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海洋幻想曲(台),Le Chant de la Mer

主演:大卫·罗尔,布莱丹·格里森,丽莎·汉尼根,菲奥纽拉·弗拉纳根,露西·奥康奈尔,乔·肯尼,帕特·绍特,科姆·Ó·斯诺代格,利亚姆·霍里卡恩,凯文·斯耶斯卡斯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语言:英语,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年份:2014

《海洋之歌》剧照

海洋之歌 剧照 NO.1海洋之歌 剧照 NO.2海洋之歌 剧照 NO.3海洋之歌 剧照 NO.4海洋之歌 剧照 NO.5海洋之歌 剧照 NO.6海洋之歌 剧照 NO.13海洋之歌 剧照 NO.14海洋之歌 剧照 NO.15海洋之歌 剧照 NO.16海洋之歌 剧照 NO.17海洋之歌 剧照 NO.18海洋之歌 剧照 NO.19海洋之歌 剧照 NO.20

《海洋之歌》剧情介绍

海洋之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中小岛,小男孩本(大卫·罗尔 David Rawle 配音)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罗娜(丽莎·汉尼根 Lisa Hannigan 配音)渡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尔莎(露西·奥康奈尔 Lucy O'Connell 配音)出生,而母亲却撒手人寰。转眼过了六年,他们的父亲康纳(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配音)始终未从丧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满幻想的西尔莎偶然发现妈妈留下的贝笛,结果险些溺毙大海,最终导致奶奶强制性地将两个孩子带离这座小岛。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在街道游走的时候,意外遭遇了三个奇怪的小精灵。他们希望借助“海豹女”西尔莎的歌声回到故乡,神奇的冒险就此展开…… 本片根据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强者无惧孤注一掷:巴西国家队僵尸山雀惠特妮第一季安娜澳门风云2夏加尔与马列维奇掠骨者地中海巨型蜘蛛最后的决斗钢铁少女:决战真爱营业萌萌侵略者暗金丑岛君外传剧暗金犀原小姐蝴蝶飞秘密的女人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城市24小时大爱你们全修。毛驴县令之天外来客少林杀手:血钱9路冥婚迷你百合功夫熊猫2诱捕宇宙战舰大和号复活篇女神本色主君的太阳

《海洋之歌》长篇影评

 1 ) 神奇的冒险

这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最美的动画,历时十年的项目,逐帧手绘,视觉风格上完美的融入了浮世绘、工笔、水墨的元素,空灵优美的配乐,一场如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之旅,唤起人心中所有的美好。

不仅故事完成的好,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真是极致般的视听享受。

画风好美,画面一级棒,配乐也特别好听。

如果去电影院里面看的话,听见与视觉会更美,更享受。

 2 ) 爱与分离最美的寓言

一早就知道海洋之歌是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入围者之一,但相关信息不多。

没想到今天看完,发现太有爱了,太喜欢了。

首先,它是一个关于“爱,成长,分离”的寓言,奇幻色彩浓郁,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很治愈的故事。

到结尾的时候,我才蓦然发现,原来爸爸和奶奶的角色对应的是猫头鹰和她儿子,儿子都是心碎,一个只能用喝酒来疗伤,一个眼泪变为汪洋大海。

母亲们,都是超理性的,把感性深埋,表情僵硬。

其次,石头的象征,非常有意义。

所有主动被动被压抑的情感者最后都变为沉默的石头,坚硬,顽固,看似可以应对世间所有的悲伤痛苦,但往往自身也是消耗和受害者。

石头要复活需要的是听到海豹女的歌声,因为歌声里有情感,可以疏导曾被压抑的情绪情感。

电影里,妈妈教儿子唱歌,几个精灵用歌声表达内心,哥哥教妹妹唱歌,里面都有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再次,这还是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兄妹情为最主要的吧。

哥哥的冒险与成长治愈了儿时妈妈突然离开的伤痛,并且对妹妹的情感变化是治愈的关键因素。

这也反应了多子女家庭成员间彼此复杂的感情,是独生子女成长中所不能得到的。

最后,妹妹6岁了,不能说话,表面看好像是家庭问题的外在表现:妈妈的突然离去,嫉妒心十分强烈的哥哥,沉溺在失去妻子痛苦里的爸爸,所有这些最后通过拯救妹妹的性命每个人都得到了自我救赎。

故事,绘画,音乐,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都暗含治愈因素。

瞎掰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画风漂亮,色彩蓝到心底,歌声飘渺空灵,故事短小精悍,太美了。

所以,必须五星推荐。

 3 ) 这是暑期档最美的电影,但大部分人却错过了

2016年的暑期档,质量低得让人绝望。

在国产动画动不动就宣称自己“十年磨一剑”、“国产动画的良心”的时候,有一部两年前就在国外上映过的动画片,悄悄被引进了国内,给了那些精致的无脑片一记漂亮的耳光。

它就是《海洋之歌》<图片1>这部电影被提名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获得了去年的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

《海洋之歌》的故事不复杂,估计也有很多人已经知道。

它取材于欧洲神话,讲述了两个孩子的冒险传奇。

小男孩Ben和他的父亲、妹妹生活在一个小岛上,他的妈妈在生妹妹Saoirse的时候离开了他们,所以Ben对Saoirse充满了怨气,他不喜欢这个妹妹。

<图片3>他们的父亲因为妻子的离开,一直沉浸在悲伤中。

他们的奶奶想把孩子们带到陆地上生活。

可是孩子们不喜欢陆地上的生活,这个时候,Ben发现她的妈妈是传说中的海豹女,Saoirse继承了母亲的血统,如果不回到小岛,找到传说中的海豹精灵的衣服,Saoirse就会死。

于是Ben想尽办法要带着Saoirse回到海岛,在回去的路上,他发现,所有那些妈妈曾经讲过的神话:精灵、猫头鹰女巫、变成石头的巨人都是真的!

最后Saoirse穿上了海豹衣,拯救了所有的精灵,Saoirse在成为海豹女和失去灵力之间,选择了留在父亲的身边,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图片8>这部电影的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现实生活中,Ben和Saoirse的爸爸沉浸在妻子离去的悲伤中,奶奶尽力想让这一家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另一条是童话故事中,猫头鹰女巫为了让她失去爱人的儿子不要悲伤,而吸走了他的情绪,把他变成了石头。

两组人物的形象非常一致<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再结合人的灵魂会变成海豹的爱尔兰传说。

也许故事其实站在了Ben的视角:<图片15>Ben的母亲因为难产离世了,留下了患有自闭症的妹妹Saoirse和被悲伤压得透不过气的父亲。

Ben和Saoirse被奶奶接到了陆地上的城市,可他们都很不适应,Ben要带着Saoirse逃回海岛。

<图片16>一路上他们经过了草地、海洋,Ben想起了他的妈妈给他讲的所有童话,我们小的时候,也都会以为故事里都是真的。

<图片17><图片18><图片19>Saoirse不会说话,但能唱歌,这样的设定也符合自闭症孩子的特征<图片20>海豹精灵歌唱的时候,所有的精灵都回到了灵界,Ben再也看不到童话中的人物,也就意味着在Ben的成长。

这样看来,这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又悲伤又美好。

<图片21><图片22><图片23>导演汤姆·摩尔的创作灵感来自很多年前他带着10岁的儿子去海边玩,看到了很多渔民为了谋生,杀死了大批海豹。

有人告诉他,这样的事情以前不会发生,因为渔民们曾经相信,海豹是死去的人的灵魂,就是selkie,就是海豹女。

<图片24>之后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历时七年一帧一帧手绘完成了这部动画,等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十七岁了。

实打实的七年时间,汤姆·摩尔以他独特的风格,用几何图形和抽象的线条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每一个画面都精致地堪称艺术品。

<图片25><图片26>汤姆·摩尔的成功其实源于他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他的上一部《凯尔经的秘密》也是取材于爱尔兰的民族传说,同样也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图片27><图片28>我们近几年大热的国产动画,如《大鱼海棠》,虽然表面看上去讲的是一个中国的故事,可是骨子里还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内核,画面也还处于尽量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保证动作的流畅的程度。

我们真正文化的魅力,在何处?

《海洋之歌》上映11天,累计票房只有1477万,虽然网上的资源已经铺天盖地但是,有的电影一辈子一定要在大银幕上看一遍,《海洋之歌》就是如此。

它没有《大鱼海棠》的三角恋、绿茶婊没有《汽车人总动员》的无耻抄袭没有《摇滚藏獒》的国产外衣下的美国心可它把爱尔兰的民间传说带到了世人面前,并得到了赞誉。

单凭这点,《海洋之歌》就值得我们尊敬。

 4 ) 做个敏感的人,尽管会痛苦

孩子四岁半,全程英文陪我看完这部电影,看到妈妈走的时候他哭成了泪人,他有很多疑问我一直在给他寻找合适的解答,比如为什么妈妈最后要走。

非常好听的歌非常美丽奇幻的画面,应该是有民族感神秘系,我关注了了片中对情绪的描述,把不好的情绪关起来,抽空后的人不如死去。

我们因为丰富的情绪而成为高级动物,也因为敏感的心而饱受痛苦折磨,但是失去了这些情绪,我们就和石头没有区别了……人在成长中,一生都在学习,如何面对处理消化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如果自己都无法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又怎样去引导孩子呢

 5 ) 海洋深处,心欲弥坚

白犬、酸模叶子、荨麻刺、海螺、圣井,《海洋之歌》里几乎是童年一切美好幻想的缩影,音乐触动最深切的童心。

倒不是那么喜欢导演的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故事依旧短板,但是有足够打动的细节。

想起拉脱维亚那部《口袋里的小石头》,家族故事呈现得如此空灵美妙,又不甜腻。

传统手绘爱尔兰民风,情感至上。

影片贯彻着一种天真孩童的纯真视角。

二维手绘风格中包含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交融着独特想象的部分如同绘画,节奏明快如同阿拉伯美术中图案的线条节奏。

以工整完美的动画形式呈现出个人的成长、家族的秘密,还有时代的变迁。

人和精灵的情感故事虽然是一桩悲剧,但是这种娓娓道来的清淡风格让全片笼罩上一层温暖的滋味,伴随爱尔兰手风琴配乐,那奇妙的构思和浓郁的色彩,是如此迷人。

作为一部贯穿儿童成长经历的电影,它丝毫没有显露低幼平庸的短脚。

导演留下他童年记忆、家族温情和文化认同的故乡印象。

画面中两个孩子在探险的过程中,经历城乡辗转,没有一贯的丑恶对比,老巫婆的凶恶背后也引出一个辛酸的爱子传说。

导演特意隐去泪化大海的男人石化前的原因,因为这会拖累整部片子的节奏,让观众在意犹未尽的爱尔兰民间故事的温化中继续探索想象。

兄妹情感的升华在最后家人团聚的结尾中圆满。

超现实场景自由运用,传统与想象技巧相得益彰。

谁曾说动画片演职员表往往是最长的,因为制作相当艰难。

《海洋之歌》逐帧二维手绘,每帧要用软件制作15幅绘画,总共耗时七年。

《口袋里的小石头》运用停格和传统工艺,一笔一笔全是手工绘制。

美国纽约独立动画人西格妮·巴马尼,采访中说出她为自己的独立动画电影《口袋里的小石头》奔走的心得和体会:影片首映的时候也是我最艰难的一年。

从2013年7月开始直到2014年的一整年都艰难。

我的作品多次被拒绝,令我很悲观失望,其中包括克里斯·罗宾森(Chris Robinson)——他没有将我的电影推荐到渥太华动画电影节参选。

我发邮件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部电影根本不能看,我看不下去。

”是的,我的电影很烂,这真的让我倍感挫败。

我本以为他是我的朋友,会愿意花88分钟来看完这部电影的。

    电影在拉脱维亚公映的第一周,人们通过网络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部电影以及这部电影给予了他们什么样的触动,因为我所讲述的就是他们家庭的故事。

但是还是有人无法忍受电影的旁白。

有人说“旁白快把我逼疯了”,好吧。

     面对一部亲力亲为的动画作品,如此艰难心路与简单粗暴的评价。

然而《海洋之歌》口碑如此之好,排片又如此之少。

在圈钱流产线作品盛行的当下,它才是最值得踏进影院享受的美好电影,在此你仿佛会找到未曾失去的童年。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6 ) 太喜欢里面的画面了!

很棒很棒的动画电影。

原画、音乐、故事、角色都特别棒,画面美得每一秒抠下来都是一幅插画 ,太好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真的是要美哭

细节到位,人物设定也炒鸡萌,爱尔兰民谣犹如天籁之音,切实感受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万物有灵,像艺术品,纯粹而治愈虽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结局的重逢与告别,真是又美又温柔

 7 ) 手绘天堂里的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时代的乡愁

五年前,汤姆·摩尔的长片处女作《凯尔经的秘密》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最终败在可能是本世纪至今最好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手中。

五年后,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海洋之歌》在审美、价值、叙事和材料来源方面都是前作的继续:手绘、凯尔特神话、爱尔兰民间传统,还有就是都拿到了奥斯卡提名。

而以今年较弱的阵容,小selkie很有可能拿到小金人。

优质的动画片永远都不可能倒退到前电脑时代的手绘中去,比如片中的一些人物动态为了节省成本,毫无疑问是电脑技术制作的。

而美轮美奂的手绘风格是在动画片描摹真实世界的技术登峰造极之后的另一种探索:Pixar的栩栩如生穷尽了动画技术向逼真努力的道路,于是艺术家们不得不在非真实的方向上寻找推陈出新的进路。

就好像自然主义之后的超现实主义,印象派之后的毕加索。

手绘之“形”无疑是切合该片之“实”的。

“成人—孩童”的二分法贯穿全片,裹挟着“理性—情感”、“现实—想象”、“人造—自然”、“城市—海洋”一系列的二元配对;孩童的胜利,成人的妥协,无疑是一种价值的隐喻。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其实还有一组对立,即作为殖民主义遗产的现代工业社会和后殖民主义意欲挖掘的、属于“当地”的爱尔兰/苏格兰传统文化。

主角一家对于城市生活的拒绝和对大海的依恋除了作为一种情感取向外,还是一个政治立场;再加上温情脉脉的家庭观,便是片中无所不在的乡愁。

这种乡愁源于被压抑的民族文化认同,在后殖民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觉醒,于是也有着双重任务:不但要挖掘身份认同的文化根基,还要让世人知晓。

人人都知道凯尔特神话的存在,但是要让它进入流行文化的正典,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类口号下,让它参与到现代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中来。

影片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问题就在于把传说与现实融合时,其说教意图过于明显。

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不堪入目,要么就是被丑化的老太婆,要么就是无辜的、纯洁的、完美的、自然的精灵,男性幻想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投影。

然而她们强大却又脆弱,需要缺点很多但坚强忠实的男性来充当护花使者。

与《沉睡魔咒》正好处于两极。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艺术戏仿的颠覆性意义全部来自于被颠覆对象的权力地位,所以对于一个人尽皆知的迪斯尼童话可以尽情解构,而不为人知的弱势文化中的故事则还需要以正向的方式述说。

《海洋之歌》的全部颠覆性都来自于故事之外的社会性,在于毫无保留地拥抱本地文化并大胆地把它带上国际银幕。

大多数神话都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而他们都在等着一代代新的艺术家们一遍遍将他们重写,谁的文化没有这样的重写,谁就输了。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反复循环地使用既有的社会道德成见,把神话多维的、模棱两可的价值嫁接在我们想要的当代价值上。

好莱坞的所有家庭、亲情等桥段,爱尔兰导演一个都没落下。

这样对原住民文化肤浅、粗暴的再表达,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

当我们“寻根”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自己预先定义好的“根”,那些现代人自己构建出来的对于前现代的美好想象。

半人半兽的生物和具有魔力的歌声对于每个时代都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只作出浪漫的解读,努力忘记粗砺的另一面。

我们想“回去”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我们的乡愁没有一个确切的“乡”作为依托。

我们手中只有一张孩童手绘的地图,没有魔法的帮助,无论如何不能找到回“家”的路,城市地下埋葬的精灵是我们唯一的救赎。

后殖民时代复苏的乡愁带来一种憋闷的痛苦,唯有以想象力聊以慰籍,或者还有以想象力建构起来的身份和文化认同。

个人微信公号PostCoitum

 8 ) 一个黑色成人童话,一首忧伤精灵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海洋之歌》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与家庭的黑色童话,不幸而且忧伤。

故事创意源自爱尔兰民间传说,导演汤姆·摩尔将这个原本悲伤的故事拍的唯美又文艺。

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清新的场景画面,行云流水般的色彩使用,本片有着浓厚的欧洲文艺电影气息。

<图片2>汤姆·摩尔受宫崎骏影响很深,无论是作品还是人设,都有向吉卜力致敬的影子在。

《海洋之歌》让人不禁想起《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

全片采用逐帧手绘,画风唯美,伴随着动听的爱尔兰民谣,遇到塞尔奇精灵。

一部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打动人的首先是情感共鸣,精灵女巫等奇幻元素使用的恰到好处也为本片添加不少亮点。

<图片3><图片4>把电影解析开来,第一条故事线索是救赎。

为了生下女儿,母亲布罗娜离开了人世。

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频临破裂,充满压抑和悲伤。

父亲康纳情绪消沉,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痛失爱妻的他,一蹶不振。

对于孩子也不上心,基本可以入选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

哥哥本是个问题小孩,觉得母亲的死是因为西尔莎,处处看妹妹不顺眼,各种找她茬,讨厌她,甚至有些恨她。

西尔莎则患有自闭症,不会说话。

妹妹西尔莎的生日,也是母亲布罗娜的忌日。

奶奶觉得小岛环境很不适合小孩成长,要带他们离开小岛,前往城市生活。

就这样,本和西尔莎成了留守儿童。

本很不开心,于是带着西尔莎去找被留在小岛的大狗。

西尔莎吹响的贝笛海螺引来了三个精灵,他们道出了西尔莎是海豹精灵,希望她能够唱歌,解救众多被石化的精灵,送他们回家。

可是没有海豹仙衣,西尔莎不但无法拯救精灵,身体逐渐衰弱,快要死亡。

本从精灵肖纳吉那里,找回了遗忘的记忆。

嘴上说着讨厌妹妹,回忆却很诚实。

为履行照顾妹妹的诺言,本踏上冒险旅程。

不惜正面硬刚猫头鹰女巫,最后找回了海豹仙外套,拯救了妹妹。

完成了救赎。

<图片5><图片6>第二条故事线索,则是告别和重逢。

在爱尔兰有个传说,溺水者在死后,灵魂会变成海豹。

此外,布罗娜是海豹精灵(Selkie),嫁给了普通人康纳。

这个设定则源于一个类似牛郎织女的爱尔兰民间神话。

海豹精灵上岸之后,人类把她的海豹外套藏起来,她回不了大海,会找个人嫁出去。

不过若她找回自己外套的话,会立即返回大海。

布罗娜生下西尔莎之后,没有死去,而是告别家人,回到大海。

西尔莎穿着海豹仙外套,唱歌拯救了变石头的精灵们。

布罗娜回到小岛,一家四口短暂重逢,之后再度告别,上演离歌。

<图片7>第三条故事线索,是象征。

巨人麦克列(Mac Lir)是海神,失去了心爱的人,于是伤心欲绝,泪水化为海水,泛滥不止。

猫头鹰女巫玛查(Macha),不想让儿子伤心难过,用玻璃瓶吸走了他的情绪,并将他石化,化为小岛。

她失去了所有希望,所以想让别人也失去希望。

爸爸康纳与麦克列长相酷似,而且境遇相似,失去爱人之后,伤心欲绝,变得沉默。

奶奶很像玛查,想让康纳带着孩子离开小岛,回到城里,开始新的生活,吸走旧的情绪。

虽然有着奇幻色彩,但在片中能看到现实的影子在里面。

<图片8>不同于普遍使用三维CG动画的好莱坞电影,导演汤姆·摩尔的两部动画作品皆为手绘。

相比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电影技法成熟,情感更加饱满,能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实至名归。

看惯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固有套路,可以换换画风。

一个黑色的成人童话,一首忧伤的精灵之歌。

鲜艳的画面下有着黑色内核,虽然不明朗,但却忧伤而动人。

———————————————————微信公众号:cmf2015 ,聊聊影视和武侠,写写故事和经历,分享美好的事物,文艺有趣可兼得。

酒逢知己么么哒。

<图片9>

 9 ) 那个看完《海洋之歌》不肯离开的小孩

差点就错过奥斯卡提名的动画片《海洋之歌》,这部电影制作很久,发行方不是大公司,国内没有什么有力的宣传,完全淹没在同期电影中,排片少得可怜,加上很多人可能早看过英文版的盗版。

真是可惜。

《海洋之歌》开场几分钟,第一排的熊孩子,就一直闹啊闹啊“不好看,不好看,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我内心的火苗腾腾腾地烧,一度要冲到前排制止他。

纠结一番,忍住了!

渐渐地,周围安静下来,悲伤、惊喜、危险袭来,音乐响起,那个孩子完全进入了角色,脱口而出的感叹、惊呼、哼唱,像是B站助攻的弹幕,像是天使的羽毛,说不出的温馨,我的整颗心就像绿缎子似的柔滑。

电影散场,孩子不肯离开,合着尾幕音乐起舞,跳啊跳啊,那浑身啊,都是闪亮闪亮的旋律。

 10 ) 真相不恒久,承诺已老朽

当我喜欢一部电影时,我总发誓给它最好的影评。

《海洋之歌》算不上我最中意的电影,我也给不了它最好的影评。

但它在某些瞬间打动了我,这种忽隐忽现的感动促使我写这篇影评,这些瞬间是关于真实人生的艰苦和难熬的,主要体现在了两个配角身上,也是这部电影“反派”:女巫玛查与她的儿子麦克·利尔。

     写光明童话的影评总是这样艰难,我无法确信光明真的存在,在人生大部分的时空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对抗黑暗:世界给予的黑暗、考验与内心的脆弱和失衡。

黑暗是我们真实的处境,是我们真正所处的时空。

《海洋之歌》是一部表面看起来光明简单的童话,关于一群濒危灭绝的精灵,关于它们逐渐被控制和被城市化吞噬的生活;但在光芒与诗意的表面,我依然捕捉到这部电影那一丝黑暗与凉意,人的垂死挣扎和对命运的无力反抗,玛查与她儿子的绝望——就是这一丝微妙的黑暗对整部电影进行了非凡的折射与对比,使这部动画电影变得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它反射出了这个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多角度的生活哲思和光怪陆离的人生作为。

     它不仅仅讲述一个靠一首歌和一件外套就能战胜世界的童话,也不仅仅局限于孩童天马行空的白日梦,它指向了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与挫折,我们该如何与这些重要情绪与经历相处,相处方法本身成为了一种哲学和智慧,也成为一种缺少选择的选择。

     我前几天做了一个梦,人们围着一个海而坐。

其中一对父母失去了他们惟一的孩子,他们悲痛万分,跳进了海里,不停地哭泣,不停地游着,慢慢我看见他们的手变成了鱼鳍,他们不得不适应冰凉的海水,化成了悲痛而沉默的鱼。

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命运,在巨大的挫折下他们只能畸变为麻木的鱼类,抛弃了人类的记忆与情感,只懂顺着酷冷的河流向前游。

围观的人只能围观——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把别人拯救出他们自己的命运,这是个基本常识。

后来一条鲨鱼游了过来,轻易就将他们吞噬了。

一段悲剧,一个家庭就这样覆灭了。

     梦醒时我震撼了很久,震撼于命运无法假于他手,震撼于人生确有伤痛与重挫令人无法承受。

强势的生活随时都可能更改生死,将我们从精明的人变成盲目的兽类。

这个梦和潜意识清醒地指出了生活与人格的脆弱性与局限性。

梦是暗的夜,它拥有着那些我们不愿意醒来的真相,浮沉着我们无法超越的生死界,而就是这些,恰恰与《海洋之歌》在某些截面上贴合。

     女巫玛查的选择      巨人麦克利尔失去了他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他悲痛万分,日夜哭泣,泪水汇成了黑色的海洋。

爱人的失去犹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它引发了一个家族的沦陷与枯萎。

他的母亲女巫玛查(有没有人发现玛查各方面都跟宫崎骏《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很像?

导演自称也是宫老的粉丝)心如刀绞,却无法拯救他于这悲痛,她于是用魔法吸取了他的悲伤和哭泣,把他变成了一尊巨大暗沉的石像。

石像是没有情感的,因此就没有了悲伤,这样麦克就不会再伤害自己了,他可以日夜麻木地这样站着海水里,不再哭泣也不再发声,风吹日晒,直到生命被悄然耗尽。

女巫玛查法力无边,但她也无法替代儿子的命运,惟有攫取他的感情来阻止他悲痛。

这是一种对生活过分和过度的控制和操纵,没有人能彻底控制得了生活和命运,玛查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过度的控制令人麻木僵死、成为石头,这本身就是对控制的无声反抗与讽刺。

“我实在受不了看见他那么悲痛,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他好”,玛查对随后而来的本和布罗娜兄妹说。

在跟本的对话中,玛查解释了她试图对抗命运和生活的这一套方法:“悲伤、愤怒、暴躁、忧虑、消极都是无用的感觉,没人需要它们,它们只会对你的身心不利,我知道怎么做才是对你最好的,我可以运用魔法把它们从你体内吸走,这样你就不会感到不开心,你就只会开心。

”      魔法把人逐渐变得麻木,他们在放弃基本情感的同时也被慢慢石化,最后成为像巨人麦克那样的僵石,不论时间流转,不问爱恨情仇。

人为了压制和消灭极端负面的情绪而放弃感情,变得麻木和健忘,等同于自我麻醉和自杀,他们失去了活力和反应。

玛查就是运用这种办法来对抗生命中出现的那些重大挫折。

当她愤怒时,她就赶紧使用魔法瓶子吸取自己的愤怒(很像吸毒),之后她会感觉好一点了,忘记刚才发生的不开心的事,但也因此被石化。

在本遇见她时,她自己的下半身已经成为石头,成为没有任何感觉的半僵尸。

     这就是这部童话重要的哲思与惊悚之处:你试图对抗命运,试图化解无法化解的悲伤,就只能以失去知觉(类似断肢)的方式去舍弃这一部分情感,而这种舍弃本身就等同自残自毁,你渐渐失去一切感知,变得麻木、机械、沉默。

一个失去感知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有何意义?

悲伤、失去、愤怒这些是生活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血肉之躯会哭会笑,本就如此;生活有喜悦,也会有无法化解的悲哀,这是它的本质;你试图割掉它们,也将割去自己的一部分血肉,丧失一部分的生活触觉。

情绪与感知会伤害我们,但它们也会安慰我们,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记忆和意义。

人终究会老会死,缘分终散终灭,痛苦是生活的关键答案,也是我们重要的经历,它成为你的力量也成为你的黑洞,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于你的体内,你都必须跟它同来同去共生死。

     你无法拥有完美无缺的人生      玛查没有更好的办法对应付儿子铺天盖地的伤痛,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拯救自己,她只能摸索这一套“石化”的方式来躲避痛苦,缓解当下的处境。

面对无常又无法改善的命运,她惟有用这种麻醉的方式来延缓它的崩盘。

与之相同的是,本和布罗娜也失去了母亲,母亲的消失和离去构成了他们生活刺眼的缺口、他们父亲消极和痛苦的根源,他们必须要学会跟这伤口相处,必须接受这致命的缺陷。

童话让海豹精灵布罗娜穿起了精灵外套,开始唱歌,这神灵的歌曲终于拯救了被石化的众人,领导精灵们和玛查母子获得解放。

幻界令主人公释怀,与往事和解,结局皆大欢喜。

     其实,再厚的外套也无法抵御人间的寒冷;一曲歌谣也无法拯救世界。

活在真相里的人们只有接受真相,才能另辟生活的出路。

     “真相不恒久,承诺已老朽”是这首海洋歌谣里的两句,“The truths will never bear ; The promises of old”,这是这部电影中惟一出现歌词的几句,在我看来这两句才是解决的方法。

当认知到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无法去追求恒定的真相与事实;不要执着于求索一劳永逸、适用千古的答案。

人会变,关系也在变,没有永驻的承诺,也没有不变的缘分。

眼前所见、现在拥有;将来不会见,未来也不会再有。

我们的生活不会永生永固、无法完美无缺,人只有接受,才能与生活和命运和解(其实这些都是宗教中典型的思维,世界三大宗教都承认命运的无常,它指导人们第一是接受(忍耐);第二是放下(解脱),来试图解决生活中那些已经无法解决的问题。

汤姆摩尔的动画系列充满着宗教式的生活观与世界观,他还会在背景中画上很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偶像。

宗教气质与思维方式是汤姆摩尔动画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海洋之歌》的导演汤姆摩尔也指导了精致绝伦的《凯尔经的秘密》,但《海洋之歌》却显得深沉和诗意了许多(虽然它的节奏略显漫长和迟缓),它在过硬的手绘画风和惊艳无比的构图和配色下,蕴含了深层次的生活哲学;在华丽工整,严密对称的几何绘画下(严谨讲究的构图,有镜头感的画面切割比例,绚丽色彩的配染、使用线条来完成和支持画面、表达层次感等特点也同样在《凯尔经的秘密》里可见),具备深刻的故事内核;不仅有着阳光的表层,也有它黑暗的边缘,有它痛苦难耐的故事情节;正是这黑暗和真相的镶嵌,才令它与众不同、富有质感,在童话之上更上一层楼,对现实人生和成人世界都有敏感的喻指和深刻思考,承认了人的局限性,也蕴含宗教哲学(这与《凯尔经的秘密》一脉相承)和教育意义。

就是因为有局限性,所以人要学会放弃一些执着;教会孩子们不仅要靠幻想缓解生活的挫折,也不要一味躲避痛苦,心胸狭窄者一生痛苦,宽容他人和自我的境遇,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和自由。

     每一个动画导演都在影像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要拯救自己的主人公,也要建立童话的逻辑感。

像宫和汤姆这样制作面向不同年龄层动画的人,童话也必须首先承认现实生活,才能引导成年观众进入,获得广泛的肯定。

宫崎骏后期的动画趋于迷茫与幻灭(尤见《起风了》和《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他的完美主人公们无法解决具体的人生困境,只能甩手离去;而汤姆摩尔则试图用神学上的很多思辨来化解极端情绪与不幸经历。

宗教是因磨难和困惑而产生。

当人的情感和理性无法安放与接受这些挫折和现实,才诉诸于宗教与信仰的安慰与支撑。

宗教本身是一套高深的哲学,它看得见人的边界,指导人去超越有限的生活。

绝望把人变成顽石,信仰可使人复活,心思一变,绝处逢生。

汤姆摩尔用一首唯美的歌,扭转了心中的恶魔和固执,攻破了坚硬冰冷的石壳,为自己的童话开辟了全新的生机,也给了观众更可信更成熟的希望。

(注:由于豆瓣影评无法插图,该影评的图文版我将在自己的日志里发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阅读。

署名党阿飞,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出处“豆瓣电影”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违者必究!

《海洋之歌》短评

画风独特,但是节奏略慢,差点睡着

3分钟前
  • 李维斯基维奇
  • 还行

故事有些许没头没脑 / 那首歌着实很不错

5分钟前
  • 芳草碧莲天
  • 还行

4-,画风很美好,故事非常的童话fairy,但是有点没头没尾,也没怎么被触动,或许是没听过爱尔兰童话而带来的隔膜感。妈妈这个角色的行为缺乏动机的阐释;父亲是几无存在感的隐形人,海豹和光点是机械降神,奶奶和巫婆都说“ I know what&amp;#39;s best for you”就像大人永远对小孩说的那样。(时8.8分)

10分钟前
  • 仟儛
  • 还行

简单纯粹的传统手绘,植根于爱尔兰民间传说,匠心独具又不失生活细节。海洋的宁静与质朴下,以兄妹的冒险来拉近他们原本疏远的关系,同时带来成长,情感层次分明。值得一提的是,奶奶/渔夫的设计与猫头鹰夫人/巨人互成镜像,无论是古老传说还是当代现实,人与人的关系何尝不是 “惊人的相似”呢?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其实还是更喜欢皮克斯式故事,饱满而有情怀,《海洋之歌》好几处可以更好的情绪表达都嘎然而止,故事整体略平淡了些。还有贯穿始终的那首歌,居然真的就只有那么一首,哈哈哈。结尾10分钟的重逢与告别,把整个故事的档次提升到了神话境界,加分!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田螺姑娘+宝莲灯+白蛇传+牛郎织女,总之神话故事都是相似的,我们也有数不尽的美好神话,为何被自己的动画人抛弃而山寨日美?ps,画面美是美,但是自己的娃都要嗝屁了当妈的为毛不出来唱歌?你又没被压在华山之渊雷峰塔底银河彼岸。。。

19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推荐

我已经迷失了很久,请原谅我,我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陷入痛苦,我实在受不了。

20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我想知道,这个片子到底好在哪?!

24分钟前
  • 神马先生
  • 较差

欣赏无能

28分钟前
  • 么凹
  • 较差

十年磨一剑,精雕细琢的手绘作品完全不是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能比的,每一帧都能截下来当壁纸。犹如天籁的爱尔兰民谣串起了全片的节奏,现实与传说的两条线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对应,表达了“面对痛苦,不要逃避”的主题。神话、亲情、宗教等等完美融合,天衣无缝,简直太棒了!

33分钟前
  • 洛风城
  • 力荐

好迷啊,整个故事都好迷……音乐洗脑……

36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还行

TTTATTT,线条和音符编制的凯尔特之梦,精灵的国度,美得鸡皮疙瘩满身起,萌萌哒爱尔兰口音,妈妈要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讲标准英语的关系吧。。。

41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美轮美奂的画面,狗屁一样的剧情

46分钟前
  • 妮可真行
  • 较差

永恒的主题 伟大的爱 无聊透顶

48分钟前
  • Dodov
  • 较差

每一帧都是一张精美的插画,配乐很动听,故事没有太多新意,就是中规中矩的民间传说,缺少日本动画那样细腻刻画人物性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49分钟前
  • 琪琪
  • 还行

低龄童话 不适合我

51分钟前
  • 沙拉酱波娃
  • 较差

15年好动画片这么多怎么让它排前面了,不好看,从画风到剧情都是不好看,猛的一看像大鱼海棠的续集。这种绘画风格的确少见但是无感,不知道是那个年代国产水墨动画片水平本身就国际领先呢,还是现在2D动画片已死。

54分钟前
  • 麦田
  • 较差

如果把悲伤偷走,快乐也将不复存在。但是又该如何背负着回忆活下去呢?这个故事关于隐藏的感情,被遗忘的音符,让怨恨与嫉妒遮蔽的纯洁心。孩子之间的感情细致的被描绘在美丽的画布上。为了对母亲的爱而差点失去的兄妹情,最终会因为爱而战胜恐惧。

5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一场浪漫的意淫

60分钟前
  • 17cm长
  • 很差

#BusanIFF# 哎 为看这部放弃文德斯 悔恨并唾弃自己的逼格

1小时前
  • saturdaylou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