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是杀人犯

내가 살인범이다,杀人告白(台),星级杀人犯(港),Confession of Murder

主演:郑在泳,朴施厚,曹恩智,赵达焕,闵智雅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2

《我是杀人犯》剧照

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0

《我是杀人犯》剧情介绍

我是杀人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件事情让崔向久(郑在泳 饰)久久无法释怀。那是17年前,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女子连环凶杀案,而崔向久则是负责此案的警探。狡猾的凶手巧妙的躲过了正义的天罗地网,当15年诉讼有效期到来的那一天,当凶手彻底的逃脱了法律制裁的那一天,受害者的家属以死发出了对无能警察以及残暴凶手的控诉。 正当大家以为惨剧带来的阴影即将消散之时,一本名为《我是杀人犯》的书的出版让所有的人都极为震惊,而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凶杀案的始作俑者李斗锡(朴施厚 饰)。可是,作为当年追捕凶手的警探,崔向久并不相信李斗锡就是当年的罪犯,一场激烈的猫鼠之争在两人之间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假日之旅吓死你!登陆之日看见爱学区房72小时我的小姨恩赐之地第二季恋之光沙海漂流人回到家乡古相思曲未来妈妈轰炸体制一个明星的诞生曼殊沙华魔鬼恋人超级工程尚方宝剑干爹有问题群蛇出洞婚姻积分战姐姐立正向前走告密者我本无名信长的忍者听心侠女与不问居士葛城事件无声风铃吴运铎

《我是杀人犯》长篇影评

 1 ) 喜剧讽刺片枪战片复仇片大合体

觉得挺好的一题材,以为能拍出像《杀人回忆》那样回味久远的电影,可惜,前面十五分钟就讲完了,真可惜。

很好奇后面那么长时间会讲什么,结果看到的是有点像搞笑片有点像讽刺片又有点像枪战片还很像复仇片的那种说不出是啥滋味的电影,独独就是没了足以让人深思让人记忆深刻的那种感觉。

不得不说,被害者家属在大马路上劫持朴施厚那段真的很搞笑。

大篇幅的飞车动作打斗大大削弱了原本应该对被害者家属长久以来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情,而几人在小轿车顶上翻来翻去甚至汽车剧烈翻滚碰撞居然都没事,真是神得不能再神了,朴施厚不是被蛇咬就是被撞落的刀插中手臂甚至又被硬物撞击昏迷,不由让我连连哀叹他还真够可怜,被这么一帮不专业的人绑架还这么倒霉。

我甚至一度以为,这一段压根就不是这个导演拍的,基调实在太不搭了……朴施厚以无法被公诉的杀人犯形象出现,出书,签名售书,像明星一样雇佣大批保镖,因帅气的外形拥有大量粉丝,媒体蜂拥采访报道,粉丝大喊“他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以“维护”他的形象……种种一切都像极了《搜索》,不过这回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及其讽刺。

只因这个人帅到爆掉,那么多人居然就完全丧失了正邪判断能力,媒体完全不顾社会道德道义,只为收视率,一帮粉丝也纯粹是冲着那张明星般的脸,全然未想到他真是杀人犯的话曾经、现在、将来都是多么的凶残,全然不顾那么多受害者家属这么些年来承受的巨大悲伤痛苦与愤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滑稽。

我想,当时的朴施厚(不是真正的杀人犯)在闪光灯、镁光灯、脑残粉丝的拥簇下,表面如明星般微笑,享受因“杀人”未被惩罚而获得的这些名利、鲜花与掌声时,作为受害者家属之一,心里会感到多么滑稽可笑,多么的心酸凄凉吧。

还好,这一切都是他与郑在泳警察精心设下的陷阱,只为引蛇出洞。

当看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些震撼。

但转念想想,警察写书还有可能,朴施厚整容变脸也算有可能吧,但能算到以书成名引发全城热捧,这不像是一个警察有能力能做到的。

朴施厚引发的局面,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场面失控,他自己也被绑架差点被杀,而用这样的方法引出真凶,也很有可能激怒真凶再次发生血案。

冷静想想,以真凶的角度看,当他发现有人冒充他借此成名时,为戳穿他,这真凶很有可能会再次制造连环杀人案,完全不用现身就能以事实证明自己才是真凶,而不是真这样傻了吧唧的坐在电视台直播间得意的笑。

这才应该是一个冷血杀手应有的思路,而不像是哗众取宠般挑战警察与受害者家属底线的笨蛋。

好吧,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有更多戏剧冲突,有后面距离诉讼失效还有十几分钟的从电视台一路狂奔飞车追到隧道打斗抓捕的大动作场面。

话说,那么长一段抓捕,我看看都不止十四分钟,他们打来打去都没过时间,还在最后一刻抓住杀人犯。

好吧,这也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局以警察拦住受害者家属自己杀了杀人犯坐牢五年后出狱结束。

话说他也是受害者家属之一,他抓捕杀死杀人犯,已经远超警察抓人的正义感,这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最后受害者家属一起来迎接出狱的警察,总算,在这样不公、怪异的世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在的。

 2 ) 《我是杀人犯》:细思极恐

(一)现今,越来越习惯以样貌评判他人,在这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出色的外表,只是过了法律的诉讼时效,就可以成为一个无罪的人而昭告天下,过得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

而媒体人更是追着这个热点,大势宣扬,甚至一场谁是真正杀人犯的辩论场,都能让一群小妹妹说出相信哥哥,他是杀人犯!

请问,这有个值得炫耀的?

(大家都是趋利,到底,什么才是媒体人该有的责任?

)我想这肯定是个悖论!

无论如何,能在当初残忍的杀害十个女性的人,必定其在内心深处是已经腐烂了,或许他会改变,一旦处于危急时刻,必定本性暴露。

或许说的有些偏激,在从心理角度,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反思,相貌不过是附着无灵魂之外的皮像,美的帅的会给我们增加愉悦感,而灵魂才能驱动行为奏响生命乐章。

(二)虽然电影有些情节拍的一般,但依然有三段印象深刻。

一是凶手在警察家对面吸着烟在招手,那缓慢的动作,好像一直在跟我说来呀来呀,有点招魂的感觉。

在警察踉跄跑过去,中途踢倒凳子,跑到那个位置时,凶手已经不在了,下楼时,那个凳子摆好了,在上面留下了凶器和磁带。

凶手是该多自信,才能做到如此的悠然自得,享受他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

二是李斗石和经纪人在喝酒的场面,经纪人猜测李斗石都是计划好了的,恭维李斗石这样的策略很完美,相与他碰杯庆祝,他回答不喝酒,经纪人尴尬说你还挺爱惜身体的。

那一瞬间李斗石五味杂陈。

确实是计划好了的,只不过是为了吸引真正的凶手。

爱惜身体,可笑,如果爱惜的话,怎会那么残忍对待别人?

而李斗石确实也是时时刻刻在为报仇时刻准备,不喝酒,保持锻炼。

三是崔警官营救李斗石,刚开始还奇怪,为何要偷偷营救,还不许惊动警察,也不对复仇联盟采取任何措施。

送他回去之后留了纸条告诫他不要再惹事。

还以为只是猜到他应该不是凶手。

到最后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局,为了揪出潜逃了十五年的真凶,为了配合真凶爱好聚光灯的表演。

(三)从深度来说,还是部不错的电影。

 3 ) 经由《我杀》对朴施厚先生的表演猜想

今年2月18日,朴施厚先生不幸落入了一桩令他几乎身败名裂的案件。

这部影片就如同谶语一样,预言了他戏剧般跌宕的人生。

     我很庆幸,在他的不幸发生之前,他已经取得了大荧幕的首张入场券。

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他挫折的演绎生涯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细细观察了施厚先生的表演,回味了又回味。

     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卖点是动作和悬疑,编剧就是凭借这两点卯足了劲儿攥着观者的心。

尽管电影的思想性和故事格局都非常有限,但故事的基本节奏把握得不错,各种元素的运用使得影片也颇为精彩。

     施厚先生,在影片中的表现如何呢?

爱之深、责之切,我给他的表演打分为B+。

朴施厚先生是一个标准的善良、痴情男子的形象缔造者。

一直认为,由于韩国的偶像剧的生活化,很多演员其实是带着本色出演的。

为了演戏的梦想,从乡村来到城市里的他,带着一份天真的执着坚持了十年。

纵观从前施厚塑造的角色,心灵都是温和、淳朴的,只有《家门的荣光》里一开始以刻薄、腹黑、强悍的形象示人,为了爱人也全盘悔过,被教化成一个向善的人了。

他的魅力如他的个性,从来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是需要至少有20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观者慢慢地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去感受的。

这样的一个偶像剧演员,能够怎样出演大荧幕?

     动作方面:施厚先生最关键的两场打斗,一个是在车上,一个是在电梯里。

车上的打斗很好看,是由于多方演员参与和剪辑的功劳。

而身着浴巾,刚刚被蛇咬过的施厚先生,在车辆的高速碰撞和行驶之间,显得掌控力不足,打斗的能动性也不足,他的身板略微有些白皙、瘦弱。

在电梯中的打斗,施厚先生的表现是不错的,小空间的几次交锋和摔打都很真实、硬朗,运用了一些智慧,对受伤的演绎也很扎实。

由于这是第一次拍摄如此高危的动作戏,与之前电视剧里的花拳绣腿不能同日而语,他也曾经表达了自己觉得太过辛苦甚至萌生退意的想法。

感谢他的坚持,虽然施厚先生离武打影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这一切都成为施厚先生演绎路上珍贵的课堂。

     心理方面:偶像剧出身的演员擅长刻画一些细微的心理。

可惜在这部电影里,施厚先生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

一个电影角色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能够闪闪发光,在于他瞬间的爆发力和对人性深度的解析力。

可以说,这部剧对于施厚来说,有几个短促的经典桥段,但没有更深层的挖掘。

最初他的每一次出场都靠音效和故事情节的“镁光灯”,他的光彩熠熠是刻意营造的,人偶一般。

有两场戏,施厚先生演绎得很到位,一场是下跪赎罪,一场是喝红酒,从他微妙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里,我看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陌生的“恶”。

因为剧情的需要,施厚先生的角色从电影后三分之二处出现反转,他摇身一变从嫌疑犯变成了受害人,整个人物就显得更没有着实感,也就是说很容易滑向两边都没有诠释好的深渊。

与拍偶像剧变拍摄边创作不同的是,电影的剧本是事先设定的,人物是完整的,演员的创作是封闭性的。

电影里美男“杀人犯”的“恶”,是受害者“演”出来的。

不应该只是舞台上的那些没有灵魂的闪耀,而是带着受害者深重的痛楚的一层带血的外衣。

这个“杀人犯”,面部可以重生,人性是一以贯之的。

如果没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个性伏笔,施厚先生就仅仅是在用面部的悲喜在出演了。

看罢电影,有些小小的失望,希望施厚先生演出十足的恶人的心愿,还是落空了。

     施厚先生的帅气是有目共睹的。

用我这不客观的眼睛,已经看不到还有哪位男星像他这样拥有优雅出众的容貌、身材和声音。

曾经很为他痛惜,焦灼于事件未有真相大白前,他所受到的种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攻击、谩骂。

那时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在神赐予人的诸多惩罚中,最可怕的是语言。

只是,仍然疼惜着他想要继续演戏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都还是完好如初的对于事业的坚持和对于梦想的追逐。

就算不能再出演偶像剧,做一个演者吧。

尝尽人生百态之后再走上大荧幕。

有了这种非常的磨练,才能不断地为角色注入一些新的个性和深味。

演绎的方向很多元,可塑的人性很宽广,希望施厚先生在演艺的道路上认真琢磨,仔细体会,终有一天在大荧幕上演出的“恶”和“痛”会更加着实。

     所以施厚先生,一定要继续加油!

像在过去的人生中所准备的,所做的那样。

 4 ) 《我是杀人犯》:案件背后的众生百态

每看完韩国悬疑片总是难抑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类型片上百花齐放,在制作和水准上也不亚于好莱坞,像《杀人回忆》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等早已享誉海外。

尤其是《杀人回忆》占据各大榜单居高不下,那种无限的哀怨、深思和无助至今记忆犹新。

不严肃来讲,《我是杀人犯》就可以称得上是《杀人回忆》的番外篇。

《我是杀人犯》讲述了在连环杀人犯公诉期将满的前夕,一直追凶的警察采用以假逼真的方法引真凶现身,最后将其抓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引蛇出洞”。

如果本片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展现追凶的过程最后将其正法未免也太过俗套,导演正是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件,带出相关联的罪犯,警察,受害者家属,记者,百姓等众生面孔。

警察:警察作为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矛盾的角色,如同绝命毒师里的老白,看似平凡普通,实则老谋深算,一切计谋早已运筹帷幄。

他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对上司,对同事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耐不住性子,同时他又有着男儿的柔情,在得知母亲意外脱险后一把将母亲揽入怀中,在面对妻子最后临终的录像也留下了铁汉的泪水。

作为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作为警察,是司法的维护者,惩奸除恶乃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害者的家属,必想将凶手正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在这双重矛盾下,他最终选择了后方,也就是知法犯法亲自杀掉了凶手。

十五年的追凶经历,失去妻子的悲痛欲绝,没有人比他更想亲自抓到凶手,即使换来五年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即新生。

凶手: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凶手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五大三粗的硬汉,反而是头戴发卡,化着淡妆的异装癖者,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叫伪娘。

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越是张狂、高调的人其内心越是胆小和不安。

当他看见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为他人所窃取,并且高调的举行发布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时,极端自恋的背后肯定不为他所接受,这才步步走进了警察设好的圈套之中。

受害者家属:有凶案发生肯定也会有受害者,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在忍受失去亲人的巨痛之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正义得不到伸张,心中的怨念自然会加深。

片中的受害者家属除了警察外,还组成了一个团,男女老幼全家齐上阵,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案件,这其中就包括了警察的岳母。

从警察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中可以看出,起初岳母执意反对,连警察送女友回家都怕被岳母撞见,到后来凶手浮出水面,高调现身,早已被复仇之火占据全身的岳母自然按捺不住,将凶手私刑绑架,无果。

在片中我们多次见到二人擦肩的瞬间,岳母猩红怒火压抑着的双眼,不难猜出,岳母将失女之痛的怒火全撒在了警察身上。

直到所有迷雾解开真凶现身,岳母原本想用早就准备好的剧毒将凶手亲手杀害,却被警察阻挡。

就当我们以为一切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将真凶绳之于法,熟料警察亲自下毒,为的是让岳母免受牢狱之灾。

就在那一刻,两人眼神再次碰撞,这一次,岳母没有怨恨的怒火,反而是一种理解和承认。

片尾,五年之后,警察走出监狱大门,我们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等待已久的岳母。

记者:记者即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制造舆论,它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名人身败名裂,也可以为民鸣冤,甚至还能间接影响政局,想必其威力不用我多说。

在片中记者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他们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记录着,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

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两个关键性的角色,一个是局长,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代表,在他眼里只有收视率,不惜一切抓住新闻点,哪怕让警察和犯人拔枪相见也要举行三方会谈。

另一个是现场导演,属于一根筋的人,他严格遵从职业道德,在警察怒火将水杯砸向凶手时刻意插入了广告,为此遭到局长的责骂,最后弃势辞职。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采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戏谑了一番韩国媒体。

在李斗锡的新书发布会上,大批媒体记者争先提问,因其面容俊俏,女记者竟然问起了和事件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

不仅如此,电视台内部成员还俨然化身成了凶手的粉丝,猜测着谁真谁假。

观众:《美丽的西西里岛》里,或爱慕或嫉妒她的居民们;《孔乙己》里,或嘲笑或讽刺他的酒客们;《我是杀人犯》里,或喜欢或迷恋他的粉丝们,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

片中,凶手摇身一变畅销书作家,将自己杀人经历写成小说受到追捧,享受着明星的待遇,还拥有了大批的粉丝。

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凶手成为明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长得很帅。

仅此一条便将韩国人讽刺的体无完肤。

不仅如此,当真假杀人犯同时出现时,粉丝们陷入倒戈,其中一名带头人物还高举扩音器为自己的偶像拉票,求相信哥哥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麻木不仁直叫人汗颜不已。

先不说对无辜冤死的受害者给予起码的尊重,至少正邪分明。

闹剧过后,是对人性的深思,是对国家的失望,这正是导演高明的反讽精神。

按照犯罪悬疑片一般的套路,大多会在罪犯伏法,锒铛入狱处作为结束,这也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

但《我是杀人犯》则让警察动了私刑,亲手解决了罪犯。

其实究竟谁是真假猴王并不是导演探究的重点,他正是通过一个引蛇出洞猫抓老鼠的故事将矛头对准韩国当下,司法的漏洞,百姓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这是罪恶的根。

不难看出,无论是劫人绑架,还是警察的知法犯法,其实从一开始受害者家属的一致心愿便是至凶手于死地。

毕竟还有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事。

扎实的剧本,精彩的表演,人性的挖掘…《我是杀人犯》不愧为2012年最精彩的韩国电影。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动作戏太粗糙,飙车戏太浮夸,虽然导演下了血本,但凡正常人看到在飞快行驶的车头跳来窜去,你以为这是在演杂技,还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呢。

 5 ) 你又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看懂了?

因为引蛇出动,特地等诉讼时效过了,设套让凶手来钻。

等到凶手上套,揭开计划,实际上诉讼时效还有最后16分钟,可以抓凶手坐牢。

可是明明是全套在先,发现录像带里凶手杀最后一个人的时效在后,那么设计圈套的初衷怎么可能是抓凶手坐牢呢?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崔警官的真假凶手圈套,自始自终目的就是想要杀掉凶手报仇,而不是抓他!

发现诉讼时效没过的信息得知令他很意外,不过更多的是惊,而不是喜。

就是因为知道了还可以抓他坐牢,所以崔警官后半程一直很纠结。

要不是被害人遗孀最后断电想复仇,我一度怀疑其实崔警官会用枪指着凶手,拖延个16分钟,然后假装自己没忍住,一枪将他击毙。

为什么?没看最后崔警官故意杀人只坐了5年牢吗?

没看到韩国的立法因为这个案子将诉讼时效延长了吗?

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导致只能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仇杀,更加情有可原在审判量刑上,必然会酌情考虑减轻量刑如果更进一步的腹黑那么我怀疑从假冒凶手的李斗锡被遗孀们绑架之后,崔警官其实就告诉了遗孀们真相然后更遗孀们演了这一出引蛇出洞,断电追击,最后过诉讼时效抓捕,愤而击杀当然,最后追击搞的那么生动,是为了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也因为中间有了点意外插曲遗孀们断电,用起重车吊起凶手汽车企图再次绑架,这些显然都是早就安排好的甚至都是崔警官安排的所以,不要再去跟《杀人回忆》比较了,比啥啊,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倒是可以作为韩国复仇三部曲的姊妹篇,当作复仇第4部曲看从崔警官爱人被抓被活埋的那天起,崔警官就计划了这样一出瞒天过海的复仇计划既要引凶手出来复仇,又可以冠冕堂皇的复仇从这个维度看这部《我是杀人犯》,简直牛逼到不行剧情的设计,就完全不弱于《老男孩》,完全碾压《亲切的金子》好吧,以上这些都我意淫出来的,其实这部编剧和导演就是漏洞百出,槽点十足冷鱼的视角,奇妙的观影维度,总有好过他人的观影体验

长按关注,冷鱼电影

 6 ) 真相永远不会迟到

10年隔壁国就已经拍的这么游刃有余了,不仅把犯罪题材玩的那么花哨,顺便还讽刺了自己的无脑粉文化,真的是有点套路在!

设定确实都不错,一上来因为不能给母亲报仇而自杀的小伙子,变成了向世界承认自己是罪犯的朴施厚,破案不得而且女友被杀的警察自己写了本书,并且设局让朴施厚引诱真凶出来!

期间朴施厚被整的好惨,又是被蛇咬,又是穿内裤在车上打架!

在控诉期满前的十五分钟,凶手归案,虽然最后凶手一路开挂,看的有点心烦,其他的确实都很不错!

朴施厚这个角色很讨喜,又耍帅了,又搞笑了,又悲情了!

朴施厚前后演技的变化真的是就在一个眼神,从前面自己是杀人犯的那种戏谑眼神,转变成受害者家属那种痛苦眼神,只用了一秒!

虽然深陷绯闻,但是演技确实还是有的!

结局有点悲,所有受害者家属面对杀害亲人的真凶但是不能手刃事那种痛苦都表现的很好,看到最后终于是被了解,可算心情好了一些!

顺便电影展现的粉丝文化很可怕,本以为是搞笑用的,但是想到之前某凡事件出来的一群无脑粉,这确实是客观存在!

 7 ) J先生是个迷

电影像急转弯一样,从场景,内容,人物描述等都很符合现代悬疑片的套路,拍摄手段虽然不算新颖,不过胜在整片的节奏控制得不错。

看了评论很多人都觉得出彩的地方是男主角,开篇的帅哥杀人犯,因为外形的因素,从而冲淡人们对杀人犯这一身份的恐惧感,但我觉得整片出色的地方是J先生。

我觉得J先生是全片的一个BUG,整片没有详细描述J先生的真实身份,而结局很仓促,留给我一个暧昧的想象,对于真正的连环杀人犯我有两个不同的猜想。

第一个是J先生其实是整容之后的秀妍,从他对崔警察眼神中感觉得出留恋,也许当年崔警察选择离开她的时候,秀妍就已经被他自己抹杀了。

秀妍应该患有人格分裂,秀妍是主人格,她并不意识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从而犯下连环杀人案,而随着主人格的消失,J先生人格的诞生,产生对崔警官的恨,令崔警官以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心爱的女人生死未明,J先生一直戴着要给崔警官的表,其实J先生内心还保留着秀妍的残留记忆,希望结束。

J先生临死之前望着崔警官冷漠的眼神,最后倒下望着充满回忆的表,还有死前见到一直记挂住自己的母亲,很复杂的心情。

而第二个猜想是,J先生是个有人格缺憾的人,在捉到最后一个受害人秀研时候强逼其同居发生关系,在发现其怀孕后埋尸,而往后的生活一直幻想自己是秀妍,对崔警官有特殊的爱

 8 ) 当杀人狂魔变身畅销作家,舆论导向究竟指向何方

十五年前,一个多名女子接连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震惊国人。

现如今十五年诉讼期将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诉讼期失效当天,一名受害人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

也让崔警官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久久不能平静。

两年后,自称是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出版自传《我是杀人犯》,引发轰动。

这个长相帅气,谈吐斯文的畅销书作家瞬间成为女孩子们追捧的对象。

他出席种种活动召集记者,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犯下的罪进行“救赎”。

社会的舆论导向也纷纷指向李斗石的正面形象,使他名利双收。

同时也引来了被害人家属复仇联盟的种种报复。

李斗石可以清楚地描述之前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唯独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一个被害人,这引起了崔警官作为当事刑警敏锐的嗅觉。

他利用各种方式逼问,甚至公开出演直播节目与之辩论,试图戳穿这个利用杀人案炒作出名的骗局。

正在此时,一个匿名声音却称自己才是当年这起杀人案的真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调查一步步深入,真相也被一步步揭开……这部电影又被称作《杀人回忆》的后续,《杀人回忆》改编自一个因超过诉讼期未能抓到真凶的连环杀人案,而《我是杀人犯》借鉴日本食人魔写杀人自传变身公众偶像的故事,接上《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

仔细想来,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变身偶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舆论的导向,以及事件本身让人震惊的程度。

试想,如果仅仅是偷走路人口袋里钱财的小偷,他的自传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群众效应么?

日本食人魔杀害女同学后奸尸并割下她的肉食用,变态程度可见一斑;而电影中的李斗石接连残忍杀害好几名女性,并能够成功脱逃15年之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可怕的是,媒体记者们对于李斗石犯罪的事实似乎有意遮掩,更有女记者被其俊俏的外表吸引大肆与其讨论护肤经验。

回到真实生活的媒体世界,头条上出现“网友称'长得真帅',‘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也是值了’”此类消息并不是夸大其词。

媒体从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责任,然而在李斗石去给受害人家属请罪时,他们在维护李斗石的尊严,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挥出的一巴掌却遭到谴责。

而电视台也瞄准这次“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他们的双方会谈和三方会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电视台效益。

局长的出演者也是《熔炉》中校长的扮演者,狡猾的嘴脸更让人记忆深刻。

此时另一个声称自己才是真凶的匿名声音爆出,在直播成名的诱惑下,真凶终于坐不住了,以一个极度自恋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反映了其极度自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造成了其心理扭曲,变得杀人不眨眼。

想这个J来到直播间时场外的两派粉丝喧闹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作祟,现在社会中太容易产生明星效应了,这种升腾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

整部电影中对媒体暗面的渲染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网络发达,各路思想碰撞,但主流媒体是否需要承担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呢?

前几天发生的虐童案女童养母刑满释放时的头条,满目看到的都是“生母向养母道歉”“孩子哭着奔向养母”“养母称在狱里很痛苦,好像自己是罪犯一样”,这些都带有“养母无罪”色彩啊,生母为何道歉?

因为不道歉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得到更好地教育。

为何孩子依赖养母?

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失去了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不管这个母亲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会不适应的。

而养母的话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冤屈。

总之,无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其反映的社会现状来看,这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9 ) 刻意的造作大可不必

细节硬伤太多,逻辑不严谨,前三分钟的追逐戏我甚至一度以为警察的手枪里面没有子弹,后来开枪直接给我打懵了,早为什么不开枪?

后期的追逐戏也太假了,他只是一个杀人犯又不是超人,为何战斗力如此强,而多年老刑警又自带仇恨buff,为什么战斗力如此弱?

总结来看就是为了反转而反转,进而夸大了警察的无能和懦弱,推动情节进行的细节太刻意,有失韩国电影的正常水准,三颗星真的不能再多了。

 10 ) 脱离实际了

我是杀人犯 70/100远脱离实际了这个电影能肯定的地方就是手法不错 拍的也不错被蛇咬 箭也射了 狗也放 就是一堆bug如果李斗石是辅助,早就死了,要么给蛇弄死,要么给一开始的家属打死然后还带夜视仪去救人,服了,想象力可以凶手出来了,这里导演就说清楚了,凶手怎样杀他的未婚妻折磨了两年,还tm相处出了感情!

正常人早就杀了或者是弄起来慢慢的折磨不要说圣母的那些话家属有医生,天天折磨,折磨到15年再弄死吧

《我是杀人犯》短评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

10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好看

14分钟前
  • 彼岸night
  • 力荐