的导演的初衷,主角是女孩,也是有意为之!
但有人也说了,电影与变形金刚差距这么大,你是铁粉为什么还能接受?
其一,电影拍得不错,这个不能黑,就像当年徐克拍《笑傲江湖》电影,也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照样成了经典。
电影拍得比较有趣,咱们实事求是。
其二,在于大黄蜂的特殊人设,虽然故事不像变形金刚,这样的风格放在大黄蜂身上,其实是可以成立的。
PS,插一句题外话,《大黄蜂》在北美首周票房一般,有人蹦出来说电影票房失败,前途堪忧什么的。
这里要说一下,电影的成功与否,不单单反映在票房成绩上,电影口碑已经很好了,而且作为卖玩具为主的电影,周边利润率极大,我不信这样的电影会亏本。
退一步讲,作为出品方,前几部真人电影都是动辄耗资2亿左右的大片,不但耗时耗力,而且风险率极高。
《大黄蜂》作为首部单人传记电影,片方肯定不会如此冒险,风格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的降低。
该片在boxoffice上的成本数据为1.35亿美元,这个数据水分很大。
您要看过电影就知道了,《海王》炫成那样成本才1.6亿,本片就这小品式的萌宠电影,首尾两场打斗,其余时间都在“训蜂”,花1.35亿人民币还差不多。
可见这个数字就是宣传手段而已,包装成亿元大片。
据小道消息,本片的真实成本为6000万,我就这么一说,您就这么一听。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角色造型更加G1化,是的身上的细节零件远不如真人电影的造型,而且变形方式也从之前的碎片炸裂式,变成了“块状移动”,CG成本也大大降低。
但作为老G1粉丝,这样的变化,我很欣慰哦!
为什么是大黄蜂?
要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系列最大的赢家,除了玩具制造商孩之宝之外,大概就属于大黄蜂了。
《变形金刚》的改编属性其实有些复杂,因为其中的角色形象来自于玩具,但却有着漫画和动作作为故事基础,但无论是来源于哪一套作品,在07年第一部真人电影之前,大黄蜂都是小case。
大黄蜂在G1动画中算是一个比较纠结的存在,我相信这么多老动画粉丝,粉大黄蜂的真没几位。
但真人电影中这位却异军突起,圈粉无数,因为二者几乎是同名的不同角色。
G1动画第一季前几集中,大黄蜂的戏份其实非常多,可以理解孩之宝为什么这样设定:孩之宝买下了日本Takara公司的玩具版权之后,早期G1动画前几集就是为了卖玩具,尤其是前三集,直接就是广告片,后来人气高涨之后才正式决定开发动画的。
首先,既然还是广告,就必须多让玩具角色多多与人类互动,这样才显得“接地气”。
其次,作为一套描述“机器人”的动画片,孩之宝起初心里也没底,因为西方世界不像日本这样有着浓浓的机甲和机器人情结,西方动画还是“以人为本”,您这一套体型硕大的机器人练摔跤,美帝孩子们未必喜欢。
所以为了在动画片中突出以机器人和人类的互动,出现了大黄蜂这个角色。
★这位身材不高,跟人类差不多,比起动辄需要让人类仰视的大块头,大黄蜂更合适跟人类互动。
★大黄蜂造型是矮胖身材,很憨厚的外表,看上去有点“萌”。
★武力值不高,动画里大到红蜘蛛小到机器狗(威震天都不拿正眼看他),都能欺负他。
但即便如此,大黄蜂还是以保护人类作为第一要务,每次伤痕累累却轻伤不下火线,他的勇敢和坚韧,让变形金刚变得格外亲民,从而非常人性化。
可见,观众接受变形金刚,勇敢而憨厚的大黄蜂功不可没。
PS,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G1造型的大黄蜂,是受伤次数最多的,但也是汽车人中最顽强的一个,游戏《赛博坦堕落》(FOC)中,大黄蜂还替擎天柱挡了一枪几乎丧命。
这正是个头不大的大黄蜂的勇敢精神的体现。
可见,电影《大黄蜂》这位造型和人设,都是基于G1动画的。
故事不一样,但人设像啊。
但后来大黄蜂为什么在G1动画中人气也没涨,戏份越来越少呢?
因为后来动画火爆,角色百花齐放。
G1动画终究是战斗为主题,后来涌出了大量优秀的战士,谁打的猛谁就更受孩子们欢迎。
而且大量角色个性十足,大家更喜欢帅气的飞毛腿、乐天派的爵士,热血男儿消防车,呆萌的钢锁,狡猾的红蜘蛛,甚至孔武有力的大力神。
在这样的条件下,武力值不高、外形呆萌却不够帅气的大黄蜂,慢慢也就退居二线了,所以当年大黄蜂并不是人气不高,而是处境尴尬,我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玩“角色扮演”,谁都不愿意当大黄蜂,而且当年G1玩具中,最火的擎天柱、大力神这些,大黄蜂的G1玩具倒是有,但不多。
(所以后来日版动画接受了这个教训,把与人类互动的角色变成外表帅气、武艺高强的六面兽,顿时使之人气飙升,而且玩具销量火爆)
但大黄蜂作为初代元老,后来动画中大黄蜂的群戏戏份还是有的,并一直活跃到了大电影后期。
而且为了延续其人气,美版动画最后两集,大黄蜂重伤,被五面怪升级成了“金飞虫”。
还是变形甲壳虫,但身材更加潇洒,武力大增,而且头雕改成了擎天柱式的口罩脸。
没错,真人版《大黄蜂》的战斗状态的口罩脸,追溯到之前真人版的设定,根源在“金飞虫”这里。
而本片中大黄蜂可萌可猛的设定,正是G1动画中大黄蜂与金飞虫的融合体。
PS.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黄蜂/金飞虫的玩具还是比较热销的。
在1984年出现的那批汽车人里,他是唯一一名直到1986年仍然有出货的角色,用我们小伙伴的一句话,小时候买不起擎天柱还买不起大黄蜂吗?
电影这个故事下的人设,还是有所考据的。
换句话说,这是为大黄蜂量身定做的作品,换任何一个角色都不行,您想想如此人设假如换成擎天柱会是怎样的效果??
雷死人喽。
PS,前几部真人电影,大黄蜂跟G1动画对比,除了是黄的之外,没有任何搭调之处,实际上该角色之所以在电影中人气高涨,因为这是一个集大成的形象,其包括G1动画大黄蜂的勇敢和亲民、警车的火力、飞毛腿的帅气、爵士的乐天性格,可见电影中大黄蜂将几位人气角色的特点融合到自己身上,也搭上其他角色实在不给力,不火才怪。
《大黄蜂》与前几部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这是一部“软重启”的电影。
07年爆炸贝的真人电影让粉丝“梦想照进现实”,虽然我们也发现这个梦想跟想象的不一样,因为角色造型和人设实在不像,但有总比没有好。
也就那个时候,随着真人电影培养了大量新粉丝,他们与老粉丝之间也有了兴趣上的隔阂。
这不是冲突(虽然有的时候真的能撕起来),主要是喜欢的东西不一样。
两种风格单从外观上就差太远,更不要说,G1、真人世、IDW乃至08动画、C版、领袖之证这些各有一套世界观,互相不挨着。
G1动画固然久远,却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但如今IDW漫画中角色人设也是以G1为基础的,况且IDW里变形金刚早就跟旗下另一大品牌特种部队在一起玩了,但电影中始终未能成行。
如今《大黄蜂》风格焕然一新,趁着这个机会:★IDW漫画重启,并放出重启后的预览图,描述的是G1动画赛博坦内战时的场面。
★电影版中角色此时造型全部换成了G1+IDW风格的形象,开场也出现了赛博坦内战。
★孩之宝新玩具线系列“围城”和SS后续系列,造型风格与重启版IDW漫画甚至电影造型类似。
下图为官方SS电影擎天柱造型,仅做参考。
玩具版权方孩之宝,漫画出品方IDW,电影制作方派拉蒙,打算一起开发联动宇宙,最起码先把风格统一了再说。
就是这样简单,双方各自重启,影漫联动,未来也有机会跟孩之宝另一款《特种部队》联动,打造IDW和电影联动宇宙,孩之宝再重涂一波玩具,何乐而不为?
但本片也没有否定真人世的故事,所之所以是软重启,就意味着《大黄蜂》可以作为电影版重启的新作,也与之前“真人世”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能让该片如此“灵活机动”,在于本片与真人世之间的留白。
电影开场,从赛博坦逃离的大黄蜂坠落到地球,遭遇赵喜娜他们,你以为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大黄蜂遭遇赵喜娜之前,是在逃避闪电追杀而已,人家早就来地球了,可参考前传漫画。
在漫画中,二者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因为蜂蜂认为闪电要对自己女朋友“魔妖”(Diabla)的死负责。
后者是霸天虎女间谍,与大黄蜂相处日久生情,不料她却在战斗中死亡,导致大黄蜂迁怒于闪电。
值得一提的是,前传漫画描述的是大黄蜂与英国军情六处合作的故事,他变形为阿斯顿马丁,007的座驾,没错,漫画的内容是致敬了007谍战,第一集叫《金枪车》。
《大黄蜂》正片的故事是发生在前传漫画23年之后,大黄蜂至少在1964年之前就已经在地球了。
所以电影开场赛博坦情节与地球之间是有着时间差的,那么大黄蜂到底什么时候来的地球?
暂时没有官方解释,为的就是不与前几部电影在时间上冲突,因为《变5》表示大黄蜂还参加过二战,目前来看,电影的留白让这一点还说得通。
电影中,大黄蜂身材虽然G1,但头雕却跟以往一模一样,还继承了不会说话的梗。
片中也有第七区部门, 有给赵喜娜报告发现霸天虎的那个拉丁裔小哥,老赵回了一句“谢谢,西蒙斯”,这个梗暗示了变1里的西蒙斯特工。
结尾大黄扫描了一辆科迈罗,变成07年《变形金刚》里的老款车型了,都与真人电影有联系。
但本片彩蛋也表示,G1风格的擎天柱也现身地球了哦,天上还有七位正在赶来地球的路上。
而07年《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擎天柱和小伙伴们才刚刚到。
但这也是留白,本片与真人电影之间差了30年,期间编剧有充分的时间“圆回来”。
可见,电影片方是很鸡贼的,本意上是要重启,但也没把“本片是前传”这条路堵死。
万一重启失败,这一部也不会如《终结者5》那样显得尴尬。
联想到出品方派拉蒙,也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非常擅长这么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版《星际迷航》,本意上是重启,但片中还有老版电影的史巴克,最后用了平行宇宙的梗,好把新老两套《星际迷航》联系起来。
我觉得《大黄蜂》也是大致如此,平行宇宙屡试不爽。
所以真人世的粉丝们不要灰心,出品方是不会放弃之前的电影系列的,只要玩具有市场,一切都好说。
PS,《大黄蜂》里,角色除了外形像G1之外,身高也变了,更加符合动画,下面的图一目了然。
赛博坦之战当然,本片里有让我们粉丝兴奋的东西,就是致敬的彩蛋。
资深变迷耐克哥,他是本片的导演,却不是编剧。
《大黄蜂》编剧栏里,找不到他的名字。
所以你大致可以明白电影的故事为啥不像变形金刚了吧。
其实这也未必是坏事,要知道,让粉丝当编剧的话,往往不会专注电影语言的表达反而会强化粉丝观点,很容易天马行空,导致顾此失彼,比如《魔兽》和《忍者神龟2》,普通观众看这两部电影的态度是一般的,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某角色或者桥段的意义和出处。
所以,耐克哥在本片中的任务,除了以导演的身份把这个故事讲好之外,还要以粉丝的身份圆梦。
派拉蒙的观点也一样:“你小子老老实实把电影拍好,余下你往里塞什么情怀我们不管”。
所以就有了让粉丝激动不已的“赛博坦之战”。
看电影不要迟到,否则你就错过了全片最为精华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场面是后来补拍时候才有的,最初试映的时候是没有的。
看来该片最初就萌宠片,但可能考虑到试映口碑,或者耐克哥的坚持,才加上这段,
G1风格的角色,大量致敬梗,这段纯CG动画,以火爆的场面且情怀满满的代入感,为《大黄蜂》的风格和人设定下基调。
这段场面,能找到的出处设定至少有三处:G1动画第一集《第一天》、动作游戏《变形金刚:赛博坦之战》(如下简称WFC)、以及86大电影。
下面就解锁这部分彩蛋。
WFC这段内容风格模式与WFC的开场CG非常相似,可以看做是升级版的游戏CG。
而且其中的角色造型,与其说是G1,倒不如说是G1为基础,更偏向于WFC、FOC(续作,《赛博坦陨落》)或者IDW漫画风格。
PS,强烈推荐各位玩一下这两套游戏,尤其是FOC,是我玩过爽的动作游戏之一救护车与铁皮第一位出场的是救护车,“白衣天使”的熟悉造型,这也是一处致敬IDW漫画的梗。
2005年《行动三部曲》第一部《隐秘行动》,第一个出场的汽车人,就是救护车。
跟游民、浪客俩霸天虎打的不亦乐乎。
他身后的是铁皮,动画中红色老兵,与电影中黑色涂装武器专家的造型完全不同。
千斤顶经典G1造型的千斤顶,并不是第一次在真人电影中出现。
千斤顶第一次出现是在《变形金刚3》的前传漫画中,他作为御天敌的御用科学家登场,其中造型就是类似G1的形象。
但被震荡波给打爆了,后来救护车修复之后,变成了《变3》中的爱因斯坦Q,可惜也没落下好,被路障以行刑的方式给处决了。
这就是为不喜欢真人世的原因,千斤顶人气这么高的角色,让你们搞成这样。
PS,MP20千斤顶,个人认为是MP线莲井章悟时代最经典的小车。
(MP39飞毛腿个人最爱)
阿尔茜粉色的女汽车人阿尔茜,不必多言,且这个角色与09年《变2》里摩托车阿尔茜是同一个配音演员,伊莎贝尔·卢卡斯(Isabel Lucas)
PS,阿尔茜作为人气最高的女汽车人,形象比较多样,动画中是丹尼尔善解人意的大姐姐,跟补天士和弹簧俩人关系不清不白(弹簧的配色自带绿帽子),IDW漫画里这位是变性人,是震荡波的试验品,结果变成了冷血暴戾的女杀手,后期跟横炮是CP。
玩具方面,官方IDW阿尔茜是经典,第三方FT“阿尔茜”变形操蛋,但造型非常不错。
大汉中枪片中那位矮胖,顶着绿头盔造型跟红坦克差不多的那位就是大汉,镜头里还肩膀还中了一枪。
这个场面致敬了86大电影中大汉中枪的场面,后者这个镜头是大汉在动画里最后一次出场,因为这一枪把他打死了。
大黄蜂初次亮相大黄蜂第一次出场,是以载具形态撞开了两名霸天虎(惊天雷和硫酸雨),这处场面是致敬G1动画《第一天》的一个镜头。
只不过动画里撞开霸天虎的是千斤顶,大黄蜂在他后面跟着,他们是一起偷方舟的能量棒。
声波+震荡波二位不必多言,经典的G1风造型,但更像FOC游戏形象,尤其是声波用标准的唱腔放出了机器狗,情怀浓浓。
游击队红蜘蛛领导游击队,通常称他们为seeker小队,一堆量产飞机,用玩具的术语叫做“同模”。
电影中他们也是以G1动画《第一集》里塞星形态的三角翼飞机造型亮相。
出场的几位包括:惊天雷、硫酸雨,还有酷似红蜘蛛的闪电(这个梗下面再说。
有人说这个角色就是红蜘蛛,跟地球上不是一个人,其实是想多了,而且我不认为震荡波能够指挥动红蜘蛛)擎天柱“信仰之跃”86大电影中,汽车人基地遭遇霸天虎主力的围殴,在弹尽粮绝之际,擎天柱天神下凡,变形后纵身一跃,单刀杀入战场力挽狂澜,拯救了汽车人,却壮烈牺牲,这场战斗也成绝响。
那经典的“信仰之跃”,更成为柱子哥的标签之一。
《大黄蜂》这段场面致敬了86大电影,擎天柱掩护众人撤退,单刀赴会,那纵身一跃与昔日经典达成了“神同步”,有图有真相。
其实不单单是该片致敬,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几乎成了大哥的招牌动作。
比如动画片《天元之力》三部曲中,具体哪一集忘了。
还有50000日元的玩具MP44,擎天柱3.0的官图
其余解惑+彩蛋上述彩蛋能看出导演耐克哥作为正宗变迷,大量复古和致敬梗对动漫和游戏的还原,当然很多小细节也显示了该片与“真人世宇宙”的关联。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不得不说的地方闪电?
红蜘蛛造型的“闪电”,自打公布以来,就收获了大量“吐槽”,原因很简单,这明明就是红蜘蛛嘛,这么还原的造型,怎么就成了动画中的三变战士闪电??
原因很简单,这片剧本不是导演写的,出场的龙套角色就是闪电。
但导演恰恰是变迷,所以想方设法要把这个情怀加入其中,但都知道红蜘蛛在真人世中是那个螃蟹一样的造型。
所以,我觉得这处设定是导演有意为之,肯定对真人电影中红蜘蛛形象非常不满,故意把电影中闪电这个龙套角色做成红蜘蛛样子,这才叫帅啊,看见没有!
虽然角色变了,但该致敬的地方还是有,片中在悬崖边闪电抓着大黄蜂的场面,致敬了08动画《变形金刚之机甲英雄》里同样的场面,不过后者可是货真价实的红蜘蛛。
飞过山飞过山可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死亡”,而是在电影宇宙里这位“死”了两次。
因为在07电影《变形金刚》后传漫画里,这又出场哦。
漫画内容是红蜘蛛逃离地球后自立为王的故事,飞过山和阿尔茜等人追捕红蜘蛛,结果被打爆了,编剧注释了这位就是飞过山,但并不希望该角色死去,还预留了他出场的机会,可惜在电影宇宙里再也没有机会出现了,直到如今,依然扑街。
飞过山在变形金刚其他世界里出镜率很高的,G1动画里在大电影里存活(但第三季里好像没有出场),镜像世界里这位也是穿越者,《领袖之证》里是第一个和霸天虎交战的汽车人,最终壮烈牺牲,《大黄蜂》应该致敬了这个梗(动画里还变成了丧尸飞过山)。
FOC游戏里也是有着独立的关卡,隐身潜伏很带劲。
PS,飞过山和大黄蜂尽管长得很像,但并不是同模,动画里变形为保时捷porsche924跑车,跟甲壳虫造型差得很远,但在动画里样子很像,也不知何故。
另外,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飞过山和爵士是一对好基友,二位都变成保时捷跑车(车版权没在TT社,就是死活不出MP,爵士可以用MT顶一阵,飞过山的X社和OX那俩都一般)。
电影中飞过山一直嘟哝的那个职位(什么上尉?
忘了),其实是爵士的官职。
诈骗小天使大黄蜂在片中一共出现了四种载具形态,分别是塞星飞车形态、经典甲壳虫形态、复古科迈罗形态,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是军用四驱吉普形态,是大黄蜂遭遇赵喜娜他们之后,扫描吉普车的伪装形态。
这个形象很有意思,是著名霸天虎诈骗的伪装形态。
诈骗,战车队成员,是组合金刚混天豹的左腿,比起其他成员这位无论在动画还是漫画里出镜率都很高,因为人设有趣。
他是军火商,人称移动的黑市,至理名言“做生意,而不是作战”,为人奸诈,一切皆可交易。
我印象最深的一集在G1动画片《胖娃》那集里,混天豹被守护神打散了,其他成员都受伤了,诈骗非但没救同伴,反而把几位兄弟拆了运到俄罗斯当废铁给卖了,没把威震天气死。
漫画里,这位还操控了飞天虎,后期合体战争中也起到了不少作用,几乎都快变成正面角色了《大黄蜂》里这个设定,也是在致敬这个有点可爱又气人的角色,而且这么算起的话,真人电影里,袭击、眩晕(旋风)、吵闹,诈骗,再算上原型是爆炸的氮气宙斯,战车队“人员齐整”啊。
PS,关于诈骗的玩具。
推荐一下第三方UT的那款,虽然他家混天豹虎头蛇尾,但这款诈骗绝对是精品。
二重金刚电影中两位三变战士,粉碎和反弹球,应该是原创角色,但也参考了相关角色,个人感觉,应该参考二重金刚圈套和飞轮的形象。
所谓“二重金刚”,不仅仅如霸王这样的“二合一战士”,一个角色变俩,可以同时在天空和陆地行动。
真正的二重金刚,是震荡波的试验产物,两个分体共享一个火种具有不同的人格。
圈套和飞轮就是二重金刚,圈套还好,飞轮的两个分体都互相憎恶到几乎不想合体的地步了,也因为试验体精神的不稳定,震荡波做了两个就没再做了。
但电影中粉碎和反弹球并不是“二重”,而是三变战士,只是形象上有点类似。
《The touch》电影中,大黄蜂怂恿查莉跳水,放了一堆歌,其中有一首,《The touch》,来自Stan Bush演唱,1986年首次出现在86大电影。
The Touch这首歌,是变形金刚世界的名曲。
86大电影擎天柱“信仰之跃”的背景音乐,补天士打开领导模块的配歌,FOC游戏的片尾曲等等,象征着“万众一心”。
在电影中听到这首歌,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微博:乌鸦火堂
三星半。事实证明,卖萌、大女主、复古范儿,以及刻意走写实风的视效,都是跟上潮流、顺带拯救这个系列的靠谱良方。可惜故事乃至格局还是被主创们战略性放弃了
看到一半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主题曲再也不是Linkin Park了……
海莉的选角太成功了,大大咧咧的五官,青春少女夹杂着一点荷尔蒙的气息,完全脱离了以往女主的形象。这一部更聚焦于人和机器的感情建立过程,冰冷的机甲也像血肉之躯一样有爱恨情仇。当观众已经看腻了那些用CG堆砌的大场面时,另辟蹊径,去更好地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效果也蛮不错的。
为了大黄蜂加一分。看到小女孩第一次眼神冀冀地看着大黄蜂的时候就泪崩了。糟糕无望的青春期,总是希望发生点什么,遇到大黄蜂这个经历也太幸福了吧。
典型E.T.模式下流浪外星人与叛逆美少女的成长故事,虽然俗套但是胜在情感真挚。这一次汽车人与霸天虎不再是只知打打杀杀沦为摆设的机器,这一次他们有热血也有智谋,有愤怒也有恐惧,这一次变形金刚们比任何前作都来得有人性。
没有一处不在人类套路当中的《大黄蜂》最终于大写的人类面前依然没有存在感。为此我们得继续从海德格尔那里寻找命名的意义:所命名之物与人类的关系。在汽车人的语境里它是B127,在人类语境里它是钢铁战士,只有在女主角的眼界中它才是代表了一个人的萌萌哒。也正因此,这个系列终于在一股复古的风潮中切断了人与机器的关系,转而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动作场面和视效方面影片均有明显的节制(提升),倘若作者稍微下点功夫打磨一下剧本,或许能将这部平庸的作品拉高一个档次。
不推荐 bug太多 后边就困了
真的是当小黄人来拍的
超级老套,又是回归家庭,这种剧本好莱坞编剧每天能写大概五万个。
3.5 大黄蜂都来和小黄人比萌了,踹掉卖拷贝后这个系列也难得的有了温度。
有意思!少女版超能陆战队,奔波必,成了一个大逗逼。
在北美大黄蜂和海王同日上映。截止1.15,IMDB上海王投票数12万,7.5分。大黄蜂投票数3万,7.3分。高下立见。
导演不用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继续干导演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有钱又有才华,以后找个好监制,努力保护好自己的作品。
少女心事➕萌宠养成的意义在哪里?以为换掉了卖拷贝不用那么无聊了,原来是换了另一种无聊。
能把钢铁的机器人做的蠢萌蠢萌的,可见导演对动画塑形的功力很深。剧情很还原动画,但是,我觉得也略软,少了激烈,适合全家来看吧。
这是宠物电影啊,我的妈,我拒绝看宠物片还是没躲过大黄蜂,回家抱着狗哭泣,妈妈爱你(?)
情节不流畅,拼凑感很强,不和逻辑的地方太多,感觉是想到哪儿就拍到哪儿。不管是动作场景、煽情、幽默的部分,还是表现家庭关系、友情羁绊,都很乏味,充斥着老旧的套路之感。大黄蜂在前半段就是挨打卖惨的卖萌奶狗,后半段恢复记后就是大杀四方拼命护主的苦情忠犬,片名可以改为大黄狗。人物角色都单薄无趣,想讲讲家庭关系的转变也没讲清楚,军方儿戏的表现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结尾打败敌人,更是强行和女主角破除心魔联系上,弄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所以不用谈内涵了,这部电影连好莱坞爆米花片工业的平均水准都没达到
我和我的宠物的故事。不说很烂,但是非常平庸的作品。汽车人是不是离开人类的饲养就无法独立生存??一而再再而三削弱变形金刚的存在感,变形金是金属生命体的传奇,而不是哆啦A梦!!要知道,真要想体现跨物种的情感纠葛,必须要有直指人心的剧本,缺少好的剧本,你把大黄蜂当狗拍,也不会有共鸣!怪不得这片票房在所有市场都异常惨淡。反观国内各种刷情怀刷萌宠。你说不好看,那就是喜欢爆炸贝,也不知道这黑白二元论谁想出来的。。。这本来就不是特效片,其实去掉片酬比海王 碟中谍还多的投资了,这样特效你是坑了多少钱?说是剧情片,这么低龄的剧本好意思说自己是剧情片,那小猪佩奇 汪汪队也是了。退一万步,真是剧情片,是我们不识货,丫预告片干嘛把能放的打斗镜头都放进去了,算是诈骗吧。。。但是一想是腾讯爸爸投资的,预祝国内票房一枝独秀
如果说当年卖拷贝在《变1》里把大黄蜂拍成了“男孩的第一辆车”,那么耐克公子成功的在这部单体电影里把大黄蜂拍成了“小女孩的第一条狗” 。
3.5,半星加给赛博坦那几分钟对战,看得那是心潮澎湃,唧唧咔咔声波放狗咬柱子哥,wow,这才是变形金刚该有的样子,耐克哥果然是原作粉,迈克贝那些废铁渣渣算个啥玩意。可惜机器人戏份还是少,很快就转进ET式外星居家萌宠剧,讲少女成长心路,好在女主比希亚拉博夫顺眼,机修女孩谁不爱,啊,蓝翔……就像ET是破裂家庭成长起来的斯皮的自我疗愈,那个“丧父”、在车库里自个折腾的少女也很容易让人联想是不是当中也有导演的自我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