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香料共和国

Πολίτικη κουζίνα,情寻色香味,Politiki kouzina,A Touch of Spice

主演:Georges Corraface,Ieroklis Michaelidis,Renia Louizidou

类型:电影地区:希腊,土耳其语言:英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年份:2003

《香料共和国》剧照

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3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4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5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6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7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8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19香料共和国 剧照 NO.20

《香料共和国》剧情介绍

香料共和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7岁的凡尼斯(乔治斯·科拉菲斯 Georges Corraface 饰)与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的祖父拥有一家香料店,在那里,凡尼斯度过了他的童年。祖父通过类比香料的特性来教授凡尼斯关于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种知识,年幼的凡尼斯还爱上了与他一起玩耍的土耳其女孩,姗美。然而不久后,政治的暴乱破坏了美满的家庭,凡尼斯和父母因持有希腊国籍而被驱逐出镜,迁往雅典,身为土耳其公民的祖父则得以留下。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凡尼斯已经成为了一名天文学教授,备受尊重,但他却觉得生活中充满迷茫,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点香料。离开家乡的35年来,他依然渴望着回到儿时的故乡,渴望着再见到那个美好的女孩…… 本片根据编剧、导演Tassos Boulmetis的真实经历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年包青天魔法老师我的叔叔漂浮中东极速争霸赛暗战第一季捉妖战记火线英雄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十六季噪乐江湖逃亡僵尸岛生活大爆炸第四季杉杉来了会长是女仆一脸嫌弃给你看胖次醒醒吧!赌棍风从塬上来假证人相棒第5季陌生人:第一章定时之恋王子变青蛙鬼书大屋下的丫鬟与君歌九尾猫·仙逆动物界Stealer:七个朝鲜通宝女尸谜案水深火热的星球

《香料共和国》长篇影评

 1 ) 乡情绕心

香料和美食贯彻始终,讲述的却是离人的乡愁.从来不知道一部以香料为切入点的电影也能拍得这么隽永而耐人寻味.或许故乡就像上等的香料,独特的气息足以深入你的骨髓,只要一点小小的刺激,马上就会想起.就好比一道菜,颜色可以忘记,形状可以忘记,在哪吃的什么时候吃的和谁一起吃的都可以忘记,但只要再次尝到同样的味道,过去的记忆就会悉数浮现.'人生中,有两种旅人.一种看着地图,一种看着镜子.看地图的人是要离开,看镜子的人是要回家.'

 2 ) 希腊和土耳其的爱断情伤

同样沉在杯底厚厚一层粉末的咖啡,在希腊要叫希腊咖啡,在土耳其,一定要叫土耳其咖啡。

同样的茴香酒,在希腊叫ouzo,在土耳其,叫raki他们对对方,都有着轻蔑的称呼。

因为这两个国家,有太多纠缠不清的历史。

土耳其统治希腊400年,曾有镇压和屠杀;亦有吸收培养他们入朝为官,上至宰相的历史,因为穆斯林不可以被奴役,外国人才能充当他们的“职业经理人”。

在奥斯曼帝国崛起和强大的时代,穆斯林文化的包容性最大地体现了出来,在国家最高科研机构里,活跃着大批的希腊人和犹太人。

所以,电影中穆斯塔法对凡尼斯说:我们一直在向希腊人学习,在天文学上。

岂止是天文学呢?

古希腊奠定了整个西欧文明的基础——文化的和政治的,但作为国家机器,希腊又一直是孱弱的。

从罗马时期的衰落,直至充满血泪的近代。

可说希腊语的人,一直比他们的穆斯林邻居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性。

这种优越性却没法保护他的子民,在奥斯曼帝国衰落的时候,显示其虚弱和暴虐的时候,不受到杀戮和驱逐。

大量的人口交换始于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建立起共和国之初,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并没有给土耳其带来好处,人口交换回来的穆斯林,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

赶走的希腊人,大多是受过教育的人士。

更不要说东土问题了。

1961年火车站告别一场戏,一闪而过的雕像,就是国 父 他 老 人 家。

这部电影,一直在以举重若轻的方式,述说着希腊人经历的重大变故。

话题虽然沉重,情节却诙谐有趣。

最妙的是故事的切入点——香料。

伊斯坦布尔从古代起就作为东西物品交换的重要港口而繁荣,香料市场是伊城旅游必到之地。

而食物,民以食为天,它更代表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无论世事沧桑,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欢乐的团圆饭,才是最重要的事。

食物也不仅仅是食物,瓦西里外公用香料摆星系图,从外交官的家宴采购单敏锐地感觉到政治的风云突变,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哲人。

外公说:星空里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们感兴趣的。

这看不见的东西就是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爱。

凡尼斯最讨厌穿制服的人,因为制服象征着权力,象征着国家机器,它的错误,总是给人民带来灾难,之前的被驱逐,之后的军政权上台。

在希腊电影《查里顿的合唱团》里,有对军政权的嘲讽,可见希腊人民是不喜欢那段专制时代的。

所以他会给舅舅的订婚宴捣乱,因为他不喜欢来自军人背景的煮鸡蛋都会烧伤的女人。

但如果得出“军人很讨厌”的结论的话,那就又错了。

否则故事中的穆斯塔法,就不会是英俊而有情的,只是这种情,被掩盖在了教条的规矩之下。

就象一类人只是个抽象概念,而一个人才是打交道的途径一样,民族仇恨是个抽象的概念,大多数时候是国家机器的武器,当你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对你友好对你微笑的时候,你又怎能报之以仇恨呢?

电影的设定很有趣,它一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凡尼斯母系的血统问题。

也许他们都是希腊人,因为包括外公瓦西里在内,信奉的都是东正教。

但是在61年,为什么外公和妈妈能留在土耳其?

因为他们是土耳其血统?

国籍?

这个家庭里的文化冲突,常常是因食物而起,也因食物而终。

想起爸爸说的那句:拜占庭皇帝的肉丸子里就没有肉桂,我就想笑。

(拜占庭是说希腊语的王朝。

)在片头道白中凡尼斯说:食物和故事一样,都要加香料才精彩。

那么,和班美的爱情,就是电影中的肉桂,甜中带涩,心酸而浪漫。

很喜欢最后的结局,两个几岁小朋友的爱情又怎么可以依靠一生?

即使是一生的错过让人痛彻心扉。

历史的创伤,不是靠浪漫可以冲淡的。

想起帕慕克的《雪》,卡尔斯横穿土耳其去找寻青年时代喜欢的女人,凡尼斯为了班美,半生孤独。

两国男人的痴情,倒是一样的。

笑。

民族冲突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也是一样的深。

电影中更多有趣的桥段,比如艾姑妈的帕金森好好坏坏,尤其是最后一次的“治愈”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

画面方面,插入的宣礼颂和掸地毯的伊斯坦布尔以及黑帽子东正教士的雅典很有爱。

结尾的星系更是美到要命又首尾呼应。

据说这部电影是希腊卖座率最高的电影,这样诙谐,好看,充满智慧地回顾历史,从最生活化的视角述说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电影,又怎能不受欢迎呢?

我们的很多导演和制作人老是说审查制度如何,可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耐心和勇气,把真正反映现实的故事搬上银幕,一味地娱乐化或是跪着歌功颂德,电影业又有什么希望呢?

 3 ) 他用香料建立起一个宇宙,又轻轻把它吹散

整部电影都像充满了香料的料理,丰富而又浓郁。

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人生的选择,它都做出了回答。

每一次以为主角光环将要出现的时候,主人公凡尼斯又变成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

背井离乡,父母不理解,成长的孤独,失去,离别。

每一次以为美好的期盼都未曾如意。

其实背景很沉重,但在其中总是夹杂着欢快的各种小插曲。

就如同外公和凡尼斯在小小的香料店阁楼里,黄色的光照进来,是两个人的世界,也是一整个宇宙。

凡尼斯的人生并不算太顺利或者幸运,这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但外公的道理早已讲给他听——要加一点香料,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也是外公的遗言。

而凡尼斯最后孑然一身,在外公的香料店阁楼里,找到遗落在各个角落的香料,亲手建立起一个宇宙,然后轻轻一吹,又把它毁灭了,就好像坛城一样。

或许其中的道理,就如同他和珊美说的那样:“在月台上我们心意相通,那一幕将永志难忘。

”这是他自己人生路上悟到的道理。

一切终将消逝,而真正存在的,是我们心中始终未曾忘却的。

 4 ) 童年即人生

小男孩凡尼斯一家和外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在伊斯坦堡。

外公开了一家香料杂货店,他熟悉香料、做菜。

外公教凡尼斯用香料去认识宇宙星辰。

看着大人们做菜,听着他们聊料理,是凡尼斯最快乐的时光。

凡尼斯和邻居小女孩姗美在外公的阁楼上玩耍,小女孩跳舞,凡尼斯做菜。

香气氤氲的童年美好被战争打破了。

凡尼斯的爸爸是希腊人,被土耳其驱除出境。

凡尼斯一家与外公告别去了希腊。

回到希腊后,凡尼斯迷上做菜,而且还做得不错,可是他才7岁,这是什么奇怪行径,于是父母、老师、神父和穿制服的警察等等都反对。

自从分开后,外公几次说要来看望凡尼斯一家,可是每次都没有来成。

有一天凡尼斯偷偷穿好衣服,提着珊美送给他的过家家厨房玩具箱,独自踏上了开往伊斯坦堡的火车。

可是在下一站他就被父母拦住带回了家。

于是,从儿童到少年、青年,直至中年,漫长的岁月里,外公从没有真正抵达过,除了那次半途而废的火车之旅,走遍世界的凡尼斯,也没有回去过伊斯坦堡。

直到一天,外公再次提出他要来。

可是这次也没有例外,外公在来的路上发病,等凡尼斯回去伊斯坦堡的时候,外公已经不能说话,很快离世了。

在葬礼上,凡尼斯见到了姗美。

尽管两人间还有好感,但时过境迁,此时的姗美已经嫁为人妇并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是小时候与凡尼斯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伙伴。

听说姗美与丈夫分居,凡尼斯决定努力一把,已是天文学教授的他走进当地大学,表示自己愿意担任客座教授,系主任表示受宠若惊,又疑虑他决定的原因,凡尼斯说,能在伊斯坦堡讲课,对他意义重大。

凡尼斯把消息告诉姗美,姗美没有拒绝,但是说要等女儿生日之后再说。

在姗美女儿生日那天,转折出现了,姗美的丈夫来了。

最后,姗美决定结束分居,回到丈夫身边。

分别的月台上,凡尼斯与姗美紧紧相拥,姗美说,这次轮到我说再见。

望着姗美的背影,凡尼斯大声喊到:不要回头。

此时姗美已是泪流满面。

凡尼斯回到外公的杂货铺,他在之前玩耍的阁楼上,找到了遗留的香料。

圆圆的小珠子是星球,撒上一把盐,用手指划成星云的形状,撒上一层面粉,鼓起嘴巴,吹一口气,面粉升腾为雾,像是宇宙初诞生,一切回到原点,回到童年~凡尼斯的父亲曾向他解释,外公不会来,是因为他离不开伊斯坦堡,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而姗美曾问凡尼斯,这么多年为何不回伊斯坦堡?

凡尼斯说,因为害怕再次别离啊。

大概,外公也是如此吧。

 5 ) 人生中有两种旅人——香料帝国

曾经瞥见过一段文字。

如果追寻味蕾的绽放,那么不可以错过土耳其。

土耳其的滋味浓郁,很容易沉醉其中。

它说,土耳其人爱好肉食和甜食,最好只带味觉丢掉身材。

海报的色泽和上面沉默的调料充满了蛊惑的味道,两者叠加在一起充满神秘,凭视觉就可以感受到红色炙烈的口感和棕土色浓厚的嗅感。

对于视觉以外的感官,我心存敬畏。

或者是视觉太容易,或者这太容易已经让人疲惫,小王子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到的,于是我很是觊觎“香水”的嗅觉,“春光乍泄”的听觉,“香料帝国”的味觉。

类似的叙事风格还有独自在家,这是一个成年的小男孩再回首自己的年少。

同样是孩子的视角,那些动荡和残酷的现实和政治,真实的与他们平行成长——虽然处于同一个时空,那些大人才关心的烦心事儿回荡在孩子耳畔,但他们从没听见。

事后查了关于土耳其和希腊的战争,这些仍然说不清的史事带着当事者的视觉,就像孩子眼中的父母:他们争执的都是些重要却无聊的历史。

可以不断看到生活片段的重复,她曾经做过的事情这次换作了他,被抱起点燃圣烛的少年如今去扶助一位老者燃圣烛,他们曾经的行为方式也被他无意识的重复。

看她的女儿再次起舞,有没有她当年的妙曼和妖娆。

生活是一种继承,在这种无意识的重复和模仿中,渐渐成就出了传统。

政治和宗教同时角力在地域划分上,不可避免的搅动当地人的生活,不知道被祖国驱逐出境是什么感受,受益于古希腊文明的君士坦丁堡终于和希腊人肃清了渊源。

被土耳其驱逐的母语为土耳其语的希腊裔,被希腊接纳却仍被视为土耳其人。

想起生活在津巴布韦的殖民者后裔,在这片野性的黑色大陆上世界被严格的划分为黑白两界,他们在当地对自己的血统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但在他们的祖国,他们被视为殖民地的次等产物。

他们不属于非洲,同样也不属于英国。

这些心灵漂流者,终日泊不进港。

画风真实与奇幻结合,拍摄土耳其景色的长景充满穆斯林的色调和风情,并伴有微微的怀旧感。

配乐隐隐有忧伤。

剧情上众多不同角色对于细节的重复,增加了紧凑感。

人生中有两种旅人,一种是看着地图,一种是看着镜子,看着地图的人是要离开,看着镜子的人是要回家。

 6 ) 明天就去伊斯坦布尔了

早知道明天会去土耳其,事先就会把这部电影带在移动硬盘里再重温一遍。

记得电影看到最后还是流泪了,但具体细节完全记不清了。

等回国后再续影评吧

 7 ) 未老莫还乡

辣椒,热情中带有火爆,像太阳;金星,如女人一般甜蜜中带有苦涩,像肉桂;地球,承载生命,就像盐巴,食物中的必须。

希腊人向来专注于自然界的谜题,同时也执着于朴素深刻的哲理。

所以,主人公凡尼斯的童年,氤氲在外公不散的香料气息,和他关于天文的趣事里。

然而,凡事总有,民族的纷争和战事让凡尼斯举家迁移到了希腊,只剩下年迈慈祥的外公和两小无猜的小女朋友。

带着对香料挥之不去的记忆,凡尼斯在希腊逐渐长大,才明白当年外公的用心:食物因香料可口,而人生却往往充满了苦辣酸辛。

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接受那些注定不完美的结局,就像可敬可亲的外公永远不会来希腊和他相聚,还有长相厨艺俱佳的舅舅终究找不到一个会做饭的妻子,患有帕金森症的姑妈总是徘徊在治愈边缘,还有,留在希腊的美丽女友注定了只能为他人妻……何必去计较在意那些本就无法完美的结局。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完美,而外公告诉我们,那些看不见的,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影迷喜欢影片的结尾,离别十分,凡尼斯对迈向站台的女友说:“不要回头,因为我会看到你的泪水。

 8 ) 看地图的要离开,看镜子的要回来,看星云的呢?

1453年5月03日16时,高维碎片接触地球。

1453年5月28日21时,碎片完全离开地球。

1453年5月29日07时,“魔法师”狄奥伦娜死亡。

1453年5月29日傍晚,拜占庭陷落,奥斯曼崛起。

如果时间真的是一个维度,是否也可以推导出一切皆为命定?

而我将注定于13岁时第一次遇到赫德姆•阿弗美朵•巴夏,在的黎波里的近海。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司令,他控制着伊斯坦布尔、雅典、克里特、拉古扎、贝鲁特、塞浦路斯和亚历山大的航线。

而我是个初出茅庐的葡萄牙船长,以莫名其妙的勇气得到了海盗头目巴巴罗萨·海雷丁的青睐,定下盟约。

彼时海盗与政府军一奶同胞,共同对抗西地中海巴鲁迪斯麾下的无敌舰队,却兄弟阋墙,在北非撕破脸皮打了起来。

我看着电脑上【加入战斗】【溜之大吉】两个选项,是犯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恨没有及时存档就触发了剧情。

无奈海雷丁画像太帅,遂荡胸生层云,率领刚刚升级的中型大桅横方型帆船加入战团。

巴夏军一水的巨型桨帆并用船,海雷丁家则驶巨型阿拉伯船 ,一时胜负未知,只是又因为剧情需要,我尚未开炮,便自动获胜。

巴夏:小子,不要让我在君士坦丁堡看到你!

再见时,君士坦丁堡正爆发黑死病,我及时从里斯本运来【杏仁】,解民于倒悬。

大航海时代4玩了十几遍,后来只要赚到第一个100万金币,就觉得游戏已经结束了。

最后痴迷于看原产物在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开花结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温室大棚则为橘。

胡椒种子要投放在亚历山大,肉桂树要投放在贝鲁特,丁香粒要投放在伊斯坦布尔。

然后开个杂货店,操弄起罗盘、六分仪、黄金圆规,研习天文历法。

电影里,外公说:星空中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们感兴趣的。

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像身边的暗物质。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

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除了暗物质产生引力,还有暗能量产生斥力,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动力源泉。

所有没被引力束缚的系统,都在加速远离。

于是有人会问: 一切都要走散吗,连同这城市和站台,包括开始腐烂的橘子,包括悬挂的星球,一切都在走,等待就等于倒行,为什么心要留在原处,而原处已经走开。

因此,在这个不束缚就离散的宇宙里,你要和周围有幸遇到的人抱得很紧,才不会堕入冷寂的虚空。

理想气体方程 pV=nRT,展示着膨胀导致温度降低的铁律。

何况是以光速膨胀。

肉桂让人们团聚,互相在眼中看到彼此,肉桂苦中带甜,像对女人的爱恋。

太阳系外面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有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外面有室女座超星系团,室女座超星系团外面有拉尼亚凯亚。

我们就挂在这宇宙流苏上的一抹纤维中品尝酸甜苦辣。

在令想象都会匮乏的时空里,在标准烛光次第熄灭之前,抱紧你身边的人。

题外话:埃尔多安修宪成功,西方世界惊呼民主已死,大哈里发再度降临。

只问:对于穆斯林而言,凡事按古兰经去做就好了,事事由自己决定,他们会很痛苦吧。

 9 ) 为何我们总是错过

这是一部关于“错过”的电影,使我想起一句话:如果你现在想做的事没有去做,以后你也不会去做!

所以我们老是错过,老是后悔。

男主角儿时敢扒火车去看爷爷,成年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儿时被坦克拦下的心理阴影)而未能成行,见到爷爷时已天人两隔,多麽叫人遗憾呀!

 10 ) 完美的隐喻,浓烈的乡愁

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典,30年后再从雅典返回伊斯坦布尔,这一来一去并不算太远的距离却犹如永恒.不仅仅是爷爷店铺里香料的诱惑,也不仅仅是那份青梅竹马却了犹未了的情愫,还有父亲含泪的忏悔,身份的认同,土耳其与希腊的恩怨和一千年来纠缠不清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沉积.从老少亲情透视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我看过<天堂电影院>;从个人成长折射宗教信仰,我看过<易布拉辛先生和古兰经的花>;从特色烹饪和调料代表独特的文化特性,我看过<饮食男女>;从青涩的少年懵懂再到后来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那种错过的苦楚,我看过<恋恋笔记本>而将这一切糅合得完美如伊斯坦布尔蓝色大教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只有这一部<情迷色香味>这部片创造了希腊电影票房的奇迹,也是希腊历史上为数不多远销世界的电影之一.希腊文原名Politik Kuzina,英文片名 A Touch of Spice. 据说希腊文原名是个双关语,因为politik既可解释为"政治的",也可解释为"来自伊斯坦布尔的",因为希腊人把伊斯坦布尔(他们的君士坦丁堡)称作"polis",相当于英文当中的"the City", 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导演Tassos Boulmetis的这部精妙之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全在于他发自内心的真挚和强烈而复杂的情感.这部电影据说就是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写就的.被迫离开那天晚上所有的泪水和着火车浓浓的蒸汽,在他的心里想必是拧成了一个永远都解不开的情结.终于在不惑之年得以抒发,除了完美的画面以及精湛的表演之外,最打动心灵的恐怕是那美妙的音乐了吧,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响起,勾出了我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总是有人叫嚣让文学艺术远离政治,可是这可能吗?既然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我们又是社会动物,如何能够与这种活动完全隔绝开来.在政治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就像电影里的小凡尼,所有的生活在7岁那年完全被政治打乱.可是我们还有艺术,那种最私人却又最能引起共鸣的手段来描述这一切,来发人深省,或者震撼心灵,来化解我们心中那纠缠的情结. 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反抗的手段呢?也许,我国的张大导陈大导冯大导应该来看看这部片:没有大制作大手笔,没有打斗场面,没有忸怩作态的台词和故弄玄虚的结尾,也没有国际巨星.有的只是朴素深沉的情感和忠于内心的执着.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是爷爷教小凡尼天文学知识,用各种香料代表每一个天体:Pepper is hot and scorches, just like the sun. Venu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and cinnamon is bitter and sweet, just like a woman. 最后一幕,身为天文学家的凡尼回到废弃多年的香料铺,从角落里找出散落的香料,铺在桌子上,找回失落多年的感觉,然后再一口吹散,香氛缭绕如同迷幻的苍茫宇宙......还有什么比天文学更能代表古希腊文明的精髓呢?古希腊人大概是太专注于星空之美进而才对这个自然世界着迷然后才有了那些朴素深刻的哲学思考吧.有这样一句台词:Old wounds are sneaky. 小凡尼他们这样的希腊人身上的旧伤,大概可以追溯到1453年拜占廷帝国被土耳其人征服开始吧.当征服者要把原居民从自己的故土上赶走时,那是怎样的一种背井离乡!但是,就是有如同爷爷那样的希腊人永远都坚守在自己的故土---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不肯离去,哪怕经历骨肉离别的煎熬,这种信仰的力量恐怕是我们所难以理解的. 但是最为可贵的是作为征服者的土耳其并非凶神恶煞,这部电影也没有沦落为一部充满血腥暴力的政治控诉.可见心灵虽无形,可力量堪比利剑,个人虽渺小,可是其真实超越了一切矫饰.

《香料共和国》短评

乡愁。历史夹缝中的人生。

10分钟前
  • 奥卡姆剃刀
  • 还行

饮食也可以是一种爱国的情怀...

14分钟前
  • Vesper LEP
  • 力荐

凡尼斯外公的喪禮上,忽然下起傾盆大雨,眾人紛紛開傘,而所有的黑傘中,只有一支是紅傘,那就像印在胸口上的硃砂痣,忽然隱隱作痛起來。有與親密的人分離過的地方才是故鄉啊...

16分钟前
  • Ricci D.
  • 推荐

外公,初恋,童年,美食......都是值得一生回味的啊,如同信仰一般神圣,美好。这个中文名,真是搞得太大了。。。

17分钟前
  • angel
  • 还行

有点天堂电影院的感觉,景色还是很美。对美食的理解也很独特,还能跟宇宙银河系什么的关联起来了。

18分钟前
  • mozarter
  • 推荐

我觉得还是没有办法和《天堂电影院》比,无论从画面还是故事情节都没法比,音乐当然是各有特色了。

23分钟前
  • 落尘寰
  • 还行

看不懂乡愁

28分钟前
  • striky
  • 还行

关于美食、香料、故乡和爱情的故事。电影篇张感好,故事娓娓道来,看完会向往土耳其这个神秘的国度。

31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力荐

没头没脑的希腊小资产阶级的诗情画意。

36分钟前
  • 羊男
  • 还行

感觉孩子眼中大人的世界,青年上妓院,意难忘三角恋,这种剧情和电影的风格呈现很欧洲电影,算是符合刻板印象?这部多了希腊与土耳其国家的政治纠葛和对小家庭的影响。看完这电影甚至有点谈不上喜欢讨厌一样,平淡又带着点狗血,电影的内容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感触。

37分钟前
  • 日日的小话筒
  • 还行

我不喜欢政治

40分钟前
  • Plus
  • 还行

1,世界上有二种人,一种是看地图的人 这种人会离开.第二种是看镜子的人 这种人会回家.2,不是英文对白 字幕又像没发工资那像小气 一点点的看得我眼睛疼.

41分钟前
  • sunway
  • 较差

有点天堂电影院的调调。

45分钟前
  • Ethan
  • 还行

语言课上看的片子都这么无聊

48分钟前
  • 去皮红薯
  • 较差

伊斯坦布尔真美

50分钟前
  • 冰疙瘩
  • 还行

有关历史,有关成长。

52分钟前
  • 叉烧豆
  • 还行

藏在香料中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那些关于爱的回忆

55分钟前
  • 柠檬
  • 力荐

★★★★☆

59分钟前
  • 21✨🌙(捂钱包
  • 力荐

主角不是做厨师了么!肿么变天文学教授了!

60分钟前
  • VitaminQ
  • 还行

人生里的每件大事都是由电话铃声或门铃声带来的

1小时前
  • 点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