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長度:真的搞不懂,現在的電視劇都死長死長的,動輒就80集90集的,都快趕上長篇評書了,演得還沒人一張嘴說得快。
還是那些20集、30集、40集的電視劇看起來舒服。
視覺效果還不錯,但節奏有問題。
電視劇有80集,錢79集都放得很慢,最後一集死趕,不瞭解那段歷史的人根本看不懂。
韓信稀里糊塗的就死了。
最後一集的內容,按照前面的節奏,至少還能拍10集到20集。
《漢劉邦就拍了10集。
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呂后和戚夫人的矛盾,而且把呂后給洗白了,成了一個閒妻良母,思通審食其的事儿完全没有。
為了增加感情戲和宮鬥戲,把戚夫人出場的時間和與劉邦重逢的時間都提前了。
說到審食其這個人,绝對是漢初第一人生贏家,把開國皇帝都給綠了。
更令今人不可思議的是,劉邦居然沒有殺他,還封他為辟陽侯,或許這種事儿在秦漢時期,算不了什麼吧。
此君熬死了劉邦、熬死了呂后,誅滅諸呂他也安然無恙。
最後死於一次意外,被淮南王劉長所捶殺,什麼原因呢?
漢八年(前199),趙王張敖暗殺劉邦未遂,他所獻的美人趙姬也受牽連入獄。
趙姬之弟要求審食其向呂后求情,呂后嫉妒,所以他也没有盡力爭取。
趙姬在獄中生下劉長後自殺,從此劉長對審食其恨之入骨。
漢文帝前元三年(前177)的某一天,淮南王劉長去拜會審食其,諸侯王親自來訪,他自然要出門迎接,於是劉長從袖子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鐵錐捶擊審食其後腦,又令隨從一擁而上,風雲一時的辟陽侯就此嗚呼哀哉。
順便說一下:劉長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劉安,看過《大漢天子》或者是《漢武大帝》的應該不會對此人感到默生,一個很有份量的反派。
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淮南子》,據說我們現在喫的豆腐,就是他發明的。
言歸正傳:此劇何《漢劉邦》一樣,劇中充滿了佛教思想,有很多諸如“來世再見”的臺詞。
據說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西漢,正式傳入中國是在東漢。
而且被當時的華夏文化所排斥。
直到魏晉時期纔發揚光大。
之前人們只會認為,死了會變成鬼,永生不滅的鬼,東漢的王充還駁斥過這種觀點。
最後一集開頭,有一群小孩子在念《三字經》,我當時就矇了,以為看錯了,《三字經是宋朝纔有的。
本劇的最大問題是亂,编劇不會寫故事,抓不住主線,導演也不會用鏡頭語言講故事,劇情這一塊,基本不及格。
比如最後項羽突圍的那一段,《史記》原文寫得特别精彩,卻一點都没拍出來。
唯一能看的,也就只有陳道明的演技了。
至少劉邦沒有拍著胸脯說:我高皇帝如何如何。
如果98年的《漢劉邦》視覺效果再好一點儿、演員知名度再高一點儿、場面再大一點儿、戰征戲再多一點儿、臺詞再考究一點儿,那位高希希導演泯然眾人的時間,可能會提前幾年。
无意中发现三年前写的,不过没有写完,看了看,都忘光了。
写都写了,贴出来,免得丢了。
XD第一集一开头蒙面人就来了一场跑酷,刘邦把蒙面人的黑布揭下来,赫然是跑错片场的邢育森邢捕头。
第二集霸王项羽先森吃了霸王餐,来到小河边,看见了乌骓。
这匹黑马不如新三国里周都督的那匹白马惊艳。
项羽看到乌骓之后一秒钟切换痴汉脸,花痴得都快流口水了。
接着虞姬出现了,一只手就提起一只装满水的桶,这不科学!
项羽隔着河问虞姬马叫虾米名字,虞姬的脸黑得都能滴出墨水来了,可是没一毛钱眼力见儿的项羽童鞋还在那里叨叨叨叨地夸马,说这马是他“一生的梦想”,瞧他这点儿出息!
虞姬扔下刷马的水桶和马鞭,骑着项羽“一生的梦想”走了,项羽痴汉脸地把马鞭捡起来当宝贝收着,把水桶扔了不要。
自始至终他都在花痴那匹马,我强烈怀疑如果虞姬骑的是头驴也许他就不会去搭讪了。
第五集新三国大耳朵版秦始皇在那里声嘶力竭地喊:烧死孙权!
烧死陆逊!
兴复汉室!
(咦?
)扶苏就在地上捣蒜。
——你不明白?
——不明白?
——真不明白?
——真不明白。
——我白认得你啦!
(咦?
)接着是新三国鲁兔版张良,找刺客玩铁锤。
刺客说我从不为钱杀人。
好汉!
那就请你为天下苍生【划掉】情【/划掉】杀人吧!
第六集萧何问刘邦要300个壮丁,刘邦满地打滚撒娇弄痴耍流氓说没有,你叫我上哪儿弄去?
萧何蘑菇半天,说,我给你解决50个。
他是暗讽刘邦250吗?
项羽童鞋遇上了卖马的老乡,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汪汪汪(BY三多·许),他把那匹马买了,发了一通感慨,骑上就走。
步惊云少侠留步,你老乡刚才说那马还没钉马掌哩!
岂不闻“丢了一个马掌,亡了一个国家”?
当初这道哲学题做了无数次,我恶心死它了!
总之这位仁兄刚骑上马就下雨了,也不知道这马是被下诅咒了还是怎地。
这时候雷人的一幕来了,他开始在雨里唱歌了,可是口型完全对不上,剪辑师只好手忙脚乱把画面转向回忆;但是编剧成心想把剪辑师整死,接下来呼啦啦跑来一骑兵团:我们一起唱!
口型个个对不上……继续往后拖,在磨磨唧唧的BG戏之后,虞子期出场了。
这小哥长得十分好看,眼睛亮晶晶水汪汪自带美瞳,声音慢悠悠懒洋洋又软又萌,作为颜控加声控我要给他点赞,如果他用了配音的话我就给他和他的配音点赞^o^。
虞子期在在大街上不小心撞了项羽一下,项羽立刻痴汉脸地跟着他(咦为什么要说“又”呢),百般调戏,两个人拽着一把管制刀具在大街上拉拉扯扯,还说出了“要么还剑要么杀了我”“我既不想还你剑更不想杀了你”“那我就一直跟着你”这样no law to see闪瞎观众钛合金狗眼的台词。
项羽在得到了“一直跟着你”的承诺后表示要跟他交盆宇。
哼唧,坏银,谁要和你交盆宇呀!
第七集虞子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咦)发现项羽很厚道可靠(好眼瘸),所以决定带着妹妹和乌骓嫁给他(BY Peter·何),买宝马送车模。
项羽问:你妹妹可长得像你一般俊俏?
(雾很大)看哥哥就知道妹妹长得肯定错不了,快答应快答应!
(喂)总之项羽发了一通花痴,被虞子期狠狠吐槽:你也别练武了,你(这么小清新你)去写诗吧。
虞姬采了一把乍看酷似芹菜的油菜花问老哥好看不好看,老哥答曰“么有你好看”,这么嘴甜真的大丈夫?
虞姬一脸“鸯在一边看热闹”的表情八卦她老哥和项羽,并撺掇自家老哥“山不过来你就过去,他不来找你你去找他”,不要太上道。
虞子期表示打不过项羽,那不是练剑,那是被碾压。
这妹子胳膊肘朝外拐得厉害,让老哥不要伤了项羽。
拜托,他就是想他也得能好不好,他完全打不过那位“诗人”耶。
虞子期听了妹妹的教唆,果然去找项羽练剑了,这次项羽换了一件柳芽黄的衣服,越发小清新了。
虞子期发现了自家的马鞭,原来项羽的心上人是他妹妹(的乌骓马)。
项羽激动得要命,劈头就问你妹妹是不是有一匹马,那匹马是不是长得怎么样怎么样,还说马的大眼睛“摄人心魄”。
这是马还是狐狸精?
他看上的果然是那匹马!
问完了,虞子期要把妹妹嫁给项羽,他却把马鞭还给了虞子期:“告诉她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
”“因为我遇到你了呀。
”(继续雾很大)项羽说他大仇未报,要放下儿女情长,免得英雄气短。
说的好像他之前没有大仇似的。
晚上项伯带着项庄来找项羽,项庄脆生生笑吟吟喊了项羽一声“哥”。
这小哥长得很好看,作为颜控我也要给他点赞。
话说我第一次看到他就觉得他好生面熟,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想不起来。
看了他的百度百科,没有看过他的片子。
直到发现他是蔡振华蔡头儿的儿子——原来不是看着他面熟,是因为他神似他的老爹,所以看着面熟。
接着项羽去虞子期家看马(依然雾很大),顺带和虞子期告别,说回来就给他——和虞姬一个交代。
刘邦要去送壮丁,临走在那里很傲娇地发表宣言:我走了你可别出轨,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死人埋了也是我的尸首。
傲娇的样子很欠抽。
这边厢生离死别完了,鲁元公主忽然号啕大哭。
估计是被掐的。
干嘛不早掐吖人家都告别完了。
当初看还珠三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秦岚的颜我会说出来吗,可是她明明已经很好看了为什么还要动刀呢?
是了,看了这戏就知道为什么陆川在王的剩饭里往死里黑刘邦了。
刘邦出门的时候差点撞墙上。
够笑三天的。
第八集韩信钓了一天鱼才钓着一条指头长的,漂母给他吃的,他一边说我不饿一边把饼接过来就吃。
卖萌可耻!
虎子追上刘邦,刘邦抱着它就亲。
╭(╯3╰)╮打过疫苗了吗真让人捏一把汗。
第九集樊哙把虎子杀了给曹无伤吃。
坟蛋!
三十一集项羽在客栈里大发脾气,吓得店小二连滚带爬。
晚上喝闷酒的时候,虞子期忽然出现,吹灭蜡烛在他背后扮阿飘,可惜小情趣还没玩完就被这不懂风情的家伙一下子放倒,砸在桌子上唏哩哗啦压烂了好几个碗。
这点小情趣其实很危险,因为他有可能被心情不好的项羽给秒杀了。
反攻不成反被推倒,虞子期只好懒洋洋地卖萌喊“羽兄”,说不是我军太愚蠢,实在是敌军太强大,给自己找场子。
项羽嫌弃脸说我也没想到这么久不见你身手还是这么烂,接着意味深长地往四周看了看又看看虞子期,说他出现得正是时候。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没有!
接下来项羽领着虞子期去看虞姬,虞姬在铺床,虞子期喊了一声“妹妹”,虞姬转身之后观众可以看到她早就预备着哭了,估计涂了眼药水。
虞姬和子期叙别情,虞姬脸上起了个小痘痘。
虞姬骂项羽是刽子手是魔鬼,子期让她不要酱紫。
三十六集项羽战前动员都那么文艺范儿,想过去看今朝此起彼伏,还让不想去打仗的站出来,谁敢站出来呀,谁敢站出来他还不得立刻把人给杀了。
而且水声那么大,估计他周围三米以外的人根本听不见他在说虾米。
“让我们像男人一样死去吧!
”像男人一样死去,是说他们,sorry,她们,本来是女人?
(喂!
)破釜沉舟,砸了两三个铁锅就完事了。
这一仗是赢了,要是输了还不得成为反面案例让后人笑掉后槽牙。
三十八集秦二世下线,声声慢。
他临死前要赋诗一首,杀手让他“快点好不好,我数三个数”,结果他老人家到死也没憋出一首诗。
这个情节的恶毒之处在于这位仁兄在新三国里演曹丕,如果对面那位是曹植演的就更搞笑了。
不带这样的,看个电视还得跨剧看梗,给导演差评!
退货!
四十四集终于到鸿门宴了。
排兵布阵的时候明明说让虞子期去大帐门口拦刘邦的从人,但是开吃时他就坐在刘邦后面,陪樊哙吃酒的是小甜姜。
这个BUG美得很。
项庄舞剑舞得很漂亮,是开播以来最好看的一段了。
项庄几次三番吓唬刘邦,刘邦的呆毛都被他的剑风带起来了,吓得都狗狗爬了,都快钻案子底下去了。
哎呀急死人了,你倒是快点砍呀!
项羽捏着酒杯看舞剑看得好哈皮:哎码我弟弟真好看!
熊孩子自娱自乐了一会儿,要动真格的时候,项伯跳了出来。
呸!
叛徒!
刘邦要逃跑,告诉虞子期他想嘘嘘。
虞子期呆萌呆萌地说:哦!
出门左转。
扑通!
这是鸿门宴还是KTV包间?
在军营里还用特意去寻那啥吗,难道不是随便找个犄角旮旯解决了完事?
事实上这兄弟确实是出门找了个犄角旮旯解决了,左转右转有什么区别?
四十五集刘邦一回去就把曹无伤干掉了,典型的土匪杀人的方式,清洁工可有的累了。
曹无伤这个坟蛋,把虎子还来!
这边厢,楚军这里范神父和项庄谈话,范神父自带文言文翻译机。
项庄:您为何夸奖敌军?
因为你们都是酒囊饭袋!
范神父:羽儿呢?
项庄:和虞美人喝酒去了。
果然是酒囊饭袋……范神父无奈了:行军用兵可以教,治国之策可以教,唯独智商不能教!
这场戏的画面在范神父和项庄之间切来切去,都是近景大头照。
还是那句话,项庄小哥长得很好看,不过他在后面有很不讨喜的戏份,把他成名战积累下来的好感都快刷没了。
趁着现在还没演到,多看两眼。
接下来是小甜姜发表他的尊严论,韩信对此不以为然,心生去意。
每当看见段奕宏那种呆萌呆萌的笑,我就会想起死啦死啦;每当他挑眉、撇嘴、歪嘴、提高声音,我就会想起队长大人。
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士兵突击看太多次,每个细微表情都记得清清楚楚,何况还有MV一次次重温,真是想不记得都难。
楚军进了咸阳,烧杀抢掠。
项羽玩火烧了阿房宫。
范神父蹦蹦跳跳说烧不得,恶意卖萌可耻!
四十六集虞姬去粮仓寻粮,子期不让她去她不听。
虞姬捡了个秦国公主。
四十八集张良走了,刘邦恋恋不舍。
韩信给萧何打下手,像个顽童一样把萧何的粮草图和粮草图副本画得不能用了。
这里的韩信眼珠子骨碌骨碌十分可爱,萧何对他的包容就是妈妈对顽童的包容呀。
是了,韩信的帽子戴上和个大头苍蝇似的。
项羽衣锦还乡,乡亲们像追星族似的在路边喊项羽将军,项羽也像偶像明星一样对他们举手示意,还嘟着嘴磨着后槽牙学范神父说话,范神父翻白眼,至少在这个时候这俩人都非常可爱。
四十九集月下追韩信,拍得一点都不好。
刘邦得知萧何逃跑如失左右手的戏份也没有了,见到萧何回来惊喜且骂的戏份也没有了,可恶可恶!
五十一集韩王挂了,子房变成那个什么了,不过刘邦和曹操一个口味,就喜欢那个什么,不是那个什么他不喜欢。
项伯专注出卖侄子三十年。
内奸,呸!
范神父卖萌,敲着韩王的假棺材一口气说了八个“啥东西”,恶意卖萌可耻!
接下来,项羽给了范神父一个小梨,让他别生气了。
真是的,自己拿大的给范神父小的,那时候还没有孔融。
最末,刘邦穿上那个贵妇红的毛毛领子披风太有女王范了,眼尾上挑妖娆得不得了。
韩信醉了三天,吊子里居然还有热水。
刘邦给他倒了一杯热的,差点没把他烫死。
接着刘邦给他盖被子,像推倒一个公仔一样把他推倒了。
你你你放开辣个公仔!
五十二集一开头依然是妖娆女王范的刘邦。
接着又是楚线,虞姬又圣母又作,贱人就是矫情!
那个女人想杀你男人诶,你还一次次救她,干脆你俩百合去算了。
妹控虞子期发现了刺客,但是老妹胳膊肘朝外拐,虞子期只好装没看见,并且告诉属下:看什么看,没见过妹控啊?
(大雾)不许跟人说,听见了没有?
神剪辑来了,虞姬前脚把刺客送走,画面一转刺客已经五花大绑在项羽面前了。
项羽童鞋把所有人都轰走,和刺客开展了两个中二末期病人的对话,不知所云。
更骇人的是,项羽居然让刺客杀他,这还不算,刺客还cosplay豫让,刺刺衣服就完事了。
我就说他俩都中二病末期吧,病入膏肓了都。
还有,他们动不动就说“让后人评说”,后人亚历山大的。
忍无可忍往后拖,到了韩信评价项羽的戏份,经典段落哦。
韩信说项羽雄霸天下(@步惊云),又说项羽作得一手好死。
其实韩信也作得一手好死,这都是丈二灯台照着别人照不见自己。
接着韩信就开始作死了,把曹参樊哙周勃挖苦得体无完肤,刘邦怒了,一把攥住韩信的右手问“我能带多少兵”。
灵异的一幕出现了:这一秒刘邦手里握着韩信右手的两根手指,下一秒韩信的右手在挥舞,再下一秒刘邦手里还是有韩信右手的两根手指。
鬼啊!
六十七集项羽没有曹操那种把信件付之一炬的魄力,搞大清洗,人心惶惶。
这真是,传统,古今中外,都一样。
小甜姜笑得甜蜜又凄楚。
项庄玩大发了,收不了场了,被子期赶鸭子上架:这不就是你搞出来的吗?
现在知道干不了了?
干不了也得干。
小甜姜来阻止杀人,子期拦住他,一口一个“妹将军”,虽然是悲怆的时刻可是还是那么喜感。
小甜姜泪汪汪地收拾部将的腰牌,龙且来看他。
议事的时候,项庄这熊孩子顶撞范神父,被范神父用拐棍打了一下,打得好打得妙,熊孩子欠收拾!
可是老头儿只打了一下就被项羽拽住了。
小甜姜和范神父商议后,范神父来项羽帐外求见,子期从里面跑出来说项羽不想见他。
小甜姜来劝范神父回去,范神父不肯。
六十八集个没良心的,让老头儿在外面冻着,不气死也冻死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都已经忘光了,我还挺佩服自己那时候写了这么多废话的,手动拜拜。
我忍了38集。
本来还真想看看公主一死编剧如何自创三流言情剧本,想看看人格分裂的虞姬如何和眼含热泪的项羽你侬我侬(感情戏就指望你们了),也想看看这剧能把万能攻城(loading)CG和咸阳后宫CG轮上多少遍。
但是,三分钟的巨鹿之战之后,我果断不想给自己添堵了。
巨鹿之战啊同学们,以少胜多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啊,“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的巨鹿之战啊!
开玩笑啊同学,这场重头戏3分钟解决啊!
战场都没怎么正面表现啊!
冰与火之歌因为预算问题曾经打算把黑水河战役拍成室内戏,有士兵不断报告战情然后就结束了,但是人家良心发现没有这么干。
于是你一个2.4亿投资的电视剧也这样干?
你确定用了2.4亿?
做了那么几个一到战场就被轮的攻城CG、斩杀CG,从头用到尾,导演你自己不觉得这很扭曲吗!
你们的预算除了片酬其实就剩下四千万了吧!
然后你们为了拍出“大型古装历史正剧”,憋出80集,毅然选择走避重就轻之路。
重大战役能省则省,镜头循环利用,把剩下的剧情用原创BG剧填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让人着急死的“公主意欲扳赵高”,就看到了玛丽苏圣母的最佳代表虞姬,正当大家还在奇怪这样一个虞姬怎样会喜欢上那样一个“魔鬼”似的项羽,然后这妞一夜之后突然大哭“羽将军!
我想通了!
”——虞姬果然是双重人格吧。
或者说编剧实在不知道如何解决BG重头戏,怕再写下去虞子期就变成虞基了。
这些我之前都忍了,历史剧嘛,我们权当它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编剧不擅长谈情说爱戏份,编剧在普及历史知识呢【面瘫】——编剧的历史老师你怎么看?
——“陛下!
不好了!
陈胜起义了!
各地都起义了!
”——小学历史老师都哭了好不好。
一个连最起码的常识性错误都犯,用不断重复的画面来搪塞观众的剧组,他们永远不会正经表现战场,永远只纠结于刘邦的基友流氓团缠斗(谁特么要看樊哙“不好意思大哥我没忍住”啊)和眼泪汪汪的项羽,相同台词说了无数遍,不少集的剧情明显前后矛盾,角色像是不在一起拍戏似的,同样的内容这集说一遍,下集又重复一遍,欺负观众记忆力不好是不是。
当然他们是永远不会承认的,这可是陈道明加盟的“大型古装历史正剧”啊!
因为大型所以你们就可以拖戏了吗!
在根本不重要的细节上纠缠,因为室内预算少所以一定要花好多笔墨写二世如何与宫女踢毽子,二世如何在宫女间娇喘,赵高如何洗脚——因为这些戏份拍得太多,所以你们没钱拍巨鹿之战了是不是!
我已经预感到鸿门宴和垓下之战的坑爹了……这就是典型的“槽点太多无从下口”的剧集啊!
不但台词让人哭笑不得,部分角色完全是照本宣科的面瘫……等等,关联词用错了。
一部这样破绽百出全靠陈道明的影迷支撑起来的剧集,剧本都锉成那样了节奏都恶心成那样了你还指望摄影和艺术指导?
什么乱七八糟的摄影和场面调度啊!
每一集的镜头无论室内室外都脏兮兮的,好吧,楚汉嘛,不华丽就不华丽,但是一到战斗场面那乱的跟被搅烂的豆腐脑一样你觉得观众看的爽吗!
好的影视作品,随便截图都能当壁纸,我就不指望截出来当壁纸了,你这截出来就是电视上的雪花点啊!
一塌糊涂的场面调度几近失控,更不用提灯光还有化妆还有那些更高层次更细致的东西了。
3分钟速战巨鹿的电视剧你还指望它怎么样?!
于是我又想再说一遍这真的有2.4亿吗?!
2.4亿你就做了几个循环播放的loading画面?
你好意思吗!
好意思说自己用了2.4亿就捣鼓出这么一个破烂玩意?
别跟我提历史,这货跟正史杠上了,编剧历死早居然还能拿到工资,那么多人找不到工作我建议大家都去当编剧好了。
以及编剧脑子是有多奇葩才能让项羽林间狂奔突然开始唱歌,然后一群江东子弟出来说“我们一起唱”——江东男子天团啊。
没有一个人觉得很违和吗?
我为什么啰嗦一堆为这个烂剧写剧评?
因为我在弃剧的那一天看了隔壁的隋唐演义啊!
我先不说隋唐演义有多好,但和这个一对比……立刻就看出人家真的花了钱,还有诚意啊(连路人都是帅哥美女的剧能没有诚意吗)!
人家也有大牌啊,严宽王宝强不都是嘛,隋唐很华丽于是人家就搞得漂漂亮亮,动作戏也上道啊。
人家的标题是“演义”都比你这个……卧槽,原来高希希你拍的是“传奇”啊……不好意思我错了,既然当初就只想玩玩,那我真是错怪你了。
向继续追这个剧的陈道明的影迷致敬。
【如果不粉陈老师,我还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下去的。
【以及槽点真的太多了,我一看到神棍范增就出戏,一看到明目张胆卖腐的台词就替他们的节操捉急。
我再也不当抖M了。
陈道明和何润东演技不错,服饰也挺考究。
就是导演的稀烂,音乐平庸还响个不停。
第三集居然用起了秋日传奇的音乐。
其实剧集本身不乏有很多亮点,但是怎么形容呢?
就好像一盘精致鲜美的菜肴,本来靠食材本身的香味儿已经足够,但是他们非得要去添加一些自认为美妙的调料,结果就是把食材弄得支离破碎四不像。
何润东意外的让人惊喜,霸王力拔山兮举鼎一刻,让每个男人热血沸腾,项羽的微表情也拿捏的恰到好处。
有些小剧情的改动其实挺好的,比方说先入关中者为王是刘邦提出来的,同时很多细节埋了很多伏笔,比如卢绾戚夫人的结局在之前的小细节中都有了征兆。
很多改编也都挺有意思,比如说项羽通杀二十万降卒并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在多方面权衡下的无奈选择;刘邦深夜接见项伯后,也不是求着项伯去给自己求情,而是和君臣之间上演了一出双簧骗着老实人项伯走出大帐去帮他求情。
楚汉争霸绝对是非常具有可拍性的题材。
不管是人物、情节、戏剧冲突都绝对精彩绝伦。
对于电视剧更是有足够的篇幅去详细讲述那荡气回肠的历史。
尤其是想看这段时期的历史能看的就只有楚汉传奇和楚汉骄雄两部电视剧。
楚汉骄雄受限于TVB的投资难以铸就经典。
可是高希希号称的2.4亿投资拍出这么一个鸡肋出来。
首先80集的时长就注定了垄长拖沓。
秦始皇作为铺垫胡亥的上位拍了好几集。
莫名其妙多出一个喜欢章邯的公主又对剧情没有帮助。
刺杀赵高又显得特别儿戏。
还有就是设定一个赵高身边的太监崇信。
深得赵高的信任铺垫了好几集要拿下赵高、结果3秒钟就被赵高灭了。
在加上给赵高洗脚给赵高建水池等等没有用的剧情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刘邦作为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有很多可以描写的地方:陈道明演的太过于英明神武了。
刘邦能夺天下其实是在于开始造反的时候萧何曹参害怕失败夷灭三族才推举刘邦。
而刘邦是因为误了时间本身就是死罪才当了这个头、在后面刘邦主要是依靠着从善如流再加上为人仗义善于走关系才夺下了天下。
然后本剧中的陈道明除了演了一部分历史上刘邦做的蠢事以外。
其他地方都是成为了领袖。
以自己的气场和英明神武笼络住了众人。
历史上的刘邦并不是靠着吐痰吐枣核说几句脏话打骂才让众人听命的。
另外人物的塑造上汉初三杰的重要性体现不出来。
萧何作为首功如何保障后勤的没有讲、在咸阳怎么把府库中搬走的文书地图人名册并运用到争夺天下的没有讲、作为丞相怎么管理偌大的汉国也没有讲。
对待刘邦的态度上刘邦中箭戚夫人想要立太子的时候唯唯诺诺一句话不敢说、面对刘邦花了四万金给陈平去离间项羽军中关系以及刘邦彭城大败后开始萎靡享乐的时候又直呼其名。
让人特别分裂。
张良作为谋圣对于刘邦的帮助非常大。
没有张良刘邦在鸿门宴时期就丧命了。
但是本剧中张良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计策。
让人觉着特别名不副实。
还没有陈平做出的贡献大。
韩信更是如此了。
兵仙韩信在本剧中变成了个懦弱不肯救援刘邦的小人、背水一战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都没有拍出韩信的谋略。
就感觉换成卢绾樊哙也能做这个大将军一样。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何润东完成度还算不错。
只可惜他把项羽演成了向吕布一样的莽夫。
项羽打仗绝对不是战前动员时说一番话就能横扫六合的。
本剧的项羽只抓着残暴、刚愎自用和妇人之仁着手了。
完全没有拍出霸气的那一面。
年少的时候我是非常喜欢项羽的替他惋惜。
因为他彻底将秦朝仅有的有生力量消灭、并且鸿门宴他完全是有机会灭掉刘邦自己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并且他和虞姬那悲壮的爱情、以及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都让年少的我替项羽可惜。
可是长大之后经历了很多事再看项羽就发现自己不喜欢项羽了。
首先见到秦始皇的车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
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只知道狂妄的大放厥词、项梁给项羽找老师教他认字他觉着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好了不学、项梁找老师教他剑法他又觉着要学万人敌、但是当项梁教他兵法的时候他又是大致了解了一下就又放弃了。
浪费了自己力能扛鼎的先天条件。
当破釜沉舟之后更是眼睛长在了脑门上、坑杀秦军降卒20万、大火烧了咸阳三个月彻底寒了关中百姓的心、不占据关中争霸天下反而要回到四战之地的彭城做霸王更是显得短视、其原因只是想衣锦还乡避免锦衣夜行。
分封天下的时候又是看自身的喜好而不是立功和实力更让大家不服。
对属下笼络不住人心导致韩信陈平的离开。
另外在刘邦以及彭越的牵制下、韩信灭了四国最终只能靠一身的孤勇自刎乌江。
吕雉嫁给刘邦虽然是因为吕太公的慧眼识珠。
但其本人绝对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妇人。
秦岚的吕雉一直是被陈道明的气场压制。
唯一的反抗和强势就是对待刘邦的嫂子们、那么刘邦时候吕雉怎么有能力把持朝政?
范增人物塑造的挺成功的、但是孙海英的演技真是辣眼睛、夸张的动作以及荒腔走板的声调都让人尴尬的不行。
如果说高希希就踏踏实实按照真实历史拍摄就足以成就经典。
但非要在没必要的地方着墨过多、而真正该体现人物魅力以及战争场面的时候又没有了。
白瞎了这演员阵容和庞大的投资了。
看了50多集了,先给个4星吧,怕看完没那么多星给了。
阵容强大,多为实力派。
主要是奔着演员来了,但结果不是演技不行,感觉不是那么过瘾,分集太多不紧凑,这些明星拿到哪个剧里都能独当一面淋淋尽致。
但在这戏了发挥的空间不立体。
感觉里面有磨洋工拉大锯之嫌(这是我看长的电视剧最讨厌之处),有些浪费了这些实力哥哥。
比起《康熙王朝》各个方面都有差距,里面有很多的不和情理之处与一些情节着实不好脑补!
导演也就这个格局了;可能腕多了,顾此失彼有点hold不住。
跟他的《三国》如出一辙,说不出有多好之处,但肯定不是差。
如剧集上能压缩30集我想会更精彩、更勾魂。
但我不知道减少剧集对导演意味着什么,但我能感受到80集对观众意味着着什么!
那是相当的挑战,看着这剧不错的人肯定很多,但能从头看完的并且不快进的我想不多吧!!!
高导的电视产量真高,但要抓下质量
我发现很多人不喜欢这一版的范增是因为讨厌孙海英这个人,从而无法接受这个角色那样不合常理的诠释方式。
弹幕里面骂孙海英的人颇多,其实如果抛开对演员的成见去看待这个角色,慢慢就会发觉其独到之处。
先说说历史上的范增,他在中国历代谋臣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名气比不上对门的张良,史记上对他的记载也没有特别丰富,拥怀王、鸿门宴、阻议和这些都是战略之谋,战争里面的奇计几乎没有描述,一般来说能在军帐里出谋献策运筹帷幄的军师似乎更受大众喜爱,范增相比其他人的特别之处也就在于「亚父」二字。
再看剧里面的范增,这一版诠释范增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范增、项羽二人之间的感情描写,他们不只是聊军事聊政治,还会时常斗嘴开玩笑,项羽一副谁也不服的样子,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听这个七十几岁亚父的话,范增死后项羽更是痛哭不已,他们之间除了君臣之谊还有深深的父子之情,这一点就是他们和其他那些君上臣下的组合最大的不同。
例如对门刘邦和汉初三杰,他们之间有信任有猜忌有忠诚还有各种小心思,但是剧里面真不见得刘邦和他们感情有多深,更多的是体现了君王的用人之术,相比之下范增项羽之间的情谊就单纯得多了,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温度的人。
对于项羽来说,他不信任身边的人,叔父走后,亚父范增就是他最依赖的人,范增走后其实他就只剩虞姬了,相比刘邦那边一直一团热热闹闹的气象,项羽真的太孤独了;而范增一心辅佐项羽,尽管他内心清楚刘邦才是更容易成大事的那一个,但是他计较的早已不是历史成败和个人在后世的评价,他只是想在他所剩不多的岁月里可以竭尽全力助他这个孤独的儿子成就一番霸业,尽管他们中了离间计,但是直到范增死去的那一刻他对项羽的心从来都没有变过,这一版范增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有血有肉,结局令人惋惜。
再说说孙海英对范增的演绎,老实说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他怪异的语气和老顽童般的肢体动作,但是越往后面慢慢习惯了范增这样的设定后,便非常喜欢范增出场的戏份。
他这种剑走偏锋的表演方式,让范增以一个「怪老头」形象鲜活的存在于我心中,他是真的把范增演活了。
范增一个七十岁才出山的智士本来就应该有些奇特的地方,除了奇,孙海英眉目之间的细微表情把范增的心理变化诠释的非常到位,可以说他以个人风格塑造了一个非常完整奇特的范增形象,这个形象甚至是可以独立于史书之外的。
要说这一版里面楚汉时期最为人所知的六个男性人物,孙海英版的范增肯定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次是韩信,除了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智慧,居然还有一丝幽默感;然后是萧何,完美贴切就是少了些记忆点;接下来是刘邦,陈道明老师把王者之气和小地痞之风结合的很好,只是看多了会觉得他的表演比较套路化;再接下来是项羽,他在一些需要爆发的感情戏里处理的还不错,但是静态的时候就很烂,一直是别人欠他钱的表情;最后就是张良了,依旧是鲁子敬的感觉,没有仙气,主要还是存在感太低,导演安排的戏份不是很足。
以前我对范增这个人物真的没什么感觉,但是看了这版电视剧以后,我开始喜欢范增这个历史人物,他对自己人忠诚,对敌人凶狠,同时识人有术,对局势有深远的洞见,他和项羽似君臣、似父子,他离去后项羽也迅速失败,可以说项羽的悲剧命运某种程度上和范增是连接到一起的,最让人心疼的是七十岁出山鞠躬尽瘁的的老人家最后却是被猜忌出局的结局,离间计狠啊!
当看到儒生在被杀之前大声朗诵着“人之初,性本善”的是时候,是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多么的正确!
因为他阻止了历史上有记载的(肯定是有记载的,是著名的导演、编剧、专家审过的)最实际的穿越。
通过这个剧我们终于不用再怀疑焚书坑儒是正确的。
秦始皇的伟大在于他挽救了中华民族。
从第四集我才知道原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竟然是博士淳于越不让秦始皇和李斯搞基。
秦始皇对李斯说:“来你吃肥的,我吃瘦的“。
当淳于越就说了,皇帝呀,这样不行。
始皇:“李斯喜欢痴肥地,我就让他吃怎么了?”明天孔子的弟子就开始跪倒一片,皇帝呀,社稷为重,可不能喝李斯搞基呀,后宫佳丽怎么办?
扶苏怎么看你?
胡亥怎么看你,最重要的是赵高怎么看你?
于是一场震惊后世的焚书坑儒事件就开始了。
看完3200分钟,55.3小时,2.2天的《楚汉传奇》的时候,一朋友告诉我,你还是写点什么吧。
我的心毕竟是沉重着的,既然已经浪费了这么多的生命,将别人喝咖啡和吃面包的时间,都扑在了这部烂剧上,那我还是写些什么吧。
但是,如果为了这样一部二剧写正儿八经的影评或者是文本评论,未免也太二了。
抬头看看,对,二星。
那么写一篇逻辑混乱思维浆糊语无伦次的吐槽文,毫无疑问是对高希希同志最好的革命感情。
我对于本剧之前的所有信心,只来自于两点:陈道明和《新三国》。
道明叔的国民级演员地位不可撼动,姑且先不论;作为一个曾经力挺《新三国》的脑残粉,如今我深深的被高希希同志伤透了心。
完结本剧是在一个解放区的天(什么你敢说今天下雨?
拉出去,烹了!
),上一个这样的天我看了陆川的《王的盛宴》,再上一个我看了李仁港的《鸿门宴传奇》,可怜当时我naïve的认为,这两部垃圾电影一定会被“历史正剧”《楚汉传奇》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于是我顶着二星回头看了看那曾经被我吐槽的体无完肤的二部作品,深深感到我全身每一处毛孔都在向外散发并且炫耀着的深深的二。
短篇小说《当你在写剧本的时候你TM都在干些什么》那天新华书店门口,窸窸窣窣闪进来一个黑瘦的人影。
他面黄肌瘦,穿着已经被漂成灰白色的黑色夹克,架着一副雾蒙蒙的黑框眼镜,双手沾着难以洗去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味道,从口袋中掏着钱包。
卡住了,他死命的把钱包往外拉,那本来就质量堪忧的夹克瞬间垮了线。
但是,好歹钱拿出来了。
他拍出皱巴巴攒了几个月的数张大钞,“给我来一本中华书局的《白话史记》!
”当说到书的出版社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神显得无比骄傲。
之后,他用了几个月开始写作。
他逐渐觉得这本《白话史记》越发无聊起来,没有女人,没有爱情,没有欺骗,没有笑点。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文豪,而司马迁下面都没有了。
可更加难以解释的是,他对于赵高这样一个人物产生了生理上的迷恋,以至于当他把赵高死在子婴家中一场戏写完的时候,口中甚至回味起了前一天家里的最后一桶红烧牛肉面。
他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已经写到了40集,于是大笑起来,感到胜利就在眼前。
40集长篇电视剧《赵高传》出现在高希希导演的桌子上的时候,高希希导演刚刚把负责新三国“三国归晋”部分的编剧工资克扣了下来。
他觉得,省的这笔钱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
他敏锐的发现拍摄一部《赵高传》的难度。
他决定迂回战术,曲线救国。
他吩咐面前那位眼中闪着被阉的光芒的编剧,“你,再补上40集,写到刘邦拿到天下。
”编剧大吃一惊,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研究《白话史记》的《秦本纪》,突然让他要再多看二十几篇,实在是太过困难。
高希希同志亲切的握住了他的手,给了他一张移动硬盘。
编剧回家打开一看,“陆川《王的盛宴》”和“李仁港《鸿门宴传奇》”,激动的泪流满面。
五天之后,编剧完成了80集剧本。
兴奋的高希希立刻拍板决定拍摄。
他把刘邦的戏份全部提取出来,自己好好润色了一番,交给了陈道明——他知道陈道明是要提前读剧本的,就给他这一份,其他的千万别给他看见——然后他自己阅读起后40集剧本起来。
最后,他淡定的拿起红笔,把“谋士甲”的名字改成“张良”,把“将军甲”的名字改成“英布”,把“盗贼”的名字改成“彭越”。
他笑了笑,没想到这位编剧还认识这么多人。
嗯,现在看起来“楚汉”多了。
本来不想写上面那篇短篇小说的,因为太无聊了!
但后来有太多吐槽了,我决定还是自己写免得真的有人被误导。
《楚汉传奇》的剧本到底是什么情况?
或许只是开开玩笑,也或许是真相,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胡扯!
Sorry我的性格比较直,关于剧集的吐槽,还是比较重视一个个骂过来。
节奏忽快忽慢,或者是是根本就不会把握节奏。
剧集到了一半的时候秦王朝才刚刚灭亡,然后从鸿门宴开始就开始发了疯的赶进度,刘邦入蜀再出蜀的过程草率的让人难以容忍,之后的各大战役也是囫囵吞枣,到了最后10集完全就是在丧心病狂,最后一集短短20分钟之内就拍完了卢绾叛逃,韩信被杀,萧何自保,英布彭越叛乱四大重要后期事件。
要是按照前半部分的面面俱到节奏来拍的话,本剧至少还有30集;要按最后一集的速度拍的话,整部剧10集就够了。
最讨厌的不是对于历史和人物删节,而是先铺了摊子,然后收不回来。
这完全说明高希希同志根本就不在用心做自己的作品,之前在心里完全没有对于整体的把握,纯粹是走到哪算哪的毫无规划的胡来。
然后,写章邯与公主谋杀赵高的那位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巨鹿之战的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项羽早期奋斗史的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戚夫人的所有剧情的编剧,斩立决;顺便把两个演员,一个夫人,一个婆婆,一并斩了。
写虞姬所有剧情的编剧,斩立决。
基本剧情线是“腻歪——项羽杀人——虞姬生气——别扭——神展开——虞姬醒悟——重归于好——二人眼含热泪——继续腻歪”,如此重复三四个回合。
说到底,只有刘邦这一条线的剧情是没什么问题的。
据说现场陈道明和杨立新两位大腕会提前与导演商议,给剧本把关,力求台词动作都最为妥当。
明叔估计以为拍其他几条线的导演也是这么想的,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刚才只说了编剧?
未免太过偏心了,四方来朝的时候,必然是要甘霖遍地,恩泽天下的。
所以,众将听令:48-52集的剪辑,车裂。
对于这一点我不得不说,如果说2.4亿的投资下来,给了剪辑1000万,剪辑指导肯定吞掉了800万,然后交给手下人做。
手下人肯定吞掉了199万,然后拉来一个感恩戴德的大专学历二线电视台剪辑实习生,两天时间就着泡面剪完了全剧。
没什么好说的,48-52集的剪辑是从火星来的,完全是中国影视史上最大的剪辑灾难性事故。
负责制作背景音乐的,无期徒刑,牢房内永远播放背景音乐,死也不能停。
负责在剧集中插播歌曲的,有期徒刑二十年,如果能供出制作黑白回忆画面的同伙,可以考虑减刑。
负责战争场面设计和战争场面时间控制的,斩立决。
负责制作大场面CG的,先抓起来做笔录,好好供出来自己制作的“攻打沛县”的CG在全剧中使用了多少次,说对了可以免死。
饰演了齐楚燕赵汉魏秦七国传令官,兼职章邯和韩信副将的那位一部剧领了七八份便当的群众演员,如果你不是高希希小舅子,请自刎以谢天下。
说到底,本剧只有四个地方可看:刘邦进咸阳;刘邦的“分我一杯羹”;刘邦的“你射我啊”的阵前挑衅和最后一集刘邦20分钟的哈姆雷特式独白。
好像都是明叔的戏嘛,果然脑残粉的心态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说到底你们有什么罪?
很简单,你们毁掉了中国电视剧最后的骄傲。
《三国演义》,《康熙王朝》,《大秦帝国》甚至《大汉天子》的余晖,都曾经让我无比骄傲的说,哪怕我看过《罗马》和《都铎王朝》,大陆的历史大正剧依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毫不逊色的。
在看完《新三国》后,我依然是这个结论。
如今,我会说,大陆电视剧的骄傲是《还珠格格》和《甄嬛传》。
结案。
该死的都去死吧,让我拉着明叔再亲一口,然后全部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睇了约莫三分一,没心情睇落去了,总体同我略懂的历史差不多
何润东好帅呀。
给段奕宏演的韩信啊啊啊啊啊啊啊。 今年才知道韩信是他演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片中音乐好出戏。
高导成为不了郑晓龙那样的导演就败在选女演员的档次太低,太低~~!!!!
刘邦线拍得不错
我狠狠心还是给三星吧,毕竟人家不容易。
除了虞姬不怎么样,其它都还不错。
场面宏大,演员也还好,但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感觉太仓促了
陈道明帅翻
场面宏大,但是主线不清楚,显得情节拖沓,虽然陈道明何润东都很喜欢。
怎么看明叔都不觉得猥琐反而透着霸气
我喜欢的项羽换个演员就更好了。
高中时候每天晚上边吃饭边看楚汉。。。233
怪不得是最贵的电视剧。大场面拍那么多搞那么大阵仗有必要么,还没拍到战争只是皇帝仪仗而已有必要么。
项羽和虞姬的戏份太多太墨迹。节奏严重有问题。最后一集是怎么剪接的?但演员都很喜欢。
冲着明叔才去看的,看到13集弃剧,吐槽满的溢出来了,编剧不要把观众当傻子好么
2013年开年做的最傻逼的一件事——追完了80集楚汉。3200分钟,55.3小时,2.2天。道明叔一星,美工一星,有时间写篇文章挨个骂一遍。历史大正剧拍成这样,中国电视剧最后的骄傲都要丢了。
何润东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