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街机的老玩家来说,《高分少女》就是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街机发展史。
以矢口春雄的立场来看,更是一部《街头霸王Ⅱ》发展史。
下面对《街头霸王Ⅱ》系列,做一个回顾。
Street Fighter - The World Warrior,1991年3月发布。
是《街头霸王Ⅱ》系列的初版,俗称八人街霸。
被誉为,格斗游戏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Street Fighter - CHAMPION EDITION,1992年4月发布。
俗称,十二人街霸。
同初版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玩家可以选用,初版的四个boss。
2、1P和2P,可以使用相同的人物对战。
3、修正了初版的一些bug,调整了一些系统和人物参数。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物,使用的方法和体验,同初版不同了。
《街头霸王Ⅱ》系列的每一版,都会对bug、系统参数、人物参数、颜色等,进行调整,接下来的版本就不再赘述了,只说主要变化。
Street Fighter'TURBO - HYPER FIGHTING,1992年12月发布。
俗称,加速版。
同上一版的主要区别,是加快了游戏的速度。
Street Fighter - The New Challengers,1993年10月发布。
俗称,十六人街霸。
这一版,增加四个全新的人物,每个人物也增加了必杀技,是变化非常明显的一个版本,以至于被一些老玩家视为异端。
同之前的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此前,《街头霸王Ⅱ》系列的几个版本,使用的是CPS1基板。
从这一版,开始使用CPS2基板。
2、增加了四个全新的人物。
3、每个人物增加了新的必杀技。
例如,Ken的火焰升龙拳,就是在这一版首次出现。
4、增加了连击、破招等,新的格斗系统。
5、人物头像、语音、音乐,全部重制。
6、人物颜色,增加到8个。
可以在选人确定时,使用不同的按键实现。
Street Fighter X - Grand Master Challenge,1994年3月发布。
同上一版相比,虽然仅隔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变化巨大的一版: 1、豪鬼首次出现,取代Vega(警察),成为最终boss。
2、增加了气槽、超必杀,和空中必杀技系统。
3、可以选择游戏速度。
以后来者的眼光看,气槽和超必杀系统的出现,使《街霸》的系统,看起来不是那么太简陋了。
《Street Fighter X》发布5个月后,2D格斗时代,能够同《街霸》比肩的《拳皇》,发布了初版《The King of Fighters '94》。
自《街头霸王Ⅱ》初版于1991年发布,经过了5个版本,终于在1997年,发布了《街头霸王Ⅲ》。
动画中,春雄也曾对此吐槽。
Street Fighter - The Movie,发布于1995年5月。
俗称,电影版街霸。
开发商不是Capcom(是Incredible Technologies),因此不是《街头霸王Ⅱ》正统作品。
动画中,春雄也提到了这部作品。
电影版街霸的人物形象,取材于1994年,尚格·云顿主演的同名电影《街头霸王》(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176/)。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发布。
俗称,15周年纪念版。
同之前的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在于: 1、可以选择《街头霸王Ⅱ》系列的,任一人物版本(见配图)。
2、香港的国旗,由英治时代的旗,变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不过,Zangief(苏联大汉)的国旗,仍然是苏联国旗。
Street Fighter X - Grand Master Challenge,1994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
Street Fighter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2004 最后,没有大中华地区“特供版”《街霸Ⅱ》的发展史,在中国玩家的心目中,是不完整的——
后续有时间,再逐步完善各版本之间,差异的细节。
先吐槽一下,这种两个优秀的女孩贴一个废柴温柔男孩的套路,感觉好不真实唉,果然是男性向的剧么 -.-另外,感觉观众更多的是情怀党啊……顺便好奇一下,喜欢这个片子的妹子会超过10%嘛?
好了吐槽结束。
本番讲的是街机为主,各类主机百花齐放初期的90年代日本的孩子们的故事,以游戏为桥梁建立起的人与人的联结。
关于番剧本身没太多好说的,中规中矩但也算有些惊喜。
由于我在那个年代还没真正开始沉迷游戏,只是偶尔玩玩街机和fc游戏并且还是菜鸡一枚,所以对这些游戏倒是没有什么共鸣,不过这样的玩游戏的经历,还是有不少感触的,特别是两位主角的经历。
另外一点就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时间的流逝,里面出现的游戏越来越高级,可以看到游戏业一点一点的在发展,作为游戏行业从业者,也是万分感慨。
首先是两位略有边缘化和特别边缘化的主角,涵盖了很有特点的两类人。
对于男主这样的其他一无所成,一心玩游戏,并且把游戏当作自己唯一的价值与救赎的人,我想应该不是很少,或者说当年我也多少有些这个样子,所以很能体会这种心态。
特别是后来为了和女主去一个学校开始奋斗去学习考试,虽然失败了,但观众们应该会感受到那种激励吧,特别是奋斗过的人们。
这种奋斗是一种成长,是一种不再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向社会的规则的妥协与靠近,去争取社会资源。
对于女主这样更为神奇的存在,更是令人惊奇,富家子弟,家教严格(或者说过分),高智商高执行力,各种技能点丰富,却喜欢玩游戏,而且不善交流,如孤岛一般的存在,却幸运的通过游戏找到了一个朋友,一个可以理解她的人。
中间分别时面对男主的那番友情宣言,直接泪崩,最后强行被家人拉开离开。
作为一个孤独者,这里非常有感触。
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来说,人生中少有的可以交流的朋友,都是救赎般的存在,他们如生命中的光芒,是黑暗的世界中少见的温暖。
这种人的少数的几个朋友的重要性,远大于正常人的普通朋友们。
甚至朋友们的所作所为,是可以显著的影响这种人的人生走向的。
女主是幸运的,遇到了能一起玩游戏的男主(其实真要说的话,爱玩游戏的男生数量远大于女生,所以爱玩游戏的女生找到一个能一起玩的男生比反过来容易太多太多了…………(来自一个大龄单身狗的怨念))。
但世界上并没有这么多幸运的人。
(女二这里就先不提了,故事还没完,等完结了再看。
)另外,两位女主都是天赋很高的人,而男主并算不上。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特别是当每个人都想全力的去玩好、去提升技术水平的时候,男主如果想要跟上两位女主的进度,会很累很累,需要付出高于两位女主的努力才行。
不过如果只是在一起玩,在一起交流,这个可能不算是一个大问题。
当几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共同长时间全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天赋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明显落后的那位会很难受,会很容易充满挫败感。
如果体验过类似的情形,就会知道这种情形,特别是对于自卑的人来说,是多么绝望的体验。
再说一下游戏行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这点。
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带来了体验更丰富的游戏。
而玩家们可以享受到不断升级的游戏产品,自然也很开心。
我们也能看到男主说未来游戏会更好玩的时候的那种兴奋感。
于是,虽然都叫做“玩游戏”,但是这个活动每年能体验到的内容,其实是一直在变的,于是一直“玩游戏”却可以体验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而这也是我喜欢玩游戏的原因之一吧)。
喜欢游戏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游戏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体验最为丰富,复杂度最高的娱乐活动之一(当然我指的是能达到这个描述的游戏们),并且游戏的精彩程度还在不断升级中。
游戏的世界是广袤的,各种各样的喜好倾向,多数都能在游戏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给各种各样的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精神体验。
上个世纪末当我还是一个菜鸡玩家的时候,一开始只是随便玩玩街机游戏和fc游戏,所以当年对游戏界的精彩基本上一无所知。
后来入了pc游戏的坑,感觉是打开了一个精彩世界的大门,从此彻底沉迷其中(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喜欢“复杂”的游戏)。
从delta force、starcraft、red alert等游戏开始,一直到今天,一路上看着游戏行业发展至今,并从一个玩家变成了这个行业的一份子。
游戏行业日新月异,但中国的游戏行业却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网络服务化。
后来有诞生了新的盈利模式——免费提供游戏,靠内购盈利。
这种等价于为不同的人出售不同价格的游戏的做法,自然盈利率是比按份卖高得多。
于是国内单机游戏行业消亡了。
作为一个从业者,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我也基本不玩国内的游戏。
但是人民喜欢并且乐于出钱,我也很无奈,所以我选择只做游戏引擎而不直接参与gameplay开发。
希望当国内单机游戏市场还能有复兴的那一天吧。
下面随便扯扯。
喜欢玩游戏没什么不好,但是游戏这个东西,对于平时能接触的东西比较少的普通人来说,是相当的有吸引力的,于是也确实容易沉迷。
作为沉迷过游戏十几年的大龄宅来说,在各种娱乐体验了一圈之后,发现还是游戏最有意思(手动摊手),于是越来越宅了……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游戏,我个人觉得可以去试试自己开发一些简单的游戏,特别是游戏设计的资料可以多看看,这样别的不说,至少很多利用人性的缺陷来让人沉迷的设计,看到了就会警觉,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在一个意义不太大的地方浪费时间了,哈哈。
对于个别想要进入游戏行业的人:入行需谨慎,想入行的最好在大学之前自己尝试开发几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然后再考虑这条路。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那种“电子海洛因”的氛围依然还在,游戏作为最优秀的文化载体之一(我想总有一天,甚至可以不加“之一”),在这种氛围下也很难被发扬。
而且国内走向了一条很不一样的游戏生产的路子。
商业游戏模式单一玩着无趣,但独立游戏有没有足够的市场,自然也没有足够的开发者积累,也很难大量的产生佳作。
偶尔出现的佳作也像是“穷人靠变异”的感觉。
在国内的这个经济环境下,敢于投身独立游戏的情怀开发者,毕竟是少数。
特别是有才华的人,为什么要来冒着如此高的风险,来做独立游戏呢。
不过话说回来,游戏这一行,还是真爱型开发者比其他行业多一点……特别是当国内经济发展到和发达国家差不多的时候,游戏行业的真爱型开发者数量会越来越多,收入自然会越来越低。
在美国这种地方,游戏开发属于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工资低的典型行业。
也许有人质疑,像动画中大野晶这样的女玩家真的存在吗?
我想说的是,存在!
并且很多。
我周围游戏玩的超棒的女生,她们在生活中也是不折不扣的强者。
面对不公的命运会选择抵抗,不服输的精神,掌握自己命运的努力。
她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妥协,而是不服输,即使不被人看好,依然可以用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其实我小时候接触的街机很少,格斗类的游戏也一直不太感冒。
对快打旋风、三国志这些印象还挺深刻。
最开始玩的游戏就是家里的SF红白机。
那时候全院只有我家有一台,很多小朋友放学就会来我家玩。
我的第一位同志战友就是这个时候认识并且维持了整个童年的革命友情。
我在主控制器的位置从来不变,副手位置总是在轮换,但是如果她来了,我会把主控位置交给她,这是对她的最高信任。
我们不厌其烦的切磋,最有默契的当属沙罗曼蛇和赤影战士。
这两部游戏有着百听不厌的配乐,在那个时代绝对是64位机的性能巅峰之作。
虽然无法像男主春雄那样听游戏BGM的卡带,但是我把最爱的几部游戏配乐用磁带录了下来,现在都还有收藏。
在那个游戏就是玩物丧志的年代,我能一直玩游戏的唯一条件就是把钢琴弹好。
我与游戏的缘分有多深,与钢琴的羁绊就有多久。
其实在我看来,弹钢琴就像是另一个游戏,努力的磨炼技术,攻克一个又一关卡,找寻线索,将他们串连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钢琴从另一个维度补全了我的灵魂。
说起来我的游戏品收藏也确实不少了,基本上达到全机种制霸了,初始红白fc开始,sfc,gameboy,世嘉 MEGA DRIVE,PS,穿插电脑进入家庭,nds,psp,xbox,wii,switch,直到今年刚买的ps4。
直到现在,我依然喜爱游戏,他们带给我的乐趣无法评估,同时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会为不同的人生哭笑,会和像高分少女这样的佳作产生灵魂的共振,会在每次游戏过程全力以赴,认真体会创作者的心境。
就像读书一样,这是与作者更深层次的交流。
感谢这部番剧,让我找回了喜爱游戏的初衷。
可能还是要先从观感讲起……被誉为近年B站最大失误(因为没有引进)是因为我年龄不够吗?
虽然很不错,在我心中还远到不了9分以上的神作等级。
全集大概三条线,矢口春雄游戏线,矢口和大野及日高的三角感情线,还有大野的家庭线。
仔细想想,这三条线真的是想一股绳一样拧在了一起,完全无法隔开,这样才能给观众好的感受,但是影评想这么拆着写感觉好难啊……先说第一条线,第一条与其说是矢口春雄的游戏线,或许说是三人的游戏线更适合。
动画中的游戏,据说全部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极为写实,让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非常有感触,但是我作为一个90后,并没有什么概念……我是从小霸王游戏机时代开始玩的,从小玩游戏就是在家里,不是小霸王就是电脑,去游戏厅并不怎么会玩,找到乐趣都已经是初中在玩ps2了,还是以玩实况和NBA2K为主。
所以一直到男主高中的1995年,看到侍魂和拳皇,才有一些概念,之前的十几集,很难达到我的共鸣。
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二次元群体来说也是这样,看这个很有感觉至少要比我大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还是核心二次元的估计少之又少了,或许这也是这个动画没有很火,B站没有抢的原因吧。
但是,这不妨碍这部动画是部好作品,除了详实的游戏史料,三人的感情线应该也是主要因素吧…男女主角因游戏结缘,日高因喜欢矢口游戏时的神态而喜欢上了矢口。
多多少少有点后宫,尤其是女二喜欢男主,多少有点牵强,就是看男孩子玩游戏,就喜欢上了,这么随意的吗……男女主这条感情线,相对来说扎实很多,日久生情,玩久生情,天天腻在一起的男女,不擦出点什么才是很奇怪呢。
女主一直带着的戒指??
项链??
代表着男主在女主心中的位置,那就是爱在心头,口难开是自然属性……两人的感情经历的曲折大概就是女主出国,男主和女二天天在一起惹回来的女主吃醋,男主中考失败使得男主觉得女主可能看不起自己,女主家庭势力的小阻挠。
或许是到最后才确定关系的原因,反正不管外界怎么折腾,男主一直喜欢女主,女主也一直喜欢男主,两人的心意都没有太大的波折。
老妈和开车老爷子及女主姐姐各种神助攻,想想感情还是很顺利的。
毕竟不算是后宫文,男主也没有都喜欢,更不是诚哥,自始至终就是喜欢女主,女二贴脸没贴住,默默心疼一下女二吧,小家碧玉,多好的女孩子……最后是大野的家庭线。
比起只有妈妈的矢口家和只出现了爸爸的日高家,大野的家庭明显要比另外两个家庭复杂多了,未曾出现的父母,开车的老爷爷,严格的家教老师,浪荡的姐姐,每个人都有不少戏份,且越到最后,这家人的戏份越多。
编剧也把最后大野的家庭教育当作第一季的落脚点了。
矢口虽然是个废柴,但是是个有梦想,肯努力,有爱心的好孩子,大野虽然生在富贵人家,却一点都不开心,玩不了自己想玩的,只能学自己讨厌的东西,玩个游戏还要躲来躲去,一点自由也没有,一点也不开心,直到见到矢口,才逐步敞开封闭的内心,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不行了,我编不下去了,实在想不到大野最终被家庭原谅有啥教育意义了……就是家庭同大野和解了而不是大野同家庭和解了啊,其实这一点相对较小,就是想说有钱也不一定幸福吗?
我也说不清了看着不累,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高评价。
后续如果出2了,还是有这么详实的游戏史,且逐步过渡到2000年左右,我或者比我小的这一辈人身上,应该讨论度会更高一点,包括我自己可能也会更感兴趣一点。
说不定2突然就成今年爆款了,然后第一部就又被返回来吹捧,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近慕名看了2018的动画《高分少女》,有一点其实挺值得玩味的,就是男主作为一个深度电玩宅,一开始热衷的主机是PC-E,后来又成了世嘉党。
但无论是PC-E,还是世嘉的主机都是被任天堂按在地上摩擦的主,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主机大战中都是无疑的败者。
但结合动画叙事的脉络,男主似乎只钟情于无论是人气还是游戏都连战连胜的三无千金大小姐—大野晶。
(真正的三无,没有台词,沉默得就像《勇者斗恶龙》中的主角。
)但明明最具世嘉精神的是女二日高小春(黄毛),她对男主执着,向恋爱的命运不断挑战,不断得用游戏技巧打磨自己的信念,就像曾经挑战任天堂在业界威权的世嘉。
而大野晶做了什么?
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坐享其成。
她就像90年代中后期CD大行其道环境下的任天堂,对于市场的变革,老任选择什么都不做,依旧用卡带作为载体推出了N64。
所以如果以代表人物兴趣与品味的主机作为叙事的贯穿道具,我实在不太明白,大野晶有什么值得男主去守护和喜欢的,明明日高才是与你灵魂相契的伴侣。
你喜欢PC-E,喜欢世嘉这些不认命的loser,怎么就对屡败屡战的日高妹妹无动于衷呢?
就因为大野晶是先来的?
简直太甜了啊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全员助攻大小姐和蠢熊啊 包括日向 日向这娃也是惨 还是和小玉猫在一起吧 日向!!!
姐姐大野真、妈妈、老爷子、死党宫尾、甚至恶魔萌美老师都网开一面!
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做游戏让她开心 这什么神仙操作 真的太棒了!!!
晶的表情更多了 可爱啊!!!
吃饭发出“木噶”的声音也太可爱了啊!!!
专心打游戏时投入的神情也可爱啊!!!
首尾呼应好评,晶最珍视的礼物还是蠢熊小学分别送的奖品戒指,真是长情呢!
晶把头靠在蠢熊肩上这一幕和终将对比。
第二季啊!!!
我想看第二季。。
在游研社的视频里了解到这部动画,一口气就看完了。
从第四集起加大了对感情生活的描写,一度都准备不看了,后来还是因为太无聊,就把它看完了。
想想也是呢,90年代初的孩子逛街机厅的故事,本来也就只有我这种大叔级的人才会产生共鸣,如果不加入一些女孩子,搞出来一些后宫效果,哪儿还会有人看呢?
逛街机厅的事情,我太有发言权了。
从小学一年级爸爸给买的王中王山寨fc和一盘16合一的卡带开始,我就走上了游戏的不归路。
和动画中的男主不同,我并不是一个学渣。
所以我也就更清楚,那些来自女孩们的青睐,和街机厅真是丝毫没有关联。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诫不要让孩子进入”三室两厅“,要让孩子好好写寒暑假作业,过一个健康的安全的假期。
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游戏厅的环境并不好,”混子“扎堆,烟味儿浓郁。
长时间,街机厅的市场价是一块钱五个币。
所以如果带了超过五毛钱,那可真要小心会被混子劫走。
这显然不是我所担心的事情,因为家庭条件一般,我70%的时间都是在”白嫖“,站在别人后面看。
即便如此,也是相当的津津有味。
后来有了点零花钱,乃至最疯狂的小学五年级,每天都要去街机厅三次,早上半个小时,下午上学半个小时,下学再玩一两个小时。
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还可以,所以父母亲对我打游戏的事情,除了通过零花钱来控制外,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和我爸一次搞笑的偶遇。
那天下午我刚打完游戏从街机厅出来,却正好在路对面碰到他下班。
那是一个安静的下午,路上并没有多少人,我和我爸在路的两边尴尬地等红绿灯。
我还在思索该如何把我出现在那个地方的事情搪塞过去,我爸却硬着头皮装作没有看见我,低下头一脚踩,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相比之下我的学渣兼小混混的表哥的童年就不那么美好了。
表哥熟悉镇上所有游戏厅的位置,不幸的是,他妈妈和他一样清楚。
我听到过不下几十次,他被他妈妈从游戏厅里拽出来,然后一顿毒打,或者混合双打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街机厅就是我的童年。
所以动画里的很多情节,共鸣不是一般的强烈。
比如按键完全不灵的机器、遥远的县城里有一块钱12个币的传说、以及各种搓招攻略在同学间流传。
大半夜走几里路就是为了去一个新开的游戏厅见见世面,或者凌晨五点起床去敲老板的门,让老板几乎抓狂。
和动画里相似的回忆太多太多了。
动画片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对曾经出现过的游戏的专业的还原,能把人带回一个详细的回忆的场景中去,这些游戏,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甚至偶尔还会找一些大神的视频打发时间。
曾经和动画主角有同一个愿望,就是长大了,自己在家里有一台街机,可以在家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现在这愿望已经轻易实现了,却没有了小时候的激情。
可能所有实现了的梦想,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吧。
很怀念逛街机厅的童年,一个完全和女孩子没有关系的童年。
在学校里喜欢女孩子,上课盯着她的后脑勺看,眼睛都拿不开。
但是出了学校,进了街厅,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一个更纯粹更开心的世界。
本番的时代背景定于九十年代,时间线起始于1991年。
想必关于街机时代的街机游戏以及街道场景还原的有多棒,这里就不赘述了。
提一个细节,剧中的汽车是真的还原的太到位了,爱死这细节了。
其实我并没有经历过那个街机大放异彩的时代,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一代人独特的回忆。
本番最让我感到真实的还是有关于玩游戏的那种感觉,以及晶的那种遭遇,简直是感同身受!
春雄是一个不爱学习但是酷爱打电动的男孩,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符合大部分人的童年吧。
如果没有外界的过渡干扰,没有人应该会在小学时就拼命学习吧。
玩是人类的本性,根本就不可能彻底抑制的啊。
然而我的童年就比较惨了,我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利用周末补课的。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惭愧,打鸡血了这么多年,最后上了个民办本科,哈哈。
小学时,我的母亲就十分严厉,比如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有篇课文没背下来,结果被骂道一点多背完才睡觉,当时我是二年级。
还有就是,遇到一道难点的数学题做不出来时,母亲站在我的身旁对我怒吼等等……以至于我到现在,不论做什么,母亲只要在旁边看着,我就紧张到根本没法做。
在这方面呢,我是很羡慕春雄的母亲奈美的,这样的善解人意的母亲,说实话,我是真的很羡慕啊!
我一直就觉得,“爱”也是需要教育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可以一谈到异性同学,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这样真的是太尴尬了。
春雄和奈美这对母子的亲子关系,值得我去学习。
晶,一个财阀千金。
但是,她过的更是压抑。
巧的是,我也有过包括但不限于,周末只能学习不可以出去玩,禁止恋爱,断绝零花钱等等的经历……不过,有一个基础不一样,晶有着雄厚的家庭背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啊。
至于财阀家里是怎么样的英才教育,我的确不知道,也没法评判那样好不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情况。
没有办法去对比。
但是,这些经历真的是让我感到十分不适。
真的不应该这样 !
没有经历过这些,你就一定不会知道有多痛苦,以及对以后生活的影响。
总之,我对母亲的教育方法并不认同,但是你说我想远离她吗?
可能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有抱怨。
但是,光是这养育之恩,我的家庭比较特殊,可以说没有母亲我就不可能活到现在,所以,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是要报答的。
如果说,在未来真的有穿越时空这东西的话,我会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母亲的母亲那里,就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明天就又要上课了,自从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了。
纵观这二十年,我似乎都没有做出啥让我自己满意的事情。
没有能力留住自己喜欢的人,高考也是考的一塌糊涂,考个四级听力还出了收音问题,真的是离谱。
我也不知道我以后要做什么,总之就是干啥啥不行把。
最近试一试把英语捡起来,争取明年把TEM4过了,我想以后做一名字幕组的成员,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呢?
人老了,看这种略带点白学的番真有点顶不住。
胃疼。
今天一口气刷完第一季,看到结局并不是我想的HE,那么特别篇和第二季就先放放吧,寒假再说。
其实我觉得动漫的大结局就很符合现实,春雄和晶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之间确实存在过爱情,但真正步入婚姻真的有点难。
不过漫画最后的番外,却又明示了晶要去重续旧缘,嗯,也不错。
还是蛮喜欢这种双结局的,各有各的合理性。
今天是中秋节。
希望,我的曾经挚友们,曾经我喜欢过的女孩子,以及现在陪伴我的人,都快乐吧!
还有一点就是,我要提醒我自己,如果我以后也为人父母,我可千万不要变成我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啊!
高分少女的表现真是优秀,是恋爱番,却又不止是恋爱番。
它和一般恋爱类动画两个人开场就莫名其妙互相吸引不同,高分少女从一开始就是用共同的兴趣爱好将男女主相连。
从最开始在街机厅的相遇,到后来以游戏为红线渐渐走近,相互激励。
因现实而几度疏远,又因游戏再次走到了一起。
游戏让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有了交集,有了亲近的可能性。
对于春雄来说,大小姐大野是金手指春雄唯一的对手,是前方被追逐的高玩,但也是盟友,是想要分享游戏资讯和心情的友人。
哈珀·李在《守望之心》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和你的同类结婚”,而Game boy春雄,无疑是大小姐的同类。
除了极其优秀的感情线之外,动画中也铺开了日本游戏的发展线,从街机的盛行到家用主机的崛起,各种各样优秀的“奇怪”游戏面世,不过男女主真是对格斗游戏情有独钟啊...总而言之,让人流泪的好番。
结束了来自SNK的麻烦,高分少女终于迎来了前有连载再开,后有动画播出的幸福时刻。
刚开始看漫画的时候,我小孩都还不会站,现在动画播出的时候,我孩子都会和我一起玩XBOX了。
相比起现在手游横行的时代,那个去街机厅里玩游戏的时光真是难以忘怀的美好日子。
只是略有不同的是,那时街机厅里压根就不会有大野这样的可爱妹子出现。
能和女生一起玩游戏都已经是PSP时代的事情了,在工厂里实在是太闲了,每天一起面连怪物猎人那就是最好的消遣了。
而现在在初中群里聊起来,那个没零钱去同学家里玩魂斗罗,幽游白书,火枪英雄,有零钱就去玩拳皇,侍魂的时候,群里总会炸起一堆潜水员。
或许这也是高分少女最感人的地方,一起玩游戏的时光,一起玩游戏的快乐,这是永在心里的小小的幸福,也希望能把这幸福带给我孩子,不用去上那些没用的各种班,和父母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