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
Pasolini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威廉·达福,里卡尔多·斯卡马奇奥,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尼内托·达沃利,玛丽亚·德·梅黛洛,阿德里娅娜·阿斯蒂,安德里亚·博斯卡,吉阿达·科拉格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14
简介: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尸体在罗马近郊奥斯蒂海滩被发现,死前明显受到过暴力攻击。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那部常被评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的《索多玛的120天》。由于凶手被传闻是一名17岁的男妓,这个悲剧被染上香艳色彩,也有人猜测这位意见领袖的死亡完全是政治阴谋,而事情真相至今仍是个谜。 影片择取的正是..详细 >
生活、回忆和创作美学再现的叠影
狂欢之城的惊鸿一瞥,黑夜属于费拉拉。一直爱笑的Ninetto Davoli早已白发苍苍,在天国的阶梯上追寻帕索里尼的步伐。
费拉拉操纵焦距如同掌握了将意识散射到周遭的新技艺,在这里已经入化境了,但还是更愿意把该作当做一个序曲…
第一次看费拉拉的片子时,就奇怪这导演的风格怎么那么像帕索里尼,然后查了一下他的作品,看到这个,这片子还确实对帕索里尼是真爱是真懂呢。
遗作 最后几天 戏中戏 有点意思
烂片。。。
到不了的天堂,依旧会在某处等待。
费拉拉以独特的影像风格完成了一次对于帕索里尼的致敬,相当另类的传记电影,选取帕索里尼生命最后一天的时光,将现实与虚幻交织,以意识流的形式表现,试图诠释帕索里尼真实的内心世界,但与其说是帕索里尼的传记电影,倒不如说是费拉拉对于帕索里尼形象的创造,以这个帕索里尼的形象对于帕索里尼本身的探索,以及通过帕索里尼形象的载体费拉拉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通过对于帕索里尼遗留手稿的补全,费拉拉以帕索里尼的故事完成了一次对于现代社会的隐喻,以帕索里尼的方式书写了一个现代寓言。
看到帕索里尼的传记电影,无论拍的怎么样,我都要打五颗星
? 虽然有一种奇妙的meta感。希望导演的下一部传记不要沦为表达dry观点的传教片【笑死,威廉达福是有点像杰克帕兰斯
amazing!
还以为有多颠覆,但就仅仅是这样而已啊。。完全没有放开的费拉拉有点可惜,但是一向喜欢达福叔的我还是看的很欢喜,最喜欢的是父子追逐星星的那段,那一整段的配乐都美哭了,是我近来听过的最棒最棒的OST。#威尼斯电影节#
【补標重新再看】记得看过,于是下载高清再看,当看到最后吃面的时候,记得看过了,只是电影太阴暗了,现在高清大屏非常舒服。活着不被重视,如果想当初那些人知道打死的是这个导演,有人悔不当初吗?
挺喜欢帕索里尼,所以感觉拍的不好😐
没想到威廉大福什么都能演,本来看他长相以为他是特型演员来的
阿贝尔·费拉拉重启了作为隐喻性的空间与星象学,在《帕索里尼》之中,罗马充满了狂欢与死亡的符号。由死亡冲动主导的哥特世界。严格来讲,是一部角色VS作者的作品,人物通过未完成的戏中戏以宗教的方式指涉影片之外。威廉·达福扮演的并不是电影史上的那个帕索里尼,而是一个存在于影像之中,被赋予“帕索里尼”这一角色的生命体。就在影片开场,这位“帕索里尼”自我退化,坐在柏拉图的山洞之中,通过拉康的方式指认出“自己”的影片。在费拉拉的作品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神秘性的力量,将其赋予“圣化”的身份,也就是当摄影机上升为仰角之时。《帕索里尼》中,如果将“帕索里尼”视为一种亵渎神圣的神圣,那么他将会是与神的角力者,当这一仰角镜头随后通过反方向运动回归地面之时,神圣与亵渎在这种反讽之中已经无可分辨。
呓语般的视听 交缠盘旋的互文 神性与俗性在篡位 威廉达福真的超有味道。。。
原来是他啊。。。索多玛
美国人拍的帕索里尼传记电影,集中在他的最后一天。居然比想象的要好得多。本来我看到威廉达福演帕索里尼就怕了,搁一边儿好久没看。结果他演得克制得宜。最美好,是找回了Ninetto Davoli这个帕索里尼电影里的傻小子,他的缪斯。看完这片直接导致我读了多米尼克费尔南德兹的帕索里尼传记小说在天使手中
太散了,只聚焦了帕死前最后两天,完全没勾勒出轮廓来,可惜了达福叔好像好像帕帕TT。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帕死于政治谋杀而不是die for bad luck. 索多玛灵感源于男同女同群交俱乐部我是真没料到omg……… “拒绝由震惊带来快乐的人都是道德家。”看来冯姐的确受帕影响,帕索残酷寓言+伯曼银幕戏剧基本就能把姐的剧本形式大体框中。🙏🏻谢我又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